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风格1

合集下载

西方建筑艺术

西方建筑艺术

列雪格拉德纪念亭
雅典卫城
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 展 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 的“穹拱”屋顶。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 马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 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代表建筑:古罗马大斗兽场、古罗马万神庙

帕提农神庙
爱奥尼克式

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 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 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 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帕加蒙的宙斯神坛
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 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 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圣索菲亚大教堂
四、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哥特式建筑大多是教堂建筑。中世纪占统治 地位的意识是宗教意识,特别是基督教意识。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 高耸、尖峭。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 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 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代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 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

巴黎圣院
米兰大教堂
五、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巴洛克,是产生于文艺复兴高潮过后的一种 文化艺术风格。它的外文为Bar-oque,意为 畸形的珍珠,其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 不规整。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 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
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 分类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 分类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分类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一些主要风格包括:
1. 古典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对称、比例和几何图形的规律性,常常采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元素,如柱式、山花、拱门等。

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

2.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强调动态和复杂的形态,常常使用曲线、曲面和不规则形状的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装饰豪华,细节处理精致,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

3.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强调高耸、尖峭的建筑特点,常常使用尖拱、肋拱等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神秘、崇高的感觉。

4. 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强调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模仿,常常使用对称的构图、柱式、山花等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优雅、和谐的感觉。

5. 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常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很少使用装饰性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清新、简洁的感觉。

6. 乡村风格:乡村风格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常常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模仿当地的建筑形式。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这些古代文明的建筑风格对后来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兴盛和衰落。

本文将探讨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中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 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比例和典雅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的古希腊建筑包括神庙和剧场。

古希腊建筑以合理的对称性和简洁的线条为特点,采用石柱和三角形前庭的形式。

这种风格运用在城邦的建筑中,展示了古希腊对美的追求和民主价值观。

2. 古罗马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风格在古希腊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并吸收了其他地中海文明的元素。

古罗马建筑具有宏伟和实用的特点,如斗兽场和浴场。

它采用拱门、穹顶和圆顶等工程技术,结合了宏伟的比例和丰富的装饰。

古罗马建筑的遗产仍然在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例如罗马的斗兽场和巴黎的凯旋门。

3.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兴起于12世纪,以其高大的尖顶、拱形和飞扶壁而闻名。

哥特式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如教堂和大教堂。

它表达了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和荣耀,同时展示了独特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

4.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这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对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的复兴,并加入了当时的科学和艺术元素。

它具有对称性和比例的重要性,以及经典的柱式和拱门设计。

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包括佛罗伦萨的圣十字圣殿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5.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盛行于欧洲。

它以其壮丽、奢华和装饰繁复而闻名。

巴洛克建筑注重动态和戏剧化的效果,运用曲线、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这种风格在教堂、宫殿和庭院等建筑中尤为常见。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梵蒂冈。

6.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主导风格。

西方建筑风格概述

西方建筑风格概述

最著名的雅典卫城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其经济军事实力居于希腊
之首,成为希腊的盟主。在此时期,雅典进行了大规 模的建设,卫城则是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 、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柱式及种类、特点
古希腊的“柱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 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 即爱奥尼克、陶立克和科林斯柱式。
吉萨金字塔群
哈弗拉金字塔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石像是由一整块巨 型岩石雕制而成。经过 多年的风化,现在的斯 芬克斯是由后人从沙土 中再次挖掘出来的。它 凝视前方,表情肃穆, 雄伟壮 ,是永恒驻地 的守护神。
金字塔之谜:
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该塔 高约146.5米,共用了220多万块巨石。每块 石头都有一人多高,约2500千克重。人们一 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 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
多层金字塔的产生——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是萨卡 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它 基座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共分为 六层,外形呈阶梯型。
昭赛尔金字塔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相 继建造了3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它们分别是胡夫金字 塔、哈弗拉金字塔和孟卡乌拉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 前方连著一座狮身人面像,形成了最著名的吉萨金字 塔群,它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 承和发展。
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 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 “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 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 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
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风格之比较
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 的特点。

西方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风格

5 巴洛克式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
5 巴洛克式建筑
德国圣地亚哥大教堂
5 巴洛克式建筑
茨温格宫
5 巴洛克式建筑
福临大教堂
5 巴洛克式建筑
圣彼得大教堂
6 洛可可式建筑
简介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 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 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 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 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 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 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 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 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 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 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 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 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 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贝壳和巴洛 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以室内 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 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 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 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 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 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 角处布置壁画。
无论是教会建筑还是世俗建筑, 罗曼式建筑普遍给人以坚固而有 力的印象。与之前的古罗马建筑 和之后的哥特式建筑均以柱子、 壁柱和拱作为承重构件(或者是 看上去如此)相比,罗曼式建筑 则与拜占庭建筑类似,依靠墙、 或是被称为墩柱的墙段承重。 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 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 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 教会威力的化身。
3 哥特式建筑
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 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 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 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 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 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 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 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 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一般哥特建筑都会包括下列特征: 尖肋拱顶 飞扶壁 花窗玻璃 十字平面 束柱

建筑风格和代表作.

建筑风格和代表作.

洛可可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

罗曼建筑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功能建筑19世纪后期出现于欧美。

1、巴洛克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600-1760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其代表作:意大利的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罗马波罗广场、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时期,在法国出现。

其特点: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其代表作: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巴黎伤兵院新教堂、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

3、哥特式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特点: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代表作: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

其特点: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其代表作: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巴黎的万神庙、巴黎的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英国爱丁堡中学、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和阿尔塔斯博物馆5、古罗马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生于古罗马。

西方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建筑的风格特色

西方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建筑的风格特色

西⽅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建筑的风格特⾊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亚⼈的建筑技术,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古代建筑的⾼峰。

罗马式建筑主要特⾊:拱券结构,⼤柱⼦。

特征是厚实的砖⽯墙、窄⼩的窗⼝、半圆形拱卷、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的塔楼。

罗马式教堂给⼈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耸、尖形拱门、⼤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玻璃尖塔⾼耸、尖形拱门、⼤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玻璃。

在设计中利⽤⼗字拱、飞券、修长的⽴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撑顶部的⼒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种浓厚的宗教⽓氛。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于欧洲的⼀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熟悉的哥特式教堂拜占庭式建筑:普遍使⽤“穹窿顶”。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第⼀个⽅⾯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第⼆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突出。

在⼀般的拜占庭建筑中,那体量既⾼⼜⼤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承在独⽴⽅柱上的结构⽅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

第四个特点是在⾊彩的使⽤上,既注意变化,⼜注意统⼀,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显得灿烂夺⽬。

拜占庭式建筑⼀般都有穹窿顶标志。

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艺术最早产⽣于意⼤利,巴洛克⼀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它⽆疑与反宗教改⾰有关,古典主义者⽤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时代代表了17世纪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彩,多浮雕,常⽤穿插的曲⾯和椭圆形空间。

它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们的视觉,并⽤夸张的纹样形式.其代表⼈物是意⼤利雕刻家贝尼尼.他最终完成了圣彼得⼤教堂. 这⼀时期的重要建筑有巴黎凡尔塞宫,路易⼗四⼴场,胜利⼴场.都集中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也体现拥有雄厚财⼒的统治者好⼤喜功,唯我独尊的浮夸作风。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

罗马万神庙
古罗马大竞技场
古典复兴建筑
❖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 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 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 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
❖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 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 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 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 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 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
❖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 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 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 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 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 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 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 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 罗曼建筑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 来,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 整构图之中。是后来出现的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的前身。
意大利比萨主教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 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 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 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 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 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总的来 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 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 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 形式。
英国议会大厦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建造于1675 年和1710年。该大教堂因在伦 敦大火中被烧毁并在余烬中重 新修建。大教堂古典风格的圆 屋顶非常醒目,已成为这一地 区的标志性建筑。圣保罗大教 堂是英国的宗教中心,还是接 见和宴请外国元首、举办婚礼 和重大的纪念活动的场所,英 国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仪式就曾 在这里举行。英格兰很多历史 上的著名人物就埋葬在这里。 圣保罗大教堂现在用于宗教方 面的用途,有时去那里参观要 受到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壁画


浮雕和壁画是埃及陵墓装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古王国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 着程式化的共性。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没有严格 区别的,不妨称浮雕壁画。有些艺术手法一直被延续 下来,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这种风格特 征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画 面构图在一条直 是埃尔涅弗法老墓壁画 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 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画面的 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 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始终保 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古罗马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 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 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古罗马的 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 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 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 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 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 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 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 宅。
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
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
文艺复兴时期的架子床
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
巴洛克时期的风格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复杂,但一般来说,反映了 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最常见的特 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 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 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高贵特点,来自 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束 作用的结合。路易十四风格,即“王室官方风格”,可以说是 意大利巴洛克的一种古典化翻版,普桑(Nicolas Poussin)是法 国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作品高雅、严肃、合乎逻辑、有条不 紊,因而忠实体现了古代艺术风格,形成法国巴洛克的特点。 研究法兰德斯的巴洛克风格,最好从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绘画着手,他创作了大型的祭坛画和神话作品,并 且设计了一系列构思周密的宫廷画和寓言画组画。
陶立克柱式(或多利克柱式) Doric order
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 帕提农神庙 (Parthenon) 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 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圆柱身表面从 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 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它来自于古埃及, 有名的法国埃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 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多立克柱又被称为 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 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 立克柱式。
文艺复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 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 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 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 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 要的位置。

古埃及建筑风格

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与风格(★)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 家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第一、 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三千纪.这时候 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 动力,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 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廓的。第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 21-18世纪。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有经济意义 的城市。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 制。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 大的时期,频繁的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奴隶是建筑 工程的主要劳动者。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 威压的气氛。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富源,也是主要的建筑材 料。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 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西方建筑风格
目录






古希腊建筑风格 古埃及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风格 罗马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蜜瓜式伊丽莎白) 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风格 雅各宾 新古典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风格 折衷主义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
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 用石材建造。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 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 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 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古希 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 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 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 的“柱式”。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 共有5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 式(塔司干式、复合式)。

罗马式风格
罗马建筑(英文:Romanesque architecture)是10~12 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 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 马建筑等。罗马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 罗马式建筑 罗马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 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 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 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 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 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

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
它最早可能出现于雅典奥林帕斯山的宙斯 神庙,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 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 华丽纤巧。希腊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 忍冬草形象(或说用毛莨叶(Acanthus)作 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 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 科林斯柱式 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 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 是科林斯柱式
拜占庭建筑风格
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Art),约5到15世纪中期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 艺术风格和技巧。它成为希腊和罗马古典艺术与后来的西欧艺术之间的纽带。 拜占庭艺术融合了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 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没有很分明的分界线。早期的发端时 期,从330年君士坦丁堡成为首都开始到500年左右,被称为前拜占庭时期。 在查士丁尼一世(527-65年)统治时期迎来了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在8世纪和9世纪的一段时间,一场被称为反偶像争辩的纠纷反对圣像崇拜, 许多绘画和雕塑被摧毁。随着843年反偶像主义的终结,对神圣人物的描绘 再次得到鼓励。 拜占庭艺术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从9世纪持续到12世纪,将写实主义引 进帝国宫廷艺术,将神秘主义引进宗教艺术。拜占庭艺术最后的辉煌发生在 13到15世纪中期的巴列奥略王朝统治时期;它被称为拜占庭复兴。在后期阶 段的宗教艺术表达了更多的情感和自然主义。

哥特式风格

歌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早先指涉的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 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的“歌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 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窖挖掘出来。同时,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本,因为 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被归类于“歌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蓝托城堡 >(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孚(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 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 当然还有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 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 少女/男)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 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其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关系,古 怪地纠缠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 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 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着“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 营,如安.莱丝(Anne Rice)的《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 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洛可可式屏风
新古典主义风格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 纪末期(1750~1899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当时,人们 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 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 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 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 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 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式。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 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 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则充分体现了希腊建 筑形式,这种形式在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现比较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