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手工陶艺的技巧

手工陶艺的技巧

手工陶艺的技巧
手工陶艺是一项需要耐心、细致和技巧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手工陶艺的技巧:
1. 揉土:将陶土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揉捏、抓紧和压实土块,以去除空气泡和增加陶土的粘合力。

2. 制作基本形状:根据作品的设计意图,将陶土逐渐塑造成所需的基本形状,如球形、块状、圆柱形等。

3. 拉坯:拉坯是制作陶器的常用技巧之一。

将陶土置于转轮上,用手指在中心点上向上用力拉起,形成一个筒形的壁,然后逐渐拉高壁的高度,成为所需的形状。

4. 揉砂:用湿润的海绵或湿润的手指轻轻揉平陶土表面上的小凸起和不平整。

5. 制作装饰:用刻刀、雕刻工具、纹章和可塑形状等工具在陶器表面上刻画装饰图案。

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釉料、彩绘或釉上画的方式增添装饰效果。

6. 烘烤:陶艺品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烘烤以将其硬化。

将制作好的陶艺品放入窑炉中,根据不同的陶土类型和作品的大小,控制烘烤时间和温度。

7. 镶嵌:在陶艺品烘烤完成后,可以用玻璃、金属、宝石或其他材料进行镶嵌,
增添作品的精美度和独特性。

8. 釉料和上釉:陶艺品上釉能够增加其光亮度和保护作用。

选择合适的釉料,用刷子或喷枪将釉料均匀覆盖在陶器表面上,然后再次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

以上是手工陶艺的一些基本技巧,通过反复练习和尝试,可以不断提升陶艺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好陶土:选择适合自己的陶土,可以根据需要决定采用哪种陶土,如粘土、瓦土等。

将陶土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揉搓使其变得柔软和光滑。

2. 制作陶坯:将陶土分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用双手或工具按照想要的形状塑造。

可以用陶轮雕刻或手捏的方式制作,也可以使用模具进行造型。

3. 干燥:将制作好的陶坯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陶坯的大小和厚度。

4. 烧制:将干燥的陶坯放入陶炉中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根据陶土的种类和工艺需求有所不同。

烧制的目的是通过加热使陶坯硬化并变得坚固,变成陶器。

5. 装饰和上釉:烧制完成的陶器可以进行装饰和上釉。

装饰可以选择绘画、刻印、贴花等方式。

上釉可以使陶器增加光泽,也可以改变颜色和质感。

选择合适的釉料和装饰方式根据个人喜好进行。

6. 二次烧制:装饰和上釉完成后,将陶器再次放入陶炉中进行二次烧制。

这一步可以提高陶器的质量和耐久性,使其更加坚固。

以上是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制作陶艺作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简述你所知道的陶艺成型方法。

简述你所知道的陶艺成型方法。

简述你所知道的陶艺成型方法。

陶艺成型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黏土或陶瓷原料加工成所需形态的陶器的过程。

陶艺成型方法可以分为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一、手工成型手工成型是指通过手工操作将黏土或陶瓷原料加工成所需形态的陶器的过程。

手工成型可以分为手捏、拉坯、揉捏、切割、拼接等多种方法。

1. 手捏手捏是一种最简单的成型方式,适用于制作小型器物。

手捏的步骤是将黏土分别揉成球形、圆柱形、圆锥形等基础形状,再通过加压、挤压等手法将其成型。

2. 拉坯拉坯是一种常见的成型方式,适用于制作较大器物。

拉坯的步骤是将黏土放在转盘上,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将其旋转,再通过手工将其成型。

3. 揉捏揉捏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成型方式,适用于制作各种器物。

揉捏的步骤是将黏土揉成一定的形状,再通过手工加工成所需形态。

4. 切割切割是一种将黏土切割成所需形状的成型方式。

切割的步骤是将黏土切成一定的大小,再通过手工加工成所需形态。

5. 拼接拼接是一种将黏土拼接成所需形状的成型方式。

拼接的步骤是将黏土分成若干个部分,再通过手工拼接成所需形态。

二、机械成型机械成型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将黏土或陶瓷原料加工成所需形态的陶器的过程。

机械成型可以分为挤压成型、注塑成型、压制成型等多种方法。

1. 挤压成型挤压成型是一种通过挤压机将黏土或陶瓷原料挤压成所需形态的成型方式。

挤压成型的步骤是将黏土或陶瓷原料放在挤压机中,通过挤压机的压力将其成型。

2. 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一种通过注塑机将黏土或陶瓷原料注入模具中成型的方式。

注塑成型的步骤是将黏土或陶瓷原料放在注塑机中,通过注塑机的压力将其注入模具中成型。

3.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是一种通过压制机将黏土或陶瓷原料压制成所需形态的成型方式。

压制成型的步骤是将黏土或陶瓷原料放在压制机中,通过压制机的压力将其成型。

陶艺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其中手工成型包括手捏、拉坯、揉捏、切割、拼接等多种方法,机械成型包括挤压成型、注塑成型、压制成型等多种方法。

陶艺制作技法

陶艺制作技法

陶艺制作技法陶艺是一门古老而有趣的手工艺术,通过对陶土的塑造、烧制和装饰,人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功能的陶器。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陶艺制作技法,包括捏塑、轮盘、模具、刻线和彩绘等。

1. 捏塑技法捏塑是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陶艺制作技法之一。

它通过用手指或工具将陶土揉搓成不同形状来实现。

捏塑可以创造出各种立体形状,如碗、杯子、动物等。

在捏塑过程中,可以使用湿润的海绵或水来保持陶土湿润,以便更容易地进行操作。

1.1 基本捏塑步骤•准备好适合捏塑的陶土块。

•将陶土块揉搓成球形。

•使用手指或工具轻轻按压球形陶土块,使其变成一个平面。

•按需求将平面拉伸或折叠,形成所需的形状。

•使用手指或工具修整边缘和细节。

1.2 捏塑技巧•注意保持双手和陶土湿润,以便更容易地进行操作。

•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工具来实现各种细节效果。

•如果需要,可以将多个陶土块捏合在一起,以形成更大的作品。

2. 轮盘技法轮盘是一种常用于制作圆形陶器的技法。

它使用一个旋转的轮盘来帮助塑造陶土。

轮盘可以手动操作或使用电动机进行旋转。

通过将湿润的陶土放在轮盘上,并同时用手和工具施加力量,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的陶器。

2.1 基本轮盘步骤•准备好适合轮盘制作的陶土块。

•将陶土块揉搓成球形,并在中间插入一个拇指大小的孔。

•将球形陶土块放在轮盘上,并用手指使其与轮盘接触。

•打开轮盘并开始旋转。

•同时用双手和工具施加力量,在旋转的陶土上塑造出所需的形状。

2.2 轮盘技巧•在轮盘制作过程中,保持手指和陶土湿润,以便更容易地进行操作。

•根据需要调整轮盘的旋转速度和力度。

•使用手指或工具修整边缘和细节。

3. 模具技法模具是一种常用于大规模生产陶器的技法。

它使用预先制作好的模具来帮助塑造陶土。

通过将湿润的陶土放入模具中,并施加适当的压力,可以快速制作出相同形状的陶器。

3.1 基本模具步骤•准备好适合模具制作的陶土块。

•将湿润的陶土均匀地放入模具中。

陶艺技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艺技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艺技法知识点总结归纳陶艺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技法和工艺。

从最基本的捏土到最复杂的彩绘和烧制工艺,陶艺技法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时间和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和归纳一些陶艺技法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古老艺术的技巧。

1. 捏土技法捏土是陶艺的最基本技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手工或使用捏胚机来完成。

捏土的目的是制作简单的器皿或雕塑,可以通过捏、压、拉等方式来塑造土块。

捏土的技法需要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并运用自如。

2. 轮盘技法轮盘是专门用来制作陶器的工具,它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将泥块塑造成各种形状的器皿。

轮盘技法需要艺术家有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泥块变形的掌握能力。

通过练习和磨练,可以制作出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陶器形状。

3. 塑造技法塑造技法是指通过雕刻、切割和拼接等方式来制作陶器。

这种技法常常用于制作复杂的雕塑作品,需要艺术家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手工技巧。

塑造技法可以结合捏土和轮盘技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4. 烧制工艺烧制是陶艺最后的工艺环节,通过高温焙烧,将陶器变得坚硬耐用。

在烧制工艺中,需要掌握烧窑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以及釉料的选择和施釉技法。

这些知识点都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陶器作品。

5. 彩绘技法彩绘是为已经完成的陶器作品进行装饰和美化。

彩绘技法需要艺术家有细致的手工技巧和丰富的色彩搭配能力。

常用的彩绘材料有彩泥、氧化剂和釉料等,这些材料的使用和搭配需要深入了解和实践。

6. 窑变技法窑变是一种特殊的烧制工艺,通过不同的燃烧方式和氧化还原条件,可以使陶器表面产生不同的色彩和纹理。

窑变技法需要艺术家有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可以通过调控窑内的气氛和温度,创造出独特的效果。

总结而言,陶艺技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需要艺术家有细致耐心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可以掌握各种不同的技法和工艺,并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陶艺作品。

希望通过这篇知识点总结和归纳,读者们能够对陶艺技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古老而美妙的艺术。

陶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陶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陶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陶艺制作方法分别为泥条盘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印模(印坯)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泥浆铸件成型法。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有以下几步。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

2、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

泥板成型技术要求很高。

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须掌握好泥板制作,对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结合等技术问题。

3、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泥条可以是经手搓成,也可以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

4、素坯彩绘——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5、素烧:等泥坯晾干后进行装窑,并进行第一次素烧,烧到800度左右,使泥坯硬化,再等待冷却,出窑。

6、上釉,素烧过的瓷胎可以进行上釉,先施内釉。

7、正烧,上好釉的瓶子需要再次装入窑中,并进行正烧,正烧需要烧制高温,一般在1280度到1310 度之间。

8、贴花:如瓶子需要商标、酒精度等其他文字说明或图案类的丝网印刷内容,则在烧成的瓶子表面贴上釉上彩的花纸,再放入烤炉进行烤花,大概烤到700 -800 度左右。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1、泥条盘制方法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

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

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

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

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

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

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

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方法一: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容于两手之中为宜。

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即可复原。

盘制方法: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

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

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1、泥条盘制方法无论就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就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就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

就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

此法就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

日本的绳纹古陶也就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就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

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她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

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

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与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

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就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就是她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与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方法一: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容于两手之中为宜。

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与泥成45度,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即可复原。

盘制方法: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

一就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与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与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

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泥条盘制方法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
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
方法之一。

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

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

仰韶
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
方法成型。

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

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

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

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

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
方法一:
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容于两手之中为宜。

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
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
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
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
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
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
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
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
即可复原。

盘制方法:
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

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

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连续盘制法
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
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
厚度的泥片为底。

泥片下最好垫上纸片
或撒上干泥粉,以免泥片粘在转台上。

2.将搓好的泥条盘在泥片的周边,用
手指挤压泥条的内侧使其与泥片粘接
结实。

3.第二根泥条接前一根连续盘上,
泥条外部也用指尖轻压与底片粘接。

注意泥条与痛片之间不可以有气泡
进入。

4.顺势向上盘起,转动转盘,
用指尖将上一层泥条与下层的内外
依次挤压粘劳。

5.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轻捏坯体,
调整作品形状。

单环盘制法
l.把泥条盘与泥片旋转一周,独立
成行,同样指压泥条内侧与泥片粘接。

2.上一层平行盘与下层之上独立层行,指压b层内侧与下层粘接,外部不作处理,保留泥条排列效果。

3.每做一层随时调整作品造型。

做敞口造型,需将上层泥条盘与下层偏外一点,依次向上盘起;收口则反之。

注意变化不能太突然,以免塌落变形。

4.口部回收后用水拍拍平。

佳作欣赏:
泥板成型法: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

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

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

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粘土木工”。

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

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

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制泥板:
滚压法:
先在陶土下垫一块布,用手掌将粘土压扁。

然后在粘土的两端各放置一和所需泥板厚度等厚的木条,用摊面棍前后滚压,直至压到和木条厚度相同为止。

适于制作较大面积的泥板。

拍片法
1.拍片法是制作紫砂壶常用的方法,
先将粘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
部从粘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

2.而后将粘土小心翻转过来。

3.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匀
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

4.泥板成型。

叶形盘的制作
1.摘取一个叶纹比较清晰的植物叶,放到事先做好的泥板上
2.用泥滚在叶上滚压,加深纹理,压至叶片微微嵌入泥片。

3.用薄刀沿叶片的边缘切下
4.轻轻除去多余的泥片
5.翻转泥片在叶形周边加上一圈
泥条。

6.再次翻转轻放至案上
7.从中向外按压叶片到靠近垫有泥条的边缘,使之接触到案板。

8.揭下叶片
9.修整边缘
10.加上装饰的瓢虫。

11.待坯体干燥至不易变形的程度,取下背面的泥条。

12.完成。

佳作欣赏
徒手捏制法:
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

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

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

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

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

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

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

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

怪兽成型:
1.先将泥揉成一个圆蛇用大拇指开口手指按逆肘针方向用力均匀地挤压成筒形。

2.装上四肢,也应是空心的。

3.提出前伸的大嘴。

4.加上眼睛、牙齿、尾巴等细节
陶碗制作:
1.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2.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人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

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

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

4.把坯体放在轮盘
上,双手一边逐渐
捏薄碗壁一边旋转
坯体。

5.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碗壁薄厚不均。

仔细调整碗的形状。

6.外形基本确定后,一手两指进入碗内修整内壁,另一手缓慢转动转盘。

7.把碗翻转放到转台上,用一泥条圈成环状放在杭底做足。

8.用手指将泥条里外的下边缘向下压,使其于碗体粘和。

9.坯体稍干后,放置转台,用木拍调整碗口平整。

佳作欣赏:
拉坯成型:
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

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

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
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

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瘾,但事实初学者要学习拉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

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

1.把扶正的粘土起住,用双手的中指指起适当大小的一块。

2.双手扶住泥块,右手拇指从顶部中心点压下。

3.左手辅助,右手拇指从底部中心外扩,井平整底部。

4.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左手中指与右手拇指相对,从底部向上缓缓提起,保持匀速,将坯体拉高。

5.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左手稍用力外扩
逐渐拉薄坯体,可反复保持坯体的薄厚、均匀。

6.将坯体拉高、修薄时注意整体带动,保持四线平整,形状固定后双手夹薄皮条将口缘压光。

7.用手指平稳利平底足台,除去多余的粘土。

8.拉坯机减慢速度,双手平行轮盘拉紧割线,轻轻靠近并嵌入底足
部位约三分之一处,左手松开任割线卷入,拔出割线。

9.关闭电源,双手中指夹住坯体根部轻轻托起。

雕塑挖空法:
在这里,你将欣赏到如何运用雕塑挖空的方法进行陶艺艺术创作的例子,从中你能学到许多方法技巧和创作思维,对你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启发.
不过,在进行雕塑挖空法创作前,要先对作品有整体的构思。

最好画一个小草图,当然,如果你对此胸有成竹的话,这步就可以省略掉啦!
1、将揉好无气泡的粘土用泥拍打成长方体。

2.按设计用线弓割出大体形状。

3.拿起坯体,用刮刀从底部挖去多余粘土。

4.仔细雕塑外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