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设计与生活第5课捏塑造型教案1赣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 设计与生活 第5课《捏塑造型》2 赣美版PPT课件

设计与生活
◆什么是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泥玩”。 泥塑艺术是我们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什么是泥塑?
◆泥塑是雕塑的一种基本形式,有圆雕 和浮雕之分。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 制而成,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泥塑的材料一般采用含沙少、质地细、 黏性强的泥土。
◆泥塑的起源
敦煌彩塑
3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7
原始陶塑
我国有殷墟出土的三千年前的施 彩奴隶泥俑,战国楚墓出土的陶俑和 汉代陶俑都描绘有色彩。
隋唐以后,寺院庙堂里的大小塑像, 比较普遍地采用塑与彩的结合,因此 泥彩塑艺术更臻完善。
山西太原晋祠彩塑
◆敦煌泥塑
◆泥塑的发展
泥塑在民间广泛流行,是从宋代开始。自元、明以来, 捏塑在农村普遍盛行。
泥塑广为流传于陕西凤翔,江苏无锡,河北天津, 以及河南、浙江、甘肃、山东、山西等地。
兔儿爷的起源已难考证,至少明代就已经流行 了,清代此俗更盛。
兔儿爷的品种也更多,一般形象都是金枪红袍, 雄踞在黑虎、白象、麒麟等身上,讲究的还有 张伞盖或背插纛旗的,像戏台上的武将,猛一 看,威风凛凛,细看却是以性情温顺见称的兔 子,令人忍俊不止。
民间艺人别具慧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浪 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北京泥塑欣赏
◆北京泥塑欣赏
◆北京泥塑欣赏
◆北京塑欣赏
◆陕西“凤翔泥塑”
八年级 美术 捏塑造型 教学设计 教案

捏塑造型准备二、欣赏体验,探究思考提出今天的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的步骤:一、了解泥塑的概念。
二、欣赏著名泥塑的艺术特点。
三、制作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像。
四、探讨泥塑的制作技法。
师: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泥塑,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泥塑吗?生:……小结:泥塑是雕塑的一种基本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之分。
俗称“彩塑”、“泥玩”。
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一般采用含沙少、质地细、黏性强的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
学生领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结合课件和教材内知识回答教师提问,提出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使得本课目的性增强。
用PPT展示泥塑概念,体现了直观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探究,水到渠成地逐步了解泥塑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欣赏体验,探究思考泥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发展日益繁荣,自清代开始,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泥塑产区。
其中最为著名的两大产区:北方的天津“泥人张”,南方的无锡“惠山泥人”。
它们各具特色。
1.出示天津泥人张作品图片《渔家女》你能看出这件作品的艺术特点吗?(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生:教师小结:《渔家女》是天津泥人张的作品,作品造型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身材比例,无不强调一个“像”字。
色彩装饰清新雅致。
分组讨论如何比较深入地去赏析作品。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问。
出示泥人张和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请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对比欣赏。
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更激发了深入了解泥塑的欲望。
准备欣赏体验,探究思考2.出示无锡惠山泥人作品图片《大阿福》。
教师讲解《大阿福》的来历传说。
请学生欣赏回答《大阿福》的艺术特点。
生:教师总结:《大阿福》是无锡惠山泥塑最为著名的作品,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憨态可掬。
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鲜明艳丽。
分组讨论如何比较深入地去赏析作品。
进一步将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加深泥塑作品欣赏感受,提高认识。
捏塑造型说课稿

《捏塑造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捏塑造型》,本课是江西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次的说课我从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说教材,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第四部分:小结。
一、下面我先来说说第一部分:说教材。
分为三个环节:1.教学背景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材介绍了泥塑的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等选了优秀民间泥塑作品欣赏,加深了学生对泥塑艺术的了解,扩大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运用泥塑的造型方法塑造形象。
让学生感受泥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泥塑的类别、特点以及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我国民间传统泥塑艺术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捏塑创作的快乐,使同学更加关注和热爱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3.要完成这些目标,我确定了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捏塑造型的技巧和方法,难点:让学生用材料捏造出有创意,生动形象的作品。
二、第二部分说说教法、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我运用了以下教法,让学生体验到美术课堂的快乐。
1.直观演示法,通过视频、图片欣赏分析泥塑作品,探究泥塑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学的能力)2.引导启发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3.合作练习法,通过泥板浮雕的制作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合作能力三、第三部分说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分了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1.视频导入引入新课(2分钟)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选择著名泥塑产地陕西凤翔泥塑视频直接导入课题。
八年级 美术 捏塑造型 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美术捏塑造型教学设计教案本节课的主题是“捏塑造型”,旨在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引导初二学生欣赏、体验捏塑造型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课的趣味性极强,学生在捏塑简单的人或者动物造型中,研究到造型的基本技法,感受到造型的乐趣,为以后美术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内容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并选登了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陕西的“凤翔泥塑”、北京“兔儿爷”和现代泥塑作品作为范例欣赏,加深了学生对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艺术的了解,扩大了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地区特点,可利用黏土、彩泥、面团等材料,运用传统或现代的泥塑造型方法,通过泥板造型和圆雕的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并通过泥塑来了解祖国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
欣赏传统、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以及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欣赏名家作品、研究技法技能、激发研究兴趣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类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同时,通过本课研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泥塑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情趣,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理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泥塑圆雕的方法表现自己喜爱的人物或动物形象,难点在于技能技法的掌握以及运用的兴趣的激发。
我们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谈论法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用恰当手法进行装饰,使作品生动有趣。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美术课中一些富有特色的内容。
《捏塑造型》一课,正是让学生能够充分提起兴趣的一个课题。
既有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创作的过程,在欣赏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第5课 捏塑造型-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捏塑造型-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捏塑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把所学的塑造方法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3.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捏塑造型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能够灵活掌握捏塑造型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捏塑造型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讲解(30分钟)
1.讲解捏塑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讲解捏塑造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3.给学生示范捏塑造型的步骤和方法,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实践(50分钟)
1.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捏塑造型的技巧和方法。
2.师生互相沟通,共同探讨塑造的思路和方法。
4. 总结(15分钟)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捏塑造型的技能和方法。
2.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所学运用于美术创作中。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讲解为主。
2.以实践为主。
3.以互动交流为主。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指导。
2.通过作品评比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创造力。
3.督促学生及时整理笔记,形成自己的美术学习体系。
六、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要?
2.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3.教师教学是否有条理、有目的性?
4.学生学习是否主动,参与度是否高?。
赣美版捏塑造型获奖教案

赣美版捏塑造型获奖教案教案标题:赣美版捏塑造型获奖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赣美版捏塑造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模仿不同的造型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并通过参与获奖教案的设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捏塑造型作品。
2. 学生能够模仿和创作自己的捏塑造型作品。
3. 学生能够参与获奖教案的设计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捏塑造型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技巧。
活动一:观察和分析1. 分发不同的捏塑造型作品的图片给学生。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形状、纹理、颜色等特点。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讨论。
活动二:模仿和创作1. 提供不同的捏塑材料给学生,如黏土、面团等。
2. 引导学生模仿之前观察的作品,尝试捏塑出类似的形状和纹理。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捏塑作品,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三:获奖教案设计1. 介绍获奖教案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获奖教案。
3. 引导学生讨论和确定教案的主题、目标、步骤和评价标准。
4.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教案设计,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
2. 强调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提高了他们的捏塑造型能力。
3. 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并参与更多的创作和竞赛活动。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捏塑作品,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技巧。
3. 评估学生在获奖教案设计中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鼓励学生参加其他的捏塑造型比赛或活动,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培养他们的多元艺术能力。
()江西版八年级(上)美术-第5课-捏塑造型-课件ppt教学提纲

民间艺人别具慧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浪 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北京泥塑欣赏
◆北京泥塑欣赏
◆北京泥塑欣赏
◆现代粘土作品欣括橡皮泥、纸粘土、超轻纸粘土、树脂粘土、石粉
粘土、软陶以及精雕油泥等手工艺术原材料。
小体验:
捏塑技法:捏、卷、贴、刻、
按、搓、揉、切等。
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
法塑造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形 象。(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要求: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北京泥塑欣赏
◆陕西“凤翔泥塑”
凤翔彩绘泥偶造型上十 分概括简练,靠彩绘来表现生 动逼真、活泼可爱的动物。
对于动物的特征删繁为简,着 重描绘其本性的内在性格。
除了作为玩具,还有驱邪避难、 吉祥如意的作用。
◆凤翔泥塑欣赏
◆凤翔泥塑欣赏
◆凤翔泥塑欣赏
◆现代粘土作品欣赏
◆现代粘土作品欣赏
◆现代粘土作品欣赏
◆泥塑的起源
敦煌彩塑
原始陶塑
我国有殷墟出土的三千年前的施 彩奴隶泥俑,战国楚墓出土的陶俑和 汉代陶俑都描绘有色彩。
隋唐以后,寺院庙堂里的大小塑像, 比较普遍地采用塑与彩的结合,因此 泥彩塑艺术更臻完善。
山西太原晋祠彩塑
◆敦煌泥塑
◆泥塑的发展
泥塑在民间广泛流行,是从宋代开始。自元、明以来, 捏塑在农村普遍盛行。
天津泥人张——写实派
◆天津泥人张作品欣赏
◆天津泥人张作品欣赏
◆天津泥人张作品欣赏
赣美初中美术八上word教案5捏塑造型

第5课 5捏塑造型(设计与生活)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泥塑浮雕的基本知识。
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 思想目标: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以达到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目的。
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泥塑浮雕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泥塑浮雕的表现能力、整体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表达意图的准确性与独创性,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法启发式教学法【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讲评优秀作品。
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泥塑造型(2)作品欣赏,介绍洞窟浮雕,分析泥塑浮雕的特点。
(见图例)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文物?3、泥塑造型的相关知识:(1)泥塑的特点:A、可塑性强B、韧性差(2) 泥塑的表现形式:A 、泥条盘筑法B 、挖空C、借助他物法D、泥块堆叠法E、粘贴法F、捏制法(3)制作泥塑的方法步骤A、反复揉搓,让泥团变得更坚韧,可塑性高。
B、用拍打的方式做成泥板,可用来塑性。
C、用手捏出各种造型。
D、浇上水泥浆,进行粘贴。
E、利用工具,进行细部刻画。
F、借助手法,添加纹饰。
(4)作业要求: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要求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
时间要求:25分钟(6)评分标准。
生动、合理、速度、纪律(7)巡回指导。
(8)展示讲评、评分3、练习:按照讲授练习的程序,在指定部位完成泥塑组雕。
4、小结: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展示部分优秀作品,现场评分。
布置下节课所带学习用品(泥塑工具)5、课堂总结:中国传统雕塑和外国传统雕塑的异同。
【板书设计】泥塑浮雕1. 泥塑浮雕的特点。
2. 制作技法。
3. 作业要求。
4. 评分标准。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捏塑造型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造型方法。
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 、掌握基本的捏制方法和步骤。
3 、运用揉、搓、捏、粘等多种方法塑造一个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1、泥塑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捏制的基本方法3、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以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导入)1、学生回答问题:知道老师带来的这个是什么作品吗?2、学生回答问题:雕塑,泥塑,泥巴造型......教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很不错!我这个呢是一件泥塑作品。
师:我想同学们应该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了,是哪一课啊?生:第五课捏塑造型师:同学们太聪明了,那今天我们就来了学习第五课捏塑造型。
(插入课件)。
三、新课教学1.介绍捏塑捏塑同学们说说什么是捏塑?用泥土(石膏,和面粉等)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
这就是捏塑造型。
咱们今天主要学习泥塑泥塑的材料泥巴,同学们都很熟悉。
我们在农村,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泥巴,四周的山上都是泥巴。
泥巴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那什么是泥塑呢?怎么样制作一个漂亮的泥塑呢?我们一起去学习。
泥塑是雕塑的一种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之分。
它主要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或素或彩。
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
泥塑的材料一般用含沙少、质地细。
黏性强的泥土。
原始魅力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
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
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
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
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制作工艺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
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
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的佳品。
流派做源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至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
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
“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
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献。
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货”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
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
这类泥人很注意种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
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
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产区。
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
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献。
惠山泥人惠山泥人产生的时间很早,现在已无从可知其确切时间了。
在这里,一到农闲季节,几乎家家都作泥人,自古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
每逢过年,在庙会和集市上,人们托个盘子,盘子里放着自己作的泥人到处叫卖,这也是农家的一份收入。
在清代,惠山有袁、朱、钱等姓的专业作坊。
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
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惠山有作坊、店铺四十多家,专业匠师三十多人。
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题材多为戏曲人物,或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寿星等。
惠山泥人造型丰满、简练,夸大头部,着重刻画表情。
匠人特别重视彩绘,有所谓"三个坯子七分画"之说。
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
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
惠山传统彩绘中必须做到“新、清、齐、爆”四字诀:新:是抓住人的视觉的第一印象,色彩要新鲜,明快醒目,要“落台鲜”,不能“落台蔫”。
意思说一台泥人作品至少数十件(套),彩绘结束时,满台泥人鲜明光亮,欣赏者看了会喜欢。
清:一是指清爽、干净,在画的过程中保持清洁;二是指用色要纯。
要求十分严格:“红要红得艳”;“黄要黄得鲜”;“蓝要蓝得纯”;“白要白得净”。
要保持色的明度;使人感到明朗爽快。
用笔干净,不邋遢。
齐:是指笔法整齐,“直线要直,曲线要活,线界要清晰”;“落笔如飞,厚薄均匀”。
图案纹样疏密得当,简洁得体。
爆:是指用色强烈的意思。
因为泥人本身体积小,泥坯的内结构起伏变化不大,因此要求在色彩上调子大胆强烈,底色采取原色对比,以引人注目。
惠山泥人的手捏技艺与彩绘装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而在色彩上,惠山泥人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方法。
首先要处理好图案纹样与底色的关系:“远看颜色,近看花”,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经得起近看,局部不影响整体,底色与纹样相互衬托。
图案纹样要做到“少里看多,多里看少”。
即妙在多而不乱,达到细细品赏、有看头的艺术效果。
再说手捏戏文中常用的图案花样,不是按照舞台戏服原样搬抄的。
在不失人物角色身份的前提下,基凋色不变,衣服上的图案纹样则是随意发挥,“所以很多艺术家在空闲时喜欢赏花、种花、养猫、喂鸟。
这些爱好可以很自然地融化到作品中去。
”赵馆长介绍道。
例如大师王锡康的《说书女》,捏的是位民国初的女性,梳着螺旋型的发髻,手抱琵琶,身穿浅绿底、粉色月季花的上衣,下为雪青裤,配上墨绿色的袖口衣襟边,桌上是一盆兰花和梅花,台桌前挂着大红花配黑边水波纹的台布,流露出南方清雅明静的情调。
陕西凤翔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经考证专家们认为,其彩绘纹饰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有所不同。
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品,也有浮雕式的挂片。
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
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
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
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
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北京)兔儿爷的历史泥玩“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脸。
兔儿爷的起源已难考证,至少明代就已经流行了。
明朝人纪坤在《花王阁賸稿》中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清代此俗更盛,兔儿爷的品种也更多,一般形象都是金枪红袍,雄踞在黑虎、白象、麒麟等身上,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泥巴观察它的特性总结:泥塑特点:可塑性强、韧性差(板书)根据泥巴的特性,在制作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骨架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泥塑的方法。
泥塑技法(19)A 、泥条盘筑法B 、挖空法 C借助他物法 D、泥块堆叠法。
E、粘贴法F、捏制法。
请学生们分组讨论:从设计到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先让学生分组探讨,然后教师小结。
(1)首先,要认真且整体观察,不能被实物的小细节吸引。
(2)其次,在制作时要巧妙的运用所学技法,抓住特征进行概括。
四、课堂捏塑下面让我们都来做一回大师:(课堂捏塑)(1)在半个小时内,制作出一件泥塑作品。
(2)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练习过程注意速度、纪律)(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展示作品,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让学生评出优秀作品和优胜组,并对优胜组加以表扬。
对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
这个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学生作业1.课后收集可以用于捏塑的材料,捏塑一个作品,与同学交流。
2.继续完善课堂上的作品。
(独特,有创意,制作有特色,材料不限。
)六、评价:将学生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创意作品、造型作品、精美作品等评价)七、教学反思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中间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技能,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一种实践探求精神。
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些知识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泥塑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制做泥塑的方式以及生活之间的联系。
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实践”﹑“体验”、“自身感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能愉快的成长。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教师自身的泥塑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泥塑的了解不够,所以教学准备比较仓促。
这一点充分说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