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
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

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名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之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首先,我对教材及课题的内容进行分析;一、教材及课题的内容分析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着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
在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第五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中“正弦量的三要素”作为的重点。
重新整合出一节来讲授,把其它基本概念放在后一节来讲,因为“正弦量的三要素”在正弦交流电路当中始终是处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和起到一个贯穿整个正弦交流电路的主线作用。
不管用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等哪种正弦量表示法,都离不开“正弦量三要素”这个核心。
正弦交流电的分析,实质上就是“三要素”的计算。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与正弦交流电打交道,但学生们对正弦交流电的理性认识尚甚少。
为什么特别指出不能把直流电路中的规律简单地套用到交流电路中去,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能对正弦交流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抓住波形图表示法,详细介绍最大值,频率、初相位这三个物理量,使学生对“三要素”有个透彻的认识。
2、教育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利用波形图的直观性,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相位的概念,再用解析式,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3) 掌握正弦量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4)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有学习正弦交流电路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 重点a、频率、周期、角频率的定义以及三者间的关系。
b、最大值、有效值的定义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c、初相的确定(2) 难点初相的确定(3) 依据以上重点都是正弦交流电路的核心知识,只有掌握它才能进行后续的教学。
难点初相的确定,即要运用正弦量的知识,又要运用数学的三角函数的知识。
二、教学策略及手段运用波形图表示法在课堂中讲授“正弦交流电三要素”(附图),再通过实验室应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演示正弦交流波形中最大值、频率和初相的变化。
电工基础教案10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正弦交流电路授课教案课题模块三正弦交流电路课题一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四种表示形式及其相互转换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2.正弦交流电的四种表示形式难点:初相位、相位及相位差教学内容纲要教学方法一.正弦交流电的特点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流称为正弦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ac 或 AC )。
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电能都是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具有以下特点:1.交流电压易于改变。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变压器可以方便地改变电压,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损耗;降低电压以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
2.交流发电机比直流发电机结构简单。
二.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三要素为:最大值、角频率、初相角。
1.最大值----用来描述变化的幅度1)瞬时值: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e 、 u 、 i 。
2)最大值:也称振幅或峰值,通常用大写字母加下标 m 表示,如。
3)有效值:用大写字母E、U、I表示。
它与最大值的关系为:2.角频率---- 用来描述变化的快慢1) 周期: T ,秒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交流电?是单相还是三相》周期越短、频率(角频率)越高,交流电变化越快。
2) 频率:, Hz 。
3) 角频率:3.初相角---- 用来描述变化的先后1) 相位角:2) 初相角: t=0 时正弦量的相位角称作初相角。
* 的大小和正负与计时起点有关。
* 规定* 如果正弦量零点在纵轴的左侧时,角为正;在纵轴右侧时,角为负。
结论: 一个正弦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它的频率、初相位和振幅三个量表示,这三个量就叫正弦量的三要素。
对一个正弦交流电量来说,可以由这三个要素来唯一确定:三、相位差与相位关系1 .相位差——两个正弦交流电在任何瞬时相位角之差称相位差。
* 两个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
规定。
2 .相位关系a)超前、滞后关系;b)同相关系(;c)反相关系;d)正交关系四、课堂练习1 )正弦交流电的三个基本要素是,,.2 )我国工业及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周期为。
正弦交流电相位、初相位、相位差教案

教案(31 )【导入新课】[1]直流电的定义及表示[2]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回顾电能的应用引入交流电及本节课题--正弦交流电的产生【教学过程】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初相位、相位差一、相位和相位差[1.]相位定义:任意一个正弦量y = Asin(t 0)的中的(t 0)称为相位。
[2.]初相位:相位中的0,称为初相位,可反映正弦交流电的初始(t=0)的值。
[3.]相位差: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与时间t无关)。
可证明: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等于初相位之差。
设第一个正弦量的初相为01,第二个正弦量的初相为02,则这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差为12 = 01 02并规定1212 180或[4.]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的讨论: (1) 当12 > 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比第二个正弦量的相位越前(或超前) 12;(2) 当12 < 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比第二个正弦量的相位滞后(或落后)| 12|;(3) 当12 = 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与第二个正弦量同相,投影图7-1(a)所示;(4) 当12 = 或18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与第二个正弦量反相,投影图7-1(b)所示;(5) 当 2-12或9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与第二个正弦量正交。
二、应用举例:[1]已知u = 311sin(314t 30) V,I = 5sin(314t 60) A,则u与i的相位差为:ui = (30) ( 60) = 90即u比i滞后90,或i比u超前90。
[2]正弦交流电流 i = 2sin(100t 30) A,如果交流电流i通过R = 10 的电阻时,电流的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频率、周期及初相并求电功率P 解:最大值Im = 2 A 有效值I = 2 0.707 = 1.414 A, = 100 rad/s f =/ 2 = 50hz T =1/f=0.02s 0=30在一秒时间内电阻消耗的电能(又叫做平均功率)为P = I2R = 20 W,五、总结:本节介绍了正弦交流电的定义特点及三要素,结合正弦表达式搞清各要素间关系及物理意义,并学会相关计算;正确理解相位差的含义及两正弦交流电间相位关系。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一、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本着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
我在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教学中把内容重新整合,“正弦量的三要素”作为单独一节来学习,其他物理量放在后面一节来上,因为“三要素”是后续学习正弦交流电四种表示法互相转换的核心。
分析正弦交流电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计算三要素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和正弦交流电打交道,但是对正弦交流电的理性认识还是很少,特别是不能把直流电路中的规律简单地套用到交流电路中去,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正弦交流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学中要直观、形象和联系生活实际。
对交流电的变化情况和有关概念(周期、最大值、初相位等)的学习,抓住波形图。
讲完波形图,再学习其他的三种方法,“三要素”理解透彻了,其他三种方法就迎刃而解。
教学中概念的理解主要通过多媒体制作波形图来演示,利用电脑改变周期、最大值、初相位。
为了配合“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的教学,使学生对正弦交流电有深刻的印象,还通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来调节交流电的频率、最大值、初相位。
这样既激发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又易使学生一看到波形图就想到正弦交流电变化的“三要素”。
二、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设想和做法。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一个过程,不仅仅体现在45分钟的课堂上,更应体现在课外,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职校学生的学习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不理想,参与面少。
为了调动全班39名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先要求学生预习“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再分组到学校的实习工场、教室、办公室去寻找电器设备上的电压、电流、频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时与实际看到的参数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波形图比较直观地表示了“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现在的学习让学生根据初相位、最大值、周期来画波形图已经不强调,但我们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并计算三要素的值。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已知 i=sin(1000t+30°)A,求幅度、频率、初相位各自等于多少
四、课堂小结(15min)
t
回顾正弦交流电波形图,在其中找出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频率、初
相、相位、相位差
五、布置作业(10min)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教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
课本 P153 自我测评 1、2、3
教学过程设计与时间分配
12.2
一、课堂导入与提问(10min) 二、讲授新课(25min)
1.正弦交流电路定义 2.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定义 3.什么是周期、频率、角频率 4.相位与初相、相位差的区别(重难点) 三、计算举例(30min) 四、课堂小结(15min) 五、布置作业(10min)
任课教师:刘晓彤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教案
教案内容 一、课堂导入与提问(10min)
观察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图像的波形图,思考问题:正弦交流电有哪些特点和要素?如何才 能表示它?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教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
二、讲授新课(25min)
任课教师:刘晓彤
1.正弦交流电路定义
如果在电路中电动势的大小与方向均随时间按
i
正弦规律变化,由此产生的电流、电压大小和方向
t
也是正弦的,这样的电路称为正弦交流电路。
2.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定义
(1)瞬时值:正弦交流电在某一时刻的值称为瞬时值,用 e、u、i 表示
(2)最大值:正弦交流电的最大瞬时值称为最大值(也叫峰值或振幅),用 Em、Um、Im
表示
(3)有效值:交流电流 i 通过电阻 R 在一个周期 T 内产生的热量与一直流电流 I 通过同
单位:赫兹,千赫兹
单相正弦交流电概念说课课件

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不够浓。为了能让学生 理解掌握该节知识点,从实验演示入手,直观展现交流 电的产生,从而引出交流电的三要素。引导学生在学习 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 生的讨论分析,逐步释难解疑,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节 内容。
三
PART 03
七
PART 07
第七部分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作业
成都微师培系列课程
课题: 单相正弦交流电概念
目录
CONTENTS
01
教学内容
WORKREPORT
学情分析
WORKREPORT
02
03
教学方法
WORKREPORT
目标设计
WORKREPORT
04
05
活动设计
WORKREPORT
检测设计
WORKREPORT
06
07
作业设计
WORKREPORT
一
PART 01
(3)相位:在式e=Emsin (wt+φ)中, (wt+φ)表示在任意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所成的角度, 这个角度称为相位角,也称相位,它反映了交流电变化的进程。式中φ为正弦量在t=0时的相位, 称为初相位,也称初相角或初相。
六
PART 06
第六部分
检测设计
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交流电 2.交流电是怎样的产生 3.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4.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角频率、初相角的概念 5.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
1.新课引入
回顾旧知: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电磁感应应用引入本次新课内容。
2、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引出什么是交流电以及交流电的产生。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案

组织教学1、课堂组织,清点人数,填写教学日记2、教师宣布上课教师记载1分复习提问1、什么是交流电。
2、频率、周期和角频率的关系。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内容;3分导入新课我们在上一节学习了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相位。
知道了要想确定正弦交流电就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
这就是这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三要素。
教师口述1分讲授新课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一个正弦量,当最大值、角频率和初相三者已知时,该正弦量就确定了。
故称最大值、角频率和初相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例3-1 例3-2 例3-3练习:已知正弦交流电压,它的最大值,频率,周期,角频率为多少?2、在一个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u和电流i的频率是相同的,但初相位不一定相同,如图所示:由上节课所讲的导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先由教师来讲解例题然后找学生来讲;结合图示教师讲解正弦交流电的相位70分讲授新课图中u和i的波形可以用下式表示:)sin(U1ψω+=tum)sin(2ψω+=tIim它们的初相分别为1ψ和2ψ。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角之差或初相角之差,称为相位差角或相位差,用ϕ表示,上图,u和i的相位差为:2121)()(ψψψωψωϕ-=+-+=tt当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计时起点(t=0)改变时,它们的相位和初相位都跟着改变,但是两者之间的相位差仍保持不变。
由上图可见,由于u和i的初相不同,所以它们变化的步调不一致,即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零值。
图中1ψ﹥2ψ,所以u较i先到达最大值,我们说在相位上u比i超前ϕ角,或者说i比u滞后ϕ角。
如图所示。
初相相同,即相位差︒=0ϕ,称为同相,相关系;教师由图讲述;第一节下课;提示讲解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超前、滞后、同相和反相?讲授新课位差︒=180ϕ,称为反相。
如图所示。
练习:已知两个正弦交流电流:则的相位差为?二、有效值1、定义:与交流热效应相等的直流定义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说课稿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这本教材,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根据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是该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从什么是交流电,交流电的产生以及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方面分析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该项内容。
2、教学内容:什么是交流电、交流电的产生、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周期(频率、角频率);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初相位。
3、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交流电及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4、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难点:周期、频率、角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初相位、相位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引出交流电的产生,让学生有直观的感觉。
2、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增大教学容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学法指导:中职学生基础较差,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节知识点,从实验演示入手,直观展现交流电的产生,从而引出交流电的三要素。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逐步释难解疑,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节知识点。
四、教学程序:1、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引出什么是交流电以及交流电的产生。
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根本区别:交流电的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正弦交流电:电压的大小和方向按正弦规律变化。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从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引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1)周期:交流电每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S。
频率:交流电在1S内重复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Hz。
角频率:交流电每秒内变化的电角度称为角频率,用符号ω表示,单位是ra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
名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之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首先,我对教材及课题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及课题的内容分析
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着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
在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第五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中“正弦量的三要素”作为的重点。
重新整合出一节来讲授,把其它基本概念放在后一节来讲,因为“正弦量的三要素”在正弦交流电路当中始终是处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和起到一个贯穿整个正弦交流电路的主线作用。
不管用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等哪种正弦量表示法,都离不开“正弦量三要素”这个核心。
正弦交流电的分析,实质上就是“三要素”的计算。
]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与正弦交流电打交道,但学生们对正弦交流电的理性认识尚甚少。
为什么特别指出不能把直流电路中的规律简单地套用到交流电路中去,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能对正弦交流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抓住波形图表示法,详细介绍最大值,频率、初相位这三个物理量,使学生对“三要素”有个透彻的认识。
2、教育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利用波形图的直观性,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相位的概念,再用解析式,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3)掌握正弦量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4)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有学习正弦交流电路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重点
a、频率、周期、角频率的定义以及三者间的关系。
b、最大值、有效值的定义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c、初相的确定
(2)难点
初相的确定
(3)依据
以上重点都是正弦交流电路的核心知识,只有掌握它才能进行后续的教学。
难点初相的确定,即要运用正弦量的知识,又要运用数学的三角函数的知识。
二、教学策略及手段
运用波形图表示法在课堂中讲授“正弦交流电三要素”(附图),再通过实
验室应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演示正弦交流波形中最大值、频率和初相的
变化。
三、学情分析
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是一个过程,不仅体现在45分种的课堂上,更应体现
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职业技术
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够,参与面少,成绩不理想。
为了调动
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用电器铭牌数据,让学生
在课堂上听讲时与实际看到的参数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正弦交流电的
三要素”再通过实验室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让学生亲手调节波形变化,
更直观地理解“正弦量三要素”的概念。
使学生由动手的冲动化为学习的
兴趣。
后附教案
《正弦》
机电工程系金俊浩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波形导入
(1)直流电波形
(2)交变电流波形(非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3)正弦交流电波形
二、新课
1、交流电变化的速度:频率(或周期、角频率)
(1)频率(ƒ),单位赫兹(Hz)
一秒内交流电变化的次数(周期数)
频率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交流电变化的次数越多。
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旋钮(分粗调、微调),观察示波器波形的变化。
(2)角频率(ω),单位:弧度/秒(rad/s)
在发电机产生交流电的过程中,转子在1秒种内转过的角度称为角频率,
也称角速度,即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角度:ω=2πƒ
(3)周期(T),单位:秒(S)
交流电变化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周期越短,交流电变化的速度越快。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 ƒ或ƒ=1/T(互为例数的关系)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之一:频率(或周期,角频率)
2、交流电变化的幅度(最大值,峰值)
(1)有效值:当交流电通过某一线性电阻元件时,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
热量,如果与某一直流电通过该电阻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则
该直流电的值为这个交流电的有效值。
E U I
反映交流电做功的能力。
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U=U
M /2≈0.707 U
M
I=I m/2≈0.707 I m
E=E m/2≈0.707 E m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之二,最大值(或有效值)
3、交流电变化的起始点:初相位(或初相角)
在时间t=0时该,发电机转子所处的位置(角度)用φ0有正、负、有零(通常不大于180度)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之三:初相位
三、小结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最大值:交流电变化的幅度
频率:交流电变化的快慢
初相位:交流电变化的起点
四、作业布置
在《电工基础学习辅导与练习》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