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PPT

• 无论小泉首相采取什么方式,都不能够改变他参拜的实质, 中方理所当然地要做出强烈的反应。小泉首相执意参拜供 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他的这种做法非但达不到 他所说的反省历史的目的,反而为日本右翼极端势力歪曲 历史和否定历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中国政府重视中日关系,并且为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
巨大努力。近代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
四、日本地震带来的
1、天灾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 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且引发海啸,造 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 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 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 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 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 定将此次的证成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当地 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 经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
12
3、扣押我国船长
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的久场岛西北偏北方 面约12公里处作业,被日方的海上保安厅 的巡视船与那国号发现后离开,随后两船 发生碰撞。日方称中国渔船并未听从停船 命令,继续航行。与尾随追行的另一艘端 木号巡视船相撞。
海上安保厅7日夜间决定,计划以涉嫌妨 碍执行公务为由,逮捕中国渔船船长,还 以涉嫌违反《渔业法》为由展开调查。日 本政府7日晚间表示,将把中方船长带到最 近的检查机关或是警察机构,按照日本的 程序加以处理。
2、前奏
中广网北京2月6日消息 上世纪90年代开 始,日本海上保安厅一直派遣船只到 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所谓的警戒和安 全巡视。去年12月8日,中国海洋调查 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对自己领海展 开正常科学考查,不料此举却刺激了 日本的神经,日本随即加大巡视力度, 将2艘巡视船增加到3艘。2月1号,日 本继续加大巡视力度,将巡视能力提 高一倍。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在钓鱼 岛等敏感领土问题上动作不断。
一、中日关系概况

1978年10月23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赳夫(前左三)欢 迎邓小平访日。
1998年11月26日江泽民主席和日本明仁天皇在东京迎宾馆前庭广场举行的欢迎仪 式上。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 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10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 晋三。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 的互惠关系
2006年4月21日,96名日本不同 党派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
2007年8月15日前往东京靖国神社的日本民众明显少于2006年。
3、领土磨檫,主要是钓鱼岛问题
• 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 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 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 了此间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 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 大局的谅解。
• 照片2个小孩子的模样是接受糖果时应该有的表情吗,图上的日 文翻译成中文就是,日本'人'给中国小孩吃奶糖.你看看,除了2个 小孩惶恐的眼神,其它都是假的
• 市场内,日本兵和中国小贩
• 这个惨无人道的日本军官在杀死人后,提着一个 砍掉的脑袋的耳朵,洋洋得意地照相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图”证如山
日本 把台湾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
• 1978年日美制定《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997年9月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把日 美防卫合作范围包中国的台湾地区。
日本右翼势力积极支持“台独”
• 日本右翼势力积极支持“台独”分子从事 分裂活动,阻碍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
日本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势力一直 对中国台湾抱有领土野心
• 2005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行军事演 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练与美
中日关系课件

中日关系课件中日关系课件近年来,中日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两国之间的历史纠纷和地缘政治问题,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逐渐增加,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不仅在政治、经济上互通有无,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交流。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给中日关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这段历史成为中日两国关系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经济合作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逐渐增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尤其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中日两国的合作更加密切。
例如,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与日本的电子元件供应商合作,使得两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此外,中日两国还在环保、能源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文化交流除了经济合作,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
随着两国人民之间的互访增多,两国之间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日本备受欢迎,中国的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在日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日本的动漫、音乐等文化产品也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民间交流除了政府层面的合作,中日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
例如,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青年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年轻一代的中日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观等。
这种民间交流不仅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也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挑战与机遇当然,中日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
中日关系

第四章中日关系(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战后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中日关系的现状,正确认识当前中日关系的地位与困境,全面了解新的世纪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新动向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对策,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来处理当前的中日关系。
(二)知识点提示1.当前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2.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三)教学内容1.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2.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3.正确看待和把握中日关系(四)思考题1.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怎样?造成中日关系目前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日关系?2.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日关系?最近刚刚爆发的钓鱼岛冲突,再次把中日关系以及钓鱼岛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今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同时又作为理性的成年人,我们该如何看待中日问题呢?是把它理解为民族问题呢,还是利益问题呢?就我个人而言,我经历了一个转变,在小时候,自己对日本有一种天然的民族仇恨,甲午中日战争、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这些血淋淋的民族耻辱一次次让我对日本的怒火燃烧。
到了大学,随着思想的成熟,视野的开阔,自己也开始学着用理性的方式分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逐渐的开始把中日问题当一种做利益问题来看待,简单的说就是一方触动了另一方的物质利益或者政治利益,引起对方的反弹,这种反弹有时会以单纯的外交途径解决,当解决遇到困难时就会被当局政府转移给民众,掀起更复杂的民族情绪。
但同样问题最后会以外交途径解决,民众的情绪只是当局政府向对方表达强硬姿态的另一种方式。
而今天,作为中国未来社会新的中流砥柱,我们究竟该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中日问题,面对日本呢。
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利益是不分国界的,拿钓鱼岛问题来说,如果把钓鱼岛以及附近的资源换算成一定的美元,中国和日本会如何选择呢,我想他们仍然会同时选择前者,因为,如果处领土可以买卖的话,何来国家而言呢?在此刻祖国迎来她61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回望历史,中国,走到今天,经历了实在太多的坎坷,有多少次,都快找不到自己的祖国,有多少次,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希望在何方,我们不止一次的徘徊在亡国的悬崖边,苦苦挣扎。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在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而近代以来,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1972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曲折反复。
1972年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到1989年,中日双方的关系一直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90年开始,双方关系一直曲折反复,直到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双方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并于13日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承认了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局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之后温总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加强战略互信三、深化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虽然之后的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但无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之后积极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但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面就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就以下简要分析。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二、台湾问题: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而且台湾海峡至今仍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 (7)

第十一章战后中国政府和中日两国人民为恢复中日邦交而斗争一、20世纪50年代初中日两国复交可能性的丧失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结束了日本的法西斯政体,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也一扫而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有能力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玫策,从而为重新恢复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开始便对改善中日关系寄予厚望,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筹备中国新政协会议的各党派的代表就曾在1949年7月7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宣言,表示:“中国虽然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中国人民却极愿意在日本按照波茨坦协定实行非军国主义化,而且是在民主化条件下和平相处,建立经济的和文化的合作。
”战后的日本人民也和中国人民一样,殷切地希望同近邻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早在1946年到1948年,在日本各地,特别是各大学里就陆续成立了一些研究中国革命的中国研究会;1949年5月4日,日本的经济界人土组织了“日中贸易促进会”。
1950年10月1日,即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一个由各界人士广泛参加的,专门从事中日友好事业的“日中友好协会”正式宣告成立。
这些友好团体和组织,特别是“日中友好协会”,在初期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展开了多方面的工作。
但是,美帝国主义对中日两国人民要求和平友好的愿望全然不顾,相反,为了在亚洲推行其反共的全球战略,对新生的中国取了极端敌视的政策,在外交上不承认中国,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禁运和封锁;对日本则利用其占领国的特殊地位,极力拉拢和扶植日本,构筑其亚洲的反华包围圈。
1951年9月,美国不顾日本人民和中国、苏联及印度、缅甸等亚洲各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抛开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在旧金山召开了所谓的“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实现了美日单独媾和。
同一天,日美两国又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1952年2月,又签订了具体实施安全保障条约的《日美行政协定》。
中日关系PPT

“从隋朝到唐 朝初期,日本对华 遣使时多为政治目 的,而且带着一种 骄傲态度,甚至是 傲慢。”
------北京大学中国 古代史研究中心教 授王小甫
日本遣唐使纪念碑
遣唐使
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 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 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 修好,从制造、建筑到典章 制度,全面向中国学习。自 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 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 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 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风俗习惯上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七乞巧节,重阳节 登高都是从唐朝传入。
----选自旧版《历史》教科书
二、明清时期的倭寇问题
倭寇一般指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
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 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 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 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所以被统称为“倭 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 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逐 渐减少。
致力于和 平与发展的 友好合作伙 伴关系!
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签署
2006“破冰之旅”
2007“迎春之旅”
2007融冰之旅
2008暖春之旅
1978邓小平出访日本
2008胡锦涛出访日本
胡锦涛抵达日本开始国事访问
2008年5月6日 中国国家主席 胡锦涛,当地时 间六日下午约一 点四十分,乘专 机抵达日本东京 羽田机场,开始 对日本进行为期 五天的国事访问
日本天皇明仁在皇宫内广场为胡锦涛访问日本举 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 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 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 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 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 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 人民永享太平”。
中日关系概述

中日关系概述一、近代史上中日关系近代以前,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存在国家的交往,同时,民间领域的交流也在频繁展开。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常被称为朝贡关系。
如果周边国家向中国派遣使节并进献贡品,中国就承认该国国王的权位,并回赠礼品。
之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就不再进行特别的干涉。
16世纪后期以后,中国与日本已经不存在朝贡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中心展开。
在这种大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欧美各国为了顺利地销售商品和获取原料,开始侵占亚洲各地。
这一时期东亚的历时就不能不在欧美各国的强大压力下展开。
中国试图击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倾入,但是在战争中失败,被迫以不平等的关系同西方国家交往。
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的消息是日本幕府政府感到震惊。
在10年后,即1853年,当美国军舰来到日本逼迫其开港的时候,幕府在第二年就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而开国了。
接着日本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68年日本武士中反对幕府的势力上升,推翻了将军的政权,建立了新政府。
幕府被推翻,新国家诞生,这一政治、社会的巨大变化被称为“明治维新”。
新政府成立后积极向欧美学习,从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仿真。
为此,积极展开对外交流,政府聘用了许多外国人作教师,并把留学生派往欧美。
日本新政府在成立四年后拍使节团前往欧美学习,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考察了美国、英国、法国、普鲁士、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情况后回国。
使节团的出访清楚地表明了日本要走的道路,即脱离亚洲,加入西洋强国之中。
因为这时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洋落后,应将亚洲“先进”的日本的支配之下。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与中国的抵抗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新国家的日本,随着实力的增强开始动用军队对东亚地区实施侵略。
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后,遂将台湾变为殖民地;1905年日俄战争取得胜利后,又将韩国变成保护国;在控制大连、旅顺和库页岛等南部地区的同时,日本又开始加速对大陆进行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总结
:
一 、近代关系):敌对 二、现代中日关系:冷战敌视与对抗 (1949——1972) 三、由敌视到邦交正常化(1972年后) 四、竞争与合作
归纳总结:
• 中日关系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 • 特征:中日关系复杂多变,历经坎 坷,在曲折中发展。 • 主流:和平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 主流趋势。
影响: 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
材料三 张艺谋导演的2012年贺岁大片《金陵十 三钗》兼具华丽与坚韧,虚构的故事具有强烈的 戏剧张力,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和野蛮表现得淋 漓尽致,给与观众不可否认的情感力量。 根据以上材料可知,电影《金陵十三钗》展现了 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 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 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 不过是一个小磨擦,虽然人们希望就此解决,但 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 难起来。 • ——2005年的日本新版教科书 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不实叙述,反映了日 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持什么态度?这对中日关系 有何影响? 态度:推卸战争责任,否认其战争罪行。
知识重点一: 中日关系
1、近代中日关系——中日敌对,日本多次侵 犯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情感
中国军民主要抗战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2)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寇 (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 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等 B、中共组织敌后抗战: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 建立抗日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抗战以来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寇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等。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历史; 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 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第二次世界大 战日本战败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美国
西欧
知识重点: 中日关系
• 3、现代中日关系:
• (1)1949年—1972年,日本追随美国,实行敌视 新中国的政策(冷战对立) • (2) 1972年至今,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田中 角荣访华,中日建交,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 年—1992年是重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1998年 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 期。但发展并不顺利,因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日 本在历史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如否认侵华史实, 钓鱼岛事件等,使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 “政冷经热”局面。
日本发展史上出现三次危机, 分别指出三次危机出现的直接原 因:
⑴19世纪中期 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
⑵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
19世纪中期 美 国等西方列强的 入侵
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29年开始的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日本战败,无条 件投降
• (1)我们既要正视日本政府态度,与 之作有理有节的外交斗争和军事防备, 也要认识到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符 合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 (2)勿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居安思危,意识到中国发展面临的潜在 威胁而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经济,提高 我国综合国力,振兴中华。
(时政热点延伸)
据新华社北京1月17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 问泰国期间,一方面强调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一 方面又称要改善日中关系。
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如何应对以下记者的提问: 记者1:你认为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劝诫日本: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才会得 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者必将遭到世界人 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记者2: 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走上法西斯道路
发动第二次世界战争
1931—1945年日本 侵华战争,
知识重点: 中日关系
1、近代中日关系——中日敌对,日本多次侵犯中国,严 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情感 主要侵华史实: (1)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3)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4)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 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5)1937年底,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我同胞30万以上;
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江泽民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 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 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 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近几年来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 社,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美 化侵略战争,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些都 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尤其是 钓鱼岛问题,成为今天中日关系友好发 展的障碍,成为发展中日关系,不能也 无法回避的历史问题。
材料六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 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日本这一行为。 结合材料六,请你说说当前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主 要障碍有哪些? 钓鱼岛问题;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篡历史教科书; 台湾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等
•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 我们中国应如何对待日本?
中国能够扭转百年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局 面,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 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 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 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依据材料五,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日关系由敌对转变到邦交正常化。
知识重点: 中日关系
2、近代中日关系——中日敌对,日本多次侵 犯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情感
中国军民主要抗战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2)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寇 (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 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武汉会战等 B、中共组织敌后抗战: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 建立抗日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抗战以来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寇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等。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中日关系演变的因素:
一 中日间的敏感问题 1、历史问题 2、台湾问题 3、钓鱼岛问题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5、战争赔偿问题 6、靖国神社问题 7、教科书问题。
二 中日关系的影响因素 :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历史和现实问题
•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 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 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 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 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两次“发动战争”分别是 指什么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 地”中的不平等条约是指什么?日本通过该条约 占有的土地是什么?(举一例即可) •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 《马关条约》;占地: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