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毛遂自荐同步练习长春版

合集下载

长春市八年级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习题(2

长春市八年级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习题(2

8.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显现了大同社会的长春市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情形,此中“□□□□ ,□□末模拟试题(一)□□□ 。

”一句正表现了大同社会 “老(一) 名句累积与运用( 15 分)有所终”、“幼有所养”的特色。

(二)文言文阅读( 15 分)1.辛苦遭遇起一经,。

(甲)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 10 分)(文天祥《过零丁洋》)2.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天涯游子思恋故乡,家乡的诗句是:□□□□□?□□□□□ 。

3.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中“□□□□□□□ ,□□□□□□□ ”一联,作者直抒胸臆,表示自然光景琳琅满目,诗人也余兴未阑,给读者以无尽的回味。

4.《赤壁》中点明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的句子:□□□□□□□ ,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挚友的和乍回家乡有隔世之感的诗句是:,6.杜甫《春望》中“,。

”这一细节描绘,委宛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伤时感事的典型艺术形象立于纸上端。

7.从古到今,当人们身处窘境,前程迷茫,进退两难时,经常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来加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容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天,徐公来,孰视之,自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以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近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练习长春版(2021学年)

近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练习长春版(2021学年)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练习长春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练习长春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练习长春版的全部内容。

《知人者智》同步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斯恶已..( )...( )②相生③相成..( )..( )④相形2。

文学常识填空。

老子即_______,姓李名耳,字_______,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_______一书。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老子》又称_______、_______,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毛遂自荐教学设计长春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毛遂自荐教学设计长春版
培养学生精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勇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咱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介绍作者
(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如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有胆量,勇纾国难,精神可嘉;有见识,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均可,但要注意从正面来引导和肯定。
三、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毛遂自荐》能够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样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去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路前去。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自告奋勇,“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未定”。现在,其他的门客一致选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
三、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
公元前262年,秦蚕食韩国,眼看上党地域(今山西东南地域)就要落入秦国之手。上党守冯亭以为:与其白白送给秦国,不如将上党十七邑送给赵国。秦为得地必然攻赵,赵被秦攻便会和韩国联合起来抗秦。平阳君赵豹看出冯亭嫁祸于赵的企图,劝赵王不要同意韩国的馈赠,而平原君赵胜却以为这是个白捡的廉价。最后赵王仍是听信了平原君的主张,进驻上党。两年后,秦军攻克上党,长平一战杀掉赵国四十五万人马,并于次年九月包围了邯郸(时刻依《白起王翦列传》)。
“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连用三“先生”,活现出平原君那时以主人的身份坚决拒绝毛遂的神态,表达出他盲目自信和瞧不起毛遂的心理。客气的称号(先生)与毫不客气的言辞(无所有、不能、留),又反映出平原君这一贵公子所特有的风度。到了与楚合纵成功回到楚国以后,平原君在表示“胜不敢复相士”表,与上文三称“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截然不同。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毛遂自荐同步练习长春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毛遂自荐同步练习长春版

《毛遂自荐》同步练习一、通读课文,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与……二十人偕.()歃血..()华.屋()处.世()譬.若()锥.之处囊.中()叱咤..()有恃.无恐()持戟.()弗.知恶.()鄢郢..()社稷.()二、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合从于楚2、其末立见3、使遂蚤得处囊中4、吾乃与而君言5、王之命县于遂手 6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7、公等录录三、常见实词(解释划线词语)1、自赞于平原君2、毛遂按剑历阶而上3、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4、此霸王之资也5、天下弗能当6、率数万之众7、兴师以与楚战8、一战而举鄢郢9、而王弗知恶焉10、谨奉社稷而以从11、所谓因人成事者也12、胜不敢复相士13、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四、常见虚词(解释划线词语)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3、是先生无所有也4、非特其末见而已5、平原君竟与毛遂偕6、毛遂比至楚7、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8、胡不下9、合从者为楚10、诚若先生之言五、古今异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及今义)1、从之利害古义:今义:2、今楚地方五千里古义:今义:3、遂以为上客古义:今义:4、归至于赵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使:1、赵使平原君求救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于:1、合从于楚2、则歃血于华屋之下3、取于食客门下足矣4、自赞于平原君5、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6、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乃:1、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2、乃颖脱而出3、吾乃与而君言而: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2、日出而言之3、吾乃与而君言4、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以: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2、以楚国之众也3、兴师以与楚战数:1、率数万之众2、寡者百数一、词类活用(指出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1、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2、门下有毛遂者,前/毛遂按剑而前3、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4、此霸王之资也5、乃颖脱而出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XXX.月(xī)经纶.(lún)纤.云(qiān)XXX.(miǎo)B.十仞.(rèn)沿溯.(shù)藻荇.(xìng)驱犊.(dú)C.燕.然(XXX)横柯.(kē)素湍.(tuān)缥.XXX(piǎo) XXX.天(lì)飞漱.(shù)萋.萋(qī)千转.(zhuǎn)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夕日欲颓.(坠落)鸢飞戾.天者(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B.不见XXX.月(日光,文中指太阳)从.流飘荡(跟、随)相与..步于中庭(配合,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良.多趣味(甚,很)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D.四时俱.备(都)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XXX交横。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XXX,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XXX,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XXX写给友人的信的一局部。

C.《使至塞上》作者XXX,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XXX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XXX,字子瞻,号XXX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与XXX、XXX、XXX、XXX、XXX、XXX、XXX并称为“XXX”。

5.默写填空。

(8分)(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

《毛遂自荐》含蓄的历史长空中永恒.本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毛遂自荐的精神实质,指导中职学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自荐应聘,我依据叶圣陶先生“课文无非是些例子"的论断,把这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分两个课时推荐给同学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明白毛遂敢于自荐并最终说服楚王合众的原因,从中找出自荐应聘中可供借鉴之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能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解写作特点;3、理解并熟记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及成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2、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3、在阅读中注意体会文字的深层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毛遂的义勇和雄辩.掌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精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无法超越也难以企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这部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今天,我们就来管中窥豹,通过学习课文《毛遂自荐》来感受一下《史记》的魅力.二、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注意引导学生互相点评.2、力图通过朗读再现故事情境,展现人物性格。

三、翻译课文1、以学生逐句翻译为主,翻译不对、不准、不会的地方也可由其他同学补充完成,要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具体实词的解释和通假字.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并当堂理解其含义。

四、布置作业1、学生整理文中出现的成语,并用这些成语造句。

2、以整理的成语为线索,复述故事,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作业反馈1、考查成语的写法及含义。

2、抽查学生重点词句的翻译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整体感知。

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017秋(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017秋(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刻:120分钟总分值:120分) 一、积存与运用(25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曦.月(xī) 沿溯.(shù) 绝· (yǎn) 飞漱.(sù)B.属.引(zhǔ) 素湍.(tuān) 欲颓.(tuí) 藻荇.(xìnɡ)C.缥.碧(piǎo) 轩邈.(miǎo) 经纶.(lún) 横柯.(kē)D.戾.天(lì) 牛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2.以下加点词说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不见曦.月(日光,那个地址指太阳) 良.多趣味(甚,很)B.晓雾将歇.(消散)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交相辉映) 夕日欲颓.(颓废)C.五色交辉..D.急湍甚.箭(乃至) 千.转不穷(多)3.以下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蝉那么千转不穷D.属引凄异4.以下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山川之.美B.以我酌油知之.C.水陆草木之.花D.其反激之.力5.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梁时的陶弘景。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称“大苏”的苏轼。

D.《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份,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表现。

____________①智者那么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③仁者在山的稳固、博大和丰硕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④那轻巧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7.古诗文默写。

(练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峡》同步试卷B卷

(练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峡》同步试卷B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峡》同步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比较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并自为其名贤于材人远矣还自扬州如此其贤也A . 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同。

B . 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 . 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D . 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相同。

2. (2分)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隐天蔽日(隐瞒)B . 良多趣味(确实)C . 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 . 哀转久绝(消失)3. (2分)下面对课文分析不对的一项()。

A . 《绿》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相同,记述了作者的游踪和见到的种种景物,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

B . 作者选择了三个观察点,由远而近写了梅雨潭、梅雨亭、梅雨潭。

C . 文章开篇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梅雨潭,是为了衬托出梅雨潭的绿得的美。

D . 作者称“绿”为“你”,是把“绿”拟人化,这样更便于抒发强烈的热爱之情。

4. (2分)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良多趣味:真(或实在)B . 林寒涧肃:白色C . 属引凄异:连接D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5. (2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 .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 . 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 . 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6.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 载体/载重模范/模式泥土/拘泥反省/省亲B . 扁舟/偏旁惆怅/绸缪嘹亮/潦倒奴婢/裨益C . 勉强/强迫曲径/曲解处理/处境车轴/压轴D . 缅怀/腼腆任务/烹饪顷刻/倾诉维护/帷幕二、填空题 (共2题;共17分)7. (9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遂自荐》同步练习
一、通读课文,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
..()华.屋()..()与……二十人偕.()歃血
处.世()譬.若()锥.之处囊.中()叱咤
..()
有恃.无恐()持戟.()弗.知恶.()鄢郢
..
()社稷.()
二、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于楚
2、其末立见
3、使遂蚤得处囊中
4、吾乃与而君言
5、王之命县于遂手 6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
7、公等录录
三、常见实词(解释划线词语)
1、自赞于平原君
2、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3、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4、此霸王之资也
5、天下弗能当
6、率数万之众
7、兴师以与楚战
8、一战而举鄢郢
9、而王弗知恶焉
10、谨奉社稷而以从
11、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2、胜不敢复相士
13、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四、常见虚词(解释划线词语)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3、是先生无所有也
4、非特其末见而已
5、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6、毛遂比至楚
7、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8、胡不下
9、合从者为楚
10、诚若先生之言
五、古今异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1、从之利害古义:今义:
2、今楚地方五千里古义:今义:
3、遂以为上客古义:今义:
4、归至于赵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使:
1、赵使平原君求救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于:
1、合从于楚
2、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3、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4、自赞于平原君
5、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6、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乃:
1、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2、乃颖脱而出
3、吾乃与而君言
而:
2、日出而言之
3、吾乃与而君言
4、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
以: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以楚国之众也
3、兴师以与楚战
数:
1、率数万之众
2、寡者百数
一、词类活用(指出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2、门下有毛遂者,前/毛遂按剑而前
3、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4、此霸王之资也
5、乃颖脱而出
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7、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二、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客何为者也? / 汝何为者也?
3、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此霸王之资也。

/ 白起,小竖子耳。

三、重点文句翻译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遂早得处曩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正字音
邯郸(hán dān)与……二十人偕(x ié)歃血(shàxuè)华屋(huá)处世(chǔ)譬若(pì )锥之处囊中(zhuī náng)叱咤(chìzhà)有恃无恐(shì)持戟(jǐ)弗知恶(fú wù )鄢郢(yān yǐng)社稷(jì)
二、通假字
1、通“纵”
2、通“现”
3、通“早”
4、通“尔
5、通“悬”6通“捧”7、通“碌”
三、常见实词
1、推荐(动词)
2、跨越(动词)
3、依仗(动词)
4、资本(名词)
5、抵挡(动词)
6、率领(动词)
7、军队(名词)8、攻占(动词)9、羞耻(形容词)10、进献(动词)11、依靠(动词)
13、审察(动词)
14、发扬(动词)
四、常见虚词
1、和(介词)
2、假使(假设连词)
3、这(代词)
4、只(副词)
5、终于(副词)
6、等到(介词)
7、况且(递进连词)
8、为什么(疑问副词)
9、为了(介词)10、像(动词)
五、古今异义
1、古义:偏义复词,好处今义:好处和害处
2、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3、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
4、古义:到(于引出对象,不译)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六、一词多义
使:1、派(动词)2、假使(假设连词)
于:1、跟(介词)2、在(介词)3、从(介词)4、向(介词)5、到(介词)6、比(介词)
乃:1、只是(副词)2、就(副词)3、是(动词)
而:1、但是(转折连词)2、修饰关系连词3、你的(代词)4、并列连词
以:1、拿(介词)2、凭借(介词)3、来(目的连词)
数:1、几(数词)2、计算(动词)
课后能力提升:
一、词类活用
1、从外面(名词作状语)
2、走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3、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
4、称王称霸(名词活用作动词)
5、像禾穗的芒(名词做状语)
6、用眼睛(名词做状语)
7、使……称臣(使动用法)
二、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
2、(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
4、(判断句)
三、翻译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
2、使遂早得处曩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4、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现在我楚国有五千多里地,有兵甲百万,这些都是称霸王的条件啊。

凭借楚国的强大,天下诸侯国谁能抵挡!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你们碌碌无能,是人们所说的靠别人力量办成事情的人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