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岔河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油地质上的应⽤2019-08-06摘要:流体包裹体是地质时期形成各种矿物体过程中的地质液体,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研究能得出各种矿藏形成的条件,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内涵以及特点出发,在对相应的流体包裹体的特征了解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油矿藏的有效指引和开发,从⽽在⽯油地质上得到了有效的应⽤及发展。
关键字:流体包裹体;特征;⽯油地质;应⽤⼀、流体包裹体内涵流体包裹体是在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沉积物的演化作⽤,在各种沉积物形成各种矿物、岩⽯、矿藏的形成中包含的⼤量的流体包裹体,这些流质的包裹体记录下了⼤量的关于流体介质的性质、组成部分、物化的条件以及地球的动⼒学因素,实际上是对相应矿藏的演化过程的记录,在⼀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矿藏形成中的样品。
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的按照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分为原⽣、次⽣和假次⽣的矿物包裹体。
原⽣包裹体在形成后就建⽴了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绝的体系,从⽽能切实反映矿物在演化过程中的如温度、压⼒以及矿物溶液的密度以及流体的来源等⽅⾯的切实数据,实际上也是对相应矿物形成条件的真实记录和定格。
流体包裹体是油⽓演化和形成过程中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原⽣包裹体的研究能实现对⽯油地质上的有效应⽤。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根据具体的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及相态,可分为盐⽔溶液和有机包裹体,盐⽔溶液的流体包裹体⼜包括单相盐⽔、汽液双相的盐⽔包裹体,有机包裹体⼜存在单相汽态、⽓液双相、⽓态烃、沥青、含⽓态烃的有机包裹体。
与⽯油地质相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液双相的盐⽔包裹体、纯⽓态烃、纯液态烃的包裹体以及⽓液两相烃包裹体、沥青包裹体。
各种包裹体均具有不同形式的特征,从⽽能在⽯油地质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形成的条件对当地的矿物形成过程进⾏还原和推导。
⽓液两相的盐⽔包裹体的⽓液⽐⼤于5%,⽆⾊透明状,体壁边壁较为清晰,体积较⼩;纯⽓态烃包裹体⼜⽓态烃构成,透明度较差,边壁属厚壁状,个体⼤⼩各异,但呈群体分布;纯液态烃包裹体有液态烃构成,紫⾊,透明度差,蓝荧光下具有弱荧光特征;⽓液两相的流体包裹体由两相烃类构成,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矿物中具有不同的颜⾊,透明度差,边壁较厚,蓝⾊荧光下液相烃有弱黄荧光特征;沥青包裹体由固态的沥青构成,⿊⾊;不透明,不规则形态,不同矿物样品中沥青含量变化⼤。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研究中的作用

2009年12月December,2009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第28卷第6期28(6):850~855文章编号:025827106(2009)0620850206流体包裹体在矿床研究中的作用X池国祥1,赖健清2(1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地质系;2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部/有色金属成矿预测0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摘要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矿床类型的划分及成矿流体成分、温度、压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中,流体相分离及流体混合的主要证据来自流体包裹体;对金属在气相中的搬运的认识,也主要来自包裹体研究。
成矿流体成分对认识金属在热液中的搬运方式起着重要作用,流体温度和压力数据是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重要制约。
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热液矿床;成矿热液;矿质沉淀;金属运移;综述中图分类号:P59文献标志码:ARol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study of mineral depositsCH I GuoXiang1and LAI JianQing2(1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Regina,Regina,Saskatchewan S4SOA2,Canada;2Schoo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 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China,Key Laborator y of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s,Ministr y of Education,Changsha410083,Hunan,China)Abstract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modern studies of mineral deposits,as reflected by the statis2 tics indicating that about a quarter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Economic Geology contain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Fluid inclus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 deposits and in the study of the composi2 tion,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mineralizing fluids.Among the principal mechanisms of ore precipitation,flu2 id phase separation and fluid mixing derive their key evidence mainly from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Data on mineralizing fluid composition obtained from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are key to understanding how metals were transported in hydrothermal fluids.Recent progresses in metal transport in vapor have been mainly contributed by fluid inclusion studies.Data on flui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rom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hydrodynamic models of mineralization.Key words:geochemistry,fluid inclusions,hydrothermal deposits,mineralizing fluids,ore precipitation, metal transport,review大部分金属矿床(热液矿床)都是在地质流体中形成的。
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在地学中的应用一.概述流体包裹体在矿物晶体中出现是普遍的,它几乎是和主矿物同时并由相同物质形成的。
流体充填在晶体缺陷中后,立即为继续生长的主矿物所封闭,基本没有物质的渗漏,体积基本不变。
因此,流体包裹体是原始成矿,成岩溶液或岩浆熔融体的代表。
流体包裹体作为成矿流体样品是矿物最重要的标型特征之一,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为解决一些地质问题提供可靠资料[1]。
二.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流体是一个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并且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物体。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 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
根据成因, 包裹体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等。
矿物流体包裹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起初主要被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
目前, 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的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的演化过程等地学领域。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即是尽可能地提供准确详细的有关古流体组成的物理化学信息, 以便于建立古流体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模型[2]。
三.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流体包裹体研究是地质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体包裹体研究有重大进展,尤其在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面。
随着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扫描质子微探针( PIXE)、同步加速X—射线荧光分析(SXRF)及一些质谱测定法的应用与发展,我们巳经能够较精确的测定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并且己有可能对流体包裹体中最重要的参数一重金属元素进行较精确的测定。
相对而言,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和均一温度的研究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为测温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而成分分析研究方法则多样化。
成分测试主要向微区方向发展,可分为显微测温(对包裹体盐度的测试)及包裹体成分的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又可分为三类,即非破坏性单个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如红外光谱法),破坏性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如激光等离子光谱质谱法)和破坏性群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如色谱—质谱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8、渗漏
所有包裹体在它们的整个历史中始终密封不泄漏是
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认识并避免那些有渗漏的包
裹体。 流体渗漏可能有两条不同的途径: (1)直接通过主晶结构(如石英中水的分解、烃的 扩散); (2)通过晶体中的缺陷(如位错或裂隙)
三、包裹体成因分类和状态分类 (一)成因分类:包裹体成因分类是按照同一矿物中 包裹体形成的先后及其与母液的成因联系而划分的。 通常分为原生、次生、假次生3类。 1、原生包裹体 是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它所捕获的流体是形成 该矿物的介质,能真实地矿物形成时体系的物理化 学条件。 2、次生包裹体 是在矿物形成后,因外力因素(如构造)使晶体产生 裂隙,由晚期溶液灌入裂隙后通过主矿物的溶解和 再结晶而愈合而成。因此次生包裹体只反映主矿物 形成后晚期热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不能说明主矿物 的形成条件。 3、假次生包裹体 是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先结晶的部分因应力作用发生破 裂,在继续结晶过程中裂隙愈合捕获成矿介质。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矿物包裹体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最完整和最直接的 原始成矿流体(或熔体),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可 获得有关成岩成矿作用的可靠信息。借助某些物 理-化学方法,可测出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 密度、成分(包括盐度和稳定同位素),以及pH、 Eh、粘度和成岩成矿年龄等参数。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成藏成矿研究中流体包裹体也 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 方面 (1)油气充注史与成藏史研究 (2)盆地热演化史恢复 (3)古流体性质与成分的研究 (4)流体包裹体P-V-T模拟研究
2、液体+液体
圈闭两种不混溶的流体并不是罕见的。如沉积岩经常 见到油/水不混溶,火山岩中如硅酸盐/硅酸盐不混 溶、硅酸盐/硫化物不混溶、热液/岩浆熔体不混溶 等。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稳定特征及地质意义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稳定特征及地质意义滇西北羊拉铜矿床是云南省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产资源丰富,矿化类型多样,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典型铜矿床之一。
对该矿床的稳定特征及地质意义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该矿床的形成演化过程,对于西南地区的地质勘探及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床地质背景滇西北羊拉铜矿床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与镇雄县交界处,地处滇西北地区,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构造背景,是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印支期、燕山晚期和新生代陆内构造运动对该地区地质演化影响深远,形成了含铜矿化特征的花岗岩-斑岩岩系,成为该地区铜矿资源的重要富集地带。
矿床特征滇西北羊拉铜矿床呈条带状分布,由石英脉、铜矿脉和破碎带构成,储量丰富,铜品位高达4%以上。
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岩-斑岩岩系的破碎带中,随深度逐渐加大,在400米以下处分布较为集中,矿化规模较大,矿体呈“S”型延伸。
铜矿脉主要由方解石、白钨矿和铁钙质矿等矿物组成,矿床中还含有大量的黄铁矿、石英和云母等矿物。
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区域深部岩浆活动有关,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
稳定特征针对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的稳定特征进行分析表明,该矿床处于环境相对平稳的构造背景中,与区域火山岩活动密切关联,表明该矿床是岩浆-流体交代成矿的产物。
稳定同位素试验表明,该矿床主要受到了低温热液流体和深部地热环境的影响,矿物形成时期为燕山晚期到新生代时期,呈现出多期次的流体流动特征。
此外,通过不同地区的矿床成矿时期及成矿流体组成进行对比分析,本矿床的矿化特征与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上的其他同类矿床相似,表明两者有着相近的成矿机制与成矿环境。
地质意义滇西北羊拉铜矿床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床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首先,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岩浆热液成矿的产物,对西南地区的矿床成因机制方面具有较大启示作用,对于该地区其他相似铜矿床的勘探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多不杂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矿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不同
类型的铜矿物存在、包裹体的形态和大小等。
通常情况下,多不杂铜矿床
的主要化学元素是铜、铁、硫和其他次要元素,如镍、钴、锌和锡等。
这
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方式是判断多不杂铜矿床类型和成因的重要指标。
另外,不同类型的铜矿物在多不杂铜矿床中的存在也是其地球化学特
征之一、常见的铜矿物有黄铜矿、赤铜矿、硫铜矿等。
这些铜矿物的存在
形式和含量也会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多不杂铜矿床中的包裹体是其最为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一、包裹体
可以是硫化物中的半自然铜,也可以是次生铜矿物中的次生铜。
不同类型
的包裹体在多不杂铜矿床中的分布和形态会有所差异,这与矿化作用的环
境和历史有关。
多不杂铜矿床的地质意义在于它们提供了关于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
重要信息。
多不杂铜矿床常常与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动有关,通
过研究多不杂铜矿床,可以揭示地壳的变动历史和成矿作用的原因和机制。
此外,多不杂铜矿床中的包裹体也可以提供有关矿床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的重要线索。
总之,多不杂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意义为我们深入了解地壳
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认识。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矿床形成
的机制和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近年来,多不杂铜矿床已经成为高产资源开发研究的热点,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是深入研究多不杂铜矿床成因和控制矿化规律的关键性因素。
多不杂铜矿床的包裹体主要包括火成岩、流体、热水、火山活动等,是控制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的重要因素。
首先,火成岩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是控制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多不杂铜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一般来源于火成岩活动的大气、水热、岩浆等成矿液体,由于火成岩活动发生在半夜平衡温度条件下,其流体具有很高的温度、pH值、电导率、内部能量等,因此,在多不杂铜矿床形成过程中,其火成岩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流体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也对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具有重要作用。
多不杂铜矿床的矿化反应是有关硫酸根氧化铜的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 pH、温度、氧化还原条件、有机物等条件的驱动,因此,流体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是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可以直接影响矿化反应的速度、方向和结果,为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提供必要的驱动力。
而热水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也可以影响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
在多不杂铜矿床形成过程中,热水活动可以改变矿体的温度和组分,进而影响矿物的生成和溶解、矿化反应物的再分布,从而影响矿床的成矿反应速率和最终的抽吸结果。
最后,火山活动对多不杂铜矿床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多不杂铜矿床是火山作用下形成的,火山活动可以使火成岩和地下水混合,从而影响矿床形成时火成岩和水热活动的比例,进而影响多不杂铜矿床的形成。
综上所述,多不杂铜矿床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是控制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的关键性因素,而火成岩,流体,热水和火山活动等各种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及其联合作用可能会影响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反应速度和结果。
因此,在多不杂铜矿床的勘探开发中,应重视并研究其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从研究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角度,分析了火成岩、流体、热水和火山活动等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联合作用对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的影响。
包裹体在斑岩型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包裹体在斑岩型铜矿床研究中的应用—以多宝山斑岩铜矿为例摘要:斑岩铜矿床的研究进展一直与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紧密相关。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是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境内的典型斑岩矿床,通过对其流体包裹体研究,可知热液矿物之间的相互叠加改造现象不仅表现在青磐岩化带、钾化带和绢云母化带的相互关系上,也表现在同一蚀变期不同蚀变阶段生成的蚀变矿物上面。
推断变异晕的中心就是矿液活动中心。
多宝山地层是成矿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
关键词: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多宝山1.流体包裹体及其特征1.1流体包裹体的定义矿物包裹体是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或生成之后)捕获(或沿裂隙浸入)的成矿流体(或熔体),被图闭在主矿物品格缺陷、窝穴(或愈合的裂隙)中,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相界限的那—部分物质。
关于流体包裹体的定义还应强调指出,在主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所捕获的成矿流体(或熔体)应该是均匀的。
因此,本文用于年代学研究的流体包裹体样品.不包括矿物的微粒、碎屑、晶屑、岩屑等。
如果本矿物捕获的成矿流体(或熔体)是饱和的流体,当温度、压力降低时即从中析出晶体,形成子矿物。
同时流体相中游离出气体,在稳定的部位聚集成滚圆的气泡而形成气相。
随着温度、压力下降,主矿物冷凝成固相,即成为流体包裹体的外壁,构成了包裹体与主矿物之间的相界限。
因此也裹体在主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捕获之后、便不受外来物质的影响。
由此可见它是研究矿床形成条件、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时间的天然样品。
1.2流体包裹体的特征自然界中天然矿物和人工合成的矿物中都普遍含有包裹体,但能为入们肉眼看到的则为数极少。
绝大多数矿物中包裹体均<100μm,然而最常见的是2—20μm。
小包裹体在加热时不易破裂,表明具有很强的抗后期热事件干扰能力,它能够较好的记录捕获时的信息。
样品中包裹体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单位体积内包裹体的含量变化也是很大的。
例如,在一个水晶体中,其乳白色根部含包裹体数量最多,而透明的顶部含也裹体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t a l l o g e n i c lu f i d i s a mi x t u r e . Co mbi n e wi t h t h e g e o l o g i c f e a t u r e s , we s ug g e s t t h a t t h e me t a mo r p h i c wa t e r i s t h e ma i n me t a l l o g e n i c lu f i d.Th e lu f i d p ha s e i n i n c l u s i o n ma i n l y c o n s i s t o f SO4 , C1 一i s n e x t ,
t h e v a l u e o f F一/CI —i s mu c h l o w, t hi s i n d i c a t e t ha t t h e m e t a l l o g e n i c f l ui d i s s i mi l a r t o a t mo s p h e ic r
1 附近波动 ,说明成矿流体可能有岩浆水参 与 。因此 ,结合 矿床地质 特征 ,认 为岔河 铜矿床 成矿 流体 为一种混合流体 ,可能为变质水 、岩浆水 和大气 降水共 同作用。 关键词 :岔河铜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性质 ;成矿流体来源
中图分类号 :P 6 4 1 . 4 2 文献标 识码 :A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Si g ni ic f a n c e o f Fl ui d I nc l u s i o n s
i n C h a h e Co p p e r De p o s i t ,Yu a n j i a n g ,Y u n n a n
me t e o ic r wa t e r, Na /K i s a b o u t 1 wh i c h s u g g e s t t he me t a l l o g e n i c lui f d ma y b e c o n t a i n ma g ma t i c wa t e r .
2 01 5 仨
广 东微 量元 素科学 G U A N G D O N G WE I L I A N G Y U A N S U K E X U E
第2 2卷第 3期
文 章 编 号 :1 0 0 6—4 4 6 X ( 2 0 1 5 )0 3—0 0 0 6 一O 5
云 南元 江 岔 , g N 矿床 流 体 包 裹体 特 征 及 其 意 义
l f ui d o f Ch a h e c o pp e r de p o s i t i s a mi x t ur e lu f i d wh i c h p r o b a bl y c o n t a i n me t a mo ph r i c wa t e r , ma g ma t i c wa t e r, a t mo s p he ic r me t e o ic r wa t e r . Ke y wor ds: c ha h e c o p p e r ;f lu i d i nc l u s i o n s;o r e—f o r mi n g lu f i d p r o p e r t i e s;s o ur c e o f o r e—f o r mi n g lu f i d
收稿 E t 期: 2 0 1 5—0 2— 1 3 基金项 目:中国地 质 调查 局 计 划项 目 “ 西 南地 区主 要成 矿 带 铜铁 金 多 金 属找 矿 模 型与 勘 查 方法 技 术 综 合 研 究项 目 ( 1 2 1 2 0 1 1 3 0 9 5 5 0 0 ) ” ;中国核工业地 质局重点科研项 目( 编号 : 2 0 1 1 4 8 ;2 0 0 9 9 5 ) 作者简介 :王冶( 1 9 8 8 一) ,男 ,黑龙 江 巴彦人 ,硕 士研 究 生。主 要从 事 矿床 地球 化 学 方面 的研 究 。E — ma i l :3 1 6 6 2 2 4 2 6
As a c o ns e q ue n c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mi n e r a l g e o l o g y we c o n c l ud e t h a t t h e me t a l l o g e ni c
Ab s t r a c t :T o r e s e a r c h t h e m e t a l l o g e n i c f l u i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a h e 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Y u a n j i a n g ,
王 冶 徐争启 , 宋 昊 李 萍
(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与核资源工程 系,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 2 .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 室,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
摘 要 :为研究云南元江岔河铜 矿床成矿 流体 特征 ,通过 对流体 包裹体 的岩相 学 特征研 究发 现 ,
Yu nn a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e s t u d y o f p e t r o g r a p h i c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lu f i d i n c l u s i o n s, we in f d t h a t t he
岔河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分 以气液两相包裹 体为主 。包裹体 显微测温 数据表 明 ,成 矿期石英 流体包 裹体 均一 温 度 在 9 4—3 7 1 o C之 间 ,平 均值 为 1 7 6 o C,盐 度 ( N a C 1 的 质量 分 数 ) 介于 l 0 . 6 2 %~
1 9 . 6 2 %之间 ,说明成矿流体主要 以中 一 低温 、中等盐度 为特征 。从石英群体包裹 体成分分析结果
发现 ,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 以 N 为 主 ,c 0 、H : O、0 次之 的特点 ,与任何单一 流体成分 均不相
似 ,说 明成矿流体可能为一种混合流体 ;结合地 质特征 ,认 为变质水应 为主要成 矿流体 ,液相成
分以 s 0 : 一 为主,c l 一 次之,F 一 与c l 一 比值很低,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特征;N a / K 值在
2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N u c l e a r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G e o s c i e n c e s o f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C h i n a )
第2 2卷第 3期
o r e— f o r mi n g f l ui d i s ma i n l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wi t h me d i u m —l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mo d e r a t e s a l i n i t y, l o w d e n s i t y . Co mp o s i t i o n o f q u a r t g r o up i n c l u s i o ns s h o w t h a t , N2 i s d o mi n a t e i n v a p o ur p h a s e, CO2, H2 0,
W ANG Ye ,XU Zh e ng q i ,S ONG Ha o ,LI P i n g
( 1 .C o l l e g e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C h i n a ;
O2 i s s e c o n d. T hi s f e a t u r e i s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a n y s i n g l e c o mp o n e n t o f i n c l us i o n, wh i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mp l y t ha t t h e
1 4 0—1 9 0℃ ( a v e r a g e 1 7 6 o C) ,a n d t h e s a l i n i t y i s b e t w e e n 1 0 . 6 2 % ~1 9 . 6 2 % ,t h e s e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mi c r o s c o p i c t e mp e r a t u r e me a s u r e me n t d a t a o f q u a r t f o r me d d u 6 n g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h o mo g e ni z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i s b e t we e n 1 9 5. 8 ~ 21 2 o C h o we v e r ,i t i s ma i n l y c o nc e n t r a t e d b e t we e n i n
lu f i d i n c l us i o n s o f c ha h e c o p pe r d e po s i t b e l o n g t o g a s—l i q u i d t wo — p h a s e i nc l u s i o n . Th e i n c l u s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