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读书报告
《经典唐宋词》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经典唐宋词》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经典唐宋词》是一本由胡云翼 / 龙榆生著作,文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9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一):与卿共赴风花雪月,与尔共赏诗词歌赋凡人之性情所至,往往好赋诗一首,或登高趁兴或醉酒情深,古人尤其如此。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古诗词是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精华,唐诗、宋词最负盛名,可以说很多未曾识字读书的孩子都能诵出几首。
唐、宋两朝,人们精神生活充沛炽热,社会风尚、生活方式和节令习俗绚丽多彩。
诗人词客沉浸其中,心醉神迷,吟诵出无数佳作。
做官的出门游宦,从军的出门征战,经商的奔走行商,甚至娇羞的姑娘,也会迈开她们健康美丽的步伐,走出家门,到林间采桑,到水边采莲。
这一切都被记载于唐宋诗词里。
《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分上下两册,即《经典唐诗》和《经典唐宋词》,这是国内首部名诗名画诵读版,读者们可以读可以看可以听的浓诗情画意的唐诗宋词选本。
与其他同类书不同的是,本套书有着以下几个特点:就内容而言,本套书是在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精选了传世唐诗和唐宋词各一百余首,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就插画而言,每首诗词由于意境不同相应地配上中国古典绘画,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场景,心境却是有着共通之处的。
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相得益彰,唐诗和唐宋词的诗情画意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此外,本套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每首诗词还配有专业播音人员的诵读,其中有夏青、方明、林如、雅坤等朗诵艺术家精彩的咏读。
读者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可以聆听。
经典的诗词,传世的名画,感人的诵读,将这些内容组合在一本唐诗和唐宋词选本中,在这之前是没有过的。
希望这样一本具有全新阅读体验、唯美古典韵味的唐诗和唐宋词选本,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大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董卿在一次采访里说,她认为很少有书能让她看第二遍,即使是《茶花女》这样的经典书,也甚少再翻第二次,因为时间宝贵,要花在新鲜的事物上。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是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集,它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唐代诗人和宋代词人的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
首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诗意和美感。
唐代诗人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用几个简短的句子,就能表达出世事的离合悲喜和人生的哲理。
宋代的词人则更注重词曲的音韵和细腻的描写,他们多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为素材,通过感悟和抒发自己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读完这些诗词,我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它能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唐宋时期的社会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打开《唐诗宋词》,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古老而繁荣的时代。
我看到了壮美的山河和繁华的都市,听到了人们悠扬的歌声和深沉的叹息。
诗词里描绘的种种场景和人物,让我对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感受。
通过这些诗词,我了解到了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思想风尚,也了解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纷争。
最后,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一种鉴赏诗词的眼光和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和品味古代诗词的艺术之美。
我注意到了诗句中的音律和韵律,体会到了作者运用各种修辞和虚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诗词的研究和解读,我逐渐了解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这种鉴赏诗词的能力,不仅让我更好地欣赏了古代文学作品,也提高了我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总之,读完《唐诗宋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也使我对唐宋时期的社会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它也提高了我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鉴赏眼光。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我会继续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
唐诗宋词学习心得

唐诗宋词学习心得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学习唐诗宋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学习心得:
1. 熟读经典:首先,要多阅读经典的唐诗宋词,如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名家的作品。
通过反复阅读,可以熟悉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2. 听课讲义:参加相关的课程或者听讲座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专业的老师通常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意义。
3. 学会背诵:背诵是学习唐诗宋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背诵,可以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4. 品味韵味:唐诗宋词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品味其中的意境和韵律之美,深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5. 创作实践:学习唐诗宋词不仅仅是欣赏和解读,还可以通过模仿和创作来深入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
可以从题材角度出发,创作与现代社会相关的诗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写作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习唐诗宋词需要耐心和毅力,要多读多练多品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唐诗宋词的海洋中体会到更多的美与智慧。
唐宋词选读后感

唐宋词选读后感
《唐宋词选》是一部集中了唐宋两代优秀词作品的选集,其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选集,我对唐宋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
唐宋词以其婉约清新、含蓄深沉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在《唐宋词选》中,我读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词作,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清照的《如梦令》等等。
这些词作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爱情、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阅读《唐宋词选》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唐宋词的艺术魅力。
唐宋词以其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词人对世间万象的独特理解,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以其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表达出了词人对大自然壮美景观的赞美之情,令人感叹不已。
另外,唐宋词还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吸引着我。
唐宋词是中国
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承载了唐宋两代的社会风貌、文化底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
通过阅读《唐宋词选》,我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时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情万种,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的来说,阅读《唐宋词选》是一次愉悦的文学之旅。
通过这部选集,我不仅领略到了唐宋词的艺术魅力,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唐宋词选》会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心灵的一片净土。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读后感(一)昨天附件,附件尔正在教室上教了唐朝孟郊的一尾诗附件,附件名鸣《游子吟》。
教了当前,尔的表情暂暂不克不及安静,做者母亲辛苦天为儿子缝衣服的情形常呈现正在尔的面前。
那尾诗形容了:一名慈母脚外拿着针线在为筹办没门的儿子缝衣服。
她担忧儿子迟迟不克不及归去,便把衣服的针手缝失稀稀的,使它更牢固,更耐脱。
读完那尾诗当前,尔开端领会到母爱的伟年夜。
母亲以前怎么对尔孬,怎么敬服尔的工作慢慢浮如今尔的脑海面。
尔念到:母亲平时时常为一点大事便骂尔。
正在以前,尔几乎便是恨透尔母亲了,感觉她一点皆没有爱尔。
然而如今尔末于领会到母亲平时所作的所有皆是为尔着念。
其真平常母亲没有是正在骂尔,而是正在学育尔,让尔辨浑长短乌皂。
然而尔却没有承情,有时借会顶撞。
而母亲从二年前便开端本人孤独一人来深圳找事情。
她赔了一点人民币当前,便归去广州为尔报教习班,让尔教习更多的常识。
而后又归深圳赔人民币。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年夜的,诗外这慈爱的母亲是这样爱她的儿子,尔的母亲又未尝没有是呢?尔的母亲不只把零个天球送给了,让尔糊口正在那五彩的天球上,借为尔献没了本人的所有。
尔应该为尔领有那样的母亲而感触骄傲,感触幸祸战高兴。
那尾诗让尔易记。
果为那尾诗让尔懂失了母爱的伟年夜!唐诗宋词读后感(两)曲到上了下外,教了《唐诗宋词选读》,尔才感想到这神韵。
若是说古代诗是提醒了现真的暗中,挖苦社会丑陋嘴脸,是一把锋利的匕尾;这么唐诗是一杯茶。
只要浓浓的品茶,安好的看着茶火的雾气,能力晓得它的神韵,理解斑斓取娴静暗地里诗人的思维取情绪。
唐诗擒使带了太多的愤激,伤感,豪爽没有羁,离忧别绪…但正在尔眼外,它究竟是一杯茶,一杯蕴露了有数情绪的茶。
那杯茶面,曾有一名诗人的激情壮志:“会当凌续顶,一览寡山小。
”那杯茶面也曾融进了一个诗人的豪爽没有羁“安能摧眉合腰事显贵,使尔没有失谢口颜”;那杯茶面暗露着一名奸臣的血泪“欲为圣亮除了弊事,肯将盛朽惜残年。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些古诗文,我不禁沉浸在其中,感叹古人的才华横溢和智慧。
以下是我对唐诗宋词的读后感。
首先,唐诗宋词给我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将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等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几句简短的诗句,却能让人感受到边塞的寂寞和思乡之情。
读这些诗词,仿佛置身于古人的境界中,感受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感悟。
其次,唐诗宋词让我更加了解了古代文化和历史。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了解到了唐朝的盛世氛围、宋朝的文化繁荣,以及古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通过这些诗词,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文化和历史。
此外,唐诗宋词也给我带来了一种审美的启发。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激发了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激发。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几句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诗句,让我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
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我学会了欣赏美,也激发了我自己创作的灵感。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文化的了解和审美的启发。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词,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让这些经典的诗词继续发光发热,为世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唐诗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那一滴眼泪,在日照下,一瞬,早已化为飞烟;那一场迷梦,在岁月中,却用了一朵花开,到落的时间;那一首首宋词,别去了蝴蝶携走杜鹃的传言,唯留下今世的弦,弹奏着惘然的华年。
听,是那一篇篇弥散在如漏光阴里的词章。
从“裁剪冰绡,轻叠露重,淡着燕脂匀注”到“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百首,抒写的三百个情感的誓言。
听,是那一丝丝敲碎了萦绕在内心的情愫。
还有自徽宗赵佶到易安居士,一个个富有才气词人道出的缕缕情思。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
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
国维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此乃成就事业之说。
然,今吾阅宋词三百,另辟蹊径,从感情方面探寻其三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曰思之境。
我默叹,高楼独倚时,只剩君一人,望月明星疏,寄予深情,只愿人长久,只可惜远方的佳人,却是婵娟不共。
再没有梦里相遇的瞬间,悲欢离合,无人相伴这微寒的明月夜。
想念,凝结了泪水。
唯有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默默遥望,任凭相思泛起。
深觉,相思浓如酒,亦犹记,晏殊相思四壶酒。
“绿酒初尝人易醉”,“烂醉花间应有数”,“醉后不知斜阳晚”,“一场愁梦酒醒时”。
如此思念,把酒一壶,亦算是一种宽慰罢。
而飘落的相思泪,跌碎了时常忆起的重逢画面。
原来,有一种等待,叫做思念。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曰等之境。
多少年华似水流去,多少等待在朝朝暮暮。
轮回了多少春花秋月,掠过了多少春雨秋寒,落尽了多少清愁别恨。
打不开的枷锁,冲不出来的牢笼,撩不清理还乱的鬓发,擦不了抹不尽的苦涩泪。
谁默默的厮守“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梦游处,不知道何地何方,醉酒时,不知道何人何恨长。
严仁一首笔致清倩的闺怨词,道一声“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宣卿情调幽怨的一句“断肠落日千山暮”,净土尽头,几人解脱,谈笑间,华发早生,流年东逝而去。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唐宋词十七讲》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籍,通过对唐宋词的深入解读,让我对中国古代诗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唐宋词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通过对唐宋词的学习,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味,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唐宋词的诵读和理解,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通过对唐宋词的学习,我对中国古代社会和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和风俗。
在阅读《唐宋词十七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通过对唐宋词的学习,我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诗词的精华,它不仅在形式上
具有独特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唐宋词的欣赏和理解,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
术魅力,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唐宋词十七讲》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籍,通过对
唐宋词的深入解读,让我对中国古代诗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词,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发
扬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词读书报告
刚开始接触唐宋词是初中的时候,小学只学了些简单的唐诗,由此看来词是比诗难学的。
而在初中时也只是背背而已,并没有对词进行深入的了解。
到了高中做词鉴赏题材对词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感觉词是比诗美的,它由长短不一的句子组成,更容易表达词人的心境。
词有两大派别——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秦观、姜夔等;李清照的代表作品有《点绛唇》(蹴罢秋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
柳永的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风细细),《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撒江天),《木兰花慢》(折桐花烂漫),《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晏殊的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踏莎行》(小径红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几道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蝶恋花》(梦入江南烟雨中),《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秦观的代表作品有《踏莎行》(雾失楼台),《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淮左名都)。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辛弃疾、苏轼等;辛弃疾的代表作品有《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苏轼的代表作品有《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
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
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
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
著名的长调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
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
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
北宋后期的重要词人还有周邦彦(1056-1121)。
周邦彦精通词律,能自度曲,宋徽宗时曾主持过中央音乐机关大晟府,是两宋注重音律一派词人承先启后的主要代表。
著有《清真集》,以“本色”、“当行”盛行于世。
南宋前期主盟词坛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作为时代的歌手,辛弃疾一生写了大量的词,有《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著名的如《破陈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表现了当时重大的抗战、爱国主题,抒写了在把持朝政的投降派的排斥下,壮士报国无门的忧愤心情。
从艺术上讲,稼轩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将“以诗为词”进一步发展到“以文为词”,使宋词的思想和艺术都取得了空前的杰出成就。
后世以“苏、辛”并称,但辛弃疾又自成特色,一时仿效或倾慕者如张孝祥、韩元吉、陆游、陈亮及稍后的刘过、刘克庄等,世称辛派词人。
南宋后期于辛词外别立一宗的是姜夔(1155?-1221?)。
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格律词派。
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多自度曲,如《扬州慢》等自度曲十七首,均旁注音谱。
到元代,士民对文艺的兴趣转向另一种兼有表演性质的新形式,宋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就被新起的元曲所替代。
下面来分别赏析一下两大派别的著名词作。
首先是婉约派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接下来赏析的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1)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
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
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
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
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词迎合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发展、歌妓制度的发展和士大夫公余生活的优容而出现。
它可以被配乐演唱,唱起来优美动听。
它以它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为人所吟唱,为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
词的美牵引着人们去欣赏它,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的词的艺术殿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