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明光市万豪国际商城1#楼观测日期:年月日
结构型式:框架仪器:水准仪
水准点号数及高程:m观测者:
测点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初次记程
(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累计
下沉
(m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累计
下沉
(m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累计
点
布
置
图
施工单位:福建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员:监理(建设)单位:制表日期: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明光市万豪国际商城3#楼观测日期:年月日
结构型式:框架仪器:
水准点号数及高程:m观测者:
测点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初次记程
(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累计
下沉
(mm)
3
0.504
1
4
0.502
2
6
6
0.504
0.504
0
0.503
1
1
0.502
1
2
0,502
0
3
施
工
情
况
沉
陷
观
测
点
布
置
图
施工单位:福建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员:监理(建设)单位:制表日期: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基础沉降观测是一种针对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这种观测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施工前后,以评估其基础稳定性、预测未来的沉降量,并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制定合理的建筑方案。
以下是一个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示例,展示了观测的时间、地点、测量设备以及所得的数据。
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观测地点:城市A地区一个高层住宅楼的建筑基础测量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沉降仪第一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1.2毫米,向南移动0.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0.8毫米,向南移动0.3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2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0.5毫米,向北移动0.1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2毫米-角点B:下沉0.1毫米-角点C:下沉0.3毫米-角点D:下沉0.4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3毫米的数据第二阶段观测(2024年7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1.8毫米,向南移动0.7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2.0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3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6毫米-角点B:下沉0.3毫米-角点C:下沉0.8毫米-角点D:下沉0.9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8毫米的数据第三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3.8毫米,向南移动1.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3.0毫米,向北移动0.8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5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9毫米-角点B:下沉0.4毫米-角点C:下沉1.2毫米-角点D:下沉1.3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1.1毫米的数据根据以上观测数据,可以发现建筑物的基础存在明显的沉降现象。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一、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土壤的压缩或沉积、荷载作用等原因,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下沉变形。
沉降是建筑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沉降观测设备和方法1.观测设备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测沉点、测墩、水准仪、测斜仪等。
其中,测沉点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测墩用于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水准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测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倾斜情况。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准期观测,即在建筑物完工后,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确定建筑物的初始沉降情况。
第二阶段是日常观测,即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定期对建筑物进行观测,监测沉降的变化情况。
三、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1.基准期观测数据在基准期观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测沉点和测墩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每个月一次,观测时间为1年。
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月),沉降值(mm)--------,----------------,--------------A,0,0B,0,0C,0,0D,0,0E,0,0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基准期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建筑物在基准期观测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情况,表明建筑物在初始阶段的沉降较小。
2.日常观测数据在日常观测中,我们每季度对建筑物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季度),沉降值(mm)--------,------------------,--------------A,1,2B,1,1C,1,3D,1,2E,1,1A,2,4B,2,3C,2,6D,2,5E,2,3A,3,6B,3,5C,3,9D,3,8E,3,6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日常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观测点A、B、C、D、E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说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沉降;b) 观测点C的沉降值最大,达到9mm,说明该处土壤的沉降较明显;c)建筑物沉降值的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的压缩特性和荷载作用有关。
住宅楼沉降观测记录

住宅楼沉降观测记录一、沉降观测的目的住宅楼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土的压缩性、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沉降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将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严重问题。
因此,进行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1、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异常沉降,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为改进设计和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3、为建筑物的竣工验收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料。
二、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高低层交界处、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等。
观测点的数量和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地质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 6 个。
2、观测精度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和观测目的来确定。
通常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即每千米高差中误差小于 10mm。
3、观测时间和周期首次观测应在建筑物施工到基础±000 标高时进行,以后应在每增加一层荷载时观测一次。
在施工期间,如果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各观测一次。
建筑物竣工后,应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和变化情况,适当延长观测周期,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三、沉降观测的方法1、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目前沉降观测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是利用水准仪测量观测点的高程变化,从而计算出沉降量。
观测时,应按照一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顺序进行,以减少测量误差。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同时测量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但由于其操作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在一般的沉降观测中较少使用。
四、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1、观测数据的整理每次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检查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观测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值,应进行分析和处理。
2、沉降量的计算沉降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高程上次观测高程累计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计沉降量3、绘制沉降曲线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沉降曲线,包括时间沉降量曲线、荷载沉降量曲线等。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凡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编制观测方案,并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工作。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隔 10-15m 或每隔2-3 根柱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变形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扩填挖方分界处;4.宽度大于等于 15m 或小于15m 而地基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建筑物,在承重内墙中部设内墙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的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 4 个。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现在有些工程图纸设计要求基础筏板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拿到图之后一定把这个地方看好。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每加高 1-5 层(砖混结构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不同施工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 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 2-3 月观测一次。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
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隐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第3次观测:共16页第3页
第六次观测:共16页第6页
第七次观测:共16页第7页
第十次观测:共16页第10页
第十一次观测:共16页第11页
第十二次观测:共16页第12页
第十四次观测:共16页第14页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日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地点:市中心商业区背景:该建筑物是一座高层办公楼,共有35层,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
由于该地区所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该建筑物周围存在地铁隧道和地下管线,因此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测量,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我们采用了共测点法和自测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
共测点法是在建筑物周围选择一定数量的测点进行测量,以获取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
自测法是在建筑物内部选择若干个标志性的位置进行测量,以获取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沉降情况。
测量记录:根据测量方法,我们选择了建筑物周围的10个测点和建筑物内部的5个测点进行了沉降观测测量。
以下是我们在观测周期内的测量记录:建筑物周围测点:测点1: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8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7m,总沉降量:0.03m。
测点2: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9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6m,总沉降量:0.04m。
...测点10: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8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9m,总沉降量:0.01m。
建筑物内部测点:测点1: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50.02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50.00m,总沉降量:0.02m。
测点2: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50.00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49.98m,总沉降量:0.02m。
...测点5: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49.99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49.98m,总沉降量:0.01m。
测量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建筑物周围的测点总体沉降量较小,最大沉降量不超过0.1m,建筑物整体结构安全。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垂直方向的下沉变形。
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记录,可以了解地下岩土层的物理性质,评估工程的稳定性,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沉降观测记录的基本内容、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
2. 沉降观测记录的内容沉降观测记录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2.1 观测地点和日期记录沉降观测的具体地点和日期,这有助于对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沉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2 观测设备和方法记录使用的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方法。
常用的沉降观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观测方法可以分为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两种,具体选择何种观测方法取决于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2.3 观测数据详细记录每次沉降观测的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时间、沉降量和误差等信息。
测量数据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分析和比较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变化。
2.4 图表分析通过绘制沉降观测数据的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常用的图表包括线型图、柱状图和趋势图等。
图表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沉降的程度和速率,评估工程的安全性。
3.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具体选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来决定。
3.1 静态观测方法静态观测方法是通过在观测点上设置测点,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测点进行多次测量,得到沉降数据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静态观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NSS测量等。
3.2 动态观测方法动态观测方法是通过使用传感器连续测量地表或建筑物的变形,实时获取沉降数据。
常用的动态观测方法包括激光测距仪、压力传感器和倾斜计等。
4.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是评估工程稳定性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关键步骤。
4.1 基本统计分析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平均沉降量、最大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和监测的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次
第次第次
第次第
1晴-0.7-3.2晴#######-3.5晴#######2-1.5晴#######-1.2-2.72晴-0.8-2.9晴#######-3.3晴#######-0.3-3.6晴#######-0.2-3.83晴-0.2-1.7晴#######-2.9晴#######-0.1
-3
晴#######-0.3-3.34晴-0.2-1.7晴#######-2.3晴#######-0.3-2.6晴#######-0.8-3.45晴-1.3-3.7晴#######-4.7
晴#######2
-2.7
晴#######-0.6-3.36
晴
-0.5-2.3
晴
#######
-2.5晴
#######
-0.2-2.7
晴
#######
-0.5-3.2
装饰装修装饰装修
高程(m)
本次下沉(mm)天气情况高程(m)本次下沉(mm)累计
下沉
(mm)主体/装饰装修主体/装饰装修本次下沉(mm)累计下沉(mm)天气情况高程(m)本次下沉(mm)累计下沉(mm)累计下沉(mm)天气情况高程(m)累计下沉(mm)天气情况高程(m)
测
点形
象进度测量人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天气情况本次下沉(mm) (注:1.本表观测数据下沉者为“-”,上浮者为“+”;跟随本表尚应附各测点沉降曲线图。
)
监理(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专业工长
专业质检员
记录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
-0.2#######-0.6#######-1
#######-0.4#######-1.2 2019年 1月 12日
2019 年2月 1 日2019 年 2 月 28 日
2019年 3 月 18
日
年 月 日
#######-0.3水准仪
水准点号数及高程1-6号/53.1
5678次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表(续表)
GD-C4-632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结构型式剪力墙框架结构
建筑层次
18层
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