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展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壁画;通过分析《农耕及畜牧业传播地图》及分析讲解两段史料,让学生了解早期文明产生的前提,文明产生的标志。

2.时空观。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每个文明产生的地域,每个文明产生的时间,每个文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掌握每个文明产生的具体地域、时间及成就。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地图、相关史料,并分析讲解这些史料,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孕育了不同而多元的文明,如有埃及文明式的帝国文明,也有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有源于大河农耕文明下的专制,也有源于海洋文明的民主政治。

4.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的思考探究,让学生了解“文明”的涵义以及文明的构成要素。也通过史料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文明的“多元”化,并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5.家国情怀。通过探寻古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认识各个文明的伟大成就,各文明的多元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传承的不易,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源远流长而自豪,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及形成的条件

难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

三、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堂探究、问题探究、史料研读、教师讲解。

教具:幻灯片、多媒体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早期文明的产生,课时内容比较多。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一是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涉及四个文明古国,他们产生的地理条件,文明成就及特征。学生学习本课会觉得知识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四个古文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就接触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有熟悉感,更容易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新课导入用的是流行歌曲,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鉴于古文明遥远而带有神秘感,一些学生学习会觉得吃力,因此准备大量图片资料,直观感受古文明。再通过分析相关的史料,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配上歌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

这首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文明,她产生于何时何地?我们应该如何来判断文明的产生?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古文明的探秘之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展示一组原始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如《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设问:观察这些图片,你对早期人类的活动有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主要依靠采集食物及狩猎为生,人们一起聚居,一起分享食物,抵御危险,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等级。

展示《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设问:仔细观察图片,指出早期农耕畜牧产生及传播的区域。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早期农业畜牧诞生及传播于中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安第斯山脉)、东南亚、西亚、东亚、南非、东非。这些地区农耕畜牧的发展,让人类过上定居生活,为人类文明产生提供条件。

出示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在谈到文明起源时,正是从社会分工开始的。按他排列的程序:第一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中分离出来;第二步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第三步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由分工引起商品交换,产生了商业和商人,结果就出现了私有制,在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和国家。

——田昌五《华夏文明的起源》材料二“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生思考:恩格斯认为文明产生的前提是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明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教师出示:前提是社会分工。文明的特征:国家、阶级、文字、科学艺术等。

出示早期城市遗址图片(《如卡塔尔·休于遗址》)并附上文字介绍“如卡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距今约6000年,据估计,其居民5000-10000人”。

过渡:根据阶级、国家、文字来判断文明产生的标志,那是不是所有的古文明都具有这些基本标志呢,还是具有差异性?我们一起进入“古代文明多元特点”的探寻之旅。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

格内容。

师:两河流域,具有哪些代表性的符号?(课参考歌曲《爱在西元前》)

第一组组员来列举(略)。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古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复原图、历史遗迹图片、楔形文字图片。让学生感受两河流域伟大的文明。

设问:两河流域是如何孕育出这么灿烂文明的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最早的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蒸晒下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苏美尔过去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南临波斯湾,由若干块荒芜多风的小平原组成。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农业灌溉需要利用河水。每年春季,上游山区的融雪流入两河,造成喝水泛滥。两河流域北部多山,河岸高起,所以河水泛滥只能淹及沿岸地带。南部则是一片冲积平原,两河相聚较近。河水泛滥时大部分地区被水浸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思考: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出现何地?文明产生于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下。

教师出示两河流域地图,结合地图讲解两河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

教师概括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苏美尔(今伊拉克境内)。两河流域是干旱的荒原,靠雪山融水定期泛滥,灌溉农业。

教师讲解,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国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部法典。

出示材料

材料三法典第196条,第197条: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法典第203条,第205条:对下层社会的赔偿低于下层社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法典第6条: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汉谟拉比法典》思考:根据材料三,归纳《汉莫拉比法典》的内容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原则;阶级歧视;实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的规定。

过渡:与两河流域文明几乎同时期产生及取得辉煌成就的,是另一个区域的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明。

2.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明

师:一说到埃及文明,同学们会想到哪些代表性的东西呢?

第二组组员列举(略)

教师展示一组埃及文明图片:象形文字图片、金字塔图片、纸莎草记载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埃及文明的伟大。伟大的埃及文明诞生与尼罗河有何关系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淀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材料二而且尼罗河像一条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

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通通史》材料三出示古埃及时期尼罗河流域地图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三说说,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学生回答(略)。

教师概括: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天然的联系纽带与可靠的交通运输线。

师:刚才同学们一说到埃及,一个想到的就是金字塔。在遥远的时代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民是如何修建金字塔的,为何要修庞大的金字塔?

出示材料

材料四据希罗多德说,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时间,头10年是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万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材料五金字塔中以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为规模最大。塔底占地13英亩,塔高481英尺,全塔约用2300000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这一金字塔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即坡道、滚筒和杠杆建造的;那时甚至连滑轮和铁器都没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通通史》材料六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没有神圣法老与世俗法老的区分;这一观念确令人费解。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通通史》思考:根据以上四、五,金字塔的建造会带来哪些影响?

根据材料六,说说金字塔主人法老的地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金字塔的建造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金字塔的建造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影响社会稳定。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过渡:现在我们要把探寻文明之旅的注意力转移到东方大地了。差不多同时,东方大陆产生了两个伟大的古文明,一个是中国文明,一个是印度文明。

的表格内容。

印度跟我们是邻居,又同为文明古国,那请说说你所知道的印度古文明的代表。

第三组组员列举(略)。

教师展示印度文明的图片:城市遗址、泰姬陵、佛教。

教师讲解,在灿烂的印度文化中有两个文化影响深远,一个是等级森严的印种姓制度,一个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出示材料

材料一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梨俱吠陀·原人歌》思考:(1)根据材料一,说说不同种姓的地位与组成身体的部位之间是如何对应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1)种姓越高,身体部位也越高;嘴及上臂位于身体的上半部分,因此婆罗门、刹帝利是高等级的统治阶级;大腿、脚在身体的下半身,因此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贱民被排除在身体之外,为不可接触者。

原因:婆罗门用神话来解释种姓制度,为种姓制度披上神秘外衣,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找到合理依据;宣扬印度种姓制度的森严及不可僭越让;使低种姓者循规蹈矩,放弃抗争,以维护其统治。

师:那么印度种姓制度下,各等级是如何分工的呢?

出示材料

根据《摩奴法典》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独揽宗教事务,是专门祭司,享有最高权力;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是贵族武士;第三等级吠舍经营农、牧、工、商,是被剥削和压迫者;第四等级首陀罗社会地位最低,是无怨恨地为上述种姓等级服役的人。除此之外,还有毫无地位而言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张永秀《论古印度文明的特性》师:种姓制度下各等级分工明确,婆罗门和刹帝利掌握宗教和军政大权,是统治阶级;吠舍为统治阶级服务,首陀罗为统治阶级服役,贱民为不可接触者。他们之间的地位等级森严,不可僭越。

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在现在的印度是否还在产生影响?

出示材料

材料三但从印度建国后的历史来看,虽然种姓制度在宪法中被废除,印度种姓传统依然深刻地影响这个国家……基于传统种姓所形成的社会阶层却在实质上控制着印度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商业种姓凭借其原始资本上的积累垄断了独立后印度的资本市场,广大低种姓群体由于由于缺少各种资源而依然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时至今日,绝大部分的低种姓群体仍然住在落后的农村和混乱的城市平民窟。

——何垚森《种姓制度对印度民主的影响》思考:说说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归纳:种姓制度使得印度社会高度的结构化,贫富分化加剧,缺乏民族凝聚力,阻碍民主政治的推进,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过渡: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形成君主制专制。那古代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文明,比如它不是发源于大河,比如它农业不发达。那么这样的文明会发源于哪里呢,又会建立怎么样的制度呢?

4.民主之源——希腊文明

表格内容。

师:说说你所知道的希腊文明的代表。

第四组组员列举。(略)

教师展示一组希腊文明的图片,希腊雅典卫城、迈锡尼遗迹、古希腊奥林匹克村、古希腊半圆剧场。

师:古希腊文明辉煌灿烂,对近代西方及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古希腊文明诞生于哪呢,于前面三个古文明有何不同之处。

材料一有个地方叫克里特,在酒绿色的海中央,美丽又富裕。四面是汪洋,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林立在岛上。——《荷马史诗》材料二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水塘。——柏拉图

材料三出示希腊地图

思考: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希腊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希腊半岛上山峦起伏,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形成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半岛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农业耕作条件不足。其有限的陆地被山岭分割小块,无法形成地理上的政治中心,不适合统一国家的形成,却有利于一系列独立自治的城邦国家形成。

师:希腊的城邦国家有何特征呢?

出示材料

材料四希腊文明是一种异于集权专制形态的城邦民主制度文明。从地域分布上看, 整个古希腊社会就是由600-700个星罗棋布的纤芥城邦构成的, 甚至连只限于巴尔干半岛东南一隅的希腊本土也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城邦。这些规模有限的纤芥小邦虽然数量很多、大小各异, 但却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政治生活、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城邦共同体,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都推行不同形式的城邦民主制度。

——杨仁忠《希腊文明的形成机制与公共理性的历史源头》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展示: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师:在这样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

出示材料

材料五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五对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伯里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六有些人生来就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亚里士多德思考:(1)材料四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结合材料五六,举例说明。

(2)概括材料五、六的相同观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1)不包括全体雅典人。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公民权。(2)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的是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师:希腊文明相对来说,产生的晚一些。因此,它有足够的机会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出示材料

古希腊人汲取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知识,也吸收了他们的农业、手工业、航海和铁器制造技术。

——《欧洲文明的起源—希腊艺术》教师讲解:希腊文明的众多成就,是在吸收了古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的成就基础上取得的。早期文明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向外传播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是采集、狩猎,随后发展起来农耕畜牧,有了社会分工,产生私有制和阶级,国家与文字,这些特征的出现,宣告早期文明的诞生。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产生了伟大的巴比伦文明;在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在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孕育了悠久的印度文明;在希腊爱琴海的蓝色海洋围绕下,孵化出别具一格的民主政治。这些伟大的古代文明,是全人类的伟大遗产,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

六、板书设计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前提:采集、狩猎

(1)农耕畜牧业的发展

(2)农耕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2.基本标志

(1)私有制产生

(2)国家形成

(3)文字出现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两河流域文明

(1)地域、时间

(2)政治和文化成就

2.埃及文明

(1)地域、时间

(2)政治和文化成就

3.印度文明

(1)地域、时间

(2)政治、文化成就

4.希腊文明

(1)地域、时间

(2)政治、文化成就

七、练习

1.下列不属于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共同之处的是( B )

A.都起源于大河流域 B.都集中在河流的入海口

C.都有象形文字 D.都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人们生活条件差别很大2.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哪里建造了城市( A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是( A )

A.地理环境 B.生活方式 C.政治特点 D.民族性格

探究与拓展(课后作业)

问题探究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河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你赞同雅斯贝斯的这一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DOC)

1、苗族民间文化的风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苗族的民间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让了解学生了解苗族文化有那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会尊重少数民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苗族的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 苗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大家想知道有那些吗?(想) 师:苗歌苗拳和苗鼓等,一直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日,记者随同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采风团,来到湘西古丈县默戎镇的九龙村,体味了苗族民间文化的风采。 师:先来讲一讲苗歌 苗歌是苗族文化的经典,其对仗工整、押韵整齐,唱起来抑扬顿挫;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会唱。他们那时侯在“七月七”、“三月三”、“赶秋节”(立秋那天)时都会成群到山里唱苗歌,有时通宵达旦。 九龙村是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的一个行政村,默戎镇是古丈县最大的一个镇,辖十九个村一万四千人,是一个苗族人民聚居的镇。据了解,这里的人民大多仍说苗语,着苗装,崇尚苗族节日,沿袭苗族习俗。每年立秋日均举行赶秋盛会,对歌、赛歌、听歌至通宵达旦,歌声不绝,三日不散。苗歌的内容多样,往往由主唱者随口道来,可为情歌,可庆丰收,可赞扬,也可讥讽,不一而足,灵活多变。 师:再来讲一讲花鼓 花鼓,亦称跳鼓。分庆年鼓、庆神鼓两类。庆年鼓俗称年鼓,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苗族人民相约相聚,击鼓表演,庆祝丰收,自娱自乐,其鼓点自由、奔放、欢快、活泼。庆神鼓简称神鼓。秋后,苗岭七村八寨的人民邀约集会,隆重祭典行法,椎牛、椎猪、跳鼓,锣鼓齐奏,其韵律庄重、肃穆、雄壮、舒缓。 默戎镇的苗族花鼓,历史悠久,厚重纯朴。1955年,该镇的苗族女青年龙彩莲就把花鼓打到了北京、打到了呼和浩特,也打到了波兰首都华沙。1992年,默戎镇又被文化部授予了“苗族花鼓之乡”的称号。现在,该镇的苗族男女仍然经常在空闲时间,击鼓娱乐。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快乐汉语》第二册第四课 我的房间 课题:《我的房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3课时,45分钟 教具:字卡,句卡,白纸,彩笔。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一、教授学生房间里表达家具的汉语;二、引导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的房间;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一、教授学生生词的正确发音,书写笔顺。 二、教授学生本课重要的语言点,让学生体会句子断 句。 教学难点预测及处理: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汉语句子介绍自己的房间。(先带领学生跟读和介绍房间有关的句子,然后 教师做示范,逐步引导学生自己介绍。) 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表演法、借用道具法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询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启发式导入新课;

2、图片展示法教授生词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启发式导入新课: T:同学们上午好!欢迎你们再一次来到我们的汉语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我的房间》。在老师讲这篇课文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她)的房间里都有什么? S:(同学发言) (把学生使用过的与课本相关的词语记录下来) T: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空房子”(拿出白纸),同学们就是“设计师”,让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彩笔一起来 共同设计我们的房间吧! (老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设计的房间,同学们用彩笔在白纸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间) T:同学们,请告诉老师你们的房间里都有什么啊? S:(学生回答) T: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房间里都有什么?(见黑板上的简笔画) 2、发音练习: (老师拿出图片字卡,采用图片字卡教学法) T: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是什么?(桌子的图片) S:学生回答 T:同学们跟老师读“桌子”。(读三遍)

小学阅读分享课教案

小学阅读分享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阅读交流课 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四、总结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1、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要进行的阅读活动是——好书大家看(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大家看 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发兴趣。 我知道咱们班同学都很爱看书,最近看了什么好书?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想。那么就请你赶快把你的书介绍给同学们吧。 2)小组交流。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我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下,听了部分同学的推荐发言。发现了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并且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组最受欢迎的书。(指名,随着介绍而让学生板书书名。) 4)小结。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大家的确读了一本好书。你们都愿意读吗?我们可以在以后的阅读课上轮流借阅,但要注意,无论是学校的还是同学的书,记得爱护这些书籍!刚才大家介绍的真好。我也想向你们介绍一本好书。 五、拓展阅读——开启阅读途径 1、推荐同类美文。 2、了解阅读途径。 3、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力量。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7年第二学期一(2)班地方课教案 一、《下课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活动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二、《走路的安全》 [教学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安全。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 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 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快乐学汉语第一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一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你好 本课是《快乐汉语》第一册的第一课,是这些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入门课。第一课的课程内容看上去似乎简单,但意义很重要。课文是介绍中文里两种问候打招呼的方式。全课只有五个生字,三个句子,学生不难学会和掌握,但教师要注意他们的发音是否正确,要认真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并给予纠正,使学生在第一课就建立一个正确发音的习惯。教师要尽量创造气氛和环境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课文内容。在本课安排两次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并活跃课堂气氛,不要急于向前赶。 在本课,利用课堂15%-20%的时间介绍中文的组成元素,初步讲解每个元素,并介绍中文的字体形状和书写规则。拼音不需过分强调,但声调必须重点强调。可以以一两个字为例来讲解拼音的拼写及发音规则和拼音的组成,比如:你nǐ,n是声母(initial)。I 是韵母(vowel/ final)。我发现外国学生基本不需要特意教拼音,他们自然而然就写出来了,教拼音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看书做作业和自己提出问拼音的问

题,由老师解答,这样学生记得又快又牢,你不妨一试。 第一课不仅要完成课文内容,还需要介绍和引进其它中文知识和中国文化,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第一课课时可以安排1-1.5小时。 教学内容: -课文 A: Nǐ hǎo。B: Nǐ hǎo。 你好。Hello. 你好。 Hello. A: Nǐ hǎo mɑ? 你好吗?How are you? B: Wǒ hěn hǎo。 我很好。I'm fine.

-介绍中文的组成元素:拼音(pinyin),声调 (tones),字符(character); -介绍中文的字形:方形; -初步了解和引入中文书写的基本要领和规则:笔 画顺序书写规则; -简介拼音的组成和发音: 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要领, 强调中文声调/音标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的比例: 听说60%;读20%;写10%;拼 音10%. 教学目的: -能流利复述课文对话,引起学生对中文的兴趣; -通过字卡、PPT文件中的图片来识别课文生字、 词和句子; -通过课堂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中文打招呼,使 学生获得成就感; -初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和中文的书写规 则;

快乐的分享活动(小班综合观摩课教案)

快乐的分享活动(小班综合观摩课教案)助孩子初步懂得分享是快乐的,并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情绪往往不够稳定,不断转换,因此,要让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的幼儿通过动作、图象等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表达的机会。 活动准备: 1、通知幼儿带一些食物或玩具来园。(如一包饼干,一只橘子等) 2、把故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3、在操作区投放一些心形叶子,供幼儿制作情绪树用。 活动过程: 一、快乐的欣赏

教师:“小兔拔了两个萝卜全送给了别人,猜猜它的心里会怎样想?”“可是它却很快乐呀,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欣赏动画故事《小兔真快乐》。” 2、放映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和表演,理解分享是快乐的。 重点:理解两种不同的分享型快乐。 (1)理解:有了好东西和别人一起吃,会更快乐! 欣赏第1、2两节故事。 教师:“小兔把萝卜送给羊妈妈和小猪时,羊妈妈和小猪说了什么?小猪是怎样说的?”“小兔把萝卜都送掉了,可是它为什么却很快乐?”

(2)理解把快乐的事说给别人听,别人也会感到快乐! 欣赏课件的后半部分。提问:“小兔回家后,对妈妈说了什么话?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复述小兔和兔妈妈的话,一起表演他们快乐的样子。 提问:“妈妈听了小兔的话,为什么很快乐?” 二、快乐的分享活动: 1、分享快乐情感 教师:“老师有一件快乐的事要告诉你们:南南小朋友以前总爱把积木抢到自己的面前,不许别人碰。可是昨天老师看到他和东东一起看书,玩得可好了。老师看到他进步了,觉得很快乐。你们听了一定也很快乐吧?那你们有没有快乐的事,也说出来给好朋友听听?”(幼儿互相说后,请两位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14 《下课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活动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15 《走路的安全》 [教学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安全。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 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 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4、人行道上不准两人以上并行。 5、过马路应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6、小学生行路应戴黄色安全帽。放学时应排路队。 …… 二、在上学、放学,外出活动的路上,除了交通安全外,还有许多需要提醒一年级小学生的安全事项,如跌跤,坠落,溺水,以及其他来自危房、建筑工地等地方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平时注意观察、预防。 [教学过程] 一、本课的活动需要老师准备一些关于道路安全方面的具体案例,特别是当地的案例。同时需要老师了解学校及学校附近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事项,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包括让大家看书上的插图。请孩子们讨论。 活动二马路上是人来车往的地方,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老师以案例谈话和讨论的形式,告诉孩子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活动三我们怎么过马路? 1、横穿马路要走过街天桥。 (1)过街天桥的图片。 (2)说附近我们走过的过街天桥。 2、横穿马路要走地下通道。 (1)看地下通道的图片。 (2)说附近我们走过的地下通道。

5 快乐汉语第五课示范教案

《快乐汉语》示范教案: 第五课我有一只小猫 教学目标 交际话题:谈宠物 语言点:我有一只小猫 生词:有猫狗只小一二两三四五六 汉字:只小一六 语音:g k h 一、基本教学步骤 (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中的宠物,向学生介绍本课的规定情景,熟悉本课话题。 方法:给学生出示猫和狗的卡片,问学生家里有没有这些宠物,有多少只。自然导入本课生词学习环节。 (二)学习生词:教师出示第四课的家庭成员的图片,同时出示“猫”和“狗” 以及数字手语的图片,让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读生词,熟悉本课生词的汉语发音。 教师出示生词卡并领读生词,让学生把本课的图片形象和生词对应起来。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方法:模仿法、直观法、图片法、形象法 游戏:动物叫声 全体学生一起说:“叫了,叫了,什么叫了?”老师或一个学生随机说出:“小猫叫了”或“小狗叫了”“小鸡叫了”“小羊叫了”等不同动物的名称,其他学生要立即根据所说的动物,发出相应的叫声。这个游戏可以通过趣味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生词“猫”、“狗”的记忆,并适当扩展学习少量常见动物的名称。 (三)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看图片说汉语比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举手抢答(正确说出汉语),最后答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四)讲解中国人的数字手语表示法(1-6)。 操练:教师做手势,学生说数字。学生熟悉了数字的汉语说法后,老师出

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字。 游戏: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请一位学生出列。教师把数字汉语卡片放到地上,教师说出一个数字,两位学生马上向对应的卡片跑去,先跑到的学生那组得1分。然后依次轮换进行,直到全部学生跑完为止。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找邻居 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人分到一个数字卡片。老师随意点名,如“三号”,站在相应卡片学生左右的两个学生要立即举起卡片,站在三号位置的学生却不能动。然后由被点到的学生继续向下点名,以此类推。被点到的学生如果动了或者左右两边的人没有动,都被淘汰出圈。这个游戏可以通过反复的强化数字的音、义结合,使学生熟悉汉语数字。 (六)做练习1和2: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词的发音与意义,并建立汉字 与实物的联系。 (七)朗读练习3,为导入量词“只”做准备。 (八)导入量词“只”。对比英语与汉语在使用数量词时的异同:英语中在不可数名词前使用量词,或者在一些固定说法中使用量词;而汉语中一般在数词与名词之间使用量词。如“一猫”、“两狗”,汉语中必须使用量词“只”(“狗”的前面也可以用“条”)。教师可以出示本课“猫”与“狗” 的卡通图片,用1X“猫”、2X“狗”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见本课“语言点”)。如:六只猫、五只狗、三只猫。强调“只” 的前面不用“二”,要用“两”,说“两只猫/两只狗”,不能说“二只猫/二只狗”。 组词练习: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数词+只+猫/狗”,组合成词组,要求按正确顺序排列。 方法:句型操练法。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熟悉该语法规则,掌握正确的语序。(九)讲练表示领有的动词“有”(“主语+有+宾语”): 我有一只猫。/他有两只狗。 课堂活动:把“我”“有”“只”“小”“猫”“狗”以及1-6的数字卡片 和第四课的家庭成员卡通头像发给学生,由老师用汉语说句

最新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1 一年级地方下册教学计划 2 3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4 5 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6 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 7 二、学生情况分析 8 本班级共有学生32人,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9 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10 11 三、教学内容分析 12 本学期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13 14 2、识别危险,帮助学生认识危险,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15 3、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16 四、教学目标 17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18 2、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五、教学措施 19 20 1、在教学中,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21 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 22 23 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24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25 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26 六、教学进度安排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话题:饮食 课程名称: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对象:九年级初中生,25人(14-15岁) 课堂时间:45分 教具:《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第一步骤:复习和导入(5分) 利用双面是生字的卡片,复习食物词汇: 老师领读然后学生抢答;猜对了就拿到卡,拿卡最多的学生得到小礼物;(学生打开《Chinese English vocabulary cluster booklet by 王杰》)(see1) 第二步骤:介绍新句型:(15分) 吃,喝; 你想吃什么?你想喝什么? 复习:老师问,学生答,然后做“转圈圈”练问答;(see2) 复习:已经学过的偏旁:人,水,口… 第三步骤:

配对编对话:老师先给学生解释范例(see teacher book P35, exercise 2)3问3答(see3,4)(10分) 第四步骤:到班上表演;(see4)(10分) 第五步骤:做练习3:听选;(student’s book p 29)(5分) 第六步骤:作业:做练习4,5,6;(student’s book p 30,31) (Work book P44)

《快乐汉语》课件设计 话题:饮食 课程名称: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对象:九年级初中生,25人(14-15岁) 课堂时间:45分 教具:《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 1.生字,生词卡:吃,喝,鸡蛋,茶,咖啡,炒饭,…; 在做枪答时,学生可以看着Booklet上已经被要求的词汇;

2.学生分两个组,一组在里,一组在外,老师放音乐,音乐 停了,在里圈的学生问,在外圈的学生答,然后里圈和外圈的人互换; 3.老师把范例对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翻译,同时给学生解 释; 4.学生编对话的场景可以是: 和父母或朋友在一起吃早饭或晚饭,在家或在饭馆; 内容应包括:打招呼,吃什么,喝什么,不吃,不喝什么? 每人至少要编3-5句;(多编有奖) 可以用已经学过的词,eg:不,想…; 5.挑3-5对学生来教室前面表演;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主题:课程纲要分享课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二一班学生 设计者:任晓雯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旨在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激发对语文的兴趣。课堂介绍了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的封面、目录、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习方法以及评价方案。通过了解评价方法,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分享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在阅读中,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结合短文内容拓展到实际中。2.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有待加强。3.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在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能力。 今后改进的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短文内

快乐汉语-第十九课-朱咏红张颖丽

《快乐汉语》 第十九课-你的爱好是什么 设计者:朱咏红,张颖丽 1. 教学对象: (1)年龄——12岁(6th) (2)汉语水平——零起点 2. 教学目标 (1)学习者知识背景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能说一些汉语,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 (2)本课总体目标 ——学会询问他人的爱好,并表达自己的爱好。 子目标1:有关中国的知识 ——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子目标2:有关汉语的知识 ——“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我的爱好是……”和”“我喜欢……”子目标3:有关交际的技能 ——在对话时,表达自己的喜好并了解他人的喜好。 子目标4:有关文化活动 ——视频:外国学生参加北京民乐夏令营。

3. 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 A. 课文内容 a. “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爱好是音乐。”——第七单元第十九课 b. “你喜欢电脑游戏吗?”“我喜欢电脑游戏。”——第七单元第十九课 B. 与喜好相关的词汇 (2)话题:谈论个人和他人的喜好。 A. 表达自己的爱好 B. 询问别人的爱好 (3)语言要素: A. 语音:熟悉生词的发音。 B. 语法:句型“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爱好是音乐。”“你喜欢电脑游戏吗?”“我喜欢电脑游戏。” C. 词汇:爱好、音乐、电脑、看书、画画、喝茶、游戏、上网、运动、他的、我们的 D. 汉字:什、么、音、乐 (4)教学重点: 句型:-“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爱好是音乐。”“你喜欢电脑游戏吗?”“我喜欢电脑游戏。”。(重点基本句型) 必学词:爱好、音乐、游戏 (5)相关文化: 视频:外国学生参加北京民乐夏令营。 4. 教学活动 (1)活动方式: ——欣赏中国歌曲 ——配合卡片,让学生熟记词汇

三下课程分享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课堂上老师要和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他就像一位导游,会提前告诉我们这学期的数学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以及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进步。它就是《课程纲要》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本册书的章节内容和课时安排。 看目录,本册书共6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内容。 (二)了解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每单元分别有几个不同的知识点。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快速的浏览课本,看第一单元都有哪些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共同找出单元的主要内容。 问:你能自己找出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选一个或两个你最感兴趣的单元,总结出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汇报,课件出示。 (三)了解学习目标 我们将在以后的大概4个月的时间里学习这些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描述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六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五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1、多彩的榆林 教学目标 1、寻找能够代表榆林色彩的物品和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3、拓展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教学难点 讨论拓展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榆林的实景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级有关家乡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榆林风光务图和物产图) 2、说说观后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多彩的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红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红色榆林的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革命历史。 榆林是革命老区,1923年初,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传播到榆林;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央党组织,1934年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2万多榆林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么一片富饶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具体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三、学习了解黑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黑色榆林的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丰富的矿产资源。 榆林有54%的地哉域含煤,预测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居全世界七大煤田之首,榆林的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的特点,并且发热量高,是理想的环保用煤。 榆林还有黑色的金子——石油,绿色的能源——天然气,榆林石油储量有3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四、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草房子》分享课教案

一、图片导入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一个美丽的地方,你能一两句话描述一下这个地方吗?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真希望能去看看美丽的小村庄,但此地只应书中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但有一位作家——曹文轩,就以“草房子”为名写了一部小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曹文轩叔叔一起走进《草房子》 二、走近作家知作品。 (一)、介绍作者。 师:你对曹文轩有什么了解吗? (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简介”,学习读小说的方法。) 师补充:曹文轩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他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反映中国农村孩子的生活。 (二)、闪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环。 师:《草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用一两个词评价。(生:了不起、厉害、受人欢迎、畅销小说、优秀等) 三、感受《草房子》的环境美。 师:老师还发现,封面上还有一行文字(生:安徒生奖得主,纯美小说系列)师:你认为怎样的书才能称为“纯美”?你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小说的美了吗? 师:作家曹文轩用诗一样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一个纯美、温情的画面,每每读起他的文字,就仿佛那古朴、温馨的草房子就在我们眼前展现。 出示: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这个校园,原本就是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但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师:谁愿意来读这清新典雅、富有诗意的文字?这真是油麻地一道美丽的风景。 四、感受《草房子》的人物美 曹文轩以他饱蘸深情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纯净、自然,让人时时感动的场面,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们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跟着他们一路成长。 (一)、猜人物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大家听我读一段文字描述,猜猜她(他)是谁,怎么样? 通过这个游戏。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活动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2 《走路的安全》[教学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安全。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 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4、人行道上不准两人以上并行。 5、过马路应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6、小学生行路应戴黄色安全帽。放学时应排路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3第9课《夜色》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3第9课《夜色》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 1. (5分)我会一字组两个词 敬________、________ 转________、________ 热________、________ 街________、________ 2. (8分)辨别形似字,选择正确的组成词语。 ①(座坐)________位________下车________ ________车 ②(据居)________住根________ ________说分________ ③(英勇)________士________雄________明________敢 ④(故古)________诗________乡________代________事 3. (4分) (2020三上·永州期末)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jiē dào________两边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随风飞舞,我背上画板,带上yán liào________,zhǔn bèi________将这里的美景画下来,送给远方的朋友。 4. (4分)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zuǒyòu guāng míng bàn fǎshuōhuàzhuān xī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óng xuégān jìng wēn nuǎn qiūtiān yǐ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 5. (6分)“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都在欢庆自己的节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准备表演什么呢?说一说,写一写。 三、判断题 (共1题;共4分) 6. (4分)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 (1)铁罐看不起陶罐,是因为陶罐怕铁罐。 (2)陶罐不与铁罐吵,是懦弱的表现。 (3)“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是陶罐在据理力争,说明陶罐不与铁罐争,是在谦让,并不是软弱。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

《分享的快乐》教案

快乐共享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分享。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带来。 过程设计: 师:大家回忆一下,你还记得哪些快乐的事?(学生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激活课堂气氛,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享受同学们带来的快乐 (过渡语)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班的“分享日”。你知道为什么称今天是“分享日”呢? 学生汇报(就是每个人把自己喜爱的物品带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带来了很多好东西。请你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请两位学生介绍一下,让其他同学来欣赏。(提示:介绍它的名称、怎么来的、特点、用途)学生评价,谁介绍的好?(请两位学生)以鼓励为主。 现在,我们共分为六个组,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物品,介绍它的名称、怎么来的、特点、用途。组长评选出一名全班交流,我拍手就停止讨论。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师:刚才在交流中,当别人欣赏你的物品,并发出赞叹时,你感受如何? (学生汇报) 师:当你欣赏别人的东西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汇报) 师引导感悟:对呀,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另一个同学分享,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出示小黑板或纸条)齐读。假如有三个甚至更多的同学与你分享,就变成了更多人的快乐。 活动二: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分享,掌握帮助别人的方法

快乐汉语第二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二课《你叫什么》 一、教学对象 中学生,班容量35人。(汉语基础低,学习了《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一课) 二、教学时间 第二课一共两个课时,每个课时50分钟。 三、教学目标 1、交际技能目标:学会问对方名字和回答自己的名字;学会说国籍; 2、语言知识技能目标: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四、教学内容 1、交际话题:提问名字和国籍; 2、需要掌握的语言点: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3、生词:叫、什么、是、哪、国、人、中国、柬埔寨 4、汉字:中国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六、教学方法 任务法、交际法、卡片法、游戏法 七、教学活动 老师准备卡片,每张卡片印着汉字或者词语,包括“我”“叫”“你”“哪国”“是”“什么”“柬埔寨”“李小龙”等,共五套,分给五个小组,教师随机读某个句子,听到相应句子的学生要将手中的卡片举起并连句子,然后再一起读出来,做对的同学得一分,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八、教具准备 A、卡片类:写着本课有关字和词语的卡片若干张; B、媒体类:PPT; C、准备奖励。 九、教学步骤 1)开始时候导入,教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教师单独问同学“你好”,同学回答“你好”,教师再问“你好吗”,学生回答“我很好”。 2)老师指着PPT上图片问“你叫什么”,“我叫达拉”“我叫李小龙”。然后问某个学生“你叫什么?”,然后教学生说“我叫XX”。全班跟着一起说,老师随即问学生,学生之间互相问; 3)通过游戏练习“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4)老师指着PPT上照片问“你是哪国人”,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全班跟读,然后指着另一张照片问“你是哪国人”,回答说“我是泰国人”,全班跟着说。 十一、板书设计:

云南版一年级下册地方课计划

一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碧鸡徐霞客中心学校毛春莲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太深奥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太沉重的负担。所以根据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所确定的教材——童眼看云南,知识丰富有趣,而且简单易懂,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虽然他们的学习习惯还在不断培养中,但是,从上学期的教学经验看,有趣的乡土知识,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许多小朋友也喜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我们的学生基本生在农村,长在城市边缘,家长素质及家庭条件有限,所以知识面还不够广阔,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针对以上的情况,本学期的地方课程开展应积极努力,寻找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内容 本地方课程以本省独特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童谣、民间游戏、民间习俗等为主要内容,编制结构采用围绕主题方式展开,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探讨区域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形成。 (一)有趣的童谣 1.流传广泛的汉族童谣 2.其他民族童谣欣赏

(二)好玩的游戏 1.女孩子喜欢玩的游戏 2.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 3.大家都喜欢玩的游戏 (三)“云南十八怪” 1.鸡蛋用草串着买,粑粑饼子叫饵块 2、石头长到云天外,山洞能与仙境赛 3、花腰斗笠反着戴,日月星辰披起来 4、这边下雨那边晒,四季衣服同穿戴 5、有话不说歌来代,峡谷溜索比船快 6、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最早通国外 7、豆腐长毛烧着卖,竹筒当作水烟袋 8、牛奶做成扇子卖,鲜花四季开不败 9、蚂蚱能做下酒菜,过桥米线人人爱 三、教学目标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了解云南,认识云南,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家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