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

1 2 3 穴 位 注射 ..
史玲等 ¨ 取 足 三里 、 阴 交 穴 位 注 射 天 麻 素 注 射 液 , 疗 三 治
向对侧 口角方向进 针 0 8寸 。轻捻转 , . 得气后 留针 3 i, 0mn 留针
期 间 每 1 i 针 1 。每 日 1次 , 次 3 i 6 i, 期 0mn行 次 每 0m n~ 0mn 星 日休 息 1 , 为 1 程 , 有 效 率 9 .0 。王 海 波 取 百 会 4周 d 疗 总 19 % 向后 平 刺 , 留针 至 次 日清 晨 , 不行 针 。肝 郁 化 火 者 加 风 池 、 间 ; 行 痰 热 内 扰 加 足 三 里 、 隆 ; 虚 火 旺加 太溪 、 池 ; 脾 两 虚 加 足 丰 阴 风 心 三里、 内关 。总 有 效 率 9 . 0% 。王 鸿 雁 J高 建 平 等 则 以 74 、 神门为主穴 , 合辨证配穴治疗失眠 , 结 均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1 12 .. 经 验 穴 取 穴 法
组4 0例患者 , 有效率 9 .0%。张小兵 钊运用 当归 注射液 总 50
穴 位 注射 安 眠穴 ( ) 三 阴 交 ( ) 神 门穴 ( ) 治疗 组 16 双 、 双 、 双 , 5 例 中, 愈 9 痊 8例 , 好转 5 2例 , 效 6例 , 有 效 率 9 . 5% ; 口 无 总 61 与
显 效 10例 , 转 3 例 , 效 9例 , 效 率 9 .0 。朱 少 华 Lj 4 好 1 无 有 50 % l I 采 用 针 刺 供 血 ( 池下 15寸 ) 安 眠 ( 风 与 风 池 连 线 的 中 点 ) 风 . 、 翳 2穴 , 针 得 气 后 , 用 疏 密 波 , 等 刺 激 强 度 , 次 2 i , 进 选 中 每 0m n 总 有 效率 9 .O% 。 79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2 0 0 7 年 ̄2 0 1 2年针灸治疗失眠症 的文献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治疗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 多数研究 者采 用针刺联 合疗 法 , 有 些 研究者则 采用单 一疗法 , 或采用 针法、 或采用灸法 , 或采 用其
整 阴阳, 交通一身 阴阳之气 。通过检索资料 , 临床研究者在 采 用调整 阴阳跷脉时 , 都采用泻 申脉 、 补照海的方法 。心脾两 虚 型加心腧 、 脾腧, 心 肾不交 型加 心腧 、 肾腧 , 肝郁 化 火 型加 太
中图分类号 : R 2 4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O 7 —2 3 4 9 ( 2 0 1 3 ) 0 6 一O o 6 2 一O 3
脏腧中选取 1 ~2个 穴位 为主 , 其余五脏 俞实施 补法或 泻法 。 对照 组 采 用 针 刺 常 规 方 法 , 背 腧 穴 组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E 1 4 ] 程雯 . “ 荆防汤” 内服加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 1 5 0 例[ J ] . 江苏 中医
药, 2 0 1 0 , 4 2 ( 1 2 ) : 7 9  ̄7 9 .
6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6 期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研 究 进展 与分 析
方超 君 ,陈 云 飞△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岳 阳中西 医结合 医院 ,上 海 2 0 0 4 3 7 )
摘 要: 本文通过搜 索 2 0 0 7年  ̄ 2 0 1 2年 中英 文数 据 库 关
冲, 行间, 肝俞 , 痰热 内扰型加丰隆 、 公孙 。尹红博_ 1 0 _ 将1 2 0例
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泻 申脉组 , 补照海组 , 泻 申脉补泻 申脉组针 刺双侧 申 脉, 行捻转泻法 ; 补照海组针刺双侧照海 , 行 捻转补法 ; 泻申脉
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失眠方法研究

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失眠方法研究摘要: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大部分慢性疾病均和失眠密切有关,现今失眠问题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怎样选择一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成了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中医内科中,失眠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失眠症。
本文首先对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就针灸结合中药常见疗法进行探讨,最后针对两种主要类型失眠症给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失眠对失眠而言,针灸治疗无任何副作用,同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坏的影响,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目前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在国内针灸作为传统医学,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多,体系相对健全。
在国外针灸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少,且大多采用电针进行治疗,总体持保守态度,应用不广泛。
对针灸治疗失眠症给予足够重视,深入了解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相关情况,便于健全针灸治疗体系、丰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一、中医治疗失眠概述中医治疗失眠的病理机制是阴阳失交、阳盛阴衰;中药治疗失眠具有养血生津、疏肝解郁等效果,加之针灸治疗,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中,多以安神宁心、调理踽脉为原则;八脉交会穴取申脉穴、照海穴,心经原穴取神门穴、心藏神穴,督脉取百会穴,以此达到安神宁心助眠的效果。
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多数学者将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等,可采用清热化痰、滋阴补肾、宁心安神、活血调营、健脾和胃、调和肝脾、消食化积等方法予以治疗,以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治疗进展中,推拿治疗失眠多以安神、养心为主,通过手法刺激,对体表特定部位予以刺激,进而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具有适用性与安全性的特点,最后将信息传递至相关脏器中,以此达到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与效率。
与此同时,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时候,必须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变化予以调整,从而有效达到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

罨 7 B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 对照组为 4 % 2组 比较, 4, 5, 差异有显著 性 意义 <O 0) . 5 。王欣 [ 将 7 8 8例失 眠患者 随机分 为 2
组 。治 疗 组采 用 针 刺 治 疗 ; 照 组 采用 舒 乐 安 定 治疗 。3 对 个 疗程 后 观察 疗效 , 组 总有 效 率 9 % 照 组为 4% 治疗 4对 6 。2组 比
关键词
中图 分 类号 :2 6 2 R5.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4 6 5 (0 0 - 0 8 0 1 0- 8 2 2 1) 6 07 - 4 0 0
失 眠症 (n o n a是 一种 以失 眠为 主 的 睡 眠质 量不 满 I sm i) 意 状 况 , 他 症状 均 继 发 于 失 眠 , 括 难 以入 睡 、 眠 不深 、 其 包 睡 易 醒 、 梦 、 醒 、 后 不 易再 睡 、 时不 适 感 、 乏 , 白天 多 早 醒 醒 疲 或 困倦 。 眠可 引起 焦 虑 、 郁 , 恐 惧 心 理 , 导致 精 神 活 动 失 抑 或 并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进一步验证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
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探索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规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评估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集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记录了治疗措施的具体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
在疗效观察阶段,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研究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

痛感为度 。操作者 7 %乙醇棉球消毒操作区 ,用王不 留行籽贴 5 压双侧耳穴 ,并不 断按压穴位 ,注意刺激强度 ,至耳部 发热 、
酸 、胀 、微痛 为宜 。贴压期 间嘱患者每 日自行按揉 2 ~3次 , 每次 1 mi,睡前再按揉 1 mi;每贴压 1次 ,可在耳穴  ̄2 n  ̄2 n 上放置 3 ,每贴压 5次为 1 d 个疗程 ,疗程 问休 息 1 d ~2 ,再进 行下一疗程 ,两耳交替进行。结果本组痊愈 2 4例 ,有 效 6 , 例 无效 1例 ,1 患者 自动放弃,总有效率为 9 %。罗志平等【 例 4 7 】 取耳穴心 、神 门、脑、枕 、肾为主 穴。肝郁化火配肝 区;心胆 气虚配 内分泌 ,轻症 用耳穴压 籽法,中症用锨针法 ,重症用毫 针法 , 左右交 替使 用。 结果 3 7例 中, 6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 .%。 3 6
l , 碍 社会功能 , F降 妨 已成 为 全 世 界 最 关 注 的难 治 性 疾 病 之 一 。
在 当今应用镇静催 眠药疗效 尚不 分理想 的情况下 ,针灸疗法 不失为一种无毒 副作 用的有帮助的疗法 ,被称 为 “ 绿色疗法 ” , 逐渐被失眠 患者所接 受。查阅 国内近年来 的中医文献 ,报道针 灸治疗失眠 的文 章有上百篇之多,均有不 同程度的肯定疗效 ,
疗 程 间 休 息 2天 。7 8例 患者 中 , 治 愈 4 8例 , 占 6 . % ;好 转 1 5 2 7例 , 占 3 . 46 %; 无 效 3例 , 占 39 . %。 总 有 效 率 达 9 . 。 61 %
伤肾 ,肾水不能上济 于心 ,心火独 炽,心肾小交;体质虚弱 , 心胆气虚 ;饮食不节 ,宿食停滞 ,胃不和则卧不安 。上述 因素 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 心神失于濡养、温 煦,心神不安 ,而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不深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失眠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采用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的方式。
例如,夜交藤在治疗失眠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夜交藤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白芍、曲直、当归、郁金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中。
2.针灸治疗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也在失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睡眠周期。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心脾、神阙等。
此外,针灸也可以结合热敷、按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中医理论应用于失眠治疗研究进展:中医有“心为主宰,肝生郁”、“心神不宁则眠不宁”等理论,用于指导失眠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理论提出了针对失眠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例如肺胃热盛型失眠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以采用养心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失眠的症状,西药可以辅助调整睡眠质量。
研究还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眠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5.中医药辅助治疗失眠研究进展:除了中药和针灸,中医药还可以辅助治疗失眠的其他疗法。
例如,中韩药灸疗法结合艾灸和中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瑜伽、中医营养治疗等也是辅助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中药、针灸、中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和机制。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发泡疗法及多种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思考。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
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5 —
1 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1. 1 体针疗法 针灸治疗失 针灸治疗历史悠久 , 随着医 学 的 不 断 进 步 , 眠 症 体 系 也 在 不 断 完 善, 体 针 疗 法 为 国 内 针 灸 常 用 方 式。 据有关文献报道 , 侯春英等采 用 平 补 平 泻 手 法 治 疗 失 眠 症 , 主要针刺患者百会 、 四神聪 、 安 眠、 神 门、 三 阴 交、 太 溪 等 穴, 1] 。 同时配合 加 减 取 穴 方 式 , 有 效 改 善 失 眠 患 者 临 床 疗 效[ 侯春英等采用体针疗法治疗 1 痊愈6 5 0 例 失 眠 症 患 者, 4例 , , ( 好转 7 总有效率为 9 证明体 7例( 4. 0% , 4 2. 7% ) 5 1. 3% ) 针疗法临床疗效明显 。 目前 , 由于现阶段人群社会 压 力 较 大 , 大部分患者失眠 情况不尽相同 , 不同年龄段患 者 也 表 现 出 较 大 差 异 , 体针疗 法的临床应用 也 各 有 不 同 。 李 滋 平 等 以 针 刺 百 会 、 神庭为 主穴治 疗 失 眠 症 患 者 1 辨 证 加 减: 心 脾 两 虚 者, 增加 1 0 例, 2] 3] ; ; 足三里 、 内关穴 [ 增加太溪 、 大陵穴 [ 阴虚火旺盛者 , 肝火 [ 4] 上扰 者 , 增 加 行 间、 太 冲 穴 。 经 治 疗, 治愈患者6 7例 ( , , , 显效 2 有效 1 总有效 6 0. 9% ) 2例( 2 0. 0% ) 2例( 1 0. 9% ) 率为 9 1. 8% 。 2 头针疗法 1. 失眠症主要由 于 神 经 作 用 异 常 , 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 , 。 及睡眠 造成新陈代谢紊乱 根 据 失 眠 症 的 具 体 发 病 部 位 , 部分医疗人员 采 用 头 针 疗 法 治 疗 失 眠 , 效 果 显 著。 文 献 结 果表明 , 吴九伟等对患者实施 林 氏 头 皮 针 之 额 五 针 治 疗 后 , 患者康复情况较好 , 总有效率达9 见 效 快, 无副 0. 0% 以 上 , 作用 , 复发率低 。 同时 , 考 虑 到 现 阶 段 的 上 班 族、 老 年 患 者 居 多, 龚玉林 等对头针疗法进 行 改 进 , 主 要 取 患 者 风 池、 额 中 线、 颜后线 为主 , 配 合 双 侧 三 阴 交、 神 门、 内 关、 左 申 脉、 右 照 海, 对5 6 例患者进行针灸 治 疗 。 经 治 疗 , 治疗总有效率达8 9. 2 9% , 疗效肯定 。 由于头 针 疗 法 取 穴 部 位 比 较 特 殊 , 在原有基础 5] 。 上进行深入研究 , 相信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
: / D . O I 1 0. 1 1 9 5 4 t c t 2 0 1 5 0 8 0 1 7 y y y
针灸治疗失眠症具有良好的临床 大量文献研 究 表 明 , 疗效和应用前 景 。 中 医 学 认 为 针 灸 具 有 疏 通 经 络 、 调和阴 阳、 扶 正 祛 邪 的 作 用,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具有调节神经体 液、 提高免疫功能 、 激 发 调 动 和 增 强 机 体 抵 抗 力 等 作 用, 为 治疗失眠 的 较 好 选 择 。 由 于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效 果 比 较 理 想, 且避免大量服药带来的负 面 影 响 , 因此临床积极采用针 灸治疗方案 , 应 用 广 泛。 本 文 对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 研 究 文 献进行综述 , 现报道如下 。
[ ] 于乃兰, 于兰馥. 滇南本草 [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 M] . 1 兰茂著. , : 社2 0 0 42 5 0. [ ] 成都: 四川人 四川中药志 ( M] . 1)[ 2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 民出版社, 1 9 7 9: 2 9 6. [ ] 福 州: 福建人民出版 福 建 药 物 志[ M] . 3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社, 1 4 9 7 6: 4 5 6 5 7. - [ [ ] 上 海: 中药大辞典( 上) 上海人民出版 M] . 4 江苏 新 医 学 院. 社, 1 9 7 7: 7 7 3 7 4. 7 - )[ [ ] 长沙: 湖南人民出 湖南药物志 ( M] . 1 5 湖南中医药研究所. : 版社, 1 5 9 7 05 4 5 4 6. - [ ] 滇 南 本 草[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M] . 1 6 9 5 9. 兰茂著. )[ [ ] 昆明: 云南民族出 云南民族药志 ( M] . 1 7 云南药物研究所. 版社, 2 0 0 8: 3 8 3 8 4. 3 - [ ] ] 中国民族民间医 畲族民间应用蓝花 参 验 方 举 隅[ 8 J . 阮孝珠. : ( ) 药杂志, 1 1 9 9 9 2 2 2 2 3. 1 - ] [ ] 贾忠建, 朱子清. 细叶沙参化学成分 的 研 究[ 兰州 J . 9 张宗平,
: ( )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1 9 8 7, 2 3 4 5 9 6 0. 1 - [ ] , , 1 0 G MA, R X T AN, N F U Z Z A T I e t a l . W a h l e n b e r i o s i d e W g l u c o s i d e f r o m W a h l e n b e r i a m a r i n a t a ap h e n l r o a n o i d g g g y p p [ ] , ( ) : J . P h t o c h e m i s t r 1 9 9 7, 4 5 2 4 4 1 1 1 5. - y y [ ] , 1 1 X T AN, W G MA, H X WE I e t a l . G l c o s i d e s f r o m W a h l R - y : [ ] , , ( ) n b e r i a m a r i n a t aJ . P h t o c h e m i s r 9 9 84 87 1 2 4 5 e t - - g g y y1 2 5 0. 1 [ ] 1 2 T A D A, K S H I MOMUR A, K I S H I MA RU. P o l a c e t l e n e s H y y i n P l a t c o d o n r a n d i f l o r u m h a i r r o o t a n d C a m a n u l a c e o u s y g y p [ ] , l a n t s J .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 t P h s i o l o 1 9 9 5, 1 4 5: 7 0. 1 p y g y - [ ] 1 3 D O M, S H I MOMUR A K, YAMAKAWA T, e t a l . P o l AN - y a c e t l e n e r o d u c t i o n i n h a i r r o o t c u l t u r e s o f W a h l e n b e r i a y p y g [ ] , m a r i n a t a J .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 t P h s i o l o 1 9 9 7, 1 5 1: 7 5 9 - g y g y 6 2. 7 [ ] 王峥涛, 李隆云, 等. 党参炔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 宋 1 4 丹, ] : ( ) 伤 保 护 作 用 的 研 究[ 中 国 中医急症, J. 2 9 0 0 8, 1 7 7 6 3. [ ] 庄绪会, 张 庆 芝.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花参 1 5 孙娇, ] 云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中多炔类化 合 物 的 含 量 [ 2 J . 0 1 0, 3 3 : ( ) 5 6 1 4. 5 - [ ] ] 海 峡 药 学, 蓝花参中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 1 6 J . 柯鹏 颉. : ( ) 8 2 0 0 6, 1 8 3 8 9. 8 -
2 结语
国内外 学 者 对 蓝 花 参 的 化 学 成 分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目前 , 究, 分 离 出 甾 体 类、 苯 丙 素 类、 聚 炔 类、 萜类及挥发油等成 分, 为蓝花参的药效物质基 础 研 究 提 供 了 有 利 条 件 。 此 外 , 国内外还没有对蓝花参药材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研究 。 参考文献 :
( 李岚春 ) 责任编辑 :
收稿日期 : 0 1 4 2 4 2 1 0 - - , 作者简介 : 女, 满族 , 刘婧瑶 ( 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学 。 9 8 9- ) 1 , 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 , 研究方向为中医文献学 。 通讯作者 : 崔为 ( 9 6 5- ) 1
针灸治疗能够有 效 缓 解 失 眠 症 给 患 者 带 来 的 不 利 影 响 , 同 时避免引发其他 并 发 症 , 总有效率超过7 国外 5% 。 因 此 , 针灸治疗失眠症 已 取 得 部 分 成 果 , 但总体研究速度比较缓 [ 8] , 。 慢 效果并不理想
3 针灸疗效 2. 由 于 接 触 时 间 少, 历史临 国外对于针灸治疗较为谨 慎 , 床记录不多 。 经研 究 , 国外文献关于针灸疗效的报道逐步 增多 。 例如 , 英国南安普教大 学 及 伦 敦 大 学 科 研 人 员 证 实 , 针灸治疗失眠症效果确切 , 对 患 者 失 眠 症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还 可以充分缓解患者的心理负 面 情 绪 , 帮 助 患 者 逐 步 放 松, 避 免紧张 , 提高睡眠质量 , 减少患者体内其他异常 。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崔 为* , 陈 曦, 马宜敏 刘婧瑶 , 何佩衡 ,
)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7
摘 要: 近年来 , 失眠患者数量增加 , 药 物 治 疗 效 果 下 降,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成 为 新 的 研 究 方 向。针 灸 治 疗 无 , , 任何副作用 同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 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 目前 , 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 一步加深 : 在国内 ,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 , 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多 , 体系相对健 全 ; 在国外, 针灸治疗失眠症方 , , , 。 法较少 且大多采用电针进行治疗 总体持保守态 度 应 用 不 广 泛 对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 研 究 文 献 进 行 综述 , 深入了解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相关情况 , 便于健全针灸治疗体系 , 丰富治疗方法 , 提高临床疗效 。 关键词 : 针灸 ; 失眠症 ; 文献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 2 4 6 文献标识码 : 6 7 3 1 9 7 2 0 1 5 0 8 0 3 5 2 A 文章编号 : 1 2 0 0 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