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区域性战略选择

合集下载

特色农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战略选择

特色农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战略选择
维普资讯
西 北 民族 学院 学报 ( 学社畚 科 学版 ) 哲
J N R HWE T MI OR T E I砸R 玎 ( o h c ne) .O T S N I I. uN 、 s S S c l i cs Se
20 第 1期 02年
N o. 2 02 1. 0
撑作用是越来越显著的。 独有产品在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特色农业 中起 着核心作用。西部少数民族 地 区特 色 农 业 的划分 是 以 壮大归根到底还 是依靠 独有产 品在 生产量的扩
客观科学的价值标准为依据, 而不是主观臆断出 大, 市场份额的扩展与利税额的增长。 目前, 西部 来的。识别和判断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特色农业的 少数 民族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独有产品的体系与
准主要是农 业产业的独有、 规模 、 产业化和蛀苴标准, 西部 少敷 民璇地 区应杜据发 展特 色农 业 的优 劣条件 , 变出环 境、 特
种母稀 、 气侠、 革原、 生特 色, 野 以市场导 向, 资菲依托 、 态保育 、 生 科技支撑、 态优化 为原则实施特 色农 业开盅战略 。 动 [ 关键 调】特 色农生 ; 开发 : 战略 [ 中围分类号 】F 2 17 [ 文献标i 码 ] f A l [ 文章蝙号】1 0 —5 4 0 2 0 —0 8 0 1 1 0 2 0 11 06一O c 4
牌效 益 , 知名 品牌 密 集 的农 业产 业 自然 是 品牌 效 益 和优 势 明显的农 业产 品。如 果 西 部少 数 民族地 区某一 农业 产品 的知名 品牌 效 益 在 全 国或 西 部的 市 场上 高密 集 的堆 积 , 标 志 着在 全 国或 地 区 竞 就
地区特色农业最为密集的主要领域。西部少数民 争优 势 明显 , 而 应 当被 定 位 为 西 部 少 数 民族 地 从 族 地 区农业 资源优 势要转 化 为 农业 产 业优 势 必 须 区在 农业 生产 中需 要重 点 发 展 的特 色 产 品。 以此 依靠足够的生产能力, 保证具有 资源优势的产业 项产 品为 龙头 , 逐步 形成 特色 农 业。 供给能力达到规模 经济, 从而凭借 “ 生产集 中度 高” 或者 批量 生产 “ 块头大 占据农 业 产业 制 高 点。 西部少数 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 于市场规模 的大小, 即市场 占有 率的高低。少数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

族 地 区学 校体育 改 革 的发 展 , 其 是少 数 民族传 统 尤 体 育进入 到 了各 级 、 类学 校体育 教学 中 , 各 在一 定程
度 上满足 了少数 民族 地 区学 生 的不 同体 育需 求 , 也 活跃 了少 数 民族 地 区各 级 、 类学 校 的课 内、 体育 各 外 活 动 。但 是 , 由于地 处边 远 地 域 的少 数 民族 地 区在
家体育 总局 联合倡 导“ 阳光体 育运动 ”并 制定“ 国 , 全
亿 万学 生 阳光 体 育 活动 力 争 用 三 年 的 时 间使 8 % 5


我 国西部 少数 民族地 区学 校体育 的现 状
的学生按 照 学生体质 健康 标准 , 每天锻 炼- 4时 , ' 掌
握 至少 两项体 育技 能 ” 目标 , 的 以及 2 1 0 O年 7月党 中央 、 国务院 发布《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 革和发 展规划 纲 要 (O O 0 0年 ) 精 神 , 2 L 一2 2 》 有力 地 推 动 了少 数 民
近年 来 , 国以素质 教育 为核 心 的学 校 教育 改 我 革取得 了很 大成 绩 。在 全 面贯 彻《 于 进一 步 加 强 关 学校 体育工 作切 实提高 学生健 康素质 的意 见 》 中发 (
[ 0 7 7号) 2 0 - 0" 2 ] 和 0 7年 4月 国家教 育 部 、 中央 、 团 国
步办好 民族 院校 , 快 民族 高 等 教 育 发展 的 意见 》 加 , 全 国已初步 形成 了 以 1 民族 院校为 主体 , 民族 3所 以
21 0 1年 1 2月
延边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un l fYa ba iest ( o il ce c ) o r a n in Unv ri S ca in e o y S

21世纪初西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研究

21世纪初西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研究

C C n mb rG 0 _ 5 L u e : 8 -0
D c me t A e A o u n ) : cd
A t l I 10 _ 9 5 (0 6 O ri e D:0 1_ 14 2 0 )2 c
3 -o 1_ 5
l . ■ ■ 刚- j — 舌 【 一
4 份 ) 以期对 2 世纪西部地区乃至我 国竞技体育发 l , l
罗珍霞, 王宏江, 宇, 青 郑 刘
(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 604 ) 四川 10 1
摘要: 分析了西部地区竞技体育的主要现状 , 即竞技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 体育事业经费短缺、 奥运贡献度低 、 优势项 目 发展非均衡性突出等, 少、 依据梯度发展、 取长补短、 适度发展等原则, 结合西部地区的地域、 人文等特点 , 提出构建 2 世 1 纪初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层次发展战略及 目 标体系。
d v lp n t tg n wet fC iai h al 1tc nuy e eo me ts aey i s o hn n tee ry2 e tr . r s Ke r s tee r t e tr ;t ew s o ia o e t es o s e eo me tp t r ;tre y tm y wo d : al 2 nu y h e t f h y 1 c s Chn ;c mp ti p r ;d v lp n atn iv t e ag tsse
Ab ta t sr c :An lzn h rsn i ain o o eiv p rsi e t fC ia,tew trp it o tters l s ay igtep ee t t t f mp ties ot nw s hn su o c t o h r e ons u h e ut a i s fl ws h se tlt e e isb hn f ee se n d l at fC ia;tes otg u d i p r ; e ol :tewetr a ei lv ll e id o a tr a d midep r o hn o n h c e h t n s h h r ef n n s ot t a s h lw c nr uint lmpc G me ;n te o g d a tg tms b iu l n aa c dd v lp n ,ec A c r igt o o ti t o O y i a s o n u h a vna ei b o e ;o vo s u b ln e e eo me t t. c o dn y o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背景介绍: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

在过去的学校运动会中,少数民族特色和传统项目往往被忽视,导致部分学生对运动会失去了兴趣和参与的动力。

传统的奖励机制和比赛规则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的改革,提升运动会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通过针对性的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可以更好地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潜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字数要求已达到2000字】1.2 问题现状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作为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运动潜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运动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比赛规则可能不够适应当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辍学现象。

目前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少数民族特色和传统项目,无法充分展现当地文化特色。

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刺激学生参与的动力,影响了整个运动会的开展和效果。

部分学校在推动校园体育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师资力量不足、运动器材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

以上种种问题,都影响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1.3 改革意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意义在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素质。

通过改革,可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改革还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对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

由于历史、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较少,体育基础薄弱。

为了促进西北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素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学校体育课程。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参与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培训和教材的支持。

应该制定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和教材,并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要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长,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技能。

改革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目前,许多西北地区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较差,很难满足学生们进行正常体育锻炼的需求。

应该增加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等常见的体育场地,方便学生们进行各类体育运动。

还应该加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学生们能够安全、舒适地进行体育锻炼。

改革学校体育赛事。

学校体育赛事是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提高体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促进西北地区学校体育赛事的发展,应该加强对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制定规范的赛事制度和运行机制。

要增加体育赛事的类型和数量,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比赛经验和竞技水平。

要加强对体育赛事的宣传和报道,增强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和兴趣。

改革学校体育教育管理。

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是保障学校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基础,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为了改革西北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政策,明确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近年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往,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运动会往往规模较小,组织不足,参与度低。

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团队意识,也错失了培养体育人才的机会。

面对这一现状,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进行改革,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的发展和提升。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注重资源的统筹和配置。

通过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投入,提升其体育设施和装备的水平。

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训练条件,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条件。

还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聘用,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统筹资源和加强培训,不仅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注重赛事组织和管理的规范化。

通过完善赛事制度和规则,提高赛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加强对赛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公正评选。

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

通过规范化的赛事组织和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注重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形式。

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和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引入一些新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能够接触和尝试到更多的体育项目。

注重体育的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形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素质。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注重赛事的开放性和国际化。

通过开放赛事的组织和参与,促进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学校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办学效果。

通过国际化的赛事组织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在资源的统筹配置、赛事组织管理的规范化、体育项目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赛事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近年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事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学校体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运动会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势在必行。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需要关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体育课程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技能。

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选材制度,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得以选拔和培养,为将来的学校运动会提供有力的支持。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需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缺乏足够的场地和设备。

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和比赛环境。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需要注重比赛制度和组织管理的改革。

学校运动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赛意识。

比赛制度和组织管理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

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强调团队合作和个人潜能的发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需要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

社会资源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社会组织、教师队伍、学生家长以及相关专业机构等。

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利用社会资源的力量,为学校运动会提供更好的组织和管理支持。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关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革比赛制度和组织管理,以及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可以推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的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竞技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学校体育运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需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目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设施普遍比较简陋,造成了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的种种困难。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需要改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方式。

目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主要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如足球、篮球、排球等。

这些体育项目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有些学生可能对此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积极性。

学校可以引入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如户外拓展、武术等,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某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需要改变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目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竞赛主要以学科比赛为主,如数学、语文等。

这种形式的竞赛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竞争,使比赛失去了本身的娱乐性和健康性。

可以引入一些团队比赛,如接力赛、趣味运动比赛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团队协作和友谊精神。

还可以加大对体育突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比赛机会,激发他们的潜力和积极性。

第四,需要注重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目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课程和设施都相对匮乏。

需要加大体育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偏远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体育教育宣传,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竞争动力。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动会改革需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改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方式,改变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注重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社科规划 基金资助课题 面向21世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对策 研究内容之一收稿日期:1998 06 19!修改稿收到日期:1998 12 28面向21世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区域性战略选择*芦平生!魏争光!熊振强!李宝生!袁明煜(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兰州730070)第一作者简介!芦平生,男,36岁.1996年于北京体育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图法分类号!G 80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审视、回顾和分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教育的宏观背景前提下,就面向21世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确立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多梯度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加强学校宏观指导与调控等区域性战略选择.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学校体育!区域性!战略选择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宏观背景1 1!地域及人口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5个省(区),总面积3 14Gm 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1%.总人口为824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大约有近40个少数民族大部或全部集中在西北,分属于14个民族自治州和26个民族自治县,此外还分布于119个县,19个县级市和4个地级市.其中过百万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除了陕西省少数民族数量少,且与汉族散杂居外,其它4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均数量大,比例高.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 3%,青海占42%,宁夏占32 9%,新疆占62 4%∀1#.众多民族,各具特色,为西北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1 2!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形成反差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北地区已建立了在国内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色金属、石油、纺织、机械制造和畜牧业基地.尤其是被誉为 现代丝绸之路 的新亚欧大路桥的贯通,加快了西北地区改革开放进程,为西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前景.但在总体上,由于历史、环境、政策等原因,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闭塞,社会生产力发育程度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且与全国水平的差距呈拉大趋势.1992年,西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340 53亿,占全国的5 61%∀2#.全国平均全员劳动生产值为33161元/人,而75!第35卷1999年第2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35!1999!No 2!!!!!Journal of North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均在30000元/人以下.工业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由1970年的6%下降到1993年的4 38%∀3#.国家对西北地区的投资也一直徘徊不前,1995年对西北地区完成投资额1139亿元,低于全国增幅2 2个百分点,全部投资的比重由1994年的12 8%下降为12 5%.这种投资上的差距,最终导致经济上发展的差距,致使西北多数省区为财政补贴县,每个省区都需要中央财政补贴∀4#.随着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下降和国家对地方财政补贴的减少,也随着未来10年少数民族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第三次生育高峰的影响,生源进一步膨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1 3!民族基础教育与专门人才培养存在差距据中国民族统计年鉴报道:西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从1982年的1053 21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1474 12万人,8年净增人口420 91万人∀5#.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当年轻,0~14岁儿童少年人口比重均高于全国∀6#.到1997年,0~15岁儿童少年人口比重接近于全国∀7#.这样,人口快速增长,学龄人口基数过大,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的人力、财力、物力势必增多.但实际是,有限的规模不能扩大,且因受区域条件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牧区和山区,导致生源分散,学校布点分散,民族基础教育薄弱.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一师一校的小学点还有300多个,其中甘肃民族地区小学平均班额为25 2人/班,每班10人以下教学班占总数的11 8%,11~20人的教学班占26%.校点分散,学校班级小型化,造成学校规模效益低下和教育成本的提高,这一切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经费的不足∀8#.而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5000人的只有2所,其他均在3000人以下,有些甚至只有几百人.同时各高校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较窄,专业设置又基本相同,未能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进行统一的调控和配置,从而造成现有教育财源的巨大浪费.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文盲率仍居于40%~17 9%的较高区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文盲、半文盲劳动力占15%以上,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40%.比较落后的农村及边缘农牧区,文盲、半文盲比例高达50%以上∀9#.由于西北地区人口总体素质以及整体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已严重影响到西北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21世纪的来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西北地区来,社会各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到2000年,西北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将达到356 5万人,而实际培养能力只有184 2万人∀10#,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西北地区所面临的挑战.1 4!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求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是学校体育得以发展和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规模与大小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西北地区地处祖国边陲,学校规模发展缓慢,学校体育的一些 硬件 配置严重缺失.据资料表明:新疆维吾尔中学年人均体育经费约3 42元.必备器材平均达到73 3%.小学年人均体育经费约1 48元,必备器材达到50%∀11#.又据第四次全国场地普查资料显示:在学校系统中,体育场全国为436个,西北为36个,占12 11%.体育馆全国为150个,西北为3个,占2%.固定灯光球场全国为364个,西北为24个,占6 5%.排球场全国为115个,西北为5个,占4 35%.健身房全国为76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Vol 35!629栋,西北为45栋,占7 15%∀12#.值得注意的是,民族体育项目开展所需的设施均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配置,现有的体育设施除正常的教学使用外,其社会的综合利用率相对低下.特别是西北地区农村,因贫穷而无力修建体育场地、购买体育器材的现象相当严重.同时,西北5省(区)部分中、小学校场地没有规定要求,除学校本身占地面积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场地被无端占用.2!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区域性战略选择2 1!确立西北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 1 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计划目标纲要%中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部分提出: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体质&& ∀13#.具体地阐释了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目标,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时代使命,奠定了我们构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 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强调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位 .发展不只意味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更加重视 人的选择机会的增加和人的生活质量提高 ;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的纽带.所有这一切,说明学校体育是实现全面发展人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人类不断进行自由创造并得以充分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为学校体育提供了开发人力资源的空间,使体育日益走上社会化和生活化轨道,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1 2!以法律为依据,有限度地拓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有限度地拓展是指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组成部分,在保持经济良性循环以及与其它事业发展相协调的前提下,实现超前发展,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准备人才和开发人力资源.西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社会变革时期,经济和人口这两个因素对学校体育具有主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西北地区经济起飞时要求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而人力资源素质是以同龄人的体质、智力、科学技术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为衡量标准的.另一方面,受体育教育的人口数目庞大,特别是受低年龄型人口结构扩展的影响,导致拓展学校体育规模强大的拉力.同时,经济薄弱又制约体育教育拓展的财力供给.学校体育正是处在经济和人口这样一种两级拉力和双重制约之中.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独生子女比例上升,家庭对∃九年义务教育制%期望值将不断提高.这些都是构成学校体育需要增长的强劲动力.为此,要实施西北地区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作为拓展学校体育的法律保证,极力使∃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的要求得以实现.以此带动区内各省、市、县、乡政府加大教育的投入,动员社会的各方力量,使学校体育快速发展起来.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发挥其不同的作用,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教育发展规律,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有限度发展学校体育的具体内涵.2 1 3!确立学校体育的合理地位! 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14#.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本质特征的反映.学校体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儿童,这个时77!1999年第2期!!!!芦平生等:面向21世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区域性战略选择!1999!No 2!!!!Strategic and regional choice of the developmen 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期所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学校体育要面向未来,要为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人,就必须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办好体育教育.然而,在西北民族地区部分学校中,特别是山区、牧区、人口居住分散的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的布局不够合理,严重违背了学校体育是培养、造就和全面发展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宗旨.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在西北地区中心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学校体育改革的步伐,改变教育观念,拓展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坚持∃普及九年义务体育教育制%,使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有享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按照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办好区内学校体育教育,使其成为西北地区社会就业、升学及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手段.在非城市化乡镇,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首先要通过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逐步提高广大乡镇、农村干部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有限的乡镇、农村财政收入中增加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其次,强化贫困县与经济发达县、市区的结对率,落实省际间支援协作的具体措施,援建各类学校,开展广泛的教育支援协作活动,逐步确立学校体育应有的位置.从而为大面积造就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2 1 4!坚持走质量与效益型发展的道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主要是指要正确处理发展的速度和数量与效益及质量的关系,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有限度的投入与产出的正比关系.在这个基点上,西北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要确立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树立起现代体育教育观.在努力实现各阶段目标时,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从保证学校体育基本办学条件入手,充分认识现代体育教育除生物学价值之外的心理、教育、社会及美学价值,从而实现体育的教育、健身、娱乐及促进个体社会化等诸多功能,使有限的体育教育资源在实现普及体育教育的目标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对未来西北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予西北地区体育教育的发展以新的启示:要振兴西北地区的经济,必须培养掌握高新科技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知识面宽,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一切工作.因此,要在全面普及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基础上,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学校体育.既要尽可能满足社会对高等学校体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要保证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保持相对偏紧的高级人才供给社会的良好状态,使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精力充沛,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各级各类学校体育都要把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2 1 5!学校体育走向社会化!构建西北地区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在特定的 社会 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谓 社会 环境是对运动而言.因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并按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体育运动的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校体育要走向社会化,既要考虑学校体育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要考虑学校体育外部运作的环境.实施学校体育社会化必须以学校内部所固有的特性为依据,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多功能的教育作用,根据学校体育的现实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超越传统的、单一的学校体育教育系统,使学校体育成为全社会的事业.从过去一般只强调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即阶段效78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Vol 35!益)跃升为追求长远效益和阶段效益相结合,构成体育社会化,体育学习化.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学校体育更加向社会开放,发展多种形式的非正规体育教育,同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学校负责组织、管理体育社会实践,接受社会的参与,使学校体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空间和角落,深入到家庭和个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使西北地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显现出学校体育教育多姿多彩的社会化内涵.2 2!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随着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重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强调适应社会和发展学生个性,结合育人的总目标,通过体育活动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鉴于这一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形势,依据现代教育和体育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结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族教育起点低、地区间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构建民族地区的体育教育体系的总体原则是:以3个面向为指导,树立现代民族体育教育观,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体系的结构和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外在获得的知识内化于人的身心,并升华形成稳定的品格和素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2 2 1!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及趣味性相统一!西北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要侧重于现代化的表现.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要使学生掌握那些相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最有用、最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为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从事身体锻炼打好基础.同时,启动各种趣味性教育的程序,让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知识与锻炼价值,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欢悦情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2 2 2!重视体育课程的民族观与乡土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继承、交流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等任务.西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孕育出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显现出本地区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社会锻炼价值和教育作用.所以,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要在整合与吸取现代体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民族体育内容和乡土体育内容,坚持体育课程内容、方法、教学组织等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设计、编订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民族地区因教学 硬件 短缺所带来的缺憾,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民族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教育的机会,使得民族体育教育既有统一性又有弹性,更切合各地区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2 2 3!开展隐形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的作用除了使学生提高体育技术、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活跃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西北地区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理气象条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个地区,各个学校之间的体育锻炼条件、场地、器材等也都有所差别.因此,在延续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时,要以西北民族深厚的文化遗产为基础,使学生积极摄取体育活动的精神内涵,并把这种精神内涵通过对社会、自己的关注转移到内心世界中去,使之成为在西北社会地区展现自身力量的重要方式,变成有活力和有灵性的精神力量,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健全人格,使课内的主导思想和课外的延续有机地结合起来.2 3!学校体育要多梯度推进 全民健身计划 的实施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明确指出: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79!1999年第2期!!!!芦平生等:面向21世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区域性战略选择!1999!No 2!!!!Strategic and regional choice of the developmen 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点 .表明了学校体育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就西北大部分地区来说,学校体育基础差,农牧民学生比例高,体育教学条件比较差.近年来,区内各中心城市随着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学校体育设施明显好于中、小城市和农村乡镇.针对这些情况,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必须多梯度地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首先,要利用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把 全民健身,重在建设 作为学校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内容,起到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其次,对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应该做到区别对待,不能超越其实际承受能力.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非正规的体育教育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创造条件,从中心城市开始逐步扩散到边远城镇乡村,加大全民健身活动在学校体育的空间、领地、范围,为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使课内与课外、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相接合,为西北地区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2 4!加强学校体育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的宏观调控,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政府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主要包括:必须坚持国家和政府投入的主体地位,保证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平均体育教育费用逐步增加;国家和地方对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与措施,通过设立或划拨专项教育款的办法保证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制定特殊的政策与法规,加强与稳定民族地区的体育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补充和未来学校体育师资的培养,进行全面规划,分类指导.既要抓岗位合格学历达标,又要重视学历达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师资紧缺,离职进修可能性少以及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要鼓励教师更多地立足本地、本校,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途径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对中心城市和县镇的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出高层次 继续教育 的要求.下决心改善民族地区体育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同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民族学校体育事业的队伍中来.针对西北大部分地区属于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要利用目前国际社会对民族、贫困等热点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外交流,参与地区间合作与交流,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帮助与扶持那些学校体育事业欠发达地区改变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面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大 希望工程 、 春蕾工程 的救助范围,使因贫困而辍学的少年儿童重新获得接受学校教育及体育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使学校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参考文献1!李定仁,李瑾瑜,蔡宝来.西北少数民族发展对策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2(6):50~56.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6~113!刘迎秋.我国经济增长的回顾与瞻望.管理世界,1994,(6):26~294!裴立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对策.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1):83~8780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Vol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