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题号10)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软件项目实训学生学号:6102040124专业班级:11测控01班学生姓名: 徐晗学生成绩:指导教师:陈希课题工作时间:2014-6—9至2014-6-22一、课程设计任务的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1.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设计原则。
2.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2)课程设计总体要求:1。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2.主菜单设计界面如下:3.子菜单界面如下:选择结构子菜单:循环结构子菜单:4。
在对应模块下完成如下功能: (1)单选择if语句:(2)双选择if语句:(3)多选择if语句:(4)switch语句(5)while循环语句(6)do—while循环语句(7)for循环语句(8)循环嵌套例如:switch语句案例界面:(3)论文部分1、学生应提交的资料:纸质《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课程设计报告1份。
2、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附在《课程设计说明书》后,内容包括:一、设计目的1。
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而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原则。
2。
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
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二、系统功能模块图(略)三、设计函数列表在C语言中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对应一个函数,即由函数来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也就是建立功能模块与函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编写程序时可以减少不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 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而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原则。
2. 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3.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燕山大学_EDA_课程设计_循环彩灯控制.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彩色信号灯循环控制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10电力四班学号: 100103030181学生姓名:金琳指导教师:张强、吕宏诗教师职称:实验师实验师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电子实验中心年月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4)1.1 设计思路 (4)1.2 模块介绍 (4)1.4 循环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4)1.3 真值表及功能分析 (6)二、电路原理图 (8)2.2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8)2.3总设计原理图 (9)三、波形仿真图 (9)3.1 总体电路的波形仿真图 (10)四、管脚锁定及硬件连线 (11)4.1输入信号的管脚锁定及硬件连线 (11)4.2 输出信号的管脚锁定及硬件连线 (11)五、心得体会 (13)参考文献 (13)一、设计说明1.1设计思路控制一组3×3指示灯的显示方式如下:L17至L9按顺序依次点亮至全亮,接着L13灭→L10、L12、L16、L14一起灭→L9、L15、L17、L11一起灭。
循环。
为了实现所规定的要求,设计思路为:将要求分为两步,首先将L17至L9按顺序依次点亮至全亮,本步骤可由移位寄存器的移位置数功能,将两片74194进行进位连接,给予第一片SRSI 一个高电平后,移位计数器向右依次移动发出高电平使L19至L9依次点亮至全亮;接下来使用第三片74194向右移位发出低电平,通过与门的逻辑运算分三次熄灭所有彩灯,此时CLRN信号清零所有芯片,循环进入下一周期。
通过对设计要求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相应的解决方案:1、通过将两片74194移位寄存器的级联以及一片D触发器实现对右移位数的扩展,将三片接入同一时钟信号;2、为了实现对彩灯的分组清零,设计时应采用与门实现对输出口的控制作用;3、第三片74194通过L9的高电平触发移位,L9为低电平时输出端为零导致“与”逻辑运算后L17至L9始终为低电平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三组反相器与第三片移位寄存器输出端口相联实现对逻辑的纠正;4、在整个周期中,L10和L12、L16和L14的亮灭状况始终相同,为了减小电路的复杂度,将L10和L12、L16和L14的选择线分别连接;5、设计逻辑门电路实现变频功能。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学院2013.11.1一.目的与意义软件设计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
通过数据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对软件编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编写实用程序的能力,通过对线性化、层次化、网络化数据结构的了解进一步掌握自然数据的结构方式及组织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及程序中如何运用数据实现编程。
主要目的如下:1.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有初的认识,并对面向对象的高能语言的学习打下基础,2.通过不同类型的程序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几种不同的组织和存储方式,为高级编程做准备,3.为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基础二.任务和要求分析每一组题目,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1.题目参照附录中《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选题。
2. 要求:1)对相应的题目进行算法设计2)编写源代码3)上机调试4)显示调试结果5)写出实验总结3.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完成后,将自己选定的题目按上述要求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含:题目、要求、初步设计(可以是流程图、功能模块图)、详细设计、程序代码、测试数据、运行结果、遇到的问题及总结几部分。
三.进度安排设计总学时为2周第一周: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进行模块划分写出分析报告,画N-S结构化框图,编写程序清单,上机调试.第二周周四、五:验收(计算机机房),并将课程设计报告交上来.四.考核标准与成绩评定方式成绩评定有如下几项参考:1.初步设计内容的考核:是否有查阅资料能力?是否有设计思想?2.程序编码能力调试能力的考核:程序是否清晰、易读?在技算计上是否可独立完成程序的调试,是否熟练?3.说明书质量的考核:设计结构是否合理?叙述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4.答辩:设计结果的调试能力,对自己设计是否熟练?5.出勤率极平时表现的考核:出勤超过2次不到者成绩为不及格。
肌电信号的识别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肌电信号分析及动作识别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10级仪表三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教授讲师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第一章摘要 (2)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第三章肌电信号的时域参数处理及其分析 (4)第四章肌电信号的频域处理方法及其分析 (7)3.1 FFT分析 (7)3.2 功率谱分析 (8)3.3 倒谱分析 (9)3.4 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值频率 (10)第五章 Matlab程序及GUI (11)第六章系统整体调试及结果说明 (24)第七章学习心得 (24)参考文献 (25)第一章摘要肌电信号是产生肌肉力的电信号根源,它是肌肉中很多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康复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种类重要有两种:一,临床肌电图检查多采用针电极插入肌肉检测肌电图,其优点是干扰小,定位性好,易识别,但由于它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测方法,其应用收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表面肌电则是从人体皮肤表面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活动时发放的生物电信号,属于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病人易接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领域有:一,仿生学。
提出肌肉生理模型来判别肌肉的动作以来, 电子假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过去电子假肢的控制靠使用者人为开关和选择运动模式来完成, 现在则可通过检测人体残肢表面肌电信号, 提取出肢体的动作特征, 来自动控制假肢运动, 利用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肌电假肢研制在国内外都取得较大进展。
二,康复工程。
如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提取出的特征作为功能性电刺激的控制信号, 帮助瘫痪的肢体恢复运动功能。
通过检测表面肌电信号, 并将其作为反馈信号提供给病人和医生, 便于进行合理的治疗和训练。
三,运动医学。
表面肌电信号在运动医学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运动员运动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及时反映出肌肉的疲劳和兴奋状态, 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训练方法。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项目概述本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旨在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模板,教师可以详细说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关键要素,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门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课程介绍:简要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3. 课程大纲:详细列出课程的各个单元或模块,每个单元或模块包括的主题、目标、内容和学时等。
确保课程设计合理有序,能够覆盖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
4.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具、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6. 评估方式:明确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
要求评估方式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安排1. 课程周期:确定课程的教学周期,包括总学时和每周学时。
2. 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进度表,每个单元或模块的学时安排和重点内容。
3. 课堂活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 作业布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布置各类作业,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明确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思维发展、实践操作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以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周期:确定课程的评价周期,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5_10汽车动力性计算

序号:5-10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班级:车辆0805姓名:张海涛学号:0812103927序号:5-10指导教师:苗立东目录1.题目要求 (1)2.计算步骤 (2)3.结论 (6)4.心得体会 (7)5.参考资料 (8)1. 题目要求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5挡): 1) 根据所给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P e 和T tq -e n 曲线;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3) 绘制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图,画在一张图上。
4) 绘制动力特性图; 5) 绘制加速度倒数曲线;6)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直接挡加速时间(计算速度区间按GB/T12543-1990规定选取); 7) 列表表示最高档和次高档在20整数倍车速参数值; 8) 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 q -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432q)1000n(8445.3)1000n (874.40)1000n 165.44(-)1000n 295.27(-19.313T -++=式中,T q 为发动机转矩(N.m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min n =600r/min ,最高转速max n =4000r/min 总质量 m =3880kg 车轮半径 r =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 T η=0.85 滚动阻力系数 f =0.013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 A C D =2.77 主减速器传动比 0i =5.66 飞轮的转动惯量 f I =0.2 两前轮转动惯量 1w I =1.7982.m kg 四后轮转动惯量 2w I =3.5982.m kg 轴距 L =3.2m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 =1.947m 质心高 g h =0.9m变速器传动比 g i (数据见下表1)表1 变速器传动比 g iⅠ挡 Ⅱ挡 Ⅲ挡 Ⅳ挡 Ⅴ挡 五挡变速器 5.56 2.769 1.644 1.00 0.7932. 计算步骤1)绘制P e 和T tq -e n 曲线:由所给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432)1000n (8445.3)1000n (874.40)1000n 165.44(-)1000n 295.27(-19.313T -++=q9550n T P q e ⨯=两条曲线放在一个坐标系里,如图1所示:20004000100120140160180n/(r/min)T q /(N m )50010001500250030003500020406080P e /(k W )←Tq←Pe图1 发动机外特性中的功率和转矩曲线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根据公式0tq g Tt T i i F r=η 0377.0i i nr u g a ⨯⨯=15.212a D w f AuC mgf F F +=+=阻力在MATLAB 里获取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如图2所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专业班设计者:完成日期:年月日xx大学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1.1、课程设计题目1.2、工艺动作分解1.3、设计要求2.课程设计题目分析2.1、总功能要求2.2、总功能分解2.3、书本打包机设计参数的选择2.4、各部分执行机构的设计2.5、书本打包机整体机构简图2.6、整个机构的运动循环图3.各部分机构的设计方案说明4.执行机构的设计和传动比的计算4.1、电动机到主轴间的减速机构计算4.2、推书机构的连杆机构计算4.3、推书机构中的槽轮机构分析4.4、凸轮机构的计算5.课程设计心得体会6.参考资料1课程设计题目1.1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自动压片成形机书本打包机主要是用在印刷厂里,在大量的书本印刷出来后,将其以一定的数量为一堆,用牛皮纸将其包装起来,以便于销售和运输。
这种功能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比如:包糖机,饭盒包装机等凡是涉及到要将东西分堆包装的地方,都可以将其稍微改动即可用于其它地方。
1.2工艺动作分解书本打包机的用途是要把一摞书(如20 本一包)用牛皮纸包成一包,并在两端贴好封签(图 1-1)。
包、封的工艺顺序如图 1-2 所示。
图1-1图1-2其工艺过程如下所述:①横向送书(送一摞书)。
②纵向推书前进(推一摞书)到工位 a,使它与工位 b ~ g上的 6 摞书贴紧。
③书推到工位 a前,包装纸已先送到位。
包装纸原为整卷筒纸,由上向下送够长度后进行裁切。
④继续推书前进一摞书的位置到工位 b,由于在工位 b 的书摞上下方设置有挡板,以挡住书摞上下方的包装纸,所以书摞推到 b 时实现包三面,这个工序中推书机构共推动 a ~ g的 7 摞书。
⑤推书机构回程时,折纸机构动作,先折侧边(将纸卷包成筒状),再折两端上、下边。
⑥继续折前角。
⑦上步动作完成后,推书机构已进到下一循环的工序④,此时将工位 b 上的书推到工位 c。
在此过程中,利用工位 c两端设置的挡板实现折后角。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坐躺双用摇椅设计工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5041003班题目序号:11设计者:徐海鹏2504100324夏婷婷2504100321指导教师:张伟社2013年1月10日目录第一部分六杆机构分析软件使用过程1.题目6 六杆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 (4)2.机构的结构分析 (4)3.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5)4.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14)5.加在原动件1上的平衡力矩与飞轮的转动惯量 (15)第二部分坐躺两用摇动椅设计说明一、设计题目 (19)二、设计目的 (19)三、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 (19)四、设计方案分析 (20)五、机构设计步骤 (20)(1)工作原理分析 (20)(2)机构设计说明 (21)(3)尺寸数据计算 (23)六、心得体会 (26)七、参考文献 (27)第一部分六杆机构分析软件使用过程1.题目6 六杆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1.分析题目对如图6所示六杆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各构件长度、构件1的转速如表6所示。
构件2、3、5的质量G2、G3、G5,作用在构件3上的阻力P工作、P空程,不均匀系数δ,构件2、5绕质心的转动惯量的已知数据如表7所示。
构件2、5的质心位置在杆长中点处,构件1的转动惯量、构件4的质量忽略不计。
2.分析内容(1)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2)绘制滑块E的运动线图(即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3)绘制构件5的运动线图(即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线图);(4)各运动副中的反力;(5)加在原动件1上的平衡力矩;(6)确定安装在轴A上的飞轮转动惯量。
图1 六杆机构2.机构的结构分析如图2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2机构中活动构件为1,2, 3, 4, 5,即活动构件数n=5。
A, B, C, E, F处运动副为低副(5个转动副,2个移动副),共7个,即Pl=7。
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l=3X5-2X7=1。
拆基本杆组:(1)标出原动件1,其转角为φ1,,转速为n1;(2)拆出Ⅱ级杆组4—5,为RPR杆组;(3)拆出Ⅱ级杆组2—3,为RPP杆组,如图3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编写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楚,书写认真,图示正确,符合规定要求。
课程设计任务书
4.主要参考文献:
1.杨可桢,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月25日编写设计说明书
1月26日答辩
系主任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
设计分段进行,在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进行下一阶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
1)设计计算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键,选择联轴器等。
2)草图绘制、审查和修改根据上述设计计算,绘制装配图的主、俯视图。
3)绘制装配图除绘制草图内容外,绘制装配图的侧视图,编写技术要求,对零件编号,填写明细表及标题栏等。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06 /2007学年第学期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起迄日期: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07年1月8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1)草图1张(A1坐标纸)
2)减速器装配图1张(A0图)
3)零件图2张(A3图,传动零件轴和齿轮各一张,鼓励用计算机绘图)
4)设计说明书一份
6.工作计划及进度:
2007年1月15日~1月16日设计计算
1月17日~1月19日草图绘制、审查和修改
1月19,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设计一台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该减速器用于双滚式压碎机的传动系统中。
方案简图(题号10):
原始数据:碎料箱滚子轴转速rpm;碎料箱输入轴所需功率KW。
技术条件:该压碎机两班制连续工作,单向回转,有较大振动,压碎机滚子转速允许误差为±5%,使用期限8年。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