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合集下载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症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睡
眠障碍疾病。

中老年人群是失眠症高发人群之一,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存
在睡眠药物依赖、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手段,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医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中。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刺治疗中
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可
能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
组和对照组。

2. 研究对象:从中老年失眠症患者中筛选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60-80岁,符合失眠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针刺组按照经典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
用安慰剂治疗。

每组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30分钟。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失眠指数,抑郁情绪评分,脑电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情况。

四、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可
行性,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提供更好的指
导和治疗思路。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2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归脾汤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失眠症状积分(7.2±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60.87%)、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失眠症;归脾汤;针灸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精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

失眠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长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中容易惊醒、睡眠程度不深,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均达不到正常需要,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者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

临床治疗失眠症常采用西药疗法,但长期使用可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

2012年6月,本院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92例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

入选者均有睡眠障碍,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0.3±1.26)岁;病程8~42d,平均病程(16.3±2.68)d。

对照组(46例)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1.5±1.49)岁;病程9~40d,平均病程(17.1±2.35)d.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病程长短等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药诊断依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和编码手册》[1]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不寐”病[2]。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进一步验证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

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探索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规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评估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集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记录了治疗措施的具体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

在疗效观察阶段,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研究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常常导致人们难以入睡、易醒或无法保持睡眠,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中医指出,失眠属于“不眠”范畴,其病因可以是气、血、阴、阳、心、肝、脾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于是,中医主张针灸疗法统治失眠,同时结合耳穴揿针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来探讨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及主要操作方法。

一、临床研究设计本次临床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并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

研究对象为60名失眠患者,男女比例相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

治疗组实施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方案:对治疗组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首先采用针灸治疗方法,经穴针刺入以下穴位:神阙、风池、大椎、乳中及足三里;然后采用耳穴揿针,选用心、肝、脾、肾、神经、皮质、脾定等耳穴进行插针刺激,每次选择2-3个穴位,治疗时间为40分钟,每周进行3次,共治疗4周。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常规口服安定、助眠灵等西药,每日3次,各种药物组合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调整。

二、疗效评估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两次评估,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失眠改善程度治疗组:治疗前失眠等级分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治疗后失眠等级改善明显,有32例病人(约占96.6%)恢复正常睡眠,剩下的一位患者症状有一定改善。

2、睡眠质量治疗组:治疗前,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得分在50-70分之间;治疗后,睡眠质量得分明显提高,最高分数达到80分以上。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得分相对更低,没有显著的提高。

3、心理状态治疗组:治疗前,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感和抑郁感显著降低,自我感觉有所改善。

治疗后,98%以上的患者已经不再有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失眠患者的情感状态没有得到改善。

三、治疗操作方式1、针灸操作(1)操作前准备:病人处于卧位,采用无菌技术操作,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于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26),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n=26),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平均睡眠时间。

结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21/26),p<0.05。

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睡眠时间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理想效果,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不寐;失眠;应用失眠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短浅、时睡时醒,甚至整夜都不能入睡,导致患者得不到充分休息,出现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精神涣散、抑郁等,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

一些轻度失眠患者可以通过安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不适合长时间吃,容易造成依赖成瘾、肝肾毒性等,治标不治本,随着失眠症状的加重,甚至可能安眠药物达不到明显效果[1]。

中医对于失眠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中医将其成为“不寐”,认为其病因主要由两种,一是受其他疾病影响而来,比如咳嗽、腹满等,此类患者主要是针对引起失眠的其他病症进行治疗,当其他疾病得到控制后,不寐也就会随之消退【2】。

另一种病因是心神失养、阴虚火旺、实火扰心、气血阴阳失和等所致,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就是此类不寐患者。

故选择能够养心安神、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效果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基于此,我院就尝试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治疗,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26),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n=26)。

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分. 分 数 越 高 说 明 患 者 的 睡 眠 质量 越 好 。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数 据 结 果 采 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 学 软 件 . 观 察资料用%、 如 表示 , 采用 x 、 f 检验 , 均以 P < 0 . 0 5表 示 具有 显 著性 差 异 . 有统计学意义。 1 . 5 临床 疗 效 显效 : 在 治 疗 后 患 者 的 失 眠 症 状 明显 好 转 .
异. P > 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
[ 2 ] 王丽平. 许 彭玲 治 疗 萎 缩 性 胃炎 经 验 浅 析 [ J ] . 北京中医药 , 2 0 0 9 , 2 8
( 1 1 ) : 8 4 7 — 8 4 9 .
症 加减 . 结 合 西 医 口服 药 物 综 合 治 疗 的方 法 . 在 症 状 体 征 恢
复、 胃镜 和病 理 检 查 总有 效 率 . 复发率 、 患者满意度等方 面 比
参考文献 :
[ 1 ] 周信友. 慢 性 萎 缩性 胃炎 的辨 治 经 验 [ J 1 ] . 世界 中 医 药 , 2 0 0 7, 2 ( 2 ) :
1 0 1 — 1 0 2 .
味子 ; 合并溃疡者加三七 、 没 药、 乳香 ; 口苦便秘加生大黄 、 火
麻仁 、 蒌仁 。全方辨证施 治 、 诸药合用 , 可滋阴清热 、 益 胃健 脾、 使浮热得 降、 心 神 安 宁 ; 再 配合 质 子 泵 抑 制 剂 、 清除幽 门 螺 杆 菌 和 保 护 胃黏膜 等西 医综 合 治 疗 . 收效 甚 佳 。 3 - 3 疗 效 比较 本 文 中观 察 组 采 用 疏 肝 益 胃汤 辨 证 施 治 、 随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 治 疗 2 0 1 3 Ma y 2 4 ( 6 ) 呕 吐加 枳 实 、 竹茹 ; 肝郁胁胀加柴胡 、 郁金 、 青皮 ; 胸 胁 胀 痛 加 单 纯 西 医 用药 具 有 明 显 的优 势 . 显 著 提 高 了治 愈 率 和 患 者 的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一、概要失眠症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每天晚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总是难以入睡。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简便、快捷的解决方法。

而调任通督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却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这一临床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失眠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失眠症患者越来越多。

失眠症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

因此研究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调任通督针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它通过调节人体经络系统,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目前关于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开展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目的和方法我们的目标是研究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采用一种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会收集大量的临床数据,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症状等,然后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数据,找出失眠症患者中使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的患者与未使用该疗法的患者之间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会对使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3. 研究结果概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任通督针法治疗,我们发现失眠症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同时他们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稳定,白天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

这些变化使得患者们对治疗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失眠针法的研究

失眠针法的研究
01
02
表4 研究对象既往用药史 (催眠剂及相关药物)
研究对象 例 数 从未使用 偶尔使用 经常使用 必须依赖 阴阳五脏组 59 9 15 27 8 传统针刺组 57 14 10 23 10
“调阴阳五脏”针法包括两个方面:
01
其一是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02
其二是调理五脏藏五神功能。
03
四、“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调阴阳,即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选用大椎、申脉与关元、照海穴,根据患者就诊时间不同,分别施于“补阳泻阴”或“补阴泻阳” 针刺手法,以顺时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四、“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01
02
表5 研究对象病程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 例 数 <1年- 5 年- 10年- 15年- 20年- 25年- 阴阳五脏组 59 9 20 16 7 4 3 传统针刺组 57 11 27 10 5 3 1
02
“调阴阳五脏”针法选穴依据
“调阴阳五脏”针法在调节昼夜阴阳睡眠 节律的同时,调整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从根本上治愈失眠。
01
02
03
04
05
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结果
讨论
临床观察
C
B
A
病例来源
诊断标准
试验病例标准
一、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失眠质量分级标准
“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调五脏,即调理五脏藏五神功能: 运用五脏俞配膈俞穴,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六穴以调理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
五、“调阴阳五脏”针法选穴依据
“调阴阳五脏”针法的选穴是在对失眠发病机制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09T14:23:30.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作者:李昌瑞
[导读]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高效安全,值得在失眠症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

(甘肃省临夏州中医医院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失眠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结果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高效安全,值得在失眠症临床治疗上普遍应用。

【关键词】针灸;失眠症;临床疗效;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84-02
失眠症是临床上较常见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失眠症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所占比例达81.6%,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

常规西药是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常用疗法,但临床疗效并不稳定,且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仍需进一步探讨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为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84例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84例患者均是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经我院专家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失眠症诊断标准[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

研究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31~57岁,平均(40.82±6.27)年,病程3个月~5年,平均(1.87±0.31)年;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9~56岁,平均(41.09±6.11)年,病程2个月~6年,平均(1.96±0.28)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经确诊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普唑仑片(规格:0.4mg,批号:国药准字H23021671,产地:哈药集团制药六厂),餐后睡前口服,1~2片/次,1次/d,1周为1疗程,连续5疗程。

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阿普唑仑片的用法和用量同对照组,针灸疗法,取仰卧位,针灸前局部消毒患者皮肤,采用产于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华佗牌针灸针,长25mm,直径0.3mm,在四神聪、百会、安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手三里(双)和足三里(双)等穴位,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在手三里和足三里穴位行温针治疗,3次/周,1周为1疗程,连续5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睡眠质量变化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为4个成分,每个成分按等级记0~5分,总分0~20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失眠症诊断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拟定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级别。

治愈:失眠症状完全消失,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低于3分;显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低于5分;有效:失眠症状有所改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低于10分;无效:失眠症状并未改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并未降低,临床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和有效在各组中所占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为计量数据,用(x-±s)描述,采用t检验,临床有效率为计数数据,采用“率”描述,采用χ2检验,以结果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结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治疗后,研究组中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97.62%;对照组中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临床有效率83.33%,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74,P=0.026)。

3.讨论
失眠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病率趋于增加。

西医认为,失眠症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是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远超出机体所承受的能力,引发失眠症[3]。

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失眠症,阿普唑仑片是一种
常用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且增强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提示临床上仍需进一步探讨失眠症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中医理论认为[4],饮食不当或精神刺激,引起机体心血受损、精气不足,引发失眠症。

在临床上采用针灸疗法针刺神门穴、百会穴、内关穴、三阴交穴等失眠症的主穴,神门穴是心经原穴,针刺此穴位有宽胸理气、安神宁心的功效;百会穴是太阳经和督脉的交汇穴,针刺此穴位有安神健脑、醒神开窍的功效;内关穴,与神门穴相配,是心经配穴,针刺内关穴有补益心气、通脉养心的功效,三阴交是足厥
阴、足少阴和足太阴的交汇穴,针刺此穴位有益肾补肝、活血化瘀的功效。

有学者研究证实,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可通经活络,心气相通,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效果远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高效安全,值得在失眠症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军雄,张建平,于建春等.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6):466-46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8-130.
[3]阮经文,易玉珍,严英硕等.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08):1616-1620.
[4]杨明晓,杨洁,赵凌等.基于失眠症病机多样性的针灸临床选穴思路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301-3303.
[5]李滋平,闫晓燕,朱祥英.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0):2020-2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