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症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睡
眠障碍疾病。
中老年人群是失眠症高发人群之一,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存
在睡眠药物依赖、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手段,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医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中。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刺治疗中
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可
能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
组和对照组。
2. 研究对象:从中老年失眠症患者中筛选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60-80岁,符合失眠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针刺组按照经典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
用安慰剂治疗。
每组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30分钟。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失眠指数,抑郁情绪评分,脑电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情况。
四、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可
行性,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提供更好的指
导和治疗思路。
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程柳;肖地金;章艳;章甜;夏雷翔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4(21)9
【摘要】失眠是一种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针刺治疗失眠具有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等独特优势。
临床上针刺治疗失眠不仅可单独使用,还能结合各种中医的各种复合手法进行综合治疗。
此外,针刺的时间、穴位、方法等因素都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
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相关文献,将从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失眠的效果,以及影响临床效果的作用因素等方面来概述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通过总结发现针刺治疗失眠具有效果突出,无不良反应,易于实施等特点。
【总页数】5页(P63-66)
【作者】程柳;肖地金;章艳;章甜;夏雷翔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1
【相关文献】
1.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3.推拿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为主针刺治疗轻中度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4.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临床研究进展
5.针刺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

1 2 3 穴 位 注射 ..
史玲等 ¨ 取 足 三里 、 阴 交 穴 位 注 射 天 麻 素 注 射 液 , 疗 三 治
向对侧 口角方向进 针 0 8寸 。轻捻转 , . 得气后 留针 3 i, 0mn 留针
期 间 每 1 i 针 1 。每 日 1次 , 次 3 i 6 i, 期 0mn行 次 每 0m n~ 0mn 星 日休 息 1 , 为 1 程 , 有 效 率 9 .0 。王 海 波 取 百 会 4周 d 疗 总 19 % 向后 平 刺 , 留针 至 次 日清 晨 , 不行 针 。肝 郁 化 火 者 加 风 池 、 间 ; 行 痰 热 内 扰 加 足 三 里 、 隆 ; 虚 火 旺加 太溪 、 池 ; 脾 两 虚 加 足 丰 阴 风 心 三里、 内关 。总 有 效 率 9 . 0% 。王 鸿 雁 J高 建 平 等 则 以 74 、 神门为主穴 , 合辨证配穴治疗失眠 , 结 均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1 12 .. 经 验 穴 取 穴 法
组4 0例患者 , 有效率 9 .0%。张小兵 钊运用 当归 注射液 总 50
穴 位 注射 安 眠穴 ( ) 三 阴 交 ( ) 神 门穴 ( ) 治疗 组 16 双 、 双 、 双 , 5 例 中, 愈 9 痊 8例 , 好转 5 2例 , 效 6例 , 有 效 率 9 . 5% ; 口 无 总 61 与
显 效 10例 , 转 3 例 , 效 9例 , 效 率 9 .0 。朱 少 华 Lj 4 好 1 无 有 50 % l I 采 用 针 刺 供 血 ( 池下 15寸 ) 安 眠 ( 风 与 风 池 连 线 的 中 点 ) 风 . 、 翳 2穴 , 针 得 气 后 , 用 疏 密 波 , 等 刺 激 强 度 , 次 2 i , 进 选 中 每 0m n 总 有 效率 9 .O% 。 79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2 0 0 7 年 ̄2 0 1 2年针灸治疗失眠症 的文献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治疗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 多数研究 者采 用针刺联 合疗 法 , 有 些 研究者则 采用单 一疗法 , 或采用 针法、 或采用灸法 , 或采 用其
整 阴阳, 交通一身 阴阳之气 。通过检索资料 , 临床研究者在 采 用调整 阴阳跷脉时 , 都采用泻 申脉 、 补照海的方法 。心脾两 虚 型加心腧 、 脾腧, 心 肾不交 型加 心腧 、 肾腧 , 肝郁 化 火 型加 太
中图分类号 : R 2 4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O 7 —2 3 4 9 ( 2 0 1 3 ) 0 6 一O o 6 2 一O 3
脏腧中选取 1 ~2个 穴位 为主 , 其余五脏 俞实施 补法或 泻法 。 对照 组 采 用 针 刺 常 规 方 法 , 背 腧 穴 组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E 1 4 ] 程雯 . “ 荆防汤” 内服加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 1 5 0 例[ J ] . 江苏 中医
药, 2 0 1 0 , 4 2 ( 1 2 ) : 7 9  ̄7 9 .
6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6 期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研 究 进展 与分 析
方超 君 ,陈 云 飞△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岳 阳中西 医结合 医院 ,上 海 2 0 0 4 3 7 )
摘 要: 本文通过搜 索 2 0 0 7年  ̄ 2 0 1 2年 中英 文数 据 库 关
冲, 行间, 肝俞 , 痰热 内扰型加丰隆 、 公孙 。尹红博_ 1 0 _ 将1 2 0例
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泻 申脉组 , 补照海组 , 泻 申脉补泻 申脉组针 刺双侧 申 脉, 行捻转泻法 ; 补照海组针刺双侧照海 , 行 捻转补法 ; 泻申脉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

罨 7 B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 对照组为 4 % 2组 比较, 4, 5, 差异有显著 性 意义 <O 0) . 5 。王欣 [ 将 7 8 8例失 眠患者 随机分 为 2
组 。治 疗 组采 用 针 刺 治 疗 ; 照 组 采用 舒 乐 安 定 治疗 。3 对 个 疗程 后 观察 疗效 , 组 总有 效 率 9 % 照 组为 4% 治疗 4对 6 。2组 比
关键词
中图 分 类号 :2 6 2 R5.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4 6 5 (0 0 - 0 8 0 1 0- 8 2 2 1) 6 07 - 4 0 0
失 眠症 (n o n a是 一种 以失 眠为 主 的 睡 眠质 量不 满 I sm i) 意 状 况 , 他 症状 均 继 发 于 失 眠 , 括 难 以入 睡 、 眠 不深 、 其 包 睡 易 醒 、 梦 、 醒 、 后 不 易再 睡 、 时不 适 感 、 乏 , 白天 多 早 醒 醒 疲 或 困倦 。 眠可 引起 焦 虑 、 郁 , 恐 惧 心 理 , 导致 精 神 活 动 失 抑 或 并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进一步验证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
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探索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规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评估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集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记录了治疗措施的具体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
在疗效观察阶段,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研究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不深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失眠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采用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的方式。
例如,夜交藤在治疗失眠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夜交藤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白芍、曲直、当归、郁金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中。
2.针灸治疗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也在失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睡眠周期。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心脾、神阙等。
此外,针灸也可以结合热敷、按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中医理论应用于失眠治疗研究进展:中医有“心为主宰,肝生郁”、“心神不宁则眠不宁”等理论,用于指导失眠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理论提出了针对失眠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例如肺胃热盛型失眠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以采用养心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失眠的症状,西药可以辅助调整睡眠质量。
研究还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眠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5.中医药辅助治疗失眠研究进展:除了中药和针灸,中医药还可以辅助治疗失眠的其他疗法。
例如,中韩药灸疗法结合艾灸和中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瑜伽、中医营养治疗等也是辅助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中药、针灸、中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和机制。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发泡疗法及多种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思考。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
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29T16:32:13.2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张赫然[导读] 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天津中医药大学 300193 摘要:失眠在临床病症中十分常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失眠人群逐渐扩大,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现阶段,服用安眠药是治疗失眠最常见的手段。
但据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其身心健康。
鉴于上述,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针灸;失眠;临床;研究进展
失眠这一病症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将其视为“睡眠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的失眠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与人们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
在中医领域,常将失眠称之为“不寐”,表现为长时间无法入睡、易醒、彻夜不寐等特征,同时伴有身体乏累、反应迟钝、萎靡不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1]。
1.失眠病因病机分析数年来,医学专业普遍认为七情内伤是失眠的主要原因,涉及肾、肝胆、心脾等脏腑,阴阳失调。
由此可见,对于顽固性失眠而言,阴阳失衡才是关键与核心所在。
近年来,很多中医都对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虽然导致失眠的因素众多,但不外乎虚、实两种。
在神经学领域中,认为人脑存在两个关联系统,其中一个控制睡眠,而另一个则引起觉醒,这一过程实则也是中枢结构不断活动的结果。
由于心理和病理都可能会对导致上述两个系统失衡,因此,也就产生了人们所说的“失眠”。
2.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2.1针灸治疗特点分析有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技术对93种古医学书籍中提到的针灸治疗失眠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并总结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特点:即循经一般取穴脾胃经、膀胱经;分部取穴通常以小腹、背部、头部等为主。
2.2选穴现代针灸治疗失眠一般取穴心、肝、肾,常用穴位如太冲穴、百会穴、神门穴、申脉穴、印堂穴、照海穴等等。
对上述进行归纳,主要分为经验取穴和辨证取穴[2]。
2.2.1辨证取穴对照组患者取百会穴、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神庭穴以及内关穴,研究组在取上述穴位的基础上结合证型配穴,脑型加上星、印堂、肾俞;肝胆型加太冲、太阳、风驰;肾型加关元、太溪。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89%,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82.87%,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2.2.2经验取穴目前,还有很多医生会选择阴阳跷脉以及其他的方式来治疗失眠,实践过程中,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取申脉穴、照海穴等,对照组患者取除申脉穴、照海穴的其他穴位,在经过3个疗程之后,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7.89%,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79.56%,两者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还有医学人员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研究组患者,主要以补照海、泻申脉为主,同时配合辩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辩证分型取穴治疗,在经过3个疗程之后,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7.56%,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68.56%,治疗效果差距显著[3]。
2.3常见针刺方法 2.
3.1常规针刺法常规针刺法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留针时间一般需保持在30分钟左右,每天实施一次。
实践中,将失眠患者随机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表面: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95%,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45.32%,差异显著。
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进行了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率高达71.36%,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32.95%,且研究组患者的深睡眠时间、睡眠总时长等均好于对照组,如此也更加凸显了针刺法在治疗失眠方面的重要价值。
2.3.2电针法主要是通过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在毫针的作用之下对人的失眠疾病进行治疗。
该治疗方式实现了电生理效应和毫针的有效结合,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在治疗老年失眠方面,电针法+药物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能够大幅度提升来年人的睡眠质量,提升其生活品质[4]。
2.3.3缇阵法主要用于按压人的学位和经脉,但通常不刺入皮肤。
据相关研究表明,将65例失眠患者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缇阵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舒乐安定法进行治疗,治疗3周之后,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97.65%,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78.52%,差异显著。
此外,相比于西药治疗,缇阵法治疗失眠综合效果更佳,成功率高,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2.3.4综合疗法所谓“综合疗法”,主要是以一种治疗方式为主,并辅助其他治疗方式的方法,在临床上常用于顽固性失眠病症的治疗工作中。
例如,在以针灸和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中,配合心理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更佳显著。
3.针刺时间控制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目前并未对临床上的失眠治疗时间做出明确规定。
据相关人员的大量研究表明:发现相比于一天当中的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的治疗效果更佳,但也有研究人员提出异议,认为时间的选择并不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目前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5]。
结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报道上来看,传统针灸疗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且综合治疗方法也十分常见,但不管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是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实践中,治疗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提升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使其快速摆脱失眠的阴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生活。
参考文献:
[1]唐羽,张镭潇,胡幼平,等.近5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7):143-145.
[2]奚玉凤,邹婷.近年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进展(摘要)[C]//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2017.
[3]惠茹婷,张镭潇,唐羽,等.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6(12):58-61.
[4]罗本华.从不同观察指标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4(12):972-977.
[5]吕计宝,蒙珊,黄荣宁.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5,20(1):5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