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2)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第二课 养亲有责

《传统文化》第二课  养亲有责

1、背诵“第三则”(10分钟) 教师读范文,要学生自由朗读。
2、翻译第三则。 3、学生思考讨论:当父母出现错误时,应采取什么态度才能做 到孝?
讨论后,教师引导明确:当父母有可能犯错误时,我们应 委婉劝谏,注意分寸和方法,即使父母不能采纳,也要态度恭敬。不 能心生怨恨。孝的本质是爱,但并不是百依百顺。
天地之 ,人为贵; 人之 ,
大 孝。 仁者, 也。
为大。 母兮 我。
我 我,长我育我,顾我 出入 我。 昊天 !
我,
天地之 (通“生”,生命,此指万物)人为贵; 人之 ,(行为)
大 孝。(没有,比) 仁者, 也。(爱他人)
为 。(亲,亲爱;亲,双亲。大,伟大) 母兮 我。(鞠,抚养。)
我 我,长我育我, 我 我,(拊,通“抚”,抚慰。 畜xu,哺育。顾,照顾。复,关心。)
1、诵读“第二则”(5分钟) ,理解文章。 2、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学翻译文章。教师巡回指导。 3、思考并讨论:你个人比较认同曾子还是曾元的孝?为什么? 教师引导,并强调:曾元之孝是养口体,是照顾生活,养护身体, 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孝养层次;而曾子的孝是达到了“养志”的层次,顺 亲、悦亲是孝的提升。是精神层面的孝养层次。
出入 我。(腹,怀抱。) 昊天 极!(无)
1、请(课本)P5
1、你怎样孝敬父母? 2、你熟悉哪些关于感恩父母的诗、歌 或文章?结合本课学习,谈谈你对这些 诗歌或文章的体会。
《养亲有责》
山东省巨野县凤凰中学 孟祥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背诵一、三则。 过程和方法: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为我 所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活中能做到“养亲有责”用恰当 的方式指出父母的过错。
1、背诵“第一则”(5分钟) 《孝》就是把“老”的“匕”换成“子” 2、翻译:孝,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你认为古人是怎样注重“孝”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强调: 古时候对孝心很看重,认为这是一个人根本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不孝敬自 己的父母,如何会认真的从事肩上的担子?不管多大岁数,也要反省自己的孝心 ,把这份心思传承下去。你做的不好,你的孩子就会效仿你的做法。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

“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是指立法大权归 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 这表明诸侯分权的政 治局面即将结束,郡县 制将要完全取代分封 制。
韩非的法治思想:
它是在战国末年封 建中央集权专制即将形 成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它 的理论核心是通过加强 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 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然之气、法后王、性恶论。
孔子,春秋时期兴办民学 的第一位教师,用“和”与 “中庸”思想培养出三千多个 弟子。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以“仁”为内在思想核 心,以“礼”为外在行为规范, 以“中庸”为其辩证思维方 法,以“知、行、学、思”为 认识论的一套严密的关于人 伦道德的学说,重视血亲人伦, 重视现世事功,重视道德修养。
网开一面
网开一面其实应该叫网开三面。据说商汤有一 天看见一个捕鸟的人,四周都设了网,想要把飞鸟捕尽, 商汤看到此情景对捕鸟人说,你不可能把天下的鸟捕 净,鸟是我们的朋友,你就向东方设网,把西、南、北 的网撤掉吧,然后心中默念:“鸟,你愿意往左飞就往 左飞,愿意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才进入网 中。”这个故事传开后,天下诸侯觉得商汤是一个比 较有仁爱之心的君王,就归顺他建立了商朝。这个故 事说明中国古人对万物是有仁爱之心的。
一、“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动荡与变革的时期,此期间能达到中国文化的巅峰状态的原 因有如下几点:
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 提供了历史舞台。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 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兼并战争提供了文化 重组的机会。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 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
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
一、天地化育人
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其 人生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 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传统文化2-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2-信仰

二、鬼魂信仰
鬼的居处
❖ 坟墓 阴间官府管辖鬼魂的总管是泰山神 ❖ 丰都鬼城 道教说法,由丰都大帝掌管 ❖ 地狱 佛教说法,由十殿阎君掌管
综合成以佛教“地狱说”为主的“阴曹地府说”
三、正神信仰
1、正神释义 2、自然神信仰 3、人生保护神信仰
三、正神信仰
正神释义
❖ 人灵为鬼 它灵为神 ❖ 形成鬼魂和神祗两大崇拜系统 ❖ 国家出现后神也有了确定的职司和统属关系
祖先崇拜极为虔诚是中国特色
各行业祖师
❖ 木匠业祖师——鲁班 ❖ 竹匠业祖师——泰山 ❖ 铁匠业祖师——李老君、尉迟恭 ❖ 制陶业祖师——宁封子 ❖ 制伞业祖师——鲁班 ❖ 裁缝业祖师——轩辕氏 ❖ 蚕丝业祖师——缧祖 ❖ 织布业祖师——黄道婆 ❖ 染坊业祖师——葛洪 ❖ 酿酒业祖师——杜康 ❖ 茶叶行祖师——陆羽 ❖ 豆腐业祖师——乐毅 ❖ 火腿业祖师——宗泽 ❖ 制饼业祖师——汉宣帝
❖ 恶鬼 寻捉替身
❖ 淹死鬼 ❖ 吊死鬼 ❖ 伥鬼
二、鬼魂信仰
❖ 厉鬼 寻仇索命
《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 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 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 骨散于墓前。墓边松柏,和根拔 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
二、鬼魂信仰
❖ 善鬼 保佑后人 民族祖先 家族祖先 行业祖先
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 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 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 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 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 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 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无依,日夜凭空号叫。” ❖ “遥值饿殍之尸,倒于山侧,…乃附饿殍之尸而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单元克勤克俭课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单元克勤克俭课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单元克勤克俭课件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中克勤克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本单元将介绍克勤克俭的内涵、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克勤克俭的内涵克勤克俭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既勤劳又节俭,不浪费资源,不虚度时光。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勤劳:勤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劳不仅指体力上的努力,还包括脑力上的勤奋和创造。

2.节俭:节俭是指珍惜资源、不浪费的行为习惯。

节俭不仅是对物质资源的节约,更是对时间、精力的合理利用。

3.不浪费资源:克勤克俭要求人们不浪费资源,包括不浪费食物、不浪费水、不浪费能源等。

只有珍惜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不虚度时光:克勤克俭要求人们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刻。

三、克勤克俭的意义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克勤克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克勤克俭的美德,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促进个人成长:克勤克俭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勤劳品质和节俭习惯,进而促进个人成长。

3.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克勤克俭,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克勤克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容易陷入浪费和浮躁的生活状态。

因此,弘扬克勤克俭的美德有助于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物质享受,注重精神追求。

同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克勤克俭的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培养员工的节约意识和勤奋精神,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五、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中克勤克俭是传统美德之一。

弘扬克勤克俭的美德,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坚持勤劳和节俭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五年级传统文化2(刘)

五年级传统文化2(刘)

五年级传统文化《孙武》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孙武的生平事迹和有关《孙子兵法》的基本情况。

2. 读懂课文中《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两段话,体会其中的内涵。

3. 联系相关的故事和实际生活,感受《孙子兵法》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认识孙武作出的巨大贡献。

4. 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提高对《孙子兵法》的探究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难点:感受《孙子兵法》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孙武作出的巨大贡献。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我们山东出过许多名人,你们都了解哪些名人?今天我们就走进名人长廊,认识一位大军事家孙武,后人尊称其孙子。

板书课题:孙子(点击课件)二、人物剪影,初识孙武1.师:孙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孙武所处的时代:(播放课件:孙武生平)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其实,除了刚才视频的介绍外,早在三国时期的曹操对他就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已读一读这段文字。

2.师:谁能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师:借助注释,你能你这段话中了解到孙武的哪些知识呢?小组讨论一下,遇到不懂的问题,小组交流一下,也可以问一问老师?生:我了解了孙武是一个军事家,他写了一本书《孙子兵法》生:我了解了孙武能文能武……师: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试之妇人,从中你还能体会到孙武是一个什么的人?(播施视频:)师:吴王为了考验孙子的能力,命他操练宫女,一开始训练时,宫女们根本就不听指挥,捧腹大笑,队形大乱,为了严肃军纪,孙武根据兵法,把二位宫女斩首,重新击鼓发令,宫女们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从这件事中吴王了解到了孙子是一位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军事奇才,终于封孙子为将军。

生:孙武是一个治军有方的人,以法治军。

师:在曹操的心目中,孙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第一句话谈体会。

是一个让曹操非常佩服的人。

二、初识兵法,感受魅力师:从曹操的这段话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孙子兵法》共有13篇。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2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2

晋商
“学而优则商”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 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 书。”——刘於义 “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最下者方令读 书”。 ——雍正 “当此之时,凡有子弟者,不令读书,往往学商贾,谓读 书而多穷困,不若商贾之能致富也。是以应考之童不敷额 数之县,晋省居多。”——刘大鹏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商”文化
?
古代商业文化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 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 中国的商业起源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春秋时期 著名的郑国大商人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到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白圭、吕不韦。自秦始皇统一货 币之后,中国的商业更是得到巨大的发展,汉代的 “市”,六朝时期“草市”的繁荣,宋代商业街的形 成(《清明上河图》)(司马迁在《史记》里“天下 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是对当时 繁荣商业的描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众多 的“商帮”,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大家比较了解的晋 商和徽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 山西,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 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 银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 • 其中“白手起家通天下 诚信为本数乔家”
•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 起家的典型。 •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 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 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 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 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 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 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 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 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 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 广盛公。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1.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

它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墨和纸张的运用,描绘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中国书法包含了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用途。

书法家通过多年的修炼和实践,达到了独具风格的境界。

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2.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绘画形式以墨、水、颜料等为媒介,在纸上或绢上表现出丰富细腻的图像。

中国绘画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

山水画以自然景色为主题,强调表现主观情感;花鸟画以描绘花卉、鸟类和昆虫为主要内容,注重形象的逼真和生动;人物画则通过描绘人物的形象、神态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3.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有京剧、昆曲、评弹等。

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多种形式,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4.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其中一些节日是基于农历日期的,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而另一些节日则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相关,如端午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包括庆祝、祭祖、聚餐、观赏烟花等传统活动,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互助的象征。

5. 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积累的宝贵财富,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中医的理论基础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中草药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手法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的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6. 中国传统戏剧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技巧、音乐、舞蹈和服装等方面的特色而闻名。

《中华传统文化》第2课孔老先贤 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第2课孔老先贤 教案

(章节教案首页)课题:第一章第二课儒与道·孔老先贤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理论(2)、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其它(0)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学生可以复述老子思想中关于道的智慧的三个观点,以及孔子所做的贡献。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自己独立举例论证老子“道”的智慧的三个观点,能够用一个词形容老子,孔子,并能列举孔子的主要贡献及语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了解,让学生们可以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

教学方法设计: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老子关于“道”的智慧的三个观点,孔子的主要贡献及优秀品格;教学难点:对老子“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柔弱胜刚强”的认识主要参考资料:中华传统文化,百度百科教具使用:黑板;多媒体课后作业:分享生活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事物。

教学反思:★Part Ⅰ导言(8 mins):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2)为什么说黄帝开启了中华文明之源?(3)黄帝被誉为什么?(4)尧舜禅让催生了哪些传统观念?(5)中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什么时候?★Part Ⅱ学习目标(6 mins):知识目标:学生可以复述老子思想中关于道的智慧的三个观点,以及孔子所做的贡献。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自己独立举例论证老子“道”的智慧的三个观点,能够用一个词老形容老子,孔子,并能列举孔子的主要贡献及语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了解,让学生们可以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

★Part Ⅲ前测(15 mins):教师提出问题,对回答合理学生给与加分奖励问题1.关于老子的著作,语录,观点等大家知道什么呢?问题2.关于孔子的著作,语录,观点等大家知道什么呢?二、参与式学习1.教师通过视频讲解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简单介绍老子的生平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城白领赏古曲写对联中秋节传递浓浓传统文化
新民晚报·新民网赏古曲、吟诗词、听京戏、写对联、自制月饼、焚香拜月……昨晚,在上海静安南京西路恒隆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月满南西——2015南京西路街道白领青年中秋诗乐雅集”举行,让众多年轻白领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不少前来参加活动的白领青年纷纷表示,以往过中秋就是吃吃月饼赏赏月,没想到中秋还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在淳朴的村镇金山廊下,放飞的孔明灯与明月交相呼应,将“月韵中秋,诗赋少年”活动推向了高潮。

记者在“月满南西”活动现场看到,著名扬琴演奏家王珑现场演奏了《关山月》、《汉宫秋》,悠扬的传统名曲声,顷刻就将人们拉进了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田慧表演的京剧诗词“月光下的行走”选段,更是让人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著名国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骆玉明在《中秋节与中国传统文化漫谈》的演讲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的中秋文化。

上海著名书法家陆晞明则当场挥毫写下了现场对出的优秀对联。

又讯换上汉服,行揖礼,投壶,吟弟子规……昨天,在闵行区新虹街道的“月圆中秋情满新虹”中秋邻里节上,居民和学生们在娱乐中感受中秋浓浓的文化味。

活动在航华一小内举行。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古人怎么过中秋节,孩子们在上师大汉服社姐姐们帮助下试穿汉服,学习正统的揖礼。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古时中秋节常常会玩投壶。

放下手机、ipad,今天的孩子投壶也可以玩得很扎劲。

航华一小学生们精心编排一出弟子规吟诵,台下的爷叔阿姨一看就乐了,“这不是谁家的小囡……”;航华一村有户家庭很不容易,夏厚亮在妻子瘫痪后,坚持照顾她,十五年如一日。

昨天根据这户家庭真实故事改编的沪剧小戏搬上了舞台。

故事发生在新虹,编戏的是新虹人,演戏的是新虹人,看戏的也是新虹人,大家觉得格外亲切。

昨天还举行了一场义卖活动,义卖所得1.3万多元全部用于资助社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和新虹街道结对的外地小学。

(新民晚报记者宋宁华鲁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