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复合纺纱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技术报告5.2
丁彩玲:传说中的“如意宝贝”

后盾坚实
“ 运 的是 , 有一 个 很 强 有力 的后 幸 我
来 , 棉 受 纺 织 技 术 的 制约 , 难 应 很 突 破性 的成 果 。当看 到我们 的技 术 盾。 木 很 我有一个 好妈 妈和一 个好婆婆 , 她
用在 纺 织领 域 , 于 短 的 纤 维 , 来 以后 , 对 原 他们 主 席 很 惊讶 地 对 我 们说 , 不 能用 , 在能 用 , 现 仅仅木 棉 这一 项 , 我 要对 全 世界宣 布 , 项最 好 的技 术 这
W i e sI t s 亲历 n
是 一项 纺织 技 术 。它把 原 来传 统 的纺 这么好的面料” 。
研人员 的支持 力度很 大。因为他 知道 ,
织 技 术 中不 能 使 用 的 原 料 纳 入 到 纺
目前 在 国际 纺织 界上 比较 权威 的 科研 人 员因为一 项科 技 难题 的攻 关 , 会付出很多很 多。 ”丁彩玲 说 。 技 术研发的过程 中, 到了很 多的 碰
惠三农 保耕地
我们 来说尤 其自豪 。 ”山东 如意 集 团执 行 总裁 , 是 项 目主要 完 成 人丁彩 玲 也
“ 效短 流程 嵌入 式复 合纺纱 技 如是说 。 高
团的 “ 效 短 流 程 嵌 入 式 复 合 纺 纱 唯一的国家科技 进步一等奖。 高
布 ,这项最好的技术是 中国人发明的 ,但是它属于世界 。
丁彩玲 :传说中的 ‘ ‘ 如意宝贝”
口 文/ FI者 陈莉莉 本: . U B 2 1 年 2 , 际羊 毛 局 将 在 法 00 月 国 国代 表羊 毛界 举 办新 闻发 布会 。 上 会 将宣 布 , 世界上 最 好 的羊 毛加 工技 术 是 0 纺织 技 术领 域 里 在 中国 , 这项 技 术 就 是 山东 如 意 集 术 ” 建 国6 年来 , 而
纺织行业智能化纺织面料研究与开发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化纺织面料研究与开发方案第1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2)1.2 智能化纺织面料发展概况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智能化纺织面料技术概述 (3)2.1 智能化纺织面料定义与分类 (3)2.2 智能化纺织面料关键技术 (4)2.3 智能化纺织面料发展趋势 (4)第3章纤维原料选择与处理 (5)3.1 纤维原料种类与功能 (5)3.1.1 天然纤维 (5)3.1.2 化学纤维 (5)3.2 纤维原料预处理方法 (5)3.2.1 物理预处理 (6)3.2.2 化学预处理 (6)3.2.3 生物预处理 (6)3.3 纤维原料在智能化纺织面料中的应用 (6)3.3.1 舒适性 (6)3.3.2 功能性 (6)3.3.3 耐用性 (6)3.3.4 环保性 (6)第4章纺织工艺与智能化技术 (6)4.1 传统纺织工艺改进 (6)4.1.1 纺织前处理工艺优化 (6)4.1.2 纺纱工艺改进 (7)4.1.3 织造与针织工艺改进 (7)4.2 智能化纺织工艺研发 (7)4.2.1 数字化设计与模拟 (7)4.2.2 智能化加工技术 (7)4.2.3 功能性面料开发 (7)4.3 智能化纺织设备选型与优化 (7)4.3.1 设备选型原则 (7)4.3.2 设备功能优化 (7)4.3.3 智能化设备管理 (7)第5章功能性纺织面料设计与开发 (8)5.1 功能性纺织面料设计理念 (8)5.2 功能性纺织面料开发流程 (8)5.3 功能性纺织面料应用领域 (8)第6章智能传感器与纺织面料结合 (9)6.1 智能传感器概述 (9)6.2 智能传感器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 (9)6.3 智能传感器系统集成与控制 (9)第7章智能化纺织面料的功能评价 (10)7.1 力学功能评价 (10)7.1.1 拉伸功能 (10)7.1.2 压缩功能 (10)7.1.3 切割和磨损功能 (10)7.2 舒适性功能评价 (10)7.2.1 透气性 (10)7.2.2 保暖性 (10)7.2.3 吸湿排汗功能 (10)7.3 功能性功能评价 (10)7.3.1 防护功能 (10)7.3.2 智能调节功能 (10)7.3.3 环保功能 (11)7.3.4 传感器功能 (11)第8章智能化纺织面料的产业化应用 (11)8.1 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11)8.2 产业化关键技术 (11)8.3 产业化应用案例分析 (12)第9章智能化纺织面料的标准化与检测 (12)9.1 标准化体系建设 (12)9.1.1 产品标准 (12)9.1.2 工艺标准 (12)9.1.3 检测标准 (12)9.1.4 环保与安全标准 (12)9.2 检测方法与设备 (13)9.2.1 功能检测方法 (13)9.2.2 设备选型与配置 (13)9.2.3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3)9.3 质量控制与保障 (13)9.3.1 原料质量控制 (13)9.3.2 生产过程控制 (13)9.3.3 成品质量检测 (13)9.3.4 售后服务与质量追溯 (13)第十章市场前景与产业政策分析 (13)10.1 市场前景预测 (14)10.2 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14)10.3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14)第1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1 纺织行业现状分析纺织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目录一、学科专业基础和工作条件1、学生培养的前期基础和教学改革成果2、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情况3、学科专业实验教学条件情况等二、教学改革试验方案1、学生遴选2、教师配备3、培养模式4、培养方案5、氛围营造6、制度创新7、国际合作三、工作措施与保障1、五年规划2、组织保障3、经费保障4、政策保障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和重要民生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制造业人数的15%,创造了2000多万个生产就业岗位,每年使用约900万吨的国内天然纤维,涉及1亿农民的生计。
但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无论是在技术、管理、创新还是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还主要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2009年,国务院出台《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进一步强调:必须不断扩大纺织行业高等教育资源,增强纺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纺织产业的进程,以现代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支撑,进行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信息化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学科专业基础和工作条件武汉纺织大学建校以来一直坚持纺织服装特色,紧紧围绕国家纺织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纺织科技进步,在纺织特色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条件优越、办学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在纺织材料、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纺织装备和纺织信息数字化等多个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科技成果,其学科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纺织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学校围绕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纺织服装特色和优势,汇聚了一批优秀纺织人才,构筑了一批具有纺织特色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培育和形成了以纺织与材料为核心的六大学科群。
数码印花技术引领产品开发潮流

四川举行 “ 成都 ・ 中国丝绸文化产业 创意园”项 目签约仪式
中国 同源 有 限公 司 、广 东省 丝 绸纺 织集 团与 四
川省 双流 县 共 建 的 “ 都 ・ 国丝绸 文 化产 业 创 意 成 中 园 ”,于 1 O 月2 日在双 流县举 行项 目签 约仪式 。这 是 继深 圳南 岭・ 中国丝绸文 化产业创 意 园建设 以后 的又 项 目的诞 生,此项 目的宗 旨是通过 丝绸文 化产业创
一
( 公制支 数 ) 8 / N ,而应 用 此 技术 纺 纱可 以达 到 102m 502 m 0 / N ;棉 纺最高纱支 ( 英制支数 ) 0 / S 3 0 2 ,应 用此
技术可 以达 N5 o 2 。二是 实现 了低等 级纤维原料及 o/s 下脚料 ( 落毛、落棉) 纺高支纱 ,节 约了成 本,实现 了 资源 的优化利 用 。三是突破 了原有环锭纺 纱技术对纤 维长度 、细度等性 能要求 ,将一些原来不 能在纺 纱领 域使用 的纤维 原料 ( 如羽绒纤维) 实现 了纺纱应用 ,极 大拓展 了纺织 原料 的种类 ,实现 了材料 的充分利用 。 四是利 用此 技术 设备 可实 现 喂入 原料 精确 定位 的特 点 ,采用多种原料纺 制出具 有不同特色与功 能的各种 复合结构 的纱线 ,为不同原料优 化组合与花色 品种 多 元化纺纱提供 了新途径。 该项 目的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 认为是对传统纺纱 技术及理论的突破 ,是一项 重大的原创技术 。整体技 术达 到 了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成 果填补了 国内空 白, 该项 目的推广应用将对 中国纺织行业 的技术进步与产 品升级换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目前 ,该项 目已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 向全国 的纺织企业进行 了推广 ,已在毛纺 、棉纺 等企业 中进 行 产业 化 生产 ,带 来 了纺织 装备 制造 及 纺织 产业 工 艺、操作 、管理等 一系列变革 。以该项 目核心技 术生 产 的系列产 品,为企业创造 了很好 的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 。 ( 摘编 于中国新 闻网)
“2009’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胜利召开

嘉宾 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参加了优秀纺织企业高层 对话 。共 有来 自来 8 0余家 纺 织和纺 机企 业 的 10 3 余名代表参加 了本次论坛。 本 次 论坛 以“ 品 ・ 场 ・ 能 ・ 新 ” 产 市 节 创 为主 题 , 以纺织 工业 振兴 和调 整 三年 规划 为契机 ,紧 紧 围
理 张庆 娟 高级 工程 师 等几位 专 家 分别 为 大会 作 了 主题报告 。山东华 乐高 家平厂 长 、 苏悦达 陈春 义 江 副总经 理 、河 南豫 丰缪 定 蜀总 工 程师 等 作为 特邀
动起 来 , 能 迅 速走 出 困境 , 入 良性 发 展 , 才 步 再铸
纺织 工业 的辉煌 。 在实 际生 产 中要 积 极 采 用 和 选 配 多 种 新 型 、
的 大力 支 持 与参 与 下 ,于 20 09年 6月 1 1日 ~ 2 1 日在 上海 隆双 拥 大厦 重召 开 。 中 国工 程 院梅 自强
院士 ,中 国纺 织 工业 协会 秘 书长 杨 纪朝 邀 出席 了
两个市场 , 加快陶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产能 , 大 力 发 展 产 业 用 纺织 品 , 现 减 量 升级 , 实 同时 , 广 推
质 的服 务 给广 大企 业 ,使 我 们 的论 坛 与为 一个 人
都参加参与 、人人都乐与参与的一个综合性技术 交流盛会 ,共 同为我 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应
有 的贡献 。
导意义 ,也为大家在思考和制订下一步发展 目标
人员 作 了精 辟分 析也 阐述 了 自己独 到 的见 解 , 这 对 解 决 目前企 业发 展 中遇 到 的 的困难 有 一定 的指
了不容忽视的导 向作用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是我 们义不容辞 的责任 。我们将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 内容 ,把我们论坛这个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的平 台缺搭建好 ,并不断完善我们 的功能和提供更优
重点实验室申报

3 基于纤维的多元化研究纱线材料的结构、风格、功
能、性能的调控技术以及复合化、功能化、高性能 化、高感性化纺织品的研发。
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意义
1.2 实验室的产业背景
• 中国纺织产业产能世界第一,是纺织大国,但不是纺织强国。 • 纺织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
二、实验室现有工作基础、水平
2.4 科研成果及转化能力 研发成果1:长丝/短纤复合纱及其功能纺织品
解放军最新军装用纱
技术发明二等奖受奖
鉴定为国内领先和填补空白
产值1.9亿 利税4000万
二、实验室现有工作基础、水平
2.4 科研成果及转化能力 研发成果2:羊绒/氨纶复合纱及高档羊绒面料
巴黎时装发布会的新款面料用纱 具有变形自适应、飘逸悬垂灵气
汇报大纲
一. 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方向及意义
二. 实验室现有工作基础、水平 三. 科技队伍状况及人才培养 四. 已具备的科研条件 五. 建设规模和经费预算 六. 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七. 对外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设想 八. 培育期所做工作及成效
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方向及意义
1.1 实验室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方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钱程 (1/6)
秦益民 (1/6)
钱程 (1/6)
薛元 (1/8)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含神经生长因子的聚吡咯/蜘蛛丝蛋白电活性 神经导管的构建(项目编号:Y410074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俞巧珍 (1/6)
15
基于双噻吩吡咯的窄带隙聚合物合成、能级结构调控及光伏性能研 究
纺织业升级:找到一个盈利的亮点

的材料化为精 品。
翌 日, 在面对全国大型企业的推广会上, 杜钰洲说
即出口保持 8 的年均增长速度 ,纺织工业生产保持 % 1 % 的年均增速 ,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 2 % 的 3 0
区”装置 ,降低了纺纱机对纤维根数 、长度和细度 的 和他们交谈 ,寻找技术和管理上的突破关键。杜钰洲 尽管纺织业遇到不少困难 ,但大趋势没有变, 要求 :原来3 根纤维才能满足的纺纱极限 ,现在 1 表示 ,“ 6 8 根甚至更少就能成纱 ;原来只能做低纺的原料能够做 我们应 当把平台期看成转 型期 、机遇期 ,从容应对, 高纺 ;甚至落毛 、落纱之类下脚料还可 以再生利用 ; 原来不能纺或不好纺的羽绒、木棉纤维可以织 出漂亮
振 兴 必 先 转 型 升级
这次技术创新,传达着纺织行业振兴的信息,突
位纺织业的顶级专家分析认 为,这项技术一举突破 困 显 了纺织业已开始迈向科技创新时代 ,有望使中国摆
扰纺织业的两大 “ 瓶颈” :一是将理论 和现有设备进 脱用 “ 8亿件衬衣换一架进 口飞机”的尴尬境地。近
行颠覆性改造 ,规模化生产纱支极高 的极 品面料 ;二 期 《 纺织行业振兴规划 》做 出决策,鼓励企业进行科
一
轮产业发展的长远 目标。因此 ,要振兴纺织业,发 全复制 ,但可 以采取 别的方法来刺激农民对纺织服装
展 、转型、升级在所难免 ,这几个词也就成为规划 中
的关 键词 。
的消费,比如发放专 门的纺织服装购物券 。 ”
一
切都在 表明 , 纺织行业振兴规划 》带来 了转 《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近一年多来 ,从化纤 型 的契机。把握这一契机 ,实现 自我 的发展和升级 , 到织造、印染 , 整个纺织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将会是未来相 当一段 时间内,纺织企业所要全力以赴 亏损 、停产 、倒 闭逐渐成 为 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生存常
我国首创500纱支超高纺技术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的双动铝 挤压机功率可达 1 0 0
MN,该机器采用了世界上先进 的 “ 短行程”前上料技术 ,对传 统挤压机进行 了重大变革和创新。这台重磅铝挤压机适用于铝 及铝合金管材 、型材和棒材 的正 向挤压加工 ,其设备功能和特 性不仅能满足挤压工艺的要求 ,缩短非挤压时间 ,提高生产效 率 ,而且具备 整机布局 紧凑合理 ,造型新颖独特 ,设备运行可
靠、稳定 ,维修简单、方便 ,使用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我国机械密封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7 % 的 炼 油 化 工 安 全 事 故 都 是 由 密 封 件 泄 漏 引 发 的 , 因 0
部位 力系传递分配巧妙 ,既保证 了桥梁造型美观 ,又确保了三
维 结 构具 有高 度 的稳 定 性 能 。 同 时 ,大 桥 施 工 过 程 具 有 桥 梁 结
构体 系复杂、施 工技术难度大 、施工工艺标准高 、施工不确 定 因素多等特点 ,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上 的诸 多第一。
我 国首创 5 0纱支超高纺技术 0
近 日,我 国首创 “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研发
成功。 目前 ,国际棉纺最高达 3 0纱 支。我国这项技术达到 了 0 5 0纱支。专家认 为 。该技术超 越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是一 0 项重大的原创技术 ,将 对中国纺织行 业的技术进步与产 品升级 换代 起到 巨大 的推动作用。
原 料 的种 类 。
织的专家鉴定。
其 中 , 通 用 可 编 程 工 业 自 动 化 控 制 器 打 破 了 国 外 产 品 垄 断 。可 广 泛 用 于 车 辆 、船 舶 、 发 电 、 ES 、 纺 织 、机 械 制 造 、 rI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纺嵌入式复合纺纱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报告一、主要研究内容:嵌入式复合纺纱是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该纺纱技术目前已经在如意集团的毛纺生产中得到应用,但由于色纺与毛纺设备的差异性,如有色纤维的特点、纺纱工艺以及设备的差异,故改造必须根据色纺的特点作相应的调整。
嵌入式纺纱技术生产的纱线是一种全新的多股复合结构,与原环锭纺纱的结构完全不同,利用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对色纺设备进行改造,在开发双组份或多组份有色纤维混纺品种,开发不同纤维与长丝包缠线品种上有明显的优势,这将进一步扩宽色纺新品种的内涵。
(一) 原理嵌入式复合纺纱是将两根长丝分别通过导丝装置从前罗拉直接喂入,而两根粗纱通过正常牵伸(赛络纺形式),并使长丝与长丝、粗纱与长丝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然后四种组份在前罗拉钳口处直接加捻再并合加捻、成纱。
嵌入式复合纺纱要求两根长丝在外侧,两根粗纱在长丝内侧。
(二)色纺工艺技术路线(三)主要研究内容包含: ①嵌入式复合纺纱装备研究根据嵌入式复合纺纱成纱原理,对传统细纱机的改造主要涉及粗纱和长丝喂入系统,导丝导条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定位系统,断纱自停系统。
◆粗纱和长丝喂入系统:需要解决同时喂入不同组份的纱线的空间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合理利用空间,实现粗纱和长丝吊挂合理排布,保证长丝的有效喂入。
◆导丝导条系统:目的是开发出适应嵌入式复合纺纱中粗纱和增强丝的运行通道。
由于增强丝筒子固定在粗纱架的上面,增强丝经过退绕后到最后的并合位置距离较远,增强丝工艺路线较长,再加上在同一平面的纤维根数较多,运行过程中容易互相绞缠,造成断丝影响纱线质量。
对于增强丝的退绕,根据筒子纱线的退绕特点,增强丝从卷装筒子的退绕引出点最好是卷装筒子的中心点,因此需要设计安装增强丝的导丝装置(导丝杆或者导丝钩),退绕时限制增强丝在卷装筒子中心的退绕,以保证退绕阻力最小,增强丝退绕运行顺畅。
◆定位系统:根据技术要求可以适当调整长丝与粗纱须条的相对位置。
要求粗纱和增强丝经过喂入系统后,进入牵伸系统,为了确保纱线的运行线路准确稳定,需要对后罗拉的喂入集合器进行改造,重新设计一粗 纱 长 丝新风格高档色纺产品新型纺纱细纱络筒后整理精 梳 并 条清 花 梳 棉种双头专用集合器,根据需要准确调整集合器的导丝孔的中心距,确保两根粗纱进入后罗拉时的粗纱须条的中心距离,粗纱经过后罗拉后,进入最为重要的粗纱纤维牵伸区域,在中罗拉喂入前设计增加一个专用精确隔距块,保证进入牵伸区域的粗纱须条中心距的稳定性。
◆张力控制系统:主要针对退绕中的增强丝处于自由状态,由于喂入路程太长,质量太轻,容易随风飘动,易与粗纱相互纠缠等特点而做的研发设计。
需要设计一套可调式张力控制系统,将其安装在增强丝的运行通道中,该装置可以随意调节增强丝张力的大小,保证了增强丝运行中的张力恒定,同时由于增强丝有了张力控制,增强丝在运行过程中不再漂移,基本上杜绝了增强丝、粗纱间的相互纠缠,增强丝运行线路统一,方便操作。
◆断头检测系统:要求能够在双粗纱、双丝其中之一出现断头时,立即可检测出,给出信号指示,并打断其余三根。
②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纺纱技术研究◆嵌入式纺纱技术生产的纱线是一种全新的多股复合结构,与原环锭纺纱的结构完全不同,对整体加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进行系统研究。
改造后的棉纺设备上进行嵌入式复合纺纱时,还要根据所纺纱线的规格要求,调整棉纺前道工序,制成合适规格的粗纱,以便能够实现预期纺纱目标。
因此,前道工序的工艺调整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
◆嵌入式纺纱技术还将研究很多无法纺制的短纤(木棉、羽绒等)实现产业化生产,开发出这些新原料的中、高端产品,增加产品种类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以同时喂入四种组份原料,四种组份原料的位置可以千变万化。
这种加工技术为不同原料的优化组合与花色品种多元化开辟了新的渠道。
因此采用该技术开发的纱线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原料的性能特点并且工艺易于调整。
本课题将以该技术开发多组份花色品种纱线20种以上。
二、项目实施进展及主要成效(一)项目进度安排序号进度安排任务2010 2011 2012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1 细纱机的选型与改造方案√2 复合纺纱长丝卷装设备的选型与调试√3 嵌入纺配套技术方案及工艺确定√4 有色纯棉生产工艺的确定√5 缩短生产工艺流程研究√√6 有色化纤、纤维素纤维开发工艺研究√√7 不同成份纤维混纺工艺确定√√8 嵌入纺生产工艺标准制定√(二)项目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年份项目内容考核指标2010年细纱机的选型与改造方案生产装置完成安装、检测、调试、投入生产复合纺纱长丝卷装设备的选型与调试生产装置完成安装、检测、调试、投入生产嵌入纺配套技术方案及工艺确定通过验收2011年有色纯棉生产工艺的确定达到技术要求指标缩短生产工艺流程研究达到技术要求指标有色化纤、纤维素纤维开发工艺研究通过验收2012年 不同成份纤维混纺工艺确定 达到技术要求指标 嵌入纺生产工艺标准制定通过验收(三)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10年下半年,完成了环锭纺细纱机改造方案,完成了生产装置的安装、检测和调试,并投入试纺,通过试纺生产,逐步摸索和确定嵌入式配套技术方案纺纱及生产工艺。
1、环锭纺细纱机设备改造结合棉纺细纱机特点,根据嵌入式复合纺纱成纱原理,我司工程技术人员对传统细纱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提出了适合当前细纱机的改造方案:改造主要粗纱和长丝喂入装置、导丝导条装置、张力控制装置、牵伸装置等。
◆由于细纱机上粗纱架顶梁吊锭系统空间及容量的限制,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技术中所加双丝无法再在其上吊挂,因而要对粗纱架进行改造、设计专用吊锭装置。
通过改造合理利用空间,实现粗纱和长丝合理排布,保证长丝的有效喂入。
◆双粗纱和双长丝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纺纱的正常生产,因此设计了专用粗纱导纱吊杆、专用的粗纱喂入双喇叭口、在摇架与粗纱吊锭下方设计安装导丝装置。
根据筒子丝饼的退绕特点,丝从卷装筒子的退绕引出点最好是卷装筒子的中心点,退绕时要保证丝在卷装筒子中心的退绕,使退绕阻力最小,运行顺畅。
◆长丝张力波动影响短纤维与长丝之间的互相包缠效果,故通过专用的长丝张力控制装置,使丝在运行过程中不漂移,防止丝、粗纱间的相互纠缠,并方便挡车工操作。
◆为增加细纱机的牵伸倍数,实现双粗纱喂入牵伸倍数加大的要求,重新设计牵伸装置的传动,以适应不同纱支的生产。
2、色纺嵌入纺品种试纺情况目前已成功试纺了不同成份的色纤维与维纶长丝嵌入纺品种。
试纺过程:在改造后的嵌入纺细纱机上将粗纱与可溶性维纶长丝进行嵌入复合纺,是两根粗纱在外侧,一根可溶性维纶长丝在中间,在纺纱过程中,两根粗纱对称地喂入进行正常牵伸,而一根可溶性维纶长丝则通过导丝装置经过予牵伸后从前罗拉直接喂入,两根粗纱在钳口处将经过予牵伸的可溶性维纶长丝包覆其中进行牵伸加捻成纱。
经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这两根单纱须条,由于捻度的传递而使单纱须条上带有少量的捻度,并合后被进一步加捻成类似合股的纱线,特点是强力高,耐磨性好,毛羽少。
以上是目前已开发的产品,涵盖了色棉、色循环棉、有色天丝、有色莫代尔等。
品种支数成分缕纱回潮率干重(G/100M)百米重量CV%重量偏差断裂强度SO05855A 17S 天丝/维纶55/458.8 3.263 1.9 1.818.4SO05856A 17S 棉/天丝/维纶34/24/427.31 3.2830.9 1.614.3SO05857A 17S 莫代尔/维纶56/449.63 3.283 1.3 3.516.1SR05858A17S循环棉/维纶56/446.7 3.279 1.7 2.416.7品种明显色结(粒/100M)单纱强力CV%捻度/10CM乌斯特条干CV%千米细节(个)千米粗节(个)千米棉结(个)SO05855A 18.3709.701428SO05856A 1 5.8689.601040SO05857A 17.2708.70836SR05858A 4 6.97010.804584903、开发的其它新产品:打算试纺的小样品种有:羽绒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60/40 30S、60/40 40S,棉纤维、木棉纤维、莫代尔三合一混纺纱线30/30/40 30S、30/30/40 40S。
羽绒属蛋白质类纤维。
羽绒的化学组成和羊毛相似,由20种左右的氨基酸组成。
羽绒纤维的临界表面张力是所有蛋白质纤维中最小的,常温下不能被水所润湿。
羽绒纤维的长度短、抱合力差,因此可纺性差,在常规细纱机上形成不了批量生产;羽绒纤维虽然是蛋白质材料,有较高的回潮率,但因其表面有一层拒水层,因此有较强的静电现象,在开松、梳理、并条工序会缠绕罗拉等机械部件,并且对工厂的生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
木棉纤维的线密度(0.4-0.7)dtex ,仅为棉纤维的1/2,是目前世界上最细的天然超细纤维。
它有祛风除湿、活血消睡、散节止痛之功效。
Modal 纤维是一种新的高湿模量的纤维素纤维,该纤维采用洁净的溶剂法纺丝生产工艺制造而成,其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
通过对羽绒纤维与棉纤维的混合试纺及棉纤维、木棉纤维、莫代尔纤维三合一混合试纺,利用我司先进的纺纱工艺,不断优化前后纺设备参数与关键生产工艺,生产出合格的半制品粗纱,在改造的细纱设备上试纺成功,为短纤维纺纱积累了经验,为不同原料优化组合与花色品种多元化纺纱提供了新的途径。
另外,由于嵌入复合纺纺出的纱具有线的特性,因而条干更均匀,毛羽少、强力高。
4、2012年,我司积累了大量的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生产经验,确定了短纤维混纺工艺,制定了嵌入纺生产工艺标准(四)、形成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目前我公司已推广改造3台FA506型环锭细纱机,共1260锭,年生产能力达到 50余吨嵌入纺纱线。
生产产品纱线与坯布目前新增销售 1000万元,利税 150万元,利润120 万元,出口600万元。
1、 环锭纺细纱机及配套纺织器材改造项目及费用:2、形成规模生产的原料使用如下:2、形成规模生产的原料使用如下:设备名称单价(元/台件)数量 (台件)金额(万元)(1)(3)(4)(5)1络筒机25,0001 2.502吊锭3,02430.913粗纱导纱弯钩56230.174导丝轮32,64039.795钢领67030.206集棉器2,50030.757皮辊1,98730.608皮圈67030.209压力棒隔距块2,20330.6611细纱其余部分12.0012空捻器9,0003027.00/54.78累计序号(五)、成纱质量指标显著改善:嵌入式复合纺纱成纱数据与常规环锭纺相比,条干CV%降低10%,单纱强力提高10%以上,有害毛羽(3mm 及以上)根数降低30%。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存在可纺性差:接头操作困难、效率低;成本高:消耗大、单产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