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kp 2014

合集下载

八年级 物理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  物理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知识自主梳理:(学法指导:回归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5.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二、训练案:常考题型剖析:题型一:光现象辨识例1(2013•河北)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露珠下的叶脉B.玩具在镜中的像C.日食D.白光的色散变式题1、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近视镜的镜片—凸透镜B、阳光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变式题2、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题型二:平面镜成像例2. (2013云南) 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镜里的像是虚像B.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C.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镜靠近0.2m,像将远离镜0.2m变式题1、(2013•盐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 B C D变式题2、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睡眠捕食,它在湖面水中的像是(填“虚”或“实”)像,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光现象》复习学案主备人:汪鸿丽班级:时间:2014.3 姓名:复习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基础回顾:光的基本知识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

2.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______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______。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______。

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5.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

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_________和____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6、白光经三棱镜分解后,形成:七色按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光谱。

这说明不是单色光。

7、色光的三基色是:红、、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蓝。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8、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该性质来9、光在传播途径中斜射到不同或不均匀介质表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于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成的是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像特点简记为:成大的、立的、对称的、像。

4、平面镜应用:潜望镜、穿衣镜、自行车尾灯等。

第四章《光现象》概念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概念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概念复习导学案
活动一:
1.观看图片,思考:刚才展示的情景中涉及到哪些光现象?
2. 观看阅兵视频,讨论:同学们平常排队时是怎样做的?用到了什么光学知识?
活动二:
1.意大利村庄Viganella 位于峡谷底部,由于朝向的问题,该村庄每年从11月中旬到
隔年2月都没有阳光照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居民想到了一个最原始又有趣的方法:用镜子反光,并且镜子的角度随着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请在下图中画出此时平面镜的准确位置.
2. 说一说这样画的依据.
活动三:
1. 观看魔术表演
2. 讨论:要想看到蜡烛不被浇灭,两支蜡烛的大小及位置摆放有什么要求?
活动四:
1. 用厚玻璃板将下面的文字框遮住一半(左右)后仔细观察,用与不用厚玻璃板观察到的
字和线条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做出光线经过厚玻璃板折射的光路图,解释刚才观察到的现象.
3.知识梳理三:
活动五:对照屏幕,感知本章知识结构
活动六:巩固练习
1.如图1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
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 是界面, 是法线, 是反射光线,界面的 侧(方)是空气.
2. 如图2(甲)是生活中常见的小汽车,请在图2(乙)中画出车内景物在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
图1 图2(甲) 图2(乙)。

最新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最新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课学习目标1、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2、记住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并利用它们作图、解释现象3、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的颜色4、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梳理反思将基础知识补充完整,并准备交流展示(学生晚上自由复习光现象,并填写梳理反思,课堂小组研讨解决疑难)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的传播不需要,能在中传播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举两例)4、光速:(1)光在真空(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3)反射角入射角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3、光的反射类型:和。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的虚像,(2)像与物体的连线(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即像与物关于镜面5、平面镜的用:(1)(2)6、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7、虚像:由实际反射(折射)光线的相交而成的像。

三、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由于光的折射在岸上看水中物体位置在水中看岸上物体位置四、可见光及不可见光1、太阳光(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2、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产生的。

3、色光三原色: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6、一切物体都在辐射。

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多。

7、红外线的应用:(举两例)、 8、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

9、紫外线的应用:(举两例)、观察与实验本章的实验探究中考是这样考的,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并准备展示(部分学生到黑板做实验探究,学生批改老师指正)1、如下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知识梳理_针对训练)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知识梳理_针对训练)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区分三种光现象与其产生的自然现象。

2、知道如何探究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3、理解折射规律。

4、熟练运用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折射规律。

复习重点:对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折射规律的运用。

复习过程: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分为。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③现象:a b c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

目标检测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要8分20秒,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①②③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且都遵循规律。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不发光的物体。

目标检测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入射光与反射光夹角为 120o时,入射角为。

2、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

有时黑板反光,教室里的某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②③④。

2、成像原理:3、实像和虚像:实像: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的会聚点所成的像4、平面镜的运用:和。

5、球面镜:(1)凹面镜:用球面的作反射面。

对光线有作用。

《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2、知道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并会用他们分析问题。

3、理解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实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4、知道光的色散,不可见光,物体颜色之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考点;通过实验,加强对规律,定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习过程:一、夯实基础,实验重现。

A、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本身的物体叫光源。

如。

(二)、光的直线传播1.【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提示)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或水瓶中的水。

观察现象。

规律:光在、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举两个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的形成、、3.【实验二】小孔成像: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提示】点燃蜡烛,从观察口观察像。

调节光屏的位置,注意像的变化。

原理:光的。

小孔成像的性质:成(“实”或“虚”)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或“无”)关。

(三)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c=___________.2、其次是C空气C水C玻璃(填“>”或“<”)。

(四)光线1. 用一条带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2. 光线是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而画的,只是一个物理模型,实际上(“存在”或“不存在”)。

B、光的反射(B1)光的反射1. 定义: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 五个名词:(见右图)【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提示】(a)怎样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怎样探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3)反射光角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 法线相当于的角平分线。

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会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竞赛中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难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器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相关实验器材、自制磁性硬纸板、自制探照灯等。

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二、课前展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太阳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

2、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是______m。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4、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度,当入射光线向法线偏转_______度时,反射角变为400。

5、射击时要做到“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

6、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往(填“上”或“下”)叉,这是因为光从到发生了折射;某人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时,看到的树要比实际的位置(填“高”或“低”),这是因为光从到发生了折射。

7、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

复习《光现象》导学案

复习《光现象》导学案

高效课堂“12345”教学案 课题 复习《光现象》导学案 课时 1 主备人 张武庆 时间 1高效课堂 “12345” “1”—“确立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

“2”—落实“两个基本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精细“三个过程”(课前酝课、课中导学、课后反思)。

“4”—研究“四个维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活动方法、学科思想)。

“5”—做好“五个环节”(知识复习——例题导学——基础训练——能力创新——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的三大现及象规律(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2.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会解释一些光现象3.了解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4.识记光在真空的速度大小;教学重点 光的三大现象及规律、 解释一些光现象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一、知识网络二、知识梳理1.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光在水中和其光 现 象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现象: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月食的成因等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井底观天等 光速: 颜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反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他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虚像,且像距等于物距反射元件: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球面镜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规律 看不见的光光的散射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易被散射 不可见光红外线 定义: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的特征 热作用强 穿透云雾能力强 可用作遥控 紫外线紫外线的特征 化学作用强\荧光作用强\生理作用适当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 定义: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_______.2.光年是光在__________内传播的路程,它是一个__________单位.3.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在同一个平面内;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居法线两侧;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这就是反射定律.4.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_________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5.阳光射到镜子上会发生_________反射,阳光射到白纸上会发生______反射.6.平面镜成像特点是:(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2)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3)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 像7.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常见到的球面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凸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_.8.当光从空气中______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当光从其它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折射角与入射角_______,且等于____度.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这就是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10.把红、橙、黄、绿、蓝、靛、紫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它们属于可见光,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专题讲解2、请你将下列诗句中所涉及物理光学中的知识指出:③“潭清疑水浅”__________________②“湖静映彩霞”__________________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___________④“水中月,镜中花”_______________⑤“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400图34、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图a中由A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b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kp 2014-4-14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三大现及象规律(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2.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3.会解释一些光现象,了解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复习过程:一、基本知识点2、光的反射与折射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04武汉中考)身高1.5m 、体重为500N 的小明,站立在路灯下的某处,若每只鞋的触地面积为100㎝2,则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Pa ,他在灯光下的影子是光的________产生的现象。

在某个时刻,小明的影长为1.5m ,如图所示。

若他以1m/s 的速度匀速沿平直路面远离路灯而去,2s 后影长为2m ,则路灯离平直路面的高度为________m 。

【练习】1、(2010武汉五月)(3分)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 折转的E 、F 两块平板组成。

当E 、F 两块板在同一平面上时,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 板沿AO 方向射到O 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将F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 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像是光线在光屏上实际到达的区域,是倒立光线被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就是影子。

影2、(2006武汉中考非课改)小明向平静的湖面看去,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若湖中的水深3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3m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_____.3、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知识点三:光的折射例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练习】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点。

请你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知识点四:物体的颜色例4. 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

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______。

重点实验:1、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架在放有一薄直尺的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平板玻璃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2)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12年4月)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3)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这里应用了_________ 的物理方法。

我们在平板玻璃中看到A的像是因光的所形成的像。

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如在“烛焰”B上放一手指,则手指被烧痛。

如在平板玻璃后放一木板,则看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当,便找到了像的位置。

当把另一只相同的蜡烛B移到A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其与A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5)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B本身”)。

(6)此实验中不用平面镜,而是选用一块平板玻璃,其原因主要是。

平板玻璃应选用较的玻璃,其理由是。

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7)实验应在较的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如果实验中发现玻璃板中有两个像,其原因是。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9)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2、作图题(1)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中一条反射光线经过A点,试完成其光路图。

(2)是由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反射光线,试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3)如图(3),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边有一激光器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一条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如右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11中考)(3分)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

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 。

4、(13四月)如图所示,武汉地铁2号线的江汉路出站口有一个立体的屏幕,它是由四面倾斜放置的平板玻璃组成,每块玻璃上的像是源自于水平放置的LED屏上的图案。

为了使像正立在旅客的前方,玻璃板外表面应与水平面呈_______夹角。

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图案(用↑表示)在玻璃板上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光现象复习练习卷kp 2014-4-14一、选择题1、(2009武汉中考)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B.站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C.树在水中的倒影D.日食的形成2.(2010武汉五月)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B.玻璃上不同部位透过光的颜色不同C.玻璃上不同部位因厚度不同对光的折射情况不同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情况不同3.(2010武汉中考)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4.(2010武汉四月)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B.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C.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b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两个反射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D.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5.(2006武汉中考)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7、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如果逐渐往杯中加水,杯底的光斑将()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保持不动 D. 无法判断8、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10、物理课上,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活动。

以下是几位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图6甲: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是因为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B.图6乙:园区多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图6丙:多数场馆顶部有雨水回收系统,水从顶部流下时重力势能不变D.图6丁:游客等待区大量采用喷雾降温技术降低气温,主要利用水汽化吸热11、在海上旅行,有时会在地平线上看见高楼大厦、热闹的市场等,实际上大海上什么也没有,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实际物体经过反射后形成正立的虚像B、实际物体经过反射后形成倒立的虚像C、实际物体经过折射后形成正立的虚像D、实际物体经过折射后形成正立的实像12、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13、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4.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暗处是水1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16、下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填空题1.(05武汉中考)驱车沿武汉绕城公路(简称外环)行进,会看到全长188km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两侧,各有100m宽号称“中华第一环”的武汉环城森林生态绿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