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污泥铬含量测定方法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化学混凝法处理制革废水中铬的研究

制革废 水 是难 处理 的工 业废 水 之一 ,其 特点 是
悬浮 物 多 , 有机 物 含 量 高 , 度 深 , 有 重 金属 和硫 色 含 化物等有毒 物质 , 危害很 大 。福建省 中小 型皮革 厂众 多, 寻找 简 易 、 高效 、 能 的制 革 废 水处 理 技 术 有 重 节
要 的 实际 意义 。在 以往 有关 制革 废水 的混 凝 处理 研
c a ua i n me h d o g lt t o o
Gu io g 一,Ch n Ke he o Pey n e c ng ,Li Yi u ng
(. e at e tfE vrn e tl c n ea dE gn eig Huqa nv r t , u z o 6 0 1 hn ; 1 D p r n n i m na i c n n ier , a i U i s y Q t h u3 2 2 ,C ia m o o Se n o ei m
2 K yLb rtr Id s i i eh o g ui P o i eU i ri , a ioU iesy un h u . e a oao o n ut a Bo c n l yo j yf rl t o fF  ̄ rvn nv st Huqa nv r t,Q a z o c e y i
[ 图 分 类 号 ]X 0 . [ 献标 识 码 ]A [ 章编 号 ]10 — 2 X(0 8 0 — 0 7 0 中 7 31 文 文 0 5 8 9 2 0 )9 0 3 — 3
St d n t e r mo a fc r u fO t n ig wa e y c emia u y o h e v l h Omim r m a nn t rb h o cl
3 2 2 ,C ia 6 0 1 hn )
生物法和化学法回收制革污泥中铬的对比研究

摘要 研究 了嗜酸性硫杆菌( hoa i u) T ib c ls生物沥滤法和 1: l 1硫酸化 学沥滤法分 离回收制革污 泥中 的铬 。比较了嗜酸性 硫
杆 菌 生 物 沥 滤 法 和 化 学 沥 滤 法 回 收 制 革 污 泥 铬过 程 中 p 氧化 还 原 电位 ( P 、 降 比 ( V) 及 铬 的 沥 滤 率 的 变 化 。 试 验 结 果 表 H、 OR ) 沉 S 以 明 , H 是 影 响 制 革 污 泥 中铬 的 沥滤 率 的关 键 因素 。生 物 沥 滤 法 在 使 污 泥 p 大 幅 度 降 低 的 同 时 , 很 好 地 改 善 污 泥 的 沉 降 性 能 , p H 能 对
Xi n a g S a x 1 0 1 a y n h n i7 2 8 )
Ab ta t sr c : T h m pa a ie St y be w e n bi e c ng a d he ia e c n e yci he c om i e Co r tv ud t e ola hi n c m c ll a hi g on r c lng t hr um e a m tl o a ft nne y s u r l dgeha e e f m e n t s p pe . Se r lpa a e e ss h a sbe n p ror d i hi a r ve a r m t r uc spH al v ue,ORP ,SV nd t fi in y a hee fce c o a ft nne y s u e la hig o e sw e e c e ke tby c r ltn h o clusbi e c ng a he ia e c ng. The r l dg e c n pr c s r h c d ou or ea i g t i ba il ola hi nd c m c lla hi r s t nd c t d t tpH i heke a t orgo r ng t e c n ft e c om i . Co p e ih he c m ity e uls i i a e ha s t y f corf ve ni he l a hi g o h hr um m ar d w t t he s r la hi e ho e c ng m t d,t e ti g op r is o he s u gew e e f nd t m pr e e ty by e pl i g bil a h n he s tln pr e te ft l d r ou o be i ov d gr a l m oy n o e c i g.
铬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铬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铬含量测定实验引言:铬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其存在形式包括六价铬(Cr (VI))和三价铬(Cr(III))。
由于Cr(VI)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其浓度的测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色法测定铬含量,并研究不同条件下铬的还原转化反应。
实验方法:1. 样品的预处理:将待测样品中的Cr(VI)还原为Cr(III),采用0.1mol/L SO2溶液作为还原剂。
取适量待测样品,加入适量SO2溶液,调节pH至3-4,使溶液中的Cr(VI)完全还原。
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定容,得到浓度为C1的还原液。
2.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0.1mol/L的Cr(VI)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0.1mol/L SO2溶液,调节pH至3-4,使溶液中的Cr(VI)完全还原。
用蒸馏水稀释至一系列体积分别为V1,V2,V3,...的标准溶液。
分别测定各个稀释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3. 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取适量的还原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根据吸光度求得待测样品中Cr(VI)的浓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测定了待测样品中Cr(VI)的浓度。
测得吸光度与Cr (VI)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标准曲线求得浓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待测样品的浓度测定了三次,并计算了平均值。
各次测定的浓度和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浓度测定1 浓度测定2 浓度测定3 平均浓度样品1 X1 X2 X3 Xmean样品2 X1 X2 X3 Xmean样品3 X1 X2 X3 Xmean由于测定结果的较差,我们对实验条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在实验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1. 样品预处理不彻底:在还原过程中没有完全将Cr(VI)转化为Cr(III),导致测定结果低于真实值。
下次实验中可以增加还原剂的用量,或者延长还原时间。
2. 吸光度测定的误差: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样品的质量和光程等条件,以确保吸光度的准确测量。
皮革污泥中铬的分析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皮革污泥中铬的分析方法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0f4e59b7360b4c2f3f6444.png)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工程皮革污泥中铬的分析方法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1.1 铬泥分析法的研究背景铬盐用于鞣制已经有百余年历史[1]。
至今,除了生产特殊用途的革以外,90%以上的制革厂都是采用铬鞣法主鞣。
因此,在铬鞣后的多次修边、削匀、磨革等机械加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铬革废弃物(也称铬革渣、铬革屑)。
其湿重约占蛋白类制革固体废弃物的50%,但干重(即蛋白质含量)约占70%以上,大量的铬革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在国内外一直是难题。
铬渣污染是迄今未能解决的世界环保难题[2-5]。
铬盐工业为无机化工与冶金材料交叉的重污染行业。
铬盐目前采用的传统高温焙烧-水浸-多级蒸发结晶工艺,资源能源利用率很低,铬转化率仅为75%,每吨铬盐产品要排放2~2.5吨高毒性铬渣,所含致癌性铬酸钙为国家排放标准的数倍。
因此,铬盐行业长期被列为我国严重污染行业之首,年排放高毒性铬渣30万吨及大量含铬粉尘废气,数百万吨积存废渣严重浸染地下水体,东北地区某厂曾造成1800吨水井报废的恶性事件,严重危及环境以及产业本身的生存发展。
我国是制革大国。
皮革产量约占世界的1/5—1/4,特别是制革工业主要使用的是片蓝皮工艺。
所以产生的铬革废弃物比例高、量多,据估算现在每年约产生70多万吨(湿重)的含铬废物。
据统计到2002年,我国皮革工业的出口创汇(100亿美元以上)虽然已经跃居轻工行业首位。
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已成为制约我国皮革工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铬革废弃物的资源化与高值利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种社会动力的驱使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促使国内外皮革化学与工程及工业废渣处理领域的研究者,寻求铬革废弃物“高值利用”的途径及其潜在的市场应用。
特别是我国。
既缺乏不可再生资源“铬”。
又存在原料皮供应的缺口,当今,研究制革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含铬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和高值利用。
开题报告材料 铬和有机物地作用分析报告

2012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皮革含铬废水中铬的形态识别与分析研究
所在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号1203032研究生徐静
导师马宏瑞
年月日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皮革废水中的铬主要来源于鞣制过程。铬的利用率一般为60%-70%,其余的30%-40%的铬则残留在废水中。使得铬鞣段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铬。铬鞣是目前制革工业中最成熟、产品质量最可靠、成本最低的鞣革方法。全球有90%以上的制革生产通过铬鞣制。自欧盟实施皮革六价铬禁令以来,针对铬资源消耗和Cr(VI)超标等问题,国内外化学家研究采用各种无铬鞣技术来取代铬鞣。主要包括无铬金属(锆、钛、铝)鞣制法、多金属结合鞣法、有机鞣制法、有机-无机结合鞣法。目前,金属鞣剂在水相的结构及其与胶原纤维作用的鞣制机理研究已较为清楚,金属鞣剂通过水解,羟配聚、氧配聚、混桥配聚等形式,形成多核配聚离子。这些多核配聚体大分子与皮胶原活性基发生胶联结合,完成鞣制过程。鞣制结束后,没有与胶原结合的多核配聚体大分子进入废水,形成废水的主要成份。同时,鞣制中常加入具有螯环的有机配体蒙囿剂,以达到最佳的鞣剂效果。所以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排入废水中的金属类物质形态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废水中既含有异核配聚金属离子,又含有大量的金属有机螯合体,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形态不容易识别,且在废水中是很难用简单的沉淀法得到有效去除,相关的研究报道尚属空白。因此,能够识别鞣制后残留在液相中的鞣剂、蒙囿剂、皮胶原纤维等有机化合物和金属作用形成的螯合体在皮革废水中存在的结构形态,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中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目前各种分析技术一般都不能在不影响被测试样的实际存在形式下直接检测可溶金属的不同形态,所以在形态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结合适当的分离手段进行分析。目前部分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手段是色谱和光谱检测联用技术HPLC,CE和GC等是主要的分离手段。ICP-MS,AAS,AFS和ICP-AES等是主要的检测手段。
制革污泥

制革污泥铬含量的测定方法摘要对我国制革行业铬污染现状以及制革污泥中铬的危害的分析,研究浓H2SO4—H2O2消化法、KClO3熔融法以及混合酸消化法三种方法测定制革污泥中铬含量,目的在探求测定制革污泥铬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制革污泥控制铬污染提供准确的数据。
关键词制革污泥铬含量测定浓H2SO4—H2O2消化法KClO3熔融法混合酸消化法前言我国是世界皮革的加工中心和制革大国, 皮革资源量、皮革毛皮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铬及其化合物是制革行业常用的基本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铬废水和废渣。
我国制革行业每年约产生140万t皮革废弃物,其大部分被随意丢弃,其中所含的重金属铬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铬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蓄而对人体构成潜在危害, 甚至引起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
因此,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环境问题。
制革污泥中的铬主要以沉淀态存在,其含量约在60%~70%之间;其次,有机结合态和残渣各约占20%左右,而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的含量则较少,两者总和还比到0.1%。
制革污泥因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氮素量,只要消除因铬过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其用于农田将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源,故要对污泥、堆肥混合材料、堆置好的有机肥和施此肥的土壤进行含铬量测定。
关于测定不同提取液、消化液和基体中铬的浓度,通常采用的技术有X 一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子活化测定法等化学发光测定法等,以及比色法等,在应用时所选用的方法取决于需要达到的精度、操作的难易、干扰的排除以及现有的设备。
前种法所需设备比较昂贵,不容易实现。
而污泥及土壤成分复杂,采用比色分析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各种存在形式的铬完全释放如何排除共存离子的干扰如何消除残渣及不溶物的影响。
正文制革污泥中铬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浓H2SO4—H2O2消化法。
称取磨细的土样0.10~1.0g,放入150ml凯氏烧瓶中,以此加入硫酸钾约5g,无水硫酸铜约0.5g和硫酸20ml,瓶口插入小漏斗,将瓶斜置在电炉上加热,待大量白烟消除后,冷却,滴加1ml H2O2,继续加热,最后得到完全透明而无黑点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全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离心机分离,去澄清液25ml,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用磷酸掩蔽鉄,草酸掩蔽钼,用二本碳酰二肼显色,测定光密度,从而计算出铬含量。
制革废水中残留微量六价铬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 2 4卷
第 6 期
皮 革 化 工
LEAT H ER H EM I C CA LS
Vo.2 No 1 4 .6 De . 2 07 c 0
20 0 7年 1 2月
制 革废水中残 留微量六价铬 测 定 方 法 的研 究进 展
Re i u lCr ( )i n e y Ef l e t sd a VI n Ta n r fu n
FE G a Lin— x a g in
( a o e c 1I d s r o Le h u Ch mia n u ty C .Lt d,Jn n 2 0 3 ia 5 0 1,Ch n ) ia
( ) 总铬的 最高允 许 排放量 分 别 为 0 5mg L和 VI和 . / l 5 / 。为 了更好 地控 制 和治理 污染 , 年来 研 。 L mg 多 究工作 者纷 纷建立 了许 多测 定 微 量铬 的 方法 ,其 中
有 着举 足轻 重 的地 位 , 目前 为止 , 到 还没 有更好 的 鞣
自皮革 、 电镀 、 炼 、 冶 颜料 、 油漆 及 纺织 印染等行 业 的
工业 废水 。 随着 环境 污染 问题 的 日益严 重 , r( ) C VI
已引起人们 的广 泛 关 注 和 高 度 重 视 。国家 对 污 水 中铬 的排放 标准 ( 8 7 —8 ) 着 严格 的 规定 : r GB 9 8 8 有 C
冯 练 享
( 南力厚化 工 有 限公 司 ,山 东 济 南 2 0 3 ) 济 5 0 6
摘 要 : 近 年 来 测 定 皮 革 废 水 中微 量 O ( ) 几 种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展 做 了 论 述 , 要 是 分 光 光 度 法 、 子 吸 收 就 rⅥ 的 主 原
制革废水中微量铬(Ⅵ)测定的方法

2005年第12期WESTLEAHTER西部皮革制革废水中微量铬(Ⅵ)测定的方法冯练享,陈均志(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81)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熄灭法三种方法在测定废水中微量Cr(Ⅵ)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熄灭法;微量铬(Ⅵ);测定中图分类号:TS51;TS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05)012-0036-03Abstract:ResearchdevelopmentofmeasuringtraceCr(VI)intanneryeffluentbythreemethodsweresumma-rized,includingspectrophotometry,atmocabsorptionspectrophotometryandfluorescencequemchingmethod.Keywords:spectrophotometry;atomocabsorptionspectrophotometry;fluorescencequemchingmethod;traceCr(Ⅵ);mensurationFENGLian-xiang,CHENJun-zhi(CollegeofChemistry﹠ChemicalEngineering,Shaanx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Xianyang712081,China)1引言Cr(Ⅵ)是一种致癌物质,它的毒性很大,对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明显的危害,因此一直是环境监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
环境中的铬污染主要来自皮革、电镀、冶炼、颜料、油漆及纺织印染等行业的工业废水。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Cr(Ⅵ)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国家对污水中铬的排放标准(GB8978-88),有着严格的规定:Cr(VI)和总铬的最高允许排放量分别为0.5mg/L和1.5m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工程制革污泥铬含量测定方法对比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1.1制革污泥来源随着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皮革制造和出口的大国,而皮革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通常每耗用1t原料皮要排出60~120t的废水,相应产生的制革污泥每年约100万吨(含水70%)。
制革污泥主要来自于制革生产中浸水阶段产生的水洗污泥、脱毛浸灰阶段产生的含硫污泥、鞣革阶段产生的含铬污泥,以及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处理制革废水后产生的生化污泥。
制革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铬、硫化物等)。
1.2制革含铬污泥的危害制革污泥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油脂混合物、铬、钠等的氯化物、硫化物、硫酸盐以及少量的重金属盐等,还含有A1、Mn、Pb、Ti、Fe等微量元素,铬、钙、钠、硫化物、硫酸盐及氯化物的含量较高[1]。
正因为制革污泥含铬,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污泥处理也必然会被大家重视。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制革污泥已被划分为危险类废弃物[1,2]。
制革含铬污泥在雨水淋溶等作用下,可引起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次生污染,甚至危及生物链,对环境的影响甚大。
其中污泥中六价铬的化合物有较大的毒性,它可透过细胞膜对生命组织产生毒性作用,会使人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对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在环境中它能降低生化需氧量,阻碍氮素的消化过程,使土壤板结,农作物枯死,破坏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等,为此六价铬是公认的环境污染物。
1.3选题意义在废水的处理工艺日趋成熟、设备日趋先进的基础上,开展对制革含铬污泥治理的深入研究,解决其细节问题,找到一个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解决普遍存在的污泥治理问题,这对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根据污泥来源不同,快速、准确测定污泥中的含铬量对于客观公正评价含铬污泥处理技术、综合利用含铬污泥就尤为重要。
本课题拟根据制革含铬污泥的特点,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的从含铬污泥中提取铬的方法和提取液中铬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并探明不同提取铬的方法与提取液铬测定方法的组合,测定制革污泥中铬含量稳定性优劣,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种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的制革污泥铬含量测定提取—测定方法组合。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2.1制革污泥中铬形态的研究目前,关于自然界同体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4]是Tessier提出的化学试剂分步提取法,它将固体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为5种:(1)、可交换态:主要指吸附在颗粒物(主要成分是粘土颗粒及腐殖酸)上的重金属,水相中重金属离子的组成和浓度变化主要受这部分重金属吸附和解吸过程的影响。
(2)、碳酸盐结合态:主要指与颗粒物中碳酸盐结合在一起或本身就成为碳酸盐沉淀的重金属。
这部分重金属对pH值变化最为敏感,且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释放。
(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天然水中的铁锰氧化物以铁锰结核或凝结物形式存在于颗粒上,也有的呈胶膜状覆盖在颗粒上,其是微量重金属极好的吸着剂。
与铁锰氧化物结合在一起的或本身就成为氢氧化物沉淀的这部分重金属称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这一部分重金属在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容易释放出来。
(4)、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指重金属硫化物沉淀及与各种形态有机质结合的重金属,这部分重金属被认为较稳定。
(5)、残渣态:指存在于石英、粘土矿物等品格里的重金属。
其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物,通常不能被生物吸收,是生物无法利用的部分。
制革污泥中的铬主要以沉淀态存在,其含量约占总铬的60%~70%之间[3];其次,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各占20%左右,而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的含量则较少,两者总和还不到0.1%。
因此测定制革污泥中的铬须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将污泥中的水分、挥发性固体及灰分、氮元素等除去,将铬转化为便于测定的形态。
2.2制革污泥中铬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制革污泥中铬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熔融氧化法、强酸消解法、微波消解法以及醋酸浸提法。
杜娟等[5]以过氧化钠为氧化剂,在700℃条件下熔融,提取含铬污泥中的铬,并进行测定。
该方法的主要是针对生物法处理含铬废水产生的沉淀污泥,铬主要以Cr(OH)3的形式存在,污泥中还存有大量的有机生物体。
为便于测定,通常要将污泥中的有机组分灰化。
灰化过程中,Cr(OH)3,脱水转化为Cr2O3。
通常条件下Cr2O3难溶于酸或碱,因此,常规的酸分解法不能准确测定铬泥中铬的浓度。
将脱水污泥与过氧化钠混合,于700℃熔融,发生如下反应:Cr2O3+Na2O2+H2O=2Na2CrO4+2NaOH 用热水浸取熔块时,固态的Cr2O3,以CrO42-的形态转移到液相中,结合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便可准确测定液体中铬的含量。
此外还有KClO3熔融法[6],该法与前述方法不同的是用氯酸钾氧化代替了过氧化钠氧化。
用与制革污泥消解的强酸有浓硫酸、混合酸、王水等。
浓H2SO4-H2O2消化法[7]是称取取磨细的土样0.10~1.0g,放入150mL凯式烧瓶内,以此加入硫酸钾(增温剂)约5g,污水硫酸铜(催化剂)0.5g和硫酸20mL,瓶口插入小漏斗,将瓶斜置在电炉上加热,带大量白烟消除后,冷却,滴加1mLH2O2,继续加热,最后得到完全透明而无黑色的液体(约需5小时)。
混合酸消化法[8]是称取磨细的土样0.10~1.0g,将其置于50mL坩埚中。
用几滴水润湿土壤,然后小心的按每毫克含有机质量加入0.2mL硝酸。
谈若有碳酸盐存在的迹象,应另加水和过量的硝酸,缓缓加热至无气泡。
加2mLHClO4、5mLHF和1mLH2SO4,在低温有烟罩的电热板上(80~90℃),加热混合液,直至因有机质造成的暗色消失,然后用1~2mLHClO4洗下粘附在容器壁上的颗粒,再加热20min,用坩埚盖盖住坩埚的90%左右,蒸发至H2SO4发烟挥发。
由于水合的HF会在120℃时沸腾,所以开始应小心加热,是温度不超过120℃,直至最后留下的很亮HF和HClO4都消失。
移出坩埚,冷却后,小心加入5mL水,如果样品未完全溶解,应加入5mLHF,然后再加热至H2SO4发烟。
当残渣完全溶解后,把试样转移过滤定容。
王水消解法[9]是准称5g(精确至0.0001)干污泥,250mL烧杯中,加入30mL浓盐酸和10mL浓硝酸,盖上表面皿。
在通风橱内加热至煮沸,30min后,移去表面皿,使酸挥发至干,以赶尽硝酸,得黑色胶状物。
冷却后,加入1:5盐酸(V HCl:V H2O)50mL,加热溶解,冷却,减压过滤,收集滤液并定容至250mL,此为污泥提取液。
微波消解法是比较先进的方法。
微波消解法与传统的样品消解技术相比,具有制样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样品重现性好、同时可消解多个样品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消解方法。
刘波等[8]通过将湿污泥样品风干,取一定量置于研钵中研细,过100目筛后,以四分法取250g样品保存备用。
准确称取0.5g样品,置于MARS5型微波消解仪的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1mL过氧化氢后摇匀,静置5min,再分别加入硝酸6mL、盐酸4mL、氢氟酸1.5mL。
使酸和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安装好微波消解罐,设置好参数进行微波消解。
待程序结束后冷却,取出消解罐,将溶液用5%硝酸定容于100mL。
聚四氟乙烯容量瓶中,以消解样品同样的步骤做空白试样,供ICP-AES测定。
另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4月公布实施的标准HJ/T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浸提法[10]。
该法具体操作是,将0.5g干铬泥,以4:1醋酸溶液(V HAC:V H2O)20mL,250mL瓷坩埚中,电炉上加热,维持微沸,浸提2h,中途补加醋酸溶液,冷却,静置,过滤,定容至容量瓶。
该法原理是以醋酸缓冲溶液为浸提剂,模拟工业废物在进入卫生填埋场后,其中的有害组分在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下,从废液中浸出的过程。
2.3提取液中铬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提取液中铬含量测定方法较多。
最常用的方法为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碘量法是测定铬含量最经典的化学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但是当溶液中含铬量低时用这方法测得的的数据偏差就很大,影响测定结果。
罗焰比较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数据与本法的差别,并排除了制革下脚料中微量铁对测定的干扰。
认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不需专用仪器,特别适用制革厂和用制革废料为生产原料的工厂使用。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显色剂与铬起显色反应,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的一种方法。
国家标准[10]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就是这样的原理。
铬酸钠比色法根据废铬液的Cr3+在碱性条件下用过氧化钠氧化成Cr6+,在碱性条件下Na2CrO4呈纯黄色,随着量的增加而黄色加深的原理,可用直接比色法进行测定(波长390nm)。
铬酸钠比色法相对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操作相对简单,精确度也比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弱,但两种方法都存在灵敏度不高,不够稳定等缺点,不少人选取了不同的显色剂,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刘惠民[11]根据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水杨基荧光酮类试剂与高价金属离子形成三元胶束配合物的显色反应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宽等特点。
动力学光度法由于灵敏度高、简便实用而受到重视,它多是利用外加氧化剂氧化某种指示剂物质褪色而测定的。
动力学光度法用于Cr(Ⅵ)的测定研究方面已有较多的报道,近些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例如,严进等[12]利用在硫酸介质中,微量Cr(Ⅵ)催化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官渡发测定微量Cr(Ⅵ)的新方法。
该法的测定范围0-5.0μg/25mL,检出限为1.24×10-6g/L,可直接用于水样及电镀废水中Cr(Ⅵ)的测定隋智慧等[13]研究了在1.0mol/L的H2SO4溶液中,Cr(Ⅵ)与二苯碳酰二肼的显色反应而建立了测定Cr(Ⅵ)快速、简便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的新方法。
测定的Cr(Ⅵ)质量浓度在0.03~1.6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测限为0.0136mg/L,测定频率为100次/h,用于测定制革废水中的微量Cr(Ⅵ),结果满意。
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析相光度法是对元素离子具有分离富集特性的一种分析技术。
周之荣[14]研究了Cr(Ⅵ)-二溴茜素紫(DBAV)-TritonX-100的析相显色体系,建立了测定微量铬的新的析相光度法。
以硫脲、锰-EDTA、柠檬酸钠、氟化钾为掩蔽剂,测定水样中微量铬,结果准确满意。
张爱梅等[15]通过研究发现,在室温下,硫酸介质中,微量Cr(Ⅵ)和高锰酸钾可以协同氧化二苯胺磺酸钠使其显色,并依次建立了测定微量Cr(Ⅵ)的新方法—协同氧化光度法。
马卫兴等[16]利用在稀硫酸介质中,室温条件Cr(Ⅵ)能够氧化N,N’-(2-羟基-5磺苯基-C-氰基钾瓒二钠盐),使其溶液褪色的反应而提出了氧化褪色分光光度测定Cr(Ⅵ)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