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二水电站左坝肩绕坝渗流计算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大坝渗漏危害及处理措施分析

大坝渗漏危害及处理措施分析

水 利工 程 I Ij
大坝渗漏危害及处理措施分析
谭 福 林
@; 关市土地开发整理 中心, 广东 韶 关 522) 106
摘 要 : 对土坝坝肩山体渗 水的治理分析 供 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 土坝坝肩; 渗水始 理措施
1 土坝渗水的类型及其成因 3工程治理案例 主要原因: 质原因。 吐 水库坝体填筑土料多 按照土石坝的渗漏部位和特征 , 土坝渗漏的 3 . 1瀑布水库 1 8 年产生滑坡的成因及处 用附近的残坡积土或全风化土填筑,主要为砂质 95 主要类型包括坝体渗漏、 坝基渗漏、 绕坝渗漏以及 理措施 粉质粘土, 黄色, 中等压实。 魉 原 因。 稍~ 蚰 二 【 该土坝 坝肩山僻 。 瀑布水库正常蓄水位 3 6 , 4 m 相应库容 3 3 在填筑时 , 12 是在当时公社化时期, 坝体的上部基本 造成坝中填筑土密度偏低 , 土体疏松并 土石坝因为其土体颗粒之间的间隙 , 水库蓄 万 m , ] 校核洪水位 3 8 m 相应库容 3 0 万 m。 未经碾压 , 4A , 40 水后在水压力作用下沿空隙发生渗水,在坝背水 水库拦河坝为均质土坝, 5 m 坝基在坝轴线 有架空现象。翻搠 坝高 1 。 地质影响。左坝肩岩体风化 坡形成出逸点, 随着渗水量的增大 , 水与坝体细颗 待 布置有两道砼隔水墙 , 侧 在背水坡河床部分 比 较深, 强风化下限深达 2 m, 0 弱风化下限埋探达 碎石 河沙构成的反滤棱体。大坝左侧 3 m 由 粒一起带 出坝体, 空隙逐渐扩大 , 形成渗水通道 , 设有块石、 、 7 ; 于受构造影响 , 裂隙较发育, 穿过左坝肩有 在水压力作用下, 当空隙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 坝 背水坡在库水 位 3 2 m时发 生滑坡 ,面积达 断层 F 其产状为 N 0 E W 乙 6o7 。 4. 9 , 70/ N 5 5, 一 胶结 体随着失稳 , 这是坝体渗水; 由于筑坝时对两岸山 2 1m 92 ,在滑坡最深处的原山坡地基发现有泉水 较好, 断层带附近见有大量石英脉。 渗透水的作 d 体 的破碎带 、 裂隙、 软弱夹层等的处理不当或不彻 外 冒。 用。 钻孔注水试验表明, 土坝坝体土层的渗透系数 底等原因 , 在水库蓄水后随着水压力的增大, 水体 主要原因: 由于工程设计不细致 , a . 左坝段背 k 1 7 1-2 7 l%ws多在(0 - 2 )l%ms =. x0 -. x0 /, 0 s 4 1 12 9 O / . x 随着裂隙、 破碎带 、 软弱夹层之问渗出 , 在坝肩或 水坡 1 0多米长的山沟没有设排水 反滤设施 , 2 致 之间 , 其中土坝左端钻孔内高程 15 2 3 8- 0 m附近 坝脚形成渗水出逸点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水体不断 使山体裂隙水、 山坑泉水 、 绕坝渗漏水 、 坝基渗水 存在明 显的漏水地段, 坝体局部有强渗水隐患 , 与 将细颗粒带出坝肩外 , 形成渗水通道 , 将危及坝肩 没能及时排除而滞留坝内。 据反映左坝肩山体脚 坝体表面观测到的渗漏现象基本一致;钻孔压水 h 的安全稳定。 同时因为坝址处两岸山 体高大雄厚, 原有两股泉水 , 土坝施工时只用环氧树脂堵塞泉 试验结果 , 岩石透水率大部分在 l-6 u 5 L 之间, 1 为 植被 良好 , 地下水丰沛, 建坝前都有较大 的涌泉。 眼和部分岩石裂缝, 填土直接填在 E , 面 没作导渗 中强透水层 , 在断层 F嗣近透水 陛较大。 且坝后渗水受库内水位高低的影响不大 , 而受降 处理。 有可能从岩缝中渗出而注 入 坝体。 . c 据原土 处理措施 : 左坝肩与土坝坝体相连处采用帷 雨的影响较大 , 可见坝后渗水并不主要是坝体渗 坝施工人员反映,坝后坡左坝脚冲沟湖洋 田软基 幕灌浆。布置两排灌浆孔, 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 , 水、 坝体与坝岸接触渗水和绕坝渗水 , 而主要是坝 础在施工中没有彻底清除。在滑坡整治施工开挖 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 1 m处 ;按梅花型布 5 肩山体渗水。 山体水渗到坝体内, 没有采取导排 时也发现,灰黑色湖洋田厚度沿冲沟走向由0 m 置 , 因 . 2 孔距均为 4 m 灌浆孔穿透弱风化带 , . ; 0 进入到 措施 , 引起 山 体渗水与坝体接触部位的水力坡降 至 0 m, . 此层土腐殖质含量多 , 8 可见铁锈水渗出, 相对不透水层。根据规范要求 , 左坝肩帷幕灌浆防 大于临界水力坡降 , 而产生渗透跛坏, 起先是带走 但此层土中的水不易析出而形成相对不透水的橡 渗标准为透水率 q . u 可达到控制渗水的要  ̄2 L 即 0 个别细颗粒 , 然后是较大量的细颗粒被渗流挟带 皮土。 此层土以 上的坝体不易下渗而滞留坝内, 求 。 以 造孔采用一次成型, 纯压式灌浆 , 上而下分 自 而走, 由于颗粒流失 , 土的孔隙尺寸不断增大 , 继 致使坝体填土湿软 , 这些土以下的渗水存在的承 段进行。 而带走较大颗粒, 最后产生管涌。 因长时间的 管涌 压水头作用于土层底部 , 减轻了 填土的压重 , 对土 防止措施: 由于左坝肩岩石破碎, 裂隙发育 , 现象 , 势必将坝内的土带空 , 产生塌陷。 坝稳定不利。冲沟基础处理不彻底而形成了又一 为防止地面抬升和过多浆液远程流失, 采用 L 吸 2坝肩山体渗水的危害分析及其治理措施 隐 患 。 浆率为主的控制, 控制吸浆率 3 U i, 即 0 mn灌浆压 当土坝的渗漏量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范围之 处理措施 : 清除左坝段背水坡坡脚冲沟的 力能达到设计压力的就尽量达到,但决不容许超 内, 属于正常的渗漏现象, 可以通过观察其渗水情 湖洋田软弱层 ,沿着冲沟沟底走 向 设置河沙 、 碎 过, 吸浆率较大时, 采用分级升压 , 通过逐步变浓 堆石 砌石廊道排水体, 廊道两边侧墙每隔 2 浆液 , 求得压力尽快上升。当吸浆"> 0 m n  ̄ 3 U i 时, 况进行判断渗水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但是, 渗漏 石、 水量超过允许范围, 或者渗流逸出点太高, 下游坡 米布置上中下三排排水孔, 呈梅花形布置. 围布 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浆液,待升到设计压力后 夕 面将出 现渗水散浸等 , 对坝身安全形成危害 , 这就 设块石、 、 碎石 河沙排水导渗体, 在廊道靠土坝一 再转为以压力为主的控制,尽可能的在设计压力 是异常渗漏现象了。土石坝坝肩渗水的造成的危 侧每隔 1m左右在原坝坡开挖后填河沙一 0 碎石一 下灌浆。 在规定压力下 , 当吸浆率簇 n 4 m n U i 时, 主要是为了将坝体渗水通过 继续灌注 6 m n或吸浆量镇 1 m n , 0 i, U i 时 继续灌往 害主要有 : 坝坡塌陷、 背水坡脚 出现牛皮胀或造成 河沙组成的导渗沟 ; 滑坡 、 流土、 管涌、 坝坡失稳等。 导渗沟排人排水 , 体 然后迅速排入廊道, 集中排往 9m n 0 i 可结束灌浆。 根据渗水的特点 , 结合当地情况对其危害的 下游河床。 用直径 8 m h 0 m的铁管将左坝肩山坡处 经过处理后均达到了 目的 , 坝后坡的渗水点 处理主 以“ 要 前截后排、 截断渗水通道” 的办法 , 主 的两股山泉水导引入排水廊道。 在冲沟上游的公 大多已消除或渗漏量明显减少, G 原来的湿润状已 要措施有以下 n 种方式: 路上侧浇筑砼截水墙 , 拦截公路以上的山坑来水 , 基本消除。 2 1上游铺填防渗截水铺盖、 设置截水墙 , 待水集中后导出至公路排水沟排走; 以 在廊道最上 4结论及建议 . 截断其渗水的人 口, 但这种方法往往施工难度较 端的进 口 处也设砼帮 墙, 坡渗水、 冰 将山 绕坝渗漏 土坝渗水是土坝安全隐患之一 , 对水库除险 大, 且要较大面积的铺设 , 需要对水库放空至死水 水截住后导人排水廊道排走。 蝴 背水坝坡的坡 加固工程的处理措施 的确定必须通过实地现场调 位以下施工, 效果才明显。 度, 增强抗滑 稳定。 查, 有针对性 、 并结合工程袜子际地形条件 。 提出 2 . 2背水坡出口 处输通排水设施 , 采用排水 3 . 2横江水库背坡渗水成因及处理措施 处理意见。 通过以 E 宗水库的坝屑渗水的处理, 几 棱体、 贴坡排水等方法降低背水坡的出逸点 , 特别 横江水库为中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 坝肩渗水处理的方法以“ 排、 导” 截、 堵、 等措施。目 是与坝体连接段将排水通过反滤层导出 , 减轻水 22 k 2 4 5m,正常高蓄水位为 24 ,相应 库容为 前全省水库 除险加固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 0m 必

分析水库工程坝肩防渗的设计要点

分析水库工程坝肩防渗的设计要点

当前我国已经运行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时间的水库较多,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底层结构、岩土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地震、降水等多种因素,有些因素使原有的安全性、结构性和功能性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导致出现坝区渗漏和库区渗漏和坝肩渗漏等诸多问题。

为了确保水库工程的安全稳定以及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必须要针对水库渗漏情况,结合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渗漏分析计算和防渗处理,以提高工程的稳固性。

因此对水库工程的防渗设计应给予高度重视,确保防渗设计合理、水库安全可靠。

1 水库工程坝肩渗漏水库渗漏主要是水库蓄水之后,会表现出坝区渗漏、库区渗漏和坝肩接触面、岩石孔隙、裂缝、溶洞等渗漏的多种形式。

有的水库会出现通过坝区和库区渗漏,也有的水库会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量沿库岸向邻谷渗漏;有的水库会沿坝肩接触面的透水层、溶洞、断裂的破碎带等连贯性通道外渗形成坝肩渗漏。

水库渗漏首先会降低水库蓄水功能效益的发挥,造成水库水量损失,若为平原水库还会造成下游土壤的浸没灾害,形成下游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有的还会引起地质滑坡灾害,危及农业生产及村舍安全。

而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坝肩渗漏,指的是水库工程建成蓄水之后,库水在大坝的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由坝肩出现向下游渗漏的现象。

本文所提出的坝肩防渗设计,主要针对坝肩渗漏而采取的减渗设计。

坝肩在渗漏中产生渗透压力,增大了坝肩岩体中的侧向渗透压力和可能滑动面上的法向渗透压力,继而增加坝肩岩体的测向推力,导致裂隙通道增大和渗漏水量的增加,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下游边坡的稳定性。

具体来讲,坝肩渗漏通道位于大坝的两侧坝肩,渗透沿着坝肩山体存在着的软弱带、破碎带出现渗透,在下游坝坡或者坝脚溢出。

渗漏路径比较复杂,解决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破坏坝体稳定性,甚至还可能造成水坝坍塌等问题。

针对水库工程坝肩渗漏,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比如灌浆帷幕、铺盖、封堵等多种方法。

乌江渡水电站绕坝渗流监测与分析

乌江渡水电站绕坝渗流监测与分析

编号为 G1 至 G16 长观水位孔共 16 个重要监测孔
进行扫孔疏通, 对不能疏通的孔, 重新钻孔。 经过
为监测水库库水绕坝渗流和两岸灌浆帷幕运行
情况, 在两岸防渗帷幕线下游侧共布置了 52 个地
下水位长期观测孔( 简称为长观孔) , 其中: 左岸
玉龙山灰岩地下水位低槽区及脊岭散流区设置有
16 个观测孔; 右岸玉龙山灰岩、 长兴灰岩地下水位
压计进行地下水遥测。 通过几年来的人工监测和自
动化监测, 对比监测结果表明, 右岸长观孔Ⅰ期改造
工程是比较成功的。 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大坝安全运
行,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观测精度, 节省人力、 物
力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后对右岸剩余的长观孔进行Ⅱ期改造
监测。
[4]

3.1 长观孔疏通及自动化改造
由于长观孔安装年限较长, 陆续有观测孔被堵
3.4 DAU 保护箱
保险管卡簧撬紧。
3.4.1 布置情况
DAU 保护箱在左岸坝顶有 1 个, 右岸坝顶有 1
个, 右岸 1 号机启闭机室有 1 个。 安装位置充分考
虑了仪器电缆的牵引, 为方便维护, DAU 安装高
度为 1.2 m 左右, 用 4 个地脚螺栓连接。 仪器线、
通信线、 电源线芯线均采用镀银冷压接头压紧, 可
of groundwater level on both si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epage around the dam and the grouting curtain on
both sides are in good condition.
Keywords long - term observation hole automation monitoring reformation analysis Wujiangdu Hydropower

浅谈水库工程土石坝施工中的渗流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水库工程土石坝施工中的渗流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水库工程土石坝施工中的渗流问题与解决对策文章结合土石坝施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工程中存在的渗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

标签:土石坝渗流水库工程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目前仍然被广泛应用,发展的态势也是最快的。

我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优势非常明显。

土石坝很依赖当地的资源,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例如土料、石料和混合料,通过抛填、碾压等方式筑成大坝。

关于土石坝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土石坝按照材料可以分为土坝、堆石坝以及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碾压式、充填式、水中填土坝以及定向爆破堆石坝等。

土石坝具有节约运输成本、结构简单便于改造、适应变形的良好性能、施工工序较少等优点。

但是土石坝还具有坝身一般不能溢流、填筑粘性土料受气候影响大以及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等缺点。

由于土石坝施工建设的最大危害就是渗流,因此,在土石坝工程建设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如何控制以及预防渗流的问题。

土石坝是由土料和砂砾组成的,这些材料组成了的散粒体结构从而存在大量的孔隙,这就造成了土石坝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当水库蓄水后就形成了一定的水压力,水就会在水压力的作用下顺着孔隙渗向下游,从而导致坝身、坝基还有绕坝的渗漏。

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内的正常渗流是不会对大坝产生破坏力的,但是异常的渗流就具有一定的渗透破坏能力。

溃坝是渗透对大坝造成的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后果。

因此,确保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坝体以及坝基的渗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渗流基础理论的实施措施就是渗流的控制技术,通常的渗流控制技术包括:反滤坝、灌浆、坝体和坝基的密度加固、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以及防渗墙、坝体坝基加固技术等。

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如下:第一,由于层间系数过大、施工时存在错断混层现象以及填土不密实等原因造成反滤层被破坏而失效。

如果前面所讲的防渗体破裂或出现渗漏通道时,只要反滤层仍旧工作正常,仍旧不会造成渗漏破坏的进一步扩大。

土坝的渗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土坝的渗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土坝的渗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分析土坝是一种由土石料打筑而成的坝体,它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坝型。

土坝在防洪、蓄水和灌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长期的使用中,土坝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渗流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一个。

土坝的渗流问题指的是水在土坝内部的土体中发生渗透现象。

土坝内部的水分通过土体的渗透作用,会在土坝内部形成渗流通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土坝的破坏。

对土坝的渗流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坝的渗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土坝材料的渗透性和抗渗性差是导致渗流问题的重要原因。

土坝通常由粗糙、多孔的土石料组成,这种土材料本身的渗透性较强,且在水分浸润下容易产生松弛和沉降,对水的渗透性和抗渗性差,容易形成渗漏通道。

土坝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膨胀-收缩和冻融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土坝的土体容易发生裂缝和疏松化,使得土坝内部的水分渗透性增加,导致渗流问题的发生。

土坝施工时的工艺、材料选用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坝的抗渗性能,如果施工不当或者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导致土坝出现渗流问题。

针对土坝的渗流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控制措施来加以处理:进行土体的改良处理。

通过土壤改良工程,可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减少土壤的渗透性,进而控制土坝的渗流问题。

常用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加入固结材料、加入粘土或石灰等改良材料、进行振实等工艺。

采用合适的防渗材料进行覆盖处理。

在土坝表面、坝体内部或坝底等位置,铺设防渗材料,形成防渗屏障,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坝的渗流问题。

常见的防渗材料包括高分子防渗膜、塑料板、土工布等。

及时进行坝面及坝体的修补和加固。

定期检查土坝的表面和内部,发现裂缝和渗漏部位,及时进行修补和加固,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坝的渗流问题。

修补和加固的方法包括填充、注浆、封堵等。

加强对土坝的监测和管理。

定期进行水文和渗流监测,及时发现土坝的渗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加强对土坝的管理,严格执行防渗控制措施,确保土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某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及稳定分析

某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及稳定分析

某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及稳定分析摘要: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经常需要对加固前的建筑物进行安全复核。

本文根据某水库的地勘资料,对其进行了渗流计算和坝坡稳定抗滑稳定计算,计算结果为水库大坝的加固提供合理的构筑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土石坝;渗流计算;稳定分析1.工程概况某水库位于罗山县西南约55km处的灵山镇境内,属丘陵地区水库,位于淮河水系小黄河支沟上,控制流域面积3.3km2,总库容102.02万m3。

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现状坝长90m,最大坝高17.4m,坝顶宽约3m。

该水库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防洪标准校核。

2.工程地质某水库位于秦岭-昆仑纬向复杂构造带之南亚带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交接复合部位。

受淮阳山字型构造与经向构造复合干扰,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据地质测绘及勘探揭露范围内,坝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坝体人工填土(Qs)及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仅在下游河槽分布有泥卵石。

坝址区地层根据时代、成因、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特征,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燕山晚期(r3 5)岩性为花岗岩,分布在水库两岸,肉红色、灰白色~淡红色,细粒~中粗粒结构,肉眼可见斑状矿物,矿物按含量依次为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裂隙较发育,多为60度左右的高倾角,裂隙宽0.3mm,裂面平整,沿裂隙面充填有铁锰质薄膜。

表层2m左右多为全风化,岩芯多呈碎屑状、块状,地质取芯率(RQD)低于10%;多为中等风化,岩芯呈块状和柱状,岩心采取率60%~90%,RQD值25%~80%。

第四系全新统(alplQ4)岩性为泥卵石,分布在下游河槽内,卵石成分主要为安山岩、花岗岩,灰绿色,灰黄色,多呈次圆状,粒径一般3~5cm,最大10cm左右,含量50%左右,泥质充填,结构较松散。

坝体填土(QS)坝体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轴线处2.4m以上主要为全风化的花岗岩碎屑,2.4~12.3m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含有全风化花岗岩碎屑,局部含量较高,但颗粒较细,12.3m以下为低液限粘土,灰褐色,棕黄色,见有铁锈,粘粒含量较高。

水电站左岸绕坝渗流孔扫孔技术方案

水电站左岸绕坝渗流孔扫孔技术方案

水电站左岸17#绕坝渗流孔扫孔及测压管安装技术方案一、项目概况水电站在左、右岸坝区两岸共布置了个绕坝渗流监测点,用来监测库水绕渗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其中,左岸布置了个测点,右岸布置了个测点。

在近期人工采用电测水位计测量绕坝渗流孔水位过程中发现,左岸17#绕坝渗流观测孔内存在杂物封堵现象。

为及时、准确、完整地监测到坝区两岸的库水绕渗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需要对该孔进行扫孔并重新安装测压管。

17#孔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17#绕坝渗流孔测点基本资料二、施工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1、绕坝渗流孔扫孔(1)孔口装置拆除拆除17#孔孔口装置,并保护完好不得损坏;将孔口混凝土盖板移开并保护完好,然后将孔口砖砌体保护池拆除至地面齐平,便于钻机平稳安置孔口作业。

(2)扫孔时,应选择性能良好的钻机,钻机滑轨应水平,立轴应竖直。

钻杆和钻具必须严格保持平直。

(3)严格调平钻机滑轨,其倾斜应小于0.1%。

以管口中心设置导向管,钻具上部宜装设导向环,导向环外径可略小于导向管内径2mm~4mm。

不论采用何种钻进方法,都应采取一系列防止扫孔偏斜的措施,保证钻杆的铅直精度。

(4)必须经常检测扫孔偏斜值,一般每钻进5m即应检测一次。

发现孔斜超限,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

(5)扫孔完成后,由甲方现场负责人仔细测量扫孔后的孔深,并与原竣工孔深相比较后,由甲方现场负责人与施工方负责人现场认可签字并做好记录。

在扫孔完后的工作中要做好现场防杂物进入绕坝渗流孔的措施。

2、17#孔测压管安装(1)按孔深和设计的进水管段长度制备测压管。

选用公称直径φ75mm 的PPR管,PPR管选用规格PN1.6,尺寸Φ75mm*8.4mm,连接方式采用连接管方式。

进水管段长3m,进水孔沿管周均布8排,孔径φ4mm,沿轴向交错排列,沿轴向孔间距为50mm,管壁内的钻孔孔周毛刺应去除。

进水管段过滤层采用厚度3mm的无纺土工布,纵向紧密包裹不少于2层,其长度应比进水孔段两端各长100mm以上,用φ1不锈钢丝绳,沿布表缠绕,节距10mm~20mm,两端可靠扎结。

坝基渗漏与绕坝渗漏

坝基渗漏与绕坝渗漏

1、坝基渗漏与绕坝渗漏根据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JQDSD —D —04、LQDSD —D —06),坝基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卵石层组成,渗透系数70~90m/d ,属强透水层,其下部砂岩偶夹板岩,岩体强风化层为中~弱透水岩体,其透水率为 5.33lu ,强风化带以下岩体的透水率为3~1.12lu ,属弱透水层,渗漏计算时可将基岩作为相对隔水层对待,根据枢纽建筑物的设计参数在不考虑防渗的条件下,估算枢纽各坝段和坝肩的最大渗漏量,各个坝线段坝(闸)基的建基高程统一按设计提供的进水闸底板高程2903.50计。

1.1坝基渗漏量估算坝基渗漏量统一按下列公式进行估算:M b MBKH Q +=2式中:Q —坝基渗漏量(m 3/d);B —渗流断面宽度(m);K —渗透系数(m/d),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取值80m/d ; M —透水层的厚度(m);2b—坝底宽度;H—上下游水位差(m),按电站枢纽设计正常挡水位2913.5m与河水面高程2908.5m的高差定为5m。

此式当M≤2b时估算量较准确;当M>2b时估算量则稍偏小,这时根据经验应将估算量加大15%。

⑴上坝线坝基渗漏量估算①溢流坝坝基渗漏量计算溢流坝布置于现代河床之上,坝底宽2b=10m,坝长B=57m,M=4.5m(平均值)。

经计算,溢流坝坝段渗漏量Q1为7076 m3/d。

②副坝段坝基渗漏量计算副坝布置于Ⅰ级阶地之上,坝底宽2b=10m,坝长B=110m, M=15m (平均值)。

经计算,副坝段渗漏量为Q2为30360m3/d。

整个上坝线坝基总渗漏量37436 m3/d。

⑵下坝线坝基渗漏量估算①泄冲闸闸基渗漏量计算泄冲闸布置于河床左岸,闸底板宽2b=10m,闸底板长B=27.6m,M=13m(平均值)。

经计算:泄冲闸闸基渗漏量Q1为7176m3/d。

②副坝段坝基渗漏量计算副坝布置于Ⅰ级阶地之上,坝底宽2b=10m,坝长B=153m, M=18m(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 建设 1 1座 中小 型水 电 站 , 已建 成 3座 水 电站 。 带 规模 较大 , 对坝 基稳 定不 利 。 乌宋岗( 乌-) 水 电 站 是 规划 开 发 中 的第 1 O级 水 电
站, 位 于逊克 县 宝 山乡境 内治 南村 东 北 方 向3 k m处 ,
2 绕坝 渗 漏
1 0 0 a 一遇 洪水 校 核 。 坝址 地 层 由卵 石 、 级 配 不 良细
则 绕坝 总渗 流量 为 :
Q: 6 l + 6 +…… + 6 ( 2 )
砾、 含砂 低液 限粉 土 、 卵石 混 合 土 和 级配 不 良细 砾组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1 5 [ 作者简介] 张慧丽( 1 9 8 2一 ) , 女, 河北唐山人 , 工程师。
2 0 1 4年 第 4期 ( 第4 2卷 )

Hale Waihona Puke 龙江水利


No . 4. 2 O1 4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e y
平 均发 电量 3 5 6 6 k M。
益, 威 胁坝 址 区安 全 。 因此 绕 坝 渗 漏 量 的 计 算 及 渗
乌二水 电站 为 日调 节 水 库 , 主 要 通 过 大 坝 拦 蓄 透 稳定 评价 显得 尤为 重要 。
调 节 径流 和 壅 高 水 位 , 为 中 型水 库 , 工 程 等 别 为 Ⅲ 3 绕坝渗漏计算 等, 主要 建 筑物 级 别 为 3级 , 防 洪标 准采 用5 0 a 一 遇 绕坝 渗漏 计 算 是 在 渗 流 理论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的 , 洪 水设 计 , 5 0 0 a 一 遇 洪 水 校 核 。根 据 工 程 选 定 方 案 常采用半经验半 理论 的方法 , 将 岸坡绕坝渗流简化 的枢 纽布 置 , 为 使 溢 流 坝 泄 洪 时不 危 及 大 坝 及 整 个 为简 单 的若 干 断 面 渗 流进 行 计 算 , 在 岸 坡 上 绘 出若 工程 的安 全 , 消 能 防 冲设 施 的 防 洪设 计 标 准 与 整 个 干条 流线 , 流 线上 的单 宽渗 流量 为 : 工程 的 防洪标 准相 同… 。 g =后 ㈩ 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 0 . 5 M W, 工程等别为 Ⅳ等 , 电站 厂 房 为 4级 , 防洪 标 准 采 用5 O a 一 遇洪 水 设 计 ,
( T o t a l N o . 4 2 )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7 5 9 6 ( 2 0 1 4) 0 4— 0 0 5 5— 0 2
乌 二 水 电站 左 坝 肩 绕坝 渗 流 计 算 及 处 理 措 施
张 慧丽
(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 究院, 哈尔滨 1 5 0 0 8 0 )
库尔 滨 河发 源 于 小 兴 安 岭 北 部 , 为 黑 龙 江 右 岸

1 工 程 概 述
渡 。右岸 及 河 床部 基 底 由 华 力 西 晚 期 花 岗岩 组 成 。 钻 探揭 露破 碎 带 4条 , 规模 较 大 的 有 3条 , 宽度 5 . 0

级支 流 , 由南 向北 流经 逊 克 县全 境 , 逊 克 县 与 俄 罗

5 5 —
2 0 1 4年 第 4期 ( 第4 2卷 )







N o . 4 . 2 01 4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 T o t a l N o . 4 2 )
斯仅 一 江之 隔 , 为 国家一 类 口岸 , 面 积1 . 7万 k m , 人
8 . 1 i n 。左 坝 肩 渗 漏 量 大 , 右 坝 肩 岩 体 稳 定 性 较
口l 2万 。库 尔滨 河干 流水 能 资源 非 常 丰 富 , 可 梯 级
好, 河床部第 四系砂砾石层及强风化层应清除 , 破碎
分析 , 选取 柱列式混凝土防渗墙作为防渗处理措施 。
关键词 : 乌二 水电站 ; 绕坝渗流 ; 年渗流量 ; 柱列式 ; 混凝 土防渗墙
中 图分 类 号 : T V 2 2 3 . 4 文献标识码 : B 成, 厚度7 . 0 n l 左 右 。左 岸 为 玄 武 岩块 石 , 下 部 的碎 石 混合 土 层 厚 度 自台 面 区 向漫 滩 区 向粉 土 质 砂 过
绕坝渗漏又称坝肩渗漏 , 是指水库蓄水后 , 由于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 4 5 5 k m , 工程建设 任务主 使库水沿 坝两岸岩石 的孑 L 隙、 裂 隙、 要 是发 电 。电 站设 计 总 装 机 容量 l 0 . 5 MW。项 目工 上下游水头差 , 断层 等 向坝 下 游 的渗 漏 。绕 坝 渗 漏 是 水 库 的 程主 要技 术 指标 : 设 计 洪水 位 1 7 2 m, 正 常 蓄 水 位 溶 洞 、 严 重 的 渗漏 将 影 响 水 库 效 1 7 2 I n , 调节 库容2 9 0万 m , 总库容4 7 3 0万 m , 年 主要 工程地 质 问题 之 一 ,

要: 水库 蓄水后 , 由于上下游水头差 , 使库水沿坝两岸岩石的空隙 、 裂隙、 溶洞 、 断层等 向坝
下游渗漏 , 一般称 为绕 坝渗 漏又称 坝肩渗漏 。绕坝渗漏 的分析计算及 处理 , 对保证 水库 的安全
运行和提高工程效益具有重要 的现实 意义 。文章通过对 乌二水 电站左坝肩绕 坝渗流处理方 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