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谐振管实验
声音的共振实验了解共振对声音的增强现象

声音的共振实验了解共振对声音的增强现象共振是一种物体在受到外界激励时出现的特殊现象,它对声音的增强效应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在声学领域中,共振的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和声学设备的设计至关重要。
声音的共振实验是了解共振对声音增强现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针对声音的共振进行实验探究,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共振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一:共振管的探究实验准备:- 共振管- 不同长度的玻璃管/塑料管- 测量尺- 纯净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三根不同长度的玻璃管/塑料管,并用测量尺测量其长度分别为30厘米、40厘米和50厘米,认真记录数据。
2. 将每根玻璃管封住一端,用纯净水进行润滑,慢慢将每根玻璃管倒立进入一个水槽中。
3. 吹气到管的开口处,听觉上观察发出的声音,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吹气到管的开口处时,每根玻璃管都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
更具体地说,当管的长度与特定频率的声波波长匹配时,声音的共振现象即出现。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当玻璃管长度逐渐增加时,发出的声音变低沉。
这是因为管的长度增加会导致共振峰的频率降低,从而产生低频声音。
实验二:共振箱的探究实验准备:- 共振箱- 不同大小的共鸣腔- 音叉- 测量工具(仪表测,尺子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大小的共鸣腔,可以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共振箱或者甚至是使用清水倒入不同大小容器中制成的共振腔。
2. 振动音叉,放置音叉在共鸣腔中,并用测量工具记录下音叉的频率。
3. 观察共鸣腔内的声音强度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音叉被放置在共振箱内时,共振现象会增强音叉产生的声音。
共振箱的体积与音叉频率的关系是重要的。
当共振箱的体积与音叉的频率匹配时,声音增强的效果最为显著。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共振现象对声音强度的增益效应。
在共鸣腔内,声音会反复地在壁面之间反射,并增强声波的幅度。
这种增强效应使得共振腔内的声音比周围环境中的音量更大,更加明亮。
高一物理计划实验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

高一物理计划实验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空气传播并能够引起物体的振动。
而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共振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计划实验,以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为主题。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声音传播以及共振的原理。
实验材料与器材:1. 一个空气密封的共振管2. 一支弹性绳3. 一个频率调谐器4. 一个音叉5. 一个振动发生器6. 一个录音仪实验步骤:1. 首先,搭建一个空气密封的共振管实验装置。
将共振管固定在台架上,并使用频率调谐器调整管的长度。
2. 准备一个音叉和一个振动发生器。
将振动发生器固定在一端,并将音叉放在共振管的另一端。
3. 打开振动发生器,并逐渐调整频率,直到共振管产生共振,发出清晰而响亮的声音。
4. 使用录音仪记录共振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5. 重复实验步骤3和实验步骤4,以调整频率和长度,观察共振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记录了不同频率下共振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共振管的长度与声音波长匹配时,共振现象发生。
此时,声音波长与共振管的长度成整数倍关系,使得声波在管内来回传播时,波峰与波谷正好对应,增强了声音的振幅。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共振声音的频率与共振管长度成反比关系。
当共振管长度增加时,频率降低;反之,当共振管长度减小时,频率增加。
这验证了共振现象与共振管长度的关系。
进一步探索:除了共振管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实验方法来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
例如,可以使用弹性绳,将其固定在两端,并通过不同频率的振动波源引起共振。
然后,观察共振波的现象,并记录相应的频率和振幅变化。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声音的共振现象是指当声波的频率与共振物体的固有频率匹配时,共振现象发生,增强了声音的振幅。
2. 共振现象与共振物体的长度或固有频率有关。
长度或频率的变化会影响共振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声速,并掌握声速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共振管、音叉、频率计、温度计、毫秒表等。
实验原理,在共振管内,声波在管内传播时,当管的长度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共振管内的声波会共振增强。
当管内的声波达到共振时,共振管内的声波的频率与音叉的频率相同。
根据声波在管内的传播速度与共振管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共振管的长度和频率来计算声速。
实验步骤:1. 调节共振管的长度,使其与音叉的频率相同。
2. 测量共振管的长度。
3. 测量室内的温度。
4. 通过频率计测量音叉的频率。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声速。
实验数据:共振管长度,50cm。
音叉频率,440Hz。
室内温度,25℃。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可得到声速为340m/s。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声速,并掌握了声速的测量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温度对声速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会导致声速增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温度对声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修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声速的测量方法,并掌握了声速的计算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温度对声速的影响,这为我们今后的实验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声速的影响规律,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修正。
同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验证声速的测量结果,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声速的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实验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和改进,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声速,并为声速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计算提供更好的支持。
声音的共振与共鸣实验

声音的共振与共鸣实验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声音的特性和现象。
其中,声音的共振与共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内容。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共振与共鸣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原理声音的共振与共鸣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外界声音频率等于或接近自身固有频率的激励时,会发生共振现象,从而放大声音。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声音共鸣管和音叉等器材来观察和验证这一原理。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声音共鸣管、音叉。
2. 将声音共鸣管立起,保持竖直,将一端朝向自己。
3. 用手敲击音叉,并将其快速放入共鸣管的开口处。
4. 观察共鸣管内的声音变化,并尝试改变音叉的频率,观察共鸣效果是否有所改变。
5. 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结果:1. 当音叉的频率与共鸣管的固有频率相符或接近时,共振效果明显,声音会被放大。
2. 当音叉的频率与共鸣管的固有频率差距较大时,共振效果较弱,声音不会被放大。
3. 通过改变音叉的频率,可以调整共振效果的强弱。
四、实验分析声音的共振与共鸣是由于声波在共鸣管内的反射和干涉所致。
当音叉的频率与共鸣管的固有频率相符或接近时,声波在管内来回传播时会形成共振现象,从而使声音被放大。
这是因为共振频率下,声波反射和干涉的效果会相互增强,而在其他频率下,反射和干涉的效果则会相互抵消。
此外,实验还可以通过改变共鸣管的长度、形状和材料等参数来探究共振效果的变化。
不同的共鸣管会具有不同的固有频率,因此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观察到声音共振的不同情况。
五、实验应用声音的共振与共鸣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乐器、声学设备等。
例如,在管乐器中,通过调整管的长度或使用气阀等装置,奏出不同的音调。
在声学设备中,共振效应也被用于扩音器、共振箱等设备中,以增强声音的效果。
六、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声音的共振与共鸣是一种重要的声音现象。
当一个物体的频率与外界声音频率相匹配时,会发生共振现象,从而放大声音。
声音的共振现象频率谐振管与共振的关系

声音的共振现象频率谐振管与共振的关系声音的共振现象频率谐振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一个物体或系统受到外界频率与其固有频率相等或相近的激励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频率谐振管则是指一种能够产生共振的装置,通过调整其长度或形状,可以使其产生不同频率的谐振现象。
本文将探讨频率谐振管与共振的关系。
1. 谐振管的结构和原理频率谐振管通常由一个空心的管道构成,管道的两端开放或封闭。
谐振管的长度、形状和材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固有频率。
当声波通过谐振管时,会与管中空气发生共振,形成特定频率的谐振现象。
2. 频率谐振管的固有频率谐振管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其长度和形状。
一般来说,固定长度的谐振管的固有频率与其形状有关,而形状相同的谐振管长度越长,其固有频率越低。
例如,对于一个固定形状的谐振管,当其长度加倍时,其固有频率减半。
3. 频率谐振管的共振现象当外界声波的频率与谐振管的固有频率接近时,谐振管内的空气会开始共振。
共振现象会导致谐振管内的声音放大,同时产生特定频率的共振峰。
这种共振现象可以被用来放大声音、产生特定音调的乐器以及其他应用领域。
4. 频率谐振管的应用频率谐振管的共振现象在音乐、通信、声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管乐器中,通过改变谐振管的长度和孔洞的开合来改变乐器的音调。
而在通信领域,共振现象被用来增强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和发射信号。
5. 共振的条件与谐振管的关系共振现象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其中之一是外界声波的频率与谐振管的固有频率相等或相近。
通过调整谐振管的长度或形状,可以使谐振管的固有频率与待共振的频率相匹配。
这样就可以实现共振现象,进一步改变或放大声音。
6. 不同谐振管的频率谐振特性不同形状、长度和材质的谐振管具有不同的固有频率和频率谐振特性。
例如,空气柱谐振管、弦震动谐振管和管乐器谐振管等,在音乐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谐振管的设计和改进,可以实现更好的共振效果和音质。
总结:声音的共振现象频率谐振管与共振关系密切。
声音的共振与共鸣管实验

声音的共振与共鸣管实验共振是物体在受到外部激励时振动幅度增大的现象,而共鸣管是一种可以产生声音共振的装置。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共振和共鸣管实验,并探讨其原理与应用。
一、实验目的通过共鸣管实验,观察声音共振的现象,了解共振现象的产生机制,并探索共振现象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装置与仪器1. 共鸣管:一种空气柱,可以通过调节长度来改变其共振频率。
2. 吹气器:用于向共鸣管内吹气,产生声音。
3. 音叉:用于产生恒定频率的声音信号。
4. 数据记录器: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设置实验装置,确保共鸣管竖直放置且稳固。
b. 在共鸣管的一端插入吹气器,另一端打开。
c. 将音叉敲击,并将其振动部分靠近共鸣管的开口处。
d. 打开数据记录器。
2. 测量实验数据:a. 调整共鸣管的长度,找到能够共振的位置。
当调整到某一特定长度时,声音的幅度明显增大,即发生共振。
b. 记录共振时共鸣管的长度,并记录音叉的频率。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数据记录器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共鸣管的共振频率与管长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共振现象的规律。
四、实验原理声音的共振现象是因为在共鸣管中,声波的波长与管长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
当声波的波长与共鸣管的管长相等或者是其整数倍时,声波会与共鸣管内空气柱发生共振,造成声音的增强。
根据波动理论,声音的波长与频率有以下关系:波长 = 声速 / 频率根据共鸣现象的特点,当声波的波长等于共鸣管的长度时,共振现象发生。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共鸣管的长度来调节共振频率。
五、实验应用1. 乐器制作:共鸣管被广泛应用于乐器制作中,如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等。
通过调节乐器的长度,使其共振频率与所需音调相等,从而产生特定音符的声音。
2. 音箱设计:在音箱设计中,通过共鸣管的应用,可以增加低音的共振效果,提高低音的音质和音量。
3. 声学研究:共鸣管实验是声学研究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研究声音共振的原理和规律,可以进一步理解声学现象,为音频科技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声速的测定(用共鸣管

声速的测定(用共鸣管
声速的测定可以用共鸣管来实现。
共鸣管是一种管形谐振器,当管内空气某种频率的声波的波长与管长相等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这时,共鸣管内空气振动幅度增大,声压级也随之增强。
因此,通过测量这种共鸣频率,就可以计算出空气中声速的大小。
步骤如下:
1. 将共鸣管按照要求调整为需要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会先用塞子塞住一个端口,用另一个口吹气,并调整管的长度,使其开始发出共振声。
2. 使用频率计测量共振频率。
共振频率即为空气中声波的频率,也就是空气中的声速。
3. 计算声速。
根据空气中声速的计算公式:v=λf,其中 v 为声速,λ 为波长,f 为频率。
根据共振管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共振
频率,因此波长就可以计算出来。
将求得的波长代入公式中,便可得出声速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需要排除其他因素对共振现象的影响,比如管子内的温度、管子直径、口音强度等等。
此外,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也需要保证环境的安静和稳定,以确保共振声的产生和测量的准确性。
音波的谐振与驻波实验

添加标题
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添加标题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合理设计实验方案,避免因实验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误差。
添加标题
实验环境的稳定性:保持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稳定,以减小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添加标题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法、最小二乘法等,以减小数据误差。
音波的谐振与驻波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其他领域也有应用,例如在光学、电磁学等领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波的传播和振动特性。
音波的谐振与驻波实验在工程技术中也有应用,例如在声学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各种声学系统。
音波谐振与驻波实验可以帮助音乐家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通过实验,音乐家可以调整乐器的音色和音量,以获得更好的音乐效果
实验还可以帮助音乐家理解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和接收,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布置音乐厅和录音室
音波谐振与驻波实验还可以帮助音乐家理解和改进声音的合成和编辑技术,从而更好地创作和制作音乐作品
声波谐振器:用于滤波、放大、振荡等电路中
驻波测量:用于声学测量、无损检测等领域
声波谐振腔:用于声学器件的设计和优化
声波谐振天线:用于无线电通信、雷达等领域
音源的相位差为180度
音源的振幅相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设计:如教堂、音乐厅等建筑物的声学设计
乐器演奏:如吉他、小提琴等弦乐器的音调调整
医疗设备:如超声波治疗仪、听力测试仪等设备的使用
通信技术:如无线电、手机等设备的信号传输与接收
准备实验器材:音波发生器、共振腔、麦克风、示波器等
音波发生器:用于产生音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声波谐振管综合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声波在谐振管中的运动规律; 2、利用共振法和回声法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二、实验仪器 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1、空气中的声波 当扬声器的膜片振动时,便会产生声波,并通过空气传播。这种振动与波在一根绳子上的传播形式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绳子上介质的振动与绳子上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空气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纵波。空气中的声速由下式给出:
0RT
v
其中VPCC/为空气定压热容与定容比热之比,为空气的摩尔质量,0T为空气的热力学温度,R为热力学普适常量。对于干燥空气, 5/7,molg/96.28,C0声速
smv/33102896.015.27331.84.10 展开到1阶,Ct声速约为 smttCvt/)606.0331()15.27321(0 2、管中的声场 在长度为l的管道中,声压为ip的声波沿声波管的轴线方向右传. . 播,进行波在界面0的位置受到反射,反射波的声压为rp,进行波与反射波的声压方程为 )(kxtjaiiepp
(1)
)(kxtjarrepp (2) 其中ap为振幅,为声波频率,k为波矢。管中合成波的声压
)(tjariepppp (3)
其中ap为合成波的振幅,固定为相位因子。定义声波界面反射
系数pr,则:jpaiarperppr (4)
pr表示反射系数的绝对值,为界面处反射波和入射波的相位差。将(4)式代入(3)式中。总声压表示为: tjkxjpjkxaieerepp][)(
(5)
总声压振幅表示为:
)4/(2cos212xkrrppppaia (6)
当)12()4(2nxk时,ap具有极小值:)1(minpaiarpp。 当nxk2)4(2时,ap有极大值:)1(maxpaiarpp。 定义驻波比G为:
ppaa
rrppG1
1
minmax (7)
则界面反射系数可以表示为:11GGrp (8) 由此可知通过测量管道中的声压分布可以求出管道界面的反射. . 系数。如果管端口介质为理想的吸声负载,则0pr,1G。如果管端口材料为钢性的全反射材料,则1pr,0,G。此时,管道中声波的总声压振幅大小为: kxpxkrrppaippaiacos2)4(2cos212 (9)
管中形成了完全的驻波。 3、管中声波的谐振 正如以上所述,当波从管尾反射,反射波与原来的行进波发生干涉时就会产生驻波,但是,声波却可以在管的尾端来回反射好几次,所有这些反射波将一起发生干涉。一般来说,这些反射波的位相不一定相同,因此合成的振幅会比较小,然而在某些特定的频率,它们的位相一致,则会产生一个振幅非常大的驻波,这些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要形成谐振,管的长度l和声波的波长之间必须满足特定的关系,即声波在管内来回一次积累的相位必须是2的整数倍。显然,谐振的条件与管口的开闭情况有关。 对于开管(两端开口),谐振时管端口为声波的波节,波长满足以下条件:
2nl (10)
其中n为正整数,n不同代表不同的谐振模式。考虑介质中声波波速 与其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则谐振频率可以表示为:
12nfl
vnf (11) . . 其中1f为n=1频率,称基频,谐振频率必须为基频的整数倍。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谐振频率与其振动模式数n之间的线性依赖关系,其斜率为基频 。 对于闭管(两端开口,一段闭合),谐振时,开管端口为声压的波节,封闭段为声压的波腹,波长和管长之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2)21(nl (12) 其中n为正整数,同样,管长和声波波长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lvnf2/)2/1( (13) n=1时,lvf4/1,则
112fnff (14) 与开管不同,闭管中的谐振频率随振动模式数 之变化的斜率为 ,不是 。 此外,根据公式管长和波长的依赖关系,在固定的谐振频率f,测量不同管长条件下的谐振模式数,由nl~的关系的斜率可以求出谐波的波长。 上面的公式和图像假设开管时声压的波节正好出现在管口。实验中发现,实际的波节大致位于管外0.4倍管直径的位置,因此要对管中驻波的公式进行管口修正: 开管:2/8.0ndl (15) 闭管:2/)2/1(4.0ndl (16) 其中d是管的直径。 4、声波的传播速度的测量 . . 管中声速的测量主要有共振法和回波法。 在共振法测量是基于声波在管中传播,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管长的和波长及频率之间满足(10)到(16)的关系。对于特定长度的管,可以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使在管中形成谐振,然后测量声波的基频 或震动模式数目,可以求出声速。 此外,特定频率的波管中一旦形成驻波,声压的近邻波或波腹之间的长度为2/,可以通过测量波节之间的长度来测量波长,进而获得声速。 声波在管中传播,在端口的界面会发生反射,可以通过测量探测器与端口之间的距离以及初始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声速。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常常通过改变探测器与端口之间的距离 ,通过线性拟合来求声速。 四、实验内容 1、研究开管、闭管中沈波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之间的关系,求基频; 2、测量开管、闭管中驻波的声压分布,计算声波的声速; 3、研究特定频率下,闭管中的长度与谐振模式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声速; 4、观察开管、闭管中回声波的特点,用回声法测量声速(选做) 五、实验步骤 . . 1、连接示波器、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及扬声器和微型麦克风,信号发生器采用在示波器上集成的信号源。声波由扬声器来产生,通过固定在一根金属杆的微型麦克风来探测,麦克风可以通过金属管在管中来回移动来检测管的波形特性,通过其上的开管来打开和关闭。谐振管的长度为90cm,内有标尺,可以在一个端口插入活塞来形成闭管,并通过移动活塞的位置来调节管长。 2、选用正弦波,调节其电压幅度到合适的大小(过大的会损坏扬声器,太小则信噪比低),通过至于距离管口约2cm的麦克风来测量声波信号,调节信号源的频率,使得麦克风的信号最强,达到谐振,分别测量管中声波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之间的关系。 3、选定一频率(700~1200Hz),微调频率达到谐振,移动固定麦克风的金属杆,分别测量开管、闭管中波的声压分布规律,计算波长及声速; 4、选定一频率(700~1200Hz),将麦克风置于距离扬声器端口2cm附近的位置,移动闭管中活塞的位置,测量管中声波谐振振动模式数与管长的关系,计算声波的波长和声速。 5、选用10Hz的方波,将麦克风从管的一端开始移动,观察初始波和回波信号的特点,测量开管、闭管中波的波速。 注意:实验结束后关闭麦克风电源。 六、思考题 1、用麦克风探测器可以确定波节和波腹的位置,你认为哪一个可信的程度较高?请分析原因。 . . 答:波结可信度较高,因为波节处,声波变化率最大,较容易确定波节的位置,而波腹处声波变化率为 0,难以绘制出的图像上准确找到斜率为 0 的点,故波节的可信度较高。 2、假设声速已知,怎样利用该实验学到的内容测量谐振管的长度?你设计有关测量管长的方法有什么潜在的实际应用?
答:根据12nflvnf ,可以测出多组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绘制线性图像,求出斜率k。 3、声音在管中的传播速度与管的内径尺寸有关系吗?为什么? 答:无关。声音在管中传播有两种途径:通过管内空气传播和通过管壁传播,传播速度只与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管壁材料有关。 4、管中声波的特性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双驱动热声热机,测绘勘探,建筑施工凿井。 七、实验记录 1.谐振频率与振动模式数间的关系 闭管管长l=80 cm,直径d=3.159cm,室温20℃。 开管波长:根据2/8.0ndl得开管波长理论值为1.663m 计算开管基频的理论值1f=206.3Hz,闭管基频'1f= 107.1Hz 开管 闭管 谐振频率f(Hz) n 谐振频率f(Hz) n
559.5 3 756.6 4 722.5 4 956.1 5 926.8 5 1202 6 1122 6 1420 7 1314 7 1633 8 . . 1511 8
开管基频实验值0f= 199.5Hz 闭管基频实验值'0f=115.8Hz
相对误差:8.1%%100||101fff闭管 %2.3%100||101f
ff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