第一单元我爱中华

合集下载

2020年第一单元《我爱祖国》教学大纲

2020年第一单元《我爱祖国》教学大纲

2020年第一单元《我爱祖国》教学大纲课程背景本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而设计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国旗、国徽和国歌。

2.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3.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对世界的影响。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意识。

5.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国的地理位置- 介绍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 学习中国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

第二课: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 学习中国的国旗的含义和设计。

- 了解中国的国徽和国歌。

第三课: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 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第四课:中国的发展成就- 了解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 分享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第五课: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珍惜意识。

- 探讨如何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珍惜的理解。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影响力。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地理、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理解程度。

2.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热爱祖国和珍惜和平的态度和思考。

3.个人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祖国的文章或制作一份关于中国的宣传海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 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多媒体设备和资源- 相关书籍和资料参考书目1.《中国地理》2.《中国历史与文化》3.《中国发展成就》4.《爱国主义教育读本》5.《珍惜和平,共创未来》。

精品音乐课件:七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精品音乐课件:七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国国歌》 《多情的土地》
《爱我中华》 《走向复兴》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 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 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 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 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 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 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 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 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 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 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 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 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 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 拉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 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 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 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布朗族
a+b+a+c
a: 独唱 b: 齐唱 c: 领唱(合唱)
X.X X X X X O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X X O X X.
O X X |X X X X X .X X X O|X X X XX X X.
歌曲名称 演唱形式
《彩色的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爱我中华》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将能够独立演唱歌曲《爱我中华》,并理解歌曲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将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拓展
4.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5. 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素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感官和思维,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的《爱我中华》。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爱我中华》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中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一单元 我爱我的祖国

第一单元 我爱我的祖国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祖国第一课.我的祖国多辽阔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

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国政区图。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按组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祖国有多大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

(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总结升华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教案湘艺版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教案湘艺版

《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音高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音阶的音高。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

4、激发学生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5、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2、基本音阶音高的把握。

教具学具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音高教学。

1、音高教学、音的高低基本音、唱名一、音高教学。

简谱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来标记的:1、2、3、4、5、6、7,它代表了七个不同的音高,这七个音叫作基本音,它们分别被唱成:do、re、mi、fa、sol、la、si,我们称之为唱名。

范唱一遍,电子琴伴唱练习若干遍。

2、高音,低音,中音。

为了表示比基本音更高或更低的音,则采用在基本音上面或下面加点的记法。

在基本音上面加点的叫高音,在基本音下面加点的叫低音,基本音叫中音。

二、引入新课。

1、师生互动。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生: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2、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三、《爱我中华》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集中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歌曲,4/4拍, B调式。

我爱中华作文

我爱中华作文

我爱中华作文
我爱中华。

我爱中华,这是一个深深扎根在我心中的情感。

中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她的魅力让我为之倾倒,让我无法自拔。

中华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无数的传奇和故事。

从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到珠江流域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

我爱中华,是因为她的历史给予了我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她孕育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众多思想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为之着迷,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她。

中华的风土人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无论是北方的豪放与豪迈,还是南方的柔情与细腻,中华大地上的风土人情,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我爱中华,是因为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为之倾倒。

我爱中华,是因为她的历史文化让我为之自豪。

我爱中华,是因为她的风土人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中华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

愿中华繁荣昌盛,愿中华文明永远传承。

我爱中华,这份爱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湘艺版音乐九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教案

湘艺版音乐九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教案
6.鼓励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参加民族音乐夏令营等,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民族音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7.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研究,如研究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现状等,通过研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8.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如教授其他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组织民族音乐会等,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内容:在课程开始时,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授
内容:1.理论介绍: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3.重点难点解析:重点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高、音长、音色等,但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但在民族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但在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
3.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鉴赏活动,如音乐会、讲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创作和表演,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制作过程,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5.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如民族歌曲比赛、民族舞蹈比赛等,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③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民族音乐比作“音乐的画卷”,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④利用色彩鲜艳的粉笔或马克笔,突出重点知识,增强板书的视觉冲击力。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e.成果展示:各小组进行演唱和改编的成果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本节课将使用PPT、视频等教学媒体和资源,以增强教学效果。
a. PPT:制作包含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音乐知识、图片等内容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b.视频:播放一些与歌曲《爱我中华》相关的视频,如歌曲的演唱视频、歌曲的创作背景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b.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自学歌曲《爱我中华》的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c.学生可以尝试歌曲《爱我中华》的改编创作,培养创新能力。
d.学生可以组织小型音乐会或演唱活动,与同学分享学习歌曲《爱我中华》的体会和成果,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①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和意义
-歌曲创作背景
-歌曲的意义和影响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歌曲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和音乐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歌曲的重点,强调音乐知识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歌曲的背景和音乐知识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歌曲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歌曲《爱我中华》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创作和演唱的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爱中华景鹏小学谭红艳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参与三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猜花》,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并即兴创编歌词。

3、通过学唱歌曲《大家来歌唱》,学生能创编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4、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选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任选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即兴创编歌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节奏图片、打击乐器、钢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拍手游戏》进教室,跟老师做动作。

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听音模唱。

2、听旋律辩节拍2/4、3/4,并随旋律打拍。

三、教学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播放第1册第3课《爱我的家》中的《温暖的家》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学过的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妈妈叫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讲出看到了什么?3、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我的妈妈叫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我的妈妈叫中华》,学生跟随打拍。

2)巩固知识(从头反复记号“:||”)。

3)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4)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师讲解要求如下:第一句“我的妈妈叫中华”是歌曲的主题乐句。

音乐轻柔的叙颂,让人倍感温乱暖、亲切。

宜用柔和的音色与mp的力度来演唱;第二句“长江黄河是我的家”带有自豪的情感,音量递增为mf力度,音色可增加一些明亮度;第三句“他*的乳汁培育我,盼我天天快长大”充满深情感激之意用mp力度,音色饱满、圆润;第四句中第一次“妈妈,妈妈我爱你呀,我的妈妈叫中华”充满激情的赞美,用f力度,音色高亢、激扬、明亮,第二次用f力度音色较前深沉点或用p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对比呼应。

结束句再次用f力度在自豪声中结束。

5)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6)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四、拓展教学。

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五、课堂小结。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课后记: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力度处理差些,要用轻声演唱法,再加强练习。

)第二课时歌曲《猜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猜花》音乐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节奏练习。

三、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花圃的图面,请同学猜一猜“什么花儿空中开,什么花儿像喇叭,什么花儿雪中开……”引入新课。

2、听歌曲录音,介绍民歌特点,感受歌曲的风格。

2.再听录音,听到tidili节奏时,举起手来。

3.让学生找出与ⅩⅩⅩ∣ⅩⅩⅩ∣ⅩО∣这一节奏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方,在歌中出现了几次。

4.按照节奏规律,每一乐句结尾都有一个休止符,划分出歌曲的乐句共4句。

5.在学生已对旋律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视唱歌曲。

6.学唱歌词。

7.教师介绍歌词特点:一问一答的形式有领有合。

启发学生边唱边想,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8.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种方法来演唱。

三、拓展练习。

1、讨论歌曲中那些地方可加入打击乐器,并设计出伴奏方法。

2、完成活动练习2,找出节奏再自已拍。

3、书上第9页,要求配合歌曲《猜花》的学习,选用打击乐器即兴问答。

一个人演奏“问”,一个人演奏“答”。

问和答的同学可选择不同的音色的乐器来问答。

问和答可以用相同的节奏,也可以用不同的节奏。

如果用不同的节奏问答,“问答”的中间有部分节奏要用上与“提问”中相同的节奏,要有一种两个人在对话的上下呼应的感觉。

如:问(用铃鼓):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答(用响板):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 ‖四、小结。

师生再见,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课后记:这首歌学生喜欢唱,对唱很有声色,打击乐器伴奏配合较好,再注意演唱方法。

)第三课时歌曲《大家来歌唱》一、组织教学:1、“请大家跟我做”教师播放一段自选音乐,随着音乐做简易动作。

2、师生问好。

二、节奏游戏。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来歌唱》。

请学生聆听一遍。

2、再“请大家跟我唱”,教师弹奏钢琴带唱,学生轻声跟唱。

(若学生对这种节奏音型的歌调学唱有困难时可以一句一句的教唱)。

3、创编演唱方式。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想想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大家来歌唱》。

如:轮唱、齐唱、领唱加齐唱。

或者是拍手拍腿的声势演唱,敲击打击乐器演唱,边跳边唱等。

四、巩固练习1、唱唱拍拍。

请学生尝试用不同节奏的拍手为演唱歌曲伴奏,再选择敲击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

如:A部分选用节奏:X O X O X X X||B部分选用节奏:X X X X X O O||2、唱唱跳跳。

请学生尝试着在合唱的基础上稍加手的动作与脚的动作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美感。

五、课堂小结六、游戏。

(课后记:歌曲a部分应演唱轻快活泼,弱起拍要加强练习,b部分演唱较好,音色高亢明亮。

学生动作单调,多多练习)。

第二单元清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早操歌》,学生能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各区的不同节奏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学唱《歌唱早晨》,学生能认识并掌握ⅩⅩⅩⅩ节奏并用唱名模唱,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

3、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学生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排的拍律感,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

课型:综合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拍手游戏》做动作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听音练习。

节奏游戏《拍电报》。

三、听赏管弦乐曲《朝景》。

1、课件出示图景,播放音乐,学生听赏。

2、学生交流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作品选自《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也译《晨景》,描写清晨日出美丽的景色,拍子6/8,速度小块版,作者是挪威格里格。

4、续听乐曲。

体会节拍和音乐表现的情景,想想表现的画面,哼唱主题乐曲。

5、听听画画。

学生话出自己听见和想象的早晨情景。

6、听辨乐曲中长笛、双簧管的出现顺序,并巩固这两个乐器的音色听辨。

7、跟随音乐表现和表演。

启发学生用或道具来表示晨景,并随音乐舞动(如柳树、桃花、小鸟的叫声、海边的海风声、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四、音乐游戏《看谁带大家做动作》。

五、小结。

(课后记:乐曲优美,想象丰富,学生能感受乐曲的美好情景,能在教师启发下听辨长笛和双簧管乐器,听乐曲作画学生想象丰富,较好完成。

)第二课时《早操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基础练习。

1、常规发声练习,用“mo”音型,加上八分休止符和重音记号:2/4 1234 5 | i 0 5 0 | 5432 1 ||(发声练习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控制气息,不能大声喊唱,注意口型。

也要注意面部表情,不能一唱发声练习就一脸严肃,要脸带微笑)。

2、节奏游戏。

3、音乐知识:休止符——乐谱中,用来表示声音中断的符号叫休止符。

当看到 0 时闭口音“m”。

用两手握拳的手势来表示。

再配上踏节拍的练习,来帮助学习掌握这一技能。

三、学习新歌1、听一听。

让学生先听范唱录音,提问你最有印象是哪一句?你能唱出来吗?2、拍一拍。

教唱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找出八分休止的节奏,重点练习。

先用m代替,后闭口内心读拍,停半拍,最后加上手势帮助。

3、学一学。

学歌谱可采用“lu”跟琴唱的方法,既可练声,又可熟悉旋律,然后视唱旋律,突出重音记号的地方。

4、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是这首歌曲的特点和难点,需重点练习。

5、活动与练习:1)分组手拍节奏、口读歌词等穿插在歌曲教学之中。

2)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3)边唱歌边做早操。

四、游戏。

五、小结。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通过练习八分休止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教学生读拍带有休止符节奏,掌握和灵活运用八分休止符,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学生十分开心。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早操歌》边律动边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基础练习。

1、发声小动物怎样叫。

2、节奏训练。

(重点练习三拍子节奏)3、手号接龙游戏。

三、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

1、听中动。

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朝霞》,请学生模仿教师动作一起律动,用身体感受三拍子的拍律。

①●○○∣拍手、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②●○○身体左右摆动,三拍一摆。

2、听中读。

显示词谱,教师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律动并有节奏的朗读歌词,点出重点词:朝霞、山、山顶放光芒、太阳。

3、听中唱。

①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②学生跟随教师的弹奏用“lu”唱旋律并左右律动。

③学生跟随弹奏轻声跟唱歌词。

教师提醒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4、听中划。

师生一起边唱边比划手号。

四、拓展教学。

1、听中画。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边听边哼唱画出自己想象的“美丽的朝霞”。

画后互相交流、评价。

2、创编歌词。

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描写早晨的歌词填入曲中演唱,小组合作练习。

五、教师小结。

(课后记:优美的旋律吸引了学生,学习和创作欲很强,手号还要加强训练。

)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教师播放《歌唱早晨》音乐组织学生进教室,并带领学生做动作(拍手、跺脚、拍肩等)。

师生问好。

二、、节奏练习。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读童谣引入新课。

“清晨好,景色好,我被书包上学校,路上小河哗啦啦啦响,枝头小鸟叽叽喳喳叫,哗啦啦啦响,叽叽喳喳叫。

”教师边拍边读引入新课“歌唱早晨”。

2 、播放歌曲课件。

3 、出示曲谱,学生拍读歌词。

4 、学唱歌曲。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演唱姿势、音色、音准和节奏,针对接受慢的可以逐句教唱。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歌唱,教师指定歌曲要默唱的乐句,请学生接唱。

2、串唱歌曲,串唱已经学过的关于早晨的歌曲,如《做早操》、《向前走》、我的头和我的肩》、《美丽的朝霞》、《早操歌》《歌唱早晨》。

五、拓展教学。

了解和歌曲旋律相同的一首歌《全世界人民团结紧》。

六、小结。

听音乐欢快出教室。

(课后记:歌曲学唱很快,很有生机,节奏掌握较好,学生真正感悟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

)第三单元大家一起唱儿歌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儿歌《小燕子》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并能创编小歌舞剧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也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2、通过演唱儿歌《有个洋娃娃》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

3、通过模唱《音阶歌》,学生能唱准音阶的各音级,掌握七声音阶的排列顺序。

教学重点:打手号歌唱,唱准音阶。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听唱法、才能展示法)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头饰、音阶图、打击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