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旅游现状

文昌市旅游现状
文昌市旅游现状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古称紫贝,是海南三大古邑之一,如今更是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是著名休闲旅游胜地,在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步入正轨,文昌市的旅游业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文昌市地处热带北缘,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对于喜欢海岛风情的旅客来说,文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由于起步较晚,文昌的旅游发展面临很多的阻碍和挑战,如何克服困难是文昌政府和人民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跟海南其他城市一样,文昌也是靠海洋文化和历史悠久的移民文化来吸引众多旅客的。文昌三面环海,有着十分良好的地理环境,位于其东南部的清澜港,是国家一级开放口岸港口、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中转枢纽。加上气候宜人,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7-24度,与北方寒冷的冬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秋冬季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北方以及俄日韩等邻国的游客们前来旅游观光、度假。文昌的海洋文化资源潜力巨大,文昌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海湾,对游客的吸引力极大,比起其他的旅游景点,选择海洋文化旅游区的人数较多。但在文昌目前的海洋文化旅游发展中,重点都放在建设基础设施,例如一些星级酒店,扩建码头等。原本文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没有充分利用海洋自然资源,海洋文化没有得到体现,游客对体现海洋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印象不深。所以在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却没有好好地开发这方面的市场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前来旅游的游客们一般是出于文化差异的好奇,但在文昌市的旅游景点中,旅游产品对文昌本地的文化融入地不够多,大多都局限在餐饮和表演方面,游客并不清楚在这背后文昌独特的文化内涵。文昌的骑楼老街是华侨文化的典型代表,但这方面的旅游建设却屡屡被忽略,如能好好利用起来,也能给文昌旅游增添一大亮点。

海洋资源是文昌旅游的“王牌”,但是由于大众旅游的迅速发展,忽略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家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环境也被破坏了,多个地方的海水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从而反过来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这一问题应得到重视,否则失去了这张“王牌”的文昌,其旅游业必将受损。

旅游中的服务也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在文昌,相应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这一点尤其对外国友人的观光过程很不友好,很多游客也表示不愿意再来第二次,因为相应的服务没有做到位。所以,为了文昌旅游未来的发展,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的人才保障制度来培养相关人才。

就目前文昌的旅游现状来看,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要想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还要靠文昌政府和人民一起努力,同时也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献出一份力。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

哩厚,江究!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与厦门相邻、南接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九大申遗 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 态保护区。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 核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 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有 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 区,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 鹰厦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城 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 市。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2014年当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 漳州系历史文化 名城,是闽南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早于一 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 里繁衍生息。686年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敕建漳州郡,迄 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历史。历史上人才荟 集,俊贤辈出,走出了林语堂、黄道周等文化名人。 全市户籍人口497.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32‰。2015年GDP2766.6亿元,增速连续3年位居福建第一、财政收入274.75亿元。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境内有客家人数十万。

第一站: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福建土楼产 生于宋朝时代, 明、清朝时期逐 渐成熟,并一直 延续至今。福建 土楼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山 区大型夯土民 居建筑,依山就 势,布局合理, 吸收了中国传 统建筑规划的 “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 筑材料,是一种 自成体系,具有 节约、坚固、防 御性强的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 生土高层建筑 模式。福建土楼 的建筑材料甚 为奇特,由粘 土、糯米、红糖、 竹片、水组成, 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曾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第三站的拍摄地。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文昌市旅游现状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古称紫贝,是海南三大古邑之一,如今更是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是著名休闲旅游胜地,在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步入正轨,文昌市的旅游业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文昌市地处热带北缘,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对于喜欢海岛风情的旅客来说,文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由于起步较晚,文昌的旅游发展面临很多的阻碍和挑战,如何克服困难是文昌政府和人民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跟海南其他城市一样,文昌也是靠海洋文化和历史悠久的移民文化来吸引众多旅客的。文昌三面环海,有着十分良好的地理环境,位于其东南部的清澜港,是国家一级开放口岸港口、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中转枢纽。加上气候宜人,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7-24度,与北方寒冷的冬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秋冬季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北方以及俄日韩等邻国的游客们前来旅游观光、度假。文昌的海洋文化资源潜力巨大,文昌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海湾,对游客的吸引力极大,比起其他的旅游景点,选择海洋文化旅游区的人数较多。但在文昌目前的海洋文化旅游发展中,重点都放在建设基础设施,例如一些星级酒店,扩建码头等。原本文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没有充分利用海洋自然资源,海洋文化没有得到体现,游客对体现海洋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印象不深。所以在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却没有好好地开发这方面的市场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前来旅游的游客们一般是出于文化差异的好奇,但在文昌市的旅游景点中,旅游产品对文昌本地的文化融入地不够多,大多都局限在餐饮和表演方面,游客并不清楚在这背后文昌独特的文化内涵。文昌的骑楼老街是华侨文化的典型代表,但这方面的旅游建设却屡屡被忽略,如能好好利用起来,也能给文昌旅游增添一大亮点。 海洋资源是文昌旅游的“王牌”,但是由于大众旅游的迅速发展,忽略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家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环境也被破坏了,多个地方的海水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从而反过来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这一问题应得到重视,否则失去了这张“王牌”的文昌,其旅游业必将受损。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 (1) 1.兰州市旅游也发展现状 (1) 1.1 兰州市旅游资源丰富 (1) 1.2旅游业产值发展速度快 (2) 1.3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 2.兰州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2.1 旅游景区政企不分、规划与管理不甚科学 (4) 2.2市场宣传力度薄弱,旅游产品雷同,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 (4) 2.3旅游景区及附近乱收费现象严重 (5) 2.5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环境影响较大 (5) 3.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 3.1明确行政主体,科学规划经营与管理,改革现有门票制度 (6) 3.2加大宣传力度,争创特色,培养优雅大方的高素质服务人才 (6) 3.3明码标价,综合治理,经常监督 (7) 3.4提高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技术,加强宣传教育, (7) 后记 (8) 参考文献 (8)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旅游业是一项含“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强的产业,更是一项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兰州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在省内比较仅列中游,与其省会地位不符。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差距更大,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去探索、了解分析,让我们也为它的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交通旅游产品 兰州背倚甘、青、藏,面向陕、宁、蒙,连接川、黔、滇广大的地区。是丝路民族风情旅游带、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的交汇地带。丝绸之路、千里黄河风情线、唐蕃古道、红色之旅、西部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六大西部旅游的优势产品和旅游线路在这里尽显风采。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加快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西部大开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等宏观战略的实施,更是促进了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旅游业是一项含“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强的产业,更是一项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兰州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通过去探索分析,让我们也为它的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1.兰州市旅游也发展现状 1.1 兰州市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即对旅游者有新引力的客观事物。兰州市的旅游资源不论是社会人文方面还是自然方面都是与众不同的,再加上市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5-9℃,最热月平均气温仅22℃。年平均降水量330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正好和兰州市的旅游黄金季节一致,游客旅游时的舒适度大大增加。 首先,兰州市市域内生态条件良好,兴隆山、吐鲁沟、官滩沟、石佛沟、兰山等森林资源,共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8处, 2004年兰州被评为全国十大

鼓浪屿旅游资源吸引力调研报告

鼓浪屿旅游资源吸引力报告 鼓浪屿,孤悬厦门西海域,隔500多米海峡与厦门本岛相望,面积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92万人。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具有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景区,“国家ISO14000示范区”。每年上岛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岛内无工业企业,主要以旅游商贸、餐饮娱乐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 下面我从鼓浪屿旅游资源的观赏休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完整性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独特的观赏休憩价值 鼓浪屿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仅1.87平方公里。山石、树木、植被、阳光、沙滩、海浪,形成四面环海的独特自然景观。岛上有欧、美、日等13个国家的各式领事馆,这些建筑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在鼓浪屿上建设的,大多数建筑反映出所在国的建筑风格。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在鼓浪屿兴建的别墅达一千多幢,这些别墅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和南洋风格融入其中。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使鼓浪屿建筑呈现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艺术氛围,在建筑艺术风格方面几乎囊括了世界上主要近代建筑样式,这些建筑是鼓浪屿上尚未充分挖掘的、有极大市场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二、宝贵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建筑文化、富商文化、音乐文化为鼓浪屿三大本土文化。 建筑文化——对鹿礁片区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彻底的维修,在建筑外观和空间布局上实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在遗产空间内展示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背后的故事,为游客体验鼓浪屿的建筑文化提供集中的展示场所。 富商文化——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大部分为清末、民国时期南洋富商所建,通过收集遗落的老建筑旧主人生前生活用品,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家具的收集,通过寻找老主人后裔对其生前事迹的口述,将活生生的富商人物展现给广大游客,并通过个案的介绍,折射整个闽南籍南洋富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 音乐文化——鼓浪屿是著名中外的“音乐之岛”,然而目前鼓浪屿的音乐文化的鲜活展示主要局限在鼓浪屿音乐厅一地,不论在容纳的人数上,还是在举办

海南文昌高隆湾将来发展规划解析

海南文昌高隆湾将来发展规划解析 海南文昌高隆湾将来的发展规划解析 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毗邻海口,占据东环铁路第一站的显要位置。海岸线长210.07公里,属北回归线以南,系低纬度地带,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3.9摄氏度。文昌市目前重点发展文昌市府文城镇、清澜开发区、东郊镇及龙楼镇。其中,文城镇地区主要以扩大及规划好老城区建设为主,而清澜开发区,则将重点引进各大企业和旅游及其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东郊镇则以发展航天主题公园,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而龙楼镇,重点是放在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上。 首先,从文昌市发展的大方向来说,城市的发展重点,还是向清澜地区发展。文昌市老城区距离清澜开发区约10公里的路程,该路段已经修建成双向六车道的国家一级公路——文清大道,沿途十公里路程,可以分为两个大主题来说。其中,这两个主题的区分,主要在该路段的两个大转盘之上。 第一大转盘点:从文昌市郊大转盘出发,到文清大道第二大转盘,其该路段之内,主要以发展工业为主,其工业范围包括:发电厂、食品厂、文昌鸡养殖厂、大中油漆厂等部分工厂企业,其中未来招商的企业,其重点的发展范围,建议市政府还需要将其规划在此范围内。 第二大转盘点:第二大转盘到清澜开发区郊区,即现在的椰子大观园一带,政府应该将其规划为种植或养殖类行行业的研究区域,和相关的行政单位分布区,行成一个与清澜开发区行政中心相连接的过渡点。 其次,就是清澜开发的规划与发展。清澜开发区,是一张白纸,是一块还在等待开发的处女地,本人真心的希望,文昌市政府能好好规划,并开发这块处女地。 清澜开发区,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东南北三面临海,市政府则坐落于中心偏西的位置,如何规划好清澜开发区呢,本人认为可以分成以下几点来说。 第一点:政府中心位置。从文昌市政府出发,以直径一公里为一个商业圈,在航天指挥中心的建设前提下,目前该地区有白金海岸等高档社区,同时,在航天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后,必须配有部队保护指挥中心,而二环路的修建,就成为发展这个商业圈的首要条件。二环的修建完工,表示南面可以直接通海,北面可直接通往清澜港。以市政府和二环路为第一起点,形成一条南北相通的景观大道,放掉二环路北面不说,暂且先说南面,可以高度发展旅游业,保留部分村庄,开发具有浓郁的文昌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农家小吃等旅游项目,并可从马村大道开始,朝南,沿路开发美食一条街、特产一条街、航天一条街等特色街道。 而在二环路的海边,可开发大型观海台、航天发射景观台等,同时保留部分原生态海域,开发适合社会发展的,适合自驾游一族旅游需要的大型露营营地,并设有海边钓鱼台、环保烧烤台等旅游项目,可保留部分地区,开发自助海鲜饭馆等。南部地区的海域,必须严格控制房地产发展,因为房地产对于政府来说,是一次性投资,而商业及旅游,则是长期投资。 第二点:碧海城项目中心位置。从清澜镇出发,经过文清大道,再直通白金海岸的一环路,为另一个发展商业圈。商业圈的中心位置,以当前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碧海城为中心,北面连接清澜镇,南面连接白金海岸,形成另一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一条街。这条街道,可以重点开发以酒店宾馆为主的商业配套。而白金海岸,目前已经进入成熟的开发阶段,在未来,这一个地区可以定位为一个海上游泳的区域。而碧海城项目的商铺,则可以作为商业街开发。 第三点:高隆湾旅游区。高隆湾旅游区,是一个正在持续开发的旅游区,并在海南已经稍具知名度,所以,该地区的发展重点,还是以旅游为主,而旅游的侧重点,则在于水上运动,例如帆板、游艇、摩托艇、沙滩排球等等,而高隆湾大道沿路,则可以开发酒吧一条街、酒店宾馆等旅游配套。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概况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 我市拥有全部7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83处, 自然旅游资源24处。目前已建成开放的旅游景区(点)20 多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2A级 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现已形成以雷台、文庙、罗什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沙漠公园、沙漠治理志愿者基地和马路滩林场为代表的大漠休闲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等三大旅游精品线路。 2.民族民俗风情 浓郁。武威现辖三县一区,93个乡镇,1125个行政村,总人口191万人,居住汉、藏、回、蒙、土等38个民族。因武威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独有的地理

位置,使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非常丰厚。藏、土等民族风俗习惯保留原始风貌,武威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传 承和保护,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3.乡村旅游方兴未艾。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兴起,“农家 乐” 旅游休闲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 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乡村农户依托旅游景区、果林苗圃、沙产业和交通环线等资源和区位优势纷纷投资开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全市初步形成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的乡村旅游格局。据统计,全市现有“农家乐” 235家,其中:凉州区144家,古浪乡56家,天祝县12家,民勤县23家,全市“农家乐”项目总投资6331.8万元,旅游从业人员达1043人,年营业收入1944.98万元。 4.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全市现有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 33家,旅游商品经营网点25家,已开发以“马踏飞燕”文物复仿制品为代表的文物复仿制、轻纺编织、酿造、医药保健、农副特产、旅游纪念工艺品、图书影像等7大系列千余种商 品,其中:“马踏飞燕”及“铜车马阵”复制品系列荣获2009年甘肃省首届旅游商品展示评选会名优产品”第一名和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要点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厦门素有“东海明珠”之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特区之一,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有: 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的中心位置,面对金门、台湾与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区域邻近,背依13地市,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厦门已基本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厦门机场是中国第四大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40多条,国际航线直通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主要城市和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城市,已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港。在铁路和公路方面,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公路和厦漳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鹰厦、福厦等线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厦门市区内也是四通八达,公交、巴士、的士畅通无阻。 2、风景优美,形象良好。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C,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气候宜人而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佛教色彩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拍岸的鳌园,还有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人文景观,以及有关苏颂、郑成功、陈化成和陈嘉庚等历代先贤的人文资源,有“海上花园”称誉。厦门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等称号,并被称为“中国最温馨的城市”,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3、地缘优势、客源众多。厦门在历史上一向是出入中国大陆的重要门户,它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又是中国著名侨乡。现在台湾的2000多万人之中,有70%-80%祖籍是福建;旅居全球特别是东南亚一带2000多万华侨之中,福建籍的就占1/3,其中厦门籍的计有30万人以上。随着中国大陆的日益开放,台港澳同胞和华侨回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此外,许多东南亚,东北亚和欧美游客,对游览厦门的兴致也逐年提高。

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发挥“中心”优势促进产业发展 ——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兰州市旅游局局长刘刚) 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战略目标,是对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认识的高度深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兰州做为省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现代意识、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抓住机遇,彰显区位优势,发挥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区域旅游跨越发展,促进兰州乃至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兰州旅游业发展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 (一)现状分析 兰州旅游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 2004年兰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明确把旅游业纳入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的重要内容加以发展。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之后,2010年,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旅

游业培育成兰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多元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政府主导战略的全力推进下,兰州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行业收入不断增加,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兰州作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游客集散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十一五”期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年平均增长24.9%;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25%。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在全省名列前茅。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兰州旅游业实现了新的跨越。 (二)条件分析 1、座中四联区位优势 兰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也是西北重要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古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兰州座中四联,是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有较强的辐射集散功能,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占据了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具有开发跨区域旅游市场,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区位优势。 2、四通八达交通优势 兰州市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等广开门户,是我国大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中国四大铁路干线陇海、兰新、兰青、包兰铁路交汇于此;六条高速公路已建成,并与中国高速公路联网;兰州中川机场现已开辟35条航线,其中中外航线21条,并开通有国际定期旅游包机航线,

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 129页)

2002-2020敦化市雁鸣湖旅游度假区 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01 第一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总则01 一、规划区域与关联区域01 (一)规划区域01 (二)关联区域01 二、规划期限02 三、规划主要依据02 (一)法律依据02 (二)文件依据02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03 (一)指导思想03 (二)基本原则03 五、规划程序03 六、规划成果形式04 第二部分基础分析06

第二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自然条件及周边地区概况06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06 (一)区位与建制06 (二)历史沿革07 (三)面积与人口07 二、自然条件07 (一)地形07 (二)气候08 (三)水系08 (四)生物08 (五)矿产08 三、经济条件09 (一)经济状况09 (二)农业09 (三)工业10 (四)交通10 (五)旅游10 四、社会发展11 (一)教育11 (二)科技11 (三)文化体育11 (四)医疗卫生11 (五)城镇建设11 第三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及评价13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13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13 (二)旅游资源的分态16 (三)旅游资源的规模分级17 (四)旅游资源的分布17 (五)旅游资源的地域竞争与合作18 二、旅游资源评价19 (一)评价方法19 (二)资源单体评价21 (三)总体特色评价22 第四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24 一、旅游客源市场现状24 (一)客源市场规模24 (二)客源市场结构25 (三)游客行为状况25 (四)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状况25 二、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趋势25 三、目标市场定位25 (一)一级市场26 (二)二级市场26 (三)三级市场26 四、客源市场预测26 第三部分发展规划28 第五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战略28

兰 州 旅 游 简 介

兰州旅游简介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借此机会向诸位介绍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处在我国陆域版图的中心位置。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与丝绸之路同时兴起的一座充满神秘和诱惑力的历史古城,也是如今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西北旅游三大区域与六条主线的集散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陇海(兰州—连运港)、兰新(兰州—乌鲁木齐)、兰青(兰州—西宁)、包兰(包头—兰州)等铁路和西兰、甘青、甘川等公路干线交汇于兰州。 兰州的旅游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初具规模的新型产业,形成了“食、宿、行、游、购、娱”各要素齐全的接待服务体系。兰州现有旅行社117家,其中国际社15家、国内社102家;星级宾馆43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4家,三星14家,二星以下25家;旅游定点商店、餐馆35家;旅游车船公司19家。以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56余处。接待服务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各种层次的中外游客需求。 兰州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母亲河黄河流经兰州160多公里,在建成区形成了风景靓丽的百里黄河风情线。

兰州历史悠久。2100多年的历史,给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古代关隘、城堡、文物古迹和美好传说。兰州曾是商贸往来的大市场;也曾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兰州有着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出土过举世罕见的陶鼓、汉纸;有素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有泰和铁钟,有存放国宝四库全书的文溯阁,有保存完好的鲁土司衙门;元太祖成吉思汗、一代名将霍去病、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 兰州文化灿烂,魅力独特。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俗文化铸就了兰州文化最鲜明的特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兰州的历史变迁、文明发展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无不洋溢着黄河文化的神奇风采。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进入兰州这块河谷平地后,变得那么慈祥可亲。兰州是母亲河最先滋润过的城市。如今的兰州,黄河两岸鲜花簇拥,城雕星布,林草相依,风光秀丽,气象万千。飞浪中的羊皮筏子,悠悠传动的黄河水车;星罗棋布的大小水电站,都是黄河文化的缩影和写照,闪耀着黄河文明的光彩。 历史上兰州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连接丝绸之路中、南两大干线的主干道。悠久的丝绸之路历史,给兰州留下了众多关隘、城堡、文物古迹和传说。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班超,历尽千辛万苦到印度取经的玄奘,入藏和亲的文成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趋于弱化 兰州市旅游业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力大大提高,已由1986年接待入境旅游者0.5万人次,创汇123.2万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5.82万人次,1980万美元。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1.3%和11.5%,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06年,兰州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07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54万人次。但是从兰州市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兰州市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弱化,从1999年到2006年,兰州市旅游总收入占兰州市GDP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并且旅游业的发展处于省内中等水平!(见下图) 2.旅游业发展处于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 兰州也属于省会城市,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兰州旅游业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发展的那么快。它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导致旅游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间接影响了兰州的经济发展。 (以上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

问卷调查分析: 据调查到2010年,兰州市景区景点共计64处,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A级旅游区(点)19处。目前,全市拥有星级旅游饭店53家,旅行社164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旅游餐馆等旅游企业共5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多人,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达18万多人。开辟旅游线路50多条,其中精品线路18条,与国内18个旅游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由此看来,兰州的旅游前景还是很广阔的。但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和“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来看,兰州的旅游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其发展的不足之处,这些也是导致兰州的旅游业房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的原因。 谈起兰州旅游存在的不足之处,市旅游局副局长练克勤曾说过:“第一个短处是缺少主打项目。兰州是全国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中心城市,地域文化丰富,有56个景点。但缺少留住游客的主打项目,比如黄河水车是个名品,但规模太小;第二个短处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兰州一些好的景点,许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在旅游产品推荐上投入不够;第三个短处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第四个短处是旅游纪念产品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第五个短处是缺少优秀的旅游从业人才。” 其次,兰州还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并且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硝酸合成橡胶、硅铁、铝、石墨、电机、石油铅机和粗精纺毛呢等产品产量均处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兰州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产品品种2万余种,工业精品5000多种。尽管这样,兰州的经济发展却滞后于其他西部城市。原因只有一个,兰州的旅游不发达,知道兰州和了解兰州的人太少,导致兰州旅游业不发达,从而间接的影响了兰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浅析兰州市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浅析兰州市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工业旅游,即以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通过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与工程操作等全过程,获取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和行、吃、住、游等基本旅游享受,是集求知、购物、观光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旅游中追求科技知识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工业旅游必将蓬勃发展。 兰州市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背景。 1、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目前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旅游发展的十分成熟,将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有机融于工业旅游中。在国内,工业旅游起步较晚,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新鲜名词,但却以不可阻挡的魅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均出现了不少工业旅游亮点。 2、2010年7月,甘肃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 全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目标。2010年9月27日,甘肃省召开了首 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进行了 动员部署。同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始,兰州新区的建设,兰州市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升级。这些都为兰州市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兰州市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意义 1、发展工业旅游的理论意义。首先,对于城市形象来说,能够有效展 示工业成果和城市的实力、活力与魅力,促使城市品位的提升。其次, 对于工业行业来说,有助于带动工业产业经济发展。工业的生产经营属 于第二产业范畴,而工业旅游则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工业旅游的大力发 展,可以促进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第三,对于 开办工业旅游的企业来说,有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企业开办

兰州概况

转变观念,塑造兰州旅游新形象 1.兰州区位优势 兰州又名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现辖三县(永登、榆中、皋兰)五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总人口314万人,总面积1.31万km2。市区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是全国唯一黄河穿越而过的城市,具有北国之雄,兼南国之秀的特色。 兰州交通通信便捷,是全国主干交通枢纽之一,西北最大的交通、通信交汇中心。陇海、包兰、兰新、兰青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中川机场与国内30多个城市通航,并直飞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每周有近百次航班。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兰州—西宁—拉萨、兰州—成都等国家光缆干线均以兰州为主节点。目前,市话总容量达103万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3.6部。 兰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兰州设置金城县,金城郡,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该为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商埠重镇,兰州在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兰州现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重要支撑点。兰州资源丰富,兰州及邻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矿产等9大类,30多个品种。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水能富集区,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段已建成刘家峡、大峡、八盘峡、盐锅峡等大型水电站。 2.主要旅游资源 兰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和天水麦积山石窟等著名历史古迹以及崆峒山、兴隆山、五泉山、吐鲁沟、石佛沟等自然风景区。 市内的名胜古迹有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黄河铁桥,有因山顶有元代建筑白塔而得名的景观俊秀的白塔公园,因山腰有五眼泉水而得名的五泉山公园,有乘游览索道17分钟可登顶峰的兰州人工山地森林公园—兰山公园,沿滨河路可游览儿童公园和雁滩南湖公园。 兰州市区以世界上最长的带状公园—滨河路黄河风情线最负盛名。路面宽阔笔直,路边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还有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雕塑,以及中山桥、水车园、白塔山等景点点缀滨河路,以其美丽浪漫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兰州的“情人大道”。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物产丰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素有“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之誉。主要特产是白兰瓜、黄河蜜瓜、籽瓜、冬果梨、软儿梨、水蜜桃、百合、玫瑰、黑瓜子等。 兰州的风味小吃令人眼花缭乱。主要有:牛肉面、酿皮子、热冬果、灰豆汤、拉条子、炒面片等。其中以牛肉面最为出名。它始于光绪年间,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是手工拉制而成,根据粗细不同分为大宽、宽、二细、三细、细、毛细、韭叶子、荞麦棱等种类,牛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筋而扬名中外。 兰州是沿丝绸古道寻古访胜的旅游热点,四周群山逶迤,林木繁茂,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各异,黄河从市区穿流而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兰州市区北侧黄河岸边的滨河马路,是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在这里,你可以欣赏黄河雄姿,参观天下黄河第一桥、水车园和黄河母亲雕塑,游览白塔山公园、五泉山等景点。傍晚时分,站在兰山上可以俯瞰黄河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