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淮滨一中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主备:黄明福授课时间月日我的收获:(小展示)我的疑惑:(大展示)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了解元素在地壳、生物细胞中的分布;知道元素的分类。
2;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并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导学】我们已经知道,英语单词有很多。
但构成这些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同样,世界上的物质也有很多,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
可见,有些物质中很可能出现相同的元素。
比如:碳酸钙(3)、氧气(O2)、二氧化碳(2)、水(H2O)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那什么是元素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独学】1、阅读书本P59页,用分子原子填空。
水←水←氢、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氧、碳都含有氧(质子数为8) →氧元素氧气←氧←氧2、结合以上学习,总结出元素定义。
元素是的一类的总称。
我们能确定: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2、氢元素与碳元素的最大区别是,3、在氧气(O2)、二氧化碳(2)、水(H2O)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因为这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故把它们都称为氧元素。
合作探究(一):在原子的结构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此定义中为何说质子数相同而不说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法指导:结合原子结构和离子的形成。
)合作探究(二):此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学法指导:结合课本P56注释(1))答:核电荷数而核内的一类原子。
引导探究:定义中“总称”说明了元素的什么特点?元素是概念。
只讲不讲。
【互学提高】:有下列说法没有错误?错的加以改正:1、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2、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 个元素。
合作探究:阅读书本P59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法指导:结合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微粒和组成元素来思考、比较。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元素。
元素原子概念有()化学变化中的()区别宏观,讲不讲微观,既讲又使用范围举例水是由和组成元素描述水分子是由和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导学案设计(2课时全,含配套练习 无答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知识梳理1、物质是由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是由、、这样的微观粒子。
2、分子的性质为①②③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其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6、构成分子。
二、合作探究实验(一)观看品红扩散实验归纳:分子不断作运动,其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
实验(二)观看氨水与酚酞的实验归纳:(1)酚酞溶液:色溶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2)浓氨水溶液:主要成分为,色碱性溶液。
(3)实验现象,盛有氨水的烧杯中溶液;盛有酚酞的烧杯仍为无色。
(4)实验分析:氨水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的烧杯里;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遇碱性溶液(氨水)变红。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花香扩散、晾干衣服实验(三)观看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归纳:分子之间有,一般来讲,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热胀冷缩、气体容易压缩。
实验(四)观看水分子分解视频,阅读课本P50页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观的角度审视原有的概念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只是分子的改变。
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纯净物: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混合物: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2、分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粒子。
概念要点①②③3、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
4、分子是由构成。
5、原子:原子是中最的粒子。
概念要点①“最小“指的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拆分。
【课堂练习】课时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粒子是不停地运动的C.热胀冷缩是由于粒子大小发生了变化D.通过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子和原子2.下列不属于粒子基本性质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对下列课本中涉及的图片或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C.只能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D.在固体物质中,分子是静止不动的5.游客闻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6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7.下列事实,不适合用“粒子间有间隔”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氨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9.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 元素导教案(无答案)课题元素课型新授主备审查班级姓名时间1、知道元素的观点、会写元素的符号并知道它的意义,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2、经过想像、剖析认识化学反响中分子能够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目标3、进一步成立科学的物质观,加强对物质的宏观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发挥合作的精神。
要点元素观点、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学习过程学(教)记录【自助学习】1、元素是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就是由元素构成的。
2、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四种元素的含量许多,空气中元素含量占第一位,生物细胞中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是。
3、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以外,还可以表示这类元素的,如 Cl 表示和。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应,第二个字母应,如镁和锰的元素符号分别是和。
4、科学家们依据元素的,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摆列在一起,这样就获得了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个纵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无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递加的次序编了号,这个号叫做。
【相助研究】一、元素1、特点:( 1)宏观观点,由元素构成的物质只好是物质。
( 2)只论,无论。
2、种类:一百多种。
3、分类::如铁等元素;:如碳等元素。
:如氦等4、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分数由多到少摆列(前 4 位)。
【求援交流】:元素和原子之间有何差别和联系?【概括】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定义拥有同样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差别联系二、元素符号1、定义:用不一样的符号表示不一样元素的方法。
如:铁元素:Fe;碳元1 / 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 元素导教案(无答案)素: C;氧元素: O,等。
2、常有元素的元素符号。
(记着P62.)3、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原则。
4、元素符号的意义。
( 1)宏观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习重难点】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学习过程】一、【自学互助】(一)自学内容及要求1.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
2.阅读教材第60页的图3-17,了解地壳中含量排名前四位的元素。
3.阅读教材第60页的图3-18,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4.阅读教材第61页内容,初步了解元素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自学检测(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相同的一类原子的 . (2)地壳中含量排名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
(3)元素符号采用的是文的第个字母()表示。
(4)物质由元素,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由原子。
我的疑惑:二、【展示互导】钙片的主要作用是补钙,这里所说的“钙”指的是什么?三、【质疑互究】(一)理解元素的定义已知有氕、氘、氚这三种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电子数和中子数如下表所示。
讨论与交流:(1)以上三种原子有什么共同特征?(2)我们把这三种质子数都是“1”的原子统称为氢。
(3)已知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那么在描述“氢元素”时,应该说一个氢元素,还是一种氢元素?“氢原子”又该如何描述?通过以上讨论,请归纳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4)硫 +氧气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氧气 + 水(S) (O2) (SO2) (H2O2) (O2) (H2O) 在上述化学反应中,由于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都,元素的种类也。
(5)根据教材第60页图3-18,请归纳出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氧化碳(CO)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一氧化碳(CO)是由一个碳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的()(3)1个一氧化碳分子(CO)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4)一氧化碳(CO)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二)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已知氯元素符号为“Cl”,可以表示氯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氯原子。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导学案(无答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三元素一温故而知新1 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2 原子由位于原子正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构成.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其中__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______带负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3请你画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加碘食盐中添加的是碘这种物质吗?[查阅资料]:碘这种物质遇淀粉会变蓝。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10滴淀粉溶液,再滴加5滴碘水2在试管中加入10滴淀粉溶液,再滴加5滴食盐水[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加碘盐中添加的是什么呢?二学习新知1 元素的定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___________的总称.这类原子指的是①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不同的.②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不同的.2 元素的种类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3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只讲__________不讲_____________.原子既讲__________又讲_____________.4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物质由_________构成.②物质由___________组成.③分子由___________构成.④一个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例如:水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中考变式训练]1 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_构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2 氦由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_构成.3 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构成.[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褐色,因此。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可见元素是由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氧气分子和水
它们统称为氧元素。
同样,把核电荷数为
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
126.9。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元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元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初步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概念。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相应的元素,并能指出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熟练的根据给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能书写简单的离子符号。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离子的形成和离子表示方法。
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元素符号的意义。
学习策略: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对微观粒子的认识,要多发挥想象力,进行科学的对比。
对于化学用语的学习,要注意规范,同时要区分不同化学用语之间的含义和表示内容的差异。
二、学习与应用(一)请你说出原子的结构。
(二)原子中质子数= = = 。
(三)相对原子质量定义是: ,数值上等于 +知识点一:了解元素(一)概念: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称。
(二)元素种类: ________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_____(48. 60%)_____(26.30%)_____(7. 73%)_____(4.75%)(2)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氧(65%)碳(18%)氢(10%)氮(3%)(3)可以把元素分为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
碳、氢、氧等为非金属元素,铁、铜、铝为金属元素。
知识点二:元素符号表示一种;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某些元素符号还能表示。
书写: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能用元素正确地描述物质的组成。
(重点)2.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元素1.元素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奶”“碘盐”等用品里的氟、钙、碘指的都是______。
4.在实验室里,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都能产生氧气,这说明两种物质中都含有________。
知识点二: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物质的组成,原子是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
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如下:答案:1.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氧、硅、铝、铁3. 元素4. 氧元素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元素的概念称为________。
(2)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决定元素的种类探究问题一:元素的概念 (1) 氢元素(2) 质子数是否相同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决定元素的种类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学习误区提示:1.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与原子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一个水分子共含有10个质子,与氖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却不能说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只有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才属于同一种元素。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一种元素有时可以组成几种不同的物质,例如,在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就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
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重点)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元素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节课同学们需要掌握:
学习目标:
⒈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原子的结构:(带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
(带电)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3、相对原子质量=-----------------------------------
二、学习探究
元素1、元素的概念: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你给元素下定义:
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延伸思考: (1)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 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
个氧元素组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阅读 P60图3-17 P60资料,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
地壳中元素含量(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的: 、 、 、 、 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 、 、 、 二:元素符号:
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 的 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 字母来区别。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必须 。
2.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种类,为宏观意义):②表示原子(微粒,为微观意义)思考:1、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
如:两个氢原子:;三个铁原子:。
结论:
注意:元素符号既表示宏观概念,又表示微观概念;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迷惑的问题?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种原子的统称叫元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3、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种元素组成。
4.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5.日常生活中的加碘食盐、高钙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6.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4H2
B、4H
C、2H2
D、H4
7、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的是()
A、H
B、2N
C、2O2
D、Fe
8.写出下面符号表示的含义。
(1)Cl ,;
(2)Na ,、;
(3)4Fe ;
(4)nS ;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