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将慢性肾炎分为 3个阶段 , 即水肿阶段 、 肾劳 阶段 、 肾衰 阶段。第 2 次为 18 9 7年 9月天津会议上通过的《 慢性 肾衰 中医辨 证分型和疗效 判定标准》 , 慢性肾衰分为正 虚 5型及邪 实 8型。正虚诸 证包 [ 将 括脾肾气( 虚证、 肾气 阴两虚证 、 肾阴虚证 、 阳) 脾 肝 阴阳两虚证 。邪
等 情 况 , 在 独 特 的中 医 辨 证 分 型 特征 , 有 有 关 慢 肾 衰 中 医 证 候 存 原

4 6・ 5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年 9月第 1 01 8卷第 5期 S p2 1 V 11 o5 e .0 1 o.8 N .
者, 中医证象阻 黄乏 力办 多见 , f 而纳果 、 胀呕吐 、 重 、 腹 身 头晕较 为 突 出, 舌质淡胖 、 苔黄腻。 『医证型单纯 正虚少见 , 卜 虚实兼 杂占多数 , 正
肾小球疾病逐渐过渡到高血压、 尿病 的继 发性 肾脏 损害 , 糖 在治疗方 面,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应 用, 延缓 了肾脏疾病 的进展 , 同时
又产生 了各种医源性的证候特征。肾功能 衰竭 阶段 , 肾脏替 代治疗
蛋 白、 t 血清白蛋白及 h — R 水平较其他 证型异常更为严 重 , K/ V、 s CP 兼央瘀m 、 痰湿/ 湿热者多伴血脂代谢 异常, 而风动/ 风燥证者多存在
实诸证包括外感 、 痰热 、 水气 、 湿浊、 湿热、 血、 瘀 内动、 风燥 , 以正虚为
主, 兼夹邪实。卫生 部 于 19 9 3年 颁布 《中药新 药 临 床研 究指 导 原 则》 中的分型标 准 J 制订 了慢性 肾衰辨证分型标准 , 慢性肾衰分 , 将 为本虚 : 脾肾气虚证 、 脾肾阳虚证、 肾阴虚 证 、 阴两虚 证、 阳两 肝 气 阴 虚证 ; 邪实 : 湿浊 、 水气 、 血瘀 。至此慢性 肾衰 的中医辨证分型有 了真 正属于 自己的行业 标准 。尽 管有全 国性 的统一分 型标 准及 国家标 准, 但许多学者在临床上并未参照执行 。不 同医家 的辨证 分型不尽 相同 _ , 4 使相关文献因辨证标准不 同而缺 乏可 比性 , 』 因此必须 制 定 相对统一的辨 证分型标准。中华 中医药 学会 肾病分会 于 20 0 6年 制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作者:陈坤张琳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01期摘要: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长期存在微炎症状态是影响透析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降钙素原等是微炎症状态的主要标志物,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中医药的应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关键词:腹膜透析;微炎症状态;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1-0076-03腹膜透析是以腹腔为交换空间,腹膜作为半透膜,清除过滤体内的毒素和过多的水分,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

由于它的安全、方便、简单、快捷的特点,腹膜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式,已显示出卓越的疗效。

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研究发现贯穿整个腹膜透析的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都具有不同水平的微炎症状态,这种通过多种炎症因素作用的微炎症状态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就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对其治疗效果概述如下:1 微炎症状态的定义自2000年Schoming等[1]率先提出“微炎症状态”,指出“尿毒症患者没有全身或局部显性的临床感染征象,但是存在低水平、持续的炎症状态,表现为炎症因子轻度升高”。

这种状态具有持续及相对隐匿性的特点。

由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所以越来越深入的研究[2]表明,微炎症是指在微生物、内毒素、各种化学物质、补体、免疫复合物等的刺激下,机体唤醒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进了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逐渐产生轻微的炎症反应,导致人体循环中的炎症标志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持续轻度升高,却在临床上并没有明显体征和症状的表现。

微炎症反应状态在慢性肾衰竭进展恶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实质是免疫性炎症[3]。

2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发生的原因2.1 慢性肾衰竭是微炎症状态最基础的原因慢性肾衰竭自身可以导致炎症因子的激活,诱发炎症状态[4]。

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微炎症状态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微炎症状态临床疗效分析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 ; 维持性 血液透析 ; 贫血 ; 微炎症状态
中图分 类号 R 5 5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3 5 — 0 0 4 7 — 0 1
慢 性 肾衰竭 ( c a r ) 临床较 为常见 ,发病 时患者 体 内多表现 为代谢 紊乱 、贫血等 症状 。临床 研究 表明 营养 不 良、贫 血等症 状 多会 引起 微炎症 状态 Ⅲ 。现 对笔者 所在 医院实施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维 持性血液 透析 ( M H D ) 患者贫 血和微炎 症状态 临床经验进
h s — C R P是 检测微 炎症 的敏感 因子 ,A l b也与患 者症状严 重程度
药 物治疗维持性血液透 析患者贫血和微炎症状 态临床疗 效显著 , 而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 中药临床疗效更佳 。
参 考 文 献
有关。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有效治疗 ,患者 h s — C R P 、A l b 、 [ 1 】 黎 磊石,刘 志红 . 中国肾脏病 学 [ M] . 北 京:人 民军 医出版社 ,2 0 0 8 :
H b 、 R B C 、 H C T指标发生 明显变化 , 能够准确指示治疗 的有 效性 。 中医治疗 维持性 血液透 析患者 贫血和微 炎症状 态主要 是通
1 次/ 周 ,共 1 0 次) 、碳酸钙 ( 1 片, 次 ,1 ~ 2 次/ d ) ,中药使用 黄 芪3 0 g 、 鸡 血藤 2 0 g 、 赤芍 1 5 g 、 熟地 1 5 g 、 丹参 1 5 g 、 茯苓 1 5 g 、 山萸 肉 1 5 g 、怀 山药 1 5 g 、当归 1 2 g 、泽 兰 1 2 g 熬制 中药汤 剂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微炎症状态临床疗效 。方法 :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1 7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

益肾活血泻浊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32例临床观察

益肾活血泻浊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32例临床观察
随机 分 为 两组 , 对照组予降压 、 纠正 贫血 、 调 节 钙磷 代谢 、 纠 正 电 解 质 紊 乱 及 血 液 透 析 等 西 医 常规 治 疗 , 治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服 益 肾 活血 泻 浊 方 治 疗 。 两组 疗程 均 为 1个 月。 观 察 两 组 治 疗 前后 HG B 、 A L B 、 C R P水 平 的 变化 。 结 果 : 治 疗组 治疗 后血 C R P下 降 , 血A L B、 HG B上 升 , 均优 于治 疗 前 ( P< 0 . 0 5 ) ; 治疗 后 组 间 比较 , 治 疗 组优 于 对 照 组 ,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结论 : 益 肾活 血 泻 浊方 治 疗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微 炎症 状 态 , 可降低 C R P水 平 , 提 高A L B 、 HG B水 平 。
2 治 疗方 法
2 . 1 对 照组
采 用 西 医 常规 治 疗 。低 盐 低 脂 低磷
方 面 有较 大 的优 势 , 并 且 不会 增 加其 出现 高 钾 血症
的风 险 j 。笔 者 在 西 医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益 肾 活 血泻 浊方 治疗 MHD患 者微 炎 症 状 态 3 2例 , 取 得
饮食 , 高血 压 病 予 降压 治 疗 , 予 促 红 素 及 口服 琥 珀 酸亚铁 纠正 贫 血 , 调节钙磷 代谢, 纠 正 电解 质 紊 乱
等 。血液透析 用 金 宝 透 析 机 , 尼普 洛 1 5 0 G透 析 器 。 每 周透析 2~ 3次 , 每次 4 h , 血流量 2 0 0~ 3 0 0 m L / m i n , 透 析液流量 5 0 0 mL / m i n , 低分子肝 素抗凝 。 2 . 2 治疗组 在 对 照组 治 疗 的基 础 上加 用 益 肾活

中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中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5 6 ±3 7 ) 月; 2 .8 .6个 原发病为慢性 肾炎7例 , 糖尿病 肾病 4例 , 高血压 肾病 3例 , 尿酸性肾病 3例, 慢性 肾盂 肾炎 2例 , 因不 原
I F—aI N 、 L一6均 低 于 对 照 组 ( P<0 0 ) . 1 。见 表 1 。 ( ) - z±
两组 治疗 前后 Is R I F—q I t—C P、N 、L一6均高于健 康对 照 组( P<0 0 ) 治疗 组治疗 前后 自身 比较 , .5 ; 治疗 后 Hs R 、 —C P
IF—a I N 、L一6均 低 于 治 疗 前 ( P<0 0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Hs .5 ; —
张 琼① 罗 彪② 张茂 平① 张 军①
随着 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 和提 高 , 尿毒症患者 生存时 明 1例。两组 资料 性别 、 年龄 、 透析龄 、 原发病无 明显差 异 , 具 间越来越长 , 但是生存质 量仍远 低于正 常人 , 合并症 和病死 率 有可比性 。健康对照组 2 , 为我 院门诊体检的健康 人 , 0例 均 其
透 析 (仔D ) 者微 炎 症 状 态 可 能 通 过 不 同机 制 导 致 营 养 不 良 乱。两组均采用金宝 A 2 0 透析机 , 患 K 0s 碳酸氢盐透析液 , 聚砜膜
和进展性 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血 管疾病 。 目前维持性 血液透 析 透析器 , 面积 1 4m2K / . , tV维持 >12 每次透析 4h 透析液流 ., , 患者微炎症状态发生机制不明确 , 治疗上多用他汀类 、 C I A E 制 量 5 0mlmi, 0 / n 血流量 20 2 0ml n 每周透析 2 3次 , 0 - 5 / , mi - 疗 剂、 维生素 E 提高透 析液质量 、 , 改善 透析膜 生物 相容性 , 疗 程 2月。治疗组在 上述治疗基础上 , 但 加服 肾纤 康颗粒 ( 黄芪 、 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中西医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中西医研究进展
的病 因_ 。现在 比较一致 的观点认 为, 2 J 原发及各种 继发 肾脏 疾 多 ,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也是导致微炎症反应 的一个 因素。生 物 病均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失常 , 自始 至终都伴 随着炎性 因子 的异 不相容性不好的透析膜可以激活循 环中单个核细胞 和补体 , 反
常表达 , 患者接受长期血液净化治疗则成倍 地加重 了炎症反应 复损伤血管 内皮 细胞 , 同时是诱 发氧化 应激 的潜 在因素 , 会促 的发展I 。研究证 实 ,0 3 j 3 %~5 %的透析 前期 、 0 血透 及腹透 患 进透析患 者 动脉 硬 化 , 认 为是 引 起 炎 症反 应 的 潜在 原 因 。 现 者体 内有炎症 活动 的证据—— 升高( a/ )约 3 %~ S hnl 等l 选择 1 例透析患者 , >8rgL , 5 cide 9 r J 8 随机分为聚酰胺膜( A) 聚 P 、
因包 括肾衰竭本身 、 接受 血液净化 、 继发感 染及不恰 当治疗 , 临 污染 , 还是血 管通路 的慢性感 染 , 均可 以刺激 单核 细胞释放 炎 床大多数患者为多种 因素并存 。而 肾脏本 身的原 因是 最基 本 症因子。王质刚[ 认为血液 透析 中引起 微炎症 反应 的 因素 很 8 J
( GF 、 E )胰岛素样 生长 因子(G ) I F 等。这些 细胞 因子 导致 了肝 锌 、 硒和 Vi—C、 t t 急性反应蛋 白合成 异常 。与之伴 随 的血清蛋 白标 志 加 。透 析不但 不 能减 少氧 化损 伤 反而 可能 使氧 化 应激 加重 。 细胞膜 同样会受到氧化损伤[ 。 物包括急性正性时相蛋 白( C P、 如 R 血清淀粉样 蛋 白 A、 纤维 蛋 氧化应激使脂质过氧化增强 , 白原 、一酸性 蛋白 、 一糜蛋 白) a a 的升高 , 急性负性 时相蛋 白 ( 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研究的意义及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研究的意义及进展
加 重 了 炎性 反 应 的进 展 。
2 2 1 透 析膜 的生 物不相容性 ..
透 析膜 的生物不 相
容 性指 血液 与透析膜 接触 后 引起补 体、 白细胞 、单 核 细 胞 的变 化 , 以及 细胞 因子 、血 管 活 性物 质 的
反应 I 。这种 微 炎症状 态可 造成 终末 期 肾病 ( n — s ] e d
中 图分 类 号 :R 1 .6 3 1 8 文 献 标 识码 :A d i 1 9 9 j iS . 6 卜 4 9 2 1 . 2 0 3 o :0 3 6 / . S n 1 7 0 1 0 0 1 1
近 年来 ,人们 发现微 炎症 状态 在维 持性 血液透 析 (a n a n h m d a y i , H ) m i t i e o i l s S M D 患者 体 内普 遍存 在 , 肾衰 竭 患 者 体 内积 聚 的毒 素 如 糖 基 化 终 末产 物 、抗 氧 化 损 伤 的保 护 机 制 的减 弱 、慢 性 心 功 能
综 述

维持 性血 液透 析 患 者微 炎症 状 态研 究 的意 义及 进 展
焦 占峰 综述 白光 辉 审校
【 摘要 】血 液 透 析 患 者普 遍 存 在 炎 症 反应 , 微 炎 症 状 态 是 以 促 炎 性 细 胞 因 子释 放 为 中心 的缓 慢 发 生 和 持 续 存 在 的 轻 微 炎性 反 应 , 与 患 者 感 染 、 营 养 不 良、 贫 血 及 动 脉 粥样 硬 化 型 心 血 管 病 变 等 密 切 相 关 。 微 炎 症 状 态 对 患 者 的 预后 和 生 活质 量 有 着 十 分重 要 的影 响 , 本 文 主 要 阐述 微 炎症 反应 对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营 养 状 况及 心血管 疾病 的影 响 ,并探讨 其 治疗 。 【 键 词 】 肾 衰 竭 ; 血 液 透 析 ; 微 炎 症 状 态 ; 细 胞 因子 ; 生 物 相 容 性 关

中医药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 2 0 0 9年 2月第 1 8卷 第 2期 J T M. e .0 9 V 11 , o 2 E C F b2 0 ,o. 8 N .

2 77 ・




中医药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 的研究进展
毕礼 明 ‘ 陈英兰 指 导 马济佩
中图 分 类 号 : 6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4— 4 X(09 0 0 7 ~0 R 9 A 10 7 5 2 0 )2— 2 7 2
的机 制 。 2 改 善 营 养
C P、L一 、 N 仅等长期升高为临床表现 , R I 6 T F一 与心血管并发症 、
营养 不 良 、 血 、 染 的 发 生 密 切 相 关 。 透 析 患者 的微 炎 症 状 态 贫 感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中医在对透析患者的整体综合 治疗方面有很好的优势。诸 多研究表 明中药可 以保护残余 。功 肾
能 、 善 透 析 患 者 的 营 养不 良 、 改 治疗 长 期 的慢 性 感 染 、 制 某 些 抑 炎 症 指 标 等 等 ,从 而 可 以直 接 或 间接 的抑 制 透 析 患 者 微 炎 症状
态。
营养 不 良是血 透 患 者常 见 症 状 。 量 研究 表 明 , 大 营养 不 良是 提 示 患 者 预 后 差 的 强烈 指 标 。透 析 患 者 营 养 不 良主要 与 透 析 中 蛋 白质 丢 失 、 量 摄 入 减 少 、 能 内分 泌 紊 乱 、 谢 异 常 、 染 、 症 代 感 炎 反 应 等 有 密切 相 关 。 营养 不 良分 为 两 种类 型 : I型 营养 不 良 由透
【 关键词 】 透析
微炎症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278·
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2月第18卷第2期 JETCM.Feb.2009,V01.18,No.2
左琪等…I研究中药益气固肾液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 者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现常规治疗中加人中药益气固肾 液治疗与常规血液透析液治疗后比较,血浆TNF—d水平明显 下降,血清IL一6也有下降,提示中药益气固肾液能改善血透患 者的微炎症状态,从而改善营养不良一炎症一动脉粥样硬化综 合征。徐岩等”21研究透析液中加入中药对血透患者免疫功能影 响发现,中药组IL一2水平升高,而sIL一2R水平降低,证实中 药透析液组方通过机体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起到增强机体免 疫功能的作用。同时有较多研究“川在腹膜透析中加人中药成分 如黄芪、川芎嗪、参麦、大黄等注射液,可以通过增强腹腔的防御 能力、保护腹膜间皮细胞、抑制促纤维化的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多 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提高腹膜对小分子物质的转 运率、减少腹膜基质蓄积、改善腹膜结构等机制,从而预防腹膜 炎的发生,延缓腹膜功能衰竭,一定程度上减轻腹膜透析患者体 内微炎症状态。
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2月第18卷第2期 JETCM.Feb.2009,V01.18,No.2
·277·
·综述·
中医药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 的研究进展
毕礼明1 陈英兰2 指导马济佩1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09)02—0277—02 【关键词】透析微炎症状态中医药
残余肾功能对于透析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 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透析的时间和剂量,易 维持较好的血红蛋白水平,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为透析患者远 期预后的重要标记。保护残余。肾功能可以减轻透析患者的微炎 症状态。目前临床上主要从避免或减少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应 用ACEI/ARB、选择腹膜透析等来保护残余。肾功能。中药可以通 过益气滋阴、化瘀泄浊等来延缓残余肾功能的丧失。
2 改善营养 营养不良是血透患者常见症状。大量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
提示患者预后差的强烈指标。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主要与透析中 蛋白质丢失、能量摄入减少、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感染、炎症 反应等有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分为两种类型:I型营养不良由透 析不充分、食欲降低而导致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Ⅱ型营 养不良的发生与炎症有关。临床上绝大多数透析患者为混合型 营养不良。中药可以通过健脾补。肾益胃、益气活血化浊等改善透 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冯志踽等bI研究表明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 者血瘦素(Leptin)水平升高与其营养不良有相关性,采用健脾补 。肾法能较好地降低HD营养不良患者高血Leptin水平,改善营 养不良状态。张凌等16I研究益气活血化浊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 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指标,可以改善食欲,增加营养素的摄 入,促进蛋白合成,达到改善营养不良的目的。王文等盯1认为,维 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往往伴有全身疲乏、气短、懒言、面色苍白、舌 质淡、舌苔白、六脉虚等表现,中医辨证总属脾胃气虚。健脾益胃 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厌食症,可以改善患者食欲,并对干 体重、左上臂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等显著改善。
1 保护残余肾功能 肾脏是一个重要的排泄器官,肾脏对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清
除能力的下降或这些物质生成的增加都是造成终末期肾脏病患 者微炎症状态的原因。有证据显示肾脏在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中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尿中IL一6受体的排泄水平较低“1,残。肾功能较低的患者血清 炎症标记物如IL一6、CRP以及促凝血标记物如纤维蛋白原、因 子Ⅶ、因子Ⅷ、D二聚体等水平较高,并提示这些通路参与了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2】。
4 展望 微炎症状态是导致血透患者营养不良、难治性贫血、心血管
疾病发生和整体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对微炎症状态的干预 研究可能成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的 突破点““。研究比较多的是他汀类、ACEI、ARB、左卡尼汀、维生 素E等药物的抗炎症作用,在透析器相容性和腹膜透析液生物 相容性问题方面研究也较多。当然,目前在透析人群中尚无针对 微炎症状态的有效治疗,因此研究抑制微炎症状态并有效阻断 炎症一营养不良一动脉粥样硬化这一恶性循环的治疗措施,从 而可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I”I。 4.1 寻找诊断和评估微炎症状态严重性指标透析患者体内 存在微炎症状态是普遍现象,但是目前诊断主要根据某些炎症 指标的升高来确定,并没有统一,同时很多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 并不升高,应该有其它更为客观和标志性的指标。同时微炎症状 态与透析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相关,但是严重程度并没有相应的 认识。 4.2 加强中医药研究的证据级别 目前研究仅仅观察了透析 液中加入中药后对透析患者某些炎症状态影响的相关指标,未 进一步对透析液内具体成分或者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未能明确 经过透析器进入体内前透析液成分的变化,这需要进一步研 究。另外中医临床研究多为短期,在西医方面由于目前尚无针对 微炎症状态的有效治疗,明确中药干预的长期有效性和临床证 据的可信性仍需进一步进行规范的多中心的进行研究。 4.3 中医药对引起微炎症状态的其它方面干预透析患者体 内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代谢紊乱,且易发生心血管疾患和感染.因 此微炎症状态一定是来源于综合因素。血管通路(包括深静脉置 管、动静脉内瘘)和腹膜透析管路的潜在感染可导致炎症细胞的 激活,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使患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患者的某 些局部皮肤、口腔感染也是微炎症状态的重要原因;心血管疾病
3改善透析液 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与透析液的污染和透析器的生
物不相容性有关。有报道使用超净透析液可以明显降低患者 IL一6和CRP的水平.并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lsI;另外血透患者 长期反复与体外循环中的非生物相容性人工材料如透析膜和透 析管路相接触,进而激活免疫细胞,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慢性炎症状态,有研究 表明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透析膜能降低由此引起的炎症,如聚乙 烯透析器和铜仿膜透析器相比较,使用聚乙烯透析器患者体内 TNF—a较少191;此外透析方式也是影响炎症状态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证实HDF可以不依赖于透析剂量而降低炎症因子和 CRP水平,改善透析的预后“oI。同时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 态与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在透析液中 加人中药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及感染是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体内微炎症状态的 重要原因;另外如肥胖、贫血、肿瘤、氧化应急、机体的免疫状态、 钙磷代i身于紊乱等均能导致微炎症状态‘“1。对以上这些综合因素 干预也应该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靶点。
参考文献 1 Memoli B,Postiglione L,Cianciaruso B,et a1.Role of different dialysis
membranes in the release of interleukin..6—-soluble receptor in uremic patients【J】.Kidney Int,2000。58(I):417—424 2 Shlipak MG,Fried LF,Cramp C,et a1.Elevations of inflammatory and procoagulant biomarkem in elderly person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J】. Circulation,2003,107(1):87—92 3 苏宝印.中医药对血液透析致残余肾功能减退的发病机制研究及 其治疗原则——附40例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分析【J】.中国中 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12):731~732 4 李燕林,杨楠.林凯旋.中药“慢肾康”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 的保护作用观察【J 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564— 565 5 冯志踽,谢桂权.健脾补肾法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血清调脂素 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8):473~475 6 张凌,李平,杨勤兵,等.益气活血化浊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营养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7,6(3):150—153 7 王文,于树青,郑忠志.健脾益胃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厌食 症的l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4):279 8 Schiffl H,Lang SM,Stratakis D,et a1.Effects of ultrapure dialysis fluid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nflammatory parameter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1,16(9):1863—1869 9 Hoffmann U,Fischereder M,Marx M,et 81.Induction of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in stable hemodialysis patients:is there an effect of membrane material[J】?Am J Nephrol,2003,23(6):442—447 10 Panichi V,Rizza GM,Paoletti S,et a1.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moro tality in haemodialysis:effect of differen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results from the RISCAVID study【J1.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8,23 (7):2337—2343 1 l左琪。杨霓芝,王立新.中药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影响的临床 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18—21 12徐岩,王祥花,崔莉,等.中药透析液组方对血透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8):458—460 13毕礼明.临床常用中药防治腹膜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与讨论【J】.甘 肃中医,2007,20(5):16—17 14 Jofre R,Rodriguez—Benitez P,L6pez—G6mez JM,et a1.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J】.J Am Soc Nephr01.2006.17 (12):274—2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