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件第八章掘进工作面通风
采矿学第8章--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详解

2018/7/28
25
第三节
采区(盘区)参数
回采工作面斜长影响因素:
受地质条件、技术条件(设备)、通风能力等因素影响;
当前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长度为80-400m。
2、区段数目
合理的区段数目,是保证采区正常生产和接替的前提。 一个采区内,各区段的斜长应尽量相等,但往往不一定相等。 为什么? 缓斜煤层: n = 4 5(个)
略高于胶带机;运输可靠。
2018/7/28
19
四、采区上(下)山运输
自溜运输
自溜运输设备简单,费用低。
铁溜槽、铸石溜槽、搪瓷溜槽
> 3时,均采用自溜; 对2的煤层,增大上山角度,实现自溜;
2018/7/28
20
四、采区上(下)山运输
绞车或无极绳牵引矿车运输
运输能力小;运输不连续(间断式)、影响生产。
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部。可能的原因为:
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软,且很厚,不易维护。 煤层赋存适于人为或自然分组,单独设置为分组煤层服务的专用上山。
2018/7/28
7
(二)上山的倾角(坡度)
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一)上山数目 2、增加上山数目条件
《煤矿安全规程》第113条规定: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 (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 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 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专用回风巷:在采区巷道中,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 设电气设备的巷道。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专用 回风巷内还不得行人。
矿井串联通风

矿井串联通风1、串联通风定义;井下用风地点的回风流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
2、《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邻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系统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取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
采区内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而重新掘进的巷道,布置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其回风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且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构建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立即改为独立通风。
3、山西省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采、掘进工作面应实现独立通风。
如实现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串联通风,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
对于串联通风,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严禁任何形式的串联通风。
4、晋煤集团“五十二项”规定: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邻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系统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取串联通风。
.采区内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而重新掘进的巷道,布置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其回风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构建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立即改为独立通风。
5、建议:主斜井、暗斜井同时刷大其串联通风系统如下:主斜井—暗斜井—管道巷工作面。
建议只进行一个工作面刷大工程。
通风部2013年9月20日每日工作重点2013-9-23 1、截止9月23日胶带巷与管道巷3#横川风门主体工程施工结束。
2、完成主斜井爆破作业措施补充和管道巷刷大措施会审3、副斜井除尘风机距工作面已超过100米以上,以安排移除尘风机。
通风计算过程(全)

矿井通风4.9.1 相关安全规程《冶金矿山安全规程》规定:(1)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高于0.5%。
(2)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空气含尘量不得超过2mg/ m3,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0.5mg/m3。
(3)井下作业地点(不采用柴油设备的矿井)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得超过表4-18规定的标准。
(4)使用柴油机设备的矿井,井下作业地点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应符合以下规定:一氧化碳小于50ppm;二氧化碳小于5ppm;甲醛小于5ppm;丙烯醛小于0.12ppm。
表4-18有害气体最大允许浓度有害气体名称最大允许浓度体积浓度重量浓度% ppm mg/L mg/m3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折算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CONO XSO2H2S0.00240.000250.00050.00066242.556.60.030.0050.0150.013051510(5)井下主溜井等处的污风要引入回风巷,否则必须经过净化达到相关要求时,方准进入其它作业地点。
井下炸药库和充电硐室空气中氢的含量不得超过0.5%,并且必须有独立的回风道。
井下所有机电硐室,都必须供给新鲜风流。
(6)采场、二次破碎巷道和电耙巷道,应利用贯穿风流通风。
(7)矿井所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小于4m3;按排尘风速计算风量,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应小于每秒0.15m;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应小于每秒0.25m;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不应小于每秒0.5m;箕斗硐室可根据具体条件,在保证作业地点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前提下,分别采取计算风量的排尘风速值。
4.9.2 通风方案矿区通风分为两期,前期为平硐开拓系统的通风,后期为竖井开拓系统的通风,现分别对两期通风进行描述如下。
前期通风:前期通风采用对角压入式通风。
新鲜风从1350和1400生产中段进入,经采场人行设备天井进入采场,经采场内的辅助局扇洗刷工作面后污风由上部设备井口的局扇抽入1400和1450回风平巷内,最后再由主扇压出回风平巷口。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随着现代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掘进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基础,保证掘进工作面安全稳定地运营对于整个煤矿的生产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通风是掘进工作面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持工作面正常通风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局部通风措施也尤为重要。
本文将会对采矿业中的局部通风措施进行一些详细的探讨,并分析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一、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的定义局部通风措施是指在掘进工作面内局部安装的通风设备,利用此设备对于局部掘进工作面进行通风处理。
局部掘进工作面通风措施是掘进工作面通风的一种保证,也是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
局部通风措施在煤矿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确保工作面正常生产的同时,为井下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改善井下环境的同时也对于健康与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的作用1.通风空气可流向任何可能气体或粉尘集中的场所,使得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粉尘浓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供了健康和安全的井下环境。
2.可以防止井下瓦斯爆炸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井下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3.对于地面浅埋板层裂隙带、盐岩夹煤层、接触煤层或断陷煤层的掘进作业中,局部通风措施能够有效地消除或降低覆岩下沉、爆炸危害和漏水等问题,保障了矿山生产和井下人员安全。
三、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的应用在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中,局部通风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局部通风的应用可以分为机械通风方式和粘附贴风方式。
1.机械通风方式机械风机负责掘进工作面地质区域的通风和送风,而机械插煤机负责对所掘进的煤层进行通风处理。
机械通风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掘进技术,具有风量大、压力高、节能省电等特点,能够满足大型掘进工作面的通风需求,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中。
2.粘附贴风方式这是一种基于粘附贴风理论的,利用粘附贴风方法进行通风处理的技术。
将煤层表面涂覆一定的粘性材料,通过煤与施粘层粘接点之间的渗透强制喷射空气,使施粘层颗粒质量离开煤表面,从而形成均匀的通风空间。
掘进工作面专项辨识

掘进工作面专项辨识是指在煤矿等矿山采掘行业中,针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的一系列辨识和评估工作,旨在维护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面定位:确定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并将其标记出来。
2. 煤层特征分析:对工作面所在的煤层进行分析,包括煤层倾角、煤层厚度、构造及地质条件等,以便制定合理的采矿方案。
3. 煤质分析:对煤层的煤质进行分析,包括灰分、硫分、挥发分等指标。
了解煤质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采掘方案和煤炭选矿方案。
4. 通风系统分析:对工作面所在区域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保证通风系统能够满足采掘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
5.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煤层特征、煤质分析和通风分析等,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
6. 安全评估:对采掘方案、施工方案和通风系统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7. 监测和调整:在采掘过程中,不断监测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及时
调整施工方案和采掘参数,保证最佳的采矿效益。
通过上述专项辨识和评估工作,可以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开采,确保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巷道掘进技术及顶板管理培训课件

掘进断面的确定
确定断面求,合理确定巷道的断面尺寸 。
考虑地质因素
根据岩层分布、岩石硬度、节理 裂隙发育情况等地质因素,调整 断面设计。
炮眼布置与爆破设计
炮眼深度与间距
根据岩层性质、巷道断面和施工条件 ,合理布置炮眼深度与间距。
爆破材料选择
选用合适的炸药和雷管,确保爆破效 果和安全。
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新思路
介绍了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安全监控与预警系 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学员提供新的安全管理 思路和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
某矿井采用新型支护材料的实践效 果,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了解新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效果。
技术发展与展望
1 2 3
巷道掘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介绍了新型掘进设备、高效能支护材料和智能化 监测系统等发展趋势,为学员提供前瞻性的技术 视野。
顶板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探讨了新型顶板控制设计方法、智能化监测与预 警系统等创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和实 践经验。
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强调了掘进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学员的安 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矿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员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案例二
某矿井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措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了解 顶板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02 巷道掘进技术分类
钻爆法掘进
总结词
通过钻孔、装药、爆破的方式进行岩石破碎,适用于各种地 质条件。
详细描述
钻爆法掘进是一种传统的巷道掘进方法,通过钻孔、装药、 爆破的方式将岩石破碎,然后进行出渣和支护作业。该方法 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但施工效率相对较低,且对 围岩的扰动较大。
地下采矿局部通风方法

地下采矿局部通风方法
向井下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
按通风动力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局部通风机通风、矿井全风压通风和引射器通风,其中以局部通风机通风最为常用。
一、局部通风机通风。
局部通风机的常用通风方式有压入式、抽出式、压抽混合式。
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装置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lom以外的进风侧,将新鲜风流经风筒输送到掘进工作面,污风沿掘进巷道排出。
抽出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回风侧。
新鲜风流沿巷道流入,污风通过风筒由局部通风机抽出。
混合式通风:混合式通风是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通风方式的联合运用,其中压入式向工作面供新鲜风流,抽出式从工作面抽出污风,其布置方式取决于掘进工作面空气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掘进、装载机的位置。
二、矿井全风压通风。
全风压通风是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风压,借助导风设施把新鲜空气引入掘进工作面。
其通风量取决于可利用的风压和风路风阻。
三、引射器通风。
利用引射器产生的通风负压,通过风筒导风的通风方法称为引射器通风。
引射器通风一般都采用压入式。
第 1 页共 1 页。
电子课件-《矿井通风与安全(第二版)》-A10-3104 矿井通风课件第一章

四、长壁式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系统是由采煤工作面的瓦斯、 温度、煤层自然发火及采煤方法等所确定的,我国 大部分矿井多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1.单一煤层开采时的布置 1)轨道上山进风、运输上山回风。
2)运输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2)三条上(下)山
如图1—13所示,为单一煤层三条上山的采区通 风系统。
2.多煤层开采时的布置
如图1—14所示,为联合开采两个近距离煤层 的三条上山采区通风系统。
三、采、掘工作面的串联通风及要求
井下采、掘工作面是人员比较集中的作业区域, 也是瓦斯涌出和煤尘飞扬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要 求采掘工作面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实行独立通风, 形成并联风路。
第一章 矿井通风系统
§1-1 矿井空气 §1-2 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方法 §1-3 通风压力与通风阻力 §1-4 采区通风 §1-5 掘进通风
概述
井下采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 害气体及各种矿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通 风手段,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冲淡和 排除有害气体和矿尘,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 这种对矿井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 气的作业过程叫做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方法、 通风方式及通风网络的总称为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系统的核心。
在矿井巷道中,任何井巷的通风阻力,不管它
是摩擦阻力、局部阻力或系两者同时具有的阻力, 其阻力公式均可写成通式h=RQ2,风阻特性曲线 如图1—10所示。
(2)井巷等积孔
当研究井巷通风阻力时,为了在概念上更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循环通风是在一个敞开的区域内,且连续不断地有适量的新鲜 风流掺入到循环风流中,经理论与实践证明,这部分有控制的循环 风流中的污染物浓度仅仅取决于该地区内污染物的产生率及流过该 地区的新鲜风量的大小,故循环区域中任何地点的污染物浓度,都 不会无限制地增大,而是趋于某一限值。 可控循环局部通风优点: (1) 采用混合式可控循环通风时,掘进巷道 风流循环区内侧的风速较高,避免了瓦斯层状积聚,同时也降低了
第八章 掘进工作面通风
利用局部扇风机或主要扇风机产生的风压对井下独头巷道进行通 风的方法称为局部通风
第一节 局部通风方法
一、局部扇风机通风
利用局部通风机作动力,通过风筒导风的通风方法称局部通风机 通风,它是目前局部通风最主要的方法。
1.压入式 布置方式:
Ls Lv
≥10m
Le --气流贴着巷壁射出风筒后,由于卷吸作用,射流断面逐渐扩
3)压入式通风时,掘进巷道涌出的瓦斯向远离工作面方向排走,而用抽出式 通风时,巷道壁面涌出的瓦斯随风流向工作面,安全性较差。
4) 抽出式通风时,新鲜风流沿巷道进向工作面,整个井巷空气清新,劳动 环境好;而压入式通风时,污风沿巷道缓慢排出,当掘进巷道越长,排 污风速度越慢,受污染时间越久。
5)压入式通风可用柔性风筒,其成本低、重量轻,便于运输,而抽出式通 风的风筒承受负压作用,必须使用刚性或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成 本高,重量大,运输不便。
二、矿井全风压通风
全风压通风是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风压,借助导风设施把主导风 流的新鲜空气引入掘进工作面。其通风量取决于可利用的风压和 风路风阻。
按其导风设施不同可分为: 1.风筒导风 在巷道内设置挡风墙截断主导风流,用风筒把新鲜空
气引入掘进工作面,污浊空气从独头掘进巷道中排出。。
特点:此种方法辅助工程量小,风筒安装、拆卸比较方便,通常用 于需风量不大的短巷掘进通风中。
4. 混合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是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通风方式的联合运用,按局部通风 机和风筒的布设位置,分为:长压短抽、长抽短压和长抽长压。
1
10m
10m
工作面的污风由压入式风筒压入的新风予以冲淡和稀释,由抽出式主风 筒排出。
其中抽出式风筒须用刚性风筒或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若采用柔性 风筒,则可将抽出式局部通风机移至风筒入风口,改为压出式,由里 向外排出污风(如图b)。
第八章 掘进工作面通风
本章主要内容 1、局部通风方法----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可控循
环风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按瓦斯、粉尘、炸药等 3、局部通风装备----风筒---- 种类、阻力、漏风、安
装;局部通风机----性能、联合运行 4、局部通风系统设计----原则、步骤
(2)污风通过风机; (3)有效吸程小,延长通风时间,排烟效果不好; (4)不通使用柔性风筒。
3. 压入式和抽出式通风的比较:
1) 压入式通风时,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电气设备均布置在新鲜风流中, 污风不通过局部通风机,安全性好;而抽出式通风时,含瓦斯的污风通
2)压入式通风风筒出口风速和有效射程均较大,可防止瓦斯层状积聚,且 因风速较大而提高散热效果。然而,抽出式通风有效吸程小,掘进施工 中难以保证风筒吸入口到工作面的距离在有效吸程之内。与压入式通风 相比,抽出式风量小,
(2) (3) 在供给掘进工作面相同风量条件下,可降低通风能耗。 缺点:(1) 由于流经局部通风机的风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瓦斯与粉尘,
(2)循环风流通过运转风机的加热,再返回掘进工作面,使风温上升。 (3) 当工作面附近发生火灾时,烟流会返回掘进工作面,故安全性差,
抗灾能力弱,灾变时有循环风流通过的风机应立即进行控制,停止 循环通风,恢复常规通风。
5.
当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大于全风压供给设置通风机巷道的风量 时,则部分由局部用风地点排出的污浊风流,会再次经局部通风 机送往用风地点,故称其为循环风。
循环通风方式:循环通风分为掺有适量外界新风的循环通风和不掺 有外界新风的循环通风。前者即为可控制循环通风,也称为开路 循环通风;后者称为闭路循环通风。 在煤矿掘进通风中当使用闭路循环系统时,因既无任何出口,也 无法除去这些气体,在封闭的循环区域中的污染物浓度必然会越 来越大。因此,《规程》严禁采用循环通风。
2) 长压短抽(前抽后压)
≥10m
≥10m
工作方式:新鲜风流经压入式长风筒送入工作面, 工作面污风经抽 出式通风除尘系统净化,被净化后的风流沿巷道排出。
混合式通风的主要特点: a、通风是大断面长距离岩巷掘进通风的较好方式; b、主要缺点是降低了压入式与抽出式两列风筒重叠段巷道内的
风量,当掘进巷道断面大时,风速就更小,则此段巷道顶板附近易 形成瓦斯层状积聚。
2.平行巷道导风 在掘进主巷的同时,在附近与其平行掘一条配风巷, 每隔一定距离在主、配巷间开掘联络巷,形成贯穿风流,当新的联络 巷沟通后,旧联络巷即封闭。两条平行巷道的独头部分可用风幛或风 筒导风,巷道的其余部分用主巷进风,配巷回风。
特点:此方法常用于煤巷掘进,尤其是厚煤层的采区巷道掘进中,当运输、 通风等需要开掘双巷时。此法也常用于解决长巷掘进独头通风的困难。
要求:(1)Q局<Q巷,避免产生循环风; (2)局扇入口与掘进巷道距离大于10m; (3)风筒出口至工作面距离小于Ls。
2.抽出式 布置方式:
Le
有在巷效道吸边程界Le:条风件筒下吸,口其吸一入般空计气算的式作为用:范L围e 。 1.5 S
式中 S——巷道断面,m2。 特点:(1)新鲜风流沿巷道进入工作面,劳动条件好;
张,直至射流的断面达到最大值,此段称为扩张段;
La--射流断面逐渐减少,直到为零,此段称收缩段。 Ls--从风筒出口至射流反向的最远距离(即扩张段和收缩段总
长)称射流有效射程。
在巷道条件下,一般有: LS (4 ~ 5) S
式中 S——巷道断面,m2。
特点:(1)局扇及电器设备布置在新鲜风流中; (2)有效射程远,工作面风速大,排烟效果好; (3)可使用柔性风筒,使用方便; (4)由于P内>P外,风筒漏风对巷道排污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