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及实例分析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及实例分析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及实例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基本方法和一般形式,学习并分析了一个工程设计实例,同时涵盖路脊线调整、交叉口渠化设计和施工。

关键词:交叉口;竖向设计;实例分析;路脊线调整;渠化设计;施工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general form of the road intersections vertical design,study and analyze an engineering design example, while covering the road ridge line adjustment, intersec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intersection;vertical design;case study;road ridge line adjustment;channelization desig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工程概况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部位。

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类型有“十”字形、“t”字形、“x”形、“y”形,环形5种。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确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且满足行车舒适、交通安全、排水通畅、工程量小、街道地面景观等要求。

道路交叉口的排水问题,雨天时城市道路交叉口积水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

再者,由于现代汽车性能结构的不断改进,对交叉口路面平整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整条道路设计的成败。

城市道路设置超高路段的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

城市道路设置超高路段的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
3 结语
2 0 1 3 年 第 4 期
表 3 信号 交叉口上游功能 区范 围表
状 态 速度 / k m・ h 5 0 6 0 7 0 8 0 9 0 1 0 0
通 过上述各方 面对林海公 路安全设 计 的评价 ,
得 出 如下 结 论 。

车辆排 队长度 , m
作 者简介 : 刘燕 萍 ( 1 9 8 6 -) ,女 ,助理工程 师 ,本科 ,主要 从 事道路设计 工作。
1 2
中 圄 彳 盛z
刘 燕 萍 : 城 市 道 _ 置 璺 竺 兰 兰
! ! 兰 竺! 外侧车行道边 Nhomakorabea两侧 的标高渐变 ,若处理不当仍会 存在跳车 、行车不舒适 的现象 。经六路设计 方案二
城市道路设置超高路段的交叉 口竖向设计方法
刘 燕 萍
( 上 海 市 城 市 建设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 上 海 2 0 0 1 2 5)
摘要 :主要对设 置超 高路段 的交叉 口竖 向设计 进行 了探讨 。同时结合 丁程实 例 ,对 比分 析交 叉 1 3竖 向设 计方 案的
优缺点 ,为今后 同类型 的城 市道路交 叉 口竖 向设 计提供参考 。
人经六路 的雨水 口,使整个范围内的汇水面积变小 。
方 案二 的汇水面积较小 ,需处理好海 阳西路 的
图 6 经六路 的纵断面设计 图 ( m)
( 下转第 l 6页 )
1 3
中 圄 彳 茵工 布
蔡 氧 : 林 海 公 路 道 路 平 纵 线 形 和 交 叉 口 安 全 性 设 计
几 种交 叉 口竖 向设 计 的处 理方 式 。 1 ) 海 阳 西 路 设 计 方 案 一 。海 阳西 路 的 纵 断 面 ,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

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

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

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

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

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

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针对夜间行车,应考虑照明设施的设置,确保驾驶员在夜间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交 通情况。
满足排水要求
确保交叉口能够迅速排除雨水, 避免积水对交通造成影响。
在雨季期间,应考虑加强排水设 施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排水系
统的畅通。
针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如暴雨、 洪水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 设置排水沟、雨水收集系统等,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岛,可以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安装交通标志和标线
根据道路勘测设计规范,在交叉口安装交通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 全。
04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总结词
该案例介绍了一个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强调了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实际应用。
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和保障 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义。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意义
提高交通效率
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减少 车辆拥堵和延误,提高交通效率

保障交通安全
正确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确保车 辆在交叉口处有足够的视距和明确 的行驶轨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 发生。
满足排水要求
交叉口竖向设计要考虑到排水系统 的设置,以避免雨季时路面积水现 象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交通运行安全
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视距 和清晰的行驶轨迹,同时要尽量避免车辆在交叉口处出现 拥堵和延误现象。
满足排水要求
交叉口竖向设计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置,以避免雨季时 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
考虑排水要求
在设计标高时,要充分考虑排水流向,确保雨水能够顺畅地排出交叉口,避免 积水现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根据行车视距确定
保证驾驶员在交叉口范围内能 够看到前方的车辆或行人,并
作出相应的驾驶反应。
根据道路纵坡确定
保证车辆在交叉口范围内能够 顺利通过,避免出现车辆爬坡
或下坡的情况。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素
交通流向设计
明确各进口道的车流量及方向,确 定车道数及车道布置。
竖向标高设计
确定交叉口的纵向坡度、横向坡度 和边缘标高。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 竖向设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绪论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础知识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具体方法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优化方案 • 工程案例分析
01
绪论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1 2
保障行车安全
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设计要点
合理确定交叉口竖向标高,确保排水顺畅,同时应考虑行车视距 、道路横坡、纵坡等因素。
案例介绍
以某市某十字交叉口为例,介绍竖向设计时如何运用平坡、反坡 等手法进行优化设计。
工程案例二:某高速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高速公路特点
高速公路车速较快,交叉口面积 相对较小,同时需要考虑到高速 公路排水系统的特点。
设计要点
高速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着重 考虑行车安全,避免出现明显的 凹凸地形,同时应确保排水顺畅 。
案例介绍
以某高速公路上的十字交叉口为 例,介绍如何通过调整竖向标高 来提高行车安全性。
工程案例三:某山区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山区公路特点
山区公路地形起伏大,交叉口位置可能存在高差大的情况。
设计要点
山区公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应根据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竖向形式,同时应注意排水系统的合理设置。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边线竖向设计新探江光兴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徐信孟惠州市公路建设总公司1 总论道路交叉口设计作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安全程度。

一般来说,道路交叉口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即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和横断设计。

平面设计一般包括:道路中心线、车行道、人行道、缘石半径及交叉口设计计算范围的确定。

竖向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交叉口的类型、特点选用方格网法和等高线法,大型交叉口选取用方格网等高线法计算交叉口范围的施工标高。

横断设计主要是选择路拱的型式,常用型式有:抛物线型路拱、直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

2 常用竖向设计方法边线竖向设计的缺点在三种竖向设计方法中,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是先计算出E、D、F的标高(如图一),然后根据有关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计算出施工标高。

E、F点在缘石半确定以后根据中线纵坡、道路宽度及道路横坡即可计算出标高。

对于D点标高应取决于交叉口的交角和相交道路宽度是否相等(或是否同一个等级)。

在有关的教科书和设计手册里关于计算D点的标高仅对道路正交和相交道路同宽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即:如图一:(图一)hc=[(he+T*i1)+(hf+T*i2)]/2 (1)式hd=ha-(ha-hc)*AD/AC (2)式通过几何计算,我们不难得出,当道路宽度相等时,AD=AC+E。

当道路宽度不等时,AD≠AC+E,A、C、D三点不在同条直线上,显然再用(2)式计算D点的标高就有可以。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1)式,C点标高取值也是不够合理的。

我们将(1)式改写如下:hc=(he +hf)/2+T*i1/2+T*i2/2(令:△h1=T*i1/2,△h1=T*i2/2)△h1和△h2两个增量随着i1与i2递增(减)方向相同而大小相差较大时,这时计算出的hd在EDF边线上,D点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凸变。

比较合理的取法是按i1、i2递增(减)的大小去计算hd。

即:h1=he+T*i1 hf+T*i2 h=∣h1-h2∣则:hd=he+h*i1/(∣i1∣+∣i2∣)或hd=hf+h*i2/(∣i1∣+∣i2∣)(2)式我们不难得出,用(2)式计算的标高比(2)式趋于合理,但就整个边线的线型来讲,不是一条顺适的线,而是一条折线,虽然可以通过调整等高线来加以改良,但增加了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取决全设计者的经验和水平。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十四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十四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十六451.安全岛安全岛供行人过路时避让车辆使用。

在宽阔、交通繁忙的道路上,宜在人行横道线中央设置安全岛,以保证行人过路安全。

452.中心岛中心岛是设在交叉口中央,用来组织左转弯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的交通岛。

453.导流岛导流岛又称方向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在渠化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复杂的交叉口,只需几个简单的导流岛,就能组织好交通,减少或消灭冲突点。

导流岛还可用于约束车道,使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

454.交通岛的形状交通岛的形状为直线与圆曲线的组合图形。

交通岛边缘的线形取决于相邻车道的路缘线形,直行车道边缘的岛缘线应根据缘石构造做不同值的偏移,交通岛迎车流一端的边应偏移且圆滑化。

栏式路缘石为具有一定形状和高度,能够阻碍车辆驶离路面的界石;半可越式路缘石为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可以驶过或在特殊情况下对车辆无损害的一种路缘石;可越式路缘石为车辆可以驶过且对车辆无损害的一种路缘石。

导流岛端部内移距在主要道路一侧按1/10~1/20过渡,次要道路一侧为1/5~1/10。

455.交通岛的分类交通岛按其构造分为用缘石围成而高出周围行车道路面的实体岛、路面上用标线画出的隐形岛和无缘石的浅碟式岛三种。

各种交通岛的面积在城区不小于5m2,其他地区不小于7m2。

456.交通岛的设计1)当被交通岛分隔的行车道有不少于两条的车道或虽为一条车道但设有避绕故障车辆的加宽时应采用实体岛,岛缘宜采用斜式缘石或半可越式缘石。

岛缘与车道边线间应有0.3~0.5m 宽的路缘带。

2)岛的面积较小或不需要或不宜采用强行分隔时,宜采用隐形岛。

3)岛的面积很大或可不依赖缘石导向(如速度较高的右转车道的导流岛),可采用设宽度不小于0.5m路缘带的行车道围成的浅碟式岛。

4)夜间交通量较大且交通岛复杂的渠化交叉应设置照明。

5)不具备设置照明条件时,应采用反光路标勾出岛界轮廓。

路缘线、隐形岛的所有标线,迎流岛端缘石的立面上,均应采用反光涂料。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2019-07-01摘要:城市道路平⾯交叉⼝的竖向设计,是为了合理确定交叉⼝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上各个点的设计标⾼,从⽽达到相交道路间、交叉⼝以及周围建筑物在⽴⾯位置上的⾏车、排⽔和建筑艺术诸⽅⾯的协调和统⼀。

本⽂探讨了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

关键词: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中图分类号: S611 ⽂献标识码: A ⽂章编号:城市道路平⾯交叉⼝是城市道路⽹的咽喉,是⼈流、机动车流与⾃⾏车流的汇集点,它们之间的相互⼲扰,使⾏车速度降低,出⾏交通拥挤,甚⾄交通堵塞。

因此,汽车对路⾯平整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 从⽽对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也提出了更⾼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的⼀般原则交叉⼝竖向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调整交叉⼝范围各点的设计标⾼, 合理确定相交道路之间及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共同曲⾯形状, 使之相互协调⽽更具有良好的空间感, 以符合⾏车舒适、排⽔迅速以及建筑艺术三⽅⾯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形式、纵坡⼤⼩以及周围地形。

其原则有以下⼏个⽅⾯。

1、道路等级相同时, ⼀般是在维持各⾃的纵坡不变的前提下来调节它们的横坡。

通常是调节纵坡较⼩道路的横坡, 将路拱顶的连线逐渐向纵坡较⼤道路的车⾏道边线移动, 使其横坡度与纵坡较⼤道路的纵坡相⼀致。

2、道路等级不同时, ⼀般是主道路的纵、横坡均维持不变, ⽽将次道路的双坡横断⾯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相⼀致和单坡断⾯。

3、交叉⼝竖向设计时应⾄少有⼀条道路的纵坡⽅向背离交叉⼝, 以利于路⾯排⽔。

4、交叉⼝范围内布置⾬⽔⼝时, ⼀条道路的⾬⽔不应流过交叉⼝的⼈⾏横道或流⼊另⼀条道路, 也不能使交叉⼝范围内产⽣积⽔。

5、交叉⼝范围内的横坡应尽量平缓, ⼀般不⼤于路段上的横坡, 以利于⾏车, 纵坡不宜> 2%, 困难情况下不应> 3%。

⼆、交叉⼝竖向设计⽅法常⽤的交叉⼝竖向设计⽅法主要有⽅格⽹法、设计等⾼线法、⽅格⽹设计等⾼线等,简单介绍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概念
•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或称垂直设计、竖向布置) 是对道路交叉口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 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 又要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要求。
三、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 主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一般均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横坡 度可适当改变;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The design of road intersection vertical
主讲人:
• 第一部分 普通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 第二部分 山区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第一部分 普通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概念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
3. 三条道路的纵坡由交叉口向外倾斜,而另 一条道路的纵坡向交叉口倾斜
• 设计时把交叉口上的坡度 做成与相交道路上同样的 坡度,往往只需调整一下 接近交叉口时的道路横坡 即可。让地面水向交叉口 四个街角的街沟排除,不 需设置进水口。
4.三条道路的纵坡向交叉口倾斜,而另 一道路的纵坡由交叉口向外倾斜
• 同级道路相交,纵坡一般不变,横坡可变; • 路口设计纵坡不宜太大,一般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3%; • 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地坪标高相协调; • 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流畅,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 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口。
四、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
•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 形,以及和地形相适应的相交道路的纵、横断面。 如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根据相交道路纵坡方向 的不同,竖向设计有以下六种基本形式:
1. 路网规划时应考虑到山区城市 道路交叉口的特殊性
• 对平原城市,路网规划时一般仅考虑相交道路高 程的衔接、雨水污水的流向,以及道路两侧建筑 场平的标高。而对于山区城市,仅考虑到上述因 素是不够的,路网规划时除了应考 虑到上述因素 及相交道路坡度、坡长、 支挡防护工程外,还需 考虑到交叉口控 制高程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影响。 如果控制高程过高或过低,将会使相交道路中的 某一、两条道路纵坡过大。因为它不仅影响到道 路施工设计图的设计,而且还影响到其它管线的 设计,要修改控制点高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6.交叉口较小
由于相交道路的宽度均较小,因此所形成的交叉口 的车行道面积也较小,这就给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带 来极大的困难。
二. 处理措施
• 根据我们在这些山区城市所做的设计及修建情况 来看,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不仅仅是相交道路平面、 纵断面设计完成后的设计后续工作,它的设计也 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图纸也是一种系统思想的体 现。这种思想应贯穿路网规划、相交道路施工图 设计及交叉口技术处理整个过程。
4. Y型、T型交叉口较多
• 在道路选线时,山区 城市的主干道大都选 在台地上,一方面可 使道路的等级提高, 同时也可以减少场平 的土方量,使道路两 侧的建筑容易布置, 提高沿线的土地开发 强度。因此,对这些 道路来说,很难在其 内外侧同时布置相交 道路。
5. 支挡防护结构较多
山区城市道路在横断面上多为半填半挖的断面,即 使在交叉口位置,也很可能几面都需要修筑护坡挡 土墙等构筑物。
• 交叉口中有一条道路 沿河谷线上,则次要 道路进入交叉口前在 纵断面上产生转折点 而形成过街横沟,对 行车不利,应尽量使 纵坡的变坡点离交叉 口远些,在那里插入 竖曲线。
5. 相邻两条道路的纵坡向交叉口倾斜,
而另外两条道路的纵坡由交叉口向外倾 斜
• 交叉口位于斜坡地形上就形成这种形式。设计时 相交道路的纵坡均不变,按照天然地形,将两条 道路的横坡在进入交叉口前逐渐向相交道路的纵 坡方向倾斜,而在交叉口上形成一个单向倾斜的 斜面。在进入交叉口的行人横道上侧设置进水口。
二、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
• 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 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 要求。
(1)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内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于车辆和行人 交通。
(2)使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能迅速排出。 (3)使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各点标高能与建筑物的地面标高相协调而
具有良好的空间观感。
2. 回头曲线较多
• 许多依山而建的城市,其 街道多建在平行于山腰的 台地上,这些道路的相对 高程较大。为使这些道路 连成路网,许多城市道路 不得不采用回头曲线的办 法来减缓道路的纵坡。特 别是一些 自然地势坡降较 大的山区城市,如粤东梅 州地区,都设有不少的回 头曲线。
3. 变坡频繁,坡度大
• 为尽量减小道路的填 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持原状 地质构 造,减少对土基的扰 动,道路的纵坡度都 比较大,其坡长都较 小。
1. 相交道路的纵坡全由交叉口中心向外倾斜
• 设计时把交叉口上的坡度做成与相交道路上同样 的坡度,往往只需调整一下接近交叉口时的道路 横坡即可。让地面水向交叉口四个街角的街沟排 除,不需设置进水口。
2.相交道路的纵坡全向交叉口中心倾斜
• 在这种情况下,地面水都向交 叉口集中,因此,必须设置地 下排水管排泄地面水。为避免 雨水积聚在交叉口中心,还应 将交叉口中心做得高些,在交 叉口四个角上的低洼处设置进 水口。此时街道纵坡必然有所 改变,对行车和排水都不利, 应尽量避免;最好能争取有一 条主要街道的纵坡向外倾斜, 即把其纵坡转折点设在远离交 叉口的地方。
1. 弯多路窄
• 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 响,山区道路在选线时, 为减少土石方及道路的支 档结构,降低工程造价, 道路在平面上蜿蜒曲折, 在横断面尺寸上都较小。 通常道路的设计车速在 15~40公里/小时之间, 道路的宽度也常采用 7米、 10米、12米、16米、20米 等,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 的情况下有30米宽左右的 道路。
6. 相对两条道路的纵坡向交叉口倾斜, 而另外两条的纵坡由交叉口向外倾斜
这种形式。 交叉口位于马鞍地形上就是
第二部分 山区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一. 山区道路的特点:
山区城市大都或依山,或傍水。城市地形复 杂,地质条件变化多端。道路的平面、纵断 面及横断面都受到制约,因此,作为山区城 市道路,都普遍表现出以下六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