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图例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活动及规律题目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活动及规律题目课件 新人教版

21 22 23 24 25 26 27
a-8 a-7 a-6
28 29 30 31
a-1 a a+1
a+6 a+7 a+8
则有(a-8)+(a-7)+(a-6)+(a-1)+a+(a+1)+(a+6)+(a+7)+(a+8)=9a
活动3:
(4)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
1234
5 6 7 8 9 10 11
(3)了解实际生活中类似问题,并举出几个具体例子。
解:
2.3n (0≤n≤100)
买n本笔记本所需钱={
2.2n (n>100) (1) 按照这种售价规定,会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
情况。
(2) (2)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可以买101本,这样省
活动3:
• 下图是某月的月历 (1)带阴影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
n(n 1) 2
活动2:
一种笔记本售价为2.3元/本,如果买100本以上(不含100
本),售价为2.2元/本。列式表示买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
(注意对n的大小要有所考虑)。请同学们讨论下面的问题:
(1)按照这种售价规定,会不会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 少的情况?
(2)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怎样购买能省钱?
思考:
1、探索规律并填空:
(1) 1 11; 1 11; 1 11;
12 223 2 334 3 4
1 n (n 1)
1 1
n n1

.....
2006 (2)计算:1 122 133 1420 12 00 6 02007 7 .

面向对象 期末考试 答案

面向对象  期末考试 答案

、填空(15分)1、类之间的静态联系称作关联。

・在实例化后,由类产生对象,链是关联的实例。

・在系统实现时,关联釆用对象的属性来实现。

2、用例图用于建立需求模型,描述用户的需求。

对象图是面向对象分析中的基本模型,属于静态结构模型。

3、顺序图(时序图)、通信图、活动图、状态图用于描述系统的行为方面的特征,属于动态结构模型。

4、时序图构成:参与者、相互协作的对象、对象的生命线、参与者与对象之间发送的消息、执行规约5、表示[可见性]属性名[:类型][=初始值]可见性分为+表示:(公有的)、#表示:(受保护的)、-表示:(私有的)、〜(包,只有在同一包中声明的类能够使用这一属性)。

二、名词解释(15分)1、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关联、消息、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2、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其内部包括属性和操作务两个主要部分。

类的作用是用来创建对象,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

3、抽象:指从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与问题域无关的特征,而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的、相关的做法。

4、多态性:在具有继承关系的类层次结构中可以定义同名的操作或属性,但这些属性或操作具有不同的含义,即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同名不同参”或“同名不同类”)5、OOA模型:就是诵过面向对象的分析所律立的系统分析模型。

用况:一个用况是对参与者使用系统的一项功能的描述,是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是一项请求与响应。

(三、简答(45分)1、继承和泛化关系特殊类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操作,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

一般类对特殊类的抽象关系叫泛化关系(简称泛化)。

2、聚合与组合有区别,请说明他们间的区别,并指出下图中哪图是聚合?聚合刻画了现实事物之间的构成关系,体现“整体——部分”关系。

而关联没有组成关系或拥有关系。

如例题中的c图3、简述下图中体现的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0■■半0.法律顾问汽车。

面向对象例题

面向对象例题

(1)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完成问题1至问题4,并在答题纸上自行列表写出答案。

【说明】在线会议审稿系统(Online Reviewing System. ORS)主要处理会议前期的投稿和审稿事务,其功能描述如下:(1)用户在初始使用系统时,必须在系统中注册(register)成为作者或审稿人。

(2)作者登录(login)后提交稿件和浏览稿件审阅结果。

提交稿件必须在规泄提交时间范用内,其过程为先输入标题和摘要,选择稿件所属主题类型,选择稿件所在位巻(存储位宜)。

上述几步若未完成,则重复;若完成,则上传稿件至数据库中,系统发送通知。

(3)审稿人登录后可设置兴趣领域,审阅稿件给岀意见,以及罗列录用和(或)拒绝的稿件。

(4)会议委员会主席是一个特殊的审稿人,可以浏览提交的稿件、给审稿人分配稿件、罗列录用和(或)拒绝的稿件,以及关闭审稿过程。

英中关闭审稿过程须包括罗列录用和(或)拒绝的稿件。

系统采用而向对象的方法开发,使用UML进行建模。

在建模用例图时,常用的方式是先识别参与者,然后确定参与者如何使用系统来确泄用例,每个用例可以构造一个活动图。

参与者名称、用例和活动名称分别参见表1、表2和表3。

系统的部分用例图和提交稿件的活动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表1参与者列表使用表2和表3中的英文名称,给出图2中Action 1-Action4对应的活动。

答案:【问题1】(4分)根据【说明】中的描述,使用表1中的英文名称,给岀图1中A1-A4所对应的参与者。

A1User (1 分) A2Author (1 分) A3Reviewer (1 分)【问题2】(3分)根据【说明】中的描述, 使用表2中的英文名称,给岀图1中U1~U3所对应的用例。

【问题3】(4分)根据【说明】中的描述, 给出图1中(1)和(2)所对应的关系及其含义。

【问题4】(4分)根据【说明】中的描述, ORS根据【说明】中的描述, 使用表1中的英文名称,给岀图1中A1-A4所对应的参与者。

初中数学经典作图题(含答案和图示)

初中数学经典作图题(含答案和图示)

初中数学经典作图题(含答案和图示)题目一:作一条与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AB。

已知:线段a。

作法。

1)作射线AP;2)在射线AP上截取AB=a。

因此,线段AB就是所求的图形。

题目二:作已知线段MN的中点O。

已知:线段MN。

作法:1)以M、N为圆心,以MN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Q;2)连接PQ并交XXX于O。

因此,点O就是所求作的MN的中点。

题目三:作已知角AOB的角平分线OP。

已知:∠AOB。

作法:1)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M、N;2)以M、N为圆心,以相同长度大于OM的线段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3)作射线OP。

因此,射线OP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题目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角A′O′B′。

求作:∠A′O′B′。

作法:1)作射线O′A′;2)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C、D;3)以O′为圆心,以OC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O′A′于C′;4)以C′为圆心,以CD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D′;5)过D′作射线O′B′。

因此,∠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题目五:作一个三角形ABC,满足AB=c,AC=b,BC=a。

已知:线段a、b、c。

作法:1)作线段AB=c;2)以A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以B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3)连接AC、BC。

因此,△XXX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六:作一个三角形ABC,满足∠A=∠,AB=m,AC=n。

已知:线段m、n和角。

作法:1)作∠A=∠;2)在AB上截取AB=m,AC=n;3)连接BC。

因此,△XXX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七:作一个三角形ABC,满足∠A=∠,∠B=∠,AB=m。

已知:线段m和两个角。

作法:1)作线段AB=m;2)在AB的同旁作∠A=∠,作∠B=∠,∠A与∠B的另一边相交于C。

因此,△XXX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B为已知直线为了求出点P,使得点P到OA、OB的距离相等,且PM=PN,我们需要进行如下的作图:首先,我们画出直线OA和OB,并在其上标出点M和N。

《直方图》典型例题

《直方图》典型例题

《直方图》典型例题例1. 某区七年级有3000名学生参加“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知识竞赛的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得分(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分组 频数 频率 49.5~59.5 10 59.5~69.5 16 0.08 69.5~79.5 0.20 79.5~89.5 62 89.5~100.5720.36请你根据不完整的频率分布表,解析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若将得分转化为等级,规定得分低于59.5分评为“D ”,59.5~69.5分评为“C ”,69.5~89.5分评为“B ”,89.5~100.5分评为“A ”.这次全区七年级参加竞赛的学生约有多少学生参赛成绩被评为“D ”?如果随机抽查一名参赛学生的成绩等级,则这名学生的成绩被评为“A ”、“B ”、“C ”、“D ”哪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大?请说明理由. 思路探索:(1)直方图缺第一组和第三组,通过计算可知,第一组的频率为0.05,第三组的频数为20,我们可根据第一、三两组的频数10、20画出两组的直方图.(2)这名学生的成绩被评为“A ”、“B ”、“C ”、“D ”哪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大?可转化为“被评为“A ”、“B ”、“C ”、“D ”哪一个等级的频率较大”频率大的可能性就大. 解析:(1)图略 (2)由表知:评“D ”的频率是10120020,由此估计全区七年级参加竞赛的学生约120×3000=150(人)被评为“D ”∵P (A )=0.36,P (B )=0.51,P (C )=0.08,P (D )=0.05,∴P (A )>P (B )>P (C )>P (D ),∴随机抽查一名参赛学生的成绩等级“B ”的可能性大.规律总结:运用直方图解题,要综合直方图的特点和频率、频数的知识综合起来解题. 例 2. 某市对当年初中升高中数学考试成绩进行抽样分析,试题满分100分,将所得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2)如果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生,估计该市的优生率为多少?(3)该年全市共有22000人参加初中升高中数学考试,请你估计及格(60分及60分以上)人数大约为多少?思路探索:(1)计算学生总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各组频数进行相加即可得出:共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2)在这300名学生中,共有105名学生80分以上(包括80分),20 10 30 40 50 60 70 80 166272频数成绩()49.5 59.5 69.5 79.5 89.5 100.5在样本里面的优生率为35%,根据样本估计总体可知,该市的优生率为大约是35%;(3)在这300个学生中,60分及60分以上人数为210人,频率为0.7, 22000×0.7=15400(人),所以全市60分及60分以上人数估计为15400人.规律总结: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时候,只要样本的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根据样本的频率就可以估计总体的频率.。

【最新中考数学复习方案】(江西·人教版)专题突破:专题七 数学活动型问题(共24张PPT)

【最新中考数学复习方案】(江西·人教版)专题突破:专题七 数学活动型问题(共24张PPT)

Rt△AEH≌Rt△BFE可知AE=BF.
5 .由 AE = x ,则 BF = x , BE = 4 - x. 四边形 EFGH 的面积为 EF2. 在Rt△B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 EF2,即可得到四边形 EFGH的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考点探究
专题七
数学活动型问题
6.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确定 y的取
考点探究
专题七
数学活动型问题
图T7-2
考点探究
专题七
数学活动型问题
解: (1)由操作过程可知 EF=FD=DE, 则△EFD 是等边三角形, 故应填: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D=CD=BC=AB,∠A=∠B=∠C=90°. ∵DE=DF,∴Rt△ADE≌Rt△CDF, ∴AE=CF, ∴BE=BF, ∴△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设 EF 的长为 x,则 DE=x,BE= x. 2 考点探究
考点探究
专题七
数学活动型问题
6.如何确定y的取值范围?
1.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
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及二次函数的 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图形的有关性质与 判定方法,能结合图形变换过程确定对应点、对应线段的位置 .
2.由操作过程可知 EF=FD=DE,则△EFD是等边三角形.
专题七
数学活动型问题
2 ∴AE=4- x. 2 ∵在 Rt△ADE 中,DE2=AD2+AE2, ∴x =4 ∴x2+8 解得 x1=-4 (不合题意,舍去).
2 2
+ 4-
2 2 x , 2
2x-64=0. 2+ 4 6,x2=-4 2-4 6

摇太阳教案精选

摇太阳教案精选

摇太阳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三节“太阳”,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太阳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结构,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太阳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 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太阳内部核反应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地球仪、太阳结构模型、太阳活动图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感觉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会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的结构,展示太阳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各个层次。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太阳活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太阳活动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举例说明太阳风暴、太阳黑子等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太阳结构图,并标注太阳活动。 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内部核反应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板书设计 1. 太阳的结构 a. 核区 b. 辐射带 c. 对流层 d. 光球 e. 色球 f. 日冕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a. 光照 b. 温度 c. 潮汐 d. 太阳活动 3. 太阳活动类型 a. 太阳黑子 b. 太阳耀斑 c. 太阳风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 2. 答案: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的结构包括核区、辐射带、对流层、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潮汐等方面。太阳活动类型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和太阳风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太阳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及太阳活动类型。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太阳内部核反应原理,进一步探究太阳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设计;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教学目标。在本教案中,太阳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被确定为教学重点,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太阳内部核反应原理则被视为难点。 对于重点内容的讲解,应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太阳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难点内容则需要通过生动的比喻、具体的实例或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设计 使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活动的实时图像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太阳的动态变化; 分发太阳结构模型或太阳活动图卡,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体验感;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如让学生扮演太阳、地球等角色,模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要紧密,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例题讲解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逐步解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随堂练习应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让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提升;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巩固正确概念。 四、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作业设计应兼顾深度与广度,既要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也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作业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答案不仅要包括基本概念,还要涉及对太阳活动影响的具体分析; 作业难度应适中,避免过难或过简,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活动应鼓励学生参与,如组织天文观测、开展小组研究等; 教师应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如推荐科普书籍、网站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避免过快导致学生无法消化; 2. 语调要有起伏,重点内容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 3.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过长占用新课内容时间; 2. 新课内容讲解时,每个知识点分配时间合理,确保学生充分吸收; 3. 随堂练习和例题讲解部分,适当留白,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提问。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关注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提问方式多样化,如开放式、选择题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3.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增强课堂互动。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具,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太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覆盖了教学目标中的所有知识点; 2.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是否到位,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情景引入是否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4. 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巩固知识; 5.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6. 课后反思是否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改进; 7.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延伸活动是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活动图
活动图:着重描述操作实现中完成的工作以及用例实例或对象中的活动,活动图是状态图
的一个变种。

教师记录分数的步骤:
教师记录分数的步骤:
教师
记录分数

选择学生

输入成绩
保存分数
2

1. 不带泳道的活动图
如右图所示是一个无泳道的示例,图中描述了客户购物过程。在客户有要求服务、付款和
取货,有开发票和交货提货活动。

2、泳道

泳道将一个活动图中的活动状态分组,每一组表示负责那些活
动的业务组织。当对业务过程的工作流建模时,泳道非常有用。
可以把活动图分成可见的“泳道”,用垂直线把每个泳道和相邻的泳道分开。每
个泳道在图中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泳道除了可能代表现实世界的某些实体之
外,实际上没有很深的语义。每个泳道代表一个活动图的全部活动中部分活动
的高层职责,并且每个泳道最终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类实施。在一个被划分为泳
道的活动图中,每个活动都明确地属于一个泳道,而转移可以跨越泳道。如图2
所示是一个泳道的示例,图中描述了客户购物过程,有客户、售货员和仓库3
个泳道。在客户泳道中有要求服务、付款和取货3个活动;售货员泳道有开发
票和交货2个活动;仓库泳道有提货活动。
3、信号
在活动图中可以表示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分别用信
号接收图符与信号发送图符来表示,如图4所示。
信号接收与信号发送可以与对象相连,它们之间用
虚线箭头连接,用于表示信号的发送者和信号的接
收者,箭头的方向是指信号的传送方向。
4、图5描述了一个煮咖啡的过程,将“红灯亮”信号发送到对象“咖啡壶”,当煮
咖啡完成后,将接收来自对象“咖啡壶”的“红灯灭”信号。

要求服务
付款
开发票
提货

交货
取货

仓库售货员客户
要求服务
付款开发票提货
交货取货

发送信号
接收信号

扫描借书证
进入系统
提示非本单位读者


是否为本单

位读者
3

例题:图书馆管理系统
红灯亮
打开机器
咖啡壶
煮咖啡
红灯灭
倒咖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