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祖师授七真五篇灵文
王重阳内修真诀

王重阳内修真诀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
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
张三丰以内修十论為太极根基。
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
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
即此是长生药。
不老丹也。
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
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贪欲之念,复清静无為之真。
神合太虚,阴阳五行之气,合于天地阴阳五行之气為一体,即天人合一之太极。
以神化之动,自然圆合连贯,千变万化,神妙莫测,是為太极拳。
千变万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云流水、涛涛不断,起无定式,收无定法。
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赋人类自神所化之真太极拳。
发挥人人自我之天赋,青出于蓝,胜于蓝。
固守陈规、停滞不前,无新生命。
应续真宗,创新迎未来。
论打坐原文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
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
用此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
以此為念,则邪正可知。
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
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不别。
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
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
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寧静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
令事得济,所疑复悟。
此亦生慧正根。
悟已则止,必莫有思。
思则以智害性,為子伤本。
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
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
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
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
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诸事万物不入于心。
心不受外,名曰虚心。
心不遂外,名曰安心。
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论虚心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
内心既无住著,外行亦无所為。
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
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
实则顺中為常,权则与时消息。
苟免诸累,是其智也。
若非时非事,役思强為者,自為不著,终非真学。
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
小事关心,心必动乱。
既有动乱,难入定门。
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
资料王重阳祖师授七真五篇灵文

王重阳祖师授七真五篇灵文夫修炼天仙者,必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以内外三宝为基址,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归之。
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浊。
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炁,浑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虽从外来,实由内孕。
先天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化通灵。
此乃无中似有,有中似无,无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
此先后二天之炁如谷之应声,神仙之妙用,只是采取先天至阳之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己身之阴炁以变化纯阳之体。
却从炼己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
玉液下手章第一神不离炁,炁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元。
不可着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炁自然有所为。
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功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炁中,炁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炁凝结,此坎离交媾。
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是用火锻炼乃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矣。
产乐章第二神照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
若不得真火锻炼,则金水浑浊,若不得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得生,先天何由而得。
锻炼之久,水见火自然化为一炁,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炁怀胎于此。
呼吸相含,脉住炁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而来,先天母炁,而伏后天子气,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天光自现也。
犹浑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炁定,定中生动,知之动处,方知造化。
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如萌,不可速采,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
采药章第三神守干宫,真炁自生,干宫乃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
知之修炼,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一炁,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
次则凝神于干,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当在目前,一得永得。
先天虚无真炁,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炁飞扬,如日之象,内外明时,是日月交合一处,只是一点红光,圆陀陀,光灼灼,照耀上下,内真外应。
全真王重阳祖师和“北七真”内丹真诀

全真王重阳祖师和“北七真”内丹真诀全真王重阳祖师和“北七真”内丹真诀重阳祖师养生诀——《坐忘铭》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
不怒百神合畅,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园可方。
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
未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
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
气漏形归陇上,念漏神趋死乡。
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
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
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
造化若知规绳,鬼神莫测行藏。
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丘处机——《自重》六根谁是主,贪欲自招殃;一念色心动,百骸秋气伤。
最爱三田宝,难禁五欲情;后生须自重,元气莫相轻。
罗绮千箱满,金珠万斛盈;只知他物好,不觉自心索。
物里光阴促,人间兴废多;觉来浑似梦,贪得又如何?妙理无由得,狂心不奈何;念随空变化,精自欲消磨。
真阳加满腹,遐寿可齐天;世事皆虚耗,心神莫颠倒。
浮华皆是梦,外物岂能坚?若不通三一,如何出大千!五福唯高寿,三灵独配人;优游闲卒岁,放浪不拘尘。
圣贤非道远,功德在人修;不向此中觅,更于何处亲?马钰——《赠长安孔公昆仲彭子元》(一)四旬有八到长安,深谢诸公异眼看。
今日伸于知己者,修行说破虎龙蟠。
(二)庵主孔公彭子元,暨诸道契早搜玄。
身中营养长生火,壶内修完不夜天。
(三)心清意净性逍遥,坦荡无拘不系腰。
若要炉中铅汞结,须教鼎内姹婴调。
刘处玄——《五言绝句颂》轮回几万遭,去爱命清逃。
造化无中有,冲和坎离交。
物外逃生死,常如初时志。
通真全妙慧,可称修仙子。
性光命似油,微妙闲中搜。
照见无虚妄,碧天皓月秋。
轮回生死大,觉悟通法海。
举意合真经,混尘明世外。
清通神气灵,上士悟无争。
达理全功行,碧霄云外行。
得道自然真,青莲出垢津。
挂碍心无碍,蜕形身外身。
举意除憎爱,形衰真性在。
顿明道眼开,圣经自然解。
道觉明真趣,慧通达万古。
自然清志坚,性命光圆去。
日用缚颠猿,虚心微妙传。
剔开真道眼,清意见灵仙。
清柔神气灵,浊恶性无明。
悟道超生灭,真归天外行。
五篇灵文(摘自《道藏辑要》)

五篇靈文重陽祖師注 清虛道人錄序斯文乃金丹之至寶,非其人而不可傳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書,修仙之正路耳。
重陽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可取,人仙不必論,地仙住世長年,神仙出有入無隱顯莫測,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謂神仙。
天仙者,列於神仙之上。
學道之士,勿爲中下之徒,當學最上一乘之真法,無上至極之妙道。
洞曉天地陰陽,深達五行造化。
陰陽二字,理莫大焉。
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極既判,清氣上升,在天成象,濁氣下降,在地成形,木火之精爲太陽,金水之華爲太陰,天地日月,感二氣而化成也,此二氣互運於天地之間,周流不已,化生萬類。
然人之生也,稟父精母血,天之陽氣,地之陰氣,日之陽魂,月之陰魄,火之陽神,水之陰精。
人之一身造化,與天地同一氣也。
天地乃人之大父母。
悟之者超乎天地陰陽之外,迷之者罹乎苦海萬象之中。
不被五行之所拘、陰陽之所縛,是謂上品天仙。
不悟之者,與造物同淪,悲哉。
以天心爲主,以元神爲用。
重陽注曰:天心者,妙圓之真心也。
釋氏所謂妙明真心,心本妙明,無染無著清淨之體,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
此心是太極之根,虛無之體,陰陽之祖,天地之心,故曰天心也。
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
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
故以如如不動,妙圓天心爲主,以不壞不滅,靈妙元神爲用也。
以三寶爲基,外三寶不漏,內三寶自合也。
重陽注曰:內三寶者,精氣神是也;外三寶者,耳目口是也。
須以耳目口,閉塞勿發通。
目視色則神從目漏,耳聽聲則精從耳漏,口開言則氣從口漏。
視聽言時動於外,則精氣神日耗於內,漸漸衰老,耗盡則死。
所謂固三寶者: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
是爲外三寶不漏也。
目不視而神在心,耳不聽而精在腎,口不言而氣在丹田,是爲內三寶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歸之。
重陽注曰:天者先天炁也,人者後天形也。
修仙之士,若常涵養如如不動之天心,靈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臥,攝於玄關一竅之中,自然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內真外應,先天之炁,自然感通,歸於吾身矣。
重阳帝君圣注之「五篇灵文」

重陽帝君聖註之「五篇靈文」序斯文乃金丹之至寶,非其人而不可傳也。
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書,修仙之正路耳!重陽帝君聖註曰:仙有五等,鬼仙不足取,人仙不必論,地仙住世長年。
神仙出有入無,隱顯莫測,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謂神仙。
天仙者,列於神仙之上。
學道之士,勿為中下之徒,當學最上壹乘之真法,無上至極之妙道。
洞曉天地陰陽,深達五行造化,陰陽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
太極既判,清氣上升,在天成象;濁氣下降,在地成形。
木火之精為太陽;金水之華為太陰,天地日月,感二氣而化成也。
此二氣互運於天地之間,周流不已,化生萬類。
然人也之生。
稟父精母血,天之陽氣,地之陰氣,日之陽魂,月之陰魄,火之陽神,水之陰精,人之壹身造化,與天地同壹氣也。
天地乃人之大父母,悟之者超乎天地陰陽之外;迷之者罹乎苦海萬象之中。
不被五行之所拘,陰陽之所縛,是謂上品天仙,不悟之者,與造物同淪,悲哉!重陽帝君聖註曰:天心者,妙圓之真心也。
釋氏所謂妙明真心,心本妙明,無染無著,清凈之體,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
此心是太極之根,虛無之體,陰陽之祖,天地之心,故曰天心也。
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
故以如如不動,妙圓天心為主,以不壞不滅靈妙元神為用也。
以三寶為基,外三寶不漏,內三寶自合也。
重陽帝君聖註曰:內三寶者,精氣神是也;外三寶者,耳目口是也。
須以耳目口,閉塞勿發通。
目視色則神從目漏;耳聽聲則精從耳漏;口開言則氣從口漏。
視聽言時動於外,則精氣神日耗於內,漸漸衰老,耗盡則死。
所謂固三寶者,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是謂外三寶不漏也。
目不視而神在心,耳不聽而精在腎,口不言而氣在丹田,是謂內三寶自含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氣,自然歸之。
重陽帝君聖註曰:天者,先天氣也;人者,後天形也。
修仙之士,若常涵養如如不動之天心,靈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臥,攝於玄關壹竅之中,自然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內真外應,先天之氣自然感通,歸於吾身矣。
从《五篇灵文》说最上一乘丹法

天 仙 列 于 神 仙 之 上 。 学 道 之
下雷 升 白雪填 ,慧月涓 涓澄碧沼 ,
玄 风 田 田 卷 青 烟 , 木 性 金 情 相 交
士 ,勿为中下之徒 ,当学最上一乘
之 真法 , 上 至 极 之 妙道 。 ” 无
对 最 高 境 界古 今 希 有 的剖 露 。 神 州 境 内 ,学 道 者 无 数 ,得 之 者, 皆是 有 德 之 人 。分 辨 邪 正 , 只 也
交感 , 命 和合 之 妙 , 得 “ 地 开 性 不 缩
《 五篇灵文》 并非王重 阳所作 , 而是纯 阳真人所出 ,其中内容包括 中上乘和最上乘丹法。我师所出之
《 宗 灵 元 金 丹 功 》 虽 不 是 北 派 功 道
气 , 变纯 阳之 体 。却 从 炼 己纯 熟 , 以 方 得 先 天造 化 ,玄珠 成 象 ,太 乙含 真 , 神俱 妙 , 道 合 真 。此 皆 自然 形 与 而然 , 假 一 毫 作 为 … … 不 清 虚 道 人 日 :“ 文 乃 金 丹 至 斯 宝 ,非其 人 而不 可 传 也 。若 上 根 大
器大 德 之 子 ,得 遇 此 书 ,乃 修 仙 之 正路 耳 。 ” 我 师 之 文 及 功 法 ,正是 对 最 上
一
天” 之神 功 , 无 以得 至 “ 头 水降 则 山 黄 芽 长 ” 地 下 雷 升 白雪 填 ” 之 真 ,“ 境 ;若 不 解 悟 玄 门道 窍 无 字 天 书 之 真 秘 , 得 开 玄 立 极 之 神 功 , 无 以 不 则
乘 之法 的 阐述 和剖 露 ,细 阅可
见。看懂 《 五篇灵文》 必须 明白一 ,
些关 键 性 隐语 ,诸 如 太 虚 为 鼎 ,太 极 为炉 , 明心 见 性 , 元 混 合 , 汞 三 铅
祖师诗词王重阳祖师《茶酒色财气》

祖师诗词王重阳祖师《茶酒色财气》
七言律诗
茶
茶,茶,
瑶萼琼芽。
生空慧,出虚华,
清爽神气,招召云霞。
正是吾心事,休言世味夸。
一杯唯李白,兴七碗属卢仝家。
金则独能烹玉蕊,便令传透放金花。
酒
酒,酒,
恶唇赃口。
性多昏,神不秀,
损败真元,消磨眉寿。
半酣愁腑肠,大醉摧心首。
于己唯恣,猖狂对人,更没渐忸。
不知不饮永醒醒,无害无灾修九九。
色
色,色,
多祸消福。
损金精,伤玉液,
推残气神,败坏仁德。
会使三田空,能令五脏惑。
亡殒一性灵明,绝尽四肢筋力。
不如不做永绵绵,无害无灾长得得。
财
财,财,
作孽为媒。
唯买色,会招杯,
更令德丧,便惹殃来。
积成三界苦,难脱九幽灾。
至使增家丰富,怎生得免轮回。
不如不要常常乐,无害无灾每恢恢。
气
气,气,
伤神损胃。
聘猩狞,甚滋味,
七窍仍前,二明若沸。
道情勿能转,王法宁肯畏。
斗胜各炫偻罗,争强转为乱费。
不如不做好休休,无害无灾通贵贵。
- The End -。
王重阳五篇灵文

五篇靈文重陽子序斯文乃金丹之至寶﹐非其人不可傳也。
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書﹐修仙之正路耳。
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以三寶為基。
外三寶不漏﹐內三寶自合也。
先天若無後天﹐何以招攝﹔後天不得先天﹐豈能變通﹖此乃無中生有﹐有中生無。
無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無感之而通靈。
先後二天之氣﹐如谷之應聲。
神仙妙用﹐只是採取取先天真陽之气﹐以為金丹母﹔點化己身之陰氣﹐以變純陽之體。
卻從煉己純熟﹐方得先天造化。
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之作為也。
玉液章第一神不離气﹐气不離神﹐呼吸往來﹐歸乎一源。
不可著體﹐不可運用。
委志虛無﹐寂然常照。
身心無為﹐而神气自然有所為。
猶天地無為﹐萬物自然化育。
工夫已久﹐靜而生定﹐神入气中﹐气與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攢簇。
精凝气結﹐此坎离交媾。
初靜之功﹐純陽之下﹐須用陽火鍛煉﹐方得真氣發生﹐神明自來矣。
產藥章第二神守坤宮﹐真火自來。
坤宮乃產藥川源﹐陰陽交媾之處。
若不得真火鍛煉﹐則金水混融。
若不專心至志﹐則陽火散漫﹐大藥終不能生﹐先天何由而得﹖鍛煉之久﹐水見火則自然化為一气﹐董蒸上騰。
河車搬運﹐周流不息﹐真情自此而生。
元气胚胎于此﹐呼吸相含﹐脈住氣停﹐靜而生定。
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虛無中而來﹐是以先天母气而伏後天子气。
順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發也。
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黃相雜﹐時自氣化﹐定中生動﹐只這動處﹐方知造化。
若有一物﹐或明或隱﹐不內不外。
此是大藥始萌﹐不可即採之。
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喪矣。
採藥章第三神守乾宮﹐真气自歸。
乾宮乃造化之源﹐生身受气之初。
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始則凝神於坤﹐鍛煉陰精﹐化為陽气﹐薰蒸上騰﹐河車搬運﹐周流不息。
次則凝神於乾﹐漸煉漸凝﹐結成一顆玄珠﹐大如xi米﹐恆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虛無真气﹐自然歸之。
待其鉛光閃爍﹐如月之象﹔汞氣飛揚﹐如日之象﹐不時日月交合一處﹐一點靈光﹐圓陀陀光爍爍照耀上下﹐內真外應﹐先天之气﹐自虛無中而來﹐是以母气而伏子氣﹐自然感合﹐造化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重阳祖师授七真五篇灵文
夫修炼天仙者,必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以内外三宝为基址,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归之。
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浊。
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炁,浑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虽从外来,实由内孕。
先天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化通灵。
此乃无中似有,有中似无,无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
此先后二天之炁如谷之应声,神仙之妙用,只是采取先天至阳之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己身之阴炁以变化纯阳之体。
却从炼己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
玉液下手章第一
神不离炁,炁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元。
不可着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炁自然有所为。
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功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炁中,炁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炁凝结,此坎离交媾。
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是用火锻炼乃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矣。
产乐章第二
神照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
若不得真火锻炼,则金水浑浊,若不得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得生,先天何由而得。
锻炼之久,水见火自然化为一炁,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炁怀胎于此。
呼吸相含,脉住炁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而来,先天母炁,而伏后天子气,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天光自现也。
犹浑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炁定,定中生动,知之动处,方知造化。
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如萌,不可速采,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
采药章第三
神守干宫,真炁自生,干宫乃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
知之修炼,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一炁,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
次则凝神于干,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当在目前,一得永得。
先天虚无真炁,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炁飞扬,如日之象,内外明时,是日月交合一处,只是一点红光,圆陀陀,光灼灼,照耀上下,内真外应。
先天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炁而伏子炁,自然感通造化之妙非假存想。
初炼丹时,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必竟无成。
须以我之真炁,而天地之至精,当以阳遂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
当其日月交合,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
火之中,不知有水有火,不知有天地物我,浑如醉梦。
相似是龙虎交合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忽忽采取,其采取之法,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而不采,不采而实采,乃为真采也。
得药章第四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己之真炁噏然凑合。
阴乃抱阳,阳乃激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阁,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
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全在防危虑险。
即当牢固封闭,勿令渗漏,以便是温养。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现。
真铅之炁发现,一轮月之象。
真汞之炁发现,一轮日之象。
日月之中合发,金花二朵,壮如山丹,金红赤色,五彩分明。
温养章第五
神守黄房,金铅自成,黄房乃干之下坤之上,规中之自妙,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绵绵如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
先天元炁,刻刻相守,渐渐相化,但守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
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云,神同太虚,隐则形通于神,显则神通于炁,步日月而无形,贯金石而无碍。
温养三千之
后,婴儿老成,方可远离,入室九年炼神,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虽天地山川,有明崩坏,惟吾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累行,提挚天地,把握阴阳,所以不能淘铸矣,天仙之道斯乃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