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新课标教案第1讲 走近细胞
2024年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1.1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物学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的奥秘和生命现象。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结合讲授法,教师将系统的向学生介绍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 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 应用案例研究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胞研究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他们的作业展示出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积极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并参与讨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布置了适量的课后作业,并提供了拓展学习资源,希望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通过拓展学习进一步拓宽了知识视野。
对于今后的工作,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在讲解知识点时,我要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清晰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本章解说

第1章走近细胞
本章解说
内容提要
除病毒以外,生物以细胞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由细胞至组织、器官(或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界存在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本章主要讲述了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和细胞的分类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生物界的统一性,此外还要学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法指导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
但是,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又有差别。
除动植物细胞的差别外,总体上看,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由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构成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由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构成了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生命系统中的生物和细胞具有多样性,但生命体又有着统一性。
所以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可与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联系:例如,关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和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等,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与自己生活经验进行联系:例如,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禽流感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对缩手反射有感性认识;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的知识,很容易从来自社会的信息中获取。
这样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另一方面拉近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使自己切实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可以造福于社会。
高中生物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高一生物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题:第1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手段ppt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个性补充本节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科学史)中认识细胞的统一性。
本节在教学策略上也应该体现这些思路。
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
其中1课时完成观察细胞的实验,1课时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学习。
1.领悟原理,细心操作,学会使用高倍镜。
教师应注意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不同生物的各种细胞可以更好地说明细胞的多样性,而不同生物的细胞共有的结构又可以说明细胞的统一性。
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下面的一些材料。
教师也可以展示这些生物细胞的图片,给学生观察时提供参考。
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是重要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动手能力较差,很可能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制作的临时装片也不合格,因此,需要教师详细示范和指导。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见教材图示,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在操作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
的一些基本特征。
3.从科学史中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义务教育阶段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的要点,这一要点为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打基础。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篇1新的高考试题已经完全不可能仅仅凭过去传统的记忆——重复式学习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它的核心不单是学生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的全面测试,目的就是要将考生熟悉的题目别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考查。
“题海”战术所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
那么,高三生物教学应如何适应灵活多变的考题呢?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立足基础的指导思想十分明显。
基因突变、食物链、营养级和种群的概念,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都有涉及。
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
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
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
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
高中生物 第一章 走近细胞 1.2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3.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高考链接
(高考考点)
高倍镜的使用
原核真核生物的比较
②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4-6人组成,指导每个小组成员分别选用上述材料,也可以选用自己带来的材料,组内合作,保证每种类型的材料均有人选择。
教师讲述获得蛙皮肤上皮细胞的方法。指出这种制作方法不会对蛙造成伤害。
学 生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初中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在使用显微镜时,为了更好地观察对象,常需要使用高倍镜观察,如何使用高倍镜呢?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具体方法,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动装片使需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并归纳如下:
低倍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1.细胞或平层细胞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盖上盖玻片。
2.莲叶等多细胞构成的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方块中的表 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
细胞类型
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菌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器
高中生物 第1章 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参考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是构成生物圈中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情感方面:使学生感觉生物课程简单,易接受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物的特征。
什么是生物:1.新陈代谢2.应激性3.生长发育繁殖4.衰老死亡5.遗传变异6.细胞结构(病毒外)7.适应并改变环境目的:引导学生回答并引出本课重点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单细胞——草履虫结构目的:认清草履虫的运动和取食、繁殖离不开细胞的各种结构2.多细胞——人介绍实例2女性生殖器各部分名称。
顺序:卵巢开始→卵细胞成熟→释放→受精→受精卵→卵裂→胚泡→三胚层→着床于子宫→胚胎(附胚胎的形态特点)→胎儿(细胞的凋亡起到的作用)→出生目的:认清受精卵之前为生殖,之后为发育,离不开细胞的融合,分裂,分化,凋亡。
3.提问实例3缩手反射的过程皮肤表皮细胞→感觉神经细胞→中间神经细胞→中枢神经细胞(脊髓)→运动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目的:认清生理活动的完成离不开细胞综合以上,生物的生殖、发育、运动、遗传、衰老、死亡都离不开细胞。
三、细胞是基础,那么基础之上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哪些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同种生物)→群落(不同种生物)→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生物圈举例:心肌细胞→?草履虫→?叶肉细胞→?四、余时讨论1.对SARS,你知道哪些?病症,传染途径,寄生部位2.对于AIDS又知道哪些?病症,传染途径,寄生部位引导学生认识病毒虽然不是细胞结构,依然离不开细胞。
五、课后习题。
高中生物走近细胞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走近细胞优秀教案
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特征和
功能。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细胞的各种功能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含着生物体内各种生物活动的基础。
我们今天要
一起来探索细胞的奥秘。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细胞是什么吗?细胞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二、探究(15分钟)
1.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核、质膜、细胞质、细胞器等。
2. 学习细胞的功能:细胞的营养功能、呼吸功能、运输功能、排泄功能等。
3.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并讨论各部分的功能。
三、总结(10分钟)
1. 请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四、延伸(10分钟)
1. 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细胞的更多相关知识,并和同学分享。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自行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细胞的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
特征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知识的应用和延伸。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高考生物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1讲 走进细胞课件

要点一 要点二
速效训练
1~5 6~10 11 12
考题精编
解析:人体内的细胞数量多并有不同的类型,这体现了细胞的 多样性;但这些细胞结构基本相同,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A
要点一 要点二
速效训练
1~5 6~10 11 12
考题精编
9.(2010·中山调研)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 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问幽门螺杆菌与蓝藻的共同特点是( ) A.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 B.没有核膜,有染色体和核糖体 C.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 D.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解析:幽门螺杆菌与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 胞核,所以它们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A错,蓝藻是自 养生物;B错,原核细胞无染色体;D错,不同生物的细胞膜 的组成和结构基本相同。 答案:C
考题精编
解析:细胞学说能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故A项细胞具有统一性的原因不只是所有细胞具有DNA能说明 的。蓝藻细胞无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就不涉及染 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共同提 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 的基本单位,故C正确。D项中,噬菌体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是利用细菌的核糖体,但原核细胞无内 质网。
要点一 要点二
速效训练
1~5 6~10 11 12
考题精编
6.(2009·盐城质检)蓝藻与细菌虽然都属于原核生物,但 是二者有明显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是自养生物 C.大肠杆菌是腐生类异养生物 D.大肠杆菌进行寄生生活 大肠杆菌是寄生菌。
答案:C
要点一 要点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一讲走近细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5.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本讲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本讲难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考点点拨: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成型细胞核、细胞学说(二)知识网络讨四个问题:(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多样性。
(4)细胞的统一性。
(三)疑难解析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从化学组成上说,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例如,构成生物体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命系统,它能够完成生命所有的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生命系统,各个细胞之间彼此联系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根据生物的结构,可将生物进行如下归类:⎪⎪⎪⎪⎪⎪⎪⎪⎪⎪⎩⎪⎪⎪⎪⎪⎪⎪⎪⎪⎪⎨⎧⎪⎪⎪⎪⎪⎪⎪⎪⎪⎩⎪⎪⎪⎪⎪⎪⎪⎪⎪⎨⎧⎪⎪⎪⎭⎪⎪⎪⎬⎫⎪⎪⎪⎩⎪⎪⎪⎨⎧⎪⎪⎪⎪⎩⎪⎪⎪⎪⎨⎧⎪⎪⎭⎪⎪⎬⎫⎪⎪⎩⎪⎪⎨⎧如酵母菌真菌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所有动物真核细胞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醋酸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如原核生物放线菌蓝藻细菌支原体原核细胞细胞生物如噬菌体病毒非细胞生物生物:`,:)(5.正确区分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1)病毒(如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
切不要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一类生物,其种类较少,仅有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等。
(3)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引起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等是真核生物,凡动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不要把它们误认为是原核生物。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要点及几点说明(1)步骤:取镜→安放→放置镜片→用低倍镜观察→将要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观察(2)要点:①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操作。
②使用低倍镜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下降物镜,眼睛要注视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快接近时(约0.5cm)停止下降,然后左眼看目镜用粗准焦螺旋向上慢慢向上提升物镜直至找到物像,换高倍镜观察。
③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可将光圈由小变大,将反光镜由平面镜转换为凹面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同时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找到清晰的物像.(注:使用高倍镜时千万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3)几点说明:①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倍数。
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②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的关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③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知识拓展朝鲜发现6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朝鲜地质学家最近在朝鲜境内发现了大量距今6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这一考古发现证明朝鲜半岛经历了由生命起源至人类进化的全过程。
据朝鲜《劳动新闻》报道,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地质系研究人员在平壤市中和郡、祥原郡和黄海北道燕滩郡等地,发现了1000多件元古代时期的动植物化石。
这些古生物都是原始海蛰和海草。
其中,原始海蛰圆盘直径为0.6厘米至2厘米,体表有褶皱纹。
原始海草宽0.1厘米至0.3厘米,长1厘米至15厘米,为窄叶株状根生植物。
经用世界公认的地质年代测定法测定,这些化石形成于6亿2千多万年前,相当于元古代末期。
元古代末期是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迅速进化的地质年代。
当时,随着海洋地底变迁,海底浅滩区风浪平缓,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为原始海蛰和海草。
原始海蛰和海草化石的发现,对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准确划分地质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发现了元古代末期古生物化石。
朝鲜发现原始海蛰和海草化石,使它成为地质发展历史最早的国家之一。
三考点例析例1.(05年广东卷)SA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 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独立生活和复制 B.DNA和RNA同时存在C.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D.含有简单的细胞器[解析]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
病毒是非细胞的生物体,不能独立生活和复制,病毒的蛋白质必须在寄主细胞内合成。
同时,一种病毒就只含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
[答案] C例2.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赃物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⑤D.②③④[解析]对光时,不能让阳光直射在反光镜上,否则光线过强,对眼睛有不良影响。
换用低倍或高倍物镜时,必须用手去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动物镜进行转换。
装箱前,应将物镜转到正前方,呈“八”字形,然后下降镜筒,故①②④均不正确。
答案:C四自我检测1.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B.能够独立生活C.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D.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2.下列可以称为生物圈的是()A.地球 B.一个池塘 C.太平洋 D.一片森林3.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B.从生物圈到细胞中,各种生态系统,大大小小的群体、个体、个体以下的组织和器官,都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相互依赖,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你的身体里由许多器官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攻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整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生命系统,同样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生命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②④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膜6.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是()①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②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③显微镜下有重大发现④细胞学说在修订中前进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7.19 世纪 30 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人微观领域C.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8.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乙肝病毒 B.酵母菌 C.放线菌 D.草履虫9.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
图1—1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甲到视野乙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10.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倍,这里“被放大50 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 8个细胞。
若目镜物镜换成 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 个 B.4 个 C.16 个 D.32 个(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4)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试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 lcm ~2cm 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11.(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因为由至,由至,由至,由组成,不同及其环境形成,由至 ,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3) 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和与遗传有关的。
除动植物细胞的差别外,总体上看,生物界存在着和两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4) 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5)19 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①培养基上只有单纯大肠杆菌菌落②培养基上有大肠杆菌菌落还有细菌和真菌菌落③培养基上没有任何菌落生长(1)根据上述结果,请你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三种结果的最可能原因。
(2)培养基上的单纯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既有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又有细菌和真菌存在的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大肠杆菌与杨树细胞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说明细胞的性,它们的相同点都是、、,说明细胞的性。
13.材料分析: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细菌。
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