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30例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归脾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效果。
方法:从本院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之间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并平均分成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展开研究,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展开中治疗,试验组则选择归脾汤加减与针灸联合展开治疗。
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并比较。
结果:相比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展开治疗时选择归脾汤加减合并针灸展开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归脾汤加减;心脾两虚型失眠症;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有所增加,再加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患有失眠症的患者正逐年呈上升趋势。
长时间夜不能寐致使患者产生食欲减退以及情志不畅和精神萎靡等情况,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以往在治疗过程中多选择安神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其极易使患者产生严重副作用。
由于近几年中医中药方剂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
本研究主要选择归脾汤加减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展开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80例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展开研究,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29周岁、78周岁,平均(53.57±2.15)周岁;试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30周岁、78周岁,平均(54.21±2.16)周岁。
两组年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分析含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近期未服用精神类药物者;均自愿参加并经过对相关文件签署。
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1例

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1例刘龙【摘要】目的:评价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3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治疗组31例,传统针刺对照组31例,中药对照组31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
结果:治疗前后PS Q I积分及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冲击波针灸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优于中药对照组( P<0.05)。
总有效率冲击波针灸治疗组为90.32%,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7.10%,中药对照组为80.65%。
结论: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失眠症/针灸疗法;穴 ,巨阙;穴 ,心俞;冲击波【作者】刘龙【作者单位】西安航天总医院针灸科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失眠,指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睡眠障碍中较常见的类型。
为患者感到睡眠不足-包括时间、深度或恢复体力不足,临床上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续睡困难或早醒。
不但影响躯体功能恢复,削弱免疫机制,而且影响工作、学习效率以及人际关系,进而降低个人生活质量。
因此,切实探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整个社会以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冲击波针灸疗法具有无痛、无菌、安全、易控、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故此,笔者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采用冲击波针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门诊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共93例。
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对于病例的不同治法进行对照比较。
依据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纳入标准将符合的病例进行纳入,将合格的受试病例分为3组。
冲击波针灸治疗组3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4.17±3.3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1±0.5年。
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观察

睡 时间、 睡眠 时间、 睡眠效率 、 日间功能等均 有明显改善( P< 0 . 0 5 ) , 治疗组 P S Q I中各 因子的改善优 于对照组 ( P< 0 . 0 5 ) 。结
il f i a t e d t o H e i l o n g i f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H a r b i n ,1 5 0 0 0 1 , C h i n a )
t a l Di s o r d e r : Re s ul t s: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a s 9 2. 5 % i n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a n d 7 5%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S t a t i s t i ・
论: 温针 灸治 疗心脾 两虚型不寐具有较好 的治疗效果 。
关键 词 : 不寐 ; 心 脾 两虚 型 ; 针刺疗 法 ; 温 针 灸 中图分类号 : R 2 5 6 . 2 3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1 l一 0 0 3 9—0 3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w i t h w a r m e d n e e d l e o n i n s o m n i a w i t h s y n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36例

两 组 匹 兹 堡 睡 眠 质 量指 数评 分 比 较 , 组 治 疗 后 P Q 总 评 两 SI 分均有下降 , 与治 疗 前 比较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1 , 差 P 0 0 ) 提 示 两 组 患 者 的 睡 眠均 有 改 善 。 治疗 后 P Q 总 评 分 治 疗 组 低 SI 于 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提 示 治 疗 组 患 者 睡 眠 差 P< . 5 , 的 改 善优 于对 照组 。见 表 1 。 表 1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P Q 总评 分 比较 ( 4 ) SI - s
4 讨
论
失 眠 属 祖 国医 学 “ 寐 ” 畴 。 《 枢 ・ 惑 论 》 : 卫 气 不 范 灵 大 说 “
不 得 入 于 阴 , 留于 阳 , 于 阳 则 阳气 满 , 常 留 阳气 满 则 阳踽 盛 , 不得
张
婷 ( 9 1 , ,0 4年 毕 业 于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 学 本 18 一) 女 20 大
中 的诊 断 标 准 , 随机 分 成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 治 疗 组 3 6例 中 , 男 l , 2 6例 女 0例 ; 均 年 龄 (0 3± . ) ; 均 入 睡 时 间 4 5h 平 4. 26 岁 平 . 。
安全 性判 定 者 。
2 治疗 方法
2 1 对 照 组 .
医外洽杂志 2 1 与 2 笙 鲞笠 01 E
包括睡眠质量 、 睡时间、 眠时间、 入 睡 睡眠效 率、 睡眠障碍 、 眠 催
药 物 和 日间 功 能 障 碍 。每 个 成 分 按 0分 ~3分 计 分 。累 计 各 成 分得分为 PQ 总分 ( SI 0分 ~2 1分 )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睡 眠 质 量 越 ,
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取针灸 治 疗 。4个 疗 程 后 统 计 疗 效 示 临 床 痊 愈 9
例, 显效 1 例 , 2 有效 4 , 例 无效 5 , 例 显效率为 7 % , 0 总有 效率 为 8 . % 。刘 氏 将 心 脾 两 虚 型 失 眠 患 33 者6 0例 , 据数 字表 随机法 随机 分为 治疗组 和对 照 根
异 ( 0 0 )在 阿森斯 失 眠量 表评 分 、 眠率 和 脾 P< .5 , 睡 虚症状 量表 积分 方 面 均 有 显著 性 差 异 ( 0 0 ) P< .5 。 随访 2个 月 , 两组 复发率 比较 P> .5 无 显著 性 差 00 , 异 。李 氏等 将 7 0例 心脾 两 虚 型 失 眠患 者 随机 分 为 2组 , 3 。治疗 组采 用赵 氏雷火 灸及 针刺 治 各 5例 疗 , 照组 采用 单 纯 针刺 治 疗 。结 果 治疗 组 总有 效 对 率 9 .% , 照组 总有效 率 7 .% 。两 组 总有 效率 14 对 42
JA XIJ RNA R 1NG OU L OF T ADI I TONA HI L C NES ME C NE E DI I
心脾 两虚型失眠的针灸治疗研究进 展
★ 田盛华 刘艺琴 指导 : 李应昆 ( . 1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 都 60 7 ) 10 5
成都 607 ;. 105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3 6例 ; 照组 以 中药 归脾 汤加 减 治 疗 , 疗 组 在 对 对 治
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 临床 研 究结果 分析 2 1 针 刺及 其 配合疗 法研 究 .
・
7 ・ O
江西 中医药 2 1 年 9月第 9期 总 4 01 2卷第 3 5期 4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A study on treating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by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张海文(山东省邹平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邹平,256218)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32--04【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门诊接诊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
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虚、健忘、乏力、腹胀、便溏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r、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较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失眠;心脾两虚型;中医辨证治疗;睡眠质量【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心脾两虚型).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laboratory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including physical weakness, forgetfulness, fatigue, abdominal distension, loose stools, etc.)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or, NE and D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and 5-HT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SQI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P<0.05). Conclu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shows good effec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djust the level of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sleep.【Keywords】Insomnia; The Xinpi Liangxu typ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leep qualit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32.027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系指不充分睡眠或不完全睡眠,其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针灸治疗失眠50例疗效观察

失眠时一种持续相 当长时 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 不满意
的状况 , 常表现为 难 以入 睡 , 不能入 睡 , 维 持睡 眠困难 。过早
或间歇性醒来而导致 睡眠不足。中医学又称 之为“ 不寐” , “ 不 得眠” , “ 无眠” 等, 是一种常见病 、 多发病 。笔者近年来 应用针 灸治疗该病 5 O例 , 取 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 。
例, 女4 5例 , 年龄最小 2 O岁 , 最大 6 7岁 , 平均 4 9 岁, 病程最短
1 个月 , 最长 6 a 。
1 . 2 诊 断标 准 1 . 2 . 1 西医诊断 标准 参照 1 9 9 3年《 西 医神经 衰弱 的诊 断 标准要求 》 ① 以睡眠障碍为准一 的症 状 , 其他症 状均继发 于失
5 8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1 1 期
针灸治疗失眠 5 0 例 疗 效 观 察
李如祥 ,王艳 红。 ( 1 .云 南省禄 丰 县 中 医院 ,云 南 禄 丰 6 5 1 2 0 0 ;2 .云 南省禄 丰县人 民医院 ,云 南 禄 丰 6 5 1 2 0 0 )
1 . 2 . 2 中医诊断标准 参 照《 中医病证 诊断 疗效标 准 》 [ 1 ] 中
不寐 诊断标准拟定 , 以失眠 为主诉并 有下例 8项 中 5项 : ①头
晕② 头痛 ③多梦④倦怠⑤健忘⑥心悸⑦纳差⑧烦躁易怒 2 治疗 方法
2 . 1 取穴
主穴 : 安眠穴 、 百会 、 四神聪、 神 门、 照海 、 申脉 ; 辨
1 临床资料 1 . 1 一 般资料 2 0 1 1年 1 2月一2 O 1 2年 1 2月 , 对楚雄 州禄 丰县人 民医院 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 5 O例失眠患者 。其 中男 5
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疗效观察

4 小 结
目前对瘢痕疙瘩的外治法多为零 散的单方 、 验方 。应严格
[ 2 ] 唐 ・孙 思 邈 编 .备 急 千 金 要 方 [ M]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文章 编 号 : 1 O O 7 —2 3 4 9 ( 2 0 1 3 ) O 7 一O O 4 7 —0 2
心脾两 虚者 ; ( 3 ) 年龄在 1 8 ~6 5周岁者 ; ( 4 ) 受试者 自愿参 加 临床研究 , 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者。 1 . 4 排 除标准 ( 1 ) 凡 是全身性 疾病 如疼痛 、 发热 、 咳嗽 、 手
两虚证 者 ; ( 5 ) 既 往 有 晕 针情 况 发 生 者 ; ( 6 ) 妊 娠 或 准 备 妊
娠者 。
物来 控制 症状 , 但服 药期 间易 出现宿醉效 应 、 遗忘效 应 ; 长期
使 用 易产 生耐 受性 、 成 瘾性 ; 停药 时易 出现 药 物截 断综合 症 等, 其毒 副作用严重 , 已成 为困扰 国 内外 医学专 家的难题 。而 针灸治疗失眠 的有效性及毒 副作 用小的独特 优势 日益 受到 国 内外 同行 的认可 。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3 0例均为 门诊 患者 , 其 中男 9 例, 女 2 1
等精 神症状 。长期 失眠者 会导 致多 脏器 系统疾 病 , 如消化 系
统功能 障碍 、 心脑血 管 系统 疾病 、 生殖 系统 疾病等 , 严重 影响
患者的社会功 能。 目前 , 多数 患者 服用 中枢 神经 系统镇 静药
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 精神 病 患者 ; ( 4 ) 中医辨证 不属 于心脾
2 治疗方法 穴取百会 、 印堂 , 双侧安 眠 、 神 门、 足三 里、 三 阴交 、 照海 , 常规消毒 , 选取 0 . 3 5 m mX4 0 an r ]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 刺入上 述穴位 , 接 G 6 8 0 5型治疗仪 , 连续 波 , 刺激量 以患 者能 忍受为 度, 通电 3 0 mi n , 每 日1 次, 1 O次 1个疗程 。于每 日下 午3 ~5 点进行针刺治疗 。1 个 疗程后进行疗 效观察 。 3 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门(双)、内关(双)、心俞(双)、脾俞(双)、三阴交(双)、足 三 里(双)。 穴 位 常 规 消 毒 ,选 取 直 径 0.30 mm,长 25 mm 华 佗 牌 针 灸 针 ,进
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 每周连续治疗 5 次,休息 2 d,10 次为 1 个疗程,4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30 例病例治疗后临
2010年 第 11 卷 第 5 期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睡眠质量 2.67±0.66 1.57±0.77
5.92 <0.01
表 1 治疗前后 PSQI 各成分及总分评分比较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来自睡眠障碍1.77±1.01 0.97±0.61
3.72 <0.01
2.80±0.41 1.77±0.9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 例病例均来源于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 例,女
18 例,年龄 23 岁~57 岁,病程 10 个月~15 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 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CCMD-3)失眠症诊断标 准 [2]: 难 以 入 睡 、 睡 眠 不 深 、 易 醒 、 多 梦 、 早 醒 、 醒 后 不 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 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 下降,妨碍社会功能;每周至少发生 3 次,并持续 1 个月以上;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 发性失眠。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学》[3]中不寐的心 脾两虚型辨证,本证型多因思虑劳倦,操劳太过,损 伤心脾,气血虚弱而致。 多表现为难寐易醒,心悸健
2 治疗方法
30 例病例均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 安 眠 (双 )、神 门 (双 )、内 关 (双 )、 心 俞 (双 )、 脾 俞 (双 )、 三 阴 交 (双)、足三里(双)。 穴位常规消毒,选取直径 0.30 mm,长 25 mm 华佗牌针灸针 (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 产),进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 每周连续治疗 5 次, 休息 2 d,10 次为 1 个疗程,4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计算治疗前后各项
评分及总分比较。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 则 》[5]制 定 :临 床 痊 愈 :睡 眠 时 间 恢 复 正 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 6 h 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 充沛。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 3 h 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 不足 3 h。 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3.2 疗效观察
床痊愈 9 例,显效 12 例,有效 4 例,无效 5 例,显效率为 70%,总有效率为 83.3%。 结论: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 症疗
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心脾两虚型;失眠症
中 图 分 类 号 :R256.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671- 0258( 2010) 05- 0036- 02
参考文献 [1]胡慧. 针灸治疗失眠[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3)[M]. 3 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3]徐恒泽. 针灸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4. [4]Buyses D J,Reynolds C F,Monk T H,et al. The Pittsburgh sleep-
短病程,提高疗效。 丁桂儿脐贴经皮治疗作用持久,使用方便,患儿更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丁桂儿脐贴;中西医结合
中 图 分 类 号 :R512.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671- 0258( 2010) 05- 0037- 02
病毒性肠炎为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 其中轮状 病毒为最主要的病原体,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抗轮状 病毒药物[1]。 以往多采用口服及静脉给药,疗程长且
30 例病例治疗后临床痊愈 9 例, 显效 12 例,有 效 4 例,无效 5 例,显效率为 70%,总有效率为 83.3%。 治疗前后 PSQI 评分比较,结果见表 1。
[作者简介]韩纪琴,女,主治医师,在读硕士,从事针灸推拿临床与科研 [收 稿 日 期 ]2010-06-19
36
临床研究与经验
2010 Vol.11 No.5
临床研究与经验
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 30 例疗效观察
韩纪琴 1,2,董虹凌 2 (1.宁夏区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针灸科,宁夏 石嘴山 753600; 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 例病例均采取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双)、
散口服、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用 丁 桂 儿 脐 贴 治 疗 ,1 次/d,4~5 d 为 1 个
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8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5.3%,两组病
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方面有较好的优势,能缩
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肢倦,易汗出,舌淡苔 薄白,脉细弱。 1.2.3 纳入标准 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明 确;年龄 18 岁~65 岁;对研究 人员的治 疗和评价有 良好的依从性; 根据患者所服用的镇静催眠药物的 半衰期来确定纳入病例洗脱期的长短,大多为 3 d~ 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7 分。
5.74 <0.01
2.57±0.50 1.30±0.53
9.44 <0.01
1.83±0.79 1.27±0.91
2.58 <0.05
日间功能 2.40±0.72 1.67±0.76
3.83 <0.01
(分 ,x±s)
总分 16.13±2.11 8.53±2.96
11.46 <0.01
由表 1 可以看出, 治疗后 PSQI 中的 5 个因子 及总分均较治疗前评分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比 较有统计学 意义(P<0.01);睡眠障 碍因子与治 疗前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说明 针灸治疗心 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能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 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及改善睡眠质量,缓解 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
37
4结论
本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治 疗旨在补脾益气,养心安神,调和阴阳气血。 头为诸 阳之会,取百会以调阴阳,使头部气血流畅;安眠为 特效经验穴,可安神,调睡眠;四神聪镇静安神;取心 经原穴神门调理心气、宁心安神;手厥阴心包经八脉 交会穴之内关,能调和气血,气血调则神安;心俞配
脾俞能补心益脾;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气机,使心 安而不寐除。临床观察结果证明,本组穴位治疗心脾 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在以后的工作中需扩大样 本量,规范试验方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为临 床针灸治疗失眠症提供理论依据。
不易被小儿接受。 我科于 2006 年-2009 年本地区病 毒性肠炎流行期间,共收集小儿病毒性肠炎 300 例, 其中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丁桂儿脐贴经皮给
[基 金 项 目 ]山 西 省 高 等 学 校 科 技 项 目 (200811037 );山 西 省 卫 生 厅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200811037 ) [作者简介]牛红英,女,主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收 稿 日 期 ]2010-07-03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Psychiatric Research,1989,28(2):1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1993 :186-187.
失眠症在临床上以经常不得安睡为主要特征, 病情可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 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可彻夜不眠。 失眠 长久不愈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状,严 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根据 2002 年全球 失眠调查显示,中国约有 43.4%的人患有失眠,其中 仅 21%的失眠患者就诊,73%的患者 从未服过药 物 或采用其他方法改善睡眠[1]。 如何有效预防与提高 睡眠质量, 已成为现代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 自 2009 年以来,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运用针灸 治疗 30 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 ,疗效显著,现报 道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 150 例疗效观察
牛红英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1)
摘要 目的:探讨丁桂儿脐贴经皮给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全部病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
西医综合治疗配合丁桂儿脐贴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各 150 例。 对照组给予蒙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