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现状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失眠是指困难入睡、睡眠质量差以及早醒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中医对于治疗失眠有着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近年来在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中医理论研究进展1.睡眠调节理论根据中医学的观点,失眠常与气血不和、肝郁气滞等相关。
因此,中医重视通过调整气血运行,舒筋通络的方法来治疗失眠。
此外,中医也注重平衡心神、调节情绪,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2.针灸治疗研究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在失眠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脑中枢的活动,改善失眠症状。
例如,电针和温针可以调节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水平,而针刺海底、心兑等穴位可以改善失眠者的睡眠质量。
3.中草药治疗研究传统中草药配方在失眠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中草药配方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一些中草药如酸枣仁、丹参等也被证实具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
二、临床研究进展1.针触疗法针触疗法是一种组合了针灸和按摩的疗法,近年来在失眠治疗中被广泛研究。
研究显示,针触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失眠相关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2.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通过监测和训练患者的脑电波来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研究表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提高失眠患者的深睡眠比例,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改善睡眠质量。
3.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在失眠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心理疗法可以减少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睡眠质量。
三、基础研究进展1.分子机制研究2.脑机制研究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方法不一致、样本量较小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设计,提高研究质量。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精 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 障碍分 类与诊 断标 准 ( C C M D一 3 ) [ M] . 济南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

罨 7 B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 对照组为 4 % 2组 比较, 4, 5, 差异有显著 性 意义 <O 0) . 5 。王欣 [ 将 7 8 8例失 眠患者 随机分 为 2
组 。治 疗 组采 用 针 刺 治 疗 ; 照 组 采用 舒 乐 安 定 治疗 。3 对 个 疗程 后 观察 疗效 , 组 总有 效 率 9 % 照 组为 4% 治疗 4对 6 。2组 比
关键词
中图 分 类号 :2 6 2 R5.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4 6 5 (0 0 - 0 8 0 1 0- 8 2 2 1) 6 07 - 4 0 0
失 眠症 (n o n a是 一种 以失 眠为 主 的 睡 眠质 量不 满 I sm i) 意 状 况 , 他 症状 均 继 发 于 失 眠 , 括 难 以入 睡 、 眠 不深 、 其 包 睡 易 醒 、 梦 、 醒 、 后 不 易再 睡 、 时不 适 感 、 乏 , 白天 多 早 醒 醒 疲 或 困倦 。 眠可 引起 焦 虑 、 郁 , 恐 惧 心 理 , 导致 精 神 活 动 失 抑 或 并
针灸治疗失眠 综述

电针结合五行宫、徵调音乐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观察2008级针推七年制全希卓治疗失眠的针灸方法前言失眠的发生率,每年都在攀升。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27%的病人有睡眠方面的问题。
失眠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机体长期处于能量和营养消耗的状态。
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类的睡眠时间愈发缩短,睡眠质量亦降低,这种不健康的状态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治疗失眠的手段变的极其重要。
针灸治疗失眠的历史针灸疗法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对不寐一类的病证的针灸疗比药物治疗更丰富。
它结合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以及相兼病证等,确定其相应的治则或治法。
如《素问·刺热》中对肝热病引起的(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提出了“刺足厥阴、少阳”,以泻其热邪。
《灵枢·热病》对于热病引起的(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安,提出“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即刺肉分,用九针中的第六种针(员利针),在五十九个治疗热病的与肌肉有关的穴位上施针。
《灵枢·癫狂》对于狂证引起的少卧不饥等,提出了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苦下、少阴等处的穴位,选其充盛者针刺出血。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对于不寐一类的病证,在卷十二列有“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苟诸息有音及喘第三”一篇,与《内经》相比《甲乙经》则进一步扩大了不寐病证取穴的数量和范画,还分列可用于治疗不寐的隐白、太白、厉兑、太溪、肺俞、隔俞、期门、太冲、阴陵泉、太渊、天府、辄筋、章门、三里、攒竹、膺窗等多种俞穴,极大地丰富了不寐一类病证的针灸治疗内容。
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均在针灸治疗不寐方面有着各自的突破与发展。
建国以来,广大针灸工作者对不寐证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或致力于针灸的辨证分型取穴治疗研究,或致力于某些具有特殊治疗意义的腧穴的研究与发现,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
针灸治疗失眠50例疗效观察

失眠时一种持续相 当长时 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 不满意
的状况 , 常表现为 难 以入 睡 , 不能入 睡 , 维 持睡 眠困难 。过早
或间歇性醒来而导致 睡眠不足。中医学又称 之为“ 不寐” , “ 不 得眠” , “ 无眠” 等, 是一种常见病 、 多发病 。笔者近年来 应用针 灸治疗该病 5 O例 , 取 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 。
例, 女4 5例 , 年龄最小 2 O岁 , 最大 6 7岁 , 平均 4 9 岁, 病程最短
1 个月 , 最长 6 a 。
1 . 2 诊 断标 准 1 . 2 . 1 西医诊断 标准 参照 1 9 9 3年《 西 医神经 衰弱 的诊 断 标准要求 》 ① 以睡眠障碍为准一 的症 状 , 其他症 状均继发 于失
5 8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1 1 期
针灸治疗失眠 5 0 例 疗 效 观 察
李如祥 ,王艳 红。 ( 1 .云 南省禄 丰 县 中 医院 ,云 南 禄 丰 6 5 1 2 0 0 ;2 .云 南省禄 丰县人 民医院 ,云 南 禄 丰 6 5 1 2 0 0 )
1 . 2 . 2 中医诊断标准 参 照《 中医病证 诊断 疗效标 准 》 [ 1 ] 中
不寐 诊断标准拟定 , 以失眠 为主诉并 有下例 8项 中 5项 : ①头
晕② 头痛 ③多梦④倦怠⑤健忘⑥心悸⑦纳差⑧烦躁易怒 2 治疗 方法
2 . 1 取穴
主穴 : 安眠穴 、 百会 、 四神聪、 神 门、 照海 、 申脉 ; 辨
1 临床资料 1 . 1 一 般资料 2 0 1 1年 1 2月一2 O 1 2年 1 2月 , 对楚雄 州禄 丰县人 民医院 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 5 O例失眠患者 。其 中男 5
中医与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医与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的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在治疗失眠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和西医在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气血不足、心火上炎、肝阳亢盛等内在因素和情绪紧张、环境干扰等外在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失眠主要采用调理五脏六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失眠多选择草药、针灸等非药物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点。
草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远志、酸枣仁、黄连等药物,具有安神、降火、调理脾胃的功效。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对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用于治疗失眠。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失眠症状。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增加睡眠总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西医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探索了失眠的病因,并发展出了多种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咨询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西医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催眠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睡眠质量。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依赖性和药物耐受性等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是西医治疗失眠的一种非药物疗法。
该疗法通过改变失眠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长期效果较好。
咨询治疗主要包括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手段。
通过与失眠患者的交流和分析,咨询师能够找出失眠的深层次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研究发现,咨询治疗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中医与西医治疗失眠的展望中医和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表明,两种医学在治疗失眠方面各有优势。
失眠症的针灸治疗进展

症注 重辨 证 、选 穴及 所采用 的刺 激手 等 采 用项 丛刺 治疗 失 眠症 38例 , 用针刺结 合耳 压 治疗 失眠 症 122例 ,
法 ,能调 阴阳 ,通血 脉 ,交心 肾 ,临床具 总有 效率 92.1% ,结 果发现 针刺组 临 结果 :治 愈 45例 ,好 转 7O例 ,无效 7
难 ,睡而易 醒 ,甚 至彻夜 难安等 。随着 疗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 年人 。于先 会 等 将珍 珠母 和 丹参
社会 竞争 的加剧 ,压力不 断增加 ,生活 0.05)。杨静 等 采用针 刺 “安神 点” 各 10 g研粉 ,每晚睡前敷 于神 阙穴 ,连
治 疗 失 眠 症 133 例 ,总 有 效 率
例 ,有 效 18例 ,总有 效率 96.7%。粟 1.2 刺 络放 血 有 医者善 于运 用三 90.97% ,优于单 纯安眠药 舒乐安定 片
漩等 取颈夹脊及 四神聪等穴针 刺治 棱针在穴 位浅 刺放 血达 到泻 热 除烦 、 治疗 (P <0.05)。铁继 华 等” 运用
0.05)。丁维超 针刺 神门 、三 阴交穴 例 ,总有效率 96.0% ,与常规 针刺组 比 治疗失 眠症 32例 ,总有 效率 87.5% ,
为主辨证 治疗 失 眠症 84例 ,结 果 :治 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05)。 优 于 对 照 组 西 药 安定 片 治疗 (P <
效 12例 ,有效 10例 ,总有效率9O.0% , 中医全 息 疗 法 ,操 作 简便 ,刺 激量 持
1 单 纯治 疗
与对 照组 口服舒乐安定 片治疗 比较差 久 ,痛苦较少 ,针 刺时结合耳 穴治疗失
1.1 单 纯 针 刺 单 纯。齐 丽珍 眠症 ,大 多患者 比较认可 。魏 凡 运
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失眠[1]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
临床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在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中医认为本病[2]的病位在于心。
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者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心神不宁等均可导致失眠。
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西医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出现的不寐,亦可参照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中医针灸配合方药[3]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是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著显,副作用小,大大缓解失眠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步入正常轨道。
现就近5年来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张蕊等[4]为了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疗效,将55名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予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36%。
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的总分及各成份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
提示针刺对改善失眠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周章玲等[5]为了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将符合纳入标准、源于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脱落4例,最终头穴透刺组纳入32例,常规针刺组纳入34例。
头穴透刺组给予头穴透刺法,而常规针刺组则给予一般针刺疗法。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和睡眠结构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显示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3.5%(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