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卖油翁 优秀教案7
七年级语文12《卖油翁》教案

七年级语文12《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卖油翁》。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词语和句式,领略文章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卖油翁和陈尧佐的形象,理解文章寓意。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卖油翁和陈尧佐的形象,理解文章寓意。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熟能生巧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 课堂讲解:a. 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b. 分析卖油翁和陈尧佐的形象特点。
c. 阐述文章寓意。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例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主要人物:卖油翁、陈尧佐3. 重点词语:熟能生巧、自满、谦虚、请教4. 文章寓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和陈尧佐的形象特点。
b.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熟能生巧、自满、谦虚、请教。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a. 阅读其他关于谦虚和骄傲的寓言故事。
b.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谦虚和骄傲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12卖油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德育目标: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①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题目是《卖油翁》,它的作者是欧阳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简介略)(师出示铜钱图片)圆圆的铜钱内有个四方小孔,所以我们把铜钱亲切的称为孔方兄,铜钱中间的小孔小的连一个人的小手指都放不下,而古代有两个高人,一个在很远的地方,能把箭射入铜钱的小孔,另一个能透过小孔把油注入葫芦,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这两个身怀绝技的人。
(二)初读课文1、掌握重点字词读音2、学生读并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3、全班齐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根据注释及查阅工具书,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3、教师检测自学情况(四)赏读课文并填表1、本文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请分别从特长、语言、动作、神态、性格特点来谈谈这两人。
2、让学生谈谈最欣赏谁?为什么?(五)分角色朗读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六)动脑思考归纳主旨本文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七)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身怀绝技的人,陈尧咨箭射得好,卖油翁油倒得好,都说明了孰能生巧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做到熟能生巧,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拓展迁移布置作业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走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下节课读给同学们听。
课后作业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走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

-举例:通过分析“无他,但手熟尔”的句式,理解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的深刻道理。
-写作手法:学习并识别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何突显卖油翁的谦逊与射手的自负。
-课文朗读:正确把握课文的语气、节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在朗读时不能准确传达文中的情感,需要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通过声音表达文章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油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熟能生巧’的情况?”比如学习骑自行车、游泳等技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成语的奥秘。
此外,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及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课文,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熟能生巧”、“自负”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举例:分析“熟能生巧”在文中的含义,解释如何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技艺精湛。
7.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8.实践活动: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文章通过讲述卖油翁陈尧咨与教书先生之间的对话,展示了卖油翁精湛的酌油技艺和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卖油翁的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品质,树立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卖油翁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技艺。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1)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讨论卖油翁的技艺如何展现。
(2)讨论文章的主旨,理解卖油翁所传达的哲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如“熟能生巧”、“因地制宜”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卖油翁的故事。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2. 答案:(1)卖油翁陈尧咨,酌油技艺高超,令教书先生叹为观止。
(2)示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他的钢琴演奏已经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民间技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卖油翁形象特点的分析。
2. 文章主旨的理解。
3. 成语和句式的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方法。
《卖油翁》教案7篇

《卖油翁》教案7篇《卖油翁》教案篇1课前预习:比照解释或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试读课文三遍。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í)颔(hàn)忿({fèn}酌(zhuó)斫(zhu6)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
常用来赞扬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行考。
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同学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傲慢。
问:陈尧咨为什么傲慢?(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
问:这句话假设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连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
)提示:要留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
问:字典上是怎么解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
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
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留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
这里用其次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原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详细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到达“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终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同学齐诵。
教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假设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静了陈尧咨的生气心情。
12、《卖油翁》教案

12、《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词语,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油瓶倒油更准确。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画出关键词语。
4. 例题讲解: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6.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理解故事寓意,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为故事脉络,右侧为卖油翁形象特点。
1. 左侧:倒油技巧 > 卖油翁 > 穷人 > 富人2. 右侧:勤劳 > 聪明 > 善良 > 自强不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谈谈你对卖油翁形象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故事寓意的体会。
2. 答案:(1)示例:卖油翁手握油瓶,小心翼翼地倒入油壶,一滴不漏。
(2)卖油翁勤劳、聪明、善良,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3)示例: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了卖油翁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寓言故事,了解其寓意,进行课堂分享。
《卖油翁》教案七篇

《卖油翁》教案七篇《卖油翁》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学生为实现四化勤学苦练。
二、学习通过具体记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懂得文言虚词“而”的连接作用及其他用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一、检查旧课。
背诵《卖炭翁》。
二、作者介绍。
1.复习欧阳修的七绝《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2.欧阳修(10CR--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
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拭和苏辙。
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__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
下学期我们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__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
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请同学试答:__主要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三、领读全文,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四、讲读第1节。
第1节写一射一看。
思考: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射者)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静中有动)3.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逐字逐句讲解。
指点:(1)把句中省略的主语补上。
(2)“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
(3)比较:举世无双,当世无双,首屈一指;正视,注视;微领,赞许,喝采。
(4)射者与观者评价不一,有矛盾。
4.学生读熟第1节,注意人物的语气。
五、讲读第2节。
写射者与看者引人深思的对话。
《卖油翁》教案优秀9篇

《卖油翁》教案优秀9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
技能。
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难点: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教师以表演的形式导入课文)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
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
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3、检查预习情况(前置性作业)
二、整体感知
1、小组为单位派出代表范读文章,其他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三、师生互动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 2)尧咨自衿 3)卖油翁微颔
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 5)卖油翁酌油 6)陈尧咨笑而遣之指导学生: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2、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
)“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
例:轻:尔安敢轻吾射!”(轻,作动词用,看轻。
)
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剑术)
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之,代词,指陈射箭)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箭也是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代“葫芦”)笑而
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射者)
(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静中有动)
四、课堂小结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
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