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示波器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

实验4—11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可以直接观察电信号的波形,测量电压的幅度、周期(频率)等参数。
用双踪示波器还可以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或相位差,一些性能较好的示波器甚至可以将输入的电信号存储起来以备分析和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凡是能转化为电压信号的电学量和非电学量(如压力、温度、磁感应强度、光强等)都可以用示波器来观测。
【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幅值及频率。
3.掌握利用李萨如图形测量频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不论何种型号和规格的示波器都包括了如图4-11-1所示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示波管(又称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垂直放大电路(Y放大)、水平放大电路(X放大)、扫描信号发生电路(锯齿波发生器)、自检标准信号发生电路(自检信号)、触发同步电路、电源等。
图4-11-1 示波器基本组成框图1.示波原理在中学物理课中有一个演示振动图形的沙斗实验,装置如图4-11-2所示。
图中P为平面板,能在X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S为沙斗,斗内装上细沙,细沙能从斗的下端慢慢漏出,沙斗通过细绳连接在支架H上,构成单摆。
假定此单摆在与X的垂直方向Y上振动,P在X实验4—11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95方向匀速运动,那么在平面板上将有漏沙的径迹,这就是单摆的振动图线——正弦曲线。
根据曲线和匀速运动的速率v 不难求得振动周期(或频率)和振幅等物理量的大小。
示波器的示波原理和沙斗实验中平面板上漏沙径迹的道理相同。
1) 如果仅在垂直偏转板上(Y 偏转板)加正弦交变电压U ()y t ,则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位置随着电压在y方向作往复运动。
如果电压频率较高,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则看到的是一条竖直亮线,其长度与正弦交变电压的峰—谷值P P V成正比。
再做示波器,stc12c5a32s2+tft+36m晶振

再做示波器,stc12c5a32s2+tft+36m晶振
以前做过12864的,主要为验证思路,这次终于做了个完整的(第一个带外壳的作品),由于还是使用内部adc,所以只适合音频范围,先看图:
也没有什么特点,只是很简单,适合观测音频范围,适合DIY,输入部分使用lm358+lm324,能够适应直流和交流,当然范围有限.tft在淘宝买的是伟嵌科技的.
单片机部分电路就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可以参照我以前的帖子,还是注意两点:1.使用双复位(根据手册建议,单复位没试过)2.编译时代码储存器选大型.
电子DIY爱好者必备神器有那些让你做“高效达人”

电子DIY爱好者必备神器有那些?让你做“高效达人”一、初学者必需要的一些入门“神器”既然是电子类的 DIY,以下工具必备:第一:电烙铁(约20元)多数焊接需求,国产的30W外热烙铁即可应对。
推荐用尖头,可以适应多数情况。
买来的烙铁建议做以下改进:1)将两芯线替换为三芯线(烙铁内部有接地螺丝,不知为何厂家不装)。
改用三眼插头,这样可避免烙铁的感应电损坏MOS器件,MOS管如今使用比较广泛,烙铁接地十分重要!至于防静电腕带等倒未必需要。
2)因为爱好者焊接通常是边调边焊,断断续续,有时烙铁会干烧很长时间,导致烙铁头烧死(不上锡),随时拔插头一是太烦,二是需要用时等的时间太长。
建议做如下改进:焊接时开关合上,将二极管短路,正常供电;等待时将开关断开,二极管串入,此时烙铁实际功率降低一半,相当于保温。
此方法可大大延长烙铁头的寿命。
开关可以使用常用的船形开关,如图:和焊接有关的还有两件易耗品:1)松香(1元):用这个可以清除烙铁头上的氧化物。
2)“海绵”(2元):我说不出准确的名称,买烙铁的地方有,浅黄色小方薄片,使用时用水浸泡会膨胀,也是用于清除烙铁头上的氧化物,和松香配合,松香作用像水,这个像抹布。
如果有财力,建议配置一个烙铁架(20元):这样会很方便!此外,顺带提一句,焊接质量和焊锡丝关系密切,建议配置两种焊锡丝:A)0.6mm的含助焊剂的焊锡丝(50元/0.5kg),选择 C-2 的,锡含量高些;用于焊接直插器件。
B)0.3mm的含助焊剂的焊锡丝(50元/0.25kg),用于焊接SMD器件。
第二:镊子(约5元)这个十分必须,选择一个尖头、头部略厚的镊子,如下图:目前器件越来越小,且 SMD已成趋势,镊子将是你焊接的必备工具。
第三:斜口钳(约20元)虽说SMD将成主流,但一定会用到直插器件,此时能贴着PCB剪断引脚将是此工具的用武之地。
有上述工具,基本可以对付常见的焊接需求了。
但通常还需要一些基本的拆装工具,否则无法拆卸和组装。
旧手机如何自制示波器

旧手机如何自制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
它能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
示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这是传统的模拟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
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幅度等等。
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如何用旧手机制作简单的示波器
工具/原料
Oscilloscope 软件(安卓有免费版本,苹果似乎要收费,小伙伴们自己搜索一下)
智能手机1部。
【拆机】鼎阳SDS1102X示波器拆解

【拆机】鼎阳SDS1102X示波器拆解△图 1 SDS1000X-E中集成了Zynq-7000SDS1000X-E中采用的XC7Z020 SoC芯片,具有双核ARM Cortex-A9处理器(PS)+基于Artix-7架构的FPGA(PL),其中处理器部分支持的最高主频为866 MHz, FPGA部分则包含85k逻辑单元、4.9 Mb Block RAM和220个DSP Slice,并提供对常用外部存储器如DDR2/DDR3的支持,非常契合数字示波器中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数字信号处理的需求。
同时,Zynq-7000的PS(处理器系统)和PL(可编程逻辑)部分之间通过AXI高速总线互连,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数字存储示波器中CPU与FPGA间数据传输的带宽瓶颈问题,有利于降低数字示波器的死区时间,提高波形捕获率。
用单片SoC芯片替代传统的CPU+FPGA的分立方案,也可以减少硬件布板面积,有利于将高性能处理系统向紧凑型的入门级示波器中集成。
数据采集与存储△图 2 用Zynq-7000构架的SPO引擎SDS1000X-E中采用的高速模-数转换(ADC)芯片,其数据接口为LVDS差分对形式,每对LVDS的速率为1 Gbps。
采用的Zynq-7000芯片,其可编程IO的LVDS最高速率可达1.25 Gbps,可以保证稳定可靠地接收ADC采样到的数据。
同时,FPGA接收到的高速ADC数据需要实时地写入到存储器中,以8-bit,1 GSa/s的ADC为例,其输出数据的吞吐率为1 GByte/s。
Zynq-7000支持常用的DDR2、DDR3等低成本存储器,最高DDR3接口速率可达1066 MT/s,因此,使用单片DDR3即可满足实时存储上述ADC输出数据的要求。
而且,Zynq-7000支持PL共享PS的存储器,只要给PS部分预留足够的存储器带宽,剩余带宽用于存储ADC 数据,无须在PL部分再外挂存储器,降低了成本。
示波器创新实验方案

示例器创新实验方案引言示波器是一种广泛用于电子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测量仪器。
它可以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分析和诊断电子系统中的问题。
然而,传统的示波器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复杂的操作、高昂的价格和体积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示波器创新实验方案,旨在设计一款更简单、更实用、更便宜且更小巧的示波器。
设计目标通过本创新实验方案,我们希望实现以下设计目标: 1. 简单操作: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使得操作示波器变得简单直观。
2. 经济实惠:尽可能降低示波器的成本,使其更加负担得起。
3. 便携性:设计一个小巧轻便的示波器,方便携带和使用。
方案详情硬件设计1.模数转换器: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模数转换器(ADC),它将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高性能、低成本的ADC芯片,以保证示波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显式器:为了显示波形,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显示器。
考虑到成本和便携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小巧的LCD显示器。
3.控制电路:示波器需要一个主控制电路来处理用户输入、控制模数转换器并控制显示器。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单片机或微处理器作为主控制器,通过编程实现示波器的各种功能。
4.电源电路:示波器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电路,以提供所需的电压。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示波器工作电压范围的电源模块,以确保电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软件设计1.用户界面: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直观且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控制和操作示波器。
可以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进行设计,并在主控制器上进行编程。
2.波形显示:示波器需要能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波形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编写合适的算法和代码,以实现波形图的生成和显示。
3.功能实现:除了基本的波形显示功能外,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如波形捕获、自动测量和数据存储等。
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示波器的连接方法

示波器的连接方法示波器是一种用来检测和测量电信号的仪器,在电子、电信、通信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连接示波器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
1. 信号源与示波器连接:一般来说,示波器需要与信号源连接,才能从信号源中获取到要测量的电信号。
信号源可以是电路中的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器、传感器等。
连接方法如下:a. 使用电缆连接:将信号源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通过合适的电缆进行连接。
一般使用BNC接头连接,连接时要确保接头插入稳固,否则可能会导致信号不稳定或虚假测量。
b. 使用探头连接:如果信号源的输出端比较小或需要非接触式测量,可以使用示波器探头连接。
将探头的尖端与信号源的输出端或测试点相连,然后将探头的插头连接至示波器的输入端。
2. 示波器与电路连接:示波器一般需要与被测电路连接,以便观察电路中的信号波形。
连接方法如下:a. 直接连接:将示波器探头的尖端与电路中需要检测的点相连接。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接触电路的情况,如在电路板上直接测量信号波形。
b. 间接连接:有时电路中的信号可能比较微弱或需要在一定环境下测量,这时可以采用非接触式连接。
常见的非接触式连接方法有:磁力耦合、电感耦合、电容耦合等。
3. 示波器与计算机连接:有些示波器具备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的功能,可以将示波器的测量结果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后续分析和处理。
连接方法如下:a. USB连接:示波器的USB接口与计算机的USB接口进行连接,通过USB 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连接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大多数示波器和计算机。
b. LAN连接:示波器和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可以实现网络传输和远程控制。
这种连接方式适用于多台示波器同时连接到一个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4. 示波器与外部触发信号连接:示波器可以通过外部触发信号来控制采样和触发波形显示。
连接方法如下:a. 外部触发输入端:一般情况下,示波器提供一个外部触发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触发源。
示波器实验内容与步骤

示波器原理与使用实验内容一、基本调节以下实验步骤对应上图编号进行操作,须注意屏幕变化,反复操作,认真领会每个按键和旋钮的作用。
准备工作1、 打开电源2、 调节亮度旋钮至中间位置3、 调节聚焦旋钮使显示清晰扫描方式选择4、 交替按下A 键和X-Y 键,感受屏幕的变化,最后按A 键使水平轴作为时间轴5、 交替按下AUTO 、NORM 、SGL/RST 三个键,感受屏幕的变化,最后按AUTO 键使扫描自动进行6、 转动时间分度旋钮,感受水平扫描速度的变化,注意屏幕左上角的时间分度值变化,最后使扫描成一直线7、 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任意一正弦波信号,并把信号接入到示波器的通道1信号输入端输入并显示信号8、 按CH1键打开通道1,使屏幕显示通道1的信号波形,留意屏幕左下角有标记1:表示通道1已打开9、 转动电压分度旋钮,感受波形高度的变化,注意屏幕左下角标记1:后面的电压值即为纵轴上一格代表的电压,此旋钮同时也是一个按钮,按下后该旋钮即变为微调状态,在标记1:后面会多了一个>表示,再按一下即取消微调功能,测量数据时必须退出微调状态(上述第6项时间分度旋钮具有相同功能) 10、 来回转动垂直位置旋钮,把波形定位在中间高度 11、 按下GND 键若干次,观察并体会输入信号接地前后的变化稳定信号显示12、 按SOURCE 键若干次,注意屏幕顶部中间位置的信息变化,最后选择CH1作为触发信号来源,触发源的作用是用来产生与信号本身周期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的锯齿波,以便使波形不会产生左右移动 13、 按COUPL 键若干次,注意屏幕顶部中间位置的信息变化,最后选择AC 作为触发信号的输入方式(交流) 14、 按TV 键若干次,注意屏幕顶部中间位置的信息变化,最后使该处显示信息为一电压值,表示以电平触发1电源 2 亮度 2 亮度 3 聚焦4 水平轴表示时间轴4 李萨如图形5 单次扫描5 非自动扫描 5 自动扫描6 时间轴分度,调节扫描速度 按下时为微调7 信号输入端 8 打开通道19 纵轴分度,表示纵轴上一格代表多大电压10 波形上下移动11 输入信号接地,波形变为一水平线 12 触发信号来源 13 触发信号输入方式14 视频触发方式15 触发电平15、转动触发电平旋钮,使上述第14项的电压值往0V方向变化,直到波形稳定显示为止函数信号发生器调节16、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改变波形的高度(电压)和宽度(周期/频率)二、波形观测信号输入与波形显示1、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一电压峰峰值为2Vpp,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2、按实验内容一的方法使波形稳定地显示于屏幕中间信号的电压峰峰值测量3、参照实验内容一中第9项操作使波形的高度约占屏幕高度的2/3左右,记录屏幕左下角标记1:后面的电压值即为Ku,它表示波形每1cm高度代表的电压的大小4、目测波形从波谷到波峰的高度,即为App,单位为cm5、把第3、4项所得的数据记录到表中,两者相乘即为测得信号电压峰峰值Upp,检验是否与第1项中设定值相近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测量6、参照实验内容一第6项操作使屏幕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波形的2个周期左右,记录屏幕左上角标记A后面的时间值即为Kt,它表示波形每1cm宽度代表的时间大小7、目测波形一个周期内的宽度,即为波长λ,单位为cm8、把第6、7项所得的数据记录到表中,两者相乘即为测得信号的周期T,从而可算得其频率f,与设定值比较数据记录与处理9、把上述数据记录到下表中,并计算测量的电压峰峰值、频率与设定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表1 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数据记录表三、李萨如图调节与观察1、用信号线把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两路输出与示波器的两输入端CH1、CH2相连2、按下示波器X-Y键,使CH1信号作为X轴,CH2信号作为Y轴,此时波形没有时间轴,两坐标轴均为电压3、按下示波器CH2键,打开通道2,注意屏幕左下角应包含标记1:和2:两项同时显示4、调节信号发生器的两路输出正弦波的频率之比Fx:Fy = 1,观察波形,在表中相应位置描绘波形并记录频率5、调节信号发生器的两路输出正弦波的频率之比Fx:Fy = 2,观察波形,在表中相应位置描绘波形并记录频率6、目测所绘波形的切点数并填写到表中,并验证Fx:Fy = Ny:Nx表2 李萨如图观察记录表注:Nx为波形图在X轴上切点个数,Ny为波形图在Y轴上切点的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前,在《无线电》杂志上看到一篇示波器的连载文章(作者是魏坤)很是心动,希望自己也能亲手DIY一个。
但当时材料、实力有限,于是笔者拼命的研究文章中提供的电路图和使用的芯片资料。
现在,自己终于也能DIY一个了,当然,性能远远没有那篇文章介绍的强,但软、硬件技术及制作难度很小,容易让DIY爱好者们自制成功。
在这里,笔者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制作过程。
这款简易示波器的性能如下:
1.电压挡位:200mV、500mV、1V、2V、5V、1
2.5V、25V、50V。
2.频率挡位:12MHz、6MHz、4MHz、3MHz、2MHz、1MHz、500kHz、250kHz、100 kHz、50kHz、25kHz、10kHz。
3.能较好地测量300 kHz的波形。
这次DIY的示波器性能虽然较弱,仅仅能用来测试音频等300kHz以下频率的周期波形。
不过它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可以用来测试+/-50V的电压(量程是自动切换的)。
主要零件
编号零件名称数量
1ATMEGA8单片机 1
924MHz有源晶振 1
8128x64液晶屏
[ST7565控制器] 1
25532运放 2
3AD603压控放大器 1
4TLV5618[DA] 1
5ADS830E[AD] 1
6IDT7205 1
7ILC7660 2
101117-5.0 2
111117-3.3 1
1279L05 1
13继电器 2
14电容、电阻、二极管若干
15三极管 2
16洞洞板 1
17按钮 2
电路分析
这个版本示波器的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电路制作时,我用了1块
16cm×10cm的万用板,电路中仅仅使用2个按钮来操作示波器,因为我只使用了一片M8单片机作为控制器,1个按钮用于循环改变采样频率,另一个按钮用来选择信号的耦合方式,直流或者交流耦合。
大家要问了,如何用一片 M8 单片机产生12MHz的采样时钟呢?呵呵,其实我对M8单片机进行了超频,使用24MHz的有源晶振作为它的时钟频率。
然后,通过定时器2的比较匹配翻转电平,以产生不同的时钟。
当OCR2=0时,单片机的OC2引脚就能产生12MHz的方波了。
当然,如果大家不想超频,那么最高的采样频率就是16MHz 的一半,8MHz了。
因为,M8的技术手册上建议最高为16MHz的时钟,而比较匹配的最高频率为系统时钟的2分频,即8MHz。
本次制作的源代码使用 WinAVR编译。
如果使用16MHz的晶振,请自行修改源代码。
电路中,被测量的信号,经过500kΩ、480 kΩ、20 kΩ电阻串联回路,通过继电器进入第1个运放,运放起到阻抗匹配的作用,因为AD603的输入电阻仅为100Ω。
单片机通过继电器选择合适的衰减倍数,在默认情况下,为1/2倍的衰减。
在测量较大的电压时,单片机会选择1/50 的衰减。
选择衰减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期的2次放大。
后期放大使用了一片
AD603,它是压控放大器。
通过改变GPOS(第1脚)与GNEG(第2脚)之间的电压差,即可控制它的放大倍数。
AD603的GPOS(第1脚)的电压通过一片DA5618控制,它是12位串口DA,它的参考电压为1.25V,由2 个电阻分压而得。
整个电路的运放可以使用NE5532、AD8066、LM6172等,它们的引脚都是兼容的。
由于采样的速度比较快,远大于M8单片机的读取及处理速度,所以通过IDT7205来缓冲高速采样的电平数据。
最后,单片机读取采样的数据,并在128×64的液晶上显示。
那么,如何控制采样电压呢?单片机程序会自动选择合适的电压挡位(即控制AD603的放大倍数)。
当电压一直小于一定值后,那么程序会选择高灵敏度的挡位(即增大控制AD603的放大倍数)。
同样,电压一旦大于一定值,就会选择低灵敏度挡位(即减小控制AD603的放大倍数)。
这样,电压的选择就实现了自动的功能。
我使用了一个按钮来选择频率,手动循环地选择不同的量程。
电源使用12V的电压,经过6个二极管降压,这时的末端电压为6~7V。
通过2片1117-5.0V稳压。
这样就有两路5V的正电源了。
一路用在数字部分,另一路用在模拟部分。
其中,数字部分,再经过1117-3.3V稳压,产生3.3V的电压,用在黑白液晶上。
负压,通过ILC7760产生,并经过 79L05稳压到-5V。
这样,示波器所需要的电压就都有了。
程序控制
笔者觉得这套电路中单片机程序的精华算是软件产生示波器所需要的采
样频率了。
M8单片机有3路时钟,T0、T1和T2,其中T1和T2有CTC 时钟模式,于是我就使用了T2时钟的CTC比较匹配模式。
那么什么是CTC模式呢?CTC也叫比较匹配模式,T2定时器运行时,会和一个比较匹配寄存器比较。
当数值一致时,定时器会复位,重新从0开始计数,周而复始。
我们设置寄存器匹配时,单片机的OC2引脚翻转电平。
这样,引脚上就能周而复始产生固定频率的方波了。
如何改变频率呢?很简单,通过改变比较匹配寄存器的数值即可。
具体的数值,通过公式OC2 = 时钟频率/2/需要产生的频率-1来计算。
其中,时钟频率可以设置为系统时钟、系统时钟8分频、系统时钟32分频等。
单片机通过控制三极管来驱动继电器,其中一个继电器控制耦合方式,另一个控制衰减倍率。
与此同时,单片机发送2字节的数据,让TLV5618产生控制电压,一路用于控制AD603,改变它的增益大小。
一路恒定产生2.5V的中点电压。
因为在这个电路中ADS830E的电压测量范围为
1.5~3.5V,当ADS830E采样到的电压为1.5V 时,ADS830E的数值为0,采样到的电压为
2.5V时,ADS830E的数值为128,采样的电压为
3.5V 时,它的数值为255。
由于我使用的是 128×64的液晶,所以,把采集到的数据除以4压缩后,就可以方便地在128×64液晶上显示了。
由于一个屏幕的波形,需要128个点显示,即128字节。
因此,单片机最好有128字节以上的RAM来缓存数据。
通过平均每点的数据,转换它代表的实际电压,即可计算出平均电压值。
同时,比较数据,查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计算出峰峰值。
最后,计算2次波峰间的点距,计算它代表的采样时间,即可得到波形的频率。
具体的方法,请分析源代码吧。
制作过程
为了焊接方便,在制作前,我把贴片元件通过转接板,转接成DIP封装,以方便后期制作,见图2。
这样,示波器的焊接将会变得简单些,不过整体体积增大了不少。
器件之间,我用绝缘线连接。
由于连接得太难看,就没拍照记录了。
液晶使用128×64的黑白液晶,它使用的背光是橘黄色的。
使用的控制芯片为 ST7565。
它支持串行模式,所以仅仅使用4个I/O 口和单片机连接,2个按钮和TLV5618的数据线与时钟线复用,用绝缘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在洞洞板的右侧,焊接了ISP下载接口,方便下载程序。
电源使用的是12V电压,可以用变压器、8节5号电池、聚合物电池等供电,如图2所示。
示波器的探头是在面包板连接线的末端焊上鳄鱼头做成。
呵呵,这样一个示波器够“山寨”的。
A/D、D/A、继电器、电源等的相关引脚用圆孔插座引出,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检测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更高性能的单片机或处理器控制它,使示波器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一切都焊接好后,当然免不了测试一下这款“示波器”。
可是,如果自己家里没有函数信号发生器,怎么测试呢?一种方法是通过单片机,自己编写程序产生指定的波形。
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下载测试用的音频文件到MP3、MP4、计算机等,通过音频线向“示波器”输出需要的波形。
使用效果
测量的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在128×64的液晶屏上,左上脚表示的是耦合方式,AC代表的是电容耦合、DC代表的是直流耦合,可以通过按钮循环改变。
在液晶屏的右上角显示的是当前的采样频率,也是通过按钮循环改变的。
液晶屏的左下角是测量的波形频率,程序测量2次波形频率,当频率一致时,才会显示出来。
右下角的两个电压值分别代表波形的峰峰值和平均电压值。
制作完成后,笔者感觉设定为50倍的采样率时,液晶屏能比较好看地显示出波形的整体效果。
由此也可以认为,这个“示波器”的带宽仅为200~300kHz。
不过,它还是能测量最高4MHz的频率,只是波形无法完美地在液晶屏幕上显示。
具体的测试效果,可以看我用手机录制的视频。
测量1 kHz正弦波
250 kHz方波(注:这个方波是通过单片机产生的250kHz方波)
这个DIY的简易示波器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从这个DIY的过程中,笔者个人认为可以学到挺多东西的,如D/A、A/D、FIFO、运放等。
还等什么,也动手制作一个吧!本制作的源程序、烧录文件、视频文件可到本刊网站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