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第一学期九年级17.2欧姆定律
17.2 欧姆定律《人教物理9年级.教案第1套》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认识2.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通过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用(每组):笔记本、演算本。
【教学过程】过渡:这段视频中交警手里拿的是什么?喝没喝酒、喝多喝少用它一测就知道了,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回事?学习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板书课题:§17.2欧姆定律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表二:填充表一中数据的依据是:填充表二中数据的依据是:过渡:如果将上面的两条实验结论综合起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姆定律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不畏困难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欧姆定律的应用: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通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思考、交流、回答:酒精检测仪电子秤(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
)继续追问:同学们再来分析例题【板书设计】第二节欧姆定律【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因此欧姆定律是电学内容的核心、重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2节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及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4. 欧姆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
5.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电阻R2 = 10Ω,电阻R3 = 15Ω,电阻R4 = 20Ω。
2.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电流强度分别为:I1 = U/R1 = 10V / 5Ω = 2AI2 = U/R2 = 10V / 10Ω = 1AI3 = U/R3 = 10V / 15Ω ≈ 0.67AI4 = U/R4 = 10V / 20Ω = 0.5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七章§17.2欧姆定律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2欧姆定律【核心素养中的四个方面】一、物理观念1. 目标: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反馈练习: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2)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mA,加在这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 的阻值.二、科学思维1.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反馈练习:(4)一个阻值为20 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 A,那么此时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A.4 V B.10 VC.0.25 V D.100 V(5)当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 A.问:①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②要使通过它的电流为1 A,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少?③如果电压增加到12 V,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少?§17.2 欧姆定律参考答案(1)D(2) 解:U=RI=10Ω×0.2A=2V(3) 解:电阻R两端的电压U=6V,通过电阻R的电流I=0.3A.所以(4)D(5)解:①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的阻值:②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为1 A时,导体的电阻值不变,则:U1=I1R=1 A×10 Ω=10 V③电压增加到12 V,通过电阻的电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2节 欧姆定律

V R=?
U=220V 解:由 I = U 得:
R
A
U 220V
I=0.18A
R= I = 0.18A
=1222Ω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1222Ω
1、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的电压时,通过电阻
的电流为2A,假如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为多
少?
问题分解:
①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的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
第2节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当电阻R一定时,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
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
欧姆定律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 关系。 对应于同一导体,同一时刻,注意同 一性。
欧姆定律的公式:
I= U R
I=U/R=20V/20 =1A
3.导体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0.6A,如果使导体两端电压增加到6V,
那么该导体的电阻是( B )Ω .
A.1.8 B.5 C.10 D.15
4、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2V增加到
2.8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1A,
求该电阻的阻值.
8Ω
5、如图电路中,电路两端电压U=27 V, 两电阻R1=6 Ω,R2=3 Ω,求每个电阻两
❖ 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公式 中的I、U、R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电流、 电压、电阻。计算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 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电阻跟电压、 电流无关,不存在正、反比的关系。
统I=一U用/R国=际22单0V位/)880x103Ω=0.25mA
电源
答:④通做完过题白目炽后电,要灯分的析电其流实约际意为义0..25mA。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课件

R 1 : R 2 = _ _ _ _ _ _S_2。 V
U1=2V U2=4V
R1
R2
S1 U=6V
分析:开关S1、S2都闭合时,只 有R1,而R2短路,电压表示数为 电源电压。
只闭合S1时,R1,R2串联, 根据串联分压公式,求R1:R2, 即为求U1:U2。
练习3、在“研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时, 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为0.4A,现将 阻值为5Ω的电阻R换成阻值为10 Ω的电阻接入 电路,为保证R两端的电压不变,应移动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2.例题分析 例1 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
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解题步骤 (1)画电路图;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求解I。
解:由题意
I=
U R
=
12 V 30Ω
=
0.4
A
R=30 ΩI
U=12
V
根据 I =
U R
,导出公式
R=
U。 I
例2 如图,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 6V,电流表的示数是0.3 A,求电阻R的阻值。
③代入①得: U U 1 U 2
R
R1
R2
由②得:
1
1
1
R
R1
R2
这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
电阻的倒数之和。 1 1 1 1
R R1 R2
Rn
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问题(比值)
1、串联分压问题
U1
U2
欧姆定律:I1=U1 / R1 , I2= U2 / R2
R1
R2 I 根据串联电流特点:I1=I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7.2欧姆定律 教案设计

人教版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能用欧姆定律简单解析生活中的相关例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命题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常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欧姆,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吃苦耐劳的品格教育。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相互学习。
分析生活例子,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欧姆定律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和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
【教学用具】
蛋黄派、吸管、酒精测试仪、测谎仪、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册17.2欧姆定律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_2

2021/12/12
第一页,共二十页。
德国物理学家(wù
lǐ xué jiā)
欧姆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diànliú),跟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 比。
2021/12/12
第二页,共二十页。
欧姆定律内容(nèiróng):
导体(dǎotǐ)中的电流,与导体(dǎotǐ)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与导体(dǎotǐ)的电阻成反比。
Image
12/12/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页。
(1)通过(tōngguò)R1的电流I1是多少?
解:
I1=
U1 R1
4V
= 8Ω
= 0.5A
2021/12/12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例、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R1阻值为8Ω闭 合(bìhé)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滑动变阻器 R2此时阻值达到最大。求:
(2)马平同学在求滑动变阻器 R2的电阻值时,解题过程如下:
根据欧姆定律:
R2=U/I=12V/0.5A=24Ω请你指出 马平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
错误(cuòwù),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 程。
解:
R2=
U2 I2
= U-U1 = I1
12V-4V 0.5A
=16 Ω
2021/12/12
第十六页,共二十页。
例、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R1阻值为8Ω闭 合(bìhé)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滑动变阻器 R2此时阻值达到最大。求:
2021/12/12
第七页,共二十页。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或并联(bìnglián)时,总电阻是比原来
大还是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公式: I = U R R=U I
U=IR U ——电压——伏特(V );R ——电阻——欧姆(Ω);I ——电流——安培(A )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U I
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
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
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R=U I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U I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U I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注意事项】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7.2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2) 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教学器材: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方法: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
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根据研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方法,这个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2)选择使用哪些器材?
(3)该实验应分几步,具体步骤怎样?
2、学生激烈讨论,明确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必须设法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才能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提出本实验必须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变(确定应该用定值电阻而不用灯泡),研究I与U的关系;第二步,保持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
对于第一步,改
变U(用电压表测),观察I(用电流表测量),且电压的调节可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实现(阻值为R的电阻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或者通过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滑片来实现。
师生共同讨论: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比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方案要好。
3、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学生个人设计,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处和不足。
4、学生进一步讨论:对于第二步,要研究I与R的关系,首先要改变图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电阻。
要保持U不变,可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5、师生共同讨论:要完成以上实验,还必须测量相关数据,需要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分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
教师巡视,注意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作个别辅导。
(五)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1、学生汇报:实验完毕后,分别推出代表汇报实验的数据.下面是两组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结论(出示投影);
表一电阻R=10Ω
表二电压U=3V
2、讨论得到结论:
从表一知: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从表二知: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我们用了几十分钟研究得出了这个电学规律;然而这一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7年用实验方法研究得出的,为此欧姆花费了10年心血: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发现.这一规律被命名为欧姆定律:今天.当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规律时,每名同学都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点精神——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正比、反比。
4、实验过程中细节的讨论: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两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各起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
(六)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例1、在一段导体的两端加6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0.2A,
(1)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大?
(2)如果在该导体两端加10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又是多大?导体的电阻是多大?(3)如果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它的电阻又是多大,通过电流多大?
着重进行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同一导体,电R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它们的比值不变;R与I、U无关,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例2、家庭中使用的是交流电,当人体通过交流电的电流达到50mA 时,就会导致人体呼吸麻痹、心室颤动。
假定某人身体的电阻为2kΩ,算一算,当通过50mA 电流时的电压是多大?初次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的计算题,规范解题的要求。
(七)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指明这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思路;物理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进行学法指导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学生课后总结:“我们现在学到的物理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种探究方法?你能找出多少处?”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展示
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17.2欧姆定律
一、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
2猜想和假设
3设计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
二、欧姆定律
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教学反思:。