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篇一」本学期我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特拟定计划如下:一、端正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位教师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向。
所以,我先从自己的思想入手。
做到"端正思想,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在教师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
处处做教师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
三、家校联系。
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德育素质的养成,帮助家长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篇二」德育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
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中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
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篇三」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确定了本学期德育教育理念:引领幸福,奠定快乐人生;坚持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德育活动目标:坚守规范,实现自我管理(级部、班级、个人)。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我校《小树、小虫、小朋友》——《创新小学德育模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国家立项课题、《一完小阳光成长指南》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加强常规管理,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而努力奋斗。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们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案例分析1. 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材都涉及到一些蕴含深刻道德意义的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正确价值观念。
通过《小熊跳水》、《种豆》等寓意深刻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友善的态度。
2. 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涉及人生道理、情感沟通、情感交流的操作性题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体验,感悟其中的道德情感,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情怀。
通过一些小故事、寓言等材料,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
3. 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课文、感悟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清新、宁静的情感,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优雅情感。
4. 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的课文或文章,通过这些课文或文章向学生传递一些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
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仁爱、忠诚、诚实等正面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情操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课程。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班级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常规教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常规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德育渗透是在常规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和方式来体现和展开德育的内容与目标。
因此,常规教育教学是德育渗透的基础,德育渗透是常规教育教学深度拓展和拓宽的关键和原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常规教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良好衔接,才能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二、如何进行德育渗透1. 以班级文化为载体,营造和谐团队氛围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活动中所传递和营造的一种团队风气,它是班级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知情权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与团队沟通交流,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感知到美与善,养成自尊、自信、自爱和自醒的美好品德和良好习惯。
2. 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的生命线。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文艺名篇,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情感、提升素质。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让学生感知美、感悟善、领悟道德,渐渐积累良好品德与深厚文化底蕴,这对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具有极高的作用。
因此,阅读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
3. 以语文竞赛为手段,彰显学生个性小学语文竞赛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开始肩负起竞争和贡献的双重使命。
竞赛中,学生要考验知识,但同时更要展示品德和个性。
语文竞赛可以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发扬学生自立、自主、自信、自律的积极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均衡发展。
4. 以讨论教学为平台,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主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长辈,培养孝敬师长的美德。
案例二: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小时候的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快乐与美好,培养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课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案例三: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节约资源,保护自然。
在教学《一粒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美德,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讲解课文、进行习作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渗透德育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来实现。
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文,讲解作者的情感、观点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背后传递的道德信息。
例如,在《小红帽》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红帽顺从母亲话语、不听陌生人的劝告等方面探讨孝顺和小心谨慎的重要性。
其次,进行习作指导也是渗透德育的一种途径。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道德的话题,例如“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他人帮助和关爱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也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选择与德育相关的图书、读后讨论以及文学名著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与道德修养。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小王子》,引导他们思考友爱、忠诚、责任等价值观,并就这些话题进行讨论和感悟。
通过阅读和交流,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情商和道德意识。
除了以上途径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道德故事阅读,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渗透德育。
例如,在写作环节中,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撰写关于友谊、助人为乐等主题的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养老院、孤儿院等地,通过实践感受和亲身经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进行习作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教师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话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讨论,以促进学生思想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策略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阶段,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尤为重要。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意义、渗透策略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提供一些可行的研究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意义1.注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的文学名篇,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2. 引导学生审美意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引导学生审美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美丽的诗歌、散文或者古诗文,通过朗诵、音乐、绘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引导学生培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多么重要。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悟文学作品中对人生、对社会的责任,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4. 倡导正面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要倡导正面的价值观。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蕴含着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学习作品了解并模仿作品中的正面形象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通过讨论、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品德。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而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语文课程也拥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语文阅读与德育有机融合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故事中所具有的道德教育内涵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小兔乖乖》、《孔雀开屏》等具有鲜明道德教育色彩的故事,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悟出“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二、语文写作与德育内涵结合语文写作是以语言为工具,展示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笔者的教学中,常会以“让学生爱祖国、语言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等为主题,撰写小作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想,并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深化对命题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个过程,既是语文教育过程,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过程。
在语文写作中,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点评、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培养道德情感,让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成就相互促进,达到综合德育的效果。
三、课堂讲解与个人修养并重课堂上,作为教师既要在语文知识的讲述方面下力气,也要在对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上下一番功夫。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意识到语文教育的德育价值,以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智慧为目标,在重点难点的解释过程中,适当融入德育内涵,让学生有意识地从中获取道德成长的机会。
例如,当讲解一则“大雁做爱心”的故事时,可以就文中叙发生的丰富感情来明确表达“爱的力量”和“团结一心”的道德认知。
同时,还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及现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信息与事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知并积累道德素养。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引言德育是指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及行为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益公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等方面的素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在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课文《灾后重建的新家》的教学。
该课文讲述了地震过后灾民重建家园的故事,内容充满情感,富有人文关怀。
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导入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善良、勇敢等品德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公益事业,让学生更加懂得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老师还通过学生们对人物命运的讨论,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困难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勇敢面对生活的品质。
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课文内容的木刻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手工艺术,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不时地进行着情感的引导,通过与学生进行感想的交流,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的总结环节,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情感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主人公的品格解读,引导学生明白人生中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只是来自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应该从内心的满足和对他人的爱护中获得。
老师还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些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时应该怎样坚持,怎样勇敢。
通过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文的知识,更是学会了关爱他人,乐观生活的理念。
三、渗透方式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渗透:1.话题导入和情感引导在教学开始阶段,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和相关话题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关注和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
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
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
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小学语文新课程
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
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小学
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品质
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然而,
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
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
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
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
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
因此,我在课前做到了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
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
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
德育工作附着有物,尽一切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可以说,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而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在向学生传
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让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
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找准教材中的内容与德
育的结合点。例如,在教《许世友四跪慈母》一文中时,我们应
2 / 3
该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挚的母子情,让学生意识
到亲情的可贵;在《囚歌》中,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在读中去体
会叶挺这种即便让敌人砍下他的头,也发誓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
豪情。
可见,我们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作者的心思,在读
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
正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 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
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
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
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
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
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
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
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
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
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
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
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
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
课外活动中。
三、 教师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尤其是语文
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
3 / 3
要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以自己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成为学生学习和借鉴的镜子。
总之,在语文这块园地里,只要本着“育人第一”的原则,
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辛勤地播撒德育的种子,而不是为教学
而教学,就一定能够使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盛开,处处绽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