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读后感
《芳华》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芳华》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芳华》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年代感十足,虽然说的是父辈们的故事,但都能让人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林丁丁代表着理想,何小嫚代表着现实。
年代感的传承最终还是要靠一代一代的人来完成,社会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芳华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芳华》读后感1熟读严歌苓的人,对于这本《芳华》一定是会有些失望的,故事一如既往的能读出来还是严歌苓笔下写出来的故事,只是写《芳华》的严歌苓好像比以前变得小家子气了一点,没有了《床畔》中用生命在讲述纯情的魄力,没有了《一个女人的史诗》里从平凡淘出来的菁华与乐章,没有了《扶桑》中那样令人折服的绵实曲腻,也没有了《第九个寡妇》里造物主一样阅世的胸怀。
故事同样仍是严歌苓的故事,只是笔力有些脱了劲,也因而脱了劲的笔力没有像往常一样从平凡的故事中激发出可以恒久闪烁的深邃。
《芳华》的笔力会给人一种脱了劲的感觉,或许有这样的原因:就是严歌苓在这本小说中冰雪聪明得过了头,她把从前小说中为人称道的小优点、也是从前小说中的调味品,拿在这本书中做了主食,不加节制的放大,放大后的语言上的幽默不但喧宾夺主了,甚至还将“主”的生命色彩也给荡涤掉了大多,只残留下了些影子,让熟读严歌苓的读者一点也不过瘾。
这是小家子气在行文、笔力、语言上的表现。
还有一点小家子气的感觉是从创作者的叙述情调上来感受到的。
以往严歌苓的小说,无论时空跨度是长是短、无论故事是传奇还是平淡、无论人物是美是丑是善是恶,都能从严歌苓的叙述情调中读出一种大悲悯、大慈悲的温和。
但这本书和她的第一本散文集《非洲手记》一样,都让人觉得这种慈悲与悲悯的温和被大大的收敛起来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种收敛无疑都会影响到全书的整体格调。
但无论如何,出自真正的写者严歌苓之手的《芳华》仍是一部较不错的小说,通过跨越四十年的时间和天南海北的空间的叙述,展现出了一代从军服中走出来的少男少女曾经恣意绽放的华年,与对生命最无悔的告白和期待,以及在人生流转中,期待的幻灭、尘世的牵扯、回首的歌哭与最终的洒脱和释怀。
2023年《芳华》观后感(9篇)

2023年《芳华》观后感(9篇)《芳华》观后感篇11月6日,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去观看了期盼已久的电影《芳华》。
影片中的一句旁白,久久回荡在我耳边:“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影片中的何小萍就是那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而刘峰就是那个善良的人!何小萍满心欢喜来到文工团,想着从此就不会被人欺负了!可现实却一次次浇灭她美好的理想!她想要照军装照,心里有着美好而卑微的念头,想寄给劳改营里的爸爸看,可是部队里演出服发完了,只能等夏天,还有好长好长时间啊,太久了太久了……以前在家里太受冷落,她做不到一开始就落落大方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不知道如何用体面的方式实现自己其实并不过分的愿望,舍友的明嘲暗讽和过去经历的排挤压迫让她实在不敢开口借,怯生生地想让一切静悄悄地实现,然而害怕的事情最终发生,因军装照摆在照相馆的橱窗里而被揭发,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的事情不仅被发现了,而且因为羞于承认,被更加激烈地围起来指责批判!一个从小就被欺负得怯生生的小女孩,她怎么无师自通学会磊落?但就因为一次的不磊落,从此以后文工团里所有的丢脸现世的坏事大家都会扣到她的头上,“她是全世界最臭的”,“那个塞了搓澡海绵的文胸也一定是她的!”大家都嘲笑她、排挤她,她怎么躲也躲不掉,怎么辩解也没有人听。
所有男演员不愿意和何小萍搭档的时候政委说他很心寒,但他的心寒可能更多是建立在集体的利益,因为大家没有为了表演的共同目标齐心协力而心寒。
可是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人不盲目地附和这些排挤,不怕被孤立,单独站出来明确表示接受她、支持她,在没有人愿意给她伴舞的时候,这个人挺着抗洪受伤的腰说他愿意!他就是被大家称为“活雷锋”的刘峰!只有善良的刘峰同情同样善良的小萍,他们珍惜善良!从前那些她受到的委屈、祈求保护和安慰的的书信送到了劳改营里渺无音讯,等来的只有一份父亲死亡通知书,而刘峰的出现就像一道光打在了何小萍原本一片漆黑的世界里,这份温暖让她有了一点点勇敢,这点点的勇敢足以点燃何小萍一生的善良。
观看芳华5篇最新观后感

观看芳华5篇最新观后感《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观看芳华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芳华有感1有多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淋漓鲜血染红它伴随着一首熟悉的旋律—《绒花》,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12月15日,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如约而至,观看电影《芳华》有感1000字[智库专题]。
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轻松破亿,更是各大影院、新闻头条。
作为冯导的无名粉丝,我趁着休假马不停蹄的追了这部电影。
虽然不能从一个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来评价这部作品,但观影之后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我一直认为,冯导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接地气,反映社会民生。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芳华》是一部以舞蹈为元素题材的影片,讲述1970到1980年代某军区文工团的故事。
一批芳华正茂的年轻男女,在那个年代经历万般,在血色与浪漫中跌宕起伏的人生。
影片以萧穗子的独白为线索贯穿始终,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工团女兵曼妙轻盈的舞姿和清澈爽朗的笑容,让人觉得青春真好,前奏的基调如此欢快,也恰恰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电影男一号刘峰,一个被大家标签为“活雷锋”的,观后感《观看电影《芳华》有感1000字》(。
战友结婚,为了给他省钱,他自己买材料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南方的女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他就煮挂面给她吃;食堂煮破没人吃的饺子总是他主动打来吃;就连猪跑了,别人也第一时间是叫他来帮忙。
对待这些事不关己的琐事,他总是乐意而为,用真良对待每一个人。
大家都喜欢他,但是没有人爱他,愿意和他交心。
当自己的利益和他发生冲突时,林丁丁为了保全自己,撒谎刘峰,因为“触摸”事件,被冠以的抛弃,从此人生发生了巨变。
在那个年代,他的善良显得如此单薄无力。
女主小萍,一个从来的姑娘,从小父母离异,她以为进了军营就没人敢她,可以摆脱心中的阴影。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芳华观后感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芳华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芳华观后感120xx年的最后一天,我走进了电影院,去看了一直炒得很热的《芳华》,这部影片讲的是70年代发生在部队文工团里的故事,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看这部电影无不是为了重温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不过,对于离此年代有一定距离的我来说,我关注的并不是它像不像、是不是,而更多的是它带给我的感受。
《芳华》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在那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在爱情萌发时发生的故事,后来每个人在时代的变革中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该影片有两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处是何小萍”偷军装”。
何小萍因为部队名额的问题去文工团晚了,没有领到军装。
渴望穿军装的她悄悄地拿走了同宿舍战友林丁丁的军装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打算把照片寄给还在劳改的亲生父亲,一是为了让父亲高兴,二是以便父亲出来后还能够认识自己。
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何小萍要偷偷地拿呢?找林丁丁借一下不就可以了吗?难道真是她的人品有问题吗?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原因,这与何小萍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何小萍6岁的时候,父亲被劳改,母亲带着她改了嫁,因为是个”拖油瓶”,何小萍在家中一直得不到关爱,继父不喜欢她,弟弟妹妹欺负她,母亲也渐渐疏远她,所以她很自卑。
然而也是因为这种自卑让她养成了倔强的性格,她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什么,更不会去求人。
如果她开口向林丁丁借军装,必然是一种姿态的降低,这在她看来,或许和她曾经把自己弄病奢求来母亲的怀抱一样,属于”求”来的施舍,所以她不愿意开口。
尽管她的这个做法我们并不认同,但也不能说何小萍是坏人,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她,不能真正感同身受。
我喜欢的第二处地方,是何小萍最后在草地上的那一段独舞。
电影芳华观后感(精选12篇)

电影芳华观后感电影芳华观后感(精选12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芳华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芳华观后感篇1芳华,和好朋友一起看的,约好结束后交流观影心得,也未读原著,只看了影版。
源于约定,从没有写过影评的我写下了这篇观后感,若格式或者内容有什么不对或冒昧之处,还望大家别计较,多包涵。
影片结束后,大家说的最多的是好人没好报,我想说好人处事也要活道,也要自护,也要争取,也要勇于反抗。
生活中,对于爱情,现实和理想总有一墙之隔。
影片中,在刘锋表白抱着丁丁,被他人看到并对丁丁出言不逊时,刘锋呆了,丁丁怕了,可以看出人言的可怕。
所以,刘锋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去澄清、解释、维护丁丁;人言可畏,丁丁恐慌之下做了下下策。
后面的故事,刘锋被发配到川滇,但即使到了战场,刘锋依然做到了连长,保家卫国。
这证明好人,不论扔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生活,总是给我们无限的希望,但同时也会给我们些许伤痛。
出现了伤痛,我们能做的不是在伤口上撒盐,而是去面对,去疗愈,以获得平和的心境、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状态。
故事的另外一位主角何小萍,从小生活多坎坷,父亲不在身边,母亲的重组家庭不接受自己,原以为到了部队,到了文工团,就会好起来,就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但理想和现实总有一墙之隔。
她看着自己爱的人被欺负被下放,自己也伤心绝望,后来也被下放了,小萍做了战地护士,抢救革命战士,后来成了英雄,但突然聚集的关注度和心理落差太大,让她精神崩溃,住进了精神病院,好在天顺人愿,她好了起来。
影片的最后,何晓萍和刘锋一起生活,他们虽然没有结婚,但是依然携手伴余生。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公平不公平,但之于感情,有些等待总是值得的,时间会把你应得的带回给你。
其实,在现在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人言的力量依然强大,比如网络热搜、社会舆论导向、网络语言暴力等等,他们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于干扰一些人的精神状态,看到影评,我们发现不公,去指责去谩骂,但现实中可能我们自己也是不公的制造者、传播者,反观生活,反省自己,也给他人一个机会,给自己多一抹阳光。
芳华电影观后感

芳华电影观后感芳华电影观后感(精选12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芳华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1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标签,或是太平盛世,或是朝代更迭,或是马革裹尸,或是歌舞升平。
在和平年代,透过大屏幕走进历史,沉下心来,也能嗅到几分历史的气息。
那是个激昂澎湃的年代,《芳华》里的主人公们生活的场景看似平和,但周遭环境处处透露压抑感,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现在是战争时期,生存问题依然面临威胁。
平凡朴实的老好人刘峰,淳朴坚韧的农村女孩何小萍,一心想往高处攀爬的林丁丁、心高气傲的郝淑雯、理性善良的萧穗子……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人性有正直也有扭曲。
电影里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亦有正邪之分,然而站在剧中人物的立场上,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角,如若大家都通过自我的目光去审视人性,似乎能得出千百种答案。
无论是追逐富裕还是平淡,宣扬正义还是崇尚邪恶,修成高雅还是沦为俗人,人所求的大抵都是一个活着——以自己最想要的姿态活着。
在走向未来的路上,极少有人能得偿所愿,或多或少留有遗憾,如同上天跟人开了个没有营养的玩笑。
影片很短,只有两个多小时,它又很长,承载了一段冗长的岁月。
在荧屏里,它是小圈子的人生百态,在历史中,它是大社会的时代缩影。
到了快完结的阶段,更多的故事却还没讲完,只因旁观者无法窥见他人全貌,当局者也无法评判自我得失。
虽然不幸的事总在发生,但每个人都还是在努力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人生。
电影很仁慈,仿佛把战争的残酷性隐藏了大半,那个时候的人们既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他们在时代的齿轮里艰难独行,他们看不见前路,却从未泯灭追寻的勇气。
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辛苦的,但生活中和平年代的人们,已经比前辈先烈们幸福了很多很多。
所以,既然生而有幸,便更好地活着吧。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2分了三次才看完冯小刚的《芳华》,之前被炒得很热的一代人的青春和情怀,整部片子平稳细腻甚至有些压抑。
观看电影《芳华》有感800字五篇

观看电影《芳华》有感800字五篇战争的残酷,现实的残酷,人心的不古,深深震撼着我,芳华已逝,青春不再,流血的岁月,流泪的芳华……下面是为大家准备观看电影《芳华》有感,仅供参考。
观看电影《芳华》有感一《芳华》里的青春是倔强而又孤独的,一群年轻人,享受过那一刻的绽放,然后一生都沉浸在与过去的战火之中。
这种孤独大概是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体验到的。
《芳华》,其实是一出悲剧,在那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的悲剧。
讲述着一个青年悲剧的一生,那个青年叫做刘峰。
前半生,刘峰的悲剧在于为了爱一个人成为了一个好人;后半生,刘峰的悲剧在于无法适应这个没有战火和依靠的社会。
他前半生的悲剧大概就在于此,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成为一个不该成为的自己,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未来……当他躺在战车旁,想死去的时候。
他的前半生结束了。
这是全片我情不自禁想哭的瞬间。
如果因为牺牲,我的名字成为你嘴里的歌,也许我的此生,也就没有任何遗憾了吧。
后半生,刘峰经历过战火,经历过一切失去,却依然没有走出过那段岁月。
他依旧是一个好人,但灵魂却像是死了一样,随着那个战车旁的年轻人死去了。
他浑浑噩噩地活着,永远活在了那段战火中。
他搞不明白这个新的世界,他不再是英雄,不再是军人,不再年轻。
他搞不明白要回一个车怎么这么困难,搞不明白自己的老婆想要什么,搞不明白自己做好人有什么错。
他迷失在过去的芳华中,承受着未来的隆隆战火。
漫漫人生,芳华只有一瞬,余生,便都是战火,但唯一幸运的是,在我们老去的时候,终于发现,我们拖欠彼此的那个拥抱,现在开始还不晚。
《芳华》里要诠释的其实更多的是时间的无情。
等到我们逐渐长大,我们发现曾经喜欢过的人变老,变得自己也不认识了。
当英雄们老去,英雄称号还不如1000元钱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冯小刚心中的那团火,我们不应该忘记吧,可我们已经忘记了。
所以,从《芳华》开始,想起来吧,那些英雄们,那些曾经战斗过的人们。
观看电影《芳华》有感二《芳华》里要诠释的其实更多的是时间的无情。
芳华阅读心得感悟精选5篇

芳华阅读心得感悟精选5篇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与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塑造人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芳华阅读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芳华阅读心得感悟1让人百感交集的一本书。
还是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一本严歌苓的书。
果然文字功底深厚,很多描写,我都觉得很神来之笔。
对于书中的她/他们,第一感觉是羡慕,羡慕那么深邃的,捆绑的,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芳华。
无论如何,这段时光都是她/他们一生的回忆。
有回忆,有痕迹总是好的。
同时很悲伤,悲伤于人的难以切割的腹黑和重口铄金,积毁销骨的能力。
试问自己如果是林丁丁,会如何?会真的不同吗?我想多半不会。
丁丁对于“触摸事件”的反应,应该说是正常的吧,在我看来。
这样一想,心中更是凉凉的。
同时很心疼刘峰,这么美好的男孩子,乐于助人,坚毅执着,默默守护自己的感情,也勇于表达。
他的好是点点滴滴垒起来的,却一下了子轰然倒塌。
这阴差阳错的偏差,轻轻地刮落一张多米洛,泪奔……同时很遗憾,主人公刘峰帮助了很多人,救赎了很多人,比如小曼,比如小慧。
可是他没有完成自我救赎。
或许他认为那是自己对那份最真的,让他丢了半条命的感情的坚守吧。
可是我们旁观者可以看到他的逃避和他自身的局限性。
难道不是吗?纵然一切的剧情都如是发展,只要他能和他自己的女儿有一个更亲密的父与女的关系,更负责地给女儿一些超出往家寄钱的一点点关爱。
那么即使媳妇跑了,他还是有个女儿的,可以有一个更舒心,幸福的晚年,哪怕还是死于癌症,会不会安详些?如果,如果可以这样,总是会让人在一次次泪奔中,有个暖暖的笑容。
芳华阅读心得感悟2看了一个片段忽然上瘾了。
偷翻着手机把小说看完了,感觉萧穗子本身也是酿成他悲剧的一份子。
看电影的时候感觉没那么多伤心,但黄轩其实演的挺好,他始终不苟言笑无利可图的表情,和小说中的刘峰还是挺吻合的。
只深刻记得去了海南的刘峰在派出所?的门外被一群坏人狠狠推了一把倒在地上,他的假肢掉在地上。
记得他在_的草丛里满身鲜血地坐着,抬头看天的时候眼神里面的茫然失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终将逝去的青春年华
——《芳华》读后感
上口中心小学李爱萍
我喜欢严歌苓,尤其喜欢她的《陆犯焉识》,反复阅读,爱不释手。
爱屋及乌吧,所以对她的其它作品也颇感兴趣,电影《芳华》最近很火,大家都在谈,尤其是四五十岁的老教师。
得空到影院一观,还行吧,与想象的还是有差距,仔细一想,大概这是冯小刚心里的芳华吧,严歌苓的芳华呢,我的芳华呢,还是看看书吧。
文中以萧穗子作为化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六七十年代她们文工团一代人的故事。
主要人物刘峰、沈小曼、林丁丁、郝淑雯。
刘峰是一个热心人,被战友们戏称为“雷又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他,他默默的喜欢林丁丁,明里暗里为林丁丁做了很多事情,等到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向林丁丁告白时,过于激动的心情以及错误的理解林丁丁的反应,导致“触摸事件”的发生。
“触摸事件”即刘峰失控的抚摸了林丁丁的颈部至背部,吓的林丁丁大哭大叫。
要说刘峰应该是没有什么邪恶的想法的,只是出于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的本能反应,触摸当然没有进一步发展,在林丁丁大哭之后刘峰即刻停止,冷静下来,林丁丁哭着跑出去,林峰独自哀伤……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触摸事件”后经过一系列人物的传播,刘峰被处分。
关键就在于被处分时,平日里受帮助的那些人且不说站出来为刘峰说句话,竟然都集体指责刘峰的不是,落井下石之流,到处都是。
也许正如萧穗子所说,刘峰太完美了,以至于文工团的人都在等着有一天刘峰会犯错,这样大家心里才会平衡,才会恍然觉悟:哦,原来刘峰也是人,也会犯错!“触摸事件”是所有人都在等着刘峰犯得一个错误,大家想证实这世上不可能存在没有瑕疵的人。
而也正是因为刘峰在大家心目中太完美了,以至于大家错觉的认为他不应该有七情六欲,对女人的情感对他来说是一种亵渎,所以林丁丁说“谁都可以追求她,就刘不行。
她会感到惶恐,不适,恶心。
”要说这种情绪我也能理解,但理解归理解,然而林的过激反应毕竟就此改写了一个好人的一生。
林丁丁是团里的独唱演员,刘峰因为她有一副好嗓子,平时柔柔弱弱的像林黛玉所以很喜欢她。
林丁丁其人善于隐藏真实的自己,或是说她是个多面的人。
她一直希望嫁入“豪门”,有两个备胎,同时还在物色其他的对象。
当然,最后虽如愿进豪门,后又离婚再嫁再离婚,最终回归单身,性格也不再隐藏,显露出真正的自己,是有些不顾形象的“豪放派”女性,与之前的娇小柔弱反差很大。
沈小曼,书中的女主角,我最心疼的一个角色。
大概六七岁的样子父亲自杀,后跟着母亲改嫁给一个姓林的抗战军人,生活上过得小心翼翼,母亲不敢对她显露太多的爱意,连对母亲的拥抱都要通过故意高烧来换取,后有了弟弟妹妹生活即心理上更是承受着莫大的艰辛。
后来凭借自己的舞蹈功底被选入文工团,以为从此生活会有所改变的她,却依然受到文工团里战友的排挤,总有那么些自以为是的人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来“提升”自己的“格调”,“提高”自己的存在感。
后因受到刘峰的帮助,而对刘峰产生爱慕之情,“触摸事件”中,她是唯一一个为刘峰说话的人,唯一一个为刘峰送别的人。
萧穗子说只有沈小曼懂得刘峰的善良,因为“一个从未被善良对待过得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沈小曼在刘峰走后对文工团其他人彻底失去的了信心,后因装病演出被派遣到某卫生所做护士,再后来中越战争上前线救助伤员稀里糊涂成为人人学习的”战争英雄“,突如其来的受拥护导致没怎么受过关注的小曼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冲击,一度精神失常。
沈小曼爱了刘峰一辈子,而刘峰爱了林丁丁一辈子。
写到这里,我已经不想再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再进行叙述了。
小说的男女主角既已出现,那么那些不善良的人在我看来也就无足轻重了。
人性是真的可怕!平日里你与人为善,你活雷锋,别人有事也找你帮忙,笑脸相待,你不图回报,你以为你对得起任何一个人,你傻乎乎的以为别人都会念你的好,即使你并不图回报。
可你不知道别人私下里都在说你傻,都在等在看你出错,等着看你的笑话,多么可怕!但我想这应该是所有人的通病,这是出于一种嫉妒,嫉妒别人的优秀,当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时,就期待着别人犯错,我想自己也是这样的。
假如我是刘峰他们中的一员,我想我应该是作者一样的存在,但我希望我能够更勇敢一些。
回归本书,我最想知道的是刘峰最后是否爱上了沈小曼?我希望他是爱她的,这样就不辜负小曼这一生对他的爱恋与情深。
但也许我这个问题太肤浅,到了他们后来那个年纪,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已经不是单纯的“爱与不爱”就能回答的了。
作者说“他的心是爱她的,但他的身体爱的是另一个人”,我不明白,我也不想明白,我只想为小曼讨一个“他爱她”的结果,讨一个他们幸福相伴的晚年,让一生命运不公、一生经历坎坷的他们有一个童话般美好的结局。
书中最让我欣慰的是林丁丁等人的结果也不是很好,虽然这样说显得我很“恶毒”,但好人都没有好的结果,凭什么不好的人要幸福。
《芳华》已被拍成电影,电影我也去看过了,别的不提,只说电影最后的结果:刘峰与小曼约去为中越战争中死去战友扫墓,夕阳西下,扫墓结束十分,两人坐在一个长椅上,镜
头长时间停在两人身上,萧穗子的旁白响起“就让时间停留在这里吧,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年老时的样子,就让我们的青春永远停留在属于我们的文工团岁月,愿我们芳华永驻。
”
电影结局其实是和小说有出入的,但是我喜欢这样的结局。
因为小曼如愿以偿,因为刘峰也将不再孤单,我可以任自己想象两个人就此过得很幸福,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