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及注意要点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研究摘要:介绍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式、原则、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对竖向设计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希望能够为竖向设计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格网法1.引言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咽喉,车辆和人流在这里汇集,为了确保交叉口的通行安全,必须做好设计工作。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竖向设计主要解决交叉口的车辆通行、雨水排除、建筑物美观等内容,对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车辆、人流的顺利通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形式与原则2.1形式。
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在竖向设计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凹形设计:该方式不利于排水,地面水流都流向交叉口的范围,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方式。
如果受到地形限制必须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应该在交叉口范围增加雨水口数量,从而有利于排水;凸形设计:交叉口范围内各相交道路纵坡方向不变,并对横坡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能够通过自然坡将交叉口范围内的雨水排出;鞍形设计:调整交叉口范围内各条道路的纵坡与横坡,在纵坡指向交叉口区域的道路两侧设置雨水井;谷线形设计:先定义一条谷线,与谷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外开始转折纵坡面,并形成凹形区,通过该凹形区排出雨水;分水线形设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在该道路人行横道外侧方向设置雨水井从而将雨水排出,使雨水不会流向交叉口区域;斜坡形设计:各道路纵坡保持不变,相邻道路横坡在交叉口范围外逐渐过渡,从而将横坡方向调整到纵坡方向,使得交叉口范围内相邻道路转变为单向倾斜面,雨水井设置在纵坡指向交叉口的人形横道线外。
2.2原则。
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提高设计水平,需要将以下原则作为指导。
当设计道路等级不同的时候,应该先选择一条作为主要道路,纵坡、横坡按照全线总体设计,将次道路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一致的断面。
如果道路等级相同,保持每条道路纵坡在交叉口范围内不变,调节相邻道路横坡,从而实现平面平顺的目的。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摘要:竖向设计是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由于平交口的多样性及其设计的复杂性,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
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法的计算原理、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宜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及行车的舒适性都极具意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0 引言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确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并满足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小、美观等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计算竖向设计高程。
由于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具有多种复杂的设计形式,加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也随之产生了多种设计方法,其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线法、圆心法、等分法。
对各种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及适用特点、优势及局限性,进而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情况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交叉口设计表面平顺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并有效的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1 方格网法与设计等高线法1.1方格网法如图1所示,已知交叉口中心点A及其设计高程HA,相交道路半幅宽w1、w2,道路中线(路脊线)的纵坡坡度iv1、iv2,横向路拱坡度it1、it2,路缘石曲线半径R、曲线起终点(切点)D、E;分别过点D、E作路脊线的垂线DB、EC,其中点B、C为垂足;延长BD及CE交于点O,当路缘石曲线为圆曲线时,该点为圆心;根据路脊线纵坡可计算出点B、C的设计高程HB、HC,再通过路拱横坡可得到点D、E的设计高程HD、HE。
方格网法以路脊线及与之垂直的横断面线为高程计算线(如图1所示)。
计算网格点N的设计高程时,先过点N作与其距离最近的路脊线的垂线NQ(点Q为垂足),根据路脊线坡度计算点Q的高程,再由路拱横坡即可得到点N的高程[1,2]。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CATALOGUE 目录•交叉口竖向设计概述•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实施•案例分析交叉口竖向设计概述0102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交叉口竖向设计是指对交叉口进行竖向设计,以满足交通运行安全和排水要求的设计过程。
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减少车辆拥堵和延误,提高交通效率。
提高交通效率正确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确保车辆在交叉口处有足够的视距和明确的行驶轨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障交通安全交叉口竖向设计要考虑到雨水等自然降水的排放,以防止积水对交通造成影响。
满足排水要求排水顺畅交叉口竖向设计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置,确保雨水等自然降水能够及时排出,不产生积水。
满足交通需求交叉口竖向设计应满足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的要求,保证车辆在交叉口处能够顺畅、安全地通过。
便于施工和管理交叉口竖向设计应考虑到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后期管理的便利性,选取合适的方案进行设计和实施。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交叉口转弯半径合理根据车辆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计交叉口的转弯半径,确保车辆在转弯时不会因为摩擦或刮擦而发生事故。
交叉口视距充足在交叉口范围内,应确保驾驶者有足够的视距,以便及时观察到其他车辆和行人,避免事故发生。
确保交叉口视线良好通过合理设计交叉口的高度和坡度,使驾驶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其他车辆和行人,减少盲点,提高行车安全性。
满足行车安全的要求1 2 3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设计交叉口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确保排水顺畅排水系统应与道路设计相结合,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路面损坏,影响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提高道路承载能力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洪水等水患,应采取相应措施,如设置防洪堤、排水沟等,确保道路不受水患影响。
防止水患影响03注重细节处理对交叉口的细节进行处理,如绿化、小品等,使道路更具美感。
某正交的十字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某正交的十字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摘要:1.竖向设计的重要性2.十字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具体方法3.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4.竖向设计对交通安全和通行的影响正文: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十字交叉口的设计至关重要。
竖向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本文将针对某正交的十字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探讨其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竖向设计的重要性竖向设计在交叉口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合理的竖向设计可以有效排水,降低雨水积压对交通的影响;合理安排道路高程,使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合理设置信号灯、路灯等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二、十字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具体方法1.方格网法:根据交叉口类型和特点,构建方格网,计算各点的施工标高。
2.等高线法:根据交叉口地形、地貌等条件,绘制等高线图,确定各点的竖向高程。
3.大型交叉口可采用方格网等高线法,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因素,计算交叉口范围的施工标高。
三、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1.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降低工程成本。
2.结合交通流量,合理安排道路高程,确保车辆行驶平稳。
3.确保排水设施畅通,预防雨水积压导致交通堵塞。
4.遵循相关规范和设计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四、竖向设计对交通安全和通行的影响合理的竖向设计对交通安全和通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排水设施可以降低雨水对道路的影响,确保交通畅通;其次,合理的道路高程有利于车辆行驶平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后,符合规范的竖向设计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为城市交通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十字交叉口的设计中,竖向设计是关键环节。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方法,确保竖向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2) 凹形形式的地面雨水都向交 叉口集中, 排水比较困难, 应尽量 避免。因受地形、地物的限制而不 可避免时, 应在交叉口范围内设置 雨水口及地下排水管道, 以防止雨 水汇集到交叉口中心, 见图 2。
m; B 为行车道宽度, m; i 为路拱横坡, %。
可根据道路等级来选用计算公式, 一般 14 m 宽
以下的中、低级路面采用式( 1) , 14 m 宽以上的高级
路面及次高级路面采用式( 2) 。
8 勾绘调整等高线
交叉口的竖向应满足行车平顺和路面排水畅通的
要求。通过调整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使纵、横坡的
5) 斜坡形设计时, 相交道路的 纵坡维持不变, 将两条道路的横坡 在进入交叉口前逐渐向其纵坡方向
中国市政工程
段成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2008年第 1 期
过渡, 使交叉口形成单向倾斜 面; 并在纵坡指向交叉口道路的 人行横道线外设置雨水口, 见图 5。
6) 马鞍形设计时, 相交道路 的纵、横坡度均在交叉口范围内 进行适当调整, 并在纵坡指向交 叉口的道路两侧设置雨水口, 见 图 6。 3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
当主、次干道相交时, 在一般情况下, 对主、次 道路的行车舒适尽可能地照顾到。在特殊情况下, 如 果主道路的交通量和车速都占主要优势时, 要求主道 路上的横坡不变, 此时次道路的路脊线只能交至主 道路的车行道边线, 但这样的设计对于次道路的行 车和排水都不利, 应尽量避免为宜。 6.2 控制点标高的确定
曲线上, 即构成标高计算线网。 4) 平行线法。平行线法是先将道路路脊线的交点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连载前面的提出的厂区道路竖向设计传统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直线道路竖向设计的解决办法,继续下面的关于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已经解决了同等级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接下来来谈谈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交叉口竖向设计。
当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按城市道路设计原则,次要道路的纵断面与主要道路的路边或机动车道边缘衔接,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厂内道路。
图-12A 所示为一段典型的厂内道路,次干道在竖向上接主干道的路边,支路接次干道的路边。
图-12B 为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放大图。
图-13 是在图-12A 基础上,对直行、右转和左转所做的纵断面分析,虚线是水平基线,实线是车轮轨迹线处路面的纵断面线,从图中可以看到,汽车在直行、右转和左转时是非常平顺的。
图-13B 是该交叉口的分缝和竖向放大图。
这样连接和竖向设计的好处:1)主干道的纵横坡维持不变,即保证主干道畅通无阻。
2)次干道与主干道相连,交叉口在竖向上非常平顺,比图-9 和图-11 更平顺。
3)次干道与主干道相连的交叉口,每块水泥混凝土板都可以方便施工。
4)主干道比次干道高0.1 米,使主干道相对不易积水或积水深度小一点。
次干道比主干道低0.1 米,相对容易积水或积水深度大一些,这有利也有弊,但0.1 米高差还是比较小的,此外,也可以通过调节侧石高度和路边至建筑外墙之间的地面标高来加以克服,城市道路规定雨水口处的侧石高度宜为0.18~0.20 米,挑水点处的侧石高度宜为0.10~0.12 米。
在图-12B 中,支路应接次干道或主干道的路边。
由于该次干道已经比主干道低了,因此,支路宜比次干道高一些,这样,整个道路网的标高比较接近,地面标高也可以比较一致,这有利于整个场地的竖向布置。
图-13C 是将图-13B 改为十字型交叉口,并对直行、右转和左转做纵断面分析,虚线是水平基线,实线是车轮轨迹线处路面的纵断面线,从图中可以看到,汽车在直行、右转和左转时是非常平顺的。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同济大学)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竖向设计的目的•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调整交叉口范围内的车行道、人行道、建筑物及其邻近地面有关各点的设计标高,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行车、排水和建筑三方面的要球,使交叉口能获得一个平顺的共同构筑面,以保证交通安全、方便、排水通畅、建筑造型美观。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主要原则•1.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一般次要道路的纵、横坡迁就主要道路纵、横坡的变化。
• 2 .等级相同的两条道路交叉,如交通量差别不大,但有不同的纵坡时,一般维持两条道路的设计纵坡不变,而和缓地改变它们的横坡,使两条道路在立面上取得平顺(一般多从纵坡较小的道路入手,将路面拱顶线逐渐向纵坡较大的道路边侧移动,使其横断面与纵坡较大的道路纵坡取得一致)• 3 .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差异都较大时,可以考虑主要干道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向倾斜的横断面,逐渐改变过渡到与主要干道的纵坡一致的单向倾斜横断面,以保证主要干道的交通便利。
• 4 .为保证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能将交叉口范围内汇集的地面水排出;如所有道路纵坡都倾向交叉口时,则必须考虑在交叉口内设置雨水口,以保证交叉口排水要求。
• 5 .在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一般采用截水的办法,多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前或在路缘口转角曲线的切点上,布置雨水口。
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型式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型式,主要取决于地形以及与地形相适应的相交道路的纵、横断面。
如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主要有六种基本型式:(一) 四条道路的纵坡全部由交叉口中心向外倾斜其地形为凸形设计时往往只需把交叉口的坡度做成与相交道路同样的坡度,调整一下接近交叉口时的道路横坡,让地面水向交叉口四个街角的街沟排去即可,在交叉口内不需设置雨水口(二)四条道路纵坡均向交叉口中心倾斜其地形为凹形地形。
在这种情况下.地面水向交叉口中心集中,必须对应设置雨水口以排泄地面水,设计时可使交叉口中心地带略升高一些,在交叉口人行横道之外四个角低洼处设置雨水口,但这样做会使交叉口内的纵坡有起伏变化,不利行车,因此,最好能使一条主要道路的纵坡向交叉口外倾斜,这可通过把其纵坡转折点设计在交叉口以外达到目的。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二、 道路平面交叉 口竖 向设计基本方法 1 、 方 格 网法
方格 网法是指在平 面交叉 口范围内其坐标基准 线为 2 条相交道 路的 中心线 , 根据相应的精度 进行方格 网的画出, 并对方格 网上全部节 点设计 标高一一计算 , 以此为放样施工提供便利。这种设计方式具有极为 便捷的
问题 , 如 不 具 备 连 续 的 高 程 函数 曲线 斜 率等 。 5 、 综 合法
5 、 交叉 口范 围内应具 有较为平缓 的横坡 , 通 常情况 下 , 相 比路 段横坡 要 小一 点, 为行车 安全提供便利 , 纵坡可控制在 2 %以下, 特殊情况 下则控
制在 3 %以下 。
并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 该设计 方法主要应用于复杂的大型道路交叉 口等位
置。
相 交道路等级 、 交 通量、 横断 面形式及纵坡大 小等直接决 定着道路平 面交叉 口竖向设计 的合理 性, 为实现 设计最佳效果 , 设计单位必 须遵循 以 下原则。 1 、 道路具有相 同等级 时 , 通 常在 各 自纵坡始终 不变 的情况 下, 对其横 坡进行适当调整。一般 需对 较小纵坡道路 的横坡 , 向较大纵坡道路车行道 边线逐渐进行路拱 顶连线 的移 动,促使其横坡路 和较大纵坡道 路纵坡相
为解决传 统平面 交叉口竖 向设计 中存在 的问题, 可通过综合法进行施 工设计。 该设计方法的原理为通过方格网法进行道路交叉口范围内设计点 的布设 , 初始线 以圆心法高程 计算线为主 , 通过迭 代计算得 出的等分法高 程计算线, 进行路拱曲线 的适当设置 , 利用等 高线 图、 三维表 面效果图等对 网格点设计高程 的设 计结果进 行验证 。其设计流程如下: ( 1 ) 网格 划分 。通过 网格划分方法 , 将 网络建 设于交叉 口范围 内, 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及注意要点
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及注意要点
首先,分析交叉口边线的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四种:斜坡形边线比较有利于排水,在设计过程中只需顺着坡向布置等高线一般能满足排水要求。
如交叉口内坡度遇到上述凸形情况时,根据需要在道路边线取一高点,一般取在曲线中心,但由于两路纵坡值相差太大时,需调整高点位置和标高,以确保设计最合理。
如交叉口内坡度遇到上述凹形情况时,则需在边线处设置一低点了,但低点位置要充分考虑到雨水进水口才能确定。
交叉口边线设计一般是以上三种情况,但有时遇到异形交叉口则需要通过分解复杂的交叉口或别的方法来处理。
其次,选择边线的设计线型。
在交叉口边线线型设计中我采用和《道路勘测设计》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进行竖向设计。
这样交叉口边线就是一条顺适直线、曲线或直线和曲线的组合。
不难得出所组合的面是一个顺适的面但必须注意,力求顺适,不求高标准。
第三,计算边线上的设计标高。
每条边线上标高点的数目,可根据路面宽度、施工需要来确定。
对路宽、坡陡、施工精度要求高的交叉口,标高点可多些;反之,则少些。
在边线标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坡度不应大于2%(困难时3%),如果原先确定的交叉口范围内出现坡度大于3%,则需通过调整交叉口设计范围来减小坡度到3%以内,以使立面设计
更合理。
第四,原则上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
第五,如遇到竖曲线在交叉口范围内,一般以10米进行控制,即在竖曲线范围内每10m取一设计标高或取在整桩号处,使竖曲线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影响有所体现。
第六,如遇到水泥混凝土路面,则需考虑硬性路面的特性,在板块分块和板块角点标高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设计完后要仔细检查每个角点标高,避免出现水泥板块对角标高大于其它两点标高。
第七,遇到与旧路相接的交叉口时,我觉得仔细阅读地形图上的标高和相接处周围地形是最关键的,如有不清楚的或不理解的可以和甲方多联系确认,来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