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第14课 基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14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14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 “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 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 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 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 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
3.衬托的手法 本文成功地运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国之秋“静”的特点。文中写了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 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主要就是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 人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寂静无声。
【选词填空】 (1)在这片盛产红茶的绿海里,___隐__隐__约__约_____从林间传来山水清 音,落瀑激起的水汽升起淡淡的氤氲弥漫在森林上空,仿佛人间仙境。 (2)在第三层的户外露台上,我支起了太阳伞,淅淅沥沥的小雨打 在伞上,听着___息__列__索__落_____……望着对面著名的梵仙山,山顶的庙宇 近在咫尺,又显得那样神秘。 (3)老人记忆力一般在睡觉之前或者下午比较好,因为老人一般睡 眠时间比较短,容易早醒,晚上保证不了充足的睡眠,所以上午处于一 个___混__混__沌__沌_____的状态。
2.巧用修辞 文中运用了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写“荷叶”为“亭亭的舞女的 裙”,写“荷花”为“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本文最为突 出的是作者对修辞手法“通感”的巧妙运用。比如作者将对“缕缕清 香”的嗅觉,写成对“渺茫的歌声”的听觉;又将对“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的视觉写成对“和谐的旋律”的听觉;等等。这些通感手法的恰当 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辨析 都有“人或物优美”的意思。“风流”着重于形容有功绩而 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带褒义,多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也指跟男 女间情爱有关的。“风韵”着重于女子的风度神韵或者诗文书画的风 格、韵味。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
运用了比喻与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 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 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
6.这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朦胧,和谐,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4课 荷塘月色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4课 荷塘月色
题目解说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景对象——“荷塘”和“月色”。两者是并列的关系,即作 者描写的“荷塘”是“月色”之下的“荷塘”,描写的“月色”是“荷塘”之上的“月 色”。“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清华大学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既指“荷塘”之上的实实在在的月色,又指作者心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 境界。“荷塘”与“月色”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4课 荷塘月色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 年发表的 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4 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1925 年, 朱自清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方面转为以散文为主,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 年,朱自清留学英国, 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① 善于融情入景,如《荷塘月色》;②古诗词信手拈来,使 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③ 善用拟人手 法,把“静”的景物写活,如《春》;④ 善用叠词,使语言具有韵律美,如《荷 塘月色》;⑤ 大多篇幅短小,于平实中见匠心,如《背影》。

《荷塘月色》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荷塘月色》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写作特点
映衬美。
动静映村,荷塘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 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儿段空称,像是特为月光 留下的”,此处着力刻画环境的宁静,创造了缥缈朦胧、轻淡幽美的醉 人意境,接着写蝉声和蛙声,动静结合,道出了作者很脱不了的绵绵愁 思
写作特点
映衬美。
人景映衬,本文开头“这几天心里额不宁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之 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而这种“不宁静”的心情同荷塘月色这一 “静美”的环境相反相成,从而缥缈朦胧的景色与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 愁融为一体。
解题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了解“散文 ”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 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2.意境深邃 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
全文分析
作者勾勒出一幅怎样的江南采莲图?
“江南采莲图”是作者理想世界的象征,一群少男少女(“妖童媛女”)无忧无虑,多么令人羡慕, 人生最珍贵的是童年和少年时代,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情窦初开,不 识愁滋味。“采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者,怜也。怜即是爱。“江南采莲 图”,就是作者所追寻的无忧无虑、自由幸福、相亲相爱的理想世界。但却“无福消受”,这是作 者陷入愁苦。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莲图,至此由“实”到“虚”,开辟了一种与前文孤寂幽 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一实一虚,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暂时的 “宁静”,但“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这正是现实的残酷。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第14课 课堂巩固训练 (共13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第14课  课堂巩固训练 (共13张PPT)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且要求使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生活是酒,只要把它喝入口中,就能陶醉我们;生活是画,只 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滋 养我们。
答案:示例:亲情是火,只要把它揣在怀里,就能温暖我们;亲情是水, 只要把它掬在掌心,就能滋养我们;亲情是灯,只要把它提在手中,就能 指引我们。
6.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 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 个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 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答案:( 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 等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意对即可) 解析:由题干“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可知,答题关 键词为“表达效果”,可以从手法、情感角度组织答案。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答案:D 解析:A. 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加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应删去 “不能”。B.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购房者”,后一分句的主语是“从严 的政策”,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关联词“非但”应调到“观望的购 房者”之前。C. 成分残缺,“面临水源、食物、燃料”宾语中心语残 缺,可在“燃料”后加“缺乏”之类的词语。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启发读者 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 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① 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 ;“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是写② 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 ;“又如刚出浴的 美人”,是写③ 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这些词语全无奇异之处,却 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 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4课《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群文阅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4课《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群文阅读课件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 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 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 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 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 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时代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 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 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 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 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 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 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故都的秋》情感探究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 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 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客观色彩 主观色彩
故都的秋色 秋中有情的眷恋 个人的心情 情中有秋的落寞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②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出浴的美人。”
运用拟人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 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 来写荷花,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
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 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 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14.1《故都的秋》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14.1《故都的秋》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

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


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
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故都——北平,蕴含着对北平深切的爱恋
“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2.北平的秋,有香山的灼烈红枫、有故宫的簇簇银杏、有天安门的落日余晖, 作者笔下又出现了怎样的秋景?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

子一坐,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
作者运用对照的手法来表现对 故都之秋的迷恋之情。多次提南国 之秋是为了烘托对照北国秋的特点, 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故都的秋”表达着怎样的深情?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爱恋,对故都 秋的向往;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作者描画的都是故都普通人家日常的生活情景,既不稀奇, 也不富贵,但带着一股老北京特有的生活场景,作者笔下的景 物皆着冷色调,愈加凸显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 特点。全篇给人以闲淡而略显忧郁的情调。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1.明明是描写“故都”的秋,文中却多次写到“南国”的秋,找出课文中对南 国的秋的描写,南北国之秋有什么特点,并谈谈这样布局谋篇的好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第14课 课堂巩固训练 (共13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第14课  课堂巩固训练 (共13张PPT)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 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在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心等待,就可以每一个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电路, 知道,所以无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怀重宝而不知其在;只要能发掘出这项秘藏的能力,人类的能力将会完全大改观,也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我这一生不曾 和伟大的著作都来自于求助潜意识心智无穷尽的宝藏。那些最能干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仍不断传送成功意念的人。他们不但鼓舞自己, 成功,誓不休止。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的延长线上产生,而是在破除逻辑或常识的地方才有灵感。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 进的目标。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对于不屈不 失败这回事。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 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要成功不 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只有把抱怨环境 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 面去。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 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时间是伟大的导师。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 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从不浪费时间的人, 不够。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抛弃今天的人 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越努力,越幸运。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一个人几乎可以 忱的事情上成功。一切失败都源于执行力太差!从你每天一睁眼开始起,你就要对自己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 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 人。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伟人 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毅力以磨平高山。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一个人最大的破 资产是希望。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 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路再长也会有终点, 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的脖子再长,总 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 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 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 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懂得 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得之物而失之本,此乃大 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没有多次失败 5、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 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缘故。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一个人失败的最大 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的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败莫败于不自知失败是成功之母,高不过脚底板。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成功者 口。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为伟大的事业捐躯,从来就不能算做失败。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 所说,知道限制自己。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许多赛跑的人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无数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 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停下来。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人的聪明和自己的明智及道路的选择,往往在失败以后一个人的希望越大,他的 许就越多,就跟一个人走的路越长,踢着的石子会越多一样。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十九次失败,到第二十次获得成功,这叫坚持。在意志力个和斗争性方 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论成功或失败,都系于自己。

高中语文 第14课陈情表第1课时课件 语文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4课陈情表第1课时课件 语文版必修1

6.李密在应召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 我们应如何看待?
答案 李密以奉养祖母为出发点,“辞不就职”,有 他深沉的思考,既包含他的真实情感,又带有些许明 哲保身的影子。祖母“供养无主”是现实,而摆在面 前的不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选择背后暗含许多丰富 内容。作者从“孝”出发,以引起武帝同情,而关键 在于消除武帝对李密这位蜀汉旧臣的怀疑,而李密的 选择和陈述无疑是明智之举。 晋朝刚刚建立,地方官吏承认并表彰了李密的孝顺和 做事有原则、有才干,体谅了作者的惨苦处境。但皇 帝“特下”诏书,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具以表 闻”,而且须得委婉、诚恳,为自己进一步申述提供 了很好的谈话氛围。而李密最终明确态度“先徇私 情,后报国恩”,这是李密选择的明智所在。
至此,李密的选择中,已经包含了“赴任”一意,只 不过时间暂缓而已,而且表露出了“士为知己者死” 的态度,压低了自己,抬高了皇恩。李密“终养”祖 母,出自肺腑,动人神魄,合乎晋武帝的“以孝治天 下”的主张。同时他对武帝的忠爱,无比尊崇,十分 殷勤的心情溢于言表,宛然适合一个新朝君主所希望 听到的降臣的朴实、真切、令人怜悯的语言,怎能不 使武帝霁怒为怜、 予以怀柔呢! 难怪武帝览之曰: “士 之有名,不虚然哉!”所以李密的选择合情亦合理, 是俊杰之举。
解析 A 项“陨”读 yǔn,“洗”读 xiǎn。B 项“期” 读 jī。D 项“胜”读 shēnɡ,“祚”读 zuò 。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躬亲 B.沐浴 C.孝廉 D.供养 伏惟 矜育 盘桓 希冀 气息奄奄 形影相掉 矜愍愚诚 人命危浅
( B ) 诏书切峻 五尺之僮 奉诏奔驰 朝不虑夕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①臣少多疾病 : ..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