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交流电教案

合集下载

轮机员培训教案正弦交流电路

轮机员培训教案正弦交流电路

轮机员培训教案正弦交流电路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表示方法。

3. 学会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4. 能够应用正弦交流电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和特性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正弦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相位2. 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表示方法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的概念和计算相位角、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和计算正弦波形图的绘制和解读3.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阻抗的概念和计算交流电路中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4. 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功率的计算功率因数的计算和改善方法5. 正弦交流电路的实际应用交流电动机的原理和应用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应用交流电路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通过实验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表示方法,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正弦交流电路相关章节。

2. 实验设备:正弦交流电路实验装置。

3. 多媒体课件:正弦交流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对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正弦交流电压、电流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的运用情况。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表示方法。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正弦交流电路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正弦波形图的绘制和解读。

阻抗的概念和计算。

交流电路中的欧姆定律。

正弦交流电 教案

正弦交流电 教案

正弦交流电教案教案标题:正弦交流电教案目标:1. 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3.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振幅的关系;4. 能够应用正弦交流电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正弦交流电的定义和表达方式;2. 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3. 正弦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2. 正弦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振幅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正弦交流电相关内容的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波形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这是什么样的电信号?”引出正弦交流电的概念。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材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正弦交流电的定义、表达方式和基本特点。

解释正弦交流电的波形表示方法,如函数表达式和图形表示。

Step 3: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包括振幅、频率、周期的计算公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正弦交流电的各个参数,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Step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正弦交流电的相关参数。

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弦交流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其它类型的电信号进行对比。

讨论正弦交流电在电力传输、电子设备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6: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弦交流电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正弦交流电的知识。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完成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波形、讲解概念、演示计算方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轮机员培训教案正弦交流电路

轮机员培训教案正弦交流电路

轮机员培训教案正弦交流电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波形。

3. 让学生学会使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电流。

4. 让学生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和特点2. 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波形3. 交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4.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及其计算方法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正弦交流电路实验设备3. 交流电压表、电流表4. 教学讲义四、教学过程1. 引入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讲解其特点。

2. 讲解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波形。

3. 演示交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操训练。

4. 讲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及其计算方法。

5. 进行课堂互动,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波形图,并计算功率、功率因数。

2.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实验设备上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电流,并计算功率、功率因数。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正弦交流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对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解。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轮机系统中正弦交流电路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在轮机运行中的重要性。

七、实验与实操1. 正弦交流电路搭建: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观察并记录电压、电流的变化。

2. 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使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并计算功率、功率因数。

八、拓展与延伸1. 非正弦交流电路:介绍非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正弦交流电路以外的电路类型。

2. 交流电路的优化:讨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优化交流电路,提高电路的性能和效率。

九、复习与总结1. 复习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特点、数学表达式、功率和功率因数等基础知识。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案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案

组织教学1、课堂组织,清点人数,填写教学日记2、教师宣布上课教师记载1分复习提问1、什么是交流电。

2、频率、周期和角频率的关系。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内容;3分导入新课我们在上一节学习了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相位。

知道了要想确定正弦交流电就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

这就是这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三要素。

教师口述1分讲授新课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一个正弦量,当最大值、角频率和初相三者已知时,该正弦量就确定了。

故称最大值、角频率和初相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例3-1 例3-2 例3-3练习:已知正弦交流电压,它的最大值,频率,周期,角频率为多少?2、在一个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u和电流i的频率是相同的,但初相位不一定相同,如图所示:由上节课所讲的导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先由教师来讲解例题然后找学生来讲;结合图示教师讲解正弦交流电的相位70分讲授新课图中u和i的波形可以用下式表示:)sin(U1ψω+=tum)sin(2ψω+=tIim它们的初相分别为1ψ和2ψ。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角之差或初相角之差,称为相位差角或相位差,用ϕ表示,上图,u和i的相位差为:2121)()(ψψψωψωϕ-=+-+=tt当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计时起点(t=0)改变时,它们的相位和初相位都跟着改变,但是两者之间的相位差仍保持不变。

由上图可见,由于u和i的初相不同,所以它们变化的步调不一致,即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零值。

图中1ψ﹥2ψ,所以u较i先到达最大值,我们说在相位上u比i超前ϕ角,或者说i比u滞后ϕ角。

如图所示。

初相相同,即相位差︒=0ϕ,称为同相,相关系;教师由图讲述;第一节下课;提示讲解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超前、滞后、同相和反相?讲授新课位差︒=180ϕ,称为反相。

如图所示。

练习:已知两个正弦交流电流:则的相位差为?二、有效值1、定义:与交流热效应相等的直流定义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电工与电子技术正弦交流电路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正弦交流电路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正弦交流电路电子教案第一章:正弦交流电路概述1.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1.1 交流电的定义1.1.2 交流电的表示方法1.1.3 交流电的产生和传输1.2 交流电路的基本元件1.2.1 电阻元件1.2.2 电感元件1.2.3 电容元件1.3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1.3.1 相量法1.3.2 复数法1.3.3 阻抗法第二章:纯电阻交流电路2.1 欧姆定律适用于交流电路2.1.1 电阻元件的阻抗特性2.1.2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分析2.2 电阻串联交流电路2.2.1 电压分配定律2.2.2 电流分配定律2.3 电阻并联交流电路2.3.1 电压分配定律2.3.2 电流分配定律第三章:纯电感交流电路3.1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特性3.1.1 感抗的计算3.1.2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分析3.2 电感串联交流电路3.2.1 电压分配定律3.2.2 电流分配定律3.3 电感并联交流电路3.3.1 电压分配定律3.3.2 电流分配定律第四章:纯电容交流电路4.1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特性4.1.1 容抗的计算4.1.2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分析4.2 电容串联交流电路4.2.1 电压分配定律4.2.2 电流分配定律4.3 电容并联交流电路4.3.1 电压分配定律4.3.2 电流分配定律第五章:电阻、电感、电容组合的交流电路5.1 串并联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1.1 串并联电阻的交流电路分析5.1.2 串并联电感的交流电路分析5.1.3 串并联电容的交流电路分析5.2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5.2.1 有功功率5.2.2 无功功率5.2.3 视在功率5.3 交流电路的相位关系5.3.1 相位差的计算5.3.2 相位关系的分析第六章:交流电路的谐振6.1 谐振条件6.1.1 串联谐振6.1.2 并联谐振6.2 谐振电路的特点6.2.1 电压和电流的幅值6.2.2 功率分配6.3 谐振电路的应用6.3.1 滤波器6.3.2 选频电路6.3.3 谐振器的制作与测试第七章:非正弦交流电路7.1 非正弦交流电的来源7.1.1 电源的非正弦波形7.1.2 电路中的非正弦波形7.2 非正弦交流电的分析方法7.2.1 傅里叶级数分解7.2.2 傅里叶变换的应用7.3 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7.3.1 平均功率的计算7.3.2 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计算第八章:交流电路的测量与测试8.1 交流电压的测量8.1.1 示波器8.1.2 交流电压表的使用8.2 交流电流的测量8.2.1 电流表的使用8.2.2 电流互感器的使用8.3 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测试8.3.1 频率响应的定义8.3.2 频率响应的测量方法第九章:三相交流电路9.1 三相电源的产生9.1.1 星形连接9.1.2 三角形连接9.2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9.2.1 YY连接9.2.2 YD连接9.2.3 DY连接9.3 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9.3.1 有功功率的计算9.3.2 无功功率的计算9.3.3 视在功率的计算第十章:电工测量与安全10.1 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10.1.1 兆欧表10.1.2 钳形电流表10.1.3 多功能电表10.2 电工安全常识10.2.1 触电防护10.2.2 电气火灾预防10.2.3 安全操作规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正弦交流电路概述:理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产生传输过程。

电工学-正弦交流电电子教案

电工学-正弦交流电电子教案

2、 最大值和有效值 瞬时值和最大值
正弦量在任一瞬间的值称为瞬时值,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 i 、u、e 等。
瞬时值中的最大的值称为幅值或最大值,用带下标m的 大写字母表示,如Im、Um、Em等。
有效值
在工程应用中,一般所讲的正弦交流电的大小,如交流电压 380V或220V,指的都是有效值。
有效值是用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
u CIm C sitn 90 U Csm itn 90
同频率的正弦量相加,得出的仍为同频率的正弦量,所以可
得出下面形式的电源电压: u u R u L u C U m si t n
相量关系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为:
U U RU LU C
+
RIjXLIjXCI
这样,电压电流的关系可表示为相量形式:
U jXCIjICjIC
瞬时功率
pu iU m Im si n tsi n t90
U m Im si n tco t sU m 2 Imsi2 ntUsIi2 nt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电容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P1T pd 1 t T UsIi2n tdt0 T0 T0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国 家规定动力和照明用电的标准 频率为50Hz,习惯上称为工频: 周期为 ___ 秒,
答案:0.02
3、角频率 :正弦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 变化的弧度(或角度)数 问:符号:____单位:____ 答案ω;弧度/秒(rad/s)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ω=2π/ T = 2πf
同相:相位相同(同时到达最大值),相位差为零。
i
二、波形图: O
t
三、相量图:用相量图的方法表示正弦量
相量法

正弦交流电教案

正弦交流电教案

教案二 1、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组成特点; 2、 掌握正弦量频率、初相、幅值三要素; 山于学生初步学习正弦交流电的基础知识使用讲授法。

是身边的例子,熟悉的事物入手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试验观察直流电、交流电的波形,使学生对频率、相位、幅值等悄况先 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述正弦量的特点及三要素的具体描述方法。

通过 实际观察和理论讲解两方面结合来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此部分采用讲授法。

一. 提问:(10分钟) 1、电的种类大致分为哪三种?日常家庭用电最多是哪一种电?学校名称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课 题名 称09年3月8日 授课形式 理实一体化 正弦交流电基木概念 教学目的教学重正确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初相位、频率、幅值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交流电初相位的概念 主要教学方法从示波器上获得直观上的认识,此部分为宜观法。

教学器材准备示波器、电路板等 教学安排与过程设计(含课 授课班级正弦交流电:凡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电流或电动势都叫做正弦交流 电。

2、直流电和交流电有什么区别呢?(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加其好奇心)那么交流电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电呢?它与直流电有些什么区别?山那 些物理量来描述?下面我们先通过两个电路来观察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以及 对交流电的特性做细致的分析。

二、试验操作! (30分钟)1、课内试验项日1:观察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白炽灯两端电压波形提示注意事项,并重点讲解本次双踪示波器要用到的使用方法。

做好电路图 的连接示范9按照试验操作单对项日1进行连接测试并作好记录。

2、课内试验项U 2:白炽灯的调光实验同课内试验项B 1的程序。

按照试验操作单对项U 2进行连接测试,并作好记录。

3、对操作结果进行分析:(1)先提问1~2人:① 直流电和交流电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② 正弦交流电有什么特点?三、分析(30分钟)首先从试验项U 1所得到的电压波形上看,其电压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是一 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第7章P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案

第7章P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案
(2)称它们为反相
(3)e1比e2超前
四、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或角频率)、初相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知道了这三个量,就可以写出交流电瞬时值的表达式,从而知道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故把它们称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课堂练习:
(1)写出0的生活用电的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
(2)已知I10A,f50Hz,3,写出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画出波形图。
作业:
课本113页计算题1、3两题
章节名称
§7——3交流电的表示法
授课形式
讲授
课时
2
班级
教学目的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法、波形图表法和相量图表示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波形图表示法。
2.相量图表示法。
说明:(1)波形图可反映出物理量的最大值、周期、初相。
(2)有时为了比较几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也可把它们的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
例2:e=Emsin(ωt+600)V的波形图如下:
练习:
(1)已知电压为220V,f50 Hz,90º,画出它的波形图。
(2)已知u100sin(100t90º)V,求:(1)三要素;(2)画出它的波形图。
例1:某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Im5A,频率f50Hz,初相90º,写出它的解析式,并求t0时的瞬时值。
解:解析式为
i7.07sin(314t90º)A
t0时的瞬时值为
i7.07sin90ºA=7.07A
二、波形图表示法
画法有:
1.点描法
2.波形图平移法
00图像左移,00波形图右移,结合P109图7-8讲解。
新课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理解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三要素、有效值、相位、相位差的概念。

3、掌握正弦量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交流电产生的物理过程。

使同学了解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一周的时间内,电流的大小及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2、掌握正弦量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3、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

难点:1、交流电的有效值。

三、教具手摇发电机模型、电流表、小灯泡。

电化教学设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计划:4课时六、教学过程Ⅰ.知识回顾提问:什么条件下会产生感应电流根据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

学生设计:让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II.新课一、交流电的产生(第一、二课时)1、演示实验如图5-3所示作演示实验,演示交流电的产生。

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介绍主要部件(对应学生设计的发电机原理图),进行演示。

第一次发电机接小灯泡。

当线框缓慢转动时,小灯泡不亮;当线框快转时,小灯泡亮了,却是一闪一闪的。

第二次发电机接电流表。

当线框缓慢转动时电流计指针摆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线框每转一周,电流计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表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分析——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投影显示(或挂图):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

图1 交流电发电机原理示意图(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甲图),ab、cd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

(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90°时(乙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cd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 再转过90°时(丙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4) 当线圈再转过90°时,处于图(丁)位置,ab 、cd 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乙)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乙)位置相反。

(5) 再转过90°线圈处于起始位置(戊图),与(甲)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分析小结:线圈abcd 在外力作用下,在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线圈的ab 边和cd 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如果外电路是闭合的,闭合回路将产生感应电流。

ab 和cd 边的运动不切割磁感线时,不产生感应电流。

设在起始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0ϕ,t 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0ϕω+。

分析得出,cd 边运动速度v 与磁感线方向的夹角也是0ϕω+,设cd 边长度为L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则由于cd 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sin(0ϕω+=t BLv e cd同理,ab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sin(0ϕω+=t BLv e ab由于这两个感应电动势是串联的,所以整个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sin()sin(200ϕωϕω+=+=+=t E t BLv e e e m cd ab(式5-1)式中,BLv E m 2=是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又叫振幅。

可见,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可以向外电路输送正弦交流电。

二、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第三、四课时)如图2所示,为交流电发电机产生交流电的过程及其对应的波形图。

1、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也就是线圈匀速转动一周所用的是时间。

用T 表示,单位是s (秒)。

在图2中,横坐标轴上有0到T 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周期。

2、频率交流电在单位时间(1s )完成得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

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

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 )和兆赫(MHz ),换算关系如下: Hz kHz 3101=Hz MHz 6101=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互为倒数关系,即fT 1=(式5-2)注意:我国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都是50Hz ,习惯上称为“工频”。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交流电频率并不相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例如:图2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其波形图美国、日本采用的市电频率均为60Hz ,110V 。

)周期与频率都是反映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周期越短、频率越高,那么交流电变化越快。

3、角频率ω是单位时间内角度的变化量,叫做角频率。

在交流电解析式)sin(0ϕω+=t E e m 中,ω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

角频率、频率和周期的关系:f Tππω22==(式5-3) 【例题1】(略,见教材5-1例题1)通过练习加深对正弦交流电周期、频率、角频率的认识,以及上述三个参数与波形图之间的联系。

二、相位和相位差 1、相位t = T 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0ϕω+t ,叫做交流电的相位。

相位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

当t =0时,相位0ϕϕ=,0ϕ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它反映了正弦交流电起始时刻的状态。

注意:初相的大小和时间起点的选择有关,习惯上初相用绝对值小于π的角表示。

相位的意义:相位是表示正弦交流电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的物理量,它不仅决定瞬时值的大小和方向,还能反映出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趋势。

2、相位差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任一瞬间的相位之差就叫做相位差,用符号φ表示。

即:02010201)()(ϕϕϕωϕωϕ-=+-+=t t(式5-4)如图3所示。

可见,两个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就是初相之差。

它与时间无关,在正弦量变化过程中的任一时刻都是一个常数。

它表明了两个正弦量之间在时间上的超前或滞后关系。

图3 同频电流i1和i2的相位差在实际应用中,规定用绝对值小于π的角度(弧度值)表示相位差。

以图3所示为例:注意:如果已知正弦交流电的振幅、频率(或者周期、角频率)和初相(三者缺一不可),就可以用解析式或波形图将该正弦交流电唯一确定下来。

因此,振幅、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初相叫做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例题2】(略,见教材5-1例题2)注:通过例题讲解,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相位随时间变化,而相位差仅于初相有关,不随时间变化的认识。

”三、交流电的有效值一个直流电流与一个交流电流分别通过阻值相等的电阻,如果通电的时间相同,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也相等,那么直流电的数值叫做交流电的有效值。

注意: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是从能量角度进行定义的。

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有效值,分别用大写字母I 、U 、E 来表示。

如果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越大,它的有效值也越大;最大值越小,它的有效值也越小。

理论和实验都可以证明,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是有效值的2倍,即m m I I I 707.02==m m U U U 707.02==(式5-5)m m E E E 707.02==有效值和最大值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交流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通常所说的交流电的电流、电压、电动势的值,不作特殊说明的都是有效值。

例如,市电电压是220V ,是指其有效值为220V 。

提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提到:在选择电器的耐压时,必须考虑电路中电压的最大值;选择最大允许电流时,同样也是考虑电路中出现的最大电流。

例如:耐压为220V 的电容,不能接到电压有效值为220V 的交流电路上,因为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 ,对应最大值为311V ,会使电容器因击穿而损坏。

III.例题讲解,巩固练习 略(见教材§5-1例题) IV.小结1、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旋转,线圈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外电路闭合时,有交变电流。

线圈每旋转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线圈两次与中性面垂直时达到峰值。

如此产生的交流电安正弦规律变化。

2、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以及振幅、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初相等。

3、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是从能量角度加以定义,即交流电与直流电在热效应相等的条件下,直流电的电压(电流强度)值为交流电压(电流强度)的有效值。

V. 作业略。

课题:旋转矢量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2、 掌握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的相互转换。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

2、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旋转矢量表示及其之间的联系。

难点: 同重点。

三、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计划:2课时 总第6课时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通过讲解§5-1节课后习题,复习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初相、相位差)。

上一节的学习中提到,要完整表示正弦交流电的特性至少需要知道振幅、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初相。

知道了以上三要素,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写出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

本节的内容就是来讨论有哪几种方法可以用来表述正弦交流电。

II.新课一、解析法用三角函数式表示正弦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这种方法叫解析法。

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解析式分别为 )sin(0ϕω+=t E e m )sin(0ϕω+=t U u m)sin(0ϕω+=t I i m只要给出时间t 的数值,就可以求出该时刻e ,u ,i 相应的值。

二、波形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时间t 或角度ωt 作为横坐标,与之对应的e ,u ,i 的值作为纵坐标,作出e ,u ,i 随时间t 或角度ωt 变化的曲线,这种方法叫图像法,这种曲线叫交流电的波形图,它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看出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三、旋转矢量旋转矢量不同于力学中的矢量,它是随时间变化的矢量,它的加、减运算服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何用旋转矢量表示正弦量以坐标原O 为端点做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为正弦量的最大值I m ,旋转矢量的起始位置与x 轴正方向的交角为正弦量的初相0ϕ,它以正弦量的角频率ω为角速度,绕原点O 逆时针匀速转动,即在任意时刻t 旋转矢量与x 周正半轴的交角为0ϕω+t 。

则在任一时刻,旋转矢量在纵轴上的投影就等于该时刻正弦量的的瞬时值。

如图1所示,表示了某一时刻旋转矢量与对应的波形图之间的关系。

用旋转矢量表示正弦量的优点:(1) 方便进行加、减运算,旋转矢量的加、减运算服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1 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法(2)旋转矢量既可以反映正弦量的三要素(振幅、频率、初相),又可以通过它在纵轴上的投影求出正弦量的瞬时值。

(3)在同一坐标系中,运用旋转矢量法可以处理多个同频率旋转矢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同频旋转矢量在坐标系中以同样的角速度旋转,各旋转矢量之间的交角反映彼此之间的相位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