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教学设计
《四、 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件压缩和解压缩的基本观点。
2. 掌握常用文件压缩格式及其特点。
3. 学会应用常见压缩工具进行文件压缩和解压缩操作。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文件压缩格式(如ZIP、RAR等)及其特点,常用压缩工具(如WinRAR、7-Zip等)的应用方法。
2. 难点:对于特殊文件类型,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压缩方法,以及在压缩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文件类型(如文本文件、图片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以及它们的压缩文件。
2. 准备一些压缩工具软件(如WinRAR、7-Zip等)。
3. 准备教学PPT,演示如何应用压缩工具进行文件压缩和解压缩操作。
4. 准备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以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压缩和解压缩的观点。
2. 介绍常见的压缩格式:rar、zip等。
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
(二)教学演示1. 演示如何应用winrar进行文件压缩。
(1)打开winrar软件。
(2)选择要压缩的文件。
(3)点击“压缩”按钮,设置压缩参数。
(4)完成压缩。
2. 演示如何应用winrar进行文件解压缩。
(1)打开winrar软件。
(2)选择要解压的压缩文件。
(3)点击“解压”按钮,选择解压路径和参数。
(4)完成解压。
(三)学生实践1. 给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自行应用winrar进行文件压缩和解压缩。
2. 提出要求:操作正确、速度快、效果好。
3.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交流讨论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讨论其他压缩工具的应用方法,如7-zip等。
3. 讨论压缩与解压缩在平时生活和中的其他应用途景。
(五)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安置作业:自行选择一种压缩工具,对一个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并记录操作过程和感受。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学习用自己的实验结论来解释某些现象,体验“科学结论可以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这一重要的科学本质和特征。
3、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自己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科学的初步办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功与喜悦,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应用所学知识的热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2、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征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篮球一个、打气筒一支分组实验材料: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只、牙签四只、橘子皮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演示实验引入:“给篮球充气”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新课:(一)挤压空气1、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2、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3、提示操作注意事项,分组实验。
4、填写实验记录表。
5、交流实验结论,再次解释:给篮球充气这一实验现象。
(二)制作空气枪1、演示教师制作的空气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进行安全教育。
3、分组制作实验,分析子弹是怎样射出去的。
(三)压缩空气的应用1、学生说生活中的例子。
2、看插图补充说明。
·拓展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板书设计:1、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2、空气能被压缩。
3、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教学后记:。
《1.2.4数据压缩》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压缩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潜在问题;
-针对不同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压缩方法;
-结合个人经验,谈谈数据压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操作教程,内容包括:
-选择一款数据压缩工具;
-详细介绍该工具的操作步骤,包括压缩、解压缩等功能;
2.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解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实践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任务驱动,实践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压缩的方法和技巧。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数据压缩的算法原理和优化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时,是否遇到过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数据压缩是一种有效解决存储空间不足的方法。
2.教学过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据压缩。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数据压缩的概念、意义、分类及常用压缩方法。
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3.学生对数据压缩算法的理解程度,通过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算法原理。
4.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压缩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压缩以下文件,比较不同压缩方法的压缩效果和速度:一组文本文件、一组图片文件、一组视频文件。
《数据压缩技术》教学设计

《数据压缩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数据压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压缩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数据压缩技术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据压缩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压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数据压缩的定义和作用(2)数据压缩的原理和分类2. 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1)无损压缩算法:哈夫曼编码、LZW编码、游程编码等(2)有损压缩算法:DCT变换、小波变换、向量量化等3. 数据压缩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图像压缩(2)音频压缩(3)视频压缩(4)网络数据传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压缩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压缩的原理和分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数据压缩技术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压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3. 实践法:通过上机实践、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压缩技术的实际应用。
4.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数据压缩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材,如《数据压缩原理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
3. 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演示数据压缩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如MATLAB、Python等。
4. 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等,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高中物理压缩气体教案

高中物理压缩气体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压缩气体的概念和特性,了解压缩气体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压缩气体的定义和特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应用。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气球被充气后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化。
2.讲解(15分钟):介绍压缩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过程,讲解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的特性和公式。
3.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压缩气体的实验演示,观察气体受到压力作用后的变化,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4.练习与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讨论气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关键点。
5.检查与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教学资源:气球、气罐、压缩气体实验仪器等。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结果分析,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压缩气体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对压缩气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压缩空气是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科学课程中常见的内容之一。
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缩空气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学物理课程的压缩空气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实验目的本次教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压缩空气的性质,并理解其应用原理。
二、实验材料1. 一个空气压缩机2. 一个透明塑料瓶3. 一根橡皮管4. 一片塑料薄膜5. 一小段塑料吸管6. 针和胶布三、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瓶的底部截去,制作成一个开口朝下的漏斗。
2. 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管连接到空气压缩机。
3. 打开空气压缩机,观察漏斗内的塑料薄膜发生的变化。
4. 用针在塑料薄膜上戳一个小孔,并用胶布封住。
5. 将塑料吸管插入瓶中,让学生用嘴吹气,观察塑料薄膜的变化。
四、实验原理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注入透明塑料瓶中,可以观察到瓶内的压缩空气的性质。
当塑料薄膜封住瓶口时,空气无法释放,从而使得塑料薄膜呈现鼓起的状态。
当在塑料薄膜上戳一个小孔时,压缩空气会通过小孔逸出,使得塑料薄膜重新平整。
接着让学生用嘴吹气,可以观察到由于嘴吹气所添加的新的压缩空气,塑料薄膜再次鼓起。
五、实验拓展1. 对比不同材质的塑料薄膜,观察它们在压缩空气下的变化。
2. 探究不同压力下,塑料薄膜鼓起和收缩的差异。
3. 分析压缩空气在气垫悬浮、火箭推进器等方面的应用。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压缩空气的性质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进一步巩固知识。
以上是一种针对中学物理课程的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压缩空气的原理和应用。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高中物理压缩气体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压缩气体教案模板
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了解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气体的等温、等压、等容压缩过程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 理解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引入活动:利用实验室器材演示气体的压缩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性质;
2. 理论学习: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3. 学习压缩气体的特点:等温、等压、等容压缩过程;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气体压缩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5. 思考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体的不同压缩方式对气体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效果反馈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知识。
压缩的教学设计

压缩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压缩技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压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压缩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3. 学生能够理解压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压缩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常见的压缩技术:压缩文件、压缩图片、压缩视频;3. 压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缺点。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压缩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压缩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讲解压缩技术的基本原理(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压缩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区别,数据冗余的概念等。
并结合图片和示例进行具体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步:讲解常见的压缩技术(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压缩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文件、图片、视频等,分别讲解对应的压缩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实际操作,比如使用WinRAR对文件进行压缩、使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压缩等。
第四步: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场景,如文件传输、网络视频播放等,要求他们分析该场景下应该选择何种压缩技术,并设计一套完整的方案。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讨论和改进。
第五步:展示和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各组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第六步:拓展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压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音频、文档、数据库等,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第七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压缩技术,并进行实际应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学生小组设计的方案和展示的内容;3. 学生针对拓展应用的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教学设计第1篇:压缩语段教学设计压缩语段教学设计咸阳中学张娟教学目标:1、明确压缩语段的几种类型。
2、掌握几种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
考点阐释:“压缩语段”将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几个语段,按要求合理地压缩成一个比较短的语段甚至一句话,叫“压缩语段”。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及语言再现能力。
“压缩语段”常考题型主要有:(1)新闻概写(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续写结尾);(2)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3)填充式概括(含总起句、总结句、评价句、过渡句等);(4)写新闻评论;(5)提取关键词;(6)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概括语段内容或观点教学设计一、概述:根据表达方式,语段可分叙述、说明、议论、描写等。
表达方式不同,语段信息特点不相同,压缩的形式也不相同。
【预习案】1.2010年(山东卷)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4分)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
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
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2.2010年(浙江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3分)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探究案】不同语体文段压缩解题思路1、记叙性语段压缩:记叙性语段要看原语段写了什么事情,有几个情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情节对刻画人物紧要,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哪些是附带东西。
压缩语段题材料以新闻消息为多,以记叙为主。
可运用“剔除枝叶法”进行压缩。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一项调查显示,在做家务方面,日本男子是世界上最为懒惰的。
他们在家务上花费的时间是美国男子的四分之一,瑞典男子的六分之一。
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所作的调查说,日本男子在做饭、清洁卫生和其他家务上平均每周只花4小时。
而日本妇女则在这方面每周花29个小时。
这项调查包括加拿大、俄国、芬兰、匈牙利、瑞典、美国和日本。
接受调查的大多数人认为家务活是最令人厌烦的。
该段的第一句就是表明中心的语句。
2、议论性语段压缩:压缩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论点和论据。
其次要特别注意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其注意事项有:抓住中心句、过渡句。
特别要注意一些关联词,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
内容要全面,不在片面;(2).压缩下列语段的内容(不超过60个字)。
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它们的处理方法,或表现的风格,或题材的选择等等,而主要在于绘画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画家的笔力的壮阔或者纤细,手法的概括或者具体,以及他对细节的爱好或者排斥等等,来判断他是否伟大。
如果他能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那么,不管他用了上面的哪种手法,他都同样是伟大的。
3、说明性语段压缩:首先要把握被说明事物的要点,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压缩时应重点保留。
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其次,要适当注意原文段说明方法的使用。
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3)下面是关于海洋生物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尾蛇的特点、功能。
不起过35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它看上去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尔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
海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
微小透镜就组成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4、描述类语段压缩:其注意事项有:①注意描述的要素和对象;②注意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或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或往往写的得很具体、很优美,但许多不是文段的中心,所以要敢于忍痛割爱。
(4)缩下列语段,字数在40左右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
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
有些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
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
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
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
东北的森林,十月就飞雪了,松鼠不得不早作准备,好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训练案】:1.(2011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3分)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
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
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
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20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
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佳,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答:3.(2011年江苏卷)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4.(2010江西卷)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4分)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
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
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
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
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5.(20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7分)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
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5分)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第2篇:压缩语段下定义教学设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下定义式压缩语段学习目标:(1)掌握“下定义”的基本解题思路及模式;有效提取材料信息。
(2)通过一般概念了解“定义”的基本模式;探究方法、寻找规律。
(3)有效筛选信息,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基本模式,强化解题思路学习难点:准确筛选信息、有效整合成单句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 1.考点解读“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化繁为简”。
在命题上,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阐发、引申、筛选、概括等能力,压缩语段的常见类型有下定义、新闻类语段压缩、概括文段内容要点、提取关键词、填充性概括等。
下定义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正确表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2.什么是单句?“是字句”是单句吗?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单句只有一套主谓结构。
是字句是特殊的单句。
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
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例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
主语从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
3.句子的成分及符号主要成分:主语= 谓语-宾语~枝叶成分:定语()状语[ ] 补语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习知识链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