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专业课程大纲
天津大学智能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智能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60274 课程名称:智能系统设计学 时: 40 学 分: 2学时分配: 授课: 上机: 实验: 实践: 40 实践(周):授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适用专业: 计算机先修课程: 人工智能基础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智能系统设计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课程的全部内容由针对具体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和实现组成。
该课程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已经掌握的程序编写,算法设计及各类智能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知识,按照要求设计并实现若干基本的、较为典型的智能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有三点:第一,使学生复习巩固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第二,使学生学习并了解典型智能系统的结构及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智能系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第三,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并锻炼综合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构造具体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下知识及技能:1.智能系统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2.智能系统的典型问题及经典解决方法。
3.智能系统的基本类型和结构4.知识库在智能系统中的作用于具体实现5.智能系统中知识的表达方法6.智能系统中对知识的获取及利用:规则与统计7.智能系统中的决策8.典型的智能算法9.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的基本实践10.智能系统的综合设计与实现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教学和答疑为辅,教学部分内容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在实践开始之前通过一次实践指导课为学生介绍智能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其二是在实践过程当中通过个别答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实践及辅助教学内容可划分为5个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体验这一部分教师将向学生介绍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同时要求学生对几种典型的智能系统进行体验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
第二部分: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设计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最简单的组件构建智能系统的基本框架,对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有所认识。
天津大学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software, objec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raditional procedure-oriented soft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object-oriented soft development methods, so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 to develop high quality software. By learning the software develop process and proc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how to conduct software metrics and management, how to take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 so the students can plan and manage softwar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ffectively.
《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三版)》,Pfleeger.S.L,Atlee.J.M.著,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6 年 9 月。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TU Syllabu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Code:
2160288
Semester Hours: 56
Chapter 2 Software Process Software Process Model 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 Process RUP CMM
《建筑概论》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建筑概论》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有关建筑设计知识的课程,是从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等角度来综合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原理的基础性学科,是一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综合了解建筑艺术、建筑图画法、民用与工业建筑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方法、建筑材料等基本的建筑知识。
二、课程任务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能综合性地对建筑及建筑艺术加以理解。
2.了解与认知建筑施工图的画法与规则。
3.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程序,初步学习建筑平面、剖面、立面及体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
4.了解并掌握一般民用建筑及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设计原理与构造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16学时)第一章建筑与建筑艺术(2学时)1.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2.建筑的分类与分级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3.建筑设计的内容与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建筑识图(2学时)1.了解建筑图画法的一般规则及基本常识。
2.认知并掌握建筑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总平面图的画法。
第三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4学时)(一)、平面设计各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二)、剖面设计建筑各部分高度及剖面形状的确定;房屋层数的确定和剖面的组合形式;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三)、立面和体型设计影响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及建筑体型组合原则第四章民用建筑构造(5学时)(一)、地基、基础1.地基、基础设计原理:地基、基础等概念,地基、基础、建筑荷载三者的关系;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的条件。
2.地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的概念,地基土的分类、人工地基的种类。
3.基础:基础的类型,基础的埋深;刚性基础设计。
(二)、墙体1.概述:场体的分类、作用与组成;墙体的设计要求:墙体的结构布置。
2.砖墙体:砖墙材料、厚度、类型、组砌方式、细部构造设计。
天津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60279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1学 时: 48 学 分:通过/未通过学时分配: 授课: 28 上机:20 实验: 实践: 实践(周):授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适用专业: 非计算机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
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
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天大智算学部901大纲

天大智算学部901大纲
1. 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智能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智能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深
入学习智能计算领域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2. 内容:
该课程的内容包括智能计算的概述、智能计算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智能计算的应用领域等。
具体包括智能计算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智能计算的数学基础、智能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如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进化计算等)、智能计算在图像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应用等。
3. 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
操作等。
通过理论讲授,学生可以了解智能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智能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智能计算的方法和技术。
4. 评价方式:
该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可以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编程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智能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起来,天大智算学部901大纲旨在通过教授智能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智能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智能计算的概述、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领域等。
教学方法多样,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对该大纲的多角度全面回答,希望能满足你的需求。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一、机械工程领域: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机械装备设计、生产制造、检测与控制、使用及维修、计划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能独立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研制,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工程项目的开发与组织。
领域范围:
机构学、机械传动、机械动力学、啮合理论及应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企业信息化、切削理论与精密制造技术、制造企业信息化、切削理论与精密制造技术、智能诊断与动态测试、工业陶瓷及其加工技术、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智能机器人、流体传动与控制、车辆设计与制造、汽车动力学、车辆排放与净化。
注:以上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根据需求作适当调整.。
天津大学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网络安全学时:32 学分: 2学时分配:授课:上机:实验:实践:实践(周):授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更新时间:适用专业: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信息技术专业的双语专业选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网络不安全的各种因素,了解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任务,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结构;掌握和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以及保证网络安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以及一些特殊网络安全问题和现有防御措施。
使学生在使用各种机网络时候减少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网络安全》作为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今网络发展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网络安全的隐患和攻防措施。
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更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本课程建议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前期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英文原版教材。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论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概念、密码学和工具;教学要求:掌握网络安全的概念、密码学和工具;第二部分网络安全隐患教学内容:用户识别、存取访问控制安全、数据库安全;入侵发现、恶意软件、DoS、缓存溢出;教学要求:掌握网络安全的各种隐患。
第三部分网络攻防措施教学内容: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信赖安全和多层次安全;教学要求:掌握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防火墙作用的实验教学),了解信赖安全和多层次安全。
第四部分 Internet安全教学内容:Internet的安全协议和标准、身份验证。
教学要求:掌握Internet的安全协议和标准、身份验证,并对此进行试验。
第五部分无线网络安全教学内容:各种不同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措施。
天津大学:电视原理 教学大纲

《电视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40240学时:48学分:3授课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电视原理(第6版),俞斯乐,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主要参考资料:《电视原理实验》国防工业出版社《数字电视技术基础》惠新标郑志航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原理,以较大篇幅学习数字电视系统及现代电视技术。
使学生了解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视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数字电视相关制式。
培养学生能在广播电视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重点讲解第二、三、四章,并安排1~2个实验。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视觉特征与三基色原理电视传像基本原理§1.1光的特性§1.2人眼视觉特性§1.3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1.4彩色重现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2.1电视系统组成原理§2.2电视扫描原理§2.3电视图像基本参量§2.4视频图像信号§2.5视频图像信号的数字化与分量编码第三章彩色电视制式§3.1模拟彩色电视制式概述§3.2 NTSC制式§3.3 PAL 制式§3.4 SECAM制式§3.5近代模拟卫星电视制式第四章数字彩色电视制式§4.1 数字彩色电视制式概述§4.2视频信源编码原理§4.3 ATSC数字电视制式§4.4 DVB制式§4.5 ISDB-T制式第五章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与记录§5.1数字演播室系统§5.2彩色电视摄像机§5.3图像信号的处理§5.4彩色电视信号编码器§5.5模拟电视射频信号的形成§5.6模拟电视同步信号的形成§5.7电视信号的录放原理第六章电视信号接收与显示原理§6.1模拟电视信号的接收§6.2高、中频电视信号处理§6.3视频信号处理§6.4采用数字处理技术的电视机四.学时分配第一章视觉特征与三基色原理 4学时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 12学时第三章彩色电视制式 12学时第四章数字彩色电视制式 10学时第五章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与记录 6学时第六章电视信号接收与显示原理 6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大学全国统考博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课程编号:349 考试课程: 材料表面与界面3362 3039共济网一、考试的总体要求3362 3039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对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求考生较系统的掌握材料表面和界面的原子排、电子结构、电磁声子、吸附与脱附、粒子与表面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其纳米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与测试方法,纳米粉体的表面修饰等知识,从而能够运用表面科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材料研究中遇到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材料表面性能的能力。
二、考试的主要内容及比例共济课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材料表面的结构特性表面与界面的分类济二维结构与缺陷院表面与界面能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表面电子与能带结构业第二部分: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张力与表面Gibbs焓表面偏析和表面润湿021-表面的热力学平衡及亚稳态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理论彰武表面振动与相互作用33623 037第三部分:材料表面界面辅导界面性质021-固-液界面、固-固界面及其相互作用正门对面界面结合强度200092纳米摩擦与磨损、纳米润滑、显微接触课第四部分: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纳米粉体表面化学纳米粉体的分散纳米粉体的表面修饰纳米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与测试方法三、试卷题型及比例1.基本概念2.填空或判断或简答题3.分析并回答问题(1+2)=30%;3=70%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1、固体的表面与界面,孙大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分析,张立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纳米粉体的分散及表面改性,高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天津大学全国统考博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课程编号:234 课程名称:材料物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同济大学四平路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般电介质材料以及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研究方法;了解一般固体材料的导电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超导电性等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从金属物理角度理解金属及其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 性能之间的关系。
掌握金属材料中的相变基本理论,主要是钢中组织转变的基本规律。
掌握高分子各层结构内容、分子运动特点、力学性能和溶液性质几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高分子各层结构和性能间的相互联系,高聚物的分析与表征。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试题分为三个模块。
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博士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任一个模块进行答题,每一模块为100分。
注意,三选答题模块的考题不能兼答。
模块一金属物理业第一章纯金属的结构共济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晶体结合力、结合能;元素的晶体结构。
共济第二章合金热力学基础基本概念:环境与系统;系统的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内能等;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热函等;热力学第二定律:经典理论;自由能曲线与相图。
48号第三章晶体缺陷正门对面概述:固体性能;性能与温度的关系;晶格缺陷;点缺陷:结构及能量;点缺陷的运动;热力学平衡的点缺陷;线缺陷:位错的结构;柏氏回路;位错的应力场;位错核心;位错运动;位错的来源、增殖及消除;晶体界面等。
研第四章金属中的扩散彰武Fick方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扩散方程的解);扩散的微观结构:交换、间隙、空位、环形机制;克肯达尔效应;扩散的热力学理论第五章相变正门均匀形核及非均匀形核;形核、长大转变的动力学;珠光体转变组织形态,形成机制;转变动力学; 亚(过)共析钢中的先共析相的形成、形态及动力学,伪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主要特征,马氏体形态与性能的关系,转变热力学,转变动力学,晶体学;贝氏体转变:基本特征;转变热力学条件;组织形态和结构;贝氏体转变过程第六章金属塑性变形200092滑移与孪晶变形、单(多)晶体的塑性变形;b 合金的变形与强化;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正门对面第七章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33623 037冷变形金属的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再结晶后组织及性能的变化模块二高分子物理33623 037第一章高分子链结构课结构特点、各级结构包含的具体内容、大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各级链结构对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各级链结构与链柔顺性的关系。
济第二章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结晶形态、聚集态结构模型、结晶过程和结晶热力学、取向态结构。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别、大分子晶体的形态特点和制备方法、聚集态结构模型的特点和实验依据、分子结构对结晶能力和熔点的影响、熔融过程的本质、结晶度的测定、结晶和性能的对应关系。
专第三章分子运动共分子热运动特点、力学状态、玻璃化转变。
三大类聚合物的温度一形变曲线(温度一模量)、玻璃化转变的实质和转变温度的测定、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
第四章力学性质玻璃态和结晶态聚合物的力学性质、高弹性、粘弹性。
聚合物的拉伸行为、屈服、断裂和强度,橡胶弹性的热力学分析和统计理论,时温等效和Boltzmann叠加原理、粘弹性的力学模型、松弛现象,拉伸行为的试验方法。
第五章溶液性质溶解、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分布。
溶解能力的判断、Flory一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θ温度、Flory一Huggins高分子稀溶液理论、平均分子量与分布函数、分子量测定。
第六章高聚物的分析与表征研究高分子链结构与形态的方法, 研究高分子聚集态结构与形态的方法.FT-IR、RAMAN、SALS、XRD、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光电子能谱等常用的分析表征手段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模块三陶瓷物理第一章陶瓷结构基础球体密堆原理、配位多面体;离子极化与鲍林规则;典型结构类型;硅酸盐结构单元及其组合的五种典型晶体结构特征,晶体结构缺陷类型及其反应表达式;玻璃的结构及性质,影响形成玻璃和玻璃分相的热力学、晶体学及动力学因素;典型玻璃结构特征。
第二章陶瓷凝聚态系统相平衡陶瓷凝聚态系统相平衡特点及相律、自由度、独立组分数等基本概念;典型三元系相图类型特点及连线规则、切线规则、三角形规则等含义及其在相图结构分析中运用;非平衡相类型、形成原因、对材料性能影响及制备过程中控制原理;第三章过程动力学:陶瓷材料扩散的主要特点、动力学方程;表面、界面及体内扩散系数的比较及其在陶瓷烧结过程中所起作用评价;液-固相变、液-液相变特点比较;烧结含义的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分析;固相烧结、液相烧结特点、传质机理比较;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含义;晶界、外加剂在烧结中的作用;微波烧结、反应烧结的特点及传质机理。
第四章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形变的种类,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材料的弹性常数,显微结构对弹性常数的影响;理论强度,断裂强度,陶瓷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强度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强度的weibull统计;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和Griffith微裂纹理论,应力强度因子和断裂韧性,亚临界裂纹的扩展及寿命评估,断裂力学在陶瓷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硬度;蠕变机理,高温蠕变的特点;陶瓷脆性;第五章陶瓷材料热学性能陶瓷材料的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 影响热容的因素;陶瓷材料的传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的机理与显微应力,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抗热震性及热震破坏的两种类型,不同类型陶瓷材料抗热震性的表达方法,影响热震破坏的根源;抗热震断裂性因子R,R`,R``;抗热震损伤性因子R```,R````;弹性模量等对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提高陶瓷材料抗热震性的机理和方法。
第六章陶瓷材料电学性能载流子的种类及浓度,离子电导与迁移率,电子电导与电子迁移率,影响陶瓷材料电导的因素;空间电荷效应,高温直流负荷下的电化学老化;超导体的分类及基本性质;介电常数,极化强度,极化的基本形式,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及其工程意义,复介电系数;铁电体及其特性,钛酸钡的晶体结构及自发极化,铁电畴,铁电陶瓷材料的掺杂改性,铁电陶瓷的老化;压电陶瓷的基本性质、参数和影响性能的因素;陶瓷材料介质损耗基本形式及其影响因素;介质击穿及种类,影响陶瓷材料击穿强度的因素。
第七章陶瓷材料光学性能、电-光性能、热释电效应折射,双折射,反射,吸收,色散,反常色散,散射,透光性及提高透光性的措施,陶瓷材料红外光谱特性,发射和吸收;光电效应,光电特性与光电元件;热电效应及其应用。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概念,简答题占30~40%;问答题或论述题及图形题占30~40%;综合分析题占2 0~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1. 金属物理,余宗森等,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2. 金属物理,汪复兴等,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3. 金属物理学,冯端等,科学出版社,1987 4. 晶体缺陷,陈继勤等,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5.金属热处理原理, 戚正风, 机械工业出版社 6. 相变原理,徐祖耀,科学出版社,198 87. 合金相与相变,肖纪美,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8.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9. 高分子物理,金日光、华幼卿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0. 陶瓷物理化学(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11.Physical Ceramics. Yet-Ming Chiang, Dunbar Birnie III, W. David Kinger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7.12.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关振铎主编天津大学全国统考博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课程编号:350 课程名称:焊接结构学课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同济大学四平路了解焊接结构的特点,掌握焊接应力和变形有关方面的知识及焊接接头和结构静载强度计算、脆断和疲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根据这些特点分析焊接结构的工艺性和构造的合理性。
33623 037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kaoyangj第一章绪论(比例约为5%)021-焊接结构在工程上的应用;焊接结构的优越性;焊接结构的特点。
33623 037第二章焊接应力与变形(比例约为30%)考1、内应力与变形的基本概念:内应力含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变形的含义及研究意义;研究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工作假定;杆件均匀受热时的应力与变形;焊接引起的应力与变形(长板条中心加热及板边堆焊两种情况)。
48号2、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调节内应力的设计和工艺措施;焊后消除内应力的方法;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
3、焊接残余变形:焊接残余变形的分类;各类残余变形的产生原因、规律和影响因素及估算方法;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 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
彰武第三章焊接接头(比例约为10%)专1、焊接接头的一般性能:焊接接头的基本概念;焊缝和接头的基本形式、特点及选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