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我的教研故事小学数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多年。
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感慨万分。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研故事。
一、初涉教研之路记得我刚踏入小学数学教育的行列时,对教研工作充满了好奇。
那时的我,只是单纯地认为教研就是写写教案、备备课,没什么特别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教研工作并非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主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时,我对这个主题感到十分陌生,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活动当天,我早早地来到会议室,和其他老师一起聆听专家的讲座。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阐述了逻辑思维能力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我听得如痴如醉,内心充满了感慨。
原来,教研工作不仅仅是备课、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深入教研实践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向他们学习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研实践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我发现,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我的一次成功教研经历:有一次,我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于是,我决定开展一次以“分数世界”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首先,我设计了几个与分数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分数的存在。
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最后,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道关于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不仅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结束后,我收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让我深感欣慰。
三、反思与成长教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也曾遇到过挫折和困惑。
有一次,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时,发现学生们并不适应。
我的教研故事

我的教研故事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辛苦遭逢、甜蜜收获中,我爱上了这份职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字字品析,咀英嚼华中,深为语文而痴迷。
一路前行,历经坎坷中沉稳,几番风雨,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片蓝天中,我努力翱翔。
一、天光云影共徘徊我很庆幸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正处于吴忠教研氛围极度高涨的热潮中。
那时,“三课”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初登讲台的我,在听老师们说课、上课、评课的过程中,收益匪浅,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每次只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被动参与,做一名听客而已。
随着教龄的增长,课堂教学经验日渐丰富起来,这时,我才从一个看客转为观察者、思考者,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主打内容一一评课,我的参与意识渐渐在同事们的激情中被唤醒。
我常常慷慨陈词,激动的表述自己不太成熟的意见,当我的见解被认同时,难免会洋洋自得,当观点受到反驳时,我更会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作针锋相对地辩驳,常常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也因此,我的认识更加鲜明,理解越发深刻。
二、春色满园关不住让我收益最大的是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巨大的课改浪潮中,把我们每个人意志锻造得更加坚强,灵魂震荡得。
我有幸当上了语文教研组长,怀着几分忐忑与热情,我组织着十几个人参与的教研活动,为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我煞费苦心。
针对每次活动的主题,搜集相关的论文,理论知识等相关的资料,使得大家在研讨中能够由校本研训的原地踏步走的层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
那会儿,我与别人交际的能力是很弱的,尤其是这样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怎样调动其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呢?我几次实践后不断思考,总结了一点点的经验。
第一,让每位组员都动起来。
在组织教研活动时,我暗示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后发言,先请平时参与不够主动的老师发表意见。
这样一来,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获得了参与权,不至于使发言的主动权被个别教师所掌控,而导致大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失去兴趣。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如何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

子就调动 了学生 的积极性 。而且我与学生一起 翩翩起舞 , 进一步
位 学生发 了不 同颜 色、 不 同形状的 T — s h i t, r 在平 时的上课 中, 一般 增进师生关系。 都只是老师手上有 东西, 而学生只 能眼巴巴地看着 。如今 自己手 3 . 课件呈现 r a i n b o w图片 , 复 习颜色单词 。学生对颜色 的单词 上也有 漂亮的东西, 学习兴趣 自然会提 高, 有参与课 堂的欲 望 。) 较熟悉 , 认 读一般 没问题 , 出示单 词卡片 能使学生 加深对 这些 四 在收 回学 生 T - s h i r t 与发还 的过程 中 ,出示 句子 书写 I s t h i s y o u r 会单词 的印象 。
活之中。
这是我 的第一次教研活 动 , 也是第 一次在众 目睽睽之下 表演 真的, 上一次这样 的课不容易 , 当我在课堂 的最 后 , 取 出了表演对
情境 中进行熟练的交际 , 并在此基础 上能将其应用 于 日常生 我 的课 , 当一节课顺利地上下来 了, 只有两个字来形 容 : 轻 松。说
S o m a n y t e a c h e r s ! S o ma n y p e n c i l s ! 等, 发散学生的思维 , 让学生不 局 限于书本中的一个句子 , 造句 的 目的就是让学生真 正理解会用 这个句子 。之后又借 助于这个句 子引 出 S o m a n y T — s h i t r s . I h a v e
关句型结合成一个生动有趣 的小故事 , 学 习了几 种颜 色单词 的拼 通过本课 的学 习 , 培养学生对 书写和 朗读 的兴 趣以及养成 良 写 , 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 I s t h i s y o u r T — s h i t r ?N o , i t ’ S n o t . 这个 句 好 的 写 和 朗读 习 惯 。 子的书写。
一次难忘的教研组活动(3篇)

第1篇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教研组活动是我们教师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重要平台。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举办了一次难忘的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学校的其他学科教师参加,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2. 课堂观摩活动当天,我们首先观摩了一节由我校优秀教师主讲的公开课。
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 分组讨论接下来,我们按照年级组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4)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交流,我们找到了许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4. 专家讲座为了进一步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我们邀请了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中,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总结发言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他还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感悟通过这次难忘的教研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学习、交流、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参加过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1. 观摩课活动期间,我们观摩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堂。
这些教师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以下是我观摩的两节精彩课堂。
(1)一年级《秋天》这节课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执教。
张老师以一首《秋天》的诗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张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语,并理解课文内容。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三年级《钓鱼的启示》这节课由我校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
李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的意境。
同时,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析人物心理。
整节课,李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2. 研讨交流观摩课后,我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
首先,各位教师对观摩的课堂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优点,也提出了不足之处。
接着,大家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注重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反思总结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参加教研活动感想

参加教研活动感想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次教研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的共享”,旨在促进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我自己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对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教研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教学领域也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教研活动中,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科目的优秀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领域做出了很多创新的尝试和实践。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这让我对教育教学领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是必然的趋势,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其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在活动中,我和其他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通过交流,我不仅了解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也激发了自己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中,我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可以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通过教研活动,我了解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将积极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教研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对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校本研修,见证我的专业成长——记一次教学教研绎历

壤
每
A
l
案 例 分 析
。 。
●_
I ●
●
撬枣
谖感 鸯巍藏长
镌 数謦戤研 历
◎ 陈 晓 蕾 ( 江 省 奉 化 市岳 林 中心 小 学 浙 350 ) 1 5 0 满 十 需 要 向 十 位 进 位 的 题 目 ,需 要 解 决 让 学 生 看 到 个 位 、 积
可 以提 H 什 么 数 学 问题 ? 怎 样 列 式 ? {
程度?我都 不曾去了解过 , 看来 我 们 在 课 堂 教 学 之 前 要 努 力 去 了解 学 生 的学 习起 点 , 量 预 设 适 合 学 生 学 习 的教 学 方 法 非 常 重 要 . 仔 细 地 思 考 了教 研 组 的意 见 和 建 议 后 ,对 三 我 年 级 其 余 几 个 班 级 做 了 课 前 调 查 , 查 发 现 班 级 巾有 将 近 十 调
一
第 一 个 环 节 : 讨 不 进 位 笔 算 乘 法 探
1 谈 话 引入 . .
位 数 的计 算 方 法 ,
引 …乘 法 竖 式 的 书 写 格 式 . 部 分 内 这
容 是 学 生 学 习 笔 算 乘 法 的开 始 , 是 进 一 步 学 习笔 算 乘 法 的 也 基 础 . 这 节 课 之 前 到 底 有 多 少 学 生 了解 乘 法 竖 式 ,有 多少 上
【 键 词 】 本研 修 ; 研 组 ; 论 ; 思 关 校 教 讨 反
一
、
第一 次 试 教
预 设 教 学 内容
预 设 教 学 目标
人教版 _ 级E册《 算乘法 》 1 ( 二年 笔 例 . 不
乘 法 或 单 纯 上 例 2一 次进 位 笔 算 乘 法 .
一次教研,一次成长——记我的一次优秀课例展示教研经历

从欣 赏学生上 节课 制作的关于 家
中国 信息技术教育 21/7 4 00 0 3
欲 言、 各抒 己见 。 首先, 家肯定 了总 大
通过 一番 讨 论 , 又解 决 了课 堂 中
为幻灯片插入自 选图 形和装饰小 图 片。
3 . 进一步美化, 整理幻灯片
的设计思路—— 能够以单元为整体
展开教学 , 课堂思路 清晰, 环环相 扣。
不过也针对这次的研讨 主题提 出了一
让大 家感到困惑的两 个地 方: ①教学参
考书中提 到的“ 前准备” 准备 一些 课 是
( 整理每一张幻灯片。 1 ) 设计意图: 节课学生 已 上 经为每张 幻灯片进行了设计, 这节课是在上节课 作品的基础上为幻灯片增加 了 标注和装 饰小图片 , 的是美 化幻灯 片。 目 可是如 果 没有对幻灯片进行适 当 的整理, 标注
这个 单元 的第三 课 时 , 通过 前两 课 时
乡平阳的演 示文稿人手 , 通过师 生互评
的学习, 生初 步完成 了 “ 学 我美 丽的家 乡——平 阳” 演示文稿的制作。
有 了前 面两 节 课 的铺垫 , 我开 始 了本节课 的第一次试 教。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能力目标 : 了解文件 管理 的 重要 } 理解计算朝网络中的共享概念。 生; 过 程 与方 法目 利用幻灯 片 中插 标: 入 自选图形 的操 作, 逐步调 整幻灯片在 演示文稿中的顺序。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 最后从学生演示文 稿中的一 张幻灯片 “ 南雁荡 山”这张幻 ( 灯片中已经增加了标注 和装饰小 图片)
引出课题。
2 主 探 究 , 习自 图形 启 学 选
的主题 : 教师评 价的有效性 。 两节课 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学生体验生命的课堂【案例背景】2007年12月,在前面一课多试的基础上,我校又开展了“一式多课”的校本教研活动。
根据我们组几位老师先前的探究、实践,我们历史与社会组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课型“历史与社会正态性对话学习”。
“生态性对话学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本对话”,即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体验,开展学生个体与课本之间的对话,初步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
流程为:第二部分是“课堂对话”,即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开展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题对话,用交流和探究让学生获得体验,师生、生生在对话中思维碰撞、交融,不断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升华。
这种课中的合作学习体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丰富和积累,从而学会历史的思维和方法。
主要学习流程为:【案例描述】(一)活动的准备首先是理论上的准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与社会课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心,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公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根据现今的社会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具备包括理解、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功,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因此,历史与社会教育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和主见性。
其次是课前准备。
我选择了八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进行操作实施。
第一步,我设计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案”,找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因为学生寄宿在学校,没有条件上网查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资料进行与文本的对话。
附:“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一课的学习方案课名: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一、目标导航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海航在规模、目的、手段及影响方面的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呈现问题、合作探究等方法体会、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及中国落后的根源;使学生学会以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忧患意识;二、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海航在规模、目的、手段及影响方面的不同;难点:学会以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搜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分析,提炼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知识技能,学会历史的思维和方法。
四、习题尝试(二)、连一连郑和、哥伦布各自航行的目的郑和下西洋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侧重于经济方面的目的对东方贸易的需要寻找黄金哥伦布航海炫耀军事的强大和国家的富强加强通海外各国的联系侧重于政治目的对异域珠宝特产的需求(三)、填一填以一个词语来表达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不同手段郑和()哥伦布()五、疑惑求教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我最想探究的话题:六、预习小记七、检评预习小组成员互相交换学习方案,检查评价批语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跟教研员预定了时间,请他抽空来看一看,提提意见。
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我很期待,也有一些担心。
不知道是一炮打响还是会砸了锅……(二)活动过程2008年3月19日上午,我正式开始上课。
第一步是预习评价学生按照分好的小组团团坐好,拿出作业即学习方案中的尝试练习对照ppt 进行交换检查,进行一定的批改,完了之后再根据对方预习的情况写上简单的批语。
之后,我请了一位同学就他所批改的作业进行评价,指出他的亮点或者需改进的地方。
当时,他还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有些别扭地说:“他预习得比较细致,每一个空填满了,但是,就是字太差了,看不太请……”然后,我又请了另外一位同学,让他对自己的预习进行评价,结果,这位同学站起来大声并煞有其事地说:“我预习得很好!很认真!”惹来其它同学的一片笑声,而在笑声当中,课堂气氛霎时轻松了很多,学生们慢慢融入了进来,开始享受课堂的体验。
接着,我让学生仔细看一看习题尝试中自己做错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不能明白或者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课堂霎时安静下来,同学们一个个拿着自己的学习方案琢磨,一会儿,一位女同学站起来,皱着眉头说:“‘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什么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哥伦布航海的目的。
”我微笑地看着她说:“这个问题你很想不通是吧?那么,本小组的同学请你帮一帮他她,其它小组也商量商量。
”一会儿,她所在组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资料第六页第四段中有提到‘郑和向各国国王赠送珍贵礼品,宣读皇帝诏书,表示明王朝愿意和各国通好的诚意,并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平等的贸易交往,以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从这句话的意思我认为,这个目的应该属于郑和的。
”另外几个小组也纷纷发言,一位同学说:“其实,书本上也有提到‘郑和远航带去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印花布、茶叶等等货物行销各国;载回了东南亚地区的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供王室享用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所以我也认为应该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一位同学说:“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贵金属尤其是黄金。
”……第二步是生态性对话——疑惑再现我让各小组商量,提出他们组认为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最想探究的话题,顿时,整个教师热火朝天起来,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讨论,只听一声声“我的这个好……”“我的这个更有价值……”不断地传入耳中,让人忍俊不禁。
然后,我把五个小组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1、当时郑和的船队这么先进和强大,为什么没有去环球航行?2、郑和为什么不去侵略沿途的国家?3、郑和为什么没有发现美洲?4、如果郑和也想哥伦布那样侵略别的国家,是否会带来中国经济的发展?5、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然后,我说:“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五道题目,重点准备1——2道你个人最感兴趣的,并写下你的发言提纲。
这时,整个教师又安静下来,只看见学生们一个个或是歪着头思考,或者是皱着眉头,或者是翻阅资料……我知道这安静的下面是同学们的思绪在汹涌澎湃,我能感觉到同学们的思维火花在闪耀。
三四分钟之后,该是汇报的时候了,当时的场面还历历在目,余音绕耳:第一道题目生: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相信‘浑天说’,即天圆地方,就是说他们不相信地球是圆的,所以根本不会想到去环球航行。
生:郑和并非希望找到地球另一方的富庶国度而航行,他的目标不过是尽量多到一些地方,令更多的国家知道明帝国的强盛而已。
生:因为郑和每次去都花费很大,而且一去几年,期间毫无音讯,如果没有必须的理由,明成祖是不会让他去的。
生:郑和已经到了很多国家了,当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没有必要再去了。
……第二道题目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去炫耀国威的,所以不可能去侵略人家。
生:从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规模比较来看,当时的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大,别人的东西她还看不上,没有必要去拿人家的东西。
我提示到:那么,郑和跟别的国家进行平等地贸易和友好往来,跟我们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传统是否有关呢?生(恍然大悟的样子)迅速站起来说:我们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所以一贯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国家间的关系。
我:所以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生们的观点在第四个问题上产生了冲突:生(有些激动)说:我认为郑和即使像哥伦布那样侵略别的国家,掠夺很多的财富也不会带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那时候中国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发展的基础,所以不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我对他进行了肯定,显然他对中国当时的状况优比较深的理解。
生:我不赞同,中国在明清时期是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的,如果郑和转而侧重经济方面的目的,侧重于贸易往来的话,就会促使整个社会对商业的重视,从而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生:我也不赞同第一位同学,我觉得郑和如果一直进行航海活动,就会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往来,也许外国先进的观念、经济方式都会传进来,也许就会促使中国的转变……他的回答立即引来一阵掌声。
……听着学生们精彩而激烈的回答与辩论,感受着他们积极投入的热情,感受着他们由于热情投入而被激发出来的潜能,感受着他们跳跃着的思维的火花,我很激动。
这才是学生体验生命的课堂!第三部分是两方PK——“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谁对后世的影响大?”生:我认为郑和更具有影响。
因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整整早了半个多世纪,而且无论技术、规模、配备等都比哥伦布的先进多了。
生:我认为哥伦布更伟大。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促进了物种之间的流动,使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传到亚洲和欧洲,没有他,你能吃到这么丰富的食物吗?哼!(言语之间露出挑衅的味道)其它小组坐不住了。
生:但是你们哥伦布是个骗子,明明没有到达印度,硬说自己到达了印度,美洲只是他误打误撞发现的。
生:而且你们哥伦布对待印第安人的手段可以用“无耻”来形容,你们掠夺他们的财富与土地,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毁灭了印第安文明。
生:可是哥伦布的航行与发现,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还形成了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生:而且他在航行的途中认识了巴拿马海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
为欧洲的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
生:对,而且我们哥伦布航行带回来的是巨额的财富和商业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你们郑和下西洋的结果是什么——劳民伤财!如果说郑和影响的主要是中国和东南亚,那么我们哥伦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无疑,他的话又赢得了一些人热烈而激动地鼓掌,这下支持郑和的可坐不住了,许多只小手举了起来。
生:我们郑和对待沿途的国家是友好、和平、开展平等的贸易,而你们哥伦布是血腥掠夺的,你们的发展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肮脏的!生:对!数百年来各国的郑和庙宇香火旺盛,郑和仍在接受各国人民的敬仰、怀念。
而你们哥伦布呢,他们把屠杀、掠夺、迫害带给了亚非拉,得到的是这些地区人民永远的仇恨!时间最能说明一切。
你们说,谁的影响更大啊?……第四部分是互评自悟跃……生:我也评评我的小组。
我们小组很好,发言积极而且都有理有据……他俩的回答又热来一阵欢笑…………学生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教室的空气中弥漫着知识和思维的芬芳。
可是,下课铃声响起了,望着学生们意犹未尽、欲罢不能的表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案例反思】(三)活动后的反思我知道,我这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体验和合作探究体验,提升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历史思维,体验探究的无穷魅力。
当然,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仅凭一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本次活动给予我的鼓舞予启示,却能为我以后的教研工作指明方向。
于是,我对这种课型进行了反思:一、亮点突出,潜力巨大1、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学习的愉悦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