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合集下载

2020版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含解析

2020版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含解析

[选考导航]线运知识排查参考系、质点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Δt ,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3.时间和时刻(1)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线段,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 =ΔvΔt。

单位:m/s 2。

3.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体积极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 (3)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质点经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 (4)物体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就大( ) (5)物体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可能变大( ) (6)物体的加速度为正,则物体一定加速( ) 答案 (1)× (2)√ (3)× (4)× (5)√ (6)×2.[人教版必修1·P 11·T 1和P 14·T 1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相对于河岸为参考系B.“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C.“火车8点42分到站”,“8点42分”指的是时刻D.“第3 s末”和“第3 s内”都是指的时间间隔1 s答案ABC3.[人教版必修1·P14·T2和P29·T2改编](多选)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6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位移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C.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答案BCD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B.12 m/s
C.12.75 m/s
D.11.75 m/s
答案:B
答案:ABC
答案:B
考点三 加速度 1.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的大小 和速度的大小
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 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 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加速度的方向 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
答案:B
角度3 加速度的计算
例3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 为v1=10 m/s,方向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 那么:
(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 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 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跟进训练】 1.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 相同 B.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 同 C.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 间相同 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答案:D
角度2 加速度的理解及“加速”“减速”的判断 例2 [2022·河南三门峡市模拟]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 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至零, 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 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 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 值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第1讲运动的描述姓名学校日期知识点一认识运动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参考系1.定义:①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______,这个被选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②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有不同。

【例1】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的。

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例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流水B.流水,青山C.青山,河岸D.河岸,竹排【例3】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巩固训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

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3.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是()A.一定是静止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5.物体加速、减速的判断:
示意图
结论
v、a同向, _物__体__加__速__
v、a反向, _物__体__减__速__
【易错辨析】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能选择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 参考系。 ( ) (2)研究里约奥运会跳水冠军陈艾森的动作时,不能把 运动员看作质点。 ( ) (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冰川考察的某科考队员的位置时,队员的大小和形状可 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故C正确;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 一物体的运动速度可能不同,运动轨迹也可能不同,故D 正确。
【强化训练】 1.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看作质点的是 ( ) A.自由体操 B.柔道 C.拳击 D.马拉松赛跑
【解析】选D。自由体操要根据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打分, 柔道要看运动员着地时的身体部位,拳击要看身体的着 击部位,这三种运动的运动员都不能看作质点,A、B、C 错误;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因为运动员 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路程来讲可以忽略,D正确。
【直观解读】 如图所示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运动 轨迹从A点运动到B点。 (1)三条运动轨迹的路程_不__同__。 (2)三条运动轨迹的位移_相__同__,方向_由__A_指__向__B_。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_物__体__的__位__移__与__发__生__这__段__位__移__所__用__时__间__ 的比值,即v= x ,是矢量,其方向与_位__移__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 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 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 (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 t→0时的平均速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自主学习回顾】一、参考系坐标系质点1.机械运动: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用来作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就会,通常以为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当以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时,这样的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3.坐标系:一般说来,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及,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4.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和可以忽略.【理解要点】1.参考系的理解与选取原则(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其结果可能会不同.(2)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2.对质点概念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目的是为了研究的问题更加简便.(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原则是: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这就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典例分析】例1. 2009年东亚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翔轻松地以13秒66的成绩获得第一,赢得了他复出之后的第三项赛事冠军,关于刘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翔在飞奔的110米中,可以看做质点B.教练为了分析刘翔的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刘翔看做质点D.是否能将刘翔看做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例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10米跳台中获得冠军,若只研究运动员入水前及入水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以陈若琳为参考系,王鑫做竖直上抛运动D.跳水过程中陈若琳和王鑫的重心位置相对她们自己是变化的二、时间间隔与时刻1、时间间隔与时刻2.位移和路程例3.在下面叙述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指的是时刻?(1)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5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开始点火发射.历经2天20小时28分,于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主着陆场.(2)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刻被永载史册.(3)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在19时开播.例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三、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 与所用 的比值.(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 (3)速率:瞬时速度的 叫速率,是标量.2.加速度(1)定义:a = ,Δv 是速度变化量,Δt 是时间间隔.(2)物理意义:描述 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单位是 .【理解要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速率有何区别?(1)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tx v =,是运动质点在某一时间间隔内位置改变的平均快慢,其方向沿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3)平均速率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三者大小是一致的.2.速度和加速度有何不同?(1)速度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2)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反之亦然.(3)加速度a =t v ∆、速度v =t x 与速度变量Δv 三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v 很大,Δv 可以很小,甚至为0,a 也可大可小.思考:若物体的加速度是-5 m/s 2,能否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提示: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而正方向的规定是任意的,如果规定与加速度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为负值,此时若速度为负值,则物体加速,若速度为正值,则物体减速.因此仅由a=-5 m/s2不能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减速.例5.如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 m,一辆汽车用3.2 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________速度为________ m/s.若灯杆A的近旁相距0.42 m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 s,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时的________速度为________ m/s.例6.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中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转动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加速度也不为零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轨迹为直线,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相等的运动.2.规律的描述x(1)公式:v =t(2)图象:如图1-1-4所示.例7. 如图1-1-5所示,是A、B两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质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先以5 m/s的速度与A同方向运动1 s,而后停了1s,最后以5 m/s相反方向的速度匀速运动C.B质点最初3 s内的位移是10 mD.B质点最初3 s内的路程是10 m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练习题1.(重庆市江北中学高三水平测试)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的说法是错误的C.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都对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就可能都对2.(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2012年6月6日,天宇上演“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观察到日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和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3.(2014·广州模拟)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汽车通过一隧道的速度为5 m/s4.(2014·温州十校联考)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的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的位移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做质点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5.(2014·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以下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期为12天半B.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C.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尤塞恩·博尔特以9秒63的成绩夺得百米短跑冠军,并再次打破自己四年前创造的奥运会纪录D.开始上课3 min时,小明就睡着了6.(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3 s和19.32 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连续两届卫冕100米和200米冠军的第一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C.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D.100 m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76 m/s7.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8.(2014·浏阳一中模拟)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t2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v B.23v C.43v D.56v9.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10.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11.(2014·潍坊模拟)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路程是精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只要运动物体的初、末位置确定,位移就确定,路程也确定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12.汽车刹车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v0=6 m/s,加速度a=-1 m/s2,它表示() A.再过1 s,汽车的速度变为5 m/sB.再过1 s,汽车的速度变为7 m/s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减速运动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加速运动13.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5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2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5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3 m/s214.(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011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国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入世界前5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中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则()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2 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 m/s15.一质点从t=0时刻开始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x=2t3-8t+1(x和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直向x轴正方向运动B.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质点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 m/sD .质点在前2 s 内的位移为零16.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内以v 甲1=40 km/h 的速度运动,在后半段位移内以v 甲2=60 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乙1=40 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 乙2=60 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v 甲=v 乙B.v 甲>v 乙C.v 甲<v 乙 D .无法确定17.(能力挑战题)某质点以20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保持不变,经2 s 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 ,又经过2 s 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 ,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方向竖直向下B .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C .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 .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18.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40 km/h ,若这位旅游爱好者开出1/3路程之后发现他的平均速度仅有20 km/h ,那么他能否完成全程平均速度为40 km/h 的计划呢?若能完成,要求他在后23的路程里开车的速度应达多少?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答案例1:答案:AD 解析:刘翔在飞奔的110米中,我们关心的是他的速度,无需关注其跨栏动作的细节,可以看做质点.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时,如果作为质点,则其摆臂、跨栏等动作细节将被掩盖,无法研究,所以就不能看做质点.因此,能否将一个物体看做质点,关键是物体自身因素对我们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不能笼统地说行或不行.例2:答案:D解析:跳水比赛时要观察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动作,不能视为质点,A 错.运动员下落过程中,以自己为参考系,所以感觉水面加速上升,B 错.以其中任意一个运动员为参考系,另一个运动员都是相对静止的,C 项错误;由于跳水比赛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旋转,所以两运动员的形体变化导致重心变化.D 项正确.例3:答案:(1)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5秒指点火时刻;历经2天20小时28分指 飞船在空中的时间;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指着陆时刻.(2)1997年7月1日零时,指回归时刻.(3)19时指开播时刻.例4:答案:AD解析:位移为零,只能说明初、末位置是相同的,不能说明物体是否运动,故A 选项对;物体只要运动,路程就不会为零,因此,路程为零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即物体是静止的,故B 选项错误;如果是往返直线运动,则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故C 选项错误;除了单向直线运动外,其他的运动中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故D 选项正确.速度和加速度例5:答案:平均 12.5 14 瞬时 14例6:答案:BD解析:选项A 中,火箭虽还没动,但火箭所受合外力不为零,a 不为零,故A 错;轿车紧急刹车时,根据a =t v ,由于Δt 很短,故加速度很大,B 对;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并不快,故加速度并不大,C 错;空间站的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故加速度并不为零,D 对.例7:答案:C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平行于时间轴,图线在t 轴上方为正方向,在t 轴下方为负方向,当速度为零时,图线在t 轴上.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练习题答案1、答案:D 解析:三个人选择同一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时,观察结果应该是相同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时,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本题中三个观察者选取的参考系不同,所以观察结果不同.只有选项D正确.2、答案:D 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时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3、答案:BD 解析:A中的“射出枪口”“击中目标”均是指某一瞬间,是瞬时速度,A错误;B中“从甲站行驶到乙站”是一段距离,是平均速度,B正确;C中“通过站牌时”是瞬时速度,C错误;D中“通过一隧道”是一段位移,是平均速度,D正确.4、答案:B 解析:“4 500海里”指的是运动路线的长度即路程;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千岛湖”舰的大小与其位移大小相比可忽略不计,所以可将“千岛湖”舰看做质点;因为“千岛湖”舰和“巢湖”舰运动的速度相同,“巢湖”舰相对于“千岛湖”舰的空间位置不变,所以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静止的;题中只给出了航行路程,不知位移和时间,所以不能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5、答案:AC 解析: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即与一段运动过程相对应,如选项A中的“12天半”指的是从召开到闭幕的时间间隔,选项C中“9秒63”指的是从起点跑到终点的时间间隔;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与瞬时位置或瞬时状态相对应,如选项B中的“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指的是地震爆发的瞬时,选项D中的“3 min 时”指的是小明睡着的瞬时.6、答案:C 解析:求解本题需要先了解一些生活常识,那就是100 m跑道是直跑道,而200 m 跑道是弯曲跑道,所以200 m决赛的位移一定小于200 m,博尔特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也小于10.35 m/s,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v=100 m9.63 s=10.38 m/s,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出100 m决赛的最大速度.本题答案为C.7、答案:B 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故A、C选项错误;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选项正确;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质点做往复运动或曲线运动,位移的方向与质点运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故D 选项错误.8、答案:D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v =vt +14vt t +t 2=56v ,即D 正确. 9、答案:A 解析: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火箭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可以较大,A 正确,B 、D 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故C 错误.10、答案:B 解析:因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质点速度要增加,只是速度增加变慢一些,最后速度达到最大值,A 错误,B 正确;因质点沿直线运动方向不变,所以位移一直增大,C 、D 错误.11、答案:AD 解析: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既可以描述位置变化的大小,也可以描述位置变化的方向,只要初、末位置确定,位移矢量就确定,可以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而路程只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不能表示位置的变化情况.初、末位置确定后,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位置的变化,每一种运动方式都有相应的路程.物体在沿直线向单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综上所述A 、D 正确.12、答案:AC 解析: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其正负表示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减速运动;经1 s 速度减小Δv =a Δt =1 m/s ,所以再过1 s 汽车的速度变为5 m/s ,故选项A 、C 正确.13、答案:BD 解析:当同向时,速度的变化量Δv =v t -v 0=(10-5) m/s =5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1=v t -v 0t =51m/s 2=5 m/s 2;当反向时,速度的变化量Δv =v t -v 0=(-10-5) m/s =-15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2=v t -v 0t =-151m/s 2=-15 m/s 2,式中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选项B 、D 正确.14、答案:CD 解析:以坐标系的横轴作为x 轴,纵轴作为y 轴.根据描点法先作出题中给定的几个坐标位置,然后用直线连接相邻两个位置,即得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机器人会两次通过同一点,选项A 、B 错误;起点在坐标原点,终点在(2,2),位移大小是这两点连线长度,故位移大小为22+22=2 2 m ,选项C 正确.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选项D 正确.15、答案:D 解析:利用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得出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后再判断.由题给的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可知A 、B 选项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结合题目所给关系式可知t =0,x =1 m ;t =1 s ,x =-5 m ;t =2 s ,x =1 m .即质点在2 s 末回到出发点,故质点在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6 m/s 而不是3 m/s ,故C 选项错误,D 正确.16、答案:C 解析:设总位移为x ,则甲车运动的总时间t 甲=x 2v 甲1+x 2v 甲2=v 甲1+v 甲22v 甲1v 甲2x ,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v 甲=x t 甲=2v 甲1v 甲2v 甲1+v 甲2=48 km/h ;设乙车运动的总时间为t 乙,则乙车的总位移x =v 乙1·t 乙2+v 乙2·t 乙2=v 乙1+v 乙22t 乙,所以乙车的平均速度v 乙=x t 乙=v 乙1+v 乙22=50 km/h.故C 项正确. 17、答案:A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a =-20-2040m/s 2=-10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选项A 正确;由位移的定义知,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为零,而路程为40 m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平均速度为零,但平均速率却为v =404m/s =10 m/s ,即选项B 错误;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每时每刻的加速度都相同,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大小仍为10 m/s 2,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选项C 错误;在抛出点两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D 错误.18、答案:80 km/h解析:设后23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 ,总路程为s 在前s /3里用时:t 1=s /320在后2s /3里用时:t 2=2s /3v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ss 60+2s 3v =40 km/h 解得v =80 km/h由结果可知,这位旅行者能完成他的计划,他在后2s /3的路程里,速度应达80 km/h .。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

第一讲:运动的描述课题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平动和转动①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完全相同。

例如:木块沿光滑斜面下滑②转动:物体的各部分绕某一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例如:地球的自转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物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只有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才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

(3)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3.参考系(1)定义: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看的其他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①任意性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时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

②方便性原则: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观察方便和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研究地面上的问题时,我们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③统一性原则,当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4.坐标系(1)定义: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分类莫以“大小”论质点:①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例:研究地球公转的时候,地球和太阳均可视为质点。

②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例:研究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时,原子不能视为质点(1)理想模型时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突出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所建立的一中理想化的模型,它时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

(2)“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不能选择自身课时二、时间和位移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 时间间隔物理意义 某一瞬间 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的表示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 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对应运动量 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 位移、位移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平均速度联系 若用1t 和2t 分别表示先后连个时刻,用△t 表示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则△t=2t -1t常见说法示意图2. 位移和路程位移 路程定义 表示物体空间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标矢性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其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其运算遵从算术运算原则画坐标系时,必须标上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第一章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1.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选手孙杨以1分44秒的成绩获得男子200 m自由泳比赛冠军(国际标准游泳池长50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分44秒”指的是时间间隔B.孙杨在200 m自由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1.92 m/sC.在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孙杨看成质点D.在游泳过程中,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孙杨是静止的答案A解析A “1分44秒”是孙杨游完200 m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A正确;孙杨在200 m自由泳比赛中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选项B错误;在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不能把孙杨看成质点,否则将无动作可言,选项C错误;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孙杨相对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故孙杨是运动的,选项D错误。

2.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能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3.(多选)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里约奥运会中,在“若昂·阿维兰热体育场”400 m环形赛道上,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80 s和19.79 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 m决赛的2倍B.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20 m/sC.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11 m/s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40 m/s答案AB解析100 m和200 m决赛的路程分别是100 m和200 m,故A项正确;100 m决赛的赛道为直道,博尔特的位移大小为100 m,因此其平均速度为v=xt =1009.80m/s≈10.20 m/s,故B项正确;由于200 m决赛的赛道为弯道,无法求出其位移大小,故其平均速度无法求解,C项错误;由于100 m决赛过程中运动员并不是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0+v m2不成立,故无法求出博尔特的最大速度,D项错误。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讲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知识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

3,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想一想:万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做一个点吗?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一个点吗?一、质点在研究某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______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①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②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

③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④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所决定。

⑤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点,但研究的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1,( )下面那些可以看做质点?A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 B研究火车从重庆到北京的时间C 研究火车车轮上某点的运动情况D 研究地球公转E 研究地球自转例2,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B 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D 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二、参考系运动的绝对性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样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对参考系的理解:①标准性:用来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若涉及多个过程,要分段分析,找准运动交接 点.同时应注意x、v、a等矢量的符号规则和位移图 象、速度图象的应用及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等.逆 向思维的应用有时会使解题更为简捷,应注意充分 运用.如一个减速到零的匀减速运动可等效为一个 反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对于x-t图象与v-t图象,要掌握图象的函数关 系式的建立过程,知道该图象所代表的运动具体过 程,尤其是斜率的意义,也就是要挖掘出图象背后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点评:参考系的选择问题现在已经比较淡化了,在 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用到,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 以地面为参考系居多.
例2、试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可以把物体看成质 点? (AEH ) A.研究人在火车上的位置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C.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运动 D.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 E.研究汽车从天津到北京的时间 F.研究石英钟上秒针的运动 G.医生研究病人的病情时 H.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I.研究地球的自转
1.要准确地掌握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 与瞬时速度、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熟练 地应用概念分析和描述质点的运动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公式较多,在求解时应做 到: (1)审清题意,分析运动过程,构建运动图景,并尽量 画出草图; (2)明确题中已知及未知各量的关系,恰当选用规律;
500秒时,二级火箭关机,船箭组合体继续向前滑 行.点火583秒后,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 功分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C ) A.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是时间 B.第12秒、第159秒、第200秒、第500秒是时刻 C.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是时刻 D.260秒、370秒、583秒是时刻 点评:注意生活上的习惯语言与物理上科学语言的 区别.
(2)平均速率: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它是标量,它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 的大小.就像位移不一定等于路程大小一样.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 度,能精确描述运动的情况. (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加速度:是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与改变方向的物理 量. v v2 v1 (1)公式: a t t t (是计算式,不是决定 2 1 式).(加速度由合外力和物体质量决定) (2)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或与速度 的 变 化 量 方 向 相 同 )( 注 意 : 与 速 度 的 方 向 没 有 关 系).方向由合外力决定,由速度的变化量反映,即与 Δ v的方向一致,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考点 参考系、质点
要求 Ⅰ
说明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高 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运动公式涉及的物理量 多,变形推论多、规律多.题目呈现信息的方式也 提升了台阶,如通过图象提供条件、以辨析题形式 考查、开放性试题等,并且高考要求熟练运用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由此演绎出来的特殊规 律,采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 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给我们的学习和解题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
点评:质点的位移是指A点(初位置)指向B点(末位置) 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指质点经过的3/4圆周的轨迹的 长度.
例6、短跑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以7m/s的速度迅速 从起点冲出,10.1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1m/s,则运 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D ) A.9m/s B.10.2m/s C.10m/s D.9.9m/s
(3)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 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跟初速度v0方 向相同,则是匀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跟初速度 v0方向相反,则是匀减速运动.
一、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例1、对参考系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不选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B.参考系一定要选取不动的物体 C.研究车轮边缘上一点的运动时,只能以轮轴为参考系 D.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有相同的观察结果
变式训练3、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神舟七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点火第12秒时,火箭 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点火第120秒时, 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点火第 159秒时,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 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 缘.点火第200秒时,整流罩分离.神舟七号飞船上 升运行260秒后,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承担的飞 船上升段应急返回搜救任务解除.飞船正常上升运行 370秒后,着陆场系统银川搜救责任区任务解除.第
变式训练4、一个小球从离地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 回,在离地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BC ) 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为3m D.以上均不对
点评:注意在往复运动时,路程是轨迹的长度.
例5、如图1­1­2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的 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方向经过3/4圆周到达B点, 求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它与状态量相对应.如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 等. 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 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如位移、 路程、冲量、功等.
说明:①单位:秒、分钟、小时,符号:s、min、h ②时间:第2秒内,2秒内,前2秒,后2秒 时刻:5秒末,5秒时,第5秒末,第5秒初 ③测量仪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
解析:A、C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 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C错.而B、 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 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D正确.
二、深刻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例3、铁路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 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到济南区 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km/h.
T14次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上海 蚌埠 济南 北京
到达时刻 „ 22:26 03:13 08:00
开车时刻 18:00 22:34 03:21
„Hale Waihona Puke 里程(km) 0 484 966 1643
解析:由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蚌埠到济南区间段 运行时间为t=4.65h,路程为s=966km-484km=482km, s 482km 则平均速率v= = = 103.66km / h. t 4.65h
4.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要用好用活初速为零这 一条件,对于竖直上抛运动,要掌握好分段法和 整体法,并注意其运动的对称性.这两种运动的 共同特点是加速度始终恒定,故可充分利用各种 比例关系求解.
一、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叫机械运动.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 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 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分别有 一维、二维和三维坐标系,视物体的运动范围而定, 高中阶段一般以一维和二维为主,较少涉及三维
解析: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x 100 v m / s=9.9m / s. t 10.1
点评:平均速度不用管中间具体轨迹如何,甚至 连曲线运动也可以直接用总位移(注意是位移)除 以总时间来算.
变式训练5、(2010·浙江宁波效时中学)某运动员正 在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 动员视为质点 B.运动员在空中的下落过程,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C.运动员在空中的下落过程,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 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D.运动员在空中的下落过程,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 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图1-1-2
解析:质点的路程l 等于质点通过的弧长,即 3 3 l 2 r r 4 2 3 3.14 20cm 94.2cm 2 质点位移x的大小等于A、B两点间的距离,即 x AB 2r 1.414 20cm 28.3cm 位移x的方向与半径OA成45角沿A B,如图所示.
近两年高考,本章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是否准 确理解和掌握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基 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上.单独考查本章内容的 命题并不多,更多是体现在实际问题中,或作为力、电 磁综合问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预计2012年有关 加速度、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t图象仍 是命题热点.试题内容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 结合将更加紧密,涉及的内容也更广泛.联系科技发展 的新情境会有所增加.
点评: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一句话:实事 求是.千万不要武断的用大小形状来判断.
变式训练2、(2010·福州模拟)2008年8月,在我国 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在本次奥运会上,下 列情况可看做质点的是( BD )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 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 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 间时
变式训练1、轮船在河流中逆流而上,下午7时,船员 发现轮船上的一橡皮艇已落入水中,船长命令马上掉 转船头寻找小艇.经过1h的追寻,终于追上了顺流而 下的小艇.如果轮船在整个过程中相对水的速度不变, 不计轮船掉头所用时间,那么轮船失落小艇的时间是 何时? 解析:看起来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在巧妙选择了水 流为参考系之后,失落的橡皮艇就是相对于水静止在 落水处,而船相对于水在逆流和顺流时速度是一样的, 回来一个小时,说明离开橡皮艇也一个小时了.失落 的时间为下午6时。
解析: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则不易分析动作内容, 故A错;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人相对水面向下加速, 则水面相对人加速上升,B错;由自由落体位移公 1 2 式可知h gt ,则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的位移 2 之比x1:x2=1: 3,所以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小,后一半 时间内位移大,C 错;加速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平均 速度小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大用的时 间短,D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