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成型技法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陶瓷工艺学陶瓷成型ppt文档

陶瓷工艺学陶瓷成型ppt文档

(6) 粘土吸附的可溶性盐类
自然界中的粘土一

般都会吸附一些可
浆 粘
溶性盐类,如碱金

属和碱土金属的氯
化物、硫酸盐等,
它们对泥浆粘度的
影响各有不同。
MgCl2 CaCl2
NaCl
Na2SO4 NaOH
可溶性盐类含量与泥浆粘度的关系
(二)影响泥浆浇注性能的因素
泥浆的浇注性能包括泥浆的流动性、成坯速度、脱模难易性、 湿坯坯强度及可加工性。
(5)泥浆的 pH值。——对于瘠性料浆,调节其 pH值是控制其 流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粘 度 ,
100.0
200
电 位 150 ,
ζ-
Pa.s
mV
10.0
100
1.0
50
0.1
0
2
4
6
8
10
pH
Al2O3 料浆的ζ-电位(虚线)及粘度(实线)与pH值的关系
(6)电解质的作用——影响粘土—水系统的胶团双电层的 厚度及ζ-电位大小。
● 屈服值σy和最大变形量εp
σ
是相互关联的,且往往相互矛
盾。
● 改变泥料的含水量,可以
改变其中一个流变参数,但
同时也会降低另一个特性参
数。如右图所示,随着含水量
ε
增加,σy 减小而εp 却增大。
● 因此,一般可以近似地用
某粘土泥料的含水率与其应力—应变曲线
(σy×εp )来评价泥料的成型性能,这就是前已述及的 “可塑性指 标”。对于一定组成的泥料而言,在合适的含水量条件下,这个乘
坯 体 28 含 水 率 26 ,
a b
c
%
24
d

陶器成型工艺手法

陶器成型工艺手法

陶器成型工艺手法一、引言陶器,作为一种古老的人造材料,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工艺美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器成型工艺手法作为陶器制作的关键环节,对于陶器的品质、外观和用途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对于陶器成型工艺手法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陶器成型工艺手法简介陶器成型工艺手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这些工艺手法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成型工艺手法的特点和使用方式,可以将陶器成型工艺手法分为以下几类:1.轮制成型法:轮制成型法是一种高效、精准的成型工艺手法,主要利用车轮的旋转运动来制作陶器。

在轮制成型法中,制作者将泥料放置在转轮上,利用转轮的旋转运动来制作各种形状的陶器。

由于轮制成型法的精准度高、效率高,因此制作出的陶器形状规整、质地均匀。

2.手捏成型法:手捏成型法是一种简单、原始的成型工艺手法,主要依靠手工捏塑来制作陶器。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通过手工捏塑、塑造泥料,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

由于手捏成型法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因此制作出的陶器形状各异、质地不均。

3.模印成型法:模印成型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成型工艺手法,主要利用模具来制作陶器。

在模印成型法中,制作者将泥料填入模具中,利用模具的形状来限制泥料的形状,待泥料干燥后脱模取出即可。

由于模印成型法操作简便、效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批量生产中。

4.注浆成型法:注浆成型法是一种将泥浆注入模具中,使泥浆在模具内形成所需形状的成型工艺手法。

在注浆成型法中,制作者将泥浆注入模具中,利用泥浆的流动性填充模具的各个角落,待泥浆干燥后脱模取出即可。

由于注浆成型法可以制作形状复杂的陶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陶艺制作中。

5.泥条盘筑法:泥条盘筑法是一种古老、原始的成型工艺手法,主要依靠手工搓揉泥条来制作陶器。

在泥条盘筑法中,制作者将泥料搓揉成条状,然后根据所需的形状一层一层地叠加泥条,最终形成完整的陶器形状。

(完整版)陶艺成型技法

(完整版)陶艺成型技法

(完整版)陶艺成型技法陶艺的成型技法摘要:精美的陶艺离不开手艺人娴熟的手法和独具匠心的创意,本文就将介绍四种基本的陶艺的成型技法。

关键词: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本学期很高兴选中《走进考古学》这门课,上了一学期的课,映像最深的还是去历史学院“玩泥巴”。

第一次进文科的实验室,虽然做出来的东西很丑,但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所以我就打算以“陶艺的成型技法”作为这个课的报告。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

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

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

接下来就是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一、泥条盘筑成型1.简介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

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2.方法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均匀。

2)把泥条连接在一块事先做好的器底泥片上,并用手指在里面把它压紧。

3)根据造型再一层一层盘高,注意胚体里面抹平,以使泥条之间连接更紧。

3.注意事项1)每层泥条之间要按抹结实,否则会因烧制而开裂。

2)作品盘筑到一定高度后,如遇底面未干,造成重心不稳、作品变形或倾斜等问题,应立即停止盘筑,先将正在盘筑的上边接口用塑料布扎紧,保持接口的潮湿,干燥一段时间,待底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盘筑。

3)较大作品的泥条盘筑容易产生中心不稳和向外倾斜的问题,在盘筑外形的同时需要在作品内从下至上盘筑泥撑,泥撑能使外形保持平衡。

4)每层泥条的干湿度要均匀,否则会因收缩不一致而开裂。

5)泥条较干,可用毛笔把接头泥涂于泥条与泥条之间,以增强黏度。

4.特点泥条盘筑成型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强,在陶艺形体造型中的宽容度较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

陶艺成型的方法_陶艺的制作方法

陶艺成型的方法_陶艺的制作方法

陶艺成型的方法_陶艺的制作方法一个优秀的陶艺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创作者的精心设计与制作。

那么,关于陶艺的制作方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制作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的成形方法一、徒手捏制法徒手捏制法是用手直接对泥进行创作的最原始、最简单、也是最现代的方法。

是训练作陶者手对泥土厚薄与软硬感觉最基本的练习。

这种方法能直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体现作者的表现欲。

也是初学者练习陶艺的必经段。

二、泥条法泥条成形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泥条可是经手搓成,也可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

搓泥条时要把握好泥的可塑性,以免在盘筑形状时产生开裂。

如果你想以泥盘筑法完成一件大作品或一件造型复杂的作品,是较困难的。

因为作品要有一定强度才能使你继续盘高,而且连接部位要保持一定的涅度,才能保持坯体之间的粘接。

在盘筑过程中,要把握好造型的轮廓线。

以泥条盘筑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古朴、流畅、富于变化。

三、泥板成型法泥板成型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泥板机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进行塑造。

滚泥板时,应把泥块放在一块布上进行,从泥的中心向四周扩散,注意泥的厚度要适合所做作品的需要。

(厚度一般1CM)由于泥板面积大,不易直立,在制作时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手法使其成型。

泥板法创作时利用泥的柔软性,可以像布一样成型,而利用泥板的坚硬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木板一样来成型。

四、挖空成形法挖空法是在做好的实心泥塑基础上再进行挖空成形的一种方法。

外型复杂的作品难以成型,类似雕塑品,外观较为复杂的,尤其是要保持泥土表面质感的作品,就要以挖空法来成型。

挖空法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薄,完成以实心成型。

堆塑时要使泥料密实,待外表稍干时挖出内部的泥料,使其成为空心状。

复杂的作品可切割进行,然后再用泥浆粘接复原。

五模具成型法压模法也叫印坯法,是利用模具来进行成型的一种方法。

自古以来,此种方法就广泛运用在陶瓷制作中。

通常我们使用的是石膏模具。

陶艺的成型方法_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

陶艺的成型方法_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

陶艺的成型方法_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陶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那么,关于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的成型技法一:揉泥做瓷做陶离不开泥料,泥料配制后的工艺处理——练泥\揉泥。

就是把泥巴反复的搓揉搅拌,以达到泥料中的水份均匀、增加泥料的密度使之更具可塑性、排出泥料里的空气、防止烧制时产生气泡。

二:陶瓷的材质肌理1:印压肌理(图章印压、叶子印压、织物印压、卵石印压、纤绳印压)2:镶嵌法肌理(不同颜色的泥三:制陶工具陶瓷成型除用手之外,还要借助其他的辅助工具来完成:拉坯机、拉皮工具(切割线、泥型刮子)、利坯工具(条刀、挖刀、板刀、钳具、锉刀、挜扒、)、刮刀、拍板、刻刀、篦刀等四:陶瓷的成型种类1:泥条盘筑成型2:板块成型3:支撑物辅助成型4:石膏模型成型5:内挖外雕成型6:手工捏塑成型7:辘轱拉坯成型8:利坯9:施釉五:陶瓷的装饰技法1:彩绘装饰(釉下彩绘装饰、釉上彩绘装饰、斗彩)2:颜色釉装饰3:刻花装饰(半刀泥、挖地皮、彩色)4:剔花装饰5:堆花装饰6:贴花装饰7:压印花装饰8:喷花装饰9:透雕装饰10:捏花装饰11:剪纸装饰12:绞泥镶嵌装饰13:绞泥印坯装饰14:泥浆叠压装饰15:绞泥拉坯装饰16:纤维织物裹包装饰17:乐烧 18:盐釉陶艺的制作技法(一)尼条盘筑成型法1.取一块适量的泥料,用双手自然捏紧、转动,使其成圆棒状。

2.将圆泥棒横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指均匀地搓动,边滚边搓,左右手指走动,从粗到细.3.自然、平和地搓泥条,根据需要搓成粗细一致、大小均匀的泥条。

4.将泥条放在转盘上做一底部,然后将泥条边转边接边压紧,边转动转盘,依次加高,最后做成自己需要的造型。

5.每增加了一层需要内外压平、压密、压匀以免干燥时开裂。

6.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转动调整造型,可用保留泥条盘筑的原始手迹效果。

(二)手捏(雕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者体验泥性一泥的厚薄、软硬、干湿程度最基本的练习,可以不用工具,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由度,只需要用手把泥团捏成你自己想要造型的形状即可,这也是最古老的制陶方法之一。

陶瓷成型工艺

陶瓷成型工艺

陶瓷成型工艺一、干压成型干压成型又称模压成型,是最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也是手机陶瓷背板主流的成型工艺之一,小米MIX系列的陶瓷后盖都是干压成型的。

干压成型是将经过造粒、流动性好,颗粒级配合适的粉料,装入金属模腔内,通过压头施加压力,压头在模腔内位移,传递压力,使模腔内粉体颗粒重排变形而被压实,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陶瓷素坯。

图单向和双向加压时压坯密度沿高度的分布,(a)单向加压,(b)双向加压二、流延成型流延成型(tepe-casting)又称为刮刀成型。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具有合适黏度和良好分散性的陶瓷浆料从流延机浆料槽刀口处流至基带上,通过基带与刮刀的相对运动使浆料铺展,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具有光滑上表面的坯膜,坯膜的厚度主要由刮刀与基带之间间隙来调控。

坯膜随基带进入烘干室,溶剂蒸发有机黏结剂在陶瓷颗粒间形成网络结构,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柔韧性的坯片,干燥的坯片与基带剥离后卷轴待用。

然后可安所需形状切割,冲片或打孔,最后经过烧结得到成品。

流延成型工艺可以分为非水基流延成型、水基流延成型、凝胶流延成型等。

流延成型制备陶瓷基片工艺包括浆料制备、流延成型、干燥、脱脂、烧结等工序,其中最关键的是浆料的制备和流延工艺的控制。

图流延成型法制备陶瓷基片的工艺流程图三、注射成型陶瓷注射成型(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CIM),是将聚合物注射成型方法与陶瓷制备工艺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陶瓷零部件的新工艺。

陶瓷注射成型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1)注射喂料的制备:将合适的有机载体与陶瓷粉末在一定温度下混炼、干燥、造粒,得到注射用喂料;(2)注射成型:混炼后的注射混合料于注射成型机内被加热转变为粘稠性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高速注入金属模具内,冷却固化为所需形状的坯体,然后脱模;(3)脱脂:通过加热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将注射成型坯体内的有机物排除;(4)烧结:将脱脂后的陶瓷素坯在高温下致密化烧结,获得所需外观形状、尺寸精度和显微结构的致密陶瓷部件。

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

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

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泥土和火的结合,艺术家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包括陶罐、花瓶、雕塑等。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泥片成型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法,通过将泥坯切割成片状,然后通过拼接、压制、拉拽等方式进行成型,最终形成所需的作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的制作过程。

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泥片成型法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陶泥、陶轮、刻刀、刷子、拼接液等。

选择好适合制作的陶泥,比如黏土、州子土等,然后将陶泥揉搓成坯子。

接下来,开始将揉好的陶泥进行均匀的搓揉,直至泥坯达到适合制作的硬度和柔软度。

一般来说,泥片成型法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切割泥坯、拼接成型、修饰表面、干燥、烧制等。

第一步是切割泥坯。

将揉好的陶泥放在工作台上,用刻刀或刷子将陶泥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可以根据设计的图纸或者想象中的形状进行切割,保持边缘整齐,厚度均匀。

第二步是拼接成型。

将切割好的泥片进行拼接,可以采用交叉、平铺、叠合等方式进行组合。

在拼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拼接液来帮助泥片的粘合,确保拼接牢固。

要注意保持泥片之间的间距和比例,以确保整体形状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第三步是修饰表面。

在拼接成型后,可以利用工具和手指对作品进行表面的修饰和塑造。

可以使用刻刀、刷子等工具对表面进行处理,使其更加光滑、细腻或者增加纹理等效果。

也可以通过拉拽、压制等方式进行形状的调整和修饰,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第四步是干燥。

制作完成后,将作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晾干。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以确保作品干燥均匀,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等情况。

最后一步是烧制。

待作品完全干燥后,将其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陶泥材料和作品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烧制的温度会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所需的烧制温度。

烧制完成后,等待作品冷却后取出,便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

陶艺 技术 3手工成型技法

陶艺 技术 3手工成型技法
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 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
稍干的泥板可以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 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最初可以从圆柱体或方盒形开始,熟练以后再作一些复杂的作品。
+ 特点: 适合塑造几何抽象形体和具有表现风格的具象形体。
+ 注意: + ⒈为了增加粘接面积,结合处采用斜裁的方法,使之牢固。
由于泥板面积大,不易直立,在陶艺制作时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手 法使其成型。
1、把泥块放在桌上,用手尽量拍均匀(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使 其成型。) 2、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尺寸切好。
3、在底板上涂上泥浆,根据造型拼接。里面用一根泥条在接合处 压紧
4、整体成型后修平整
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 变化。
1.揉——泥球成型 2.搓——泥条成型 3.拍——泥板成型 4.刻——装饰 5.捏塑成型
工具:
⒈塑型工具 ⒉割线 ⒊帆布(麻布) ⒋擀泥杖、木条(一对) ⒌转盘 6.补水小毛巾
材料:
粘土
一、泥球成型: 我们这里说的揉,一般是指揉泥球。然后
将泥球进行叠加来制作作品。以下是部分作品及简单制作过程
+ 制作一个简单的香皂盒
6.另搓一根细泥条做杯把手 7.用水将泥条贴在杯体上 8.用手指将杯把的接合处压紧,使其于与杯体粘和 9、捏完后作品尽量保持手捏的感觉为好
+ 特点:
造型手法主动自由、作品生动自然,擅长表 现具像或造型特别的形态。
+ 注意:
⒈捏塑时粘土的干湿程度应该是“湿不粘手, 干不开裂”。
⒉不要把作品做成实心的,也不要做的太厚, 否则作品不将泥搓出长条形 2.将泥条切成几等份 3.调整泥形,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4.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人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 5.手指按逆时针方向用力均匀地挤压泥,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杯底,口部逐渐 向外扩充。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艺成型技法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陶艺的成型技法
摘要:精美的陶艺离不开手艺人娴熟的手法和独具匠心的创意,本文就将介绍四种基本的陶艺的成型技法。

关键词: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
本学期很高兴选中《走进考古学》这门课,上了一学期的课,映像最深的还是去历史学院“玩泥巴”。

第一次进文科的实验室,虽然做出来的东西很丑,但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所以我就打算以“陶艺的成型技法”作为这个课的报告。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

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

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

接下来就是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一、泥条盘筑成型
1.简介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

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2.方法
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均匀。

2)把泥条连接在一块事先做好的器底泥片上,并用手指在里面把它压紧。

3)根据造型再一层一层盘高,注意胚体里面抹平,以使泥条之间连接更紧。

3.注意事项
1)每层泥条之间要按抹结实,否则会因烧制而开裂。

2)作品盘筑到一定高度后,如遇底面未干,造成重心不稳、作品变形或倾斜
等问题,应立即停止盘筑,先将正在盘筑的上边接口用塑料布扎紧,保持接口的潮湿,干燥一段时间,待底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盘筑。

3)较大作品的泥条盘筑容易产生中心不稳和向外倾斜的问题,在盘筑外形的
同时需要在作品内从下至上盘筑泥撑,泥撑能使外形保持平衡。

4)每层泥条的干湿度要均匀,否则会因收缩不一致而开裂。

5)泥条较干,可用毛笔把接头泥涂于泥条与泥条之间,以增强黏度。

4.特点
泥条盘筑成型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强,在陶艺形体造型中的宽容度较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

它不仅能塑造规整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为我们施展才能、抒发情感、表达意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泥板成型
1.简介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

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
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

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2.方法
1)拍打法: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


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

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2)擀压法: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
厚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匀厚度。

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较大的泥板。

3)切片法:?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
割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

\
3.注意事项
1)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
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将支撑物拿出。

2)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制作的,不容易粘接
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

一定在泥板接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

4.特点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

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使其通过外力作用可达到想要的泥板形状,并可任意切割和搓捏。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表现力丰富、体现艺术个性的有效成型方法。

三、石膏模具成型
1.简介
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的吸水功能。

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

2.方法
1) 模具印坯成型:
●准备好的印坯模具。

●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

●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接口处打
毛,涂上泥浆。

●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

●把接口修平,压实。

2) 模具注浆成型:
●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

●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
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根据器皿大小而定。

●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

待模具内的坯体干
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

3.注意事项
1)印坯和注浆的坯体厚度要会根据作品的大小而定,大的可厚些,小的可薄
些。

2)倒完泥浆的模具一定要倒置,注浆口向上,这样坯体内壁平滑,不会出现
泥头或乳头状泥钉。

3)凡注浆成型的坯体底部的注浆口需修整平滑、干净以防收缩和烧成时开
裂。

4)修坯是印坯成型和注浆成型中较重要的环节,因为从形体设计制作到翻
模、注浆取模的过程中形体容易被损坏,修坯的过程是恢复其原貌及在创作的过程。

4.特点
模具成型的效果主要表现为重复性和系列性,以多个相同的重复造型组合在一起,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相同的造型与不同的装饰和色彩变化,展现出相对的空间占用和视错效果,产生不断重叠的影像,增强现代构成和展示设计的艺术特色。

四、拉坯成型
1.简介
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

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

如:碗、盘子、罐子等。

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2.方法
1)将泥团放在转盘中央,启动拉坯机。

2)双手用力将泥团扶正。

3)将泥团向上提拉。

4)将手指深入中央,形成窝状。

5)一只手扶住外形,另一只手深入中央使内部扩大。

6)将雏形向上提拉逐渐改变外形。

7)双手将口沿向外扩展。

8)用泥巴修整外形。

9)用细钢丝切割转盘上的坯体,拉坯作品完成。

3.注意事项
1)拉坯用的泥略干为好,特别是拉制较大作品,因为泥料过湿,站立性弱。

2)拉坯时,作品的尺度应考虑坯体的收缩系数,适当放大。

3)拉坯时要用力均匀,否则拉制出的坯体烧后会在器皿表面产生旋纹缺陷。

4.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

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的干湿性、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虽然在课上只尝试了“泥条盘筑”,但亲手制作陶艺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总之希望以后也能做一下其他的成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