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题目名称: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班级:200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3班姓名:朱汪波

学号:200540601322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年月日

目录

前言 (3)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

技术要求分析 (3)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3)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选择毛坯 (3)

毛坯尺寸的确定 (4)

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5)

定位基准的选择 (5)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制定艺路线 (6)

4、工序设计 (7)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

选择机床根据工序选择机床 (7)

选用夹具 (7)

选用刀具 (8)

选择量具 (8)

确定工序尺寸 (8)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切削用量。 (10)

基本时间 (12)

6、夹具设计 (12)

定位方案 (12)

分度设计 (13)

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 (13)

7、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 (15)

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工作。本文论述的是输出轴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着重于几个重要表面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尺寸、形状、位置要求,还有一些强度、表面粗糙度要求等,然而这些都会在文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制造;输出轴;加工工艺;夹具;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也相信通过课程设计能将零碎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系统而全面的做好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技术要求分析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综合技术要求等文件,选用铸件。

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

2

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粗糙度方面表现在键槽两侧面、φ80内圆柱表面为Ra3.2um,大端端面为Ra3.2um,其余为Ra12.5um,要求不高;位置要求较严格,表现在φ55的左端面、φ80内孔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φ20孔的轴线对φ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W,保持均匀。通过分析该零件,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选择毛坯

毛坯种类的选择决定与零件的实际作用,材料、形状、生产性质以及在生产中获得可能性,毛坯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型材2、锻造3、铸造4、焊接5、其他毛坯。根据零件的材料,推荐用型材或锻件,但从经济方面着想,如用型材中的棒料,加工余量太大,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还增加机床,刀具及能源等消耗,而锻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击韧性常用于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下的工作零件。本零件生产批量为中批量,所以综上所叙选择锻件中的模锻。

毛坯尺寸的确定

毛坯(锻件)图是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经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知精车-半精车-粗车各余量,从而可得毛坯余量<或查表得到>,见表1。铸件的外圆角半径按表5-12确定,内圆角半径按5-13确定。结果为:外圆角半径:r= 2;内圆角半径:R= 3。按表5-11,外模锻斜度? = 5? ,内模锻斜度? = 7? 。

下图为本零件的毛坯图

图1毛坯图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定位基准的选择

本零件为带孔的管状零件,孔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守“基准重合”的原则。具体而言,即选 48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由于本零件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而孔作为精基准,应先进行加工,因此应选外圆及一端面为粗基准。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阶段的划分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①粗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因此,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如加工φ176、φ55、φ60、φ65、φ75外圆柱表面。

②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如φ55、φ60、φ65、φ75外圆柱面,φ80、φ20孔等。

③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端面先加工,再以左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为左端面和φ55外圆柱面为后续精基准表面加工而设定的,才能使定位基准更准确,从而保证各位置精度的要求,然后再把其余部分加工出来。

先粗后精

即要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粗车将在较短时间内将工件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切掉,一方面提高金属切削效率,另一方面满足精车的余量均匀性要求,若粗车后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的要求时,则要安排半精车,以此为精车做准备。

先面后孔

对该零件应该先加工圆柱表面,后加工孔,这样安排加工顺序,一方面是利用加工过的平面定位,稳定可靠,另一方面是在加工过的平面上加工孔,比较容易,并能提高孔的加工精度,所以对于输出轴来讲先加工φ75外圆柱面,做为定位基准再来加工其余各孔。

工序划分的确定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工序集中是指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工序集中使总工序数减少,这样就减少了安装次数,可以使装夹时间减少,减少夹具数目,并且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工序分散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进行,每道工序的内容很少,最少时每道工序只包括一简单工

步,工序分散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刀具等比较简单,机床调整工作简化,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要求低些。

综上所述:考虑到工件是中批量生产的情况,采用工序分散

辅助工序的安排:辅助工序一般包括去毛刺,倒棱角,清洗,除锈,退磁,检验等。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热处理主要分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和内应力处理等,本零件CA6140车床输出轴材料为45钢,在加工过程中预备热是消除零件的内应力,在毛坯锻造之后。最终热处理在半精车之后精车之前,按规范在840℃温度中保持30分钟释放应力。

制定艺路线

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先粗后精,基准统一等原则,该零件加工可按下述工艺路线进行。

工序1工序2工序3工序4工序5工序6工序7工序8工序9工序10工序11工序12工序13工序15工序15粗车圆柱面φ176及端面。

粗车圆柱面φ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精车φ176外圆柱面及倒角。

半精车圆柱面φ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精车圆柱面φ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倒角。

粗镗内孔φ50、φ80、φ104。

精镗内孔φ50、φ80、φ104。

钻孔103φ20。

扩孔103φ20。

铰孔103φ20。

铣键槽16310。

钻斜孔23φ8。

去毛刺。

终检。

工序设计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选择机床根据工序选择机床

(1)工序1、2、3、4和5是粗车和精车。各工序的工步数不多,大批大量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故选用卧式车床就能满足要求。本零件外廓尺寸不大,选用最常用的CA6140型卧式车床。

(2)工序7、8为镗削。由于加工的零件外廓尺寸不大,又是回转体,故宜在车床上镗孔,选用C616A型卧式车床。

(3)工序12铣削。工序工步简单,外廓尺寸不大,考虑本零件属成批大量生产,所选机床使用范围较广泛为宜,故可选常用用的X61W型铣床能满足加工要求。

(4)工序9、10和11是扩、钻、铰孔。可采用专用的分度夹具在立式钻床上加工,故选用Z525。

选用夹具

本零件除铣销,钻小孔等工序需要专用夹具外,其他各工序使用通用夹具即可。前车销工序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和心轴。

选用刀具

由于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直接影响着生产率,工件的加工精度,已加工表面质量,刀具的磨损和加工成本,所以正确的选择刀具材料是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部分,刀具应具有高刚度,足够的强度和韧度,高耐磨性,良好的导热性,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抗粘接性,化学稳定性。由于零件车床输出轴材料为45钢,推荐用硬质合金中的YT15类刀具,因为加工该类零件时摩擦严重,切削温度高,而YT类硬质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尤其具有高的耐热性,在高速切削钢料时刀具磨损小寿命长,所以加工45钢这种材料时采用硬质合金的刀具。粗车外圆柱面:90°半精车,精车外圆柱面:前角为90°的车刀。钻头:高速钢刀具,直径为φ30;直径为φ18;扩孔钻:直径为φ19.8;铰刀:直径为φ20。镗刀,刀杆长度为200.B3H=16325。

选择量具

本零件属大批大量生产,一般配情况下尽量采用通用量具。根据零件表面的精度

要求、尺寸和形状特点,参考参考文献[4]》相关资料,选择如下:读数值0.02、测量范围0~150游标卡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0~150游标卡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内径千分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外径千分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内径百分表(表5-108)。

确定工序尺寸

确定圆柱面的工序尺寸圆柱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只与加工余量有关。前面已确定各圆柱面的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应将毛坯余量分为各工序加工余量,然后由后往前计算工序尺寸。中间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确定。本零件各圆柱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表面粗糙度见下表:

表3外圆柱面φ176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3

工序名称

余量/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 a/μm尺寸/mm尺寸公差/mm

0.14

粗车3IT1212.5179?179 0.4毛坯±2181?181± 2

工序名称

精车半精车粗车毛坯

工序名称

精车

工序间

余量/mm

1.0

1.5

2.5

工序间

余量/mm

1.0

表4外圆柱面φ5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4

工序

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 a/μm

IT6 1.6

IT10 3.2

IT12 6.3

±2

表5φ60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

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 a/μm

IT6 1.6

工序基本

尺寸/mm

55

56

57.5

60

工序基本

尺寸/mm

60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55 0.019

?56 0.120

?57.5 0.3

?60± 2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60 0.019

工序

?176

半精车粗车毛坯1.5

2.5

IT10

IT12

±2

3.2

6.3

61

62.5

65

?61 0.120

?62.5 0.30

?65± 2

工序名称

精车半精车粗车毛坯

工序名称

精车半精车粗车毛坯

工序名称

精镗粗镗毛坯

工序间

余量/mm

1.0

1.5

2.5

工序间

余量/mm

1.0

1.5

2.5

工序间

余量/mm

1.8

3.2

表5φ6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

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 a/μm

IT6 1.6

IT10 3.2

IT12 6.3

±2

表5φ7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

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 a/μm

IT6 1.6

IT10 3.2

IT12 6.3

±2

表5φ104内孔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

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 a/μm

IT7 3.2

IT10 6.3

±2

工序基本

尺寸/mm

65

66

67.5

70

工序基本

尺寸/mm

75

76

77.5

80

工序基本

尺寸/mm

104

103.2

99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65 0.019

?66 0.120

?67.5 0.30

?70± 2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75 0.019

?76 0.120

?77.5 0.30

?80± 2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1040

?103.20

?99± 2

表5φ80内孔加工余量计算

Tab5

精镗 粗镗 毛坯

余量/mm

1.5

2.5

经济精度/mm IT7 IT10 ±2

表面粗糙度

R a /μm

3.2 6.3

尺寸/mm 80 78.5 76

尺寸公差/mm

?800 ?78.50

?76± 2

工序名称 精镗 粗镗 毛坯 工序间

余量/mm 1.5 2.5

5φ50

内孔加工余量计算

Tab5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

R a /μm

IT7 3.2

IT10 6.3 ±2

工序基本

尺寸/mm

50 48.5 46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500

?48.50 ?46 ±

2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p v 。确定顺序是确定 a p

、 f ,再 确定

v 。本说明书选取工序 1

粗车外圆

?55mm 为例确定其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粗车。已知加工材料为

45

钢,锻件,有外皮;机床为

CA6140

型卧式车

床,工件装夹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中。

确定

?55mm 外圆的切削用量。

所选刀具为

YT15

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根据表

5-112,由于

CA6140

机床的中心高

200mm ,故选用刀杆尺寸

B 3H=16mm 325mm ,刀片厚度为

4.5mm 。根据表 5-133,选

? ? s ∑

(1)确定背吃刀量

a p 由于粗车双边余量为

2.5mm ,则 a p

=2.25mm 。

2)确

定进给量 f 根据表

5-114 ,在粗车钢件 、刀杆尺

寸为

16mm ?

25mm 、

p

选择 f =

0.65mm /r 。确定的进给量尚需满足机床进给强度的要求,故需进行校验。

根据表

5-55,CA6140

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进给力

F max = 3530N 。

b P r

v =65m /min (预计)时,进给力F =760N 。

+0.030

+0.12

+0.025 +0.1

切削用量包括背吃刀量 、进给量 f 和切削速度 择车刀几何形状为卷槽带倒棱型前刀面,前角? =

12?,后角? = 6?

、主偏角 ? = 90?、,

副偏角 、刃倾角 、刀尖圆弧半径

、工件直径为 时, f

= 0.5~ 0.9mm / r 。按 CA6140

机床的进给量

根据表

5-123,当钢材

、 、 f

δ

0.75mm / r

F f的修正系数为k

?0

F f

=1.0 ,k

?s F f

= 1.0 ,k

k?

F

f

=1.17 ,故实际进给力为

F f = 760?1.17N= 889.2N,由于F

f max

,所选的f= 0.65mm/r可用。

(3)选择车刀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可转位车刀耐用度T= 60min。

根据表5-119,车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1mm,(4)确定切削速度v根据表5-120,当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加工钢材时,

a

P

δ 2.0mm,fδ 0.75mm/r时,切削速度v= 97m/min。

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

sv = 0.8 ,?

tv

= 0.65,?

?Tv

= 0.81 ,?

Tv

=1.0 ,?

Mv

= ?

?v

=1.0 表

2-9。则有:v= 97? 0.8? 0.65? 0.81m/min 按CA6140机床的转速选择= 40.9m/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

n=185r/m in

最后确定切削用量为:

= 3.08r/s v= 37.2m/m in

a

p

=1.25mm,f= 0.65mm/r,n=185r/min,v= 37.2m/min。

基本时间

确定粗车外圆?55的基本时间t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式4-23车外圆基本时间为: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式4-23车外圆基本时间为:

fn fn

ta n? ?

i=1

0.65?3.08 其余工步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计算从略n= 3.08r/min,

δ F

1000v1000?40.9

n= = r/m in = 203.4r/min

d ?64

L l+ l1+ l2

T j= i= i

a

式中:,,,f= 0.65mm/r,

2

83.4+ 2

则Tj= s= 43s

夹具设计

本夹具是第11道工序钻

2 ?8通孔的专用夹具。刀具为直柄麻花钻8-L GB/T 6135.3-1996。

在给定的零件中,对本步加工的定位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是自由公差,定位要求较低。因此,本设计的重点应在卡紧的方便性与快速性以及实现钻孔的分度上。下面是夹具设计过程:

定位方案

夹具特点,工件以另一端面和键槽定位,通过轴心,用螺栓夹紧。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分度副间有污物时,不直接影响分度副的接触。缺点是无法补偿分度度间的配合间隙对分度精度的影响。分度板孔中一般压入耐磨衬套,与圆柱定位销采用H7/g6 配合。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2 ?8夹具装配图

Fig32 ?6fixture assembly

分度设计

通过分度盘来实现。拧紧螺母,并通过开口垫圈将工件夹紧。转动手柄,可将分 度盘松开。此时用捏手将定位销从定位套中拔出,使分度盘连同工件一起回转

180°,

将定位销重新插入定位套中,即实现了分度。再将手柄转回,销紧分度盘,即可进行 加工。

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

本工序加工是钻削可估算其夹紧力,其为螺旋夹紧机构。实际效果可以保证可靠 的卡紧。

根据公式:

Q

W

K ——实际所需夹紧力

r ——螺杆端部与工件间的当量摩擦半径(mm )

Z

?

——螺纹升角(°)

∏1——螺杆端部与工件间的当量摩擦角(°)

cos

?

参数:Wk = 100

1

M

=

W [r ta n ∏ +

r ta n(? +∏ )]

——原动力(N 2mm ) `

——螺纹中径之半(mm) ta n ∏

——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

2

2

——除螺旋机构以外的效率,其值为

0.85~0.958。

使用快速螺旋定位机构快速人工卡紧,调节卡紧力调节装置,即可指定可靠的卡紧力。

7结论

此次课程设计确定了填料箱盖从铸件毛坯到成品在大量成批生产时的工艺过程,同时也设计了其中一道钻孔工序的夹具。

作为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需要我们综合前阶段所学习的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同时还要运用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设计手册上的标准。所以此次课程设计是我们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的巩固,也是一个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宏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徐学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崇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农.车工技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王光斗.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曾庆福.机械制造工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8]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王启平.机床夹具设计[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10]陈宏钧.车工实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艾兴.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致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最终解决了困难。而且,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

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附录

附录1:零件图

附录2:工艺卡

附录3:夹具零件图

附录4:夹具装配图

15

单件物品卸料机构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自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同学们在脑中应该对机械系统设计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为了加深对这门课程的更深入的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安排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巩固复习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1.2题目:单件物品卸料机构 卸料机构的目的是:对旋转式四工位粉末压力成型机加工的产品实现自动卸料的功能。为此需要了解粉末压力成型机的工艺原理:该压力成型机用于实现对粉末材料进行压力加工而达到成型的目的,并能实现自动出料以便完成后续工作。为提高效率采用回转工作台,它具有运动和停歇两个工作阶段。在停歇阶段,各个工位完成各自的加工动作;在回转阶段,工作台运转到下一个工位。 1.3 设计任务 1.3.1设计参数: (1)卸料次数 120件/分钟 (2)压力成型机生产率 120件/分钟 (3)转盘台面高度 800mm (4)产品的尺寸 L×B×H=200×100×30mm (5)粉末材料密度 p=7.5×103Kg/m3 1.3.2机构的功能: 配合旋转式工作台,能自动将压力成型机加工的产品输送到指定的工位。 1.3.3设计要求及设计内容 (1)设计要求 1) 课程设计是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有学生必须重视,认真对待,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遵守设计纪律,严禁雷同,抄袭。 2) 要求所设计的机构性能良好,结构紧凑,便于制造,使用维护方便。考虑自动化生产,要求能自动卸料,且满足产品变化的要求,能方便的组成生产线。

车床主轴箱课程设计12级转速

目录 一、机床总体设计---------------------------------------------------------------------2 1、机床布局--------------------------------------------------------------------------------------------2 2、绘制转速图-----------------------------------------------------------------------------------------4 3、防止各种碰撞和干涉-----------------------------------------------------------------------------5 4、确定带轮直径--------------------------------------------------------------------------------------5 5、验算主轴转速误差--------------------------------------------------------------------------------5 6、绘制传动系统图-----------------------------------------------------------------------------------6 二、估算传动件参数确定其结构尺寸-------------------------------------------7 1、确定传动见件计算转速--------------------------------------------------------------------------7 2、确定主轴支承轴颈尺寸--------------------------------------------------------------------------7 3、估算传动轴直径-----------------------------------------------------------------------------------7 4、估算传动齿轮模数--------------------------------------------------------------------------------8 5、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8 三、机构设计--------------------------------------------------------------------------10 1、带轮设计-------------------------------------------------------------------------------------------10 2、齿轮块设计----------------------------------------------------------------------------------------10 3、轴承的选择----------------------------------------------------------------------------------------10 4、主轴主件-------------------------------------------------------------------------------------------10 5、操纵机构-------------------------------------------------------------------------------------------10 6、滑系统设计----------------------------------------------------------------------------------------10 7、封装置设计----------------------------------------------------------------------------------------10 8、主轴箱体设计-------------------------------------------------------------------------------------11 9、主轴换向与制动结构设计----------------------------------------------------------------------11 四、传动件验算-----------------------------------------------------------------------11 1、齿轮的验算----------------------------------------------------------------------------------------11 2、传动轴的验算-------------------------------------------------------------------------------------13 五、设计感想--------------------------------------------------------------------------15 六、参考文献--------------------------------------------------------------------------16

上下料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下料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专业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方向学生的重要实践性教育环节,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前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来着重提高学生的机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机械结构功能设计能力、机械系统设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应始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专业课程设计》的题目为工业机械手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应该在下述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1.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机械设计学”、“液压传动”、“机械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和其他已学过的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解决某一个具体设计问题,是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 2.通过比较完整地设计某一机电产品,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机电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培养机械设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及熟练

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如设计图表、手册、图册、标 准和规范等。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 素质。 二.主要内容 表1精锻机上料机械手主要技术参数 手臂运动形式 ( 圆柱坐标式 抓取重量 60kgf 自由度 4个 手 手臂运动行程和速度 水平伸缩 500mm 设定点2 升降 600mm 设定点2 左右旋转 200度 设定点3 手腕回转和速度180度 设定点2 手指夹持范围 四种规格 90-120 定位方式和定位精度 机械挡块 +-1mm 控制方式 点位程控,开关板预选 驱动方式 液压 kgf/cm2

万向传动轴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上海大众-桑塔纳志俊万向传动 轴设计 2014年11月28日

目录 1前言 2设计说明书 2.1原始数据 2.2设计要求 3万向传动轴设计 3.1万向节结构方案的分析与选择3.1.1十字轴式万向节 3.1.2准等速万向节 3.2万向节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3.2.1单十字轴万向节传动 3.2.2双十字轴万向节传动 3.2.3多十字轴万向节传动 4 万向节的设计与计算 4.1 万向传动轴的计算载荷 4.2传动轴载荷计算

4.3计算过程 5 万向传动轴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 5.1 传动轴设计 6 法兰盘设计

前言 万向传动轴在汽车上应用比较广泛。发动机前置后轮或全轮驱动汽车行驶时,由于悬架不断变形,变速器或分动器的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经常变化,因而普遍采用可伸缩的十字轴万向传动轴。本设计注重实际应用,考虑整车的总体布置,改进了设计方法,力求整车结构及性能更为合理。传动轴是由轴管、万向节、伸缩花键等组成。伸缩套能自动调节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距离的变化;万向节是保证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两轴线夹角发生变化时实现两轴的动力传输;万向节由十字轴、十字轴承和凸缘叉等组成。传动轴的布置直接影响十字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对汽车的振动噪声也有很大影响。在传动轴的设计中,主要考虑传动轴的临界转速,计算传动轴的花键轴和轴管的尺寸,并校核其扭转强度和临界转速,确定出合适的安全系数,合理优化轴与轴之间的角度。

2 设计说明书 2.1 原始数据 最大总质量:1210kg 发动机的最大输出扭矩:Tmax=140N·m(n=3800r/min); 轴距:2656mm; 前轮胎选取:195/60 R14 、后轮胎规格:195/60 R14 长*宽*高(mm):4687*1700*1450 前轮距(mm);1414 后轮距(mm):1422 最大马力(pa):95 2.2 设计要求 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制定设计原则 2.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发动机最大力矩和使用工况)及总布置图,选择万向传动轴的结构型式及主要特性参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万向传动轴,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计算与校核。 3.万向传动轴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万向节设计计算 (2)传动轴设计计算 (3)完成空载和满载情况下,传动轴长度与传动夹角变化的校核 4.绘制万向传动轴装配图及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 3 万向传动轴设计 3.1 万向节结构方案的分析与选择 3.1.1 十字轴式万向节 普通的十字轴式万向节主要由主动叉、从动叉、十字轴、滚针轴承及其轴向定位件和橡胶密封件等组成。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数控铣床主轴箱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

目录 第一章机床的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 (2) 第二章方案设计 (2) 第三章主传动设计 (2) 3.1 驱动源的选择 (2) 3.2 转速图的拟定 (3) 3.3传动轴的估算 (5) 3.4齿轮模数的估算 (6) 第四章主轴箱展开图的设计 (7) 4.1设计的容和步骤 (7) 4.2 有关零部件结构和尺寸的确定 (7) 4.3 各轴结构的设计 (9) 4.4 主轴组件的刚度和刚度损失的计算: (10) 第五章零件的校核 (11) 5.1齿轮强度校核 (11) 5.2传动轴挠度的验算: (12) 第六章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 第一章机床的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 常用数控铣床可分为线轨数控铣床、硬轨数控铣床等。 数控铣床(线轨)具有精度高、刚性好、噪音小,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工件一次装夹可以完成平面、槽、斜面及各种复杂三维曲面的铣削,及钻孔,扩孔、铰孔和镗孔等。是复杂型腔、模具、箱体类零件加工的理想设备。 数控铣床(硬轨) 具有精度高、刚性好、噪音小,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工件一次装夹可以完成平面、槽、斜面及各种复杂三维曲面的铣削,及钻孔,扩孔、铰孔和镗孔等。是复杂型腔、模具、箱体类零件加工的理想设备。 表1-1 第二章方案设计 本次设计的数控铣床主轴箱是串联在交流调频主轴电机后的无级变速箱,属于机械无级变速装置。它是利用摩擦力来传递转矩,通过连续改变摩擦传动副工作半径来实现无级变速。由于它的变速围小,是恒转矩传动,适合铣床的传动。 第三章主传动设计 3.1 驱动源的选择 机床上常用的无级变速机构是直流或交流调速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从额定转速nd向上至最高转速nmax是调节磁场电流的方法来调速的,属于恒功率,从额定转速nd向下至最低转速nmin是调节电枢电压的方法来调速的,属于恒转矩;交流调速电动机是靠调节供电频率的方法调速。由于交流调速电动机的体积小,转动惯量小,动态响应快,没有电刷,能达到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作品 设计说明书 作品名称:多功能机械手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机电124班 扣号: 姓名:流星 2014 年 10 月 1 日

目录 一课题概述 (2) 1、选题背景 (2) 2、发展现状和趋势 (3) 3、研究调研 (4) 二机械手组成及工作过程 (6) 1、整体结构分析 (6) 2、所需器材 (6) 3、底座部分 (8) 4、躯干部分 (9) 5、上臂部分 (10) 6、手爪部分 (11) 7、机械手系统的总调试 (12) 三软件部分 (13) 1、机械手软件编制流程图 (13) 2、机械手运行控制程序图 (14) 四设计体会 (15) 一课题概述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和各种创新机械结构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在装配制造业产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制造产业劳动力生产成本进一

步提高,这也使企业意识到用高速准确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代替传统人工操作的重要性。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我们选择多功能机械手来作为我们的设计题目。结合专业特点使用德国慧鱼机器人教学模型作为我们实现这一课题的元件。利用慧鱼模型的各种机械结构组装出机械手的机械部分,用pc编程实现对机械手的自动控制,利用限位开关来保护电机和控制机械手位置的准停。 这个课题可以充分的体现机电一体化的由程序自动控制机械结构的运动,对自己以前的所学的课程也是一种巩固。另一方面这个机械手可以实现一定的搬运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 2、发展现状和趋势

传动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传动轴(批量为200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学生姓名:许三湘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08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 学号:0803040109 指导教师:胡忠举 2010年12月16日

目录 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目的…………………………………………………二.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1.生产类型的确定…………………………………………………………… 2.生产纲领的计算……………………………………………………………三.传动轴的工艺性分析………………………………………………………… 1.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四.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毛坯的选择………………………………………………………………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3.设计毛坯图…………………………………………………………… 五. 选择传动轴的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1.定为基准的选择…………………………………………………………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制定工艺路线…………………………………………………………… 4.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六. 机床设备的选用……………………………………………………………… 1.机床设备的选用………………………………………………………… 2.工艺装备的选用………………………………………………………… 七. 工序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八. 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九. 时间定额的计算……………………………………………………………… 十.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十一. 课程设计体会…………………………………………………………………十二. 参考文献……………………………………………………………………十三. 附录…………………………………………………………………………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液压集成块说明书

液压集成回路课程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一.设计题目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2.蓄能器加速回路 3.液压集成块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目的和意义: 2.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容 1.容 2.工作量 3.设计时间安排 五.液压集成块的设计 1.集成块装置的设计: 2.应用元件: 3.摆放位置

一.设计题目: 同步回路 YJ25 二孔液压集成块设计 尺寸要求:130×120×92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液压系统已经在各个工业部门及农林牧渔等许多部门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而且愈先进的设备,其应用液压系统的本分就愈多。 在造纸、防治、塑料、橡胶等轻工行业,造纸机、纺织机、注塑机、橡胶压块机等机械设备上都有大量使用着液压系统。在矿山、石油、冶金、压力加工等重工业中,由于液压系统能传递很大的能量而设备的重量相对其他传动方式来说又较小,所以更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矿井支架、石油钻井平台、高炉炉顶设备、钢坯连铸机、板带轧机压下系统、压力机、快锻机等设备上液压系统被广泛地使用者。其他在电力、建筑、水利、交通、船舶、航空、汽车等行业,液压系统也是重要的组成本分,至于航天、军工等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液压系统更是得到广泛应用。机床行业是最早使用液压技术的行业之一,目前虽然由于电动机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而是电动机驱动夺回不少液压驱动的围,但在大功率驱动或往复运动的场合,液压系统还是被广泛应用。 液压站是由液压油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液压油箱装有空气滤清器,滤油器,页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液压泵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他们至之间的联轴器等。呀呀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连接体。

#C6136机床主轴箱设计说明书14896

C6136型机床主轴箱课程设计说明书系别:交通和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械10-4班 姓名:富连宇 学号:1008470434 吗 指导老师:赵民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机床主要技术要求 (1) 三、确定结构方案 (1) 四、运动设计 (1) 4.1确定极限转速 (1) 4.2拟订结构式 (1) 4.3绘制转速图 (2) 4.4 确定齿轮齿数 (2) 4.5 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3) 4.6 绘制传动系统图 (3) 五、动力设计 (3) 5.1 V带的传动计算 (3) 5.2各传动轴的估算 (4) 5.3齿轮模数确定和结构设计: (5) 5.4摩擦离合器的选择和计算: (6) 5.5结构设计 (7) 六、齿轮强度校核 (8) 6.1、各齿轮的计算转速 (8) 6.2、齿轮校核 (9) 七、主轴刚度校核 (9) 八、主轴最佳跨度确定 (10) 8.1计算最佳跨度 (10) 8.2校核主轴挠度 (10) 8.2主轴图:(略)见附图2 (10) 九、各传动轴支持处轴承选用 (10) 十、键的选择和校核 (10) 1)、轴IV的传递最大转矩 (10) 十一、润滑和密封 (11) 十二、总结 (11) 十三、参考文献 (11) 十四、附 (12)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机床主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得结构设计,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可使我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基本的设计的方法;熟悉手册、标准、资料的运用;加强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学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为接下去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积累经验。 二、机床主要技术要求 [1]车床类型为C6136型车床主轴变速箱(采用机械传动结构)。 [2]加工工件最大直径:360mm [3]加工工件最大长度:1500mm [4] 主轴通孔直径:40-50mm [5]主轴前锥孔:莫式5号 [6]主轴采用三相异步电机 [7]主电动机功率为n电额:4kw [8]转速nmin:33.5r/min mmax:1700 r/min n额:1000r/min [9]主轴变速系统实现正传12级变速,反转6级变速(采用摩擦离合器) 三、确定结构方案 [1] 主轴传动系统采用V带、齿轮传动; [2]传动形式采用集中式传动; [3]主轴换向制动采用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和带式制动器; [4]变速系统采用多联滑移齿轮变速。 四、传动方案 4.1确定极限转速 转速n min:33.5r/min n max:1700 r/min n额:1000r/min 4.2拟订结构式 1)确定变速组传动副数目: 传动副中由于结构的限制以2或3为合适,即变速级数Z应为2和3的因子,为实现12级主轴转速变化的传动系统可以以下多种传动副组合: ①12=3x2x2 ②12=2x2x3 ③12=2ⅹ3ⅹ2等 18级转速传动系统的传动组,选择传动组安排方式时,考虑到机床主轴箱的具体结构、装置性能,主轴上的传动副数主轴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很大,因此主轴上的齿轮少些为好。按照1 符合变速级数、级比规律 2 传动件前多后少3 结构网前密后疏4 第二扩大组变速范围r=8满足变速范围要求

机械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2)水平面内转30度,手臂自转90度,前进50mm。

机械手的夹持器还有夹紧和放松动作; 机械手工作频率:20/min; 升降 0.3kw,摆动 0.1kw,伸缩 0.1kw,夹持 0.2kw。2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2-1 转角机构(实现平面转角0 30功能) 方案一 实现平面转角0 30的过程:电机带动不完全 齿轮运动,不完全齿轮带动全齿轮运动,与全 齿轮固结的四杆机构,使滚子在预先设计好形 状的槽内运动,左右运动的极限位置恰好是30 度。 机构评价: 优点:因为槽的形状固定,所以能保证在一个 行程内,机构的平面转角就是30度。 不完全齿轮的使用,为机械手在抓放物 体时留下了工作时间。 缺点:由于四杆机构的运动被槽限制住,最短杆 无法做周转运动,导致机构的回程要求齿 轮的翻转,必须在前面加入变速箱改变速 度方向。 方案二 实现平面转角0 30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 轮蜗杆从而使不完全齿轮,有间歇地带动完全齿 轮转动,齿轮通过杆拉动齿条,由齿轮来回往复 地带动固接杆转动0 30 机构评价: 优点:同样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较小运 动灵活,造价低准确地实现转角0 30的 要求,可以控制间歇实现循环功能。 缺点:磨损较严重,效率较低,齿轮尺 寸过大加工难。 方案三 30的过程:使用槽 实现平面转角0 轮实现平面转角30度,只要计算好槽轮 的槽数,就能在主动圆盘转360度时, 使从动轮转30度。机构评价: 优点: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机械效

率高,并能平稳的间歇地进行转位。 缺点:传动存在柔性冲击,且是单向的间歇运动,同样要求变速箱改变运动方向。 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只有第二个方案能较好的实现对传动系统的功能要求在平面转动上能准确地控制在30度,制造简单方便。 §2-2 上升机构(实现上升100功能要求) 方案一 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使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和齿条配合。通过控 制蜗杆的半径,使转动一周后,使齿条上升100. 机构评价: 优点:蜗杆的轮齿是连续的螺旋尺,故传动平 稳,啮合冲击小。 缺点:啮合齿轮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摩擦 磨损较大,传动效率较低,易出现发热 现象,常用耐磨材料制作,成本高。 方案二 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 从而使凸轮转动,凸轮通过顶杆推动滑块滑 动,从而使工作杆上升100mm。 机构评价: 优点:结构简单,传力较小,凸轮不用太大就 可以达到所需要的高度。 缺点:效率过低,滑块容易磨损且一旦磨断严重影响上升高度,寿命不高。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优秀设计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完成期限:从年月日起到年月日 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作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程理论学习的综合运用,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设计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达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的主要任务: 1、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6000字左右)。 2、完成零件毛坯图一张(A2或A3)。 3、完成零件图一张(A3)。 4、完成零件加工工序图(包括所有机加工序)。 5、完成典型工序工序卡的填写(2张)。 设计要求:

目录 第1章………………………………………设计说明 第2章………………………………………零件分析 第3章………………………………………工艺分析 第4章………………………………………制定工艺路线 第5章………………………………………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第6章………………………………………确定切削用量 第7章………………………………………加工的几点说明 第8章………………………………………总结 第9章………………………………………参考文献

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2.1 零件的分析 1.2.1.1 生产类型 本题目所要加工的为一阶梯轴,要求批,量为10000件,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1.2.1.2 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一主要支撑传动件和传递扭矩的阶梯轴,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圆柱面、圆锥面、螺纹、花键、沟槽等。考虑到加工工艺,在车外圆时在两端车刀无法顺利退出所以零件在两端应加退刀槽,详见零件图。 1.2.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阶梯轴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但零件左边的键槽与其左端面距离只有3mm,有点小加工时估要精确的保证上述要求则比较困难。分析该零件是作传动齿轮转矩所用,故可以将其键槽长度做的稍微小一点,也保证了阶梯轴的强度。又零件图中的直线度精度要求较高,加工时比较困难,即定位基准要保证。 1.2.2 工艺规程的设计 1.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压块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文介绍了压块机的液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设计。压块机的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油箱、高压泵、电动机、以及各种压力阀等组成。本次设计首先设计出液压系统原理图,并且详细介绍了油路的走向及如何实现压块机的快进、工进、快退等动作。然后对其中的电动机、高压泵、液压缸以及各种压力阀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元件。 本设计还设计了PLC控制系统,对PL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设计好的液压传动原理图,画出控制流程图;并根据设计确定的I/O点数,选用合适的可编程控制器,并且给出了I/O分配表和I/O接线图,以及编写了PLC控制系统的程序。 关键词:压块机、液压系统、控制系统、PLC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2)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 研究课题所做的工作 (4) 2.液压系统设计 (4) 2.1液压技术的简介 (5) 2.2压块机工况分析 (6) 2.3液压系统图及其工作原理 (7) 2.3.1液压系统图: (7) 2.4液压元件的选择与计算 (9) 2.4.1.分析负载 (9) 2.4.2.液压缸设计计算 (10) 2.4.3 液压泵设计计算 (11) 2.4.4 阀类元件与辅助元件的选择 (12) 2.4.4.1 溢流阀 (12) 2.4.4.2 电磁换向阀 (12) 2.4.4.3顺序阀 (13) 2.4.5 双联叶片泵 (13) 2.4.6 油箱 (13) 3.PLC的选用和设计 (13) 3.1.采用PLC控制的优点 (14) 3.2. 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 (14) 3.2.1 控制功能的选择 (14) 3.3 PLC的控制设计 (15) 3.3.1 PLC控制工作原理 (15) 3.3.2 I/O口的分配 (15) 3.3.3 外部电路接线图 (16) 3.3.4 PLC梯形图的概述 (18) 3.3.5 PLC控制梯形图 (18) 3.3.6 根据梯形图写出以下程序 (21) 参考文献 (22) 1.绪论

【精品毕设】简易机械手机械结构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简易机械手机械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沈柳根学号:20110611119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11机电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2015年1月5日

摘要 简易机械手是工业机械手的简化,功能相似,而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的技术,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工业生产自动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以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机械手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工业机械手设计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完技术基础课及有关专业课以后的一次专业课程内容得综合设计。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机械分析与综合能力、机械结构设计的能力、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掌握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于气动机械手的设计,展现了各个相关学科知识在这里的整合,有利于理解专业知识。 关键词:简易机械手;结构设计;气动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任务介绍及意义 (1) 1.1设计任务意义: (1) 1.2设计任务要求介绍: (1) 2 总体方案设计 (3) 2.1 结构分析 (3) 2.3 设计简介 (3) 3 机械传动结构设计 (5) 3.1传动结构总体设计 (5) 3.2手指气缸的设计 (6) 3.3纵向气缸的设计 (12) 3.4横向气缸的设计 (13) 4最终图纸 (15) 4.1装配图 (15) 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液压集成块说明书

液压集成回路课程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 时间:

一.设计题目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2.蓄能器加速回路 3.液压集成块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目的和意义: 2?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1?内容 2.工作量 3?设计时间安排 五.液压集成块的设计 1?集成块装置的设计: 2?应用元件:3?摆放位置

一.设计题目: 同步回路Y J25二孔液压集成块设计 尺寸要求:130 X120 X92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液压系统已经在各个工业部门及农林牧渔等许多部门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而且愈先进的设备,其应用液压系统的本分就愈多。 在造纸、防治、塑料、橡胶等轻工行业,造纸机、纺织机、注塑机、橡胶压块机等机械设备上都有大量使用着液压系统。在矿山、石油、冶金、压力加工等重工业中,由于液压系统能传递很大的能量而设备的重量相对其他传动方式来说又较小,所以更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矿井支架、石油钻井平台、高炉炉顶设备、钢坯连铸机、板带轧机压下系统、压力机、快锻机等设备上液压系统被广泛地使用者。其他在电力、建筑、水利、交通、船舶、航空、汽车等行业,液压系统也是重要的组成本分,至于航天、军工等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液压系统更是得到广泛应用。机床行业是最早使用液压技术的行业之一,目前虽然由于电动机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而是电动机驱动夺回不少液压驱动的范围,但在大功率驱动或往复运动的场合,液压系统还是被广泛应用。 液压站是由液压油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液压油箱装有空气滤清器,滤油器,页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液压泵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他们至之间的联轴器等。呀呀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连接体。

车床主轴箱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5/16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王前学号:1202014233 课程设计题目:《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 (车床主轴箱设计) 起迄日期:12 月21 日~12 月27 日课程设计地点: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马维金讲师 系主任:王彪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2年12月21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机床总体设计 (5)

2. 主传动系统运动设计 (5) 2.1拟定结构式 (5) 2.2结构网或结构式各种方案的选择 (6) 2.2.1 传动副的极限传动比和传动组的极限变速范围 (6) 2.2.2 基本组和扩大组的排列顺序 (6) 2.3绘制转速图 (7) 2.4确定齿轮齿数 (7) 2.5确定带轮直径 (8) 2.6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8) 2.7 绘制传动系统图 (8) 3.估算传动件参数确定其结构尺寸 (10) 3.1确定传动见件计算转速 (10) 3.2确定主轴支承轴颈尺寸 (10) 3.3估算传动轴直径 (10) 3.4估算传动齿轮模数 (10) 3.5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 (11) 4.结构设计 (12) 4.1带轮设计 (12) 4.2齿轮块设计 (12) 4.3轴承的选择 (13) 4.4主轴主件 (13) 4.5操纵机构、滑系统设计、封装置设计 (13) 4.6主轴箱体设计 (13) 4.7主轴换向与制动结构设计 (13) 5.传动件验算 (14) 5.1齿轮的验算 (14) 5.2传动轴的验算 (16) 5.3花键键侧压溃应力验算 (19) 5.4滚动轴承的验算 (20) 5.5主轴组件验算 (20) 5.6主轴组件验算 (13) 6.参考文献 (14) 1.机床总体设计 轻型车床是根据机械加工业发展需要而设计的一种适应性强,工艺范围广,结构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