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合集下载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学习目标识记并理解: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含义、哲学的作用、哲学的任务;二、知识梳理(阅读课本4-6页,做好勾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哲学是怎么产生的?哲学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人们的实践有没有关系?有了实践,就一定能产生哲学吗?2.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含义?3.怎么理解哲学的作用?为什么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怎么理解哲学的任务?三、知识精析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两句话有何不同?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这是最根本性的。

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哲学才会出现。

四、易错易混误区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人们主观思想的产物。

修正:误区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科学艺术。

修正:五、巩固训练1.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

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这说明()A.只有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B.惊讶是人的一种情绪和心理活动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2.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指出,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

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

上述言论主要表明()A.学了哲学就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B.真正的哲学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作用C.使人聪明、智慧、明白是哲学的根本任务D.学好哲学是人生的主要任务4.人们对大自然的追问和思考,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政治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doc

政治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doc

政治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一: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一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 从哲学的起源看: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决定认识)(2)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2. 从哲学的功能看J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从哲学的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点二: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一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但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类思维)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什么是哲学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什么是哲学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 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 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 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 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 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 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 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 的思考。
这些问题都属于世界观的范围,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1)世界观人人都有,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例: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2)不是所有世界观都是哲学 零散、不系统、朴素、缺乏理论论证——自发的世界观 例:A 宗教是世界观,不是哲学
B 世界观与哲学有关,但不等于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①区别:概念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和根本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和根本 。
②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
一般说来,
,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没有脱离
方法论的世界观
•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1.世界观的含义
就是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怎样理解这个定义:
A.整个世界
客观物质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主观精神世界 ——思维、意识
• B.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
世界本源:物质还是精神; 世界状态:运动(原因、方向、规律;)还是静止 人与世界:人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生价值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相矛盾。 【点评】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并不能 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在人们的实践中自觉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例1】(选择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扉页
中写到“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
理有 ( )

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③④观点错误。 【答案】A
【例2】(选择题)《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哲学就如同阳光, 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 思接千载想得深。”上述材料说明 (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智慧 D.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具体方案
3.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此,哲学和世界观都以整个世界为研
究对象。但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缺少理论的论证,几 乎人人都有。但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 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 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不能将世界观等同 于哲学。
【分析】“有了哲学……能……掌握哲学……能……”体现了哲学的 作用,据此可先确定B、D,但D夸大了哲学的作用;C观点错误,A、C 均不合题意。
【答案】B
第二框 关于世界的学说
1.全面、准确理解哲学的含义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古人说
“知人则哲”,就是其义。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具体知识进行
1.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意味着所有 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翻船
第八页,共33页。
看似深奥(shēn ào) 的问题有时只要果 断的行动便可以解 决了.
第九页,共33页。
不同的现象共同
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tán tán)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生活(shēnghuó)与哲 学密切相关。
第十页,共33页。
注意(zhù yì):
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自然界, 二是人类社会, 三是人的思维和意识。
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B】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4.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是金额(jīn é)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去 ,玩得很开心。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 ,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他说 :“ 我 很喜欢你们踢桶玩 ,如果你们每天来玩 , 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 (měi rén)一块钱。 ” 三个小青年很高兴 ,更起劲表演它们的 足下功。 过了三天 ,老人忧愁地说 : "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 减了一半 , 明天起 ,我只给你们 5 毛钱。 " 小青年们很不开 心 , 但还是答应。每天放学后 ,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 , 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 :"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对不起 ,
• B、哲学的产生(chǎnshēng)和发展有赖于人 们的思考和实践

高二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导

高二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导
2020/5/13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指导
形成方法论
必须处理三种关系
产生并积累许 多具体经验
哲学
系统化 理论化
世界观
2020/5/13
指导
提供基础
促使人们思 考万事万物 的共性与共 同规律
具体学科
具体认识 进一步丰 富与连贯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需要哲学智慧
环境污染 鲸鱼搁浅
生态环境恢复,珍 禽重返辽宁“三江”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020/5/13
1.具体科学的内容
1)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
2)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 3)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 1)区别
A.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 的规律和奥秘
错误倾向: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 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2020,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 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 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 学的概括和总结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 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活和实践
“三个对待”--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进与退、
2020/5/13
得与失、名与利
(二)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1)世界观的内涵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 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简介《美好生活的向导》是高中必修4课程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对不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解的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好生活,并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内容概述1.第一部分:引入–介绍课程主题和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美好生活?为什么?2.第二部分:美好生活的不同理解–探讨美好生活的不同层面和维度: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社会方面等–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多样性3.第三部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哪些价值观?–分享一些典型的正确价值观的案例和故事,如奉献精神、友善待人、尊重自然等4.第四部分:建立自己的美好生活观–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题目,帮助学生梳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望–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5.第五部分:课堂总结–概括本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观点–引导学生总结他们从本课中学到的东西,并回顾自己的美好生活观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美好生活的向导》,学生将能够: - 了解和思考不同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解的多样性 - 掌握一些典型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美好生活观学习重点本课的学习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不同的美好生活理解和追求的角度 2. 分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思考和建立自己的美好生活观,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学习建议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好生活的向导》这一课程,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学习建议: 1. 在课前提前阅读教材,了解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2.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不同观点和理解 4. 在课后反思自己的美好生活观,并寻求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总结通过学习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学生将不仅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美好生活的真正含义,还能够建立并发展自己的美好生活观。

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C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 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零散、自发形成的
人人都有
自觉形成的、系 统化、理论化 不是人人都有
联系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注意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关系 区 别
世界观
方法论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及人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内涵 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不同 和根本观点
苹果落地
牛生牛 羊生羊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万有引力 遗传与变异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矛盾
具体科 学的个 别规律 整个世 界适用 的普遍 规律
事物是普 一切事物都 一切事物 遍联系 是运动变化 都充满矛 盾
比较
研究 对象
哲学
整个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的关系
具体科学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 规律和奥秘
区 任务 别
3.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 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
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
1、世界观
自然界 客观(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或意识 —主观(精神)世界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 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不是对某类事物的观点,不 是零散的具体的看法.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 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 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