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第十篇
第10课《阿长与_山海经_》同步分层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进阶篇)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阿长与《山海经》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B.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C.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3.下面没有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A.她生得黄胖而矮。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C.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D.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4.《阿长与<山海经>》中“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A.转换话题B.说话断断续续C.列举省略D.解释说明5.下面不是写阿长对我的关爱的一项是()A.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B.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C.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D.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原名,字,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杂文集《》《》等。
《阿长与<山海经>》和上册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1.1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1、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其中代表小说是《阿Q正传》)《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坟》,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木兰诗》巩固提高习题 新人教版

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5.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6.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⑶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⑷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⑸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⑹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
,。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2.3.4.5.略
6.⑴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⑶东……西……南……北……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⑹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旦是雌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课件

10 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学习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重点)
2. 掌握欲扬先抑以及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写法;分析 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的妙处。(难点)
3. 感受长妈妈的人格美,培养善良、宽厚、热情、乐于
助人的品质。(重点)
。小说《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 拾》、诗歌《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 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 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 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 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 “我”渴慕着绘画山海经了。 •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精读细研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
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 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 说明
“我”对从她里得到《山海经》没抱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她没有文化, 不识字,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写作特色
•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 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深切的敬佩感激和怀 念之情。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六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六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拽出(zhuài) 悚然(sǒng) 角逐(jué) 履出(lǚ)B、凛冽(lǐn) 贮藏(zhù) 充沛(pèi) 羸弱(léi)C、告罄(qìng) 蜃景(chèn) 皑皑(kǎi) 冰凌(lín)D、踉跄(liàng) 雪橇(qiāo) 怏怏(yàng) 眼眶(kuàng)【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填在下面语段最后的横线上,与前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
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紫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
__________。
A、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B、歌词当然是意大利语C、他们自然是用意大利语演唱D、他们演唱的自然是意大利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遍体鳞伤中流砥柱顶礼膜拜B、语无仑次断壁残垣吹毛求疵C、万籁具寂难以置信睡眼惺忪D、袅袅烟云万恶不赦引颈受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对课文《伟大的悲剧》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来写这场悲剧,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对英雄们的赞叹溢于言表,因此往往直接议论抒情。
B、“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现了斯科特一队人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C、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他要到外边观察情况,请同伴们不用为他担心。
D、“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探险队员的兴奋心情。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0课 老王

知识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将饮茶》等,译有《》,著名作品有《》,《澡堂》。
2.写作背景。
《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为加点的字注音。
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伛:(2)塌败:(3)取缔:(4)滞笨:(5)强笑:(6)愧怍:(7)失群落伍:参考答案1.杨季康干校六记堂吉诃德我们仨3.yǔ pì zuàn tā dì kū lóu zhì zuò huáng4.(1)弯(腰)曲(背)。
(2)塌陷破败。
重点1.从老王的最后一次出场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状况怎样?他已经病成这样却大老远来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这是为什么?此时的老王已如风中之烛,生命随时都有结束的可能,从后文知道,老王回去第二天就去世了,可以想见这次拜访对他来说是多么艰难。
大概他觉得一生受作者一家的关照很多,必须得报答,他可能预感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他用了生命最后的全部精力来完成这个重要的“使命”。
一瓶香油、几十个鸡蛋在今天看来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对贫病交加、濒临死亡的老王来说,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他舍不得吃,拿来送给作者,可见这份感情是多么真诚。
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关注他人,这又多么令人感动。
这一情节非常突出地表现了老王善良和知恩图报的性格。
2.作者对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一举动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他的身体而担心,为他的不幸而怜悯,为他的真诚而感动,为没请他坐坐而抱歉。
【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ppt课件(111页,含答案)

•Hale Waihona Puke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 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 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 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 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 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 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 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 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 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 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 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 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 二、单元字词汇总
•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 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 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 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 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 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 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 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 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0、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

10.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
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之外,还写到了一个 人,这个人是谁呢?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 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取材多么广泛,表现 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知识链接:
记叙文中有哪些表现手法及它们的作用?
(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 章主题。
(2)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鲁迅经典语录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 用在工作上了。 (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 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6)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 我自己。 (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 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1)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深刻的主题,突出表 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知识链接:
欲扬先抑 概念:是一种写作手法。“扬”,指抬高、褒扬“抑”,指 按下、贬低。想要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直接从褒扬处 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构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 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第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千年,狂风来过,雷电来过,干旱来过,而紫柳巍然挺立在高山沼泽里。
②一千年,这山下王朝兴替了几十个;一千年,山中一个家族兴旺繁衍了几十代;一千年,这山野上的杜鹃花或许经蜜蜂做媒,已经变异了品种。
③只有紫柳,还在这高山之上,在春夏之间的五六月里开着白花,漫天吐絮。
④一千年,紫柳太老了,但姿态依然刚硬道劲,那铁一样盘曲的干,如游龙,似苍鹤,还在向上。
⑤就这样,紫柳不肯弯腰曲背,它白髯飘拂壮心不已,在疆场上的风沙雪霜里继续挑灯看剑。
(选自《千年紫柳》,有改动)A、第①句运用了“……来过”的排比句式,表现环境恶劣,意在突出紫柳历经磨砺但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B、第②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世事的变迁。
C、第④句中“如游龙,似苍鹤”运用比喻,将紫柳姿态的多种多样形象地写了出来。
D、第⑤句将紫柳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紫柳越老越强硬的姿态。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B、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C、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幽寂(jì)哽咽(yè)蝉蜕(tuì)九曲连环(qǔ)B、炽痛(chì)默契(qì)祈祷(qǐ)脑髓(suí)C、犹豫(yù)救济(jì)憎恶(zēng)嫉妒(jí)D、确凿(záo)气氛(fèn)泥泞(nìng)讪笑(shàn)【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伫立——长久地站立委琐——举止、容貌很有气度B、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
C、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生灵——生命D、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娇弱柔美【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B、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的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诗中“心急”的反义词是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答)【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紫藤萝瀑布》中第8段与第9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_____与眼前的紫藤萝_____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_____(用原文回答)。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填空:《游山西村》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
【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柳宗元《小石潭记》)④杜牧在《赤壁》一诗中表达出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诗句是:“ ,。
”⑤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下阕默写完整。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答案】:【解析】:第13题【问答题】读课文《紫藤萝瀑布》,如果说开始“我”是因为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什么?【答案】:【解析】:第14题【问答题】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或《诗经·关雎》的前四句。
,。
,_ _ 。
【答案】:【解析】:第15题【问答题】完成下列各题的空白处,①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②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③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④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⑤《木兰诗》中表现军营条件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现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 __。
⑦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请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6题【问答题】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答案】:【解析】:第17题【问答题】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②《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前两句:,。
③“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④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
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诗人却以饱满的乐观情绪鼓舞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⑤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答案】:【解析】:第18题【问答题】《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答案】:【解析】:第19题【问答题】写出《紫藤萝瀑布》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答案】:【解析】:第20题【问答题】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③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④《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厌弃尘世、企图归隐的句子是:“ ,;,。
”⑤请把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默写完整。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答案】:【解析】:第21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
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
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
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
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见过,单是那身在冰雪下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小青年们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
“力大为王”一向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王”。
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针头。
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乎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慢慢扩散和消遁。
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的痛.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他整个的身心。
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
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
心脏中一下手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
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于他自己一向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
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
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
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了我们身边。
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
而父母,则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
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 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这种像交待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宠爱我们…… 从上次发病到现在,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近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爸爸只得重新到南京医院复查,医生得出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不容乐观”,说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而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