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七律·长征》word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七律 长征习题 苏教版

七律长征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
②山的逶迤..,让人想起五岭,想起五岳……..,山的险峻,山的巍峨,山的磅礴③山之美,在于悬崖峭壁,峰峦叠嶂;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④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⑤山,虚怀若谷,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
虽然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上汉语拼音。
逶迤..(páng bó)..(wēi yí)磅礴(3)请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生命的庄严(或:生命的神圣)(4)第⑤段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即使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2)乌蒙磅礴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3.填空题。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这首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表明胜利大会师已为期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胜利即在眼前。
4.综合性学习。
在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之际,八年级(1)班举行了“长征精神伴我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感受长征】班级将出一期以“感受长征”为主题的板报,请你设计几个栏目。
(至少2个)示例:长征路上的故事、重走长征路、我心中的长征。
(2)【歌颂长征】班级将开展一次以“我唱长征之歌”为主题的歌唱比赛,请你为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
示例: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七律__长征》阅读练习

《七律长征》阅读练习一.阅读理解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写长征的诗篇,完成(1)—(4)题。
七律长征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过草地张爱萍一九三五年八月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请分别用四个字描述这两首诗的语言特点。
《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_______________(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两首诗都用到“暖”“寒”二字,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毛泽东的诗写于1935年10月,那时已走过了草地,但在他的七律中没有提及过草地的内容,你认为这是作者有意省略还是无意疏漏,为什么?(4)两首诗都提到了笑:“三军过后尽开颜”、“谈笑低吟道明天”,这笑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2.(1)这首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请你仿照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对偶借代B.比喻对偶夸张C.对偶夸张拟人D.夸张拟人借代(3)作者将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放在一起写,这样合适吗?为什么?(4)“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得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1.(1)气势磅礴细腻真切(2)毛泽东:一语双关,既指环境的温暖、铁索的冰寒,也指胜利的喜悦、作战的艰难张爱萍:指食物的暖、夜晚的寒,用草地夜晚的寒冷来衬红军心中的暖意。
苏教版八上语文 第一单元七律长征习题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重点难点点拨】一、生字学习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2.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3.形近字正音组词二、词语积累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
等闲:寻常、平常。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后、越过六盘山前。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3.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是风雷激荡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记录和载体,遂成为史诗;是毛泽东本人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人生经验的写照,凝聚着他的精神、情感、理想和愿望,遂成就了他所赞同的中国传统诗学思想——“诗言志”的审美特征。
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长征概况:中央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
巧渡金沙江:敌人估计我军必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
我军派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军队都向这里靠近,我主力部队则在绞车渡歼灭守敌,用六只木船胜利完成了渡江任务。
这是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结果。
飞夺泸定桥:大渡河的泸定桥只剩下铁索,桥东泸定城里有几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用机关枪、迫击炮封锁着桥头。
红军选了二十二名英雄组成突击队,下午四点,冲锋号响了,在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中,突击队冒着弹雨,攀着铁索,冲杀过去,敌人放起冲天大火,把桥头的城门封住。
苏教版语文八上《七律·长征》word同步测试4套

《七律·长征》快乐课课练一、朗读你的诗歌。
1、读准字音。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快乐指数★)逶 (yí) 磅(bó) mín 山2 、读出节奏。
请用“\\”正确划分下列诗句句读。
(快乐指数★★)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读出感情。
朗读诗歌,你觉得诗歌洋溢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快乐指数★★★二、感悟你的诗歌。
4、抓纲目。
(快乐指数★★★)《七律·长征》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这两句诗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从中我们可看出全诗的诗眼是:5、绘图画。
(快乐指数★★★)《七律·长征》这首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巧妙地用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6、想诗境。
(快乐指数★★★)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全文的总纲,从这两句诗里你觉得全诗的基调是。
②,两句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三、赏析你的诗歌。
7、赏结构。
(快乐指数★★★)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8、赏意象。
(快乐指数★★★)“水”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着独特的意境,常常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
《七律·长征》中是怎样写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9、赏语言。
(快乐指数★★★)“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
有人认为,“寒”字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有人认为,“寒”字既写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也生动地反映了英勇的红军,令敌人胆寒的情景。
也有人认为,“寒”字反衬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了对死难烈士的哀思。
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有你自己的见解?10、赏特色。
(快乐指数★★★)你觉得《七律·长征》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苏教版八上语文《七律长征》《长征组歌》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七律长征》《长征组歌》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暴雨无情的下着,不停的雨势直接将gōu( )火浇息。
而远方的天空阴沉沉的,整片整片的黑云直压人的头顶,让人喘.( )不过气来。
就在这片阴沉的天空下,在一望无垠.( )的草地上有这么的一群人在相互的扶持着,连马儿也低着头慢慢的朝前进。
(“红军穿越草地图”的场景)2.填空。
(1)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长征》)(2)更喜岷山千里雪,。
(毛泽东《七律长征》)(3)红军都是钢铁汉,。
(《长征组歌翻雪山过草地》)(4)《七律长征》一诗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5)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
《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
(6)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部关于坚守理想和信念的神话,一部诠释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精神的神话,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神话,一部演绎绝妙战争艺术的神话。
请你用一句学过的古诗文来诠释长征的“英雄气概”: ,。
(7)一句朴素而幽默的话语,蕴涵着真理、智慧和尊严。
请你根据情景,把毛泽东的话补充完整。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访问。
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可以□□世界。
”(2个字)(8)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春满长征路下联:□□□□□3. 找出下列默写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1)战士双脚走天下,四度赤水出奇兵。
(2)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与天。
(3)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浅境。
(4)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吹断粮。
错字订正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D.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5. 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根据歌词的意境在横线上填上准确的词语。
⑴亲人送水来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最新语文: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训练(苏教版八年级上)优秀名师资料

语文: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训练(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课七律长征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等闲(xián) 云崖(yá) (((B.迤逦(yí) 铁锁(suǒ) 逶迤(yí) (((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D.蒙骗(ménɡ) 岷山(Mín) 乌蒙(ménɡ) (((。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骗”的【解析】选C“蒙”应读mēnɡ。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军过后尽开颜 (( 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普通,平常。
(2)弯曲绵延的样子。
(3)欢悦。
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答案:(1)对偶夸张 (2)对偶4.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本课这首诗,完成5,8题。
5.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习网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的办站的宗旨~6.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诗中找出描写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红军的精神即可。
《七律_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

《七律_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七律·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默写《七律·长征》,并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3.诗中的“远征”指__________。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话告诉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
5.全诗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七律·长征》,完成1-5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请写出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七律·长征》,完成1一6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1《七律长征》练习(新版)苏教版

一七律长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礴..( )( ) wēi yí()( ) 岷.山( ) 云yá()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乌蒙磅礴走泥丸...( )(3)三军过后尽开颜..(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听到党的十八大在北京胜利召开的消息后,全班同学笑逐颜开....。
B.安倍已经向韩国派遣特使,寻求改善日韩关系;而在地区局势中更重要的中日关系,安倍也不可能等闲视之....。
C.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英明的领袖毛主席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领导人民军队和革命人民胜利走过了万水千山....。
D.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于牺牲,以气势磅礴....的英勇气概战胜了千难万险,终于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完成了可歌可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4.下面语段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1)①处重复啰嗦,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题。
(1)律诗属于近体诗,讲究____________,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通常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简称________、________。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十句以上则称____________。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依次是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2)《七律长征》中运用比喻,化大为小,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检测与评价
检测题
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2.请查阅字典,给下列加粗的出现在课文注释中的字注音。
(4分)绵亘()大庾岭()萌渚岭()都庞岭()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千难万险,跨越千山万水,面对这样艰苦卓绝、极其艰险的远征,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请用诗中的词语回答:(4分)
4.有人认为《七律长征》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比较整齐的句式也为我们描绘几幅“征难图”。
注意:不要和老师讲的一样,写好以后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还可以让老师给你们修改修改。
(16分)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4分)
[ ] A.比喻对偶夸张B.对偶夸张拟人
C.夸张拟人借代D.借代比喻对偶
6.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中用“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诗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山写得微不足道;而在同样是写长征的《十六字令三首》一词中,毛泽东同志却又把山写得十分高大险峻,高得“离天三尺三”。
这是为什么?试谈谈你的看法。
(10分)
7.律诗每两句一联,共四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和颈联是必须讲究对仗的,请按示例完成对后两句诗的对仗分析。
(6分)
五岭名词
逶迤
形容词
腾
动词
细浪
名词
乌蒙
名词
磅礴
形容词
走
动词
泥丸
名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8.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都是在1935年5月,且巧渡金沙
江在月初,飞夺泸定桥在月底,照理月底时天气应更暖一些,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请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10分)
综合题
1.《七律长征》这首诗运用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请你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再通过自己的想像,用二三百字为我们描绘其中的一幅图。
2.课后学唱《七律长征》歌曲,并在班上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谈谈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扬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逶迤磅礴乌蒙 2.亘gèn 庾yǔ渚zhǔ庞páng 3.“不怕”和“只等闲” 4.要求内容正确,语言形式相同或相似。
5.A 6.毛主席在《十六字令三首》中把山写得高大险峻,高得“离天三尺三”,是为了表现红军在长征途中跃马翻山的革命英雄气概和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是用山的巍峨衬托人的豪迈。
这与诗人在《七律长征》中用“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诗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山写得微不足道,是异曲同工之妙。
7.金沙水
名词
拍
动词
云崖
名词
暖
形容词
大渡桥
名词
横
动词
铁索
名词
寒
形容词
8.据许多文献记载,红军渡过金沙江时,正值天气炎热。
“一到江边,天气更热,红军士兵莫不痛饮冷水。
”(廉臣《随军西行见闻录》)所以在炎热的天气中渡江,浪涛拍击着陡峭的两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而红军过大渡河虽在5月末,天气却比5月初过金沙江时要冷些。
“左边是高入云霄刀劈一样的峭壁,山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银光耀眼,寒光袭人。
”(杨成武《飞夺泸定桥》)这就是说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由于地势既高天气又冷,那组成桥身的铁索自然就给人以寒的感觉。
还有的人认为,“暖”“寒”主要不在写时令,而在写人的心理感受,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险阻。
综合题
1.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去展开想像,并且语句流畅,描写精彩的,等第是优;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去展开想像并且语句较流畅的,等第是良;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去展开想像,但语句不流畅有错别字的,等第是中;不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去展开想像,且语言不流畅的,等第是下。
2.能够学唱歌曲,并在班上讲演比赛中表现出众的,等第是优;能够学唱歌曲,但讲演比赛一般,或学唱歌曲一般而讲演比赛优异的,等第是良;不能学唱歌曲,或不能参加讲演比赛,等第是中;两者都不行的,等第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