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望与罪孽
精美现代诗

著名现代诗1 红颜在青春的地平线擦过, 没有人注意时间正悄然无息的流淌。
白发便苍老的可以彰显岁月消逝的脸, 任岁月无情的撕扯,你心热如初,一如既往。
你努力去完成你的使命,您的任务, 用自己的`一生把我们照亮。
老师,您辛苦了, 你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你的事业, 你把最宝贵的时间献给你的学生。
即使手握一团正茂的荆棘, 疼痛只会让你投入更多的感情。
此时此刻,我们只想大喊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著名现代诗2 《迎神曲》 灵台上——燃起星星微火,黯黯地低头膜拜。
问“来从何处来? 去向何方去? 这无收束的尘寰,可有众生归路?”空华影落,万籁无声,隐隐地涌现了:是宝盖珠幢,是金身法相。
“只为问‘来从何处来?去向何方去?’ 这轮转的尘寰,便没了众生归路!” “世界上来路便是归途。
归途也成来路。
”著名现代诗3 生活过于平静 一颗星照不见自己的光辉 它感觉到自己 掉到了一盆清水里 这种宿命包藏下 多少仇视争斗和挣扎 相互牵扯出这片平静 丧失了自救的勇气 一盆水看起来也深不可测 唯恐喘一口粗气 也将暗处的鲨鱼惊动 它渴望有双手捞起自己 夜的'冷装不下 一颗星的恐惧 在黎明到来前消失著名现代诗4 《青春万岁》序诗 王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哈姆雷特读后感1做真实的自己,择一颗不凡的心。
----题记儿时,每每碰到两样或几样让人舍却不下的东西,我们都会伸出手指在他们之间来回点道:“点兵点将点到谁......”手指停留在哪里,它就会被我荣幸地选中。
也不知道这是从谁人嘴里听来的口诀,最后我有了选择恐惧症一般,总让“上帝”来安排我的“命运”。
当哈姆雷特沉浸在丧父之痛中,曾一度发问:“生存或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是奋起,还是堕落。
因为悲痛和郁闷,在他眼里,一切高洁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杂草却在那里疯长。
露台那一夜之后,仇恨的火焰终于燃烧在哈莫雷特的胸间。
他选择了复仇,深爱他的和他深爱的奥菲莉娅死去,固执的波洛涅斯悲惨地死去,哈姆雷特或许会有片刻的不安,但为了他的复仇大业----在我看来不免有些残忍的复仇大业----无论如何这就是他的选择,摒弃了生存选择毁灭,视宫廷皇室为无物,这就是他选择的路,是伟大却令后人叹息的王子的决绝。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从小太内向,“乖得像个女孩”,街坊面前我常常一言不发。
“真是不够勇敢啊!”怯懦或勇敢,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成为我的选择题,退缩,望着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远去,懊悔,对自己说,生活本该更精彩,于是努力选择坚持与勇敢。
六岁开始选择学琴和书法,漫长的学习意味着远离了许多的游乐,烦躁过、哭过、想放弃过。
可终于坚持着,当感觉那朵孕育已久的花骨朵慢慢绽放,人是幸福的。
长大些许,老爸带我去游泳池练习。
老爸希望我放手去干,水已淹没我的下巴,庆幸自己没有无助地扑腾,大口吞水。
在老爸的指导下渐渐游动,翻转于浪间。
在学会一项新技能时的惊喜着实让我振奋,但我更欣慰于自己在面对挑战时的沉着与勇敢。
这一次,我需要果断而正确的选择并履行,我做到了。
《我与地坛》摘抄记录

《我与地坛》摘抄记录1.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去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3.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4.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声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5.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6.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和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7.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和骄傲。
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命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8.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
《哈姆雷特》读后感14篇

《哈姆雷特》读后感14篇《哈姆雷特》读后感篇1最近阅读的经典作品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本书,这是莎士比亚篇幅最长的一篇剧本,也是他最具盛名的一本。
该文主要讲的是叔叔克劳迪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且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而哈姆雷特作为王子,为了父皇像叔叔复仇。
其中有十分多的个性鲜明,影射现实的角色存在。
其中主角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王子,是个充满矛盾的角色,他既有人文主义中对于理想的向往,他内心中充满着许多的疑惑。
在面对复仇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犹豫与纠结。
因此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而另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角色,克劳迪斯,他可谓是作恶多端,是社会罪恶的化身他自私自利,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而乔特鲁德,这是一个难以评价好坏的角色,她的性格与处境决定了她的变化,她爱丈夫,但却抵挡不住克劳迪斯的诱惑。
她爱孩子,是不是为了孩子喝下毒酒,我们也无从得知。
还有很多很多的角色,他们有着自己鲜活的生命,也反映了很多现实人性中存在的问题。
而有人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为每个人的背景,成长经历,环境不同,造就的性格,价值观等也存在种种差异,我们在看故事时容易无意识将自己反射于角色身上。
并且哈姆雷特这个角色的性格细腻而复杂,有着太多的人类共性,所以不同的行为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中有许多经典的台词,比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句台词流传千古,是哈姆雷特王子发现叔叔和母亲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痛苦并且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他不知道是该继续生存下去还是自杀,他无法面对生活带来的痛苦,但是对死亡的恐惧也压在心头。
他是该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痛苦呢?这句话包含着他当时内心的矛盾不安与痛苦难耐。
像这样经典的台词在文中还有很多很多。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葬礼中剩下的残羹冷炙,正好宴请婚宴上的`宾客”。
《哈姆雷特》作为古代西方的名作,不仅仅留下了经典的台词,人物更是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的现实。
黄金时代经典句子

黄金时代经典句子导读:1、首先要当个正直的人,其次要当个快乐的人。
2、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
3、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
4、这一点可以说明陈清扬很漂亮,因为她觉得穿什么不穿什么无所谓。
这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自信心。
5、幸福,是用来感受生活的,而不是用来比较的。
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
6、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
7、每个人活着,都该有自己的故事。
8、大家都说存在的东西一定不存在,这是因为眼前的一切都是骗局。
大家都说不存在的东西一定存在,比如王二,假如他不存在,这个名字是从哪里来的?9、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
10、这是与生俱来的积习,根深蒂固。
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
11、爱情仿佛结束了,又好像没有到来。
我好像中过了头彩,又好像还没有到开彩的日子,这一切好像是结束了,又仿佛刚刚开始。
12、当时陈清扬也想大哭一场,但是哭不出来,好像被人捏住了喉咙。
这就是所谓的真实。
真实就是无法醒来。
那一瞬间她终于明白了世界上有些什么,下一瞬间她就下定了决心,走上前来,接受摧残,心里快乐异常。
13、冷雾,雨水,都沁进了她的身体。
那时节她很想死去。
她不能忍耐,想叫出来,但是看见了我她又不想叫出来。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男人能叫她肯当着他的面叫出来。
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14、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
尤论如何,我要对自己负起责任。
15、那些日子里北京上空充满了阴霾,像一口冻结了的粘痰,终日不散。
16、我们有伟大友谊,一起逃亡,一起出斗争差,过了二十年又见面,她当然要分开两腿让我趴进来。
所以就算是罪孽,她也不知罪在何处。
更重要的是,她对着罪恶一无所知。
17、实际上我什么都不能证明,除了那些不需要证明的东西。
薛之谦《病态》歌词(专辑:尘)

病态
这星球像一颗胚胎
将我们温柔地覆盖
黎明后积极地运载
夜里清醒地掩埋
时间的皱褶都是空白
有人在缅怀有人期待欲望的收割都是腐坏
没有人再灌溉
等待失重的时代坠落下来在末日的午后百无聊赖斑驳的黑白复制病态
蒸发稀薄的爱
直到倾斜的城市无法负载任贪婪的我们稀释人海
别缅怀何为爱
我们在迂回的站台
舔舐一切喜怒悲哀
持续分裂繁衍后代
重复相遇停靠离开
回忆的缝隙都是尘埃
麻木的转载语言苍白
孤独的行走渴求被爱
在迷途中醒来
等待失重的时代坠落下来在末日的午后百无聊赖
斑驳的黑白复制病态
蒸发稀薄的爱
直到倾斜的城市无法负载任贪婪的我们稀释人海
别缅怀何为爱
何为爱
等待失控的时代坠落下来在忏悔过以后不知悔改颠倒的黑白陆离光怪
嘲弄稀有的爱
直到病态的时代无力负载任造作的我们盲目崇拜
再缅怀何为爱
为何爱。
四重罪孽

四重罪孽我经历一场革变在沉睡的记忆里面沾着血迹的刀尖她可怖的容颜天哪我的内心在争辩我现在安安全全不会是谎言我享受一场爱恋在现下的时光中间餐桌精巧的糕点他俊朗的容颜停下我的内心在争辩不可以向他许愿这是个谎言刻意掩盖的糟糕记忆在恐惧中解放原本模样看见了歪曲的楼房杀器的寒光才明白一切都是妄想我是最可恶的妖怪我将这一切都更改是我将她召唤出来却没法将她掩埋我是最可怜的女孩我什么都不明不白是我将他召唤出来响应我的期待我是最无能的主宰我创造了那些色彩可我也把世界破坏还痴恋他给的爱我犯下了重重罪孽我到底是什么存在我是最恐怖的危害能否从此逃开部分歌词截图(13张)(间奏)她最近心有郁结不再常常绽放笑脸我也有一天梦见亲手将她撕裂即便这个世界要毁灭我也会遵守诺言挡在她身前自己举起了刀尖这样一切就会终结无法将现实分辨不如潇洒去也再见脑海有身影浮现突然没有了勇气刀掉在脚边装着乖巧装着受伤装着天真装着冤枉哭着撒娇喊着绝望说着想不开的话深陷在重重妄想的泥沼悲痛得无法自拔将所有梦想陪葬招徕自作自受的时光现在向下穿越向下穿越主人还我了自由各位观众朋友观众朋友有没有将我想念我不会再离开因为有着恐惧在她血里面我要继续加害继续加害妄想的女孩现在向下穿越向下穿越反思我犯的罪孽该要怎么祈求怎么祈求才能够被谁拯救我是罪魁祸首失去自由最最该死的妖怪我是无法停止无法停止妄想的女孩现在向下穿越向下穿越主人还我了自由各位观众朋友观众朋友有没有将我想念我不会再离开因为有着恐惧在她血里面我要继续加害继续加害妄想的女孩现在向下穿越向下穿越反思我犯的罪孽该要怎么祈求怎么祈求才能够被谁拯救我是罪魁祸首失去自由最最该死的妖怪我是无法停止无法停止妄想的女孩。
张杰《徒手》歌词(专辑:徒手)

徒手
摊开无指纹的掌是炫耀
欲望挥霍的重量有多少
内心枯竭的火苗
盲目抓狂不落脚
虚伪的和善不少谁料想
吞噬无声的抵抗会怎样
若要全世界倾倒
怎能视生命嘲笑
这渐染的鲜血怎样徒手完结现实的傀儡已沉沉欲坠这结局终责备这样问心有愧真心对着谁选择进或退
繁华中子虚乌有有什么
听说浮华的背后是枷锁
声嘶力竭的辩驳
救不了假面恶魔
这渐染的鲜血怎样徒手完结现实的傀儡已沉沉欲坠
这结局终责备这样问心有愧真心对着谁选择进或退这惊慌的世界忘了我是谁
生命有的范围
是否只剩一次的机会
这渐染的鲜血怎样徒手完结现实的傀儡已沉沉欲坠这结局终责备这样问心有愧真心对着谁选择进或退这渐染的鲜血怎样徒手完结现实的傀儡已沉沉欲坠已疲倦了卑微然后有家可归试过了后悔试着进或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奢望与罪孽作者:李宇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摘要:王小波在小说《黄金时代》中,运用狂欢话语和黑色幽默来描写特定时代荒诞的现实,把对个体生存处境的揭露和反思寓于众声喧哗式的多层叙事中,使读者得以站在崭新的视角和高度窥见历史本原,展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1]。
关键词:黄金时代;叙事学;狂欢化;黑色幽默;诗意[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王小波被妻子李银河誉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2],其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与他有着同样的气质。
与“伤痕文学”同样取材于文革这一族群记忆,《黄金时代》不落窠臼,在层层嵌套的叙事中,以拆解历史严肃性的狂欢话语独特再现了当时荒誕的社会现实,叙述了北京知青王二在云南插队时与同为知青的医生陈清扬追求“奢望”,反抗“罪孽”,发展“伟大友谊”的故事。
其黑色幽默蕴涵在无赖逻辑中,令人哑然失笑,并与感伤的诗意语言一起,试图“以荒诞对抗荒诞,以叛逆对抗压抑”[3],引起人们对艰难生存处境的反思。
一、多层叙事与多重视角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中,叙述人以及他的讲故事行为构成叙事文学的内在特质[4]。
《黄金时代》便是典型。
它以主角“王二”讲故事的思路和陈清扬的话语为主线,恣意穿插叙事,形成了层层嵌套的叙事以及从不同人物视角展开的高频率情节重述,使故事全貌以一种由模糊到清晰的方式被呈现,给予读者奇异观感。
以《黄金时代》第七节为例,王二与陈清扬酒店重逢时,王二以回忆“写交代”的方式,叙述当年他与陈清扬黎明时分在山上的结合:“陈清扬骑在我身上,一起一落,她背后的天上是白茫茫的雾气……”随后,几乎等同于隐含作者的王二把话题岔到了人保组没收他牛角匕首的事情,紧接着又转回陈清扬在酒店里红了脸斥王二“永远是个混蛋”的现实情况,引出当年山上结合后陈清扬所说的那回王二“比哪回都混蛋”[5]这句话,最后以多个“陈清扬说”为引子,站在陈清扬视角叙述山上结合之事。
对陈清扬上山找王二这一情节的叙述则始于第三节“陈清扬来找我时,乘着白色的风。
风从衣服下面钻进来,流过全身,好像爱抚和嘴唇”,中间穿插陈清扬被污蔑为“破鞋”的情节,直到第四节才重新提起:“陈清扬到山里找我的事又可以简述如下……可是她走进草房,看到王二就坐在床上……却吓得尖叫起来。
”[5]除了层层嵌套的叙事层和时间网,借人物之口来构成高频率情节重述的多重叙述视角也是《黄金时代》叙事的特色。
仍以陈清扬上山为例,这一情节在第三、四节提起,却到第十节才以王二听陈清扬说话的角度,完善了叙述内容。
“陈清扬说,她去找我时,树林里飞舞着金蝇。
风从所有的方向吹来……”“陈清扬说,她到山里找我时,爬过光秃秃的山岗。
风从衣服下面吹进来……那时她感到的性欲,就如风一样捉摸不定。
”“陈清扬说,她到我的小草房里去时,想到了一切东西,就是没想到小和尚……”[5]读者在反复的、多视角的片段重述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填补故事情节,产生奇异观感。
《黄金时代》的叙事显示了“有意以暧昧性延展虚实之间的文字张力”[6]的王小波的精巧构思。
其看似杂乱的重复叙事和人物话语,设置了悬念和想象空间,使读者得以在错落的叙述中从各个角度入手,窥见故事全貌,并由陌生感产生对历史事件的全新认识。
二、性与生命力构成的狂欢话语王小波说:“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成为生活的主题……‘食色性也’,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障碍。
”[1]他的《黄金时代》叙述的便是发生在文革这一阶级性压抑人性的年代的故事。
那个年代可以说是谈性色变。
对经常威胁要锤骟知青们的队长来说,王二身上“这个通红通红,直不愣登,长约一尺的东西就是罪恶的化身”。
然而在王二看来,“这东西无比重要,就如我之存在本身”。
女主角陈清扬则被谣传偷汉,被强加“破鞋”之名,否认罪孽而不得。
这时与她相遇的王二恰巧处于对生命与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求的时期。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5]王二遇见了急需证明自己清白的陈清扬,他开始以伟大友谊之名,反其道而行之,带着陈清扬冲破“强加罪孽—证明清白”的文革游戏规则,索性明目张胆地追求在那个年代成为奢望的灵肉欢愉。
如果说文革的荒诞在于压抑人性,那么王二便是以性冲动的本能、以双倍的荒诞来反抗这一压抑。
于是在小说中,性爱成了男女主角的主要互动方式,颇为讽刺。
大量对“现存的秩序、规范、特权、禁令的暂时摆脱”[7]的性爱话语,符合巴赫金提出的狂欢化理论,拆解了革命的严肃性,引导人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一段历史。
同时,这些话语除了戏谑,又充满诗意,令人体会到文革高压下人突破“障碍”的强烈生命力,感动油然心生。
那个年代设置了太多“人性的障碍”,千千万万处于“黄金时代”的知青成为文革逻辑的牺牲品,连追求“食色”的本能欲望尚且被压抑。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王二的话语,体现了他逃脱文革套路的生存本能以及深陷大环境漩涡的无奈,流露出一个个体对保罗·萨特所说的“自为存在”的渴求。
而王小波对主人公通过性爱追求“自为存在”的描写,常常超脱日常生活认识,充满诗意,“我侧躺在她身后,枕着她的头发进入她的身体……闭上眼睛,好像两只海豚在海里游动。
山上有一股风,无声无息地吹下去。
”[5]王二与陈清扬们以最本能的方式,在高压下追求自己的“奢望”,在夹缝中尝试满足本性所趋却在那个时代成为“罪孽”的生活要求,引发读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此外,通过对诸如“去你妈的罢”、“鸡巴”等粗俗口语的直接展示,王小波颠覆了大众对文革严肃的印象,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总体上,《黄金时代》中狂欢话语的基调是昂扬有力的。
这些话语对文革强加罪孽、压抑人性的荒诞现实进行软性反击。
“后来我们在饭店里重温伟大友谊……还谈到了我的小和尚……那时人家要把我们锤掉,但是没有锤动。
我到今天还强硬如初……不管怎么说,那是我的黄金时代。
”[5]在对性爱的描写中,主角对生命本原的执着和渴求自然流露,时代荒诞性的压抑愈强烈,人被激发的本能愈明显,生命力愈旺盛。
三、对抗荒诞的黑色幽默文革年代是政治话语与阶级性高于一切的年代,充斥着荒谬逻辑,因而在社会每一角落,都存在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的荒诞现象。
如斯大林所说,对待强盗最好的方式就是强盗的方式,对待荒谬的较好办法或许就是双倍的荒谬。
王小波以黑色幽默来戏拟文革时期的流氓逻辑,令人哑然失笑,与伤痕文学对这段历史或愤怒或沉重的叙述完全不同。
“她真白,难怪搞破鞋。
”一开篇,被无端污蔑为“破鞋”的陈清扬请王二为她证明清白,王二却认为,“大家都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你倒有义务叫别人无法叫你破鞋。
”[5]看似无赖的王二,实际上一语道破了时代的荒谬逻辑。
他带着被动的陈清扬跳出文革游戏圈套,以明目张胆的性爱游戏作为反抗武器。
发展到后来,甚至每次因为“思想淫乱,作风腐败”被斗争后,俩人都会趁着兴奋进行性交。
“她丝毫也不怕成为破鞋,这比被人叫做破鞋而不是破鞋好得多。
”[5]由此,王二始终没帮陈清扬证明成“清白”,他认为“觉得自己清白无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
而陈清扬直到多年后再次与他相见,依然认为自己清白无辜,“她不知道为什么人家要把她发到云南那个荒凉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也不知道为什么又说她不是破鞋,把写好的材料又抽出来。
”[5]陈清扬的天真与时代的荒诞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在文革定罪—反抗的时代逻辑中完全陷入被动。
而王二在文革时代中虽是边缘人,却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把控命运的主动权,即使这命运并不如意。
如王小波所说:“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
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1]王二可以说是这种逻辑的最佳诠释者。
被他请去吃鱼的陈清扬问他鱼在哪里,没拦住鱼的王二只好说“鱼还在河里”。
面对“情敌”军代表,王二“像野猪一样看他,像发傻一样看他,像公猫看母猫一样看他”[5],看得军代表没了脾气。
他以荒诞对抗荒诞,用处处令人发笑的思维和话语把生活变得有趣。
此外,主角被迫写关于交代男女关系的材料的情节也处处体现黑色幽默,充分展现文革时期人的变态,揭露了大众对隐私的窥探欲。
“当人事干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别人写的交待材料。
”到后来,王二以别人爱看他的交代材料为荣,陈清扬则以自己是被斗的“破鞋”中最美的一个为荣,反映人性在荒诞现实中的被迫适应和扭曲。
“领导上挽救我们,让我写交待材料,这是多么的宽大!”[5]黑色幽默背后隐藏的,是对命运不顺的自我解嘲,笑中带泪。
“同样的事做多了就不再有趣。
所以她还想下山,忍受人世的摧残。
”[5]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蕴含着直面荒唐现实与现实所强加的罪孽的无奈,以及追求奢望的巨大勇气和能量。
四、感伤的诗意哲理由于狂欢话语和黑色幽默的运用,《黄金时代》对文革記忆的描绘被镀上了一层喜剧色彩,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性。
《黄金时代》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开创了一个回看文革的全新视角,还以诗意的语言把对故事的叙写上升到人生哲理高度,哲理中又萦绕着感伤情绪,这也反映了王小波细腻的一面。
感伤的情愫通常来自在荒谬逻辑中始终被动的女主角陈清扬。
“那时她心里也有很多奢望。
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她的黄金时代,虽然那时她被人叫作破鞋。
”读者跟随听着风声对一切产生怀疑的陈清扬,跟随听浩荡风声从头顶涌过的王二,不由自主地对荒诞的现实和人生进行哲学思考,达到灵魂潮兴。
王小波简练朴实的环境白描满含感伤诗意,同时又蕴含强烈的生命意味。
“天是那么蓝,阳光是那么亮,天上还有鸽子在飞。
鸽哨的声音叫人终身难忘。
”[5]这些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原始的自然本真,甚至令人对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心驰神往。
“陈清扬说,她去找我时,树林里飞舞着金蝇。
风从所有的方向吹来,穿过衣襟,爬到身上……炎热的阳光好像细碎的云母片,从天顶落下来。
”如诗般美好的自然环境描写也反衬了人物内心“奢望”被压抑的痛苦,“陈清扬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
”借被强加罪孽的女主角之口,《黄金时代》无情地揭露了人在荒诞时代中的艰难生存处境,感伤又无奈。
但“下一瞬间她就下定了决心,走上前来,接受摧残,心里快乐异常”。
人物不屈不挠的生命力,使小说诗意得到强化,哲理再度升华,在引起对生存处境的反思的同时,给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结语王小波打破了“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对文革或愤懑或哀伤的叙述方式,在《黄金时代》中以层层嵌套的自由叙事,展开对文革时期荒诞现实的反击。
他以生命力旺盛的狂欢话语打破历史权威,黑色幽默与感伤诗意交织,反映出把人性本能压抑为“奢望”的荒诞,以及处于“黄金时代”的主角对被强加的罪孽的戏谑性反抗,使人得以在站在崭新视角体会文革历史,由此产生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并为人的强烈生命力而久久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